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大單元整體教學】物理學科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第十三章 分課時設計課題 分子熱運動課型 新授課 √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1.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九年級全一冊第十三章第一節的內容。內能這一章是學生在學完宏觀物理現象的有關知識后,對微觀世界的知識進一步學習,而分子運動為后面研究物體內能及其有關知識做好鋪墊。由于分子的運動無法直接觀察,所以教材通過演示實驗、舉例說明等讓學生通過宏觀現象認識微觀運動。最后教材還通過生活實例說明了分子間存在的作用力,并利用分子間作用力的知識在微觀上解釋了物質存在三種物態的原因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2.學習者分析 九年級學生是初中的畢業年級,心智較為成熟,通過一年的物理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加進步。但是初三的學生往往是不愛發言,不主動表現自我,課堂氣氛比起初二的學生沉悶。需要教師的積極、靈活的調動。九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規律要求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他們的激情。3.學習目標確定與教學重難點 (1)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2)通過觀察實驗及列舉生活中的事例認識到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通過實驗驗證知道物體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3)利用彈簧的彈力類比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知道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本節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一切物質的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教學難點是對分子間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的理解。4.評價量表 《分子熱運動》的評價量表任務列表任務要求(滿分:20分)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任務一:分子熱運動知道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能區分分子熱運動和物體的運動;(10分)任務二:分子間的作用力知道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知道三種狀態的微觀特征和宏觀特征(10分)5.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學習評價任務一:引入新課課前準備:向教室內噴酒空氣清新劑,向自己身上噴酒花露水,在教室內走一圈。提出問題:同學們,這節課對我們教室的空氣質量還滿意嗎?有香味的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為什么我們會聞到香味呢?我們聞到空氣清新劑、花露水的香味,是因為空氣清新劑、花露水中有大量的芳香油分子,芳香油分子不停運動,進入人的鼻子,才被感覺到。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有關分子運動方面的知識。 學生思考分析,交流感想,并踴躍回答,說出自己的看法。 以問題導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任務二:物質的構成提出問題: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還是玻璃?如果經過多次分割,顆粒會越來越小,如果不停地分下去,有沒有一個限度?歸納總結 (1)保持物質原來性質不變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或者原子。(2)常見的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構成的。(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徑來衡量,通常用10-10m為單位來量度分子的大小。 討論交流 小組之間交流討論物質的變化情況、無限度地分下去時出現的情景。 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提升學生的科學推理能力。任務三:分子熱運動提出問題: 那么組成物體的這些數目眾多的分子,你認為它們是運動還是靜止的呢?點撥:雖然無法直接觀察到分子,但我們可以通過物體的宏觀表現來推斷,即運用轉換法。演示實驗:我們將一個空瓶子,倒扣在一個裝著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上面,抽掉蓋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啟發引導:(1)空氣瓶中顏色變化了,說明了什么?(2)二氧化氮瓶中顏色變淺了?其原因是什么?(3)實驗中要把裝有密度大于空氣的二氧化氮氣體放在上方行不行?為什么?這個實驗演示的是一種擴散現象。擴散現象:不同的物質在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現象。提出問題:不同的氣體可以彼此進入對方,那么,不同的液體之間和固體之間是否也有這種現象發生呢?播放視頻:播放CuSO4溶液的擴散現象的視頻。播放視頻:金與鉛的擴散現象。總結:1.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生擴散現象。一般情況下,固體之間的擴散最慢,氣體之間的擴散最快。2.擴散現象表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分子間有間隙。