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3.1 偉大的改革開放課程標準 素養目標 重難點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理解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明確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1.政治認同:政治認同:通過了解改革開放進程和取得的成就,體會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理論和文化自信。2、科學精神:能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用開放而敏銳的眼光,科學把握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辨識和分辨不同觀點。3、公共參與: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 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和歷程;改革開放的性質和歷史必要性;改革開放的意義。一、知識梳理要求:課前自主閱讀、標劃課本,根據學案理清知識脈絡,把握本課邏輯思路,完成學案。(一)改革開放的進程1、序幕開啟1978年12月召開的 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 路線、 路線和 路線,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開啟了 和 新時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 。2、歷史進程(1)起步階段①率先突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②重點轉移: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 ,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③格局形成:1980年,黨和國家批準在 、 、 、 設置經濟特區。1984年,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1992年,開放沿長江的5個城市。之后,又開放17個內陸省會城市,同時從東北、西北到西南開放了一系列沿邊城市,我國 、 、 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2)逐步深化階段①以1992年鄧小平 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 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②1993年召開黨的 全會就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此后改革重點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展開。③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 ,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④2003年召開黨的 圍繞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3)全面深化階段①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 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 在資源配置中起 作用和更好發揮 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②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③2017年,黨的 提出形成全面 新格局。④2018年,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作出深化黨和國家 的部署。⑤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問題。⑥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 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⑦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實行 作出部署。(二)改革開放的意義1、歷史意義(1)四個改變: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 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2)三個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 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 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 的偉大飛躍。2、現實意義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 ,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 ,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 的關鍵一招。3、啟示(1)實踐發展永無止境, 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2) 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 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只有 ,沒有完成時。二、情境探究【閱讀與思考1】當代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鄧小平的倡導支持下,以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漸推廣開來。對外開放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經過四十多年的實踐,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改革在前,開放在后。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呈現出改革與開放交互進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開放的動力;開放越是擴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撐。改革開放相互聯動相互促進,形成推動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的合力。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認識。【閱讀與思考2】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上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轉折,作出了影響深遠的重大決策,由此開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40多年的不斷探索,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思考: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什么?2、闡述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的正確性?三、知識總結(一)改革開放的進程1、改革的進程時間 會議 內容 地位或作用1978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1984 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 ----- 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1992 黨的十四大 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 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標志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人一個新的階段。1993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 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 此后改革重點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展開。2003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 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 -----------2013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 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開放的進程時間 開放進程 地位或作用1980年 深圳 、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 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1984年 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 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 ------1990年 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標志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2001年 成功加人世界貿易組織 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2013年 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017年 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 中國對外開放進人新的發展階段(二)改革開放的意義1、巨大成就(1)“四個面貌”: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2)“三個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3)“一個姿態”: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2、 重要意義(1)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2)基本國策: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3、全面理解改革開放政策(1)內容: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兩個方面。改革和開放密不可分,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相輔相成。(2)性質:是在不改變社會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3)必要性:①是科學總結我國歷史經驗教訓的必然結果。我國歷史上經濟社會長期停滯落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閉關自守。歷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②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是追隨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客觀選擇。世界市場的擴大,要求各國實行開放政策,既發展自己,也推動全世界的發展③是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是保證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4)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5)重要意義:中國改革全面推進,對外開放向縱深發展。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四、習題檢測(一)易混易錯辨析(判斷對錯并將錯誤表述改正)1、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設立經濟特區,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2、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重大決策。( )3、中國共產黨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力量源泉。( )4、1992年春,鄧小平視察深圳、珠海等地并發表了重要講話。這些講話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合組織路線。( )5、1992年春,鄧小平視察深圳、珠海等地并發表了重要講話。這些講話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6、1992年春,鄧小平視察深圳、珠海等地并發表了重要講話。這些講話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 )7、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 )8、改革是一場解放生產力的革命,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國的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9、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10、中國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堅持了市場化改革方向。( )(二)基礎達標(限時訓練并要有做題痕跡)1、習近平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都必將是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這是因為它( )①是中華民族最為廣泛而深刻的變革 ②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③標志著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 ④是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某學校進行研究性學習,確定的主題是改革開放中的經濟發展歷程,圍繞主題要制作展板。你可以采用的展板內容有( )①民心思變,鄧公奮起開國門——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 ②鄉土星火,意料之外顯活力——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③特區先行,南下深圳開窗口——標志我國改革重點由農村轉向城市 ④治理整頓,南方講話春風再出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鄧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場解放生產力的革命”。