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Day07:解鎖古詩文閱讀的實詞理解題型2024年暑假三升四語文雙周自學課第一篇:知識導航第二篇:知識小酌常考題型: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2、下列加點文言實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與上題中某字用法相同的是哪一項?4、選出某在句子中的意思,將序號填在橫線上。答題方法:實詞是有實在意義的詞,可以獨立充當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單獨回答問題。每一個實詞都可以詳細解說其詞義。現代漢語實詞一般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也有人認為代詞屬于虛詞,但多數情況代詞為實詞,因為代詞雖然很難解釋獨立語義,但畢竟其指代內容是明確的。無論在現代漢語中還是在文言文中,實詞都占有絕對多的數量,因為語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離開有實際意義的實詞,這一作用將很難達到。1、識別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讀音和意義。2、辨析詞的古今異義。3、掌握詞類活用。在古代漢語中,詞類一般是比較穩定的,但是有些詞在特殊情況下會改變它的詞性,起了另一類詞的作用。這種特殊的語言現象叫“詞類活用”。例:婦撫兒乳。乳,本義是“奶”,這里是名詞作動詞“喂奶”。4、掌握一詞多義。在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情況很多,同一個詞,在這個句子里是一個意義,在那個句子里又是另一個意義。(1)“聯想推斷法”即聯系課內學過的有關語句中該詞的用法推斷詞義。如:“過而能知,可以為明”中的“過”字,如果能聯想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人恒過,然后能改”的“過”的意思,就能理解該句中“過”的意思為“犯錯”。(2)語境推斷法解釋詞義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使者及門”的“及”,結合上下文語境可知“及”應為“到”的意思。常見實詞:1、安:①怎么 ②養2、卑:①低下 ②身份低微3、備: ①周全、詳盡。②具備。③準備。4、被:①影響 ②同“披”,穿。5、鄙:①邊境 ②鄙陋、目光短淺③出身鄙野6、畢:①盡 ②全部7、薄:①迫近,接近。 ②輕視。 ③厚度小。8、策:①馬鞭。 ②鞭打、驅使。 ③記錄。 ⑤計謀。9、長:cháng ①長度。②與“短”相對。③長久,健康。 ④永遠。⑤zhǎng,排行最大⑥zhǎng,頭領。10、稱:①相當、配合②稱贊11、誠:①誠心 ②的確,實在 ③果真12、懲:①苦于 ②懲罰13、馳:①騎 ②驅車(追趕)14、出:①發、起 ② 在邊疆打仗 ③來到 ④產生15、辭:①推辭 ②語言16、次:①編次。 ②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17、簞:①用簞裝著②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18、當:①承當,承受。 ②應當。③將要 ④對著,向著。 ⑤值,正在。 ⑥抵擋。19、道:①道路。②道義。 ③方法。 ④說,講。20、得:①能夠 ②得到、獲得 ③同“德”,感激21、等:①同樣)②諸位,表多數22、敵:①攻擊 ② 敵人23、吊:①憑吊 ②慰問24、度:①dúo估計、推測 ②渡過、越過25、端:①畫幅的右端 ②正、端正26、惡:①怎么 ②厭惡27、發:①行動、發動 ②發射 ③起,被任用 ④征發 ⑤開放 ⑥發出⑦頭發。28、凡:①凡是 ②總共29、方:①見方②長方形③當……時候。30、分:fēn ①劃分,分開。②分配,分給。 ③長度單位。④fèn,職分,本分。31、奉:①通“俸”侍奉 ②接受、奉行 ③供養32、否:①同“不”沒有 ②惡、壞33、夫:①那 ②fú,句首發語詞 ③丈夫④成年男子的通稱,人。34、扶:①沿,順著 ②攙扶35、拂:①違背、阻礙 ②同“弼”,輔佐 ③輕輕擦過36、福:①賜福、保佑 ②好事、有福之事37、富:①富麗②富有、充足,有許多38、更:①重新 ②進而 ③互相 ④再、又 ⑤更加39、茍:①如果 ②茍且③且、或許,表希望40、固:①本來 ② 頑固、固執③一定、必定④鞏固⑤安守,固守41、故:①舊的,原來的②特意 ③原因,緣故④所以,因此42、顧:①回頭看 ②難道③看望,拜訪43、觀:①看 ②景色,景象44、冠:①居第一位②帽子③男子成人禮45、光:①發揚光大 ②光線46、 歸:①歸依 ②回家47、過:①經過 ②到 ③犯過失 ④超過,勝過48、好:①美 ②喜歡 ③以便、能夠49、號:háo ①大叫,呼嘯。 ②hào,別號。 ③hào,國號。 ④hào,號召。50、 還:①回家 ②xuán, 同“旋”,回轉、掉轉第三篇:小題速刷課內閱讀。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選自課文《 》。2.“諸兒競走取之,唯我不動”中“競走”的意思是 ,“唯”的意思是 。3.你認為“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理由是什么?4.為什么只有王戎知道“此必苦李”?談談你的看法。5.請認真閱讀小古文《緊急公文》并完成相應習題。緊急公文有急足下緊急公文,官恐其遲也,撥一馬與之。其人逐馬而行,人問:“如此急事,何不乘馬?”曰:“六足豈不疾于四足?”——(選自《笑府》)(1)給下面的句子畫出恰當的朗讀停頓,用“/”表示。有急足下緊急公文,官恐其遲也,撥一馬與之。(2)下面的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有急足下緊急公文 足跌沒水中B.其人逐馬而行 登高而招C.撥一馬與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D.六足豈不疾于四足 君有疾在肌膚(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六足豈不疾于四足?(4)根據文章內容,下列理解正確的是哪一項? A.這個急足平時送公文都乘馬而行。B.因為公文緊急,官員給急足配備了一匹馬。C.急足擔心馬累壞了官員會生氣,所以不敢騎馬。D.急足不騎馬是因為別人告訴他六只腳比四只腳跑得快。(5)文章中其人的可笑之處在哪?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練習。懷素寫字 懷素居零陵時,貧無紙可書,乃①種芭蕉萬余株,以蕉葉供揮灑,名②其庵③(ān)曰“綠天”。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又漆一方板,書之再三,盤板皆穿。 注釋:①乃;于是。②名:命名。③庵:草屋。6.下列朗讀斷句不合理的一句是( )(填序號)A.貧無/紙可書B.以蕉葉/供揮灑C.