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 世界的海洋和陸地 【單元測試·達標卷】-2023-2024學年八年級地理上冊單元速記·巧練(北京·中圖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 世界的海洋和陸地 【單元測試·達標卷】-2023-2024學年八年級地理上冊單元速記·巧練(北京·中圖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2023-2024 學年八年級地理上冊單元測試卷(中圖版·北京)
第一章 世界的海洋和陸地 (達標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
合題目要求的)
陸半球是指陸地面積最大的半球。下圖為“陸半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 1-3小題。
1.陸半球中心甲點的經度和緯度約為( )
A.0 ,0 B.0 ,38 N C.0 ,58 N D.0 ,90
2.陸半球上( )
A.海、陸面積比約為 7:3 B.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C.陸地面積不足全球陸地面積一半 D.陸地連為一體,海洋被陸地分割
3.白令海峽為( )
A.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 B.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C.北美洲與歐洲的分界線 D.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
讀東西半球示意圖,完成下 4-6面小題。
4.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
A.歐洲、北美洲 B.歐洲、亞洲
C.大洋洲、南極洲 D.南極洲、南美洲
5.未被赤道穿過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6.2021 年 3 月 25 日,重型貨船“長賜號”在埃及蘇伊十運河新航道擱淺,讓全球海運市場陷入危機,圖中
四地位于蘇伊十運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馬里亞納海溝深達 11034米,號稱“世界第四極”。2020年 11月 10日,中國研發的萬米載人潛水器“奮
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 10909米,刷新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下圖為探索過馬里
亞納海溝的國家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 7=--8小題。
-
7.探索過馬里亞納海溝的國家( )
①均不臨印度洋②均為北半球的國家③均位于亞歐大陸上④均為海陸兼備的國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讀圖可知( )
A.馬里亞納海溝地處北溫帶 B.馬里亞納海溝地處西半球
C.南半球海洋面積比北半球廣闊 D.北半球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小
1943年富勒開發了一種新的制圖方法,能使所有陸地和水域的相對形狀、尺寸與現實保持較為準確的
比例,被稱為“戴馬克松地圖”。讀圖,完成下面 9-12小題。
9.通過戴馬克松地圖,可以看出( )
①世界陸地面積比海洋大②世界海陸分布狀況③各大洲面積有大小不同④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亞洲 C.北美洲 D.歐洲
11.大洲乙和大洲丙( )
A.以運河為界劃分 B.距離南極洲更近的是乙
C.面積居世界前兩位 D.丙與北冰洋和大西洋相臨
12.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 )
A.亞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極洲
下圖示意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海陸分布。據此完成下面 13-15小題。
13.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 )
A.白令海峽 B.巴拿馬運河 C.蘇伊士運河 D.直布羅陀海峽
14.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
A.大洋洲和亞洲 B.亞洲和歐洲 C.歐洲和北美洲 D.北美洲和大洋洲
15.下列關于海陸分布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 ②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③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④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根據德國的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說”,完成下面 16-17小題。
16.“大陸漂移說”提出的依據之一是( )。
A.火山、地震都分布在各個大陸的邊緣
B.大西洋兩岸特別是非洲西岸與南美洲東岸的輪廓線幾乎是吻合的
C.生活在各個大陸的生物幾乎相同或相似
D.據觀測,紅海、大西洋每年都在擴大
17.下列關于今天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狀況的原因,正確的是( )。
A.天生如此
B.今天的海陸分布是從兩億年前零散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幾塊大陸,經過緩慢漂移,逐漸形成的
C.今天的海陸分布是從兩億年前的一塊原始大陸分裂成幾塊大陸后,緩慢漂移分離,逐漸形成的
D.無法用“大陸漂移說”來說明
讀“東非大裂谷圖”,運用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完成下面 18-19小題。
18.形成東非大裂谷的原因是( )
A.這里地震頻繁 B.這里火山活動劇烈
C.地殼板塊在這里發生張裂運動 D.地殼板塊在這里發生碰撞運動
19.東非大裂谷未來的發展趨勢是( )
A.幾千萬年后,會形成海洋 B.幾千萬年后,會形成盆地
