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第一框 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知識框架生產力→(生產關系)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a.(生產資料所有制)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b.(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公有制主體地位及其體現1、物質資料生產離不開人的勞動和生產資料。勞動是物質財富的源泉(還包括資本、技術、土地、勞動),也是價值的唯一源泉;生產資料是創造物質財富和價值的條件。2、常見的生產資料:土地、廠房、機器、原料、設備3、生產資料所有制在生產關系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是生產關系的核心,是經濟制度的基礎。在不同形式的生產資料所有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著一個社會的基本性質(社會主義社會)和發展方向(共產主義社會)。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關系層面)(1)內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2)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3)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科學指引,在堅持社會主義各項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5、習近平經濟思想(1)主要內容:新發展理念(2)基本內容:十二點(書本P3)(3)地位: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6、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機關;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是四大企業銀行7、▲公有制(1)是什么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主導作用)、集體經濟(合作社→共同富裕)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制+非公有制 有利于增強公有制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公有制經濟等于社會主義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2)▲為什么①以公有制為主體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的根本特征。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為國家建設,國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離不開公有制經濟。②以公有制為主體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根本要求。生產資料公有制適應社會化大生產要求,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的制度基礎,有利于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③以公有制為主體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a.生產(根本性因素)決定分配b.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不同的分配制度。c.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了社會主義國家必須采取按勞分配制度,體現了人們在生產資料占有上的平等關系,能防止(消除)兩極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消除絕對貧困”(√)“消除差距”(×)(3)相關鏈接①一個公有制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②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主體地位的體現①公有資產的優勢:a.公有資產(不是國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b.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不是主體作用)。”②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不是各行各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上述體現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當下,我們更加看重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不是高速發展。▲國企地位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最主要的實現形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三、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1、 非公有制(1)是什么在我國現階段,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外商投資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國有成分和非集體成分。①個體經濟是指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占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的經濟。②私營經濟是指以生產資料私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國有成分和非集體成分。③外商投資經濟是指外國投資者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在我國境內設立的獨資企業以及中外共同設立企業的外商投資部分。④港澳臺地區在內地(大陸)的投資參照外商投資。(2)▲為什么①地位: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②作用:成為穩定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政的重要來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民營經濟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職能”:管理職能、服務職能◎“轉變”:從管理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輕管理重服務)◎政府從管理職能轉變為服務職能(×)(3)探究與分享(考客觀題)1997-黨的十五大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立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明確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黨的十六大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2012-黨的十八大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基礎上,提出“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201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2017-黨的十九大把“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大政方針進一步確定下來。補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市場經濟中地位相同,在國民經濟中地位不同(公有制為主體,非公有制為重要組成部分)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①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②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之中。3、▲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意義有利于發揮各種所有制的長處,調動不同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取長補短,激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第一課 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第二框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1.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發展壯大國有經濟。①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經濟進一步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和公益性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②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標準,以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為中心,全面推進依法治企,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③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沒有公有制經濟參與的股份制,不是混合所有制。(√)◎舊版鏈接: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規范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混改”的意義:a.有利于各種所有制經濟取長補短,共同發展;b.有利于增強國有資本控制力,提高競爭力。2.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①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②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鄉鎮企業◎在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指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以分散為主)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主要由供應服務、銷售服務、加工服務、信息服務等構成。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互助性經濟組織。▲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什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是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和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在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須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怎么辦①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營造外部營商環境。要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營造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貫徹落實包括市場準入、企業融資等在內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形成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和社會氛圍。②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營造內部管理環境。支持和幫助非公有制企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完善管理體制機制,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效率和市場競爭力。企業要做到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企業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企業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③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堅持愛國敬業,堅持守法經營、誠信經營,堅持回報社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樹立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本課結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第二課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一框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知識框架市場調節1.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需求無限——資源有限,為了更好滿足人類的多方面需要。市場經濟的含義:計劃和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兩種基本手段。如果計劃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計劃經濟體制;如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市場經濟體制。▲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機制(手段)來調節。▲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①在瞬息萬變的經濟生活中,市場價格及其波動,能夠反映供求狀況及其變化;②市場供求的變化也會影響市場價格。③市場競爭能夠引導資源流向效率高的領域和企業,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進步,實現優勝劣汰。市場體系是什么在我們的生活中,既有每天都要打交道的商品和服務市場,又有各種各樣的生產要素市場,如勞動力市場、土地市場、金融市場等。每類市場都是由交易雙方、交易對象、交易價格等基本要素組成的。這些市場相互作用,形成有機聯系的市場體系。▲為什么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基礎。▲怎么辦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須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①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要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的統一,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要完善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制度,健全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②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政府定價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政府定價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等方面。