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5 黃土高原的區域發展與資源利用【自主學習】1.黃土高原是世界上 的黃土沉淀區,大致北起 ,南至 ,西抵 ,東到 ,面積約50萬平方千米。2.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黃體結構 ,裂隙 ,缺乏植被保護,在降水集中的 季,尤其 期間,容易遭受侵蝕。由于長期的流水侵蝕和搬運,黃土高原呈現出如今 的地表形態,形成了獨特的 、 、 等地貌類型。3.歷史上,黃土高原地區長期處于 狀態,經濟發展緩慢,工業也很落后。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大都過著簡樸的生活。當地居民的主食是 和 ,菜肴較為簡單,常用咸菜、辣椒佐食。 是當地的傳統民居。人們常以 、 作為交通工具。4.黃土高原地區十分重視 與 工作,針對水土流失的狀況,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綜合治理措施,如 、 以保持水土;將 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溝里建壩攔蓄泥沙, 等。5.黃土高原地區現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 ,山西 基地、陜西 基地,在全國皆占據突出地位。6.2009年國務院批準成立了位于黃土高原南部的 經濟重點開發區,2011年國家把 定為國家級高新區,2012年設立國家級 ,從而加快了黃土高原城市化建設的步伐。【當堂訓練】 A組1.關于黃土高原的敘述,錯誤的是( )A.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B.生態環境十分脆弱C.地表崎嶇,千溝萬壑 D.氣候濕潤,各月降水量均勻2.為了促進黃土高原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大力種植溫帶果樹,綠化山坡B.積極發展能源工業,實施“西電東送”C.大力開墾耕地,努力增產糧食D.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3.讀“黃土高原環境問題成因示意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圖中①②兩個自然原因是( )A.土質疏松,過度放牧 B.降水集中,過度墾荒C.土質疏松,降水集中 D.植被破壞,墾荒造田B組脫貧攻堅劇《山海情》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們響應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完成異地搬遷至閩寧,脫貧致富的故事。閩寧鎮在東部某經濟發達省份的對口幫扶下,通過辛勤勞動和不懈探索,將風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根據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為紀念閩寧合作,這座生態移民鄉鎮被命名為閩寧鎮(如圖1)。閩寧鎮中的閩是指 (省級行政區),寧代表省區的行政中心是 。有意思的是在《山海情》中,很多人的名字都帶有一個“水”字,例如:水花、水旺、水 娃、水水、喊水……2.《山海情》中人物角色名字多帶水字,反映了當地人們對于“水”的渴望。從地理角度分析該地突出的自然特征及形成原因。《山海情》中閩寧鎮村民通過種植菌菇、葡萄、枸杞,實現脫貧致富。枸杞抗旱能力強, 花果期必須有充足的水分供給,但在采果期如遇強降水,會影響品質;枸杞最優產區的活動積溫一般在3000℃至3300℃之間;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枸杞產量高,品質好。3.根據枸杞產地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結合圖文資料,判斷枸杞的最優產區是圖2中甲乙丙的哪個區域,并說明其原因(說出三點原因)。西海固地區曾經“山是和尚頭,溝里沒水流,耕種塬梁峁,刮風浮土跑”;現在,層層梯田是西海固人民在大地上繪就的最美等高線,引來無數游客叫絕稱贊(圖3)。他們把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帶來了金山銀山。4.根據圖文資料,判斷西海固地區位于 (地形區), 脫貧前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 。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一條解決該生態環境問題的主要措施。5.閩寧鎮己經成為我國東西對口扶貧協作走向全而小康的成功典范,是中國扶貧攻堅偉大工程的一個縮影。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兩地如何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