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知識章章清第三章 居民與聚落01 觀·單元時空02 述·考點列陣第一節 人口和人種考點 1 人口增長與分布(基礎講解)考點 2 人口問題(重點掌握)考點 3 人種及其分布(基礎講解)第二節 語言和宗教考點 1 主要語言(基礎講解)考點 2 三大宗教(基礎講解)第三節 聚落考點 1 城市和鄉村(基礎講解)考點 2 聚落與環境(重點掌握)考點 3 城市化(選學)03 明·疑難解讀疑難點 1 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人口增長疑難點 2 人口變化與人口問題疑難點 3 人口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疑難點 4 世界人種疑難點 5 聚落分布的影響因素疑難點 6 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第一節 人口和人種人口增長與分布(基礎講解)1、世界人口增長趨勢:世界人口數量的總趨勢是不斷增長的。在 18 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工業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長。2、人口自然增長率(1)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長率來表示,人口自然增長率越高,人口的增長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長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決定的。(2)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年內出生總人口/總人口×100%-年內死亡總人口/總人口×100%。人口增長速度是用人口自然增長率表示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于 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長率小于 0,表示人口減少。歐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或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低;經濟發展水平低的為國家或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高。一般發達國家人口增長較慢,但美國是發達國家中人口增長較快的,人口增長較快的原因是移民。世界各大洲按照人口增長率由高到低依次排是:非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 歐洲。3、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定義 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單位 人/平方千米該地的人口總數(人)公式該地的面積(平方千米)意義 反映一個地區的人口疏密程度。(2)世界人口分布特點:分布特點半球 世界上約 90%的人口分布在北半球緯度 北緯 20°—北緯 60°分布著世界上約 80%的人口大洲 世界上人口的 70%分布在亞洲和歐洲(3)影響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因素:影響因素 分布特點氣候 世界上溫帶、亞熱帶以及熱帶的部分地區集中了世界絕大部分人口,寒帶和干旱地區則人口稀少。自 北半球居住的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 90%,而 20°N~60°N 的緯度地帶集中了世界 80%左緯度然 右的人口。因 世界人口高度集中于地勢比較低平的地區,約 80%的世界人口分布在海拔 500 米以下的平地勢素 原、低山和丘陵。一般而言,距海越近,人口越稠密;距海越遠,人口越稀疏。大陸內部的廣大地區人口比海陸較稀少。在相似的自然條件下,人口的分布與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直接相關。例如,多數人愿意在就社會經濟因素業機會多、收入水平高、社會治安好、物質和精神生活環境舒適的地方居住。(4)人口稠密區:地區 稠密原因 分布共同特點:分布在中低緯度沿海和平原地區①亞洲東部 平原面積廣闊,氣候②亞洲南部 溫暖濕潤,農業發展③歐洲西部 早,工業、交通、城④北美洲、南美洲東部沿海地區 市發展快(5)人口稀疏區:地區 稀疏原因 分布共同特點①沙漠地區 極端干旱,水資源缺乏②雨林地區 過于濕熱自然條件惡劣③高緯度地區 終年嚴寒④高原、山地地區 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人口問題(重點掌握)1、人口問題:一個地區保持合理的人口數量和人口增長速度,可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個人地區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會成為人口問題。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會給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很多問題。如果短時間內增加的人口太多,會產生就業困難、饑餓貧困、居住條件差、交通壓力增大等社會問題。3、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有的國家或地區人口增長過慢,甚至停止增長或不斷減少,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等等。4、應對人口問題的政策:為了解決人口問題,各國都制定了相應的人口政策,以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有的人口增長過快的國家,實行生育控制政策。有的人口停止增長或不斷減少的國家,則采取措施鼓勵生育。人種及其分布(基礎講解)1、劃分依據:根據體質(體貌)方面的特征人類可以分為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三個主要人種。