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五單元 第四章 第二節 細菌 學案(一)學習目標:1、通過觀察描述細菌的基本形態和主要結構特征。2、通過與植細胞的比較,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及繁殖方式。3、通過觀察細菌結構示意圖,培養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能力。4、通過了解細菌發現的過程和巴斯德實驗認同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熱愛科學的興趣。(二)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細菌的形態;細菌的結構特征及營養方式;細菌的生殖學習難點:細菌的結構特征及其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巴斯德實驗的歷史性突破閱讀課本,識記知識:1.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發現了細菌(B)2.巴斯德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肉湯的腐敗是來自空氣中的細菌造成的。他還發現了乳酸菌(細菌)、酵母菌(真菌),提出巴氏消毒法,被稱“微生物學之父”。3.細菌有球菌、桿菌、螺旋菌3種;個體微小,高倍鏡或電鏡下可見。(B)4.細菌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DNA。無成形的細胞核;是原核生物。(A)5.細菌靠分裂生殖,不到半小時就能分裂一次。遇不良環境,細胞壁增厚,形成休眠體芽孢。(A)細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他們幾乎無處不在。6.醫療器械消毒要殺死芽孢。(B)1.芒果細菌性黑斑病菌感染可導致芒果黑斑病。下列關于該細菌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使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B.細胞內有成形的細胞核C.利用芒果的有機物生活 D.可以依靠分裂進行生殖答案:B【分析】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營養方式是異養,必須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維持生活。【詳解】A.細菌是個體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A正確。B.細菌細胞內無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B錯誤。C.細菌營養方式是異養,必須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維持生活,C正確。D.細菌的繁殖方式為分裂繁殖,D正確。故選B。2.廚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乳酸菌分解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下列有關乳酸菌的說法,錯誤的是( )A.乳酸菌是多細胞生物 B.個體微小,可用培養基培養C.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D.可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答案:A【分析】(1)細菌都是單細胞個體,一個細菌就是一個細胞。(2)細菌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⑤]細胞壁,具有保護作用、[④]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的進出、[②]細胞質,能流動,加速物質的交換、[③]DNA集中區域,沒有形成的細胞核。乳酸菌是細菌。【詳解】乳酸菌是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個體微小,可用培養基培養,細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分為二,繁殖速度快。 乳酸菌營腐生生活,可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因此BCD正確,A錯誤。故選A。選擇題1.第一個發現細菌的是( )A.荷蘭人列文虎克 B.法國科學家巴斯德C.英國的皇家學會 D.生物學家達爾文2.如圖是著名的巴斯德實驗,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用到的探究方法主要是實驗法B.該實驗證明了使肉湯變質的微生物是肉湯本身產生的C.