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童年的游戲《陀螺》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陀螺》選自法國作曲家比捷于1871年創作的鋼琴四手聯彈曲集《兒童游戲》。樂曲為C小調,四二拍。樂曲開始,木管樂器演奏出主旋律,以八分音符與休止符組成的連續3度跳進的旋律,生動地刻畫了兒童打陀螺時的情景,以及兒童興高采烈、歡呼雀躍的神情。《玩具交響曲》(片段)選自萊奧波德·莫扎特創作的《玩具交響曲》,是同名交響曲中最早的,也是最有名的一首。樂曲短小、精煉,通俗易懂。作曲家在樂曲中使用了一些玩具作為樂器,從而增添了不少誘人的童趣。該曲有三個樂章:快板,簡單的奏鳴曲;小步舞曲;快板,終曲。教材選用了第一樂章(片段)。樂曲格調質樸,意境優美。在這首作品中,各種鳥鳴聲、玩具發條的聲音和鈴聲的運用,營造出一種充滿童趣的氛圍。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和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的身心特點,但他們對一些深層含義的理解能力還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學中應該進行一些帶有模仿性、表現性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象生動地進行歌唱。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樂曲,引發學生對欣賞器樂曲的興趣。2.能聽辨出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的變化,區分音樂形象。3.通過參與音樂活動,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者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情緒。學習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能聽辨出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的變化,區分音樂形象。教學難點:通過參與音樂活動,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者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情緒。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單響筒,響板,鳥笛,三角鐵教學活動:情境導入:圖片導入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的玩具是什么?生:……師:老師小時候有一件最喜歡的玩具,它由兩部分組成,一個小鞭子,一個小陀螺。師:你們知道這個玩具怎么玩嘛?生:……師:請同學們跟隨老師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陀螺》【教學意圖】引導學生回憶童年,在互動中引出“主題”樂曲欣賞師:首先請同學們仔仔細聽,感受樂曲是怎樣表現陀螺轉動的?生:……師總結。師:樂曲的速度、力度是怎樣的?生:速度快、力度變化較大。師:請聽第一段音樂的速度、力度發生了什么變化?生: 速度減慢、力度減弱。師:音樂表現了怎樣的情景?生:…… ,師 總結陀螺越轉越慢,快轉不動了師:請聽第二段音樂的力度發生了什么顯著變化?生:突強師:音樂表現了什么?生:鞭子用力抽打陀螺,陀螺又快速的旋轉起來。師:請同學們找出音樂中“鞭子”聲一共出現了幾次?生:三次。【教學意圖】通過多次、分段聆聽,層層遞進既降低難度的同時又鞏固學生對旋律的印象。師:請同學們用肢體語言隨音樂模仿陀螺的旋轉,感受這歡快的的情緒吧。【教學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互動表演讓學生整體感知音樂,也是一種創造能力的培養。通過師生、生生分組的方式能更好的培養學生民主、合作的意識,也讓學生學會公正評價自己與他人。師:請同學們安靜坐好,我們再來看看這幾種玩具。生:回答。(最后一個發條機器人)師:聽一聽這首《玩具交響曲》中出現了哪些聲音?生:發條聲,布谷鳥聲,鼓聲,鈴聲,喇叭聲……師總結。【教學意圖】引導學生在聆聽中分辨不同的聲音,并通過圖示加深印象。師:請同學們跟老師敲擊“布谷鳥”節奏。注:節奏練習時先進行打擊再進行演唱。學生完成后跟隨音樂完整演唱。師:請同學們邊看譜邊聽音樂,能聽出鼓的節奏嗎?注:節奏練習時先畫拍再進行打擊。學生分手練習完成后隨音樂完整表演。【教學意圖】通過系統的訓練學生可以快速的掌握并準確的演唱和打擊。為接下來奧爾夫樂器的使用創造條件。認識樂器并講解樂器的使用技巧。師:請同學們隨音樂在恰當處表現出“發條聲”“布谷鳥叫”“鳥鳴”“敲鼓聲”。師:完整聆聽音樂,自選打擊樂器,在恰當處模仿玩具發出的聲音。小結七、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