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D.書之/再三,盤板/皆穿。7.與文中“盤板皆穿”表達的意思一樣的成語是( )(填序號)A.省吃儉用B.百步穿楊C.水滴石穿8.你認為懷素是一個怎樣的人?(至少寫兩點)精衛填海①炎帝②之少女③,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④而不返,故⑤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東海。【注釋】①本文選自《山海經 北海經》。精衛,神話中鳥的名字,形狀像烏鴉,頭上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傳說是炎帝小女兒溺水身亡后的化身。②炎帝:傳說中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③少女:小女兒。④溺:溺水,淹沒。⑤故:因此。⑥堙:填塞。9.這個故事選自《 》,故事中的精衛是 的化身。10.精衛鳥的外形是什么樣子的?11.在文中用“_____”畫出描寫精衛填海原因的句子;用“ ”畫出描寫精衛填海過程的句子。12.你認為精衛鳥具有什么樣的精神?13.請再寫出兩個中國神話故事的名字。14.閱讀文言短文,完成練習。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托與姮(héng)娥①。逄蒙往而竊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無以為計,吞不死藥以升天。然不忍離羿而去,滯留②月宮。廣寒寂寥③,悵然有喪④,無以繼⑤之,遂⑥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欲配飛升之藥,重回人間焉。【注釋】①姮(héng)娥:傳說中的月官仙子,又稱“嫦娥”。②滯留:停留。③寂寥:寂靜,冷清。④喪:失意,懊惱。⑤繼:繼續。⑥遂:于是,就。(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字的意思與其他兩項不同的一項是 A.異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B.逄蒙往而竊之不成C.欲配飛升之藥(2)根據短文內容判斷,嫦娥“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目的是 A.不忍離羿而去,滯留月宮B.廣寒寂寥,悵然有喪C.欲配飛升之藥,重回人間(3)給這則文言文加個題目,你認為下列選項最合適的一項是 A.嫦娥奔月B.玉兔搗藥C.吳剛伐桂閱讀。燧(suì)人鉆木取火燧明國①不識四時晝夜,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頃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國,息此樹下。有鳥若③鸮(xiāo),以口啄樹,燦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鉆火,號燧人。注釋:①燧明國:傳說中的國家名。②屈盤萬頃:屈盤起來,占地面積一萬頃。③若:像。15.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 A.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知道B.至于其國:到達C.息此樹下:休息D.圣人感焉:感謝16.短文中的圣人從哪里受到啟發,發明了鉆木取火?用“_____”畫出來。17.這是一個神話故事,哪里讓你感受到了神奇的想象?為什么?18.通過這個故事,你認為燧人是什么樣的人?文言文閱讀。破甕救友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19.司馬光特別愛聽什么?( )A.破甕救友的故事 B.《左氏春秋》C.饑渴寒暑的故事 D.持石擊甕的故事20.解釋加點字詞的意思。退為家人講: 即了其大指: 群兒戲于庭:21.從本文可以看出司馬光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完成閱讀(一)松松,大樹也。葉狀如針。性耐寒,雖至冬日,其色常青。干長而巨,可以造橋,可以造屋。22.下列對文中畫“_________”的句子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A.本性耐得住寒冷,雖然是寒冷的冬天,它的顏色還是那么綠。B.本性耐得住寒冷,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天,它的顏色還是那么綠。23.本文從松的種屬、( )、( )、樹干四個方面介紹松的特點。閱讀選文。選文一:王戎七歲, 。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 ,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 ”取之,信然。選文二:魏明帝于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王戎七歲,亦往看。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戎湛然④不動,了無恐色。[注釋]①縱:任憑。②承間:趁機。③辟易顛仆:神色慌亂,躲避不迭,以致摔倒。④湛然:冷靜沉著的樣子。24.回憶課文,在選文一的橫線上補寫句子。25.閱讀選文,填寫表格。選文題目 面對的情形 不同的表現 結局 從王戎身上學到了什么其他人 王戎《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觀虎》荷池中種荷,夏日開花,或紅或白。荷梗直立。荷葉形圓。莖橫泥中,其名曰藕。藕有節,中有孔,斷之有絲。26.本篇小古文用簡練的語言從 、 、 等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荷”。27.“或”字有多個義項:①或者,或許;②有時;③有的……你認為文中“或紅或白”的“或”理解為 。(填序號)28.描寫荷花的古詩很多,把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句?請寫下來。參考答案:1.王戎不取道旁李 2. 爭相地跑過去 只有 3.因為道路邊的李子很容易被人們摘來品嘗,如若李子都在樹上,未被人摘下,則認為李子一定很苦以至于沒有人摘。 4.因為王戎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解析】1.本題考查作家作品。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選自中國古代兒童啟蒙讀物《世說新語》中的一則故事,名為《王戎不取道旁李》。這則故事講述了王戎小時候的聰明才智。這個故事通過王戎的行為和推理,展現了他的智慧和觀察力。他不盲目跟隨他人,而是通過觀察和思考,得出了正確的結論。2.本題考查文言文字詞解釋。“諸兒競走取之,唯我不動。”