該實驗設計體現了單一變量原則,變量是微生物的有無D.巴斯德的成功之處在于他對曲頸瓶的設計,使曲頸瓶內沒有微生物進入3.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設計的鵝頸瓶實驗,證明了( )A.細菌無所不在 B.細菌會在牛肉湯中自然發生C.細菌分解利用牛肉湯中的有機物 D.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4.下圖為利用鵝頸瓶進行的一個實驗。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①和②能形成對照 B.實驗的變量是瓶內有無空氣C.肉湯腐敗是細菌造成的 D.實驗結論是:細菌是自然發生的5.在巴斯德曲頸瓶實驗中,甲瓶的瓶口豎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長呈S型的曲頸;將兩個燒瓶內的肉湯同時煮沸放涼后,觀察肉湯的變化。本實驗的實驗變量是( )A.空氣的有無 B.微生物的有無C.放置時間的長短 D.燒瓶容量的大小6.圖為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對該實驗分析不正確的是( )A.本實驗所控制的變量是空氣的有無B.肉湯煮沸會將瓶內原有的微生物殺死C.斷開鵝頸管外界微生物才可進入瓶內D.使肉湯腐敗的細菌來自空氣7.在科學家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中,他設計的唯一變量是( )溫度不同 B.肉湯的新鮮程度不同C.放置的時間不同 D.空氣的潔凈程度不同8.細菌和真菌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從菌落的大小、形態和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B.細菌適應性很強,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C.青霉的孢子呈青綠色,長有孢子的菌絲看上去呈掃帚狀D.莢膜對細菌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鞭毛有助于細菌在液體中游動9.引起胃炎和胃潰瘍的幽門螺桿菌是一種細菌,下列有關幽門螺桿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A.單細胞生物 B.沒有成形的細胞核C.進行分裂繁殖 D.可用芽孢繁殖后代10.綠膿桿菌是一種常見的致病細菌,容易通過創面感染引發敗血癥。對該菌描述錯誤的是( )A.通過分裂繁殖 B.有細胞壁C.有成形的細胞核 D.不能制造有機物11.圖示細菌的三種類型,圖中甲、乙、丙依次是( ) A.球菌、桿菌、螺旋菌B.球菌、螺旋菌、桿菌C.桿菌、球菌、螺旋菌12.神舟十六號的實驗任務之一是研究細菌在空間站艙外的生存狀況。與植物細胞相比,細菌沒有的結構是( )A.細胞核 B.細胞質 C.細胞膜 D.細胞壁13.下列生物中,沒有細胞核的是( )A.大腸桿菌 B.草履蟲 C.酵母菌 D.青霉菌14.生物圈中有一些肉眼很難看見的生物,它們的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稱為單細胞生物。據下圖判斷,沒有成形細胞核的生物是( )A.大腸桿菌 B.草履蟲C.變形蟲 D.衣藻15.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分布極其廣泛。下列關于細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是單細胞生物 B.不具有細胞壁C.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D.進行分裂生殖二、非選擇題16.為提高肉雞產量,科研人員研究了地衣芽孢桿菌對某品種肉雞腸道菌群的影響,實驗過程及結果如表所示。飼喂56天后,在每組中隨機選擇6只肉雞進行屠宰,分別稱取1克腸道內容物與無菌水混合,接種于培養基上進行培養。組別 肉雞數量(只) 飼喂方法 處理方法 培養基上的菌落數(logCFU/g)腸球菌(致病菌) 雙歧桿菌(有益菌)Ⅰ 34 _____ 飼喂56天后,在每組中隨機選擇6只肉雞進行屠宰,分別稱取1克腸道內容物與無菌水混合,接種于培養基上進行培養 8.47 8.00Ⅱ 34 充足的基礎日糧+低劑量地衣芽孢桿菌。 8.23 8.11Ⅲ 34 充足的基礎日糧+中劑量地衣芽孢桿菌。 8.02 8.27Ⅳ 34 充足的基礎日糧+高劑量地衣芽孢桿菌。 7.58 8.43(1)雙歧桿菌屬于 (填“細菌”或“真菌”),與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是其沒有 。(2)實驗中第Ⅰ組的飼喂方法為 ,該組為 組。(3)由實驗數據可知,隨著地衣芽孢桿菌添加劑量的升高,腸球菌的菌落數量逐漸減少,雙歧桿菌的菌數量逐漸 (選填“增加”或“減少”),說明地衣芽孢桿菌能夠改善肉雞的腸道環境,進而提高肉雞產量。17.