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 學年八年級地理上冊單元測試卷(中圖版·北京)第二章 世界氣候 (達標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讀北半球年平均氣溫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 1-2小題。1.北半球年平均氣溫分布的大體狀況是( )A.由北向南氣溫逐漸降低 B.由南向北氣溫逐漸降低C.由東向西氣溫逐漸升高 D.由西向東氣溫逐漸升高2.圖中甲區域年平均氣溫較周邊地區低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高低 B.海陸分布 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世界各地的氣候復雜多樣,不同的氣候類型呈現出不同的自然景觀。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3-5小題。3.熱帶雨林氣候的主要特征是( )A.全年溫和濕潤 B.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全年高溫多雨 D.全年高溫,旱雨季分明4.導致熱帶雨林氣候和寒帶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陸因素 B.緯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類活動5.世界氣候復雜多樣,但也有一定規律,下列規律說法正確的是( )A.世界氣溫由高緯度向低緯度遞減 B.冬季同緯度的海洋氣溫高于陸地C.同緯度的沿海降水一定多于內陸 D.人類活動對氣候沒有影響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圖左是世界部分國家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和人均排放量圖,圖右是碳中和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 6-8小題。6.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高的是( )A.中國 B.俄羅斯 C.美國 D.巴西7.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帶來的主要影響是( )A.地震、火山頻發 B.海洋污染加劇 C.太陽輻射增強 D.全球氣候變暖8.為了實現碳中和,從實際出發,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A.減緩工業發展 B.只使用新能源 C.增加森林蓄積量 D.禁止私家車出行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細顆粒物。右圖是北京近年某時期 PM2.5來源統計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 9-10小題。9.北京 PM2.5來源最多的兩個渠道是( )A.區域污染傳輸和機動車B.燃煤和揚塵C.農業及畜禽養殖、秸稈燃燒和工業及溶劑使用D.機動車和燃煤10.為減少大氣中 PM2.5的含量,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實行機動車限行,鼓勵乘坐公交車、地鐵B.推行使用潔凈能源C.淘汰高耗能產業D.餐飲時盡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某地理興趣小組觀測當地某月全部五次降水過程,并記錄了降水量。當地年平均降水量約 1100mm。據此完成下面 11-13小題。本月降水次數 第 1次 第 2次 第 3次 第 4次 第 5次降水日期 5日 7日~8日 11日 15日~27日 29日降水量(mm) 15 21 25 153 4111.該地當月降水量為( )A.1100mm B.255mm C.41mm D.51mm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興趣小組測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溫度計 B.該地當月處于旱季C.該地當月中下旬持續降水時間長 D.該地當月第二次降水的強度大13.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景觀從沿海向內陸,由森林變為草原、荒漠的原因是( )A.氣溫的變化 B.地勢的變化 C.降水的變化 D.地形的變化讀圖,完成下面 14-15小題。14.關于世界氣溫分布規律的敘述,正確的有( )A.氣溫從低緯向兩極逐漸降低B.北半球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沒有差異C.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積廣闊,氣溫受海陸的分布影響小,等溫線大致與經線平行D.氣溫的高低除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影響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響15.根據圖中信息判斷,此時 M 地為( )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 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下圖為世界某區域 1月平均氣溫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 16-17小題。16.下列關于甲大陸的正確敘述是( )A.甲大陸位于北半球 B.有陽光直射現象 C.全部位于中緯度地區17.