◎我國施行新修訂的《中央定價目錄》目錄包括輸配電、油氣管道運輸、基礎交通運輸、重大水利工程供水、重要郵政服務、重要專業服務、特殊藥品及血液等7類16項。市場缺陷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不能由市場來調節,槍支、彈藥、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場來調節,教育、醫療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重要服務不能完全由市場來調節,否則就不能保障國家安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人民生活,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市場調節有局限性,它存在著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弊病。a.自發性:在市場經濟中,為了自身利益,生產經營者可能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甚至可能會損害國家利益。(制假售假、環境污染、康帥傅、違法行為)b.盲目性:由于生產經營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時掌握市場上所有的信息,因而其決策必然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退、跟風)c.滯后性:由于從價格形成、價格信號傳遞到生產的調整有一定的時間差,市場調節往往具有滯后性。單靠市場調節的結果:會影響資源配置效率,導致資源浪費;會導致經濟運行大起大落,社會經濟不穩定;會產生不正當競爭、壟斷,損害社會公平;會導致收入差距拉大。市場調節是一種事后調節。第二課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二框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知識框架◎經濟發展戰略,是一個國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長期性、關鍵性問題的總謀劃和總方針。◎產業政策,是政府為了實現一定的經濟社會目標而對產業的形成、發展進行干預和引導的各種政策的總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1. 地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①我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②在我國,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既能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能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③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標。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重要特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使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能調動勞動者和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效率提高,又能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防止兩極分化。④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通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發揮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和作用通過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度,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通過實施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穩定;通過實施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通過實施區域政策和環境政策,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市場監管、質量監管、安全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彌補市場缺陷;通過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教育、醫療、社保、養老),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若材料中體現了第二、三產業比例上升,則可以推出“通過實施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建筑業;第三產業:服務業。科學的宏觀調控是政府的主要經濟職能之一【考客觀題】(1)含義:宏觀調控是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對經濟總量進行調節和控制(2)▲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我國財政收入來源:a.稅(收)、b.利(潤)、c.債(務)、d.費(3)主要任務:保持經濟總量平衡◎總量平衡:經濟平穩運行要求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基本上保持平衡◎社會總供給:向社會提供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社會總需求:實際形成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4)▲經濟表格a.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最常用的經濟手段。b. 國家通過財政收入與支出政策(屬于財政政策),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存款準備金、中央銀行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調節社會總需求(不是總供給),實現國民經濟平穩運行。c.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按照政策力度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d. 在不同的經濟形勢下,政府可選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不同組合,實現宏觀調控目標。◎“金融”屬于貨幣政策。(√)3. 本課結語我們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體制保障。綜合探究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解釋:“完善”不是“建設”】◎“體制”供求、價格、競爭知識點I(如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機制有效◎保護價:國家為了保護生產者的利益而制定的價格◎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微觀主體有活力 微觀主體:企業、農戶、居民宏觀調控有度 點調控→區間調控知識點II(理論評價)總起: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1、▲針對“如何使市場機制更有效”:①要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加快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達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的目標。②要堅決破除制約充分市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職能,合理配置宏觀管理部門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2、▲針對“如何使微觀主體有活力”:要激發企業活力。企業活力是企業的創新和競爭力之源。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各種所有制企業都具有勃勃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a.企業內部: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要建立和健全權責清晰、分工明確、有效溝通、反應及時、管理科學的管理體制機制;要培育有利于激發和保持活力的企業文化。b.企業外部:必須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還要通過降低企業的稅費負擔,增強企業的創新活力和投資積極性。3、▲針對“如何使宏觀調控更有度”要健全目標優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第二單元 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第三課 我國的經濟發展第一框 堅持新發展理念知識框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含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求:①發展為了人民: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②發展依靠人民:要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③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養老,教育、醫療、社保,就業)、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顯制度優勢。▲意義: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確立了新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以人民為中心)。▲哲學道理: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立場觀點方法,確立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為什么?①時代需要: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新時代需要新發展理念。②國情需要: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知識點補充:相關鏈接:①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③人才是第一資源,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人才是自主創新的關鍵,頂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④創新是第一動力。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影響甚至決定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于下風。探究與分享①人是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創新之道,唯在得人。②教育對于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的教育具有決定性意義。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創新①側重點: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②▲原因: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③怎么辦:a.堅持創新發展,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b.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c.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協調①側重點: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②原因:協調發展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③怎么辦: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城市、鄉鎮)和區域(東、中、西)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經濟、生態)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以城代鄉”“以城促鄉”(√) “以城吞鄉”(×)綠色①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②原因: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③怎么辦: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可持續發展強調資源的永續利用,要求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我國古代就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開放①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②原因: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③怎么辦:要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享①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②原因: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③怎么辦: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使全體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五大理念關系: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怎么辦: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第三課 我國的經濟發展第二框 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現總量增長、質量提高的途徑和方法,是落實發展理念、實現發展進步的具體路徑。◎從總需求方面看,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從總供給方面看,推動經濟發展的基本途徑有兩條:一是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二是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效率和推動技術進步。