提出問題: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個月后菜才會 變咸,而炒菜時加鹽幾分鐘后菜就咸了, 說明擴散是有快慢的,那么影響擴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呢?設計實驗:在一個燒杯中裝半杯熱水,另一個同樣的燒杯中裝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別在兩個杯中滴入兩滴紅墨水,比較兩杯中的紅墨水擴散情況。歸納總結1.擴散的快慢跟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擴散越快。2.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由于分子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 討論、提出猜想及依據:(1)分子是運動的,依據:聞到花的香味(2)分子是靜止的,依據:如果分子是運動的,則組成的物體形狀就會不斷變化。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討論:(1)空氣瓶中由無色到有色,說明下方的二氧化氮分子運動到了空氣瓶中。(2)二氧化氮分子和空氣分子彼此進入到對象,使二氧化氮的密度變小,顏色變淺。(3)學生討論:不行,二氧化氮氣體的密度大,放在上面,會由于重而下沉。學生思考、交流生活中的擴散現象:(1)醫院里的藥水味 (2)墻內開花墻外香(3)吸“二手煙”(4)聞到炒菜的香味(5)酒香不怕巷子深(6)煤在墻角堆放時間長了,墻角也變黑了等。討論并提出猜想:炒菜時的溫度要比腌 咸菜時的室溫高得多,所以溫度可能使擴散 快慢不同。學生上臺展示實驗過程,老師在一旁引導學生說出實驗中需要控制的變量—水量、墨水量。觀察、總結:熱水中的紅墨水擴散的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擴散的越快。 實驗演示使學生更直接了解分子的擴散真正的課堂在生活中,讓物理知識很好在生活中的以運用通過直接感知的現象,推測無法直接感知的事實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常用方法。【評價標準】知道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能區分分子熱運動和物體的運動;(10分)知道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不能區分分子熱運動和物體的運動;(8分)知道擴散現象,不能區分分子熱運動和物體的運動;(6分)任務四:分子間的作用力提出問題: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既然分子在運動,那么固體和液體的分子為什么不會飛散開,而總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體積呢?實驗:表面光滑、干凈的鉛塊壓在一起,下掛鉤碼也不能把他們拉開。是什么力使兩個鉛塊緊貼在一起?總結:分子間存在引力。實驗:用橡皮帽將注射器孔堵住,用力將活塞向下壓縮注射器內一段被封閉的水。總結:分子間存在斥力。總結:分子間距離變大,表現為引力分子間距離變小,表現為斥力如果分子相距很遠,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展示:物態[][]微觀特性宏觀特性分子間距離分子間作用力有無固定形狀有無固定體積固態很大液態較大較大氣態很大教師點撥:固體分子間的距離很小,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很大,所以固體很難被壓縮和拉伸;液體分子間的距離比氣體的小,比固體的大,分子間作用力比固體的稍小,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具有 流動性;氣體分子的間距很大,分子之間作用力極小,具有流動性,易被壓縮。歸納總結: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常見的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構成的;物質內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熱運動;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 學生注意觀察實驗,思考、回答: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學生體驗:壓活塞的過程中,感覺用很大的力也很難將水的體積壓縮變小。動手實驗:分子之間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就好像被彈簧連著的小球,我們現在模擬體會一下當分子之間的距離變化時作用力的變化。 把彈簧的兩端系上橡膠球,讓學生感受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1、自然放置。2、用力壓縮。3、用力拉伸短距離。4、使一根彈簧拉伸長距離后不能縮回。 引導學生做這一實驗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實驗完全放給學生,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親自體驗成功的喜悅,探究的樂趣。同時把微觀現象形象化,突破學習的難點。【評價標準】知道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知道三種狀態的微觀特征和宏觀特征(10分)知道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不清楚三種狀態的微觀特征和宏觀特征(8分)不理解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不清楚三種狀態的微觀特征和宏觀特征(6分)6.板書設計1、常見的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2、擴散:(1)擴散現象:不同的物質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2)影響擴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溫度(3)擴散現象表明組成物質的分子是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組成物質的分子間是有間隙的。