C.幾千萬年后,會成為山脈 D.幾千萬年后,不會有什么變化
古生物學家在青藏高原地區發現了距今約 2500萬年的棕桐葉片化石。現存的棕桐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熱
帶和亞熱帶地區。圖為板塊分布示意圖(局部)和棕桐葉片化石圖。據此完成下面 20-22小題。
20.據材料推測,2500 萬年前青藏高原“年輕時的模樣”可能是( )
①溫暖濕潤②寒冷干燥③海拔較低④雪山連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由圖推斷,導致如今青藏高原自然環境變得又高又寒的原因是( )
A.人類活動 B.海平面上升 C.地殼運動 D.火山噴發
22.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處于( )
A.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地帶 B.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地帶
C.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地帶 D.南極洲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地帶
2022年 6月 10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先后發生 5.8級、6.0級、5.2級地震。本次
地震屬震群型地震。讀圖,完成下面 23-25小題。
23.下列選項中,與此次地震形成有關的是( )
A.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 B.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C.美洲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拉伸 D.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
24.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塊是( )
A.印度洋板塊 B.太平洋板塊 C.美洲板塊 D.南極洲板塊
25.以下躲避地震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A.不管在何處,都要盡量用硬物體保護頭部 B.在家中,要盡快乘坐電梯逃離大樓
C.在野外,要躲在山腳或陡崖下 D.在教室里,要迅速尋找安全的“生命三角區”躲避
二、解答題(50 分)
26.讀世界海陸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請將圖中數字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稱填寫在相應橫線上。B 、C 、E 。
(2)請將圖中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稱填寫在相應橫線上。① 洋② 洋③ 洋。
(3)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 洋,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洲,跨緯度最廣的是 洲。
(4)被三個大洋包圍的大洲是 洲;被三個大洲包圍的大洋是 洋。
(5)赤道穿過的大洲有 (填字母),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填字母) 。
(6)AD 大洲的分界線是 ,C、F 大洲的分界線是 ,B、D 大洲的分界線是 。
27.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下面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地球,了解我們生存的家園。
(1)從東西半球看,世界陸地主要分布在 ,從南北半球看,世界陸地主要分布在 。圖 1 中甲表示的大
洲是 。
(2)圖 2 中字母代表的大洲 B 是 ,H 是 ;數字代表的大洋①⑤是 ;AE 兩個大洲的分界線是 。
(3)圖 3 中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面積最大的大洲是 。被大洲①④⑤環繞的大洋是 。
(4)圖 4 中甲是 洲,A 點地理坐標是 。當我們放寒假時,B 地正處于 (季節)
28.讀世界局部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的表層巖石圈并不是一個整體,而是由多個板塊拼合而成的。圖中板塊 C 應該
是 板塊,它和歐亞板塊相互擠壓,形成了 B 處 山脈及青藏高原。
(2)通過圖中能夠反映出,火山地震多發生在板塊 地帶(交界或內部)。因為該地帶板塊比較
(活躍或穩定)。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當地震發生時,下列行為正確的是( )。
A.迅速跑到樓里 B.乘汽車逃命 C.站著不動 D.立即到堅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3)圖中①所在的海洋是地中海,②所在的海洋是紅海,分析板塊運動的方向,可以得出:地中海的面積會不
斷 ,紅海的面積會不斷 。(選填“擴大”、“縮小”)
(4)①②所處地帶是全球著名的火山地震帶,該地震帶是( )
A.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B.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5)我國喜馬拉雅山發現了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證明這里以前曾經是( )
A.海洋 B.陸地 C.河流 D.山脈
29.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2021年 3月 23日,臺灣長榮集團旗下巴拿馬籍貨輪“長賜號”在蘇伊士運河擱淺,造成航道擁堵近一周。
蘇伊士運河的堵塞打亂了全球班輪的運行節奏,給全球海運貿易帶來巨大影響。據此,俄羅斯提議將北極
航道作為蘇伊士運河的“替代方案”,但有專家提出,北極航道運輸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對船只的性能也
有較高要求。下圖是傳統航道和北極東北航道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長賜號”貨輪從中國臺灣所在的 洲出發,于 3 月 23 日南下,沿傳統航線航行,貨輪在 A
