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統(tǒng)編版語文專題18:小古文專題閱讀-2024年五升六暑期閱讀精準突破(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統(tǒng)編版語文專題18:小古文專題閱讀-2024年五升六暑期閱讀精準突破(含答案)

資源簡介

暑期突破 專題 18 小古文專題閱讀
一、提問方式
1.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高頻考點)
2.解釋文言文中重點字詞的意思;(高頻考點)
3.請給下面的句子斷句;
4.翻譯下面的句子;
5.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高頻考點)
二、知識梳理
古人寫文章所用的語言,叫做“文言文”。而古人留給我們的很多文言文,大都具有音韻美和節(jié)奏
美,以及特有的氣勢和神韻,不僅讀起來韻味十足,而且蘊含豐富。為了提高學生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文言文
在語文教材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小學高年級學習文言文,是一個入門學習,應引起重視。
小學學習文言文,《教學大綱》要求做到:
1、多讀以培養(yǎng)語感;
2、字、詞理解側重于實詞用法;
3、粗通文意,領悟思想感情,但不要求深和透;
4、誦讀淺顯的文言文,并進行背誦。
文言文,是在古漢語口語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形成的一種以簡潔、典雅為特征的書面語體,濃縮
著我國幾千年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的精華,在古典詩詞和文言文中,漢語的特點體現(xiàn)得最明顯。語文教材
強調文言文的朗讀、背誦,其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培養(yǎng)語言感悟能
力。
初識文言文方法指津
1、學習文言文要加強誦讀
粗讀時要能準確地正音、正形、斷句,解決粗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精讀時要力求讀出語氣、語調和
節(jié)奏,通過精讀,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體會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2、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翻譯文言文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用補、刪、留、變、換的方法。
補,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譯時要補足。
刪,指文言文中有些虛詞沒有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等,翻譯時要刪去。
留,指文言文中的專有名詞、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號、國號、器具等,翻譯時要保留,可照
錄不譯。
變,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變成現(xiàn)代漢語的句式。
換,指把文言詞語換成恰當?shù)默F(xiàn)代漢語的詞語。
3、疏通文意,理解內容
(1)注釋研讀法,指的是要學會借助注釋讀懂文言文。有些注釋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處,或簡
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時間背景,或解釋題意、點明主旨;有些注釋是詮釋性的,對一些實詞的本義或引申
義、比喻義作交代,對一些虛詞的用法作說明。學習文言文,要養(yǎng)成認真參看注釋的習慣。
(2)在整體感知課文大概內容的基礎上,逐段概括內容要點,然后“合并同類”,將課文分成幾個部
分,弄清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了解文章的結構特點,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
4.劃分句子節(jié)奏
(1)讀懂文意斷句
給文言文斷句,需先要閱讀全文,了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通讀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內容
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單音節(jié)詞占多數(shù)的特點,抓住幾個關鍵的字詞進行翻譯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對話標志斷句
常以“曰”“云”“言”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
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
(3)借助文言虛詞斷句
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
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
5、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 注意文體特點,把握核心句和關鍵句。核心句指對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把握了核心句
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關鍵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開、主旨的表現(xiàn)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2)結合有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評判文章的社會意義。
