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2.2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高中思想政治邏輯與思維【教法】講解與講授、小組討論法【學法】自主學習法一、課程標準辨析常見的邏輯錯誤,掌握形式邏輯的三個基本規律。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教學難點】理解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回答:遵循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和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小故事埃庇米尼得斯在一首詩中寫道:“克里島的人,人人都說謊,邪惡的野獸,懶惰的胴網!”然而埃庇米尼得斯自己卻是個克里島人。如果埃庇米尼得斯是一個克里島人,并且是一個說謊者的話,那么他的詩中所說的“克里島的人,人人都說謊”就是一個謊話。這就意味著所有的克里島人都是誠實的人,那么埃庇米尼得斯所言就是實話。那么這個悖論又回到了開始。思考:①埃庇米尼得斯的詩為什么是個悖論呢?回答:如果埃庇米尼得斯知道至少一個克里島人(除了他以外)不說謊,那么他的詩就是一個謊言(因為他堅稱所有克里島人說謊),即使這首詩的作者是一個說謊者的事實也是真的。思考:②那么,在生活中,我們有意無意也會說一下違反邏輯的話,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呢?回答:遵循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和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情境一:小李和小白是好朋友,兩人約定周末一起去香山看紅葉,兩人非常開心,在宿舍里他們非常熱烈地討論,聲音不自覺地升高了,已經影響了室友休息,所以,其中一個室友小郭說:“你們聲音太大了,打擾到別人休息了。”,也許是激動的情緒被打斷,小李沒好氣地說:“打擾別人,又沒打擾你,多管閑事!”小郭:“你這是什么邏輯,我是好心提醒你。”小李:“謝謝,那周末也不帶你去香山”,一旁的小白和其他室友看這個情形,對小李和小郭進行了勸說,并指出了小李的問題,事后,小李也進行了反思,認為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并道了歉。議題一:“別人是誰”——同一律:思維確定性 要求答:有邏輯問題。小郭:“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之外的其他人。小李:“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和這個室友之外的其他人。小郭:好心提醒不要打擾別人小李:以為小郭好心是也想要去香山情境一:小李和小白是好朋友,兩人約定周末一起去香山看紅葉,兩人非常開心,在宿舍里他們非常熱烈地討論,聲音不自覺地升高了,已經影響了室友休息,你們聲音太大了,打擾到別人休息了打擾別人,又沒打擾你,多管閑事你這是什么邏輯,我是好心提醒你謝謝,那周末也不帶你去香山小郭小李小郭小李思考:小李與小郭的對話有什么邏輯問題,違反了邏輯思維的哪個要求?答:有邏輯問題。小郭:“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之外的其他人。小李:“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和這個室友之外的其他人。小郭:好心提醒不要打擾別人小李:以為小郭好心是也想要去香山違反了同一律:思維確定性要求答:有邏輯問題。小郭:“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之外的其他人。小李:“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和這個室友之外的其他人。小郭:好心提醒不要打擾別人小李:以為小郭好心是也想要去香山(一)同一律:思維確定性要求(4)邏輯錯誤: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①偷換概念:或“混淆概念”,就是把不同的概念當作同一概念來使用。②偷換論題:或“轉移論題”偷換論題就是把不同的判斷當作同一判斷來使用,從而使議論離開了原來的論題。(答非所問)(1)理由: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要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事實和規律,必須讓思維確定下來,該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內容:用公式表示“A是A”,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3)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例如:小郭:“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之外的其他人。小李:“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和這個室友之外的其他人。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小郭:好心提醒不要打擾別人小李:以為小郭好心是也想要去香山答:有邏輯問題。小郭:“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之外的其他人。小李:“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和這個室友之外的其他人。小郭:好心提醒不要打擾別人小李:以為小郭好心是也想要去香山(一)同一律:思維確定性要求(5)同一律的條件性①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②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發展。它所反對的,只限于在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舉例:小白去年還是小學生,現在已是中學生了香山的紅葉上個月還沒紅,這個月就紅遍漫山了。情境一:小李和小白是好朋友,兩人約定周末一起去香山看紅葉,兩人非常開心,在宿舍里他們非常熱烈地討論,聲音不自覺地升高了,已經影響了室友休息,所以,其中一個室友小郭說:“你們聲音太大了,打擾到別人休息了。”,也許是激動的情緒被打斷,小李沒好氣地說:“打擾別人,又沒打擾你,多管閑事!”小郭:“你這是什么邏輯,我是好心提醒你。”小李:“謝謝,那周末也不帶你去香山”,一旁的小白和其他室友看這個情形,對小李和小郭進行了勸說,并指出了小李的問題,事后,小李也進行了反思,認為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并道了歉。議題二:“有沒有遺憾”——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答:有邏輯問題。小郭:“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之外的其他人。小李:“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和這個室友之外的其他人。小郭:好心提醒不要打擾別人小李:以為小郭好心是也想要去香山(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情境二:周末,小李和小白一起來到了香山,他們被香山怡人的景色所吸引,思考:小李與小白的對話有什么邏輯問題,違反了邏輯思維的哪個要求?答:有邏輯問題。小白說的話自相矛盾,違反了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小李太漂亮了,一直都想來香山看看,今天終于見到了,并且天氣也好,算是沒有遺憾了,小白,你覺得有遺憾嗎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遺憾小白答:有邏輯問題。小郭:“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之外的其他人。小李:“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和這個室友之外的其他人。