洋上航行,穿越馬六甲海峽進入 B 洋,經過亞洲和 E 洲的分界線① 運河時發生擱淺。
(2)北極航線是從大連出發,向北必須穿過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② 海峽,進入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
C 洋,這里緯度 ,氣溫低,常年被海冰覆蓋,之后才到達 D 洲的鹿特丹。
(3)如果一艘貨船從中國大連出發,沿傳統航線前往鹿特丹,在航行期間途徑紅海。經科學家多年研究發現,
圖中所示的紅海面積在不斷擴大,這是因為紅海位于 板塊和非洲板塊的交界地帶,這兩個板塊發生
(張裂或擠壓)運動,該運動會促使紅海的面積逐漸趨大。
(4)北極航道相對于傳統航道,有什么優勢和劣勢?2023-2024 學年八年級地理上冊單元測試卷(中圖版·北京)
第一章 世界的海洋和陸地 (達標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
合題目要求的)
陸半球是指陸地面積最大的半球。下圖為“陸半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 1-3小題。
1.陸半球中心甲點的經度和緯度約為( )
A.0 ,0 B.0 ,38 N C.0 ,58 N D.0 ,90
2.陸半球上( )
A.海、陸面積比約為 7:3 B.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C.陸地面積不足全球陸地面積一半 D.陸地連為一體,海洋被陸地分割
3.白令海峽為( )
A.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 B.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C.北美洲與歐洲的分界線 D.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
【答案】1.B 2.B 3.D
【解析】1.讀圖觀察可知,甲點的經度是位于 0°經線上,也就是本初子午線,該線穿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
天文臺原址,位于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距離北緯 30°較近,所以可判斷甲點位于 0°,38°N,B 正確,排
除 C;甲地緯度沒有位于赤道,排除 A;沒有位于北極點,排除 D;故選 B。
2.地球上海洋面積占 71% ,陸地面積占 29% ,所以海、陸面積比約為 7:3,不是陸半球的海陸比,排除
A;任何一個半球的海洋面積都大于陸地面積,B 正確;陸地面積不足全球陸地面積一多半,因為海洋占比
較大,排除 C;海洋連為一體,陸地被分割,排除 D;故選 B。
3.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排除 A;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排除 B;北美洲
與歐洲的分界線是丹麥海峽,排除 C;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D 正確;故選 D。
讀東西半球示意圖,完成下 4-6面小題。
4.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
A.歐洲、北美洲 B.歐洲、亞洲
C.大洋洲、南極洲 D.南極洲、南美洲
5.未被赤道穿過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6.2021 年 3 月 25 日,重型貨船“長賜號”在埃及蘇伊十運河新航道擱淺,讓全球海運市場陷入危機,圖中
四地位于蘇伊十運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4.A 5.D 6.C
【解析】4.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讀圖可知,七大洲中,歐
洲和北美洲位于赤道以北,全部位于北半球。故 BCD 錯誤,A 正確。故選 A。
5.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世界上四大洋,其中赤道穿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是
世界最小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極圈為中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被歐洲大陸和北美大陸環抱著,故 ABC
錯誤,D 正確。故選 D。
6.讀圖可知,圖中丙地是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位于埃及境內,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該運河溝通了
紅海和地中海,縮短了印度洋與大西洋之間的航程,故 ABD 錯誤,C 正確。故選 C。
馬里亞納海溝深達 11034米,號稱“世界第四極”。2020年 11月 10日,中國研發的萬米載人潛水器“奮
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 10909米,刷新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下圖為探索過馬里
亞納海溝的國家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 7=--8小題。
-
7.探索過馬里亞納海溝的國家( )
①均不臨印度洋②均為北半球的國家③均位于亞歐大陸上④均為海陸兼備的國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讀圖可知( )
A.馬里亞納海溝地處北溫帶 B.馬里亞納海溝地處西半球
C.南半球海洋面積比北半球廣闊 D.北半球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小
【答案】7.A 8.C
【解析】7.由圖可知,探索過馬里亞納海溝的國家有中國、俄羅斯、美國、日本、英國,均不臨印度洋,
均位于北半球,故 A 正確;美國不在亞歐大陸上,日本和英國是島國,陸地面積小,故③④錯誤。故排除
BCD,故選 A。
8.由圖可知,馬里亞納海溝地處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故 A 錯誤;馬里亞納海溝地處東半球,故 B 錯