3、分子間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1.如圖所示,中藥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打開中藥包會聞到淡淡的藥香味,這是由于分子 。【答案】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詳解】打開中藥包會聞到淡淡的藥香味,這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2.如圖所示,荷葉上兩滴水珠接觸時,會自動結合成一滴大水珠,此事實說明分子間存在著 。端午時節,空氣中彌漫著粽子的香味,“粽葉飄香”說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 。【答案】 引力 無規則運動【詳解】[1]分子間存在引力和斥力,兩滴水珠接觸時,能自動結合成一滴較大的水珠,這一事實說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2]“粽葉飄香”這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3.爆炒辣椒時,周圍的人很快就察覺有辣味,這是 現象,起鍋冷卻后聞到的辣味就變淡了很多,說明這種現象的劇烈程度隨溫度的降低而 。【答案】 擴散 減弱【解析】[1]爆炒辣椒時,周圍的人很快就能聞到辣椒的香味,這是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表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2]起鍋后,辣椒的溫度降低了,周圍的人聞到的辣味就變淡了很多,說明辣椒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辣椒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溫度降低后辣椒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減弱。4.隴南綠茶是隴南市“甘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之一。泡茶時能聞到濃濃茶香,這是 現象。拿起杯蓋,杯蓋內表面會粘有很多小水珠不掉落,說明分子之間存在 (選填“引力”或“斥力”)。【答案】 擴散 引力【詳解】[1]泡茶時能聞到濃濃茶香,這是擴散現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做無規則運動造成的。[2]拿起杯蓋,杯蓋內表面會粘有很多小水珠不掉落,說明杯蓋分子和水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而使它們不分開。5.下列現象能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A.粽葉飄香 B.落葉繽紛C.塵土飛揚 D.炊煙裊裊【答案】A【詳解】A.粽葉飄香為擴散現象,說明構成物質的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A符合題意;B.落葉繽紛,屬于宏觀機械運動,不屬于分子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CD.塵土飛揚、炊煙裊裊是固態小顆粒運動,不屬于分子運動,故CD不符合題意。故選A。6.如圖是在電子顯微鏡下拍攝到的甲型流感病毒,該病毒直徑在100nm左右,可通過飛沫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病毒不是分子,因為它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病毒能傳播是因為病毒的分子做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C.病毒由分子構成,且這些分子之間有引力也有斥力D.佩戴口罩可預防病毒,因為制造口罩的材料分子之間沒有空隙【答案】C【詳解】A.由于病毒分子的體積很小,只有借助電子 顯微鏡才能看到,故A錯誤;B.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飛沫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所以病毒隨飛沫傳播是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B錯誤;C.病毒由分子構成,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且這些分子之間有引力也有斥力,故C正確;D.由分子動理論可知分子之間存在間隙,所以口 罩材料分子之間也有空隙,故D錯誤。 故選C。7.如圖所示,一個是裝有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另一個是裝有空氣的瓶子,使兩個瓶口相對,中間用一塊玻璃板隔開,抽出玻璃板后,過一段時間兩個瓶子的顏色都變成了紅棕色,關于這個實驗正確的描述是( )A.上面瓶子里裝的是二氧化氮B.兩個瓶子的顏色均勻后,物質的分子不再做無規則運動C.實驗現象表明氣體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D.實驗現象表明溫度越高,氣體分子運動越劇烈【答案】C【詳解】A.為排除重力的影響,二氧化氮氣體應裝在下面瓶子內,故A錯誤;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兩個瓶子的顏色均勻后,物質的分子仍在做無規則運動,故B錯誤;C.過一段時間兩個瓶子的顏色都變成了紅棕色,說明二氧化氮分子進入了空氣瓶中,空氣分子進入了二氧化氮瓶中,說明氣體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故C正確;D.實驗中沒有改變溫度,所以不能說明“溫度越高,氣體分子運動越劇烈”,故D錯誤。故選C。8.關于如圖所示的四個演示實驗現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甲:墨水在熱水中擴散得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B.乙:懸掛很重的重物后兩個鉛塊仍沒有被拉開,是由于大氣壓作用的結果C.