意思是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后地奔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競走:爭相地跑過去。唯:只有。3.本題考查短文內容的理解。“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根據課文內容可知,王戎善于觀察,看到“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而判斷“此必苦李”。因為他觀察到李樹位于道路旁邊,這個位置意味著經常有人經過,如果李子味道甜美,那么人們很可能已經將其摘走了。然而,樹上仍然有很多李子,這表明這些李子可能因為味道不佳(比如苦澀)而不被人們所喜愛,因此沒有被摘走。4.本題考查短文內容的理解。在這段文字中,王戎之所以能判斷出“此必苦李”,是因為他觀察到了一個關鍵的信息:李樹生長在道旁,并且結了很多果實卻沒有人去采摘。通常情況下,如果李子味道甜美,那么路人應該會摘食,尤其是在果實累累的情況下。然而,這棵樹上的李子雖然眾多,卻無人問津,這說明它們很可能不是人們喜歡的甜味,而是苦澀的。王戎通過這種邏輯推理,得出了“此必苦李”的結論。他沒有盲目跟隨其他孩子去爭搶李子,而是冷靜地分析了情況,展現了他超出年齡的觀察力和判斷力。這個故事也反映了智慧和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即使在面對誘惑時,也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合理的判斷。綜上所述,王戎之所以知道“此必苦李”,是因為他運用了邏輯推理和觀察力,從李樹所處的環境和果實的狀態推斷出了李子的味道。這個故事鼓勵我們在面對問題時,要善于觀察、思考,而不是盲目跟從他人。【點睛】譯文: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樹上果實累累,多得樹枝都彎下去了,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后地奔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的確如此。5.(1)有急足下/緊急公文,官/恐其遲也,撥/一馬與之(2)B(3)六只腳走,難道不比四只腳走得快嗎?(4)B(5)簡單地認識事物和處理事務。【詳解】(1)本體考查文言文斷句。“足”的意思行走,“恐”的意思是擔心,“之”代指他,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個傳遞緊急公文的差役去送一件緊急公文,當官的怕他遲了,撥給他一匹馬。”根據文言斷句知識可知主謂之間要停暢,所以“足下”“撥”后停頓;名詞之后要停頓,所以“官”后停頓;虛詞之前要停暢,所以“而”前停暢。聯系句意應劃為:有急足下/緊急公文,官/恐其遲也,撥/一馬與之。(2)本題考查字詞解釋。A.足:行走/腳;B.而:表修飾/表修飾;C.之:代詞,他/動詞,到;D.疾:快/病。故選B。(3)本題考查句子翻譯。“足”的意思是腳,“豈”的意思難道,“疾”的意思是快。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六只腳走,難道不比四只腳走得快嗎?(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A.從“ 其人逐馬而行”可知,那人趕著馬走,故錯誤;C.從“ 六足豈不疾于四足?”可知,急足覺得六只腳比四只腳快;D.從“ 人問:‘如此急事,何不乘馬?’曰:‘六足豈不疾于四足?’”可知,這是急足自己的觀點。故選B。(5)本題考查文章主旨。由“六足豈不疾于四足?”可知,其人“簡單地認識事物和處理事務”,據此作答即可。如:文中之人可笑的地方就在于他不能分辨事物和處理事務,在自己狹隘的認知里面出不來,尋不到便捷的方法。【點睛】參考譯文:有個傳遞文書的差役要送緊急公文,官員擔心他送遲到了,便撥給他一匹馬。那人趕著馬走。有人問他:“這樣緊急的事,你怎么不騎著馬走?”他說:“六只腳跑,難道不比四只腳快嗎?”6.A 7.C 8.懷素是一個熱愛書法、具有勤學苦練精神的人。【解析】6.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A.“貧無紙可書”的意思是:十分貧困沒有紙來寫書法。應該為:貧/無紙可書;B.“以蕉葉供揮灑”意思是:用芭蕉葉來揮文潑墨。故為:以蕉葉/供揮灑;C.“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意思是:沒有地方寫了,于是找來一個木盤和一塊木板,涂上漆,當做硯臺和練字板。故為: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D.“書之再三,盤板皆穿。”意思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硬是把木盤磨漏了,木板擦穿了。故為:書之/再三,盤板/皆穿。故選A。7.本題考查成語的積累和理解能力。“盤板皆穿”的意思是盤和方板都被寫穿了。A.省吃儉用:形容生活簡樸,吃用節儉。B.百步穿楊:形容槍法或箭法非常高明。C.水滴石穿:比喻堅持不懈。集細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難能的功勞。故選C。8.本題考查對文章中人物的理解能力。可以根據人物的行為、語言和相關事件來評價其性格、品質等。例如:根據文中“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又漆一方板,書之再三,盤板皆穿。”可知懷素是一個勤學苦練,有恒心、有毅力并且堅持不懈的人。【點睛】參考譯文:懷素居住在零陵的時候,十分貧困沒有紙來寫書法,于是種了一萬多株芭蕉,用芭蕉葉來揮文潑墨,把他的庵叫做“綠天庵”。沒有地方寫了,于是找來一個木盤和一塊木板,涂上漆,當做硯臺和練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寫,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寫,寫完就擦,擦凈再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硬是把木盤磨漏了,木板擦穿了。9. 山海經 北山經 炎帝的小女兒女娃溺水身亡后 10.形狀像烏鴉,頭上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 11.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12.精衛鳥具有英勇頑強、鍥而不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13.《嫦娥奔月》《羿射九日》【解析】9.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積累。根據“注釋①本文選自《山海經 北海經》。精衛,神話中鳥的名字,形狀像烏鴉,頭上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傳說是炎帝小女兒溺水身亡后的化身。”