廚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桿菌分解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為了探究“嗜淀粉乳桿菌對淀粉的分解作用”,研究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① 研究人員將廚余垃圾制成培養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份,分別采用下列三種發酵方法進行處理:不滅菌接種(A):在廚余垃圾培養基上直接接種0.2g嗜淀粉乳桿菌。滅菌后接種(B):將廚余垃圾培養基用滅菌鍋高溫滅菌20分鐘,冷卻后再接種0.2g嗜淀粉乳桿菌。不滅菌不接種(C):廚余垃圾培養基不滅菌,且不接種嗜淀粉乳桿菌。② 將三份處理后的培養基都放置于無氧,35℃環境下發酵,每隔24h取樣并分析乳酸濃度,所得數據繪制折線圖,如圖所示。③同時,研究人員也分析廚余垃圾在上述三種發酵條件下的微生物多樣性變化,發現微生物的種類越多,乳酸產量越高。(1)嗜淀粉乳桿菌屬于 (填“單細胞”或“多細胞”)生物,在結構上的最突出的特點是 。(2)該研究形成兩組對照實驗,若A和C形成對照,該實驗的變量是 ,請寫出實驗中為控制單一變量所采取的其中一項措施: 。(3)實驗中乳酸含量越高代表對淀粉的分解作用 。據圖可知,48h時乳酸產量最高是 (填字母)。(4)結合資料寫出一項處理廚余垃圾的意義:18.實驗探究:如圖是著名的“鵝頸燒瓶”實驗示意圖。A瓶、B瓶內都裝有肉湯,甲圖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接著,將保鮮那瓶的瓶頸打斷(如乙圖),數日后,瓶中肉湯也變質。請回答:(1)甲圖中肉湯變質的是 瓶。(2)從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看,“鵝頸燒瓶”中的肉湯相當于 。(3)甲、乙兩組實驗所控制的變量是 。(4)“鵝頸燒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 產生的。(5)通過“鵝頸燒瓶”實驗可知,夏天可以用 的方法使肉湯短時間保存而不會腐敗變質。如果家里有冰箱或冰柜,還可以采用 方法保存食物。(6)本實驗需要進行重復實驗,目的是 。19.細菌和人類生活的關系密切,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人們對細菌的了解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7世紀后葉以前,人們不知道細菌這類生物。17世紀后葉,由于顯微鏡的發明,列文虎克看到了放大200~300倍的形狀不同的細菌。材料二 到19世紀中葉,人們仍不知道細菌是從哪里來的,當時一些著名科學家認為細菌是從非生命物質中自發形成的(即自然發生)。1864年,科學家巴斯德展示了利用鵝頸瓶所做的實驗及結果(實驗過程如下圖),提出了不同于他人的觀點。 回答下列問題。(1)細菌很小,若要用肉眼看到它們,在實驗室需先 ,經高溫滅菌冷卻后,再 、恒溫培養使其形成菌落。(2)從實驗開始到一年后,肉湯仍澄清,打斷瓶頸一天后肉湯變渾濁,說明肉湯中的細菌來自 。因此,巴斯德認為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 產生的。(3)細菌靠分裂進行生殖。假設此刻你手上有100個細菌,細菌的繁殖速度若按每30分鐘繁殖一代計算,在沒有洗手或其他影響細菌生活繁殖的情況下,2小時后你手上的細菌數目是 個。這對你搞好個人衛生的啟示是 (答出一點即可)。(一)課后反思:本節課我學會了: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把本節課所學知識畫出思維導圖附:達標檢測參考答案:1.A【分析】荷蘭人列文虎克首次發現微生物,最早紀錄肌纖維、微血管中血流.他用自制的顯微鏡首次發現了細菌。【詳解】A.荷蘭人列文虎克首次發現微生物,最早紀錄肌纖維、微血管中血流.他用自制的顯微鏡首次發現了細菌,A正確。B.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創立“巴氏消毒法”,B錯誤。C.英國皇家學會,全稱“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是英國資助科學發展的組織,于1660年成立,C錯誤。D.生物學家達爾文著有《物種起源》,發表了進化論,D錯誤。故選A。2.B【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這種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此題是為了驗證使食物變質的微生物是來自于空氣,還是自身產生,因此控制的變量是細菌。【詳解】A.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巴斯德的肉湯實驗用到的探究方法主要是實驗法,A正確。B.此實驗證明了細菌不是肉湯本身自然發生的,肉湯中的細菌是由空氣中早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B錯誤。