丙:用力推入活塞,活塞內的水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D.丁:水與酒精混合時,總體積比預計的要小,說明分子之間有空隙【答案】B【詳解】A.墨水滴在熱水中擴散得很快,這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兩個鉛塊沒有被重物拉開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斥力同時存在,表現為引力,故B錯誤,符合題意;C.用力將活塞推入,水很難被壓縮,這說明分子間存在斥力,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水與酒精混合,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9.如圖是一組實驗,觀察實驗完成填空(1)如圖1,向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滿。封閉管口,并將玻璃管反復翻轉,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觀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與混合前相比,總體積變小了,是因為 ;(2)圖2是擴散現象,說明 ;圖3是把墨水同時滴入冷水和熱水后情況,此實驗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 ;(3)圖4是把一塊玻璃板用彈簧測力計拉出水面。在離開水面前,觀察到彈簧測力計示數變 ,離開水面后變 ,說明了 ;(4)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了 ,而氣體較容易被壓縮說明 。【答案】 分子間存在著空隙 分子永不停歇地做無規則運動 劇烈 大 小 分子間存在引力 分子間存在斥力 氣體分子間距離較大,分子間作用力較小【詳解】(1)[1] 因為分子間存在著空隙,所以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別進入了對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變小了。(2)[2][3]圖 2中,能聞到氣味,是發生了擴散現象,說明分子永不停歇地做無規則運動;圖 3 中,由于熱水的溫度高,分子運動劇烈,在冷水杯和熱水杯中滴入兩滴墨水,會看到熱水中的墨水擴散的快,這表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3)[4][5][6]因為玻璃和水接觸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間的距離在引力作用的范圍內,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將變大,離開水面后變小,說明了分子間存在引力。(4)[7][8]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組成物質的分子間存在斥力,氣體較容易被壓縮說明氣體分子間距離較大,分子間作用力較小。10.盈盈同學設計一組實驗(如圖),請同學們一齊觀察實驗并完成填空:(1)如圖1所示,向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滿,封閉管口,并將玻璃管反復翻轉,觀察液面的位置,發現液體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存在 ;(2)如圖2所示的裝置,其中一個瓶子裝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另一個裝有空氣,則演示擴散現象時應該把裝有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放在 (選填“上”或“下”)方;(3)根據 瓶(填“上”或“下”)內的氣體顏色會變紅現象可知氣體發生了擴散;(4)若實驗溫度分別為①,②,③,④,則在 (選填序號)溫度下氣體擴散最快。【答案】 間隙 下 上 ④【詳解】(1)[1]圖1中,將玻璃管反復翻轉,水和酒精分子會相互進入對方,液體的總體積變小,這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隙,分子能相互進入對方的間隙中。(2)[2]為了避免重力對實驗的影響,應將裝有密度較小的空氣瓶子放在上方,裝有密度較大的二氧化氮的瓶子放在下方。(3)[3]圖2中,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分子進入空氣中,所以上方的空氣顏色會變紅。(4)[4]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所以溫度在④30攝氏度時,氣體擴散最快。8.教學反思與改進本節是學生在學完宏觀物體的有關知識后,對微觀世界的知識進一步探究學習,為后面研究物體內能及其有關知識做好鋪墊。但由于分子的運動無法直接觀察探究,所以本節課主要采用以實驗為主,以計算機模擬的方法為輔組織教學。本節需要考查的知識與技能內容比較抽象,在學習過程中,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分析、討論為主,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以“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為主線的思維過程進行教學,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作業設計13.1分子熱運動課時作業(時間:20min)【基礎訓練】知識點1:擴散現象1.今年我市第23屆桃花節期間,眾多游客相聚肥城,賞桃花、品美食、看表演。游客能聞到滿園的花香,這是 現象。【答案】擴散【詳解】[1]會聞到清新的花香,是香味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結果,這是擴散現象。2.屬于擴散現象的是( )A.花香四溢 B.柳絮飄揚C.大霧彌漫 D.塵土飛揚【答案】A【詳解】A.花香四溢是香氣分子在運動,屬于擴散現象,故A符合題意;B.柳絮飄揚是柳絮的機械運動,不是分子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C.大霧彌漫是小液滴的機械運動,不是分子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D.