可知,《精衛填海》的故事選自《山海經·北海經》;故事中的精衛是炎帝小女兒溺水身亡后的化身。10.本題考查信息獲取能力。根據“本文選自《山海經 北海經》。精衛,神話中鳥的名字,形狀像烏鴉,頭上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傳說是炎帝小女兒溺水身亡后的化身。”可知,精衛的形狀像烏鴉,頭上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11.本題考查提取關鍵信息。精衛填海的原因是“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意思是女娃到東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來;用“_____”畫出;精衛填海的過程是“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意思是(它)常常銜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子,填塞東海。用“ ”畫出。12.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據古文“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可知精衛是因為溺水而死,便銜來木頭和石子想要填平東海,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不畏艱苦、奮斗不止、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13.本題考查神話故事積累。中國神話故事有:《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點睛】參考譯文: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因此化為精衛鳥。經常叼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14.(1)B(2)C(3)A【詳解】(1)考查一字多義。A.在“異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中,“之”是結構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詞之間,表示領屬或修飾關系,相當于“的”。B.在“逄蒙往而竊之不成”中,“之”是代詞,指代前文提到的不死之藥。C.在“欲配飛升之藥”中,“之”同樣是結構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詞之間,表示領屬或修飾關系。故選B。(2)考查內容理解。結合原文“廣寒寂寥,悵然有喪,無以繼之,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欲配飛升之藥,重回人間焉。”可知短文中提到嫦娥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得到的不死之藥,飛到月宮。但她內心并不愿意留在月宮,而是想要配制飛升之藥,重新回到人間。因此,她催促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目的都是為了制作這種藥物。故選C。(3)考查取標題。這則文言文的主題是關于嫦娥因為吃了不死之藥而飛到月宮的故事,整個故事的核心事件是“嫦娥奔月”。因此,選擇“嫦娥奔月”作為題目最為合適,它直接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內容。而其他兩個選項“玉兔搗藥”和“吳剛伐桂”雖然是故事中的一部分情節,但并不能全面反映整個故事的主題。故選A。【點睛】參考譯文:后羿在西王母那里要到了不死藥,托付給嫦娥保管。逢蒙前去偷不死藥,偷竊不成功,就想害死嫦娥。嫦娥沒有辦法,就吃下了不死藥飛到了天上。但是她不忍心離開后羿,就留在了月宮里。廣寒宮里寂寞孤單,嫦娥很失落,沒有什么可以打發日子,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要配制出能夠飛天的藥物,以便可以重新回到人間。15.D 16.有鳥若鸮,以口啄樹,燦然火出。 17.“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頃”讓我感受到了神奇的想象,因為我知道正常的樹木都是怕火的,并且我見過最大的樹木只有二三十米那么高,文中的燧木不僅是火樹,而且占地面積有一萬頃地那么大。 18.我認為燧人是一個聰明、善于觀察的人。【解析】15.本題考查字詞解釋。D.有誤。圣人感焉:圣人感悟到了“鉆木生火”的道理。感:感悟。故選D。1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圣人看見許多象鸮樣的鳥,在大樹的枝葉間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燦然的火光發出。于是,感悟到了“鉆木生火”的道理。即“有鳥若鸮,以口啄樹,燦然火出”。17.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結合自己的理解,說一說讓自己感受到了神奇的想象的部分,并說明理由即可。示例:“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讓我感受到了神奇的想象,因為地球上的地方都有白日黑夜,沒有白日黑夜的地方是怎樣生活的呢,是什么樣子的呢。18.本題考查形象分析。燧人看到鳥啄樹木發出燦然的火光的現象,想到了鉆木取火,由此可見燧人是一個具有創造精神的人。【點睛】參考譯文:傳說中有一個國家叫燧明國,那里的人從來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日黑夜。國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樹,屈盤起來,占地面積有一萬頃地那么大。后來,有一個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遠方,來到此國,在這棵大樹下休息。忽然看見許多像鸮樣的鳥,在大樹的枝葉間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燦然的火光發出。于是,圣人感悟到了“鉆木生火”的道理,所以就試用小樹枝來鉆火,果然鉆出火來。于是后人就稱他為燧人。19.B 20. 回家 大意 庭院 21.司馬光是一個熱愛學習、樂于助人,遇到問題沉著冷靜,做事愛動腦筋的人。【解析】1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從“聞講《左氏春秋》,愛之”可知,司馬光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故選B。20.本題考查詞語解釋。