小郭:好心提醒不要打擾別人小李:以為小郭好心是也想要去香山(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1)理由: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要避免思維出現不融貫一致的邏輯錯誤,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4)邏輯錯誤: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2)內容:用公式表示“A不是非A”來表示矛盾律的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3)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答:有邏輯問題。小郭:“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之外的其他人。小李:“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和這個室友之外的其他人。小郭:好心提醒不要打擾別人小李:以為小郭好心是也想要去香山(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5)矛盾律的條件性①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論斷而言,不能做出兩個相反的判斷。②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此事物可以變成彼事物。從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并不是自相矛盾的。舉例:“他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答:有邏輯問題。小郭:“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之外的其他人。小李:“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和這個室友①小明想畫一個方的圓 。②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③人類的認識能力既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④這幾周的軍訓太緊張了,但已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之外的其他人。小郭:好心提醒不要打擾別人小李:以為小郭好心是也想要去香山(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補充:思維中出現的自相矛盾與唯物辯證法所講的客觀矛盾是一回事嗎?【探究與分享】下列論斷哪些是自相矛盾的,哪些不是?①小明想畫一個方的圓 。②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③人類的認識能力既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④這幾周的軍訓太緊張了,但已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是不是不是是情境一:小李和小白是好朋友,兩人約定周末一起去香山看紅葉,兩人非常開心,在宿舍里他們非常熱烈地討論,聲音不自覺地升高了,已經影響了室友休息,所以,其中一個室友小郭說:“你們聲音太大了,打擾到別人休息了。”,也許是激動的情緒被打斷,小李沒好氣地說:“打擾別人,又沒打擾你,多管閑事!”小郭:“你這是什么邏輯,我是好心提醒你。”小李:“謝謝,那周末也不帶你去香山”,一旁的小白和其他室友看這個情形,對小李和小郭進行了勸說,并指出了小李的問題,事后,小李也進行了反思,認為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并道了歉。議題三:“去還是不去”——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答:有邏輯問題。小郭:“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之外的其他人。小李:“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和這個室友之外的其他人。小郭:好心提醒不要打擾別人小李:以為小郭好心是也想要去香山(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情境三:半年過去了,小李和小郭雖然有時拌嘴,但也仍然是朋友,期末結束,小李想請小郭去八達嶺長城游玩,小郭很開心,但也想逗逗小李,于是……,思考:小郭說清楚了嗎,違反了邏輯思維的哪個要求?答:有邏輯問題。小白說的話自相矛盾,違反了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小郭期末結束去八達嶺不小李誰說我不去?小李那好,你去的話我就訂票了小郭誰說我去了小李那你到底去不去?小郭我說得這么清楚,你還不明白?答:有邏輯問題。小郭:“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之外的其他人。小李:“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和這個室友之外的其他人。小郭:好心提醒不要打擾別人小李:以為小郭好心是也想要去香山(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1)理由:合乎邏輯的思維是是具有明確性思維。邏輯思維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也要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4)邏輯錯誤: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兩不可”。(2)內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來表示,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3)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答:有邏輯問題。小郭:“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之外的其他人。小李:“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和這個室友之外的其他人。小郭:好心提醒不要打擾別人小李:以為小郭好心是也想要去香山【補充歸納】比較矛盾律和排中律:【小練習】下面論述違反了形式邏輯的哪些規律?①“凡你所沒有喪失的,就是你有的,你沒有喪失角,所以你有角。”②某村只有一人理發,且該村的人都需要理發,理發師規定,給且只給村中不自己理發的人理發。試問:理發師給不給自己理發?③這次戰爭對他們而言既是正義的又是非正義的。④我不認為這個作品是優秀的,也不認為這個作品是不優秀的。關系 矛盾律 排中律區別 含義要求錯誤作用聯系 用公式表示“A不是非A”來表示矛盾律的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自相矛盾”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來表示,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兩不可”運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關系地兩個判斷,如果一個真,則另一個必假,常用于反駁運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判斷,如果一個假,則另一個必真,常用于證明矛盾律與排中律都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是人們在運用概念、進行判斷、進行推理時必須遵守的具體規則,它們從不同側面保證思維的確定性違反了同一律違反了矛盾律違反了矛盾律違反了排中律答:有邏輯問題。小郭:“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之外的其他人。小李:“別人”是除小李和小白和這個室友之外的其他人。小郭:好心提醒不要打擾別人小李:以為小郭好心是也想要去香山總結:(1)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2)這些基本規律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對認識客觀事物的正確思維活動的總結。(3)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是形成科學思維的必要條件課后作業本課題對應的課時檢測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