知識框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為什么進入新時代,隨著我國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的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長表現為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產出水平的持續增加,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但單純的經濟增長并不等于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不僅包括經濟增長,而且包括經濟結構優化、經濟效益提高、生態環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是什么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高質量發展是現階段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這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挑戰,關鍵在于辦好自己的事,提高發展質量,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御風險能力,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安定。◎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是什么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基點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有機結合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含義: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根本: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現代化經濟體系(1)含義: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2)為什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的必然要求。(3)是什么:① 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② 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③ 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④ 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⑤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⑥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⑦ 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1)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數字經濟是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根底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結語總之,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為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全面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第一框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知識框架◎生產——做大“蛋糕”;分配——分“蛋糕”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政府——政府收入;企業——企業收入;個人——個人收入▲生產資料所有制(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決定分配方式(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從根本上,生產力決定分配方式。按勞分配含義①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②按勞分配=公有制+勞動收入③按勞分配收入:公有制經濟中的工資、獎金、津貼,承包耕地所得收入④包括:◎按勞分配一定是在公有制經濟中,但公有制經濟不全是按勞分配。(√)基本內容和要求/是什么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公有制經濟(國家機關、公有制企業/國企、事業單位)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必要的扣除后/個人消費品,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分配結果)。為什么①必要性:實行按勞分配,是由一定的經濟條件決定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人們勞動能力有差別),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②重要性: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其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實行按勞分配是對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不是“平均”)分配的社會地位。多種分配方式含義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要讓勞動(私營、外資經濟范圍內的工獎金收入/勞動收入)、資本(儲蓄、股票、債券所獲收益)、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提供市場信息收入)等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影響積極:這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消極:擴大收入差距。四種收入勞動性收入(主要):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財產性收入(主要):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經營性收入: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轉移性收入: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社保收入等。◎轉移支付(無償支付),是指政府或企業無償支付財物給其他經濟主體以增加其收入。政府向個人的轉移、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企業對非營利組織的捐贈。勞動重要性: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要求:要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要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為什么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怎么辦總:必須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①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③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第二框 我國的社會保障知識框架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背景面對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疾病、失業、養老、災害、生活貧困等各種問題,國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主要責任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什么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作用①社會保障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發揮民生保障安全網作用。②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發揮收入分配調節器作用,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③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共濟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有哪些社會保障既有經濟保障,又有服務保障。社會保障主要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四個基本保障組成,還包括其他補充性社會保障形式(如企業年金、社區服務等),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社區服務是在政府指導下,以社區組織為依托,在城鄉一定層次的社區內以全體社區居民為對象,以特殊群體為重點,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向他們提供福利性服務的一種社會化保障機制。社會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它通過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共同籌集資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在我國,社會保險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購買商業保險,是規避風險的有效措施。商業保險 社會保險性質 自愿的市場行為 具有強制性和福利性質經營目標 追求利潤 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經營方式 保險公司經營 由國家經辦費用來源 全部由個人承擔 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分攤保障對象 簽訂保險合同并按約定支付保險費的人 法律規定有權利享受社會保險的人保障水平 滿足被保險人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 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求社會救助是最先形成的、歷史最悠久的社會保障形式。它是政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對因自然災害或其他經濟社會原因而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給予無償幫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社會救助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社會福利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它是政府和社會向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特殊群體)提供的社會化服務、實物供給或者福利津貼,以滿足社會成員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社會優撫是一種特殊社會保障。它是國家和社會依法對現役軍人、復員退伍軍人以及軍烈屬等優撫對象實行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的褒揚性、補償性、優待性、綜合性的特殊社會保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為此,要建立起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沒有漏洞的“安全網”。同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①“盡力而為”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對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通過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的社會保障需求。②“量力而行” :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如果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作支撐,社會保障即使建立起來也無法維持下去。只有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做到權責清晰。享受社會保障是社會成員的一項法定權利,也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同時,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涉及政府、企業、個人和其他單位的經濟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擔責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必須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總之,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按照兜底線(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織密網(提高社保覆蓋率)、建機制(通過改革完善社保體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綜合探究 踐行社會責任 促進社會進步弘揚勞動精神與投身創新創業①是什么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形成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②為什么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③怎么辦/如何弘揚勞動精神廣大勞動群眾要立足本職崗位誠實勞動。無論從事什么勞動,都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踏實勞動、勤勉勞動,在平凡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④怎么辦/如何投身創新創業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成功的創業者需要具備一系列素質:創業者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企業既要追求經營利潤,又要堅持誠信原則:既要講求經濟效益,又要承擔社會責任;既要實現自身發展,又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造福人民。總之,要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推動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怎么辦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和綠色社區。我們要做理智的消費者,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①為什么/為什么要實現共同富裕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②成就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我國人民在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同時,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面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③怎么辦要大力弘揚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歸根結底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優勢。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分配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