塵土飛揚,這是物質的運動,屬于機械運動,不是分子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知識點2:分子間的作用力3.兩根鉛柱的端面磨平,用力壓緊后可以吊起鉤碼,說明 。【答案】分子間存在引力【詳解】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兩根鉛柱的端面磨平,用力壓緊后可以吊起鉤碼,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4.“天宮課堂”中,王亞平老師將兩個平板上的液滴靠得很近時,兩個液滴會自動“搭接”成“液橋”,這個實驗現象說明 ( )A.分子間有間隙 B.分子間有斥力C.分子間有引力 D.分子在不停地運動【答案】C【詳解】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王亞平老師將兩個平板上的液滴靠得很近時,兩個液滴會相互吸引自動“搭接”成“液橋”,說明分子間有引力,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能力提升】1.下列古詩中用“分子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解釋正確的一組:①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②柳絮輕輕揚③桃花漫漫香④花氣襲人知驟暖中的“知驟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詳解】朵朵花開淡墨痕,是硯池中的墨水進入了花朵中,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運動;柳絮輕輕揚,是柳絮在做機械運動;桃花漫漫香,是花香進入鼻子的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花氣襲人知驟暖,知驟暖,是說明分子的熱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解釋正確的一組是①③。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2.用素描筆在紙上畫一條線,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發現線是“斷裂”的;將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發現總體積小于200mL。基于上述現象所設想的物質微觀結構模型較為合理的是 ( )A.物質是由微粒組成的,微粒緊緊靠在一起B.物質是由微粒組成的,微粒之間有間隙C.液體是由微粒組成的,固體是連成一片的D.固體是由微粒組成的,液體是連成一片的【答案】B【詳解】用放大鏡對筆跡仔細觀察,發現這條線是“斷裂”,說明微粒之間存在間隙;將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與酒精的總體積將小于200ml,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間有間隙,才會導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3.下列對相關現象的解釋中,正確的說法是( )A.窗外風帶來了窗外花壇里花朵的香味,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B.夏天楊絮紛飛,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C.用手捏面包,面包體積縮小了,說明分子間有間隙D.液體、氣體很容易被分開,說明液體、氣體分子間不存在引力【答案】A【詳解】A.窗外風帶來了窗外花壇里花朵的香味,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故A正確;B.夏天楊絮紛飛,是物質在運動,不能說明分子運動,故B錯誤;C.面包里面有氣孔,用手捏時面包里的空氣跑出來,所以面包的體積變小了,不能說明分子間有間隙,故C錯誤;D.液體、氣體很容易被分開,說明組成它們的分子間相互作用力較小,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故D錯誤。故選A。4.在下列各種現象中,解釋正確的是( )A.吸盤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B.兩塊緊緊接觸的鉛塊能結合在一起,主要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引力C.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主要是因為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在裝著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上面倒扣一個空瓶子,使兩個瓶口相對,之間用一塊玻璃板隔開,抽去玻璃板后,兩瓶氣體顏色逐漸變得相同,主要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斥力【答案】B【詳解】A.吸盤是在大氣壓力作用下牢牢地吸在玻璃上,該現象與分子間的引力無關,故A錯誤;B.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兩塊緊緊接觸的鉛塊能結合在一起,主要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引力,故B正確;C.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空隙,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會互相占據分子之間的空隙,故C錯誤;D.抽去玻璃板后,兩瓶氣體顏色逐漸變得相同,這是一種擴散現象,主要是因為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D錯誤。故選B。5.“端午濃情,粽葉飄香”,“粽葉飄香”是 現象;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幾天時間,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僅需幾分鐘,這說明 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答案】 擴散 溫度【詳解】[1]“粽葉飄香”屬于擴散現象,說明分子不停地在做無規則運動。