(3) 重視誦讀。反復朗讀,以至成誦,有助于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思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文言文閱讀
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    ,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    ,鍾子期又曰:“善
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    ,終身    ,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1.按原文填空。
2.解釋加點的詞語。
善哉:
湯湯:
3.伯牙用琴聲表達自己的情懷和志向,文中哪些語句寫了鍾子期都能聽得明明白白?用“____”畫出來
4.對畫波浪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認為世上再沒有比他更好的琴師了
B.認為世上再沒有人愿意聽他彈琴了
C.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5.自這個故事之后,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這樣的人不
容易尋覓到,即人們說的“ ”。
【答案】
1.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 破琴絕弦 不復鼓琴
2.好啊 水流大而急的樣子
3.巍巍乎若太山。湯湯乎若流水。
4.C
5.知音 高山流水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文默寫。
書寫時注意“流”“琴”“復”“鼓”的正確寫法。
2.本題考查字詞的理解。
解答此題時要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和平時積累的字、詞、句,進行分析得出答案。
(1)善哉乎鼓琴:你彈得真好呀。善哉:贊美之詞,有夸獎的意思。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
了”。善,好;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2)湯湯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樣浩蕩。湯湯:大水急流的樣子。
3.本題考查查找關鍵句子。
伯牙把自己的情懷與志向融入琴聲,鍾子期能快速、準確地聽出來,如“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伯牙在彈琴
時心里想著高山,而鍾子期說“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币馑际悄銖椀谜婧醚?,像大山一樣高峻。
“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意思是你彈
得真好呀,就像那奔騰不息的流水。所以鍾子期聽出伯牙把自己的情懷與志向融入琴聲的句子為:巍巍乎
若太山;湯湯乎若流水。
4.本題考查句子的翻譯。
“足”的意思是值得,“復”的意思是再?!耙詾槭罒o足復為鼓琴者”意思是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
琴的人了。故選 C。
5. 本題考查詞語的積累與運用。
“伯牙絕弦”是交結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
族高尚的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世人將伯牙與子期稱為“知音”,并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
高妙。
【點睛】參考譯文:
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伯牙在彈琴時心里想著高山,鍾子期說:“你彈得真好呀,像大山一樣
高峻?!辈灰粫?,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奔騰不息的流水。”鍾子
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斷弦,終生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二、課內閱讀理解與鑒賞
①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②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
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辈豢筛囊?。
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
(1)好書畫 。 (2)一日曝書畫 。
(3)處士笑而然之 。 (4)古語有云 。
7.下列句子中,括號里補充的省略成分有誤的是(  )
A.(杜處士)所寶以百數(shù)。 B.(戴嵩)尤所愛。
C.(牧童)拊掌大笑。 D.一日(杜處士)曝書畫。
8.在解釋正確的句子后面打“√”。
(1)“所寶以百數(shù)”的意思是“他所珍藏的寶貝有幾百種”。(  )
(2)“今乃掉尾而斗”的意思是“今天調換了尾巴打斗”。(  )
(3)“處士笑而然之”的意思是“處士笑了起來,覺得他說得對”。( ?。?br/>9.文中牧童和處士“笑”的方式不一樣,請找出來寫在下面,想一想:這“笑”體現(xiàn)了兩人什么樣的性格
特點?
牧童: , 性格特點: 。
處士: 。 性格特點: 。
10.這篇短文蘊含了什么道理?請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案】
6.喜歡 曬 認為他說得對 說
7.B
8.(1)√(3)√
9.拊掌大笑 活潑、率真 笑而然之 虛心、樂于接受意見