下列對這一論斷的理解正確的是( )①同革命一樣,改革也是對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②改革只是對原有經濟體制的細枝末節進行修補 ③改革是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 ④改革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砥礪奮進,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到全面深化改革,繪就了一幅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關于改革開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②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標志著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③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④黨的十八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深刻認識、準確把握我們黨作出的這個重大歷史結論和重要政治論斷,對我們深刻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具有重大意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①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②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③明確了改革重點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④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批評“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①標志著我國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②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③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④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下列有關我國改革開放的舉措及其意義對應正確的是( )①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我國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②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③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④2021年,“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部署—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據此可知,改革開放( )①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推動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③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 ④使中華民族實現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飛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1980年10月鄧小平在廣東視察時說:“特區不是僅僅指深圳、珠海那幾塊地方,是指廣東、福建兩個省。單搞那一點地方不行,中央講的是兩個省。你們要充分發揮這個有利條件。對于搞特區,你們要摸出規律,搞出個樣子來。”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幾塊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島B.“有利條件”包括中央給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自治權C.“單搞”不行體現中央政府對上海浦東開發的高瞻遠矚D.“摸出規律”是指搞好特區對全國發展有重要戰略意義10.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并發表演講時鄭重宣示:“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不論國際形勢發生什么變化,中國都將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下列對改革開放認識正確的是( )①改革開放使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發生了根本性改變②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③改革開放使我國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④改革開放是決定中華民族大踏步追趕時代的關鍵一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三)能力提升(限時訓練并要有做題痕跡)11.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這是基于改革開放( )①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②推動了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根本變革③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④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因為( )①改革開放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②我們所面臨的世情、國情是其現實基礎③改革開放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必須堅持④改革是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捷報頻傳,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現在,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由此可見,改革開放( )①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②向縱深推進,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③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 ④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決定將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全會指出,對經濟管理體制和經營管理方法進行認真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由此可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①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②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③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④提出應首先改革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關系的環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我們一定能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改革開放( )①是黨和人民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②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③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④為中國實現現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五、本節課學習的收獲請書寫改革開放的進程時間軸【參考答案及解析】【易錯易混辨析參考答案】1、×【解析】: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2、×【解析】: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重大決策。3、×【解析】:人民群眾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力量源泉。4、×【解析】: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合組織路線。5、×【解析】: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6、×【解析】: 1984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7、×【解析】:把基礎性作用改為決定性作用。8、√9、×【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10、×【解析】: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在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基礎達標參考答案】1.D【詳解】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①錯誤。②④:1978年12月18日,在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都必將是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這是因為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是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②④正確。③:十二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③錯誤。故本題選D。2.A【詳解】①②:確定的主題是改革開放中的經濟發展歷程,因此可以用民心思變,鄧公奮起開國門——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鄉土星火,意料之外顯活力——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來展示,①②符合題意。③: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我國改革重點由農村轉向城市,③說法錯誤。④: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而不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D【詳解】①:改革不是對基本制度的根本性變革,而是對體制的根本性變革,故①錯誤。②③④: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是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改革不是對原有經濟體制的細枝末節進行修補,改革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故②錯誤,③④入選。故本題選D。4.B【詳解】 ①③: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時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故①③說法正確。②: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設立14個沿海港口城市,開辟海南經濟特區,開放沿長江城市、內陸省會城市、沿邊城市,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故②說法錯誤。④: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5.C【詳解】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①錯誤。②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②④正確。③:1993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點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展開,③錯誤。故本題選C。6.D【詳解】②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②④正確。①: 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我國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①不符合題意。③: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7.D【詳解】①: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①錯誤。②: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②正確。③: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1992年,先后開放了一系列沿邊城市,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③錯誤。④:2021年,“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部署,這使得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④正確。故本題選D。8.A【詳解】①③: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①③符合題意。②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使中華民族實現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飛躍,推動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②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9.D【詳解】本題用排除法,從題干時間“1980年10月”,結合所學知識,幾塊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四個經濟特區,不包括1988年開放的海南島,排除A項;經濟特區沒有高度自治權,排除B項;上海浦東開發是20世紀90年代,不符合材料中的時間,排除C項。故本題選D。10.C【詳解】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使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發生了根本性改變,①錯誤。②④: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②④正確。③: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中國共產黨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而不是我國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③錯誤。故本題選C。【能力提升參考答案】11.B【詳解】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①符合題意。②:改革開放的目的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沒有根本變化,②說法錯誤。③:改革開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③說法正確。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2.C【詳解】①: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①錯誤。②④: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因為我們所面臨的世情、國情、黨情的在不斷地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我們唯有改革,才能適應這些新變化,唯有改革,我們才能最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②④符合題意。③: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是對改革開放的態度,而不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原因;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3.D【詳解】①: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指的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故①說法錯誤。②:材料只是強調了我國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成就,并沒有體現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故②不符合題意。③④:材料強調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說明改革開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故③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D。14.A【詳解】①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決定將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說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①②符合題意。④:我國改革首先是經濟體制改革,是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的環節,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5.A【詳解】本題考查改革開放的知識。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①②符合題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③不選。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成就為中國實現現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④與題意無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