退為家人講:放學之后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退:放學之后回家。即了其大指: 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內涵。大指:主要意思或大意,本文指《左氏春秋》的主要意思。群兒戲于庭:一群兒童在庭院里捉迷藏。庭:庭院。21.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通讀全文可知,司馬光年僅七歲,卻能在聽到講解《左氏春秋》后,理解并記住其主要內容,這顯示了他的好學和勤奮。當他看到伙伴掉入甕中,其他孩子都嚇得逃走時,他能夠迅速思考并采取行動,用石頭打破甕,救出了伙伴,這體現了他的聰明機智、沉著冷靜和勇敢。【點睛】參考譯文: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就像一個大人一樣非常懂事,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后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書不離手,甚至忘記了饑渴,冷熱,一心都撲到了書里。有一天,一群兒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兒小孩失足跌進了院子里那只裝水的大缸里,別人的小孩都嚇得跑掉了,司馬光應聲而出,手執石塊將缸擊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來了,那個小孩也得救了。22.B 23. 葉的形狀 葉的顏色【解析】22.本題考查了文言文的翻譯。結合常識“寒”意思是寒冷;“雖”意思是即使;“冬日”意思是冬天;“常青”四季都是綠色的。可知“性耐寒,雖至冬日,其色常青。”意思是松樹本性耐得住寒冷,即使到了冬天,葉子也不凋落,四季常青。故選B。23.本題考查了文言文的理解。結合文章中“葉狀如針”意思是其葉形狀似針;“其色常青”松樹的葉子四季常青。可知文章從松樹的種屬、葉子形狀、松樹葉子的顏色、松樹的樹干這幾個方面介紹松樹的特點。【點睛】譯文:松樹,是一種高大的樹木。其葉形狀似針。本性耐得住寒冷,即使到了冬天,葉子也不凋落,四季常青。松樹的枝干長且粗壯,可以用來建造橋梁,也可以用來建造房屋。24.嘗與諸小兒游 諸兒競走取之 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25. 道邊李樹多子折枝 諸兒競走取之 唯戎不動 取之,信然。 做事的時候要多觀察,勤于思考。 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 觀者無不辟易顛仆 戎湛然不動,了無恐色。【解析】24.本題考查名篇名作的識記。書寫時注意“嘗、諸”的正確寫法。25.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選文一主要講了王戎和其他孩子在路邊看到李樹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爭著跑過去摘李子,王戎卻認為這必是苦李,結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面對的情形是“道邊李樹多子折枝”,意思是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把樹枝都壓彎了。其他人的表現是“諸兒競走取之”,意思是許多孩子都爭相跑過去摘李子。王戎的表現是“唯戎不動”,意思是只有王戎沒有動。結局是“取之,信然。”意思是摘來一嘗,的確如此。選文二主要講了觀看老虎時圍觀的人都很害怕,而王戎卻很平靜的故事。面對的情形是“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意思是老虎乘隙攀住柵欄大吼,吼聲震天動地。其他人的表現是“觀者無不辟易顛仆”,意思是圍觀的人全都嚇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的表現是“戎湛然不動,了無恐色”,意思是王戎卻冷靜沉著,一動不動,一點也不害怕。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王戎的觀察和推理能力很強,善于思考。所以才能遇事不慌。我們要像王戎學習。【點睛】參考譯文:選文一: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嬉戲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把樹枝都壓彎了。許多孩子都爭相跑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的確如此。選文二:魏明帝在宣武場上弄斷老虎的牙齒和爪子,讓百姓去看,王戎七歲,也跟著人們一起去看,老虎乘隙攀住柵欄大吼,吼聲震天動地,圍觀的人全都嚇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卻平平靜靜,一動不動,一點也不害怕。26. 花 梗 葉 27.③ 2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解析】26.本題主要考查對內容的理解。古文介紹池塘種著荷花,夏天荷花開放,有的荷花紅,有的荷花白。荷葉的莖挺立在水中。荷葉的形狀圓圓的。依次描寫了荷花(或紅或白)、荷梗(直立)、荷葉(形圓)、藕(有節,中有孔,斷之有絲)。故小古文用簡練的語言從花、梗、葉等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荷”。27.本題主要考查對多義字的掌握。“或紅或白”意思是有的荷花紅,有的荷花白。“或”的意思是有的。故選③。28.本題主要考查對詩句的積累。寫出描寫荷花的詩句即可,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點睛】參考譯文: 池塘種著荷花,夏天荷花開放,有的荷花紅,有的荷花白。荷葉的莖挺立在水中。荷葉的形狀圓圓的。荷花的莖橫臥在泥土中,它的名字叫“藕”。藕有節,其中很多孔,把藕掰斷會看到藕絲。第四篇:名家閱讀(楊文清)先生的課堂楊文清①灰布衫、灰圍巾,耳根夾半支煙——【甲】先生背著手,大步流星地走上講臺,隨手將教材丟向講桌,黑框眼鏡后面那機智的目光像探照燈掃視著課堂上一張張年輕的臉。②先生的面容瘦削,小平頭硬戳戳的,散發凜然之氣——活脫脫的魯迅形象。先生收回視線,轉身面向黑板,極瀟灑地草書:荷塘月色。【乙】末了,意猶未盡,歪頭欣賞自己的板書,好像很滿意,這才鄭重地點了點頭,重又面對學生講道:“這節課,我們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③我們這些面黃肌瘦、衣衫不整、來自偏遠鄉村的學生們,就是從那堂課開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學欣賞,深切體會到漢語的優美。時隔三十余年,先生也已作古,但他的形象仍活在學生們心中。④先生配合課文布置作文“我的家鄉”。對于我們來說,這樣的題目在小學、初中不知寫過多少遍,已經駕輕就熟。