10.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解析】
6.本題考查字詞翻譯。
(1)“好書畫”的意思是:喜愛書畫。好:喜愛、喜歡。
(2)“一日曝書畫”的意思是: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曝:曬。
(3)“處士笑而然之”的意思是:杜處士笑了笑,覺得牧童說得有道理。然:認為……是對的。然之:認
為他說得對。
(4)“古語有云 ”的意思是古人有句話說。云:說。
7.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
A.從“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可知,杜處士所收藏的寶物不計其數(shù)。補充正確。
B.從“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有戴嵩《?!芬惠S,尤所愛。”可知,杜處士特別喜歡這幅畫。補充錯
誤。
C.從“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可知,牧童看到這幅戴嵩的《牛》不符合實際,所以大笑。補充正確。
D.從“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一日曝書畫”可知,杜處士在某一天攤開了書畫晾曬在太陽下。補充正
確。
故選 B。
8.本題考查句子翻譯。
(1)“寶”指珍藏的畫。“數(shù)”指清點數(shù)目,計算。故“所寶以百數(shù)”的意思是“他所珍藏的寶貝有幾百
種”。正確。
(2)“掉”指擺動,搖。故“今乃掉尾而斗”的意思是“現(xiàn)在卻搖著尾巴而斗。”錯誤。
(3)“然”指認為……是對的?!叭恢笔钦J為他說得對。故“處士笑而然之”的意思是“處士笑了起來,
覺得他說得對”。正確。
9.本題考查提取關鍵信息和人物形象分析。
第②段,讀句子“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可知,牧童的笑是“拊掌大笑”,即拍著手大笑。從中可體現(xiàn)
出牧童天真活潑、率性而為的性格特點。
第②段,讀句子“處士笑而然之。”可知,處士的笑是“笑而然之”,即笑了笑,認為牧童說得對。從中可
體現(xiàn)出處士謙虛謹慎,虛心接受批評的性格特點。
10.本題主要考查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書戴嵩畫?!愤@篇文言文通過講述一個牧童指出大畫家戴嵩的《牛》畫得有錯誤的故事,告訴我們要認
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fā)。第②段“處士笑而然之。古語
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豢筛囊病!笨芍?,杜處士笑了,認為牧童說得對。這個故事蘊含了專業(yè)
的人干專業(yè)的事的道理,即文中的“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br/>【點睛】參考譯文:
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杜處士)尤其珍愛。
他用玉做了畫軸,用錦囊裝起來,經常隨身帶著。
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畫的是斗牛?。《?br/>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翹著尾巴在斗,錯了!”杜處士笑
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這個道理
是不會改變的呀!
三、文言文閱讀
王充求學
王充①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其先②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鄉(xiāng)里稱孝。后到京師,受業(yè)太學,師
事扶風班彪③。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
家之言。
注:①王充:東漢時期著名思想家。②先:祖先。③扶風班彪:扶風人班彪,漢代史學家。
1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 ②充少孤 ③好博覽而不守章句
12.與“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
A.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
B.此畫斗牛也。
C.此是君家果。
D.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13.翻譯下列句子。
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
14.你從王充身上學到了什么?
【答案】
11.遷徙 小時候 喜歡
12.A
13.家里貧窮沒有書籍,常常到洛陽市集中走動。
14.我從王充身上學到了在艱苦條件下仍能刻苦認真學習的品質。
【解析】
11.本題主要考查字詞解釋。
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他的祖先從魏郡元城搬遷到這里。徙:遷移。
②充少孤:王充少時死了父親。少:小時候。
③好博覽而不守章句:他博覽群書而不拘泥于章句。好:喜歡。
12.本題主要考查句式判斷。
由句末“也”可知,“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是判斷句。
A.非判斷句。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
B.由句末“也”可知,“此畫斗牛也”是判斷句。
C.由句中“是”可知,“此是君家果”是判斷句。
D.由句末“也”可知,“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是判斷句。故與“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句式不
相同的是“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故選 A。