C.本實驗要探究使食物變質的微生物是否是來自于空氣,因此變量是微生物——細菌,C正確。D.巴斯德的成功之處在于設置了曲頸瓶,使曲頸瓶內沒有細菌進入,D正確。故選B。3.D【分析】巴斯德:法國科學家,他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詳解】巴斯德將瓶中新鮮的肉湯煮沸,使液體中的微生物全被殺死,他將肉湯裝入帶有彎曲細管的瓶中,彎管是開口的,空氣可無阻地進入瓶中,而空氣中的微生物則被彎曲的頸阻擋而沉積于彎管底部,不能進入瓶中,結果瓶肉湯不腐敗,表明沒有出現微生物。此時如將曲頸管打斷,使外界空氣不經“沉淀處理”而直接進入肉湯中,不久肉湯就腐敗了,表明肉湯中出現微生物了。該實驗有力的證明了:肉湯的腐敗的原因是來自空氣里的細菌。故選D。4.C【分析】巴斯德將瓶中新鮮的肉湯煮沸,使液體中的微生物全被殺死,他將肉湯裝入帶有彎曲細管的瓶中,彎管是開口的,空氣可無阻地進入瓶中,而空氣中的微生物則被彎曲的頸阻擋而沉積于彎管底部,不能進入瓶中,結果瓶肉湯不腐敗,表明沒有出現微生物。此時如將曲頸管打斷,使外界空氣不經“沉淀處理”而直接進入肉湯中,不久肉湯就腐敗了,表明肉湯中出現微生物了。該實驗有力的證明了:肉湯的腐敗的原因是來自空氣里的細菌。【詳解】A.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①和②沒有出現變量,不能形成對照,A錯誤。B.通過實驗設置,可知,實驗的變量是瓶內有無來自空氣的細菌,B錯誤。C.該實驗有力的證明了:肉湯的腐敗的原因是來自空氣里的細菌,C正確。D.實驗結論是:認為生命物質只能來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質絕對不能隨時自發地產生新生命,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D錯誤。故選C。5.B【分析】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據此答題。【詳解】由題意可知,將兩個燒瓶內的肉湯同時煮沸放涼,即兩瓶中都高溫滅菌,甲瓶的瓶口是豎直向上的,因此空氣中的微生物會通過豎直的瓶口進入甲瓶的肉湯中,使肉湯變質腐敗。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長呈S型的曲頸的,空氣中的微生物就會被S型的曲頸阻擋住,微生物就不能進入乙瓶的肉湯中,肉湯保持新鮮。由上可知,兩瓶的區別是甲瓶肉湯中有微生物,乙瓶的肉湯中無微生物,是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空氣中細菌的有無。故選B。6.A【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詳解】A.鵝瓶頸的巧妙之處是細菌只能落在瓶頸彎曲處,而不能進入肉湯,空氣可以進入。斷開鵝頸管外界微生物才可進入瓶內,本實驗所控制的變量是細菌的有無,A錯誤。B.把兩個瓶內的肉湯煮沸,目的是殺死肉湯中原有微生物,防止原有微生物對實驗的干擾,B正確。C.斷開鵝頸管外界微生物才可進入瓶內,C正確。D.由實驗可知,鵝瓶頸沒有細菌的肉湯不變質,斷開鵝頸管外界微生物進入瓶內,肉湯變質,本實驗的結論是:使肉湯腐敗的微生物來自空氣,D正確。故選A。7.D【分析】巴斯德:法國科學家,他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他還發現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后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詳解】巴斯德將瓶中新鮮的肉湯煮沸,使液體中的微生物全被殺死,他將肉湯裝入帶有彎曲細管的瓶中,彎管是開口的,空氣可無阻地進入瓶中,而空氣中的微生物則被彎曲的頸阻擋而沉積于彎管底部,不能進入瓶中,結果瓶肉湯不腐敗,表明沒有出現微生物。此時如將曲頸管打斷,使外界空氣不經“沉淀處理”而直接進入肉湯中,不久肉湯就腐敗了,表明肉湯中出現微生物了。該實驗有力的證明了:肉湯的腐敗的原因是來自空氣里的細菌,變量是空氣的潔凈程度不同,D符合題意。故選D。8.B【分析】(1)細菌通過分裂的方式進行繁殖,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2)真菌靠孢子來繁殖后代,青霉成熟的孢子呈青綠色,呈掃帚狀。【詳解】A.細菌的菌落特征:菌落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為白色;真菌的菌落特征:菌落較大,菌絲細長,菌落疏松,呈絨毛狀、蜘蛛網狀、棉絮狀,無固定大小,多有光澤,不易挑,有時還呈現紅色、褐色、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的顏色,因此從菌落的大小、形態和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A正確。B.細菌適應性很強,幾乎無處不在,但是細菌只進行分裂生殖,B錯誤。C.