造成圖中乙、丙兩地氣溫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因素學完了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之后,甲、乙、丙、丁四位同學結合亞歐大陸的緯度和海陸分布情況,繪制了四幅“亞洲大陸降水的地區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 18-19小題。18.哪位同學繪制的四幅示意圖,能夠正確表示亞歐大陸降水地區分布情況( )A.甲同學 B.乙同學 C.丙同學 D.丁同學19.在示意圖中沒有反映出來的降水分布規律是( )A.世界降水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B.中緯度地帶,大陸內部降水少C.中緯度地帶,沿海地區降水多 D.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讀圖,完成下面 20-21小題。20.下圖中的氣候類型最可能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季風氣候 C.熱帶草原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21.下列東南亞國家中,以圖二這種氣候類型分布為主的國家是( )A.越南 B.老撾 C.緬甸 D.馬來西亞讀下圖“亞歐大陸局部輪廓圖”,完成下面 22-23小題。2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地降水少于②地 B.③地降水多于⑤地C.④地降水多于①地 D.④地降水少于⑤地23.下圖中,代表④地氣候類型的是( )A.A B.B C.C D.D英國攝影師勒弗朗向媒體公布了一組北極熊母子被困在狹小浮冰上的照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面24-25小題。24.北極熊多以近海浮冰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多次發現這些“浮冰行者”溺亡的現象。產生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氣候變暖,浮冰消融且間距增大B.北極熊物種退化,體質下降C.人類捕殺,北極熊向外海遷徙D.海洋污染,導致食物減少25.氣候變暖對全球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產生影響。下列現象與氣候變暖有關的是①中低緯度沿海地區臺風減少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國東北水稻種植向北推進④青藏高寒區農作物播種推遲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三、解答題(50 分)26.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注意觀察圖中等溫線的變化,世界氣溫從緯度分布來看大致由 向 遞減。(2)北半球等溫線比較 (彎曲或平直),表示同緯度地區間的氣溫差異 (大或小),這是由于北半球海陸分布變化 (大或小)。(3)南半球等溫線比較 (彎曲或平直),表示同緯度度地區間的氣溫差異 (大或小),這是由于南半球海陸分布變化 (大或小),大面積為海洋。(4)南、北半球中等溫線密集的是 ,說明氣溫差別 。(5)在同一緯度,夏季陸地氣溫 (高于或低于)海洋。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溫出現在 洲,世界年平均氣溫最低溫出現在 洲。27.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比較圖中甲、乙兩地區的年降水量,可以發現甲地降水 (多、少),乙地降水 (多、少)。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2)比較 A、B 兩地的年降水量,可以發現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 (多、少),大陸西岸降水(多、少)。(3)圖中 C、D、E 三地緯度相近,但年降水量差異顯著,表現為沿海地區降水 (多、少),內陸地區降水 (多、少)。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4)氣象工作者在下圖中山腳處(海拔 1200 米)測得的氣溫是 24.8℃,則山頂處(海拔 3000 米)的氣溫是 ℃;該山脈甲、乙兩坡降水較多的是 坡。28.甲、乙、丙、丁四幅圖分別是我國東部季風區南、北方四個平原地區的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和各月降水柱狀圖,據圖回答:(1)四圖中,農作物能一年三熟的是 圖,一年一熟的是 圖。(2)四圖中,耕地類型是旱地的是 圖,是水田的是 圖。(3)四圖中,以種植冬小麥為主的是 圖,適宜種植甘蔗的是 圖。(4)下列對乙圖地區居民生活描述正確的是( )(雙項選擇)A.民居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B.交通運輸以陸路運輸為主,汽車、馬車是經常使用的交通運輸工具C.民居屋頂坡度較大D.水運仍然是人們常用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5)如果四圖分別代表四座城市廣州、武漢、北京、哈爾濱,則其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甲北京乙武漢丙廣州丁哈爾濱B.甲哈爾濱乙武漢丙廣州丁北京C.甲哈爾濱乙廣州丙武漢丁北京D.甲北京乙廣州丙武漢丁哈爾濱29.閱讀下面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每年夏季,高溫總會以各種姿態刷屏,引起人們高度關注。××年 8月更有報道稱,北極圈內出現罕見高溫,甚至高達 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1)上圖中①、②、③三地的氣候資料依次對應下左圖的順序是 、 、 (填字母)。(2)①、②兩地降水更少的是 ,原因是從海陸位置看,該地 。