[2]炒菜時青菜變咸,這是通過熱傳遞的方法使青菜內能增加,炒菜時溫度高,分子運動加劇,擴散現象明顯,所以,青菜變咸比腌菜時入味快。6.方中山胡辣湯是鄭州的特色美食,辣味醇郁、湯香撲鼻,如圖所示。湯香撲鼻表明分子 ;濃郁的湯汁“粘”在勺子上,說明分子間存在 。【答案】 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熱運動 引力【詳解】[1]湯香撲鼻是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熱運動。[2]濃郁的湯汁“粘”在勺子上,說明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使湯汁和勺子不分離。7.成都別稱芙蓉城、蓉城,這座以花為名的城市自古與花結緣,大詩人陸游魂縈夢牽的詩中美景“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依舊是成都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詩人聞到花香屬于 現象。詩句“花氣襲人知驟暖”所蘊藏的物理知識是: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與 有關。【答案】 擴散 溫度【詳解】[1]聞到花香,說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屬于擴散現象。[2]花氣襲人知驟暖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因此可以說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8.如圖所示,“黃河文化大會”上,一名學習中醫的學生正在通過聞和嘗分辨中藥,她能聞到中藥的氣味是因為分子 ,拿完中藥的手上依然會殘留藥的味道,這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 。【答案】 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熱運動 引力【詳解】[1]她能聞到中藥的氣味,是擴散現象,是因為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熱運動而導致的。[2]拿完中藥的手上依然會殘留藥的味道,這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使手上有部分中藥殘留。9.(1)圖甲中1L酒精和1L水混合后,總體積 2L(大于/等于/小于),此現象說明分子間有 。(2)圖乙中能聞到化學藥品的味道,這是 現象,說明 。(3)圖丙中冷水和熱水中各滴入一滴紅墨水,熱水中紅墨水擴散的快,說明 。(4)圖丁中兩個鉛塊緊緊壓在一起后能“粘”在一起,說明 。 【答案】 小于 間隙 擴散 分子都在永不停歇地做無規則運動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分子間有引力【詳解】(1)[1][2]圖甲中,將1L酒精和1L水混合后,得到的混合液體總體積小于2L,這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著間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的總體積變小。(2)[3][4]圖乙中,同學能聞到瓶中的化學藥品的味道,這是擴散現象現象,說明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3)[5]圖丙中,分別往冷水和熱水中,滴入一滴墨水,可以看到熱水中紅墨水擴散的快,這是因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4)[6]圖丁中,用力將兩個鉛塊壓在一起,由于分子間存在著相互的引力,所以,緊緊壓在一起的兩個鉛塊能“粘”在一起。10.小明同學在研究分子動理論知識時,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1)“1+1”等于幾?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當你看了小明做的如圖所示的實驗,你可能就會懷疑你的智商。小明實驗時最好應先注入 (選填“水”或“酒精”)至一半位置,再注入另一種液體直至充滿,封閉管口,并將試管反復翻轉,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觀察液面位置,發現混合后與混合前相比,總體積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說明分子間有 。如圖2甲和乙玻璃管長度相同、粗細均勻,甲粗乙細,重復上面實驗,則實驗現象(即液面下降的高度) (選填“甲”、“乙”或“甲和乙”)明顯;(2)如圖3所示,在一個鐵絲圈中間系著一根較松弛的棉線,浸過肥皂水后用手指輕碰一下棉線的左邊,發現棉線左邊的肥皂膜破了,棉線被拉向右邊,這個實驗說明了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 ;(3)如圖4所示,將紅墨水同時滴在冷水和熱水杯,發現紅墨水在熱水杯里擴散更快,間接證實了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的速度與 有關。【答案】 水 變小 間隙 乙 引力 溫度【詳解】(1)[1][2][3]因為水的密度比酒精的密度大,因此應該先向試管中注入水至一半的位置,因分子之間有間隙,水和酒精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別進入了對方的分子間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體積小于混合前二者體積之和。[4]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變小,圖乙中玻璃管較細,因此實驗現象更明顯。(2)[5]棉線左邊的肥皂膜破了后,棉線被拉向右邊,表明棉線右側的肥皂膜中的分子相互吸引,使其收縮,從而將棉線拉向右邊,所以此實驗可說明分子間有引力。(3)[6]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由于熱水的溫度高,故分子運動劇烈,熱水中的墨水擴散的快。