不同人種雖然有體質上的差異,但沒有優劣之分,所有人種都是平等的。2、三大人種的特征(1)黃色人種皮膚黃色,眼睛為褐色或黑褐色,頭發黑且直,鼻梁不高,嘴唇稍凸且厚度中等。(2)白色人種膚色淺白,眼睛呈碧藍色、褐色或淺灰色、淺褐色,頭發多為金黃色或棕色,且為柔軟的波狀或直發,鼻梁高,鼻尖突出,嘴唇薄。(3)黑色人種皮膚黝黑,眼睛是黑色,頭發黑且多卷曲,鼻寬且鼻梁較矮,嘴唇厚并凸出3、三大人種的分布(1)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美洲的原住居民也是黃色人種。(2)白色人種是目前分布最廣泛的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西亞、中亞、南亞以及非洲的北部,伴隨歐洲的殖民擴張還擴展到美洲和大洋洲。(3)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區。美洲也有黑色人種分布。第二節 語言和宗教主要語言(基礎講解)1、語言: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人們借助語言保存和傳遞人類文明的成果。一般說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2、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3、語言的分布及特征(1)漢語: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2)英語:分布最廣的語言,主要分布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國。(3)西班牙語: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4)法語:主要分布在法國、加拿大和非洲一些國家。(5)俄語:主要分布在俄羅斯等原蘇聯盟國。(6)阿拉伯語: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地區。三大宗教(基礎講解)1、世界的三大宗教三大宗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佛教創始人 耶穌 穆罕默德 釋迦牟尼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主要分布地區 歐洲、美洲、大洋洲 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和東部發源地 亞洲西部 阿拉伯半島 古印度發源時間 公元 1 世紀 公元 7 世紀 公元前 6-前 5 世紀節日 圣誕節、復活節 開齋節、古爾邦節 佛誕節教徒 修士、修女 穆斯林 和尚、尼姑宗教經典 《圣經》 《古蘭經》 《佛經》主要特點 信仰人數最多 第二大宗教 第三大宗教宗教建筑2、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在中國,伊斯蘭教又被稱為“清真教”。第三節 聚落城市和鄉村(基礎講解)1、概念和分類:概念 聚落是人們聚居和生活的場所鄉村分類聚落2、聚落形式:類型 鄉村 城市范圍小,建筑物矮,道路稀疏,人口 范圍大,建筑物高,道路密集,人口稠密,汽外觀數量少,汽車流量小等 車流量大等劃分 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 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差異生產方式 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 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非農業生產活動環境 污染較重 環境優美產生早晚 早 晚3、一般來說,城市的出現晚于鄉村。城市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在鄉村的基礎上產生的。先有鄉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距今約 6000 年。聚落與環境(重點掌握)1、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地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2、聚落形成與發展的因素聚落多分布在地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的地區地形 地形同時影響著聚落的規模與形態。如平原地區聚落規模較大、密集;山地丘陵地區聚落規模較小、稀疏水源 聚落多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的地區,多沿河流兩岸和湖泊分布氣候 聚落多分布在水熱條件適宜的地區,同時氣候特點也影響著聚落傳統民居特色交通 交通線沿線聚落呈條帶狀分布,交匯處易形成大型聚落3、聚落形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自然環境 聚落分布形態平原地區 團塊狀、模塊較大山地、丘陵地區 主要位于山谷地帶,呈條帶狀河湖附近 沿河流兩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條帶狀或環狀沙漠地區 主要分布在綠洲上,呈點狀或帶狀4、傳統聚落保護(1)保護的意義①傳統聚落具有科學研究價值,也有文化審美的價值。保護傳統聚落可以保留人類文明 發展的歷史記憶,使人類的璀璨文化永久保留。②體現人地和諧的關系,聚落也是我們了解當地人們生活情況的一部活的“百科全書”(2)聚落文化的保護:在聚落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傳統聚落,保留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記憶,使人類的璀璨文化 永久保留。目前為了更好的保護和挽救一些傳統聚落,世界上有一些傳統聚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3)保護措施:控制工業污染、禁止在傳統聚落周圍修建一些高大的現代化建筑;減輕旅游活動對文化遺產的破壞。疑難點 1 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人口增長人口自然增長率表示人口增長的速度。