(3)下左圖中 B 夏季的氣候特點是 ,根據水果的生長習性,該氣候區盛產 (從下右圖中選擇)。(4)材料中描述到“8 月更有報道稱,北極圈內出現罕見高溫,甚至高達 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從全球氣候背景看,產生這一現象可能是由于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急劇增加而導致的 。為緩解該原因導致的問題繼續惡化,你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號、雙選)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 ②積極開發使用新能源③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森林資源 ④出門多開私家車2023-2024 學年八年級地理上冊單元測試卷(中圖版·北京)第二章 世界氣候 (達標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讀北半球年平均氣溫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 1-2小題。1.北半球年平均氣溫分布的大體狀況是( )A.由北向南氣溫逐漸降低 B.由南向北氣溫逐漸降低C.由東向西氣溫逐漸升高 D.由西向東氣溫逐漸升高2.圖中甲區域年平均氣溫較周邊地區低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高低 B.海陸分布 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答案】1.B 2.C【解析】1.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是: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逐漸降低,北半球年平均氣溫分布的大體狀況是由南向北氣溫逐漸降低,故選項 B 符合題意。故排除 ACD,選 B。2.圖中甲是青藏高原地區,由于海拔高,氣溫低;故圖中甲區域年平均氣溫較周邊地區低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地勢,故選項 C 符合題意。故排除 ABD,選 C。世界各地的氣候復雜多樣,不同的氣候類型呈現出不同的自然景觀。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3-5小題。3.熱帶雨林氣候的主要特征是( )A.全年溫和濕潤 B.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全年高溫多雨 D.全年高溫,旱雨季分明4.導致熱帶雨林氣候和寒帶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陸因素 B.緯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類活動5.世界氣候復雜多樣,但也有一定規律,下列規律說法正確的是( )A.世界氣溫由高緯度向低緯度遞減 B.冬季同緯度的海洋氣溫高于陸地C.同緯度的沿海降水一定多于內陸 D.人類活動對氣候沒有影響【答案】3.C 4.B 5.B【解析】3.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溫多雨,C 正確;全年溫和濕潤是溫帶海洋性氣候的主要特征,A 錯誤;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溫帶季風氣候的主要特征,B 錯誤;全年高溫,旱雨季分明是熱帶季風氣候的主要特征,D 錯誤;故選 C。4.熱帶雨林氣候分布于赤道附近,寒帶氣候主要分布在高緯度地區,受緯度因素的影響,熱帶雨林氣候和寒帶氣候存在差異,B 正確;海陸因素主要影響氣候的降水分布,中緯度地帶,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A 錯誤;地形因素影響氣溫和降水,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C 錯誤;人類活動不是導致熱帶雨林氣候和寒帶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D 錯誤;故選 B。5.世界氣溫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A 錯誤;冬季同緯度的海洋氣溫高于陸地,B 正確;中緯度地帶,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同緯度的沿海降水不一定多于內陸,C 錯誤;人類活動會對氣候產生影響,D 錯誤;故選 B。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圖左是世界部分國家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和人均排放量圖,圖右是碳中和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 6-8小題。6.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高的是( )A.中國 B.俄羅斯 C.美國 D.巴西7.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帶來的主要影響是( )A.地震、火山頻發 B.海洋污染加劇 C.太陽輻射增強 D.全球氣候變暖8.為了實現碳中和,從實際出發,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A.減緩工業發展 B.只使用新能源 C.增加森林蓄積量 D.禁止私家車出行【答案】6.C 7.D 8.C【解析】6.圖中縱坐標表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橫坐標表示城市化水平。