這表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年級全一冊物理大單元整體設計第十三章《內能》一、單元內容分析本章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物理的第一章,講述的內容圍繞內能而展開的,同時也會涉及八年級物理中物態變化和機械能等相關內容。對于內能,一方面要從物質的微觀角度認識物質的結構、分子的熱運動等;另一方面,還要從物體的宏觀角度認識內能、改變內能的方式、物體吸放熱計算等。本章章首圖和章首語描述了雪山中的火山噴發時的情景,并且提出熾熱的巖漿與冰冷的白雪是否具有相同形式的能量?通過溫度高低的巨大反差,能使學生對問題產生極大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索新知的熱情。本章教材的安排先認識物質的微觀結構,再通過物體的宏觀表現反映構成物體的分子情況。例如氣體、液體、固體間的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同時教材也安排較多的實驗作為知識點的引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其次在呈現內能的內容時,教材首先以日常生活現象提出問題引入課題,再類比踢足球和彈簧給出內能的概念。通過生產生活中的事例和課堂演示實驗知道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熱傳遞和做功。最后,將學習的內能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并能解釋相關熱現象。因此教材把比熱容的內容安排在本章第三節,通過實驗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從而引出比熱容的概念,進而知道水比熱容大在生活中的應用。通過熱量的計算,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二、本章課標要求本章一部分內容屬于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的第一個一級主題“物質”,是該主題下的二級主題“物質的結構和物質世界的尺度”中的部分內容。內容標準要求如下:1.3.1知道常見的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本章一部分內容屬于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的第二個一級主題“運動和相互作用”,是該主題下的二級主題“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中的部分內容。內容標準要求如下:2.1.2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簡單的熱現象。了解分子熱運動的主要特點,知道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例 觀察擴散現象,能用分子動理論的觀點加以說明。本章最后一部分內容屬于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的第三個一級主題“能量”,是該主題下的二級主題“內能”中的部分內容。內容標準要求如下:3.3.1了解內能和熱量。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3.3.2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能運用比熱容說明簡單的自然現象。例1 能運用比熱容說明為什么沙漠中的晝夜溫差比海邊的大。三、本章核心素養物理觀念:物質的構成、擴散現象、分子熱運動、分子間的引力、分子間的斥力、內能、熱傳遞、做功、比熱容、熱量的計算物理思維:通過演示實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理解擴散現象,知道擴散的快慢與溫度有關,從而了解分子在不停地無規則運動。通過類比彈簧,理解分子間的作用力。建立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類比機械能知道內能的概念和影響因素,通過日常現象和演示實驗了解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及區別。通過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的情況理解比熱容的概念,了解比熱容大在生活中的應用。科學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情況。科學態度與責任:通過探究實驗,鍛煉提升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能力,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認識物理內在規律,并能運用到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學生探索自然的內在動力。四、本章教學目標(一)內容目標:1.知道常見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2.知道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熱運動;3.能識別擴散現象,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4.知道分子熱運動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5.知道分子間存在作用力。6.知道物體的內能。7.了解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8.理解改變物體內能方式;9.初步認識內能、溫度與熱量的關系。10.認識物質的比熱容;11.會通過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比熱容;12.會利用比熱容的概念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13.能利用比熱容的概念進行相關熱量的計算。