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并不一定表示人口減少,若人口自然增長率在大于 0 的范圍內下降(如從 1.2%降到 0.8%),則人口仍然處于增長狀態,只是增長的速度變慢了。(1)當人口自然增長率>0 時,表示人口增加。(2)當人口自然增長率=0 時,人口呈零增長,表示人口處于穩定狀態,既不增加也不減少。(3)當人口自然增長率<0 時,人口呈負增長,表示人口減少。疑難點 2 人口變化與人口問題1、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人口變化2、人口老齡化(1)原因:人口自然增長太慢,甚至出現零增長、負增長現象。(2)危害: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社會養老負擔加重、國防兵源不足等問題。3、人口遷移表現形式 勞動力輸出、科技移民和國際難民遷移(1)有利影響:加強與外界經濟、科技、思想、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提高收入,緩遷出地 解就業壓力;影(2)不利影響:青壯年勞動力減少、人才外流等響(1)有利影響:緩解勞動力不足的狀況,促進文化交流,有利于資源的開發利用;遷入地(2)不利影響:帶來一些社會問題,如交通堵塞、住房緊張、環境污染等疑難點 3 人口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影響因素 人口分布多(三多) 人口分布少(三少)地形 平原多 崎嶇的高原山區少氣候 降水適中、氣溫適宜的中低緯度沿海地區多 惡劣的氣候區少水源 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多 沙漠、戈壁少疑難點 4 世界人種1、印度大部分人口屬于白色人種;2、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屬于黃色人種;3、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種的故鄉,但北非以白色人種為主;4、混血人種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南美洲被稱為“世界人種大熔爐”,巴西則被稱為“大量混血人種的社會”。疑難點 5 聚落分布的影響因素疑難點 6 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傳統民居 氣候特點 建筑特點 功能冰雪建造的小屋,墻體較寒冷、多雪 保溫厚,低矮無窗北極冰屋晝夜溫差大,終年高溫干墻厚、窗小、平頂 隔熱,防風沙燥,多風沙西亞、北非碉樓雙層木樓或竹樓,窗口終年炎熱多雨 通風、散熱、排水、防潮大,屋頂坡度大東南亞竹樓利用黃土直立性強的特冬冷夏熱,降水較少 冬暖夏涼點開鑿居住黃土高原窯洞墻厚、窗小,屋頂坡度較冬冷夏熱,風沙大 小,房屋四周圍成“口” 保溫、防風沙北京四合院 字形知識章章清第三章 居民與聚落01 觀·單元時空02 述·考點列陣第一節 人口和人種考點 1 人口增長與分布(基礎講解)考點 2 人口問題(重點掌握)考點 3 人種及其分布(基礎講解)第二節 語言和宗教考點 1 主要語言(基礎講解)考點 2 三大宗教(基礎講解)第三節 聚落考點 1 城市和鄉村(基礎講解)考點 2 聚落與環境(重點掌握)考點 3 城市化(選學)03 明·疑難解讀疑難點 1 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人口增長疑難點 2 人口變化與人口問題疑難點 3 人口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疑難點 4 世界人種疑難點 5 聚落分布的影響因素疑難點 6 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第一節 人口和人種人口增長與分布(基礎講解)1、世界人口增長趨勢:世界人口數量的總趨勢是不斷_______的。在 18 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工業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長。2、人口自然增長率(1)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通常用______________來表示,人口自然增長率越高,人口的增長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長率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決定的。(2)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年內出生總人口/總人口×100%-年內死亡總人口/總人口×100%。人口增長速度是用______________示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于 0,表示人口_______;自然增長率小于 0,表示人口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_______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或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_______;經濟發展水平低的為國家或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_______。一般發達國家人口增長較慢,但_______是發達國家中人口增長較快的,人口增長較快的原因是_______。世界各大洲按照人口增長率由高到低依次排是:_______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 歐洲。3、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定義 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單位 人/平方千米該地的人口總數(人)公式該地的面積(平方千米)意義 反映一個地區的人口_______程度。