誤;南半球海洋面積比北半球海洋面積廣闊,故 C 正確;北半球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故 D 錯誤。故選
C。
1943年富勒開發了一種新的制圖方法,能使所有陸地和水域的相對形狀、尺寸與現實保持較為準確的
比例,被稱為“戴馬克松地圖”。讀圖,完成下面 9-12小題。
9.通過戴馬克松地圖,可以看出( )
①世界陸地面積比海洋大②世界海陸分布狀況③各大洲面積有大小不同④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亞洲 C.北美洲 D.歐洲
11.大洲乙和大洲丙( )
A.以運河為界劃分 B.距離南極洲更近的是乙
C.面積居世界前兩位 D.丙與北冰洋和大西洋相臨
12.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 )
A.亞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極洲
【答案】9.C 10.B 11.A 12.D
【解析】9.結合戴馬克松地圖來看,世界陸地面積比海洋面積小;可以看出世界海陸分布狀況;可以看出
各大洲的面積有大小不同;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圖上看不出來。故②③正確。故選 C。
10.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亞洲,圖中甲指的是亞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故選 B。
11.結合圖示來看,乙指的是北美洲,丙指的是南美洲,兩大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距離南極洲更近的是
丙南美洲;面積居世界前兩位的是亞洲和非洲;丙只瀕臨大西洋和太平洋。故 A 正確,BCD 不正確。故選
A。
12.七大洲中,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極洲,在南極點周圍地區,該大洲絕大部分位于南極圈以內。故選
D。
下圖示意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海陸分布。據此完成下面 13-15小題。
13.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 )
A.白令海峽 B.巴拿馬運河 C.蘇伊士運河 D.直布羅陀海峽
14.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
A.大洋洲和亞洲 B.亞洲和歐洲 C.歐洲和北美洲 D.北美洲和大洋洲
15.下列關于海陸分布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 ②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③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④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3.B 14.C 15.B
【解析】13.根據所學可知,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B 正確。白令海峽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
線,蘇伊士運河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是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ACD 錯誤。故選 B。
14.讀圖可知,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歐洲和北美洲,C 正確。大洋洲和亞洲都是地跨南北半球的大洲,
ABD 錯誤。故選 C。
15.讀圖可知,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①正確,②錯誤;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
分布在北半球,③錯誤,④正確。 ①④正確,故選 B。
根據德國的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說”,完成下面 16-17小題。
16.“大陸漂移說”提出的依據之一是( )。
A.火山、地震都分布在各個大陸的邊緣
B.大西洋兩岸特別是非洲西岸與南美洲東岸的輪廓線幾乎是吻合的
C.生活在各個大陸的生物幾乎相同或相似
D.據觀測,紅海、大西洋每年都在擴大
17.下列關于今天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狀況的原因,正確的是( )。
A.天生如此
B.今天的海陸分布是從兩億年前零散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幾塊大陸,經過緩慢漂移,逐漸形成的
C.今天的海陸分布是從兩億年前的一塊原始大陸分裂成幾塊大陸后,緩慢漂移分離,逐漸形成的
D.無法用“大陸漂移說”來說明
【答案】16.B 17.C
【解析】1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在偶然翻閱世界地圖時發現:大西洋的兩岸,特別是非洲的西海岸遙和南
美洲的東海岸,輪廓非常相似,這邊大陸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邊大陸的凹進部分湊合起來,他堅信這
不是巧合,便順著這條思路研究下去,后來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排除 ACD,選擇 B。
17.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他認為為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
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后來,原始大陸才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
大洋的分布狀況。故 C 正確,ABD 錯誤。故選 C。
讀“東非大裂谷圖”,運用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完成下面 18-19小題。
18.形成東非大裂谷的原因是( )
A.這里地震頻繁 B.這里火山活動劇烈