讀圖可知,美國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是 20 噸,是世界上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國家,美國工業發達,對資源需求量大,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同時廢物排放量也居世界首位;C 正確。故選 C。7.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帶來的主要影響是地球表面變熱,氣溫升高,既引起溫室效應,D 正確。二氧化碳大量排放與地震火山頻發、 海洋污染加劇 、太陽輻射增強無關,ABC 錯誤。故選 D。8.減緩工業發展、只使用新能源、禁止私家車出行與實際不符,ABD 錯誤;增加森林蓄積量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保護環境, C 正確。故選 C。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細顆粒物。右圖是北京近年某時期 PM2.5來源統計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 9-10小題。9.北京 PM2.5來源最多的兩個渠道是( )A.區域污染傳輸和機動車B.燃煤和揚塵C.農業及畜禽養殖、秸稈燃燒和工業及溶劑使用D.機動車和燃煤10.為減少大氣中 PM2.5的含量,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實行機動車限行,鼓勵乘坐公交車、地鐵B.推行使用潔凈能源C.淘汰高耗能產業D.餐飲時盡量使用一次性物品【答案】9.A 10.D【解析】9.從北京近年某時期 PM2.5 來源統計示意圖得知,北京近年某時期 PM2.5 來源最多的渠道是區域污染傳輸,占總來源的 24.5%,其次是機動車排污,占總來源的 22.2%,故選 A。10.飲時盡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實行機動車限行,鼓勵乘坐公交車、推行使用潔凈能源,淘汰高耗能產業、加強機動車污染、工業污染專項治理”都是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措施,故選項 D 符合題意,故選 D。某地理興趣小組觀測當地某月全部五次降水過程,并記錄了降水量。當地年平均降水量約 1100mm。據此完成下面 11-13小題。本月降水次數 第 1次 第 2次 第 3次 第 4次 第 5次降水日期 5日 7日~8日 11日 15日~27日 29日降水量(mm) 15 21 25 153 4111.該地當月降水量為( )A.1100mm B.255mm C.41mm D.51mm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興趣小組測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溫度計 B.該地當月處于旱季C.該地當月中下旬持續降水時間長 D.該地當月第二次降水的強度大13.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景觀從沿海向內陸,由森林變為草原、荒漠的原因是( )A.氣溫的變化 B.地勢的變化 C.降水的變化 D.地形的變化【答案】11.B 12.C 13.C【解析】11.每個月的降水量是這個月每一天降水量的總和,當月降水量=15mm+21mm+25mm+153mm+41mm=255mm。故選 B。12. 該興趣小組測量降水量的工具是雨量器,故 A 不符合題意;題干中月降水量=15mm+21mm+25mm+153mm+41mm=255mm,月降水量超過 100 毫米,說明降水豐富,應該是雨季,故 B不符合題意;題干中 15 日~27 日持續降水,說明中下旬持續降水時間長,故 C 符合題意;降水強度是單位時間或某一時段的降水量。該地當月第五次降水的強度最大,一天內降水量達到 41mm,故 D 不符合題意。故選 C。13.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景觀從沿海向內陸由森林變為草原、荒漠的原因是降水量的變化,距離海洋越來越遠,其降水量越來越少。故選 C。讀圖,完成下面 14-15小題。14.關于世界氣溫分布規律的敘述,正確的有( )A.氣溫從低緯向兩極逐漸降低B.北半球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沒有差異C.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積廣闊,氣溫受海陸的分布影響小,等溫線大致與經線平行D.氣溫的高低除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影響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響15.根據圖中信息判斷,此時 M 地為( )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 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答案】14.A 15.B【解析】14.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是從低緯度向南北兩極逐漸降低,北半球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并不一樣,夏季同緯度的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同緯度的陸地氣溫低于海洋;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積廣闊,氣溫受海陸分布影響小,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氣溫的高低除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影響外,還受洋流因素、地形地勢因素、人為因素等影響。