(2)世界人口分布特點:分布特點半球 世界上約 90%的人口分布在_______半球緯度 北緯 20°—北緯 60°分布著世界上約 80%的人口大洲 世界上人口的 70%分布在_______洲和_______洲(3)影響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因素:影響因素 分布特點氣候 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了世界絕大部分人口,______________則人口稀少。_______居住的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 90%,而______________的緯度地帶集中了世界 80%緯度自 左右的人口。然 世界人口高度集中于______________,約 80%的世界人口分布在海拔 500 米以下的平原、地勢因 低山和丘陵。素 一般而言,距海越近,人口越_______;距海越遠,人口越_______。大陸內部的廣大地區海陸人口比較稀少。在相似的自然條件下,人口的分布與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直接相關。例如,多數人愿意在就社會經濟因素業機會多、收入水平高、社會治安好、物質和精神生活環境舒適的地方居住。(4)人口稠密區:地區 稠密原因 分布共同特點:分布在____緯度沿海和____地區①亞洲_______部 平原面積廣闊,氣候②亞洲_______部 溫暖濕潤,農業發展③歐洲_______部 早,工業、交通、城④北美洲、南美洲__部沿海地區 市發展快(5)人口稀疏區:地區 稀疏原因 分布共同特點①沙漠地區 極端_______,水_______缺乏②雨林地區 過于_______自然條件惡劣③高緯度地區 終年_______④高原、山地地區 高寒_______,_______不便人口問題(重點掌握)1、人口問題:一個地區保持合理的人口數量和人口增長速度,可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個人地區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會成為______________。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會給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很多問題。如果短時間內增加的人口太多,會產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會問題。3、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有的國家或地區人口增長過慢,甚至停止增長或不斷減少,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4、應對人口問題的政策:為了解決人口問題,各國都制定了相應的人口政策,以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有的人口增長過快的國家,實行_______政策。有的人口停止增長或不斷減少的國家,則采取措施_______。人種及其分布(基礎講解)1、劃分依據:根據_______方面的特征人類可以分為_______種人、_______種人和_______種人三個主要人種。不同人種雖然有體質上的差異,但沒有優劣之分,所有人種都是平等的。2、三大人種的特征(1)黃色人種皮膚_______色,眼睛為褐色或黑褐色,頭發_______,鼻梁不高,嘴唇稍凸且厚度中等。(2)白色人種膚色_______,眼睛呈碧藍色、褐色或淺灰色、淺褐色,頭發多為金黃色或棕色,且為柔軟的波狀或直發,鼻梁高,鼻尖突出,嘴唇薄。(3)黑色人種皮膚_______,眼睛是黑色,頭發黑且多卷曲,鼻寬且鼻梁較矮,嘴唇厚并凸出3、三大人種的分布(1)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黃色人種。(2)白色人種是目前_______的人種,主要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伴隨歐洲的殖民擴張還擴展到美洲和大洋洲。(3)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洲也有黑色人種分布。______________ 第二節 語言和宗教主要語言(基礎講解)1、語言:_______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人們借助語言保存和傳遞人類文明的成果。一般說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2、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英語、_______、俄語、______________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3、語言的分布及特征(1)_______: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2)_______:分布最廣的語言,主要分布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國。(3)西班牙語: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4)法語:主要分布在法國、加拿大和非洲一些國家。(5)俄語:主要分布在俄羅斯等原蘇聯盟國。(6)阿拉伯語: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地區。三大宗教(基礎講解)1、世界的三大宗教三大宗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佛教創始人主要分布地區發源地發源時間節日教徒宗教經典主要特點宗教建筑2、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是_______。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_______,在中國,伊斯蘭教又被稱為“_______教”。