(二)學業目標:通過學生分組討論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總結評估交流感受等一系列探究過程,讓學生在自主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找出規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觀察、實驗能力。五、教學重點內能、熱量概念的建立,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六、教學難點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七、學情分析和建議九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能力也得到一定的發展。雖然學生已經學習了分子動理論的相關知識但大多數學生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感性認識比較匱乏。因此,教學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借助實驗等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活化,從學生的體驗、經歷和身邊的事物來建立和強化內能的概念,讓學生逐步認識到內能的存在、什么是內能、內能有什么特點、內能是怎樣變化和量度的。八、本章活動主題1.在量筒里裝一半清水,用細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銅的水溶液,過一段時間觀察現象,交流現象體驗液體之間的擴散。2.交流合作設計一些關于氣體對外做功的小實驗。例如,在空礦泉水瓶中噴入適量酒精,點火瞬間瓶子被沖出。(注意安全)九、整體教學課時安排單元主題 任務 問題 活動內能 任務一:分子熱運動(1課時) 問題1:物質的構成? 活動一:小組之間交流討論物質的變化情況、無限度地分下去時出現的情景。問題2: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生擴散現象嗎?擴散現象說明了什么? 活動一: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討論。活動二:交流生活中的擴散現象。活動三:展示擴散快慢的實驗。問題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嗎?氣態、液態、固態宏觀和微觀特性的區別? 活動一:模擬體會一下當分子之間的距離變化時作用力的變化。任務二:內能(1課時) 問題1:內能的概念?影響內能的因素? 活動一:學生思考、對比得出結果并展示。問題2:改變內能的方式有哪些?它們的實質是什么? 活動一:嘗試用多種方法使鐵絲的溫度升高,即增大鐵絲的內能。活動二: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原因。任務三:比熱容(1課時) 問題1: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相同嗎? 活動一:學生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問題2:水的比熱容大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一:解釋生活中應用水比熱容大事例。問題3:熱量如何計算? 活動一與老師一起推導出熱量公式,會正確運用熱量公式進行計算。十、學習評價量化表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即分值 得分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優秀 良好 合格 自評 他評 師評活動態度(20%) 學習興趣 對本課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對本課有較高的學習興趣 對本課的學習興趣一般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認真負責,努力完成預定任務 認真參與,在同學的協助下努力實現預定任務 認真參與,在同學的協助下努力未能全部實現預定任務合作交流(20%) 與人合作 主動和同學配合,分工合作,樂于幫助同學 能和同學配合,做好自己分內的事 有需要時才和同學合作,喜歡個人學習與人溝通 態度謙虛,認真傾聽同學意見,能合作解決問題 會傾聽同學意見,基本能和同學合作解決問題 不太喜歡發言和傾聽同學意見,不喜歡和同學合作解決問題探究實驗(30%) 動手操作 能熟練操作實驗器材,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實驗任務 操作器材叫熟練,能夠完成實驗任務,但有缺陷 不能熟練操作實驗器材,不能完成實驗任務,或效率太低分析歸納 根據實驗現象和數據能夠快速地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并能和同學交流反思 能根據實驗現象和數據得出實驗結論,不能和同學交流反思 能記錄現象和數據,不能得出對應的結論,或不能得出完整的結論學習成果(30%) 獲取知識 能夠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能完全理解本節課重難點 基本能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能在老師或同學的協助下理解本節課重難點 基本能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不能完全理解本節課重難點熟練運用 能夠獨立、快速完成課堂或課后練習,能運用所學內容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能夠在老師或同學的幫助下完成課堂或課后練習,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不能完成全部的課堂或課后練習,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存在較大困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教學】13.1教學設計:分子熱運動教學設計 九年級全一冊第十三章《內能》大單元整體設計(人教版).doc 【大單元教學】13.1精品課件:分子熱運動.pptx 【大單元教學】初中物理九上第十三章《內能》大單元整體設計(人教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