13.本題主要考查句子翻譯。
肆:店鋪。故“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譯為:家里貧窮沒有書籍,常常到洛陽市集中走動。
14.本題主要考查情感主旨。
王充小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家境貧困,他通過到洛陽店鋪里看別人賣的書的方法讀了大量的書。我從王充
身上學到了要珍惜時光,學習王充好學的精神和靈活的學習方法以及勤奮學習的精神。
【點睛】參考譯文:王充,字仲任,是會稽上虞人,他的祖先從魏郡元城搬遷到這里。王充少時死了父
親,同鄉(xiāng)稱贊他很孝順。后來他到京城,在太學里學習,拜扶風人班彪做老師。他博覽群書而不拘泥于章
句。由于家里窮,沒有書可讀,他常在洛陽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賣的書,看過一遍就能記誦下來。于是
他就通曉了諸子百家的學說。
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練習。
王羲之學書
晉王羲之,七歲善①書。年十二,見前代《筆說》于其父枕中,竊而讀之。父曰:“爾②何來 竊吾
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欲看爾用筆法。”父見其少,曰:“待爾成人,吾授之?!濒酥菡垼骸笆?br/>待成人,恐蔽③兒之才也?!备赶?,遂與之。 不盈月,書便大進。
【注】①善:擅長,善于。②爾:你。③蔽:遮擋,遮蔽。這里指埋沒。
15.請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竊而讀之 竊: (2)欲看爾用筆法 欲:
(3)父見其少 少: (4)吾授之 吾:
16.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不盈月,書便大進。
17.下面對加點字“竊而讀之”的“之”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指枕頭 B.指《筆說》 C.指毛筆 D.指祝文
【答案】
15.偷 想要 小 我
16.不到一個月,書法便有很大的進步。
17.B
【解析】
15.本題考查字詞的理解。
(1)竊而讀之:偷偷地閱讀?!案`”指偷偷地。
(2)欲看爾用筆法:想要看你運筆的方法。“欲”指想要。
(3)父見其少:父親見他還小。“少”指年齡小。
(4)吾授之:我(再把)它傳授給你。“吾”指我。
16.本題考查文言文的翻譯。
翻譯時注意詞語要一一對應,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語句通順,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譯
文要通暢。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
“盈”指達到,滿,即“不盈月,書便大進”的意思是不到一月的時間,王羲之的書法就大大進步。
17. 本題考查了詞語解釋。
根據(jù)文章句子“見前代《筆說》于其父枕中,竊而讀之。”意思是看見父親枕頭下藏有前朝的《筆說》,便
偷偷地閱讀??芍爸笔谴~,代指前句中的《筆說》。故選 B。
【點睛】參考譯文:
晉朝的王羲之,七歲時就擅長書法。(他)十二歲時,看見父親枕頭下藏有前朝的《筆說》,便偷偷地閱
讀。父親說:“你為何偷藏書?”王羲之笑著卻不回答。母親說:“(他)想要看你運筆的方法”父親見
他還小,說:“等你長大成人,我(再把)它傳授給你?!蓖豸酥蛑埱笳f:“倘若等到我成人(你再把
它傳授給我的話),恐怕就阻擾了我的才華?!备赣H很高興,于是就把書傳授給他。不滿一月,(王羲之的)
書法就大大進步。
五、文言文閱讀。
曾子①烹彘(zh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妻曰:“汝還,顧②反為汝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③殺之。
妻止之曰: “特④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
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 釋]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顧:回來;③彘:豬;④特: 只不過。
18.下列各組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聽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隨之而泣 ②今子欺之
C.①汝還 ②顧反為汝殺彘
19.解釋加點的字。
(1)妻止之 ( ) (2)遂烹彘也 ( )
20.在下面橫線上寫出“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的意思。
21.其妻曰:“汝還,顧反為汝殺彘。”(用現(xiàn)代文將句子改為轉述句)
22.讀了這個故事后, 你認為曾子有必要殺彘嗎?請說說你的理由。
【答案】
18.C
19.阻止。 于是、就。
20.小孩還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要依賴父母學習,聽從父母的教導。
21.他的妻子要孩子回去,等她回來了為孩子殺豬。
22.有必要。因為父母答應孩子的每一件事都必須做到,要與孩子誠實相待。
【解析】
18.本題考查字詞解釋。
A.①曾子之妻之市。之:是動詞,意思是到。②聽父母之教。之:的
B.①其子隨之而泣。子:孩子;②今子欺之。子:你。
C.①汝還。汝:你; ②顧反為汝殺彘。汝:你。故選 C。
19.本題考查字詞解釋。
(1)妻止之。止:制止、阻止;譯文:曾子的妻子制止曾子殺豬。
(2)遂烹彘也。隧:于是。譯文:于是曾子就煮豬給孩子吃了。
20.本題考查翻譯句子。
“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
嬰兒:小孩子。非與戲:不可同……開玩笑。有知:懂事。
句意: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鬧著玩兒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學習的,并聽從