第三節 聚落城市和鄉村(基礎講解)1、概念和分類:概念 聚落是人們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分類2、聚落形式:類型 鄉村 城市范圍___,建筑物___,道路稀疏,人 范圍大,建筑物___,道路密集,人口___,汽外觀口數量少,汽車流量___等 車流量大等劃分 農村、___村、___村、林場等 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差異生產方式 主要從事___生產活動 主要從事___、服務業等非農業生產活動環境 污染___ 環境___產生早晚3、一般來說,城市的出現___于鄉村。城市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在鄉村的基礎上產生的。先有______聚落,后有______聚落。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現在____________,距今約 6000 年。聚落與環境(重點掌握)1、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聚落形成與發展的因素聚落多分布在地形_______、開闊,土壤_______的地區地形 地形同時影響著聚落的規模與形態。如平原地區聚落規模較_______、_______;山地丘陵地區聚落規模較_______、_______水源 聚落多分布在水源_______的的地區,多沿河流兩岸和湖泊分布氣候 聚落多分布在水熱條件適宜的地區,同時氣候特點也影響著聚落傳統民居特色交通 交通線沿線聚落呈_______分布,交匯處易形成大型聚落3、聚落形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自然環境 聚落分布形態平原地區 _______狀、模塊較大山地、丘陵地區 主要位于_______地帶,呈_______狀河湖附近 沿河流兩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_______狀或_______狀沙漠地區 主要分布在綠洲上,呈_______狀或_______狀4、傳統聚落保護(1)保護的意義①傳統聚落具有______________價值,也有______________的價值。保護傳統聚落可以保留人類文明 發展的歷史記憶,使人類的璀璨文化永久保留。②體現______________的關系,聚落也是我們了解當地人們生活情況的一部活的“百科全書”(2)聚落文化的保護:在聚落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傳統聚落,保留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記憶,使人類的璀璨文化 永久保留。目前為了更好的保護和挽救一些傳統聚落,世界上有一些傳統聚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3)保護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難點 1 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人口增長人口自然增長率表示人口增長的速度。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并不一定表示人口減少,若人口自然增長率在大于 0 的范圍內下降(如從 1.2%降到 0.8%),則人口仍然處于增長狀態,只是增長的速度變慢了。(1)當人口自然增長率>0 時,表示人口增加。(2)當人口自然增長率=0 時,人口呈零增長,表示人口處于穩定狀態,既不增加也不減少。(3)當人口自然增長率<0 時,人口呈負增長,表示人口減少。疑難點 2 人口變化與人口問題1、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人口變化2、人口老齡化(1)原因:人口自然增長太慢,甚至出現零增長、負增長現象。(2)危害: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社會養老負擔加重、國防兵源不足等問題。3、人口遷移表現形式 勞動力輸出、科技移民和國際難民遷移(1)有利影響:加強與外界經濟、科技、思想、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提高收入,緩遷出地 解就業壓力;影(2)不利影響:青壯年勞動力減少、人才外流等響(1)有利影響:緩解勞動力不足的狀況,促進文化交流,有利于資源的開發利用;遷入地(2)不利影響:帶來一些社會問題,如交通堵塞、住房緊張、環境污染等疑難點 3 人口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影響因素 人口分布多(三多) 人口分布少(三少)地形 平原多 崎嶇的高原山區少氣候 降水適中、氣溫適宜的中低緯度沿海地區多 惡劣的氣候區少水源 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多 沙漠、戈壁少疑難點 4 世界人種1、印度大部分人口屬于白色人種;2、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屬于黃色人種;3、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種的故鄉,但北非以白色人種為主;4、混血人種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南美洲被稱為“世界人種大熔爐”,巴西則被稱為“大量混血人種的社會”。疑難點 5 聚落分布的影響因素疑難點 6 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傳統民居 氣候特點 建筑特點 功能冰雪建造的小屋,墻體較寒冷、多雪 保溫厚,低矮無窗北極冰屋晝夜溫差大,終年高溫干墻厚、窗小、平頂 隔熱,防風沙燥,多風沙西亞、北非碉樓雙層木樓或竹樓,窗口終年炎熱多雨 通風、散熱、排水、防潮大,屋頂坡度大東南亞竹樓利用黃土直立性強的特冬冷夏熱,降水較少 冬暖夏涼點開鑿居住黃土高原窯洞墻厚、窗小,屋頂坡度較冬冷夏熱,風沙大 小,房屋四周圍成“口” 保溫、防風沙字形北京四合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速記清單】-2023-2024學年八年級地理上冊單元速記·巧練(北京·中圖版)(原卷版).pdf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速記清單】-2023-2024學年八年級地理上冊單元速記·巧練(北京·中圖版)(解析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