資源簡介 第七章 力和運動 《力和運動》章末復習與訓練【知識歸納】一、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1、伽利略理想實驗:⑴ 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并得出正確結論: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⑵ 推論:在理想情況下,如果水平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⑶ 理想實驗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2、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小車實驗:⑴ 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保證小車到達斜面底端時起始速度相同。⑵ 實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車前進的距離越大。3、正確理解牛頓第一定律⑴ 內容: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也就是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⑵ 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但是,我們周圍的物體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⑶ 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 物體的運動可以不需要力的支持,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恰恰相反,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4、慣性:⑴ 定義:物體保持原來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 叫慣性。⑵ 說明: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二、平衡力: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則這兩個力互為平衡力。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相同點:①大小相等 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知識回顧】一、選擇部分1.學了運動和力的知識后,四位同學概括出下列四條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A.甲同學說:物體靜止時,一定沒有受到力的作用B.乙同學說: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時,一定處于靜止狀態C.丙同學說: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一定要受到力的作用D.丁同學說:要使物體運動,必須有力來維持2.一個在水平地面上滾動的小球,由快變慢最后停下來,這是因為( )A.沒有力對它作用的緣故 B.摩擦力使它改變了運動狀態C.重力使它改變了運動狀態 D.它的慣性逐漸減小3. 如圖2所示,無風時,站在地面上的小螞蟻驕傲地托著果實.對于該靜止的果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果實受到重力和螞蟻的支持力作用,這是一對平衡力B.果實受到重力和螞蟻的支持力作用,這是一對相互作用力C.果實能夠靜止,是因為螞蟻對它的支持力小于果實受到的重力D.果實能夠靜止,是因為螞蟻對它的支持力大于果實受到的重力4.物體在兩個互相平衡的力的作用下,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若這兩個力中的一個力突然消失,則( ?。?br/>A.物體將立即停止運動 B.物體一定改變運動方向 C.物體仍做勻速直線運動 D.物體的運動狀態一定要發生改變5.如右圖是投擲實心球的場景。下列情況中實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實心球在空中上升 B.實心球從空中下落C.實心球在地上越滾越慢 D.實心球停在地面上6.用繩子提升重物,當以1 m/s的速度勻速上升時,所用的拉力是30 N,然后又以5 m/s的速度勻速下降,則下降時繩子對重物的拉力為( ?。?br/> A.15 N B.60 N C.30 N D.45 N7.用水平推力推一個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沒有推動,其原因是( ?。?br/> A.木箱太大,無法推動 B.木箱有慣性 C.木箱的水平推力小于木箱的摩擦力 D.木箱受到的水平推力與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8.手握一個啤酒瓶,啤酒瓶開口向上靜止在手中不動,以下各種說法中錯誤的是( )A.啤酒瓶靜止在手中不落下,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隨著手握啤酒瓶的力增大時,瓶子受到的摩擦力也將增大C.手握啤酒瓶的力增大時,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并未增大D.若啤酒瓶原來為空瓶,那么向瓶內注水的過程中瓶仍靜止,即使握瓶的力大小不變, 瓶所受到的摩擦力也將增大9. 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分別為F1=3N,F2=5N,并且這兩個力在同一條直線上,F2和F1的合力( )A、一定是8N B、一定是2N C、可能是3N或5N D、可能是2N或8N10. 錘頭松了,小櫻從爸爸手中接過來,把錘柄的一端在地面上撞擊了幾下,錘頭就緊套在錘柄上了,爸爸問小櫻這是為什么?小櫻的解釋是:① 錘柄著地后,因地面撞擊而停下;② 錘柄和錘頭在撞擊地面前共同處于運動狀態;③ 錘頭由于慣性要繼續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④ 錘頭就緊套在錘柄上了。解釋這個現象的合理順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①④11.下面關于力學現象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A .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來越快,是因為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B .人用力推車,車未動,是因為推力小于摩擦力C. 小孩從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為他受到慣性的作用D .書本靜止在課桌上,是因為書本的重力與書本對桌面的壓力平衡二、填空部分1.豎直向上拋出一個小球,拋出后小球繼續向上運動,這是因為小球 ,在向上運動一段距離后,小球速度逐漸變小,然后下落。這是因為小球受到作用而改變它的運動狀態.在小球上升到最高點時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將處于狀態(靜止/勻速直線運動).2. 如右下圖所示,物體A重30N,用F等于50N的力垂直壓在墻上靜止不動,則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方向為 ,大小是 N,;當F增大到60N時,A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物體B重30N,受到F等于20N的水平推力后靜止不動,則物體B所受的摩擦力是 N,當F增大到40N時,物體B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B所受的摩擦力是 N.3.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塊同時受到水平向左的5N拉力和水平向右的8N拉力作用而運動,其效果可用一個大小為_________N,方向水平向_________的力來代替。三、實驗探究部分1.在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別鋪上分別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讓小車自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滑下,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體表面上運動的距離如圖16所示.⑴ 實驗時要求小車每次都從斜面的 滑下,目的是為了讓小車;⑵ 由圖示進行比較可知,小車在玻璃上運動的距離最遠,這說明;⑶ 根據這個實驗推理:若水平表面絕對光滑(即小車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車將一直保持 .2.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小明與小紅的實驗裝置分別如圖甲、乙所示.實驗中的研究對象分別是小卡片和小木塊。(1) 實驗中應讓研究對象處于 狀態.(2) 甲實驗方案與乙實驗方案相比A.有效地克服了研究對象與支承面之間的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B.有效地克服了研究對象與支承面之間的支持力對實驗的影響C.有效地克服了二力不在一條直線上的弊端(3) 實驗中選擇小卡片的目的是 (考慮/不考慮)小卡片的重力;探究兩個力大小關系時,可以通過改變 來改變拉力的大?。?br/>(4) 圖甲實驗中,在小卡片靜止時,小明將小卡片順時針轉動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片將會(選填“旋轉”或“翻轉”),此現象說明二力平衡時兩個力必須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