我在作文中用心描繪夏日的稻田、荷香、澄澈的月光,敘說勤勞的父輩秋日里的收獲和冰天雪地時挖蓮藕的辛勞。大概是因內容鮮活、想象力豐富,先生在課堂上大為夸獎,認為我的作文寫得好,有真情實感。這份鼓勵,激起了我對文學濃厚的興趣。⑤然而,臨近畢業那年,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之下,原本就瘦弱的我病倒了,在醫院住了三個月。待我走出醫院大門時,已經是臘月二十九。落下的課程太多,時間又太短,親人們著實為我擔憂。迷茫之際,我想到了先生。那時,先生在另一所中學任校長。⑥正月初一,我帶上蓮藕、大米等土特產,騎車二十公里路去找先生求助。天寒地凍,好不容易趕到先生家,卻吃了閉門羹——先生到鄰村走親戚了。我哪肯就此死心,費了好大的勁兒找尋到先生的親戚家。當先生看見狼狽不堪的我時,先吃了一驚,接著埋怨道:“這么冷的天,這么冷的天!這娃……上炕,上炕。”硬是將我勸上火炕,和先生的親戚一同吃菜喝酒。那頓飯吃得我渾身不自在,頭頂冒虛汗。臨別,先生叮嚀我替他問候我父母好。⑦正月初六,先生夫婦意外地來到我家,還帶了厚重的禮品。看見先生夫婦進門,我的臉一陣陣發燒。先生先問候我父母好,和他們討論我上學的事,又鼓勵我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學習,做有出息的孩子。一家人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送先生夫婦回縣城的路上,我埋怨他們不該親自來,捎個話就行了。先生解釋說:“一來你父母年齡和我差不多,應該向他們拜個年;二來我要告訴你上學的消息,讓你放心。”⑧在那所中學學習的幾個月,我奮發圖強。一方面加強營養滋補身體,一方面刻苦學習,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我深知,身后不僅有父母親人,還有關注我的先生。后來,我以預考全班第五名的成績順利迎來七月的高考。⑨上學、工作、成家,一晃十多年過去。我忙于自己的事務,與先生保持著松散的聯系。先生的夫人去世了。先生退休后,居于小城一隅,深居簡出。先生極少當著我的面談他的困苦,但他的困苦我能想象得來: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晚輩不在身邊,生活全靠他自己打理……每每與先生會面,聊過我的工作、生活之后,先生總忘不了談及我的父母,要我轉達對他們的問候。先生不止一次地說:“你愛學習,讀了那么多書,比老師強。”這真是讓我羞愧難當,以先生的學問,我是終生也趕不上的。何況我俗務太多,無暇專心學習,哪里有什么真學問。我深知先生是在鼓勵我不要忘了讀書。⑩我的散文集出版后,特意贈先生,請他指教。臨別,先生叮囑我,他要請我們這些學生吃飯。我覺得要吃飯也該我請客,不能叫先生破費。先生一再說他要禮尚往來,又說日子已經定好了,飯店的包間也已預訂,我只好答應下來。 后來,從同為先生學生的兄長那里得知,那一天是先生的八十壽誕。原來我和先生是同一天過生日!這令我十分興奮——冥冥之中,我與先生早就有難以割舍的緣分。先生八十壽誕那天,我在致祝酒辭時向先生深深地鞠躬,表達了對他崇高的敬意。 時光荏苒。兩年前的秋天,兄長打電話告訴我:先生過世了!我的腦海忽然一片空白,漸漸地,眼前又浮現出三十多年前先生為我們上課的情景:灰布衫、灰圍巾,耳根夾著半支煙,背著手走上講臺……(有刪改)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Day07:解鎖古詩文閱讀的實詞理解題型2024年暑假三升四語文雙周自學課第一篇:知識導航第二篇:知識小酌常考題型: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2、下列加點文言實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與上題中某字用法相同的是哪一項?4、選出某在句子中的意思,將序號填在橫線上。答題方法:實詞是有實在意義的詞,可以獨立充當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單獨回答問題。每一個實詞都可以詳細解說其詞義。現代漢語實詞一般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也有人認為代詞屬于虛詞,但多數情況代詞為實詞,因為代詞雖然很難解釋獨立語義,但畢竟其指代內容是明確的。無論在現代漢語中還是在文言文中,實詞都占有絕對多的數量,因為語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離開有實際意義的實詞,這一作用將很難達到。1、識別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讀音和意義。2、辨析詞的古今異義。3、掌握詞類活用。在古代漢語中,詞類一般是比較穩定的,但是有些詞在特殊情況下會改變它的詞性,起了另一類詞的作用。這種特殊的語言現象叫“詞類活用”。例:婦撫兒乳。乳,本義是“奶”,這里是名詞作動詞“喂奶”。4、掌握一詞多義。在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情況很多,同一個詞,在這個句子里是一個意義,在那個句子里又是另一個意義。(1)“聯想推斷法”即聯系課內學過的有關語句中該詞的用法推斷詞義。如:“過而能知,可以為明”中的“過”字,如果能聯想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人恒過,然后能改”的“過”的意思,就能理解該句中“過”的意思為“犯錯”。(2)語境推斷法解釋詞義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使者及門”的“及”,結合上下文語境可知“及”應為“到”的意思。常見實詞:1、安:①怎么 ②養2、卑:①低下 ②身份低微3、備: ①周全、詳盡。②具備。③準備。4、被:①影響 ②同“披”,穿。5、鄙:①邊境 ②鄙陋、目光短淺③出身鄙野6、畢:①盡 ②全部7、薄:①迫近,接近。 ②輕視。 ③厚度小。8、策:①馬鞭。 ②鞭打、驅使。 ③記錄。 ⑤計謀。9、長:cháng ①長度。②與“短”相對。③長久,健康。 ④永遠。⑤zhǎng,排行最大⑥zhǎng,頭領。10、稱:①相當、配合②稱贊11、誠:①誠心 ②的確,實在 ③果真12、懲:①苦于 ②懲罰13、馳:①騎 ②驅車(追趕)14、出:①發、起 ② 在邊疆打仗 ③來到 ④產生15、辭:①推辭 ②語言16、次:①編次。 ②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17、簞:①用簞裝著②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18、當:①承當,承受。 ②應當。③將要 ④對著,向著。 ⑤值,正在。 ⑥抵擋。19、道:①道路。②道義。 ③方法。 ④說,講。20、得:①能夠 ②得到、獲得 ③同“德”,感激21、等:①同樣)②諸位,表多數22、敵:①攻擊 ② 敵人23、吊:①憑吊 ②慰問24、度:①dúo估計、推測 ②渡過、越過25、端:①畫幅的右端 ②正、端正26、惡:①怎么 ②厭惡27、發:①行動、發動 ②發射 ③起,被任用 ④征發 ⑤開放 ⑥發出⑦頭發。