父母的教誨。
21.本題考查句子改寫。
其妻曰:“汝還,顧反為汝殺彘。”
反:通“返”,返回。彘:豬。
譯文:他的妻子說:“你回去,等我回家后為你殺一頭豬?!?br/>改轉述句的方法:只改變引語部分,提示語不變;標點符號要作相應改變,即把冒號、前引號變成逗號,
后引號刪除;
句中“你”改為“孩子”“我”改為“她”
句子修改為:他的妻子要孩子回去,等她回來了為孩子殺豬。
22.本題考查文章主旨。
曾子殺豬這個故事出自于《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講述了曾子為了踐行對兒子的諾言,而殺豬以示誠信的
故事。對于曾子是否有必要殺豬,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誠信、教育以及價值觀等多個方面,圍繞這幾個方
面說出理由即可。
示例:有必要。曾子殺豬的行為是一種誠信的表現(xiàn)。他通過實際行動來告訴兒子,諾言是必須要遵守的,
即使是面對一頭豬這樣的物質利益,也不能背信棄義。這種以身作則的教育方式,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誠信意
識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點睛】參考譯文: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邊跟著她邊小聲哭,他母親說:“你回去,等我回
家后殺豬給你吃?!逼拮尤ゼ猩匣貋砹耍匆娫泳鸵プ∝i把它殺了,妻子阻止他說:“剛才只不過是
和小孩子開玩笑罷了?!痹诱f:“孩子是不能和他隨便開玩笑的。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向父母學習的,
聽從父母的教導。如今你欺騙他,這就是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孩子,孩子就不會再相信母親,這不是
教育孩子該用的方法。”曾子于是就把豬煮了。
六、閱讀小古文,完成練習。
書低
一生賃①僧房②讀書,每日游玩。午后歸房,呼童取書來。童持《文選》,視之,曰:“低。”持《漢
書》,視之,曰:“低。”又持《史記》,視之,曰:“低?!鄙笤屧唬骸按巳龝?,熟其一,足稱飽學,俱
云低,何也?”生曰:“我要睡,取書作枕頭耳。”
(選自《笑林廣記》)
注釋:①賃:租用。 ②僧房:僧人居住的房舍,即寺院。
23.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1)童持《文選》( ) (2)僧大詫曰( )
2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此三書,熟其一,足稱飽學。
25.關于“書低”中的“低”字,僧的理解的是 ,而書生的意思
是 。
26.文中的書生是一個( )的人。
A.飽讀詩書,勤學苦讀 B.游手好閑,不學無術
C.恃才傲物,眼高手低 D.好勝心強,固執(zhí)己見
【答案】
23.拿 驚異
24.這三本書,(如果能)熟讀其中的一本,就足以稱作博學了。
25.厚度不夠厚 書的內容深度不夠,太淺顯
26.B
【解析】
23.本題考查文言文的字詞解釋。
(1)童持《文選》:書童拿了一本《文選》。持:拿。
(2)僧大詫曰:僧人感到十分奇怪,問。詫:詫異。
24.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
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
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此:這。熟:熟讀。這句話意思是:這三部書,只
要熟讀其中之一都足稱飽學之士了。
25.本題考查對文段內容的理解。
從原文的“ 僧大詫曰:‘此三書,熟其一,足稱飽學,俱云低,何也?’”可知僧的理解的“低”是書的
內容深度不夠,太淺;從原文的書生的話“ 我要睡,取書作枕頭耳。”可知書生的意思是厚度不夠厚。
26.本題考查人物的形象分析。
解答此類問題,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再概括出人物形象。閱讀短文,從文中“每日游玩”
“午后歸房,呼童取書來”“我要睡,取書作頭耳”可以看出這個書生不讀書,每天只知道游玩,游玩回來
就睡覺,根本不讀書。由此可知他是一個不學無術,碌碌無為、游手好閑的人。故選 B。
【點睛】譯文:有個書生租了個僧房用來讀書。書生每天都出去玩,直到午后才回房。有一天叫書童拿本
書過來。書童拿了一本《文選》,書生看了一眼說:“低了。”書童挑了本《漢書》,書生看了說:“低
了。”書童拿起《史記》,書生還是說“低了”。僧人感到十分奇怪,問:“這三本書,熟讀任何一本,就是
飽學之人。你都說低了,這是為什么?”書生說:“我要午睡,只是拿本書作枕頭而已?!睍闷稹妒?br/>記》,書生還是說“低了”。僧人感到十分奇怪,問:“這三本書,熟讀任何一本,就是飽學之人。你都說
低了,這是為什么?”書生說:“我要午睡,只是拿本書作枕頭而已。”
七、文言文閱讀
草書大王
張丞相好書而不工,當時流輩①皆譏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
使侄錄之。當波險處④,侄罔然而止。執(zhí)所書問之:“此何字也?”丞相視之良久,亦不自識。詬⑤其侄
曰:“汝⑥胡⑦不早問,致余⑧忘之?!?br/>【注釋】①流輩:人們。②自若:像自己原來的樣子,不變常態(tài)。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險處:書
法中筆畫怪誕的地方。⑤詬:貴罵。⑥汝:你。⑦胡:為什么。⑧余:我。
27.聯(lián)系上下文,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填序號)
(1)張丞相好書而不工。( )
A.優(yōu)點多的 B.常容易(發(fā)生某事) C.喜愛 D.表示贊許
(2)執(zhí)所書問之。( )
A.固執(zhí) B.拿著 C.捉住 D.憑證,單據(jù)
28.用自己的話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汝胡不早問,致余忘之。
29.“當時流輩皆譏笑之”的原因是 。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0.這則搞笑的故事給你帶來了什么啟發(fā)?