C.地殼板塊在這里發生張裂運動 D.地殼板塊在這里發生碰撞運動
19.東非大裂谷未來的發展趨勢是( )
A.幾千萬年后,會形成海洋 B.幾千萬年后,會形成盆地
C.幾千萬年后,會成為山脈 D.幾千萬年后,不會有什么變化
【答案】18.C 19.A
【解析】18.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
地殼比較活躍。東非大裂谷位于板塊內部,是由于非洲板塊內部張裂形成的,故 C 正確,ABD 錯誤。故選
C。
1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東非大裂谷處于非
洲板塊內部張裂非大裂谷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其面積越來越大,幾千萬年后,會形成海洋。故 A 正確,BCD
錯誤。故選 A。
古生物學家在青藏高原地區發現了距今約 2500萬年的棕桐葉片化石。現存的棕桐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熱
帶和亞熱帶地區。圖為板塊分布示意圖(局部)和棕桐葉片化石圖。據此完成下面 20-22小題。
20.據材料推測,2500 萬年前青藏高原“年輕時的模樣”可能是( )
①溫暖濕潤②寒冷干燥③海拔較低④雪山連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由圖推斷,導致如今青藏高原自然環境變得又高又寒的原因是( )
A.人類活動 B.海平面上升 C.地殼運動 D.火山噴發
22.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處于( )
A.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地帶 B.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地帶
C.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地帶 D.南極洲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地帶
【答案】20.A 21.C 22.C
【解析】20.據材料可棕桐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且一般位于平原。在青藏高原地區發現
棕桐葉片化石說明青藏地區曾經溫暖濕潤且海拔較低,A①③正確。賽冷干燥和雪山連綿是現代青藏高原
的特點,B、C、D 錯誤。故選 A。
21.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地殼運動,青藏高原地區隆起。海拔升高氣候變冷導致自然環境發生變化,
C 正確,A、B、D 錯誤。故選 C。
22.讀圖可知,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處于印度洋板塊與亞嘔歐板塊交界地帶,C 正確,A、B、D
錯誤。故選 C。
2022年 6月 10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先后發生 5.8級、6.0級、5.2級地震。本次
地震屬震群型地震。讀圖,完成下面 23-25小題。
23.下列選項中,與此次地震形成有關的是( )
A.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 B.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C.美洲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拉伸 D.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
24.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塊是( )
A.印度洋板塊 B.太平洋板塊 C.美洲板塊 D.南極洲板塊
25.以下躲避地震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A.不管在何處,都要盡量用硬物體保護頭部 B.在家中,要盡快乘坐電梯逃離大樓
C.在野外,要躲在山腳或陡崖下 D.在教室里,要迅速尋找安全的“生命三角區”躲避
【答案】23.B 24.B 25.D
【解析】23.讀圖可知,位于我國的四川省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受板塊的碰撞擠壓影響,
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B 正確,ACD 錯誤;故選 B。
24.讀圖可知,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B 正確;印度洋板塊、 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既包括海洋也
包括陸地,排除 ACD;故選 B。
25.當地震來臨時,若來不及逃跑,頭部較脆弱,要盡量用軟物體保護頭部,排除 A;地震發生時,可能
導致電梯故障,被困在電梯里,所以不應乘坐電梯,排除 B;在野外,要跑到空曠的地方去,山腳或陡崖下
可能會巖體滑落,影響生命安全,排除 C;在教室里,要迅速尋找安全的“生命三角區”躲避,有利于自身安
全的保護,D 正確;故選 D。
二、解答題(50 分)
26.讀世界海陸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請將圖中數字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稱填寫在相應橫線上。B 、C 、E 。
(2)請將圖中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稱填寫在相應橫線上。① 洋② 洋③ 洋。
(3)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 洋,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洲,跨緯度最廣的是 洲。
(4)被三個大洋包圍的大洲是 洲;被三個大洲包圍的大洋是 洋。
(5)赤道穿過的大洲有 (填字母),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填字母) 。
(6)AD 大洲的分界線是 ,C、F 大洲的分界線是 ,B、D 大洲的分界線是 。
【答案】26.讀世界海陸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亞洲 北美洲 大洋洲
