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別懷人詩”鑒賞專題復習 導學案【核心素養目標】1.了解送別懷人詩,構建知識體系。2.掌握送別懷人詩的鑒賞方法,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3.體會送別懷人詩的思想情感,增強文化自信。一、溫故知新 (段考三 古代詩歌閱讀《 別韋少府》)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別韋少府(李白)西出蒼龍門,南登白鹿原。欲尋商山皓,猶戀漢皇恩。水國遠行邁,仙經深討論。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筑室在人境,閉門無世喧。多君枉高駕,贈我以微言。交乃意氣合,道因風雅存。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二、明晰概念、考情1.送別詩,即人們離別送行時表達離別之情的詩歌,是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詩歌中常見的題材之一。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詩作中一個永恒的主題。2.高考考情根植教材 知識構建教材中的典例《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雨霖鈴》(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渡荊門送別》(李白)、《送友人》(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2.知識構建題材特征 內容情感 常用技法內涵 內容標志 情感四、高分突破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蒼龍”“白鹿”實指兩個地名,但其中也暗含了詩人辭別朝堂、寄身江湖之意。B.“向溪月”勾起詩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則叫聲凄婉,這些都讓詩人止步難前。C.“筑室在人境,閉門無世喧”,化自陶淵明的詩句,顯示了詩人獨立不群的人格。D.“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其中有別離時的不舍,也有別離后獨自惆悵的憂傷。16.“欲尋商山皓,猶戀漢皇恩”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兩句在對待“仕”與“隱”的態度上有何不同 請簡要分析。(6分)答題步驟歸納:五、學以致用 (2022·全國乙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9分)白下驛餞唐少府王 勃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浦樓低晚照,鄉路隔風煙。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這首詩系餞行之作,送別的對象為唐少府,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詩人與唐少府都曾有過潦倒不得志的經歷,這也是他們友誼的基礎。C.頸聯中的“低”“隔”,使得餞別場景的描寫有了高低遠近的層次感。D.頷聯和尾聯中的問句,使語氣起伏,也增添了詩作的豪邁昂揚氣概。2.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但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課堂總結附:教材中送別懷人詩典例《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雨霖鈴》(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外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