【答案】
27.C B
28.你為什么不早問(我),導致我忘記寫的是什么了。
29.張丞相好書而不工
30.示例: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以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去完成;遇到問題應從自身找原因,不要隨便把錯誤歸
結在別人頭上。
【解析】
27.本題考查的是字詞解釋。
(1)“張丞相好書而不工”的意思是張丞相喜愛寫草書但不好看。因此,好的意思是喜愛。故選 C。
(2)“執(zhí)所書問之”的意思是拿著他寫的字的紙去問他。因此,執(zhí)的意思是拿著。故選 B。
28.本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
在“汝胡不早問,致余忘之”這句話中,“汝”的意思是你,“胡”的意思是為什么,“致”的意思是以至
于,因此,這句話可以翻譯成:你為什么不早問?以至于我都忘記了寫的什么了。
29.本題考查的是內容理解。
“當時流輩皆譏笑之”的意思是當時的人們都笑話他。“之”在這里是代詞,指的是他。聯(lián)系上文可知,
“當時流輩皆譏笑之”的原因是張丞相好書而不工。
30.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哲理感悟。
通過文中的“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可知,張丞相并沒有認真寫字,以至侄子“罔然而止”。但是“丞
相視之良久,亦不自識。詬其侄曰:‘汝胡不早問,致余忘之。’”由此可知,張丞相做事不認真,遇到問
題就在別人的身上找原因。因此,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是做事認真,遇事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點睛】張丞相喜愛寫草書但不好看,當時的人們都笑話他,丞相對此表現(xiàn)得很鎮(zhèn)定。有一次,他得到了
一個好的句子,就拿起筆迅速寫下來,整張紙上龍飛鳳舞。他讓侄子抄下來,到書法中筆畫怪誕的地方
時,侄子茫然地停下來,拿著他寫的字的紙去問他:“這是什么字?”丞相認真地看了許久,自己不認識
了,便責怪侄子道:“你為什么不早問?以至于我都忘記了寫的什么了。”
八、閱讀文章,完成練習。
對牛彈琴
公明儀①為牛彈清角②之操③,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轉為蚊虻④之聲,孤犢⑤之鳴,即掉
尾奮耳,蹀躞⑥而聽。
——【東漢】牟融《理惑論》
【注釋】①公明儀:戰(zhàn)國時期人,音樂家。②清角:曲調名。③操:琴曲。④虻:牛虻,喜吸食牲畜
的血液。⑤孤犢:失群的小牛犢。⑥蹀躞(dié xiè):小步走路。
31.用“/”給下面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劃兩處)
公 明 儀 為 牛 彈 清 角 之 操
32.根據(jù)表格中提供的理解方法,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理解方法 加點的字 加點字意思
組詞法。 不合其耳也
借助字典。故:①原因②事故,事情③故意,有意④因此⑤原來的 伏食如故
借助學過字的意思 即掉尾奮耳
33.你認為公明儀彈琴,牛的兩次反應為什么不一樣?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31.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
32.適合 原來的 搖擺,擺動
33.因為最開始的曲調對牛來說不適合,而第二次的曲調是適合牛耳朵的曲調,所以牛兩次反應不一樣,
而這根本的原因是說話、做事要看對象,對不同的人或事要用不同的態(tài)度或方法。
【解析】
3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的意思是公明儀給牛彈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根據(jù)意思進行斷句,即:
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
32.本題考查字詞解釋。
根據(jù)不同的方法解釋詞語即可?!安缓掀涠病庇媒M詞法,可以組詞為“合適”,故“合”的意思是適合。
“伏食如故”的意思是可牛卻依然像原來一樣低著頭吃草。故“故”的意思是原來的?!凹吹粑矈^耳”意思
是馬上搖動尾巴,豎起耳朵。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掉”的意思是搖動,搖擺。