(2)北冰 大西 印度
(3)北冰 南極 亞
(4)南極 北冰
(5)DBEF CF
(6)直布羅陀海峽 巴拿馬運河 蘇伊士運河
【解析】26.讀世界海陸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本題以世界海陸分布圖為材料,設置六道小題,涉及七大洲、四大洋在東西半球分布、大洲分界線及特殊
位置大洲、大洋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能
力。
【詳解】(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們把全球的陸地劃分為七個大洲,即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
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其中 B 是亞洲,C 是北美洲,E 是大洋洲。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全球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①北冰洋,②大西洋,
③印度洋。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同時也是跨緯度最高的洋,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
極洲,同時也是緯度最高的洲,跨緯度最廣的是亞洲,同時也是面積最大、東西距離最長。
(4)讀圖可知,完全被三個大洋完全包圍的大洲是南極洲,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所包圍;被三個大
洲包圍的大洋是北冰洋,分別是亞洲、歐洲、北美洲。
(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被赤道穿過的大洲有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故為 DBEF,主要位于西半
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和南美洲,故為 CF。
(6)結合所學知識并讀圖可知,AD 大洲分別是歐洲、非洲,其分界線是直布羅陀海峽,C、F 大洲分別是
北美洲、南美洲,其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B、D 大洲分別是亞洲、非洲,其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
27.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下面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地球,了解我們生存的家園。
(1)從東西半球看,世界陸地主要分布在 ,從南北半球看,世界陸地主要分布在 。圖 1 中甲表示的大
洲是 。
(2)圖 2 中字母代表的大洲 B 是 ,H 是 ;數字代表的大洋①⑤是 ;AE 兩個大洲的分界線是 。
(3)圖 3 中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面積最大的大洲是 。被大洲①④⑤環繞的大洋是 。
(4)圖 4 中甲是 洲,A 點地理坐標是 。當我們放寒假時,B 地正處于 (季節)
【答案】27.(1)東半球 北半球 非洲
(2)歐洲 大洋洲 大西洋 巴拿馬運河
(3)⑦南極洲 ⑤亞洲 B 北冰洋
(4)亞 (30°S,75°E) 夏季
【解析】27.本題以東、西半球、南、北半球、陸半球和水半球圖、豎版世界地圖為材料,涉及世界不同
大洲大洋的分布、洲界線名稱及世界的海陸分布特點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的能力。
(1)觀察圖 1 和圖 2 可得,從東西半球來看,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可以發現陸地主
要分布在北半球。圖 1 中甲表示的大洲是非洲,該大洲是世界上第二大洲,主要以黑種人為主。
(2)依據位置,圖 2 中字母代表的大洲 B 是歐洲,發達國家眾多,H 是大洋洲,該大洲是世界上最小的大
洲;數字代表的大洋①⑤是大西洋,該大洋是世界上第二大洋;A 是北美洲、E 是南美洲,兩個大洲的分
界線是巴拿馬運河,該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七大洲中,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位于南極點附近的圖 3 中⑦南極洲,面積最大的大洲是圖 3 中⑤亞洲。
圖 3 中被大洲①北美洲、④歐洲、⑤亞洲環繞的大洋是 B 北冰洋,該大洋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洋。
(4)依據位置,圖 4 中甲是亞洲,A 點位于赤道以南,緯度是 30°S,經度和 105°W 組成一個經線圈即
75°E,A 點地理坐標是(30°S,75°E)。當我們放寒假時,我們北半球是冬季,由于南北半球季節相反,B
地位于南半球,正處于夏季。
28.讀世界局部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的表層巖石圈并不是一個整體,而是由多個板塊拼合而成的。圖中板塊 C 應該
是 板塊,它和歐亞板塊相互擠壓,形成了 B 處 山脈及青藏高原。
(2)通過圖中能夠反映出,火山地震多發生在板塊 地帶(交界或內部)。因為該地帶板塊比較
(活躍或穩定)。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當地震發生時,下列行為正確的是( )。
A.迅速跑到樓里 B.乘汽車逃命 C.站著不動 D.立即到堅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3)圖中①所在的海洋是地中海,②所在的海洋是紅海,分析板塊運動的方向,可以得出:地中海的面積會不
斷 ,紅海的面積會不斷 。(選填“擴大”、“縮小”)
(4)①②所處地帶是全球著名的火山地震帶,該地震帶是( )
A.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B.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5)我國喜馬拉雅山發現了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證明這里以前曾經是( )
A.海洋 B.陸地 C.河流 D.山脈
【答案】28.(1)印度洋 喜馬拉雅