青霉屬于多細胞大型真菌,直立菌絲頂端長有成串的青綠色孢子,看上去呈掃帚狀,青霉就是靠孢子繁殖后代,C正確。D.有的細菌具有鞭毛和莢膜,莢膜具有保護作用,鞭毛幫助運動,D正確。故選B。9.D【分析】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詳解】A.幽門螺旋菌屬于細菌,細菌的整個身體只有一個細胞構成,屬于單細胞生物,A不符合題意。B.細菌細胞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B不符合題意。C.細菌通過分裂方式繁殖后代,C不符合題意。D.細菌遇到不良環境時可以形成芽孢來度過不良環境。一個芽孢只變成一個細菌,因此芽孢不是生殖細胞,不能繁殖后代,D符合題意。故選D。10.C【分析】綠膿桿菌屬于細菌,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沒有葉綠體。【詳解】A.細菌通過分裂繁殖,A正確。B.細菌有細胞壁,B正確。C.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C錯誤。D.綠膿桿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只能利用環境中現成的有機物生活,D正確。故選C。11.C【分析】細菌的種類是根據細菌的形態來進行分類的,分為桿菌、球菌、螺旋菌。【詳解】外形呈球狀的細菌為球菌,外形為桿狀的細菌為桿菌,外形為螺旋狀的細菌為螺旋菌。所以圖中甲、乙、丙依次為:桿菌、球菌、螺旋菌,C符合題意。故選C。12.A【分析】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沒有葉綠體。植物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有的植物細胞還有液泡和葉綠體。【詳解】與植物細胞相比,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故選A。13.A【分析】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詳解】A.大腸桿菌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A正確。BCD.草履蟲屬于單細胞生物,酵母菌和青霉屬于真菌,都具有細胞核,BCD錯誤。故選A。14.A【分析】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沒有葉綠體;植物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線粒體和葉綠體;動物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詳解】A.大腸桿菌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A符合題意。B.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有細胞核,B不符合題意。C.變形蟲是單細胞動物,有細胞核,C不符合題意。D.衣藻是單細胞藻類植物,有細胞核,D不符合題意。故選A。15.B【分析】細菌的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的具有鞭毛和莢膜,由于細菌沒有細胞核因此屬于原核生物。【詳解】ABC.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基本結構是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沒有細胞核因此屬于原核生物,AC正確,B錯誤。D.細菌進行簡單的分裂生殖,一個細菌橫向分裂成兩個細菌,D正確。16.(1) 細菌 沒有成形的細胞核(2) 只飼喂充足的基礎日糧/不添加地衣芽孢桿菌 對照(3)增加【分析】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且理想狀態,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和干擾。實驗題的解題關鍵是找出單一變量,再分析實驗數據【詳解】(1)細菌的種類是根據細菌的形態來進行分類的,分為桿菌、球菌、螺旋菌,雙歧桿菌屬于細菌,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這是細菌的基本結構,是所有細菌都具有的。(2)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Ⅱ、Ⅲ、Ⅳ都添加了地衣芽孢桿菌,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Ⅰ是對照組,為了保證單一變量,Ⅰ組的飼喂方法為充足的基礎日糧且不添加地衣芽孢桿菌。(3)根據實驗數據可知,隨著地衣芽孢桿菌添加劑量的升高,腸球菌的菌落數量逐漸減少,雙歧桿菌的菌數量逐漸增加。17.