3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從“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笨芍?,第一次彈琴是因為這曲子不適合牛的耳朵,它聽不懂。從“轉為蚊虻
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可知,變換曲調之后,適合了牛的耳朵,它開始聽懂了。由此
可見,牛聽不懂的根本原因是對牛彈琴要用適合它的曲調來彈,這件事告訴我們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要看
對象,學會因人而異。
【點睛】參考譯文:
公明儀給牛彈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可牛卻依然像原來一樣低著頭吃草。不是牛沒有聽見,是這美
妙的曲子不適合牛的耳朵而已。公明儀于是變換曲調,彈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聲,還有一只孤獨小牛的哞
哞叫聲。牛聽了,馬上搖動尾巴,豎起耳朵,因為不安而小步來回走動。
九、文言文閱讀。
余①幼時即嗜②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③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
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⑤。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注釋:①余:我。②嗜(shì)學:愛好讀書。③假借:借。④弗之?。杭础案サ≈?,不懈怠,不放
松讀書。弗,不。之,指代抄書。⑤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34.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意思,將序號填在橫線里。
A 走送之
①跑;②走路;③離開。
B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①以為是這樣;②因此。
35.作者記敘借書、抄書的事例,是為了說明 。
(請用原文回答)
36.用“_____”畫出文中表現(xiàn)作者幼時抄書艱苦的句子。
37.“不敢稍逾約”中的“稍”字可以去掉嗎,為什么?
38.你還知道哪位名人或身邊人好學的故事?請寫一個事例說明觀點。
【答案】
34.① ②
35.余幼時即嗜學
36.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37.不可以。體現(xiàn)出“我”還書必守期,對待還書這件事極其重視,所以別人才愿意再借。
38.示例:我還知道匡衡好學的故事??锖饧抑胸毟F沒錢買燈燭,他在墻壁上鑿個洞借鄰居家的燭光讀
書。這就是著名的鑿壁借光,后用“鑿壁借光”來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解析】
34.本題考查字詞解釋。
A.走送之:跑著把書送還。故“走”是“跑”的意思。故選①。
B.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因此,別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故“以是”是“因此”的意思。故選②。
35.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
閱讀短文可知,作者記敘借書、抄書的事例,是為了說明“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書。即“余幼時即嗜
學?!?br/>36.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
閱讀短文,從“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可知,本句的意思是冬天非常寒冷,硯臺里的墨汁都結
了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表現(xiàn)了作者幼時抄書的環(huán)境極其艱苦。
37.本題考查對關鍵字的理解和賞析。
結合句子“不敢稍逾約”可知,這句的意思是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稍,是“稍微”的意思,在文中起強
調作用,體現(xiàn)了作者對還書這件事的重視和遵守約定的品格,故不能去掉。
38.本題考查知識的積累和拓展延伸。
結合自己的積累寫一寫名人或身邊人好學的故事,并說明觀點,答案不唯一。
示例:我還知道車胤和孫康好學的故事。晉代時,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來讀