(2)交界 活躍 D
(3)縮小 擴大
(4)B
(5)A
【解析】28.本題以世界局部板塊示意圖為材料,設置五個小題,涉及六大板塊的分布及其運動影響等相
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詳解】(1)讀圖可知,C 位于亞歐板塊南部為印度洋板塊;板塊發生擠壓運動時,其方向是相向運動,板
塊之間的距離縮小,地表還會不斷隆起,形成山脈,B 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是由于亞歐板塊與 C 印度
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
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容易發生火山地震;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當地震發生時因立即到堅固
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D 正確;在低樓層時因迅速跑寬闊的地方,而不是跑到樓里,地震會造成房
屋倒塌,排除 A;乘汽車逃命,可能會在途中遇到地表開裂等危害生命安全,排除 B;應快速逃離高大建筑
物,而不是站著不動,排除 C;故選 D。
(3)讀圖可知,紅海位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之間,因為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正不斷發生張裂運動,
因此紅海的面積應不斷擴大,甚至形成新的大洋;板塊發生擠壓運動時,其方向是相向運動,板塊之間的
距離縮小,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之間,兩大板塊發生碰撞擠壓,面積不斷縮小。
(4)讀圖可知,①②所處地帶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的交界處,為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
地震帶,B 正確;環太平洋地震帶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圍,排除 A;故選 B。
(5)喜馬拉雅山脈發現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說明喜馬拉雅山脈所處地區原來是海洋,是地殼變動使
地表隆起形成的,A 正確,與陸地、河流、山脈無關,排除 BCD;故選 A。
29.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2021年 3月 23日,臺灣長榮集團旗下巴拿馬籍貨輪“長賜號”在蘇伊士運河擱淺,造成航道擁堵近一周。
蘇伊士運河的堵塞打亂了全球班輪的運行節奏,給全球海運貿易帶來巨大影響。據此,俄羅斯提議將北極
航道作為蘇伊士運河的“替代方案”,但有專家提出,北極航道運輸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對船只的性能也
有較高要求。下圖是傳統航道和北極東北航道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長賜號”貨輪從中國臺灣所在的 洲出發,于 3 月 23 日南下,沿傳統航線航行,貨輪在 A
洋上航行,穿越馬六甲海峽進入 B 洋,經過亞洲和 E 洲的分界線① 運河時發生擱淺。
(2)北極航線是從大連出發,向北必須穿過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② 海峽,進入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
C 洋,這里緯度 ,氣溫低,常年被海冰覆蓋,之后才到達 D 洲的鹿特丹。
(3)如果一艘貨船從中國大連出發,沿傳統航線前往鹿特丹,在航行期間途徑紅海。經科學家多年研究發現,
圖中所示的紅海面積在不斷擴大,這是因為紅海位于 板塊和非洲板塊的交界地帶,這兩個板塊發生
(張裂或擠壓)運動,該運動會促使紅海的面積逐漸趨大。
(4)北極航道相對于傳統航道,有什么優勢和劣勢?
【答案】29.(1)亞 太平 印度 非 蘇伊士
(2)白令 北冰 高 歐
(3)印度洋 張裂
(4)優勢:與傳統航道相比,北極航道航行時間短,通航成本低,運輸效率高;航行安全性更高,北冰洋海
域嚴寒和大風天氣不便于海盜的活動與藏匿。
劣勢:低溫、風暴、磁暴與極晝極夜的氣象特點為北極航行增加了額外難度;低溫對于船體結構安全影響
較大,需要配備專業的破冰裝置,船舶建造與維護成本高;生態環境脆弱,沿岸港口建設不足。
【解析】29.本大題以傳統航道和北極東北航道示意圖為材料,涉及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大洲分界線、板
塊的運動等知識點,主要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1)讀圖可知,臺灣位于中國東南部,位于亞洲,圖中 A 是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B 是印度洋,
E 是非洲,①蘇伊士運河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
(2)讀北極航線路線圖可知,該航線要經過亞洲和北美洲之間的白令海峽,進入跨經度最廣的北冰洋,北
冰洋緯度高,氣候寒冷,常年被海冰覆蓋,之后才到達 D 歐洲的鹿特丹。
(3)讀圖可知,紅海位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這兩個板塊是張裂拉伸的,所以紅海面積會不斷擴
大。
(4)讀圖分析可知,北極航線與傳統航道相比,北極航道航行時間短,通航成本低,運輸效率高;航行安
全性更高,海盜的活動少。但是也有不足,如氣候寒冷、結冰期長,通航期短,低溫對于船體結構安全影
響較大,需要配備專業的破冰裝置,船舶建造與維護成本高;生態環境脆弱,沿岸港口建設不足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源县| 东台市| 高邑县| 杨浦区| 桑日县| 普洱| 南和县| 泰兴市| 田林县| 新邵县| 张家港市| 称多县| 富平县| 乌兰浩特市| 来安县| 双柏县| 阿拉善右旗| 罗江县| 永定县| 涟源市| 桑日县| 开远市| 依兰县| 珠海市| 英德市| 汝阳县| 衡东县| 宁明县| 蓬莱市| 吉安市| 土默特左旗| 洪泽县| 波密县| 淮安市| 岫岩| 新民市| 都昌县| 利川市| 咸丰县| 湛江市| 修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