故 BCD 錯誤,A 正確。故選 A。15.讀圖可知,圖中的等溫線從南向北氣溫逐漸降低,該地位于北半球;且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海洋氣溫高,陸地氣溫低,此時為冬季。故 ACD 錯誤,B 正確。故選 B。下圖為世界某區域 1月平均氣溫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 16-17小題。16.下列關于甲大陸的正確敘述是( )A.甲大陸位于北半球 B.有陽光直射現象 C.全部位于中緯度地區17.造成圖中乙、丙兩地氣溫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因素【答案】16.B 17.A【解析】16.讀圖可知,甲澳大利亞大陸位于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A 錯誤;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的中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地處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B 正確;甲澳大利亞大陸全部位于低緯度地區,C 錯誤。故選 B。17.讀圖可知,乙、丙兩地緯度不同,乙地緯度低,氣溫高;丙地緯度高,氣溫低;所以影響其溫度的因素是緯度因素,A 正確。乙、丙兩地都位于海洋上,BC 錯誤。故選 A。學完了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之后,甲、乙、丙、丁四位同學結合亞歐大陸的緯度和海陸分布情況,繪制了四幅“亞洲大陸降水的地區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 18-19小題。18.哪位同學繪制的四幅示意圖,能夠正確表示亞歐大陸降水地區分布情況( )A.甲同學 B.乙同學 C.丙同學 D.丁同學19.在示意圖中沒有反映出來的降水分布規律是( )A.世界降水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B.中緯度地帶,大陸內部降水少C.中緯度地帶,沿海地區降水多 D.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答案】18.B 19.D【解析】18.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規律:赤道附近地區太陽輻射強烈,多對流雨,成為世界上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兩極地區兩極地區冷,空氣下沉,降水少,排除 AC,中緯度地區沿海地區降水多,中緯度內陸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排除 D,故選 B。19.從示意圖中可以看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規律:赤道附近地區太陽輻射強烈,多對流雨,成為世界上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兩極地區兩極地區冷,空氣下沉,降水少;中緯度地區沿海地區降水多,中緯度內陸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從示意圖中沒有反映出來的降水分布規律是: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D 正確,ABC 錯誤,故選 D。讀圖,完成下面 20-21小題。20.下圖中的氣候類型最可能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季風氣候 C.熱帶草原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21.下列東南亞國家中,以圖二這種氣候類型分布為主的國家是( )A.越南 B.老撾 C.緬甸 D.馬來西亞【答案】20.A 21.D【解析】20.讀圖可知,圖中氣候類型氣溫全年均大于 15℃以上,故為熱帶,全年降水每月均超過 100 毫米以上,故為全年多雨,故為全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故 A 對,排除 BCD,故選 A。21.下列東南亞國家中,越南、 老撾、 緬甸均地處于中南半島,故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而馬來西亞位于馬來半島,地處赤道附近,故為熱帶雨林氣候,故 ABC 錯;故選 D。讀下圖“亞歐大陸局部輪廓圖”,完成下面 22-23小題。2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地降水少于②地 B.③地降水多于⑤地C.④地降水多于①地 D.④地降水少于⑤地23.下圖中,代表④地氣候類型的是( )A.A B.B C.C D.D【答案】22.B 23.C【解析】22.由圖可知,①為東南亞地區、②為中東地區、③為歐洲地中海沿岸地區、④為東亞地區、⑤為中亞地區。①東南亞降水多于②中東地區,A 錯誤;③歐洲地中海沿岸地區降水多于⑤中亞地區,B 正確;①東南亞降水多于④東亞地區,C 錯誤;④東亞地區降水多于⑤中亞地區,D 錯誤。故選 B。23.由圖可知,④為溫帶季風氣候。A 為熱帶雨林氣候,A 錯誤;B 為地中海氣候,B 錯誤;C 為溫帶季風氣候,C 正確;D 為溫帶海洋性氣候,D 錯誤。故選 C。英國攝影師勒弗朗向媒體公布了一組北極熊母子被困在狹小浮冰上的照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面24-25小題。24.北極熊多以近海浮冰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多次發現這些“浮冰行者”溺亡的現象。產生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氣候變暖,浮冰消融且間距增大B.