28、凡:①凡是 ②總共29、方:①見方②長方形③當……時候。30、分:fēn ①劃分,分開。②分配,分給。 ③長度單位。④fèn,職分,本分。31、奉:①通“俸”侍奉 ②接受、奉行 ③供養32、否:①同“不”沒有 ②惡、壞33、夫:①那 ②fú,句首發語詞 ③丈夫④成年男子的通稱,人。34、扶:①沿,順著 ②攙扶35、拂:①違背、阻礙 ②同“弼”,輔佐 ③輕輕擦過36、福:①賜福、保佑 ②好事、有福之事37、富:①富麗②富有、充足,有許多38、更:①重新 ②進而 ③互相 ④再、又 ⑤更加39、茍:①如果 ②茍且③且、或許,表希望40、固:①本來 ② 頑固、固執③一定、必定④鞏固⑤安守,固守41、故:①舊的,原來的②特意 ③原因,緣故④所以,因此42、顧:①回頭看 ②難道③看望,拜訪43、觀:①看 ②景色,景象44、冠:①居第一位②帽子③男子成人禮45、光:①發揚光大 ②光線46、 歸:①歸依 ②回家47、過:①經過 ②到 ③犯過失 ④超過,勝過48、好:①美 ②喜歡 ③以便、能夠49、號:háo ①大叫,呼嘯。 ②hào,別號。 ③hào,國號。 ④hào,號召。50、 還:①回家 ②xuán, 同“旋”,回轉、掉轉第三篇:小題速刷課內閱讀。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選自課文《 》。2.“諸兒競走取之,唯我不動”中“競走”的意思是 ,“唯”的意思是 。3.你認為“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理由是什么?4.為什么只有王戎知道“此必苦李”?談談你的看法。5.請認真閱讀小古文《緊急公文》并完成相應習題。緊急公文有急足下緊急公文,官恐其遲也,撥一馬與之。其人逐馬而行,人問:“如此急事,何不乘馬?”曰:“六足豈不疾于四足?”——(選自《笑府》)(1)給下面的句子畫出恰當的朗讀停頓,用“/”表示。有急足下緊急公文,官恐其遲也,撥一馬與之。(2)下面的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有急足下緊急公文 足跌沒水中B.其人逐馬而行 登高而招C.撥一馬與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D.六足豈不疾于四足 君有疾在肌膚(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六足豈不疾于四足?(4)根據文章內容,下列理解正確的是哪一項? A.這個急足平時送公文都乘馬而行。B.因為公文緊急,官員給急足配備了一匹馬。C.急足擔心馬累壞了官員會生氣,所以不敢騎馬。D.急足不騎馬是因為別人告訴他六只腳比四只腳跑得快。(5)文章中其人的可笑之處在哪?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練習。懷素寫字 懷素居零陵時,貧無紙可書,乃①種芭蕉萬余株,以蕉葉供揮灑,名②其庵③(ān)曰“綠天”。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又漆一方板,書之再三,盤板皆穿。 注釋:①乃;于是。②名:命名。③庵:草屋。6.下列朗讀斷句不合理的一句是( )(填序號)A.貧無/紙可書B.以蕉葉/供揮灑C.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D.書之/再三,盤板/皆穿。7.與文中“盤板皆穿”表達的意思一樣的成語是( )(填序號)A.省吃儉用B.百步穿楊C.水滴石穿8.你認為懷素是一個怎樣的人?(至少寫兩點)精衛填海①炎帝②之少女③,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④而不返,故⑤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東海。【注釋】①本文選自《山海經 北海經》。精衛,神話中鳥的名字,形狀像烏鴉,頭上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傳說是炎帝小女兒溺水身亡后的化身。②炎帝:傳說中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③少女:小女兒。④溺:溺水,淹沒。⑤故:因此。⑥堙:填塞。9.這個故事選自《 》,故事中的精衛是 的化身。10.精衛鳥的外形是什么樣子的?11.在文中用“_____”畫出描寫精衛填海原因的句子;用“ ”畫出描寫精衛填海過程的句子。12.你認為精衛鳥具有什么樣的精神?13.請再寫出兩個中國神話故事的名字。14.閱讀文言短文,完成練習。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托與姮(héng)娥①。逄蒙往而竊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無以為計,吞不死藥以升天。然不忍離羿而去,滯留②月宮。廣寒寂寥③,悵然有喪④,無以繼⑤之,遂⑥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欲配飛升之藥,重回人間焉。【注釋】①姮(héng)娥:傳說中的月官仙子,又稱“嫦娥”。②滯留:停留。③寂寥:寂靜,冷清。④喪:失意,懊惱。⑤繼:繼續。⑥遂:于是,就。(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字的意思與其他兩項不同的一項是 A.異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B.逄蒙往而竊之不成C.欲配飛升之藥(2)根據短文內容判斷,嫦娥“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目的是 A.不忍離羿而去,滯留月宮B.廣寒寂寥,悵然有喪C.欲配飛升之藥,重回人間(3)給這則文言文加個題目,你認為下列選項最合適的一項是 A.嫦娥奔月B.玉兔搗藥C.吳剛伐桂閱讀。燧(suì)人鉆木取火燧明國①不識四時晝夜,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頃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國,息此樹下。有鳥若③鸮(xiāo),以口啄樹,燦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鉆火,號燧人。注釋:①燧明國:傳說中的國家名。②屈盤萬頃:屈盤起來,占地面積一萬頃。③若:像。15.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 A.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知道B.至于其國:到達C.息此樹下:休息D.圣人感焉:感謝16.短文中的圣人從哪里受到啟發,發明了鉆木取火?用“_____”畫出來。17.這是一個神話故事,哪里讓你感受到了神奇的想象?為什么?18.通過這個故事,你認為燧人是什么樣的人?文言文閱讀。破甕救友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19.