書。這就是著名的“囊螢映雪”,后用“囊螢映雪”來形容刻苦攻讀。
【點睛】
參考譯文:我年幼時就喜愛讀書。家里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
寫,計算著日子按時送還。天氣特別寒冷的時候,硯臺里的墨水凍成了堅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
也不放松抄寫。抄寫完畢,趕快跑著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還書的時間。因此,別人都愿意把書借
給我,我于是能夠看到很多書。
十、閱讀文言文《廣陵散絕》,完成練習。
廣陵散絕
嵇中散臨刑東市①,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②。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③,吾靳
固不與④,《廣陵散》于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上書⑤,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⑥。
——(南朝 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注釋:
①嵇中散:即嵇康,曾任三國魏的中散大夫。臨:面對。②《廣陵散》:古琴曲名,嵇康善彈此曲。
③散:指《廣陵散》。④靳:愛惜。⑤太學生:當時最高學府就學的學生。⑥文王:即西晉司馬昭。
鏈接:
嵇康(223~263),字叔夜,三國時曹魏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史稱“嵇中散”。時司馬昭弒君篡
位后,極力拉攏嵇康,嵇康不從,后招忌恨被殺。
39.根據(jù)文意,下列哪個字的理解有誤( )
A.之(指琴) B.嘗(品嘗)
C.固(堅持) D.尋(不久)
40.下列節(jié)奏劃分不對的一項是( )
A.嵇中散/臨刑/東市 B.袁孝尼/嘗/請學此散
C.吾/靳固/不與 D.太學生/三千上/書
41.對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太學生向文王上書三千言,請求拜嵇康為師,文王不同意。
B.三千位太學生向文王上書,請求嵇康拜他們?yōu)閹?,文王不同意?br/>C.三千位太學生向文王上書,請求拜嵇康為師,嵇康不同意。
D.三千位太學生向文王上書,請求拜嵇康為師,文王不同意。
42.結合短文及鏈接相關信息,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嵇康形象?
【答案】
39.B 40.D 41.D
42.嵇康是一個才識過人、性格剛烈的人。
【解析】
39.本題考查的是字的理解。B.結合參考譯文可知,“袁孝尼嘗請學此散”的意思:袁孝尼曾經請求跟我
學習這首曲子。嘗:曾經。故選 B。
40.本題考查斷句。
D.結合參考譯文可知,“太學生三千上書”的意思:三千名太學生曾上書。結合句意思可知,正確的停頓
是:太學生/三千/上書。故選 D。
41.本題考查句子的翻譯。
結合注釋“太學生:當時最高學府就學的學生。”重點詞“請以為師:請求拜嵇康為師”,“許:同意,允
許。”故“太學生三千上書,請以為師,不許”的意思是:三千名太學生向文王上書,請求拜嵇康為師,文
王不同意。故選 D。
42.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結合鏈接信息中“嵇康(223~263),字叔夜,三國時曹魏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可知,嵇康是一位
很有才華的人;由“極力拉攏嵇康,嵇康不從”可知,嵇康性格剛烈。
【點睛】參考譯文:
嵇康在東市被處以死刑之前,神情氣態(tài)沒有絲毫變化。他要了一把琴來,彈奏了一曲《廣陵散》。曲子彈
完,他說:“袁孝尼曾經請求跟我學習這首曲子,我當時很吝嗇地沒有答應他?!稄V陵散》從今往后怕是要
失傳了!”三千名太學生上書,請求拜嵇康為師,沒有被允許。嵇康死后不久,司馬昭也有些后悔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泰顺县| 西充县| 安龙县| 巴林左旗| 曲阳县| 西乌| 宜城市| 巴林左旗| 瑞丽市| 天长市| 志丹县| 望江县| 尉犁县| 潢川县| 麻城市| 墨竹工卡县| 南宁市| 德州市| 句容市| 建德市| 香河县| 汉中市| 三门峡市| 龙南县| 额济纳旗| 乌鲁木齐县| 砚山县| 肥东县| 南溪县| 灵石县| 沂水县| 揭东县| 石屏县| 沙田区| 斗六市| 大渡口区| 东兰县| 津市市| 嘉善县| 铁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