北極熊物種退化,體質下降C.人類捕殺,北極熊向外海遷徙D.海洋污染,導致食物減少25.氣候變暖對全球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產生影響。下列現象與氣候變暖有關的是①中低緯度沿海地區臺風減少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國東北水稻種植向北推進④青藏高寒區農作物播種推遲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24.A 25.D【分析】依據氣候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進行分析解答。24.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的逐漸升高,溫室效應越來越明顯,南北極地區冰川不斷融化,故選 A。25.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的逐漸升高,溫室效應越來越明顯,南北極地區冰川不斷融化,海平面上升,我國東北地區氣溫相應升高,利于水稻的種植,故選 D。三、解答題(50 分)26.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注意觀察圖中等溫線的變化,世界氣溫從緯度分布來看大致由 向 遞減。(2)北半球等溫線比較 (彎曲或平直),表示同緯度地區間的氣溫差異 (大或小),這是由于北半球海陸分布變化 (大或小)。(3)南半球等溫線比較 (彎曲或平直),表示同緯度度地區間的氣溫差異 (大或小),這是由于南半球海陸分布變化 (大或小),大面積為海洋。(4)南、北半球中等溫線密集的是 ,說明氣溫差別 。(5)在同一緯度,夏季陸地氣溫 (高于或低于)海洋。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溫出現在 洲,世界年平均氣溫最低溫出現在 洲。【答案】26.(1)赤道(低緯) 兩極(高緯)(2)彎曲 大 大(3)平直 小 小(4)南 大(5)高于 非 南極【解析】26.本題主要考查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等溫線分布圖的判讀等內容;重點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1)一般來說,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得到的太陽輻射多,因此氣溫高,而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小,得到的太陽輻射少,氣溫低。因此,世界氣溫從緯度分布來看大致由赤道(即低緯)向兩極(即高緯)遞減。(2)海陸位置是影響氣溫的重要因素,從海陸位置看,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并不一樣。北半球陸地面積大,海陸分布變化大,因此表示同緯度地區間的氣溫差異大,則北半球等溫線比較彎曲。(3)海陸位置是影響氣溫的重要因素,從海陸位置看,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并不一樣。南半球的陸地面積小,大面積為海洋,海陸分布變化小,表示同溫度地區間的氣溫差異小,則南半球等溫線比較平直。(4)在等溫線分布圖中,等溫線密集表示溫差大,等溫線稀疏表示溫差小。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可知,南、北半球中,南半球等溫線較密集,說明南半球的氣溫差別較大。(5)在同一緯度,夏季陸地由于比熱容小,增溫快且幅度大,氣溫高于海洋。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可知,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溫出現在非洲,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區年均溫在 30℃以上;世界年平均氣溫最低溫出現在南極洲,南極洲部分地區年均溫低于-50℃。27.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比較圖中甲、乙兩地區的年降水量,可以發現甲地降水 (多、少),乙地降水 (多、少)。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2)比較 A、B 兩地的年降水量,可以發現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 (多、少),大陸西岸降水(多、少)。(3)圖中 C、D、E 三地緯度相近,但年降水量差異顯著,表現為沿海地區降水 (多、少),內陸地區降水 (多、少)。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4)氣象工作者在下圖中山腳處(海拔 1200 米)測得的氣溫是 24.8℃,則山頂處(海拔 3000 米)的氣溫是 ℃;該山脈甲、乙兩坡降水較多的是 坡。【答案】27.(1)多 少 緯度位置(2)多 少(3)多 少 海陸位置(4)14 甲【解析】世界各地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地形等因素的影響,氣候類型復雜多樣,自赤道向南北兩極分布著熱帶氣候、亞熱帶氣候、溫帶氣候和寒帶氣候,同一個熱量帶受海陸、地形等因素的影響,降水也有差異。(1)由圖中甲、乙兩地降水量可以看出,甲地的降水量比乙更多,主要是因為甲地的緯度較低,而乙地緯度高,氣溫低,氣壓高,降水少。(2)從 A、B 兩地降水量可以看出,位于大陸東岸的 A 地降水量多于位于大陸西岸的 B 地,說明在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3)圖中 C、D、E 三地緯度相近,但年降水量差異顯著,表現在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海陸因素,離海近的地區受海洋暖濕氣流影響明顯,降水多,而內陸地區則受影響小,降水少。