司馬光特別愛聽什么?( )A.破甕救友的故事 B.《左氏春秋》C.饑渴寒暑的故事 D.持石擊甕的故事20.解釋加點字詞的意思。退為家人講: 即了其大指: 群兒戲于庭:21.從本文可以看出司馬光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完成閱讀(一)松松,大樹也。葉狀如針。性耐寒,雖至冬日,其色常青。干長而巨,可以造橋,可以造屋。22.下列對文中畫“_________”的句子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A.本性耐得住寒冷,雖然是寒冷的冬天,它的顏色還是那么綠。B.本性耐得住寒冷,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天,它的顏色還是那么綠。23.本文從松的種屬、( )、( )、樹干四個方面介紹松的特點。閱讀選文。選文一:王戎七歲, 。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 ,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 ”取之,信然。選文二:魏明帝于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王戎七歲,亦往看。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戎湛然④不動,了無恐色。[注釋]①縱:任憑。②承間:趁機。③辟易顛仆:神色慌亂,躲避不迭,以致摔倒。④湛然:冷靜沉著的樣子。24.回憶課文,在選文一的橫線上補寫句子。25.閱讀選文,填寫表格。選文題目 面對的情形 不同的表現 結局 從王戎身上學到了什么其他人 王戎《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觀虎》荷池中種荷,夏日開花,或紅或白。荷梗直立。荷葉形圓。莖橫泥中,其名曰藕。藕有節,中有孔,斷之有絲。26.本篇小古文用簡練的語言從 、 、 等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荷”。27.“或”字有多個義項:①或者,或許;②有時;③有的……你認為文中“或紅或白”的“或”理解為 。(填序號)28.描寫荷花的古詩很多,把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句?請寫下來。第四篇:名家閱讀(楊文清)先生的課堂楊文清①灰布衫、灰圍巾,耳根夾半支煙——【甲】先生背著手,大步流星地走上講臺,隨手將教材丟向講桌,黑框眼鏡后面那機智的目光像探照燈掃視著課堂上一張張年輕的臉。②先生的面容瘦削,小平頭硬戳戳的,散發凜然之氣——活脫脫的魯迅形象。先生收回視線,轉身面向黑板,極瀟灑地草書:荷塘月色。【乙】末了,意猶未盡,歪頭欣賞自己的板書,好像很滿意,這才鄭重地點了點頭,重又面對學生講道:“這節課,我們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③我們這些面黃肌瘦、衣衫不整、來自偏遠鄉村的學生們,就是從那堂課開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學欣賞,深切體會到漢語的優美。時隔三十余年,先生也已作古,但他的形象仍活在學生們心中。④先生配合課文布置作文“我的家鄉”。對于我們來說,這樣的題目在小學、初中不知寫過多少遍,已經駕輕就熟。我在作文中用心描繪夏日的稻田、荷香、澄澈的月光,敘說勤勞的父輩秋日里的收獲和冰天雪地時挖蓮藕的辛勞。大概是因內容鮮活、想象力豐富,先生在課堂上大為夸獎,認為我的作文寫得好,有真情實感。這份鼓勵,激起了我對文學濃厚的興趣。⑤然而,臨近畢業那年,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之下,原本就瘦弱的我病倒了,在醫院住了三個月。待我走出醫院大門時,已經是臘月二十九。落下的課程太多,時間又太短,親人們著實為我擔憂。迷茫之際,我想到了先生。那時,先生在另一所中學任校長。⑥正月初一,我帶上蓮藕、大米等土特產,騎車二十公里路去找先生求助。天寒地凍,好不容易趕到先生家,卻吃了閉門羹——先生到鄰村走親戚了。我哪肯就此死心,費了好大的勁兒找尋到先生的親戚家。當先生看見狼狽不堪的我時,先吃了一驚,接著埋怨道:“這么冷的天,這么冷的天!這娃……上炕,上炕。”硬是將我勸上火炕,和先生的親戚一同吃菜喝酒。那頓飯吃得我渾身不自在,頭頂冒虛汗。臨別,先生叮嚀我替他問候我父母好。⑦正月初六,先生夫婦意外地來到我家,還帶了厚重的禮品。看見先生夫婦進門,我的臉一陣陣發燒。先生先問候我父母好,和他們討論我上學的事,又鼓勵我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學習,做有出息的孩子。一家人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送先生夫婦回縣城的路上,我埋怨他們不該親自來,捎個話就行了。先生解釋說:“一來你父母年齡和我差不多,應該向他們拜個年;二來我要告訴你上學的消息,讓你放心。”⑧在那所中學學習的幾個月,我奮發圖強。一方面加強營養滋補身體,一方面刻苦學習,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我深知,身后不僅有父母親人,還有關注我的先生。后來,我以預考全班第五名的成績順利迎來七月的高考。⑨上學、工作、成家,一晃十多年過去。我忙于自己的事務,與先生保持著松散的聯系。先生的夫人去世了。先生退休后,居于小城一隅,深居簡出。先生極少當著我的面談他的困苦,但他的困苦我能想象得來: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晚輩不在身邊,生活全靠他自己打理……每每與先生會面,聊過我的工作、生活之后,先生總忘不了談及我的父母,要我轉達對他們的問候。先生不止一次地說:“你愛學習,讀了那么多書,比老師強。”這真是讓我羞愧難當,以先生的學問,我是終生也趕不上的。何況我俗務太多,無暇專心學習,哪里有什么真學問。我深知先生是在鼓勵我不要忘了讀書。⑩我的散文集出版后,特意贈先生,請他指教。臨別,先生叮囑我,他要請我們這些學生吃飯。我覺得要吃飯也該我請客,不能叫先生破費。先生一再說他要禮尚往來,又說日子已經定好了,飯店的包間也已預訂,我只好答應下來。 后來,從同為先生學生的兄長那里得知,那一天是先生的八十壽誕。原來我和先生是同一天過生日!這令我十分興奮——冥冥之中,我與先生早就有難以割舍的緣分。先生八十壽誕那天,我在致祝酒辭時向先生深深地鞠躬,表達了對他崇高的敬意。 時光荏苒。兩年前的秋天,兄長打電話告訴我:先生過世了!我的腦海忽然一片空白,漸漸地,眼前又浮現出三十多年前先生為我們上課的情景:灰布衫、灰圍巾,耳根夾著半支煙,背著手走上講臺……(有刪改)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Day07:解鎖文言文閱讀的實詞理解題型(學生版).docx Day07:解鎖文言文閱讀的實詞理解題型(家長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