(1) 單細胞 無成形的細胞核(2) 嗜淀粉乳桿菌 無氧、35℃、每隔24小時、300毫升(任意一點即可)(3) 強 A(4)減少白色污染(合理即得分)【分析】1、細菌雖有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這樣的生物稱為原核生物。真菌、動植物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2、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且理想狀態,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和干擾。【詳解】(1)嗜淀粉乳桿菌屬于細菌,單細胞生物,在結構上的最突出的特點是細菌無成形細胞核,僅有DNA集中的區域,即擬核屬于原核生物。(2)結合分析,A和C形成對照,變量為是否接種嗜淀粉乳桿菌。對照實驗需遵循單一變量原則,除了實驗變量不同以外,其他均需相同且適宜。實驗中為控制單一變量所采取措施為:無氧、35度、每隔24小時、300mL平均分成三份。(3)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桿菌分解為乳酸,則產生的乳酸含量越高代表對淀粉的分解作用越強。據圖可知,48h后乳酸產量最高的發酵方法是A曲線代表的不滅菌接種。(4)由資料可知,處理廚余垃圾的意義是:廚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分解成乳酸,而乳酸可降解塑料,減輕“白色污染”。18.(1)B(2)培養基(3)細菌的有無(4)空氣中原來存在的細菌(5) 高溫煮沸 低溫儲存(6)減少實驗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分析】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巴斯德還發現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后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詳解】(1)甲圖中的A瓶煮沸即高溫滅菌,A瓶是無菌的,A瓶雖然與空氣相通但細菌只落在鵝頸瓶的彎曲處,肉湯仍然保鮮;B瓶沒有高溫滅菌處理,因此會變質。(2)從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看,“鵝頸燒瓶”中的肉湯富含有機物,相當于培養基。(3)甲圖中A瓶與B瓶對照,A瓶煮沸即高溫滅菌,因此A瓶內無菌,而B瓶不作處理,沒有高溫滅菌,因此B瓶內有細菌,實驗變量是細菌。甲圖中的A瓶雖然與空氣相通但細菌只落在鵝頸瓶的彎曲處;將瓶頸打斷,因為空氣中的細菌可以進入肉湯,因此乙圖的實驗變量也是細菌。(4)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證實了肉湯的腐敗是由來自空氣中的細菌造成的。(5)夏天可以利用高溫滅菌的原理,采用高溫煮沸的方法使肉湯短時間保存而不會腐敗變質。如果家里有冰箱或冰柜,還可以采用低溫儲存的方法保存食物。(6)重復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19.(1) 配制培養基 接種(2) 空氣 原有的細菌(3) 1600 勤洗手(寫1條,合理即可)【分析】細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還有有機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瓊脂熬制;然后把培養基和所有用具進行高溫滅菌,以防雜菌對實驗的干擾;為防止高溫殺死細菌、真菌,要等冷卻后,再進行接種;接種后放在溫暖的地方進行恒溫培養,注意要定期觀察并詳細記錄實驗現象。【詳解】(1)在實驗室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驟是:配制培養基→高溫滅菌→接種→恒溫培養。可見,若要用肉眼看到細菌,在實驗室需先配制培養基,經高溫滅菌冷卻后,再接種、恒溫培養使其形成菌落。(2)巴斯德將瓶中新鮮的肉湯煮沸,使液體中的微生物全被殺死,他將肉湯裝入帶有彎曲細管的瓶中,彎管是開口的,空氣可無阻地進入瓶中,而空氣中的微生物則被彎曲的頸阻擋而沉積于彎管底部,不能進入瓶中,結果瓶肉湯不腐敗,表明沒有出現微生物。此時如將曲頸管打斷,使外界空氣不經“沉淀處理”而直接進入肉湯中,不久肉湯就腐敗了,表明肉湯中出現微生物了。可見,從實驗開始到一年后,肉湯仍澄清,打斷瓶頸一天后肉湯變渾濁,說明肉湯中的細菌來自空氣。因此,巴斯德認為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有的細菌產生的。(3)細菌的繁殖速度若按每30分鐘繁殖一代計算,在沒有洗手或其他影響細菌生活繁殖的情況下,2小時后,100個細菌連續進行四次分裂,形成了:100×2×2×2×2=1600個細菌。可見,這對我們搞好個人衛生的啟示是勤洗手。(寫1條,合理即可)故選B。目標解讀基礎梳理典例探究達標測試自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