(4)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會影響氣候之外,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也很顯著,通常情況下海拔每上升 1 千米氣溫會下降 6℃,如圖海拔是 1200 米處的氣溫是 24.8℃,則 3 千米的山頂氣溫會比山腳處低 10.8℃,是14℃;圖中山脈中甲、乙兩山坡降水量較多的是位于暖濕氣流迎風坡的甲地。28.甲、乙、丙、丁四幅圖分別是我國東部季風區南、北方四個平原地區的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和各月降水柱狀圖,據圖回答:(1)四圖中,農作物能一年三熟的是 圖,一年一熟的是 圖。(2)四圖中,耕地類型是旱地的是 圖,是水田的是 圖。(3)四圖中,以種植冬小麥為主的是 圖,適宜種植甘蔗的是 圖。(4)下列對乙圖地區居民生活描述正確的是( )(雙項選擇)A.民居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B.交通運輸以陸路運輸為主,汽車、馬車是經常使用的交通運輸工具C.民居屋頂坡度較大D.水運仍然是人們常用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5)如果四圖分別代表四座城市廣州、武漢、北京、哈爾濱,則其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甲北京乙武漢丙廣州丁哈爾濱B.甲哈爾濱乙武漢丙廣州丁北京C.甲哈爾濱乙廣州丙武漢丁北京D.甲北京乙廣州丙武漢丁哈爾濱【答案】28.(1)丙 甲(2)甲丁 乙丙(3)丁 丙(4)C,D(5)B【解析】28.觀察氣候資料圖時,可以先看橫坐標軸,它表示月份,再看左側縱坐標軸表示氣溫,最后根據氣溫曲線上的點估出各月氣溫值.降水柱狀圖的判讀和氣溫曲線圖的判讀一樣,只不過降水是估算各月長方形柱狀的數值。(1)從圖中看出,丙圖熱量充足,一年三熟,甲圖熱量不足,一年一熟。(2)從圖中看出,甲、丁圖年降水量較少,耕地類型為旱地,乙、丙圖年降水量多,耕地類型為水田。(3)從圖中看出,丁圖 1 月氣溫約-5℃,7 月氣溫達 30℃,適合冬小麥生長,丙圖冬季溫和濕潤,夏季炎熱多雨,適合甘蔗生長。(4)從乙圖看出,冬季溫和濕潤,夏季高溫多雨,全年降水較多,因此民居屋頂坡度較大,水運仍然是人們常用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故選項 C、D 符合題意。(5)從四幅圖看出,按 1 月平均氣溫由低到高排列為甲<丁<乙<丙,因為我國冬季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所以甲地是哈爾濱,乙地是武漢,丙地是廣州,丁地是北京.故選項 B 符合題意。29.閱讀下面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每年夏季,高溫總會以各種姿態刷屏,引起人們高度關注。××年 8月更有報道稱,北極圈內出現罕見高溫,甚至高達 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1)上圖中①、②、③三地的氣候資料依次對應下左圖的順序是 、 、 (填字母)。(2)①、②兩地降水更少的是 ,原因是從海陸位置看,該地 。(3)下左圖中 B 夏季的氣候特點是 ,根據水果的生長習性,該氣候區盛產 (從下右圖中選擇)。(4)材料中描述到“8 月更有報道稱,北極圈內出現罕見高溫,甚至高達 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從全球氣候背景看,產生這一現象可能是由于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急劇增加而導致的 。為緩解該原因導致的問題繼續惡化,你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號、雙選)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 ②積極開發使用新能源③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森林資源 ④出門多開私家車【答案】29.(1)A C B(2)② 地處大陸內部,距海洋遠(3)高溫少雨/炎熱干燥 油橄欖(4)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溫升高/溫室效應 ②③【解析】29.本題以亞洲氣候圖為材料,涉及氣候、農業、環境 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識圖能力和區域認知素養(1)從圖中可以看出,①為溫帶海洋氣候,全年溫和濕潤,對應 A 圖;②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對應 C;③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少雨,冬季多雨,對應 B;(2)②地比①地距海遠,所以降水更少。(3)B 為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少雨;根據盛產油橄欖生長習性,適合油橄欖生長。(4)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急劇增加會導致全球變暖;可以采取措施有積極開發使用新能源,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森林資源,故選②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章 世界的氣候 【單元測試·達標卷】-2023-2024學年八年級地理上冊單元速記·巧練(北京·中圖版)(原卷版).pdf 第二章 世界的氣候 【單元測試·達標卷】-2023-2024學年八年級地理上冊單元速記·巧練(北京·中圖版)(解析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