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暑假四升五語文自學課day6:解鎖古詩文閱讀的意境意象題型(學生版+家長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暑假四升五語文自學課day6:解鎖古詩文閱讀的意境意象題型(學生版+家長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Day06:解鎖古詩文閱讀的意境意象題型
2024年暑假四升五語文雙周自學課
第一篇:知識導航
第二篇:知識小酌
常考題型:
1、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某幾句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
3、某幾句詩所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4、這首詩以什么為詩歌的主要意象(刻畫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
5、本詩通過哪些意象(景物),表達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答題方法:
1、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
2、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意象特點;
3、指出意象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常見意象特征:
1、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2、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別,“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
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
4、以蟬喻品行高潔。古人認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征。
5、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6、菊花,堅貞高潔的品質。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擊挫折,純凈潔白。
8、松,堅貞高潔。
9、蓮,“蓮”與“憐”音同,借以表達愛情。
10、梧桐,凄涼悲傷的象征。
11、鵑鳥,凄涼哀傷的象征,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了。
12、鷓鴣鳥,離愁別緒。
13、鴻雁,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答題的格式:
什么意象+意象特點+意象表達的詩人的情感。
需要注意的地方:
意境分析三注意:
一注意:描繪圖景將詩句與想象結合。描繪詩中圖景,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二注意:概括意境特點應多角度。概括意境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這兩個詞最好能從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動靜、視野、榮衰、明暗、氣勢等。
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體。詩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只答 “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 “感傷”。
意象作用解題四關注:
一關注詩中意象特征。詩人在詩中描述的意象特征是符合詩人情感的。
二關注詩中意象的傳統內涵。有些意象是具有傳統內涵的,也能表明詩人的思想感情,觀點態度。
三關注詩中抒情詞句。意象最終是為抒情服務的。
四關注意象所在位置。要從意象所在位置來看其在結構中的作用。
第三篇:小題速刷
春望
[唐]杜 甫
國②破①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⑥花濺淚,恨別⑤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⑥欲不勝簪。
【注釋】① 此詩為杜甫于安史之亂時期在長安所作。②國:國都,即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③ 破:被攻破。④ 感時:感傷時局。⑤ 恨別:悲恨離別。⑥ 渾:簡直。
1.全詩最能表現長安凄慘破敗景象的一句是( )
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家書抵萬金”中“書”的意思是( )
A.書寫 B.字體 C.書信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運用了 和 的修辭手法。
4.從“家書抵萬金”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古詩,完成練習。
他鄉七夕
[唐]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①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②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③,迢迢問斗牛④。
【注釋】
①羈:停留。 ②緒風:微小的風。 ③河漢:天上的銀河。 ④斗牛:帝牛星。
5.詩中加點的“逢”的意思是 ,“臨”的意思是 。
6.詩中的“ ”字直接表達了詩人在他鄉過七夕時思念家鄉親人的情感。
7.本學期,我們積累了唐代詩人林杰所作的關于七夕節的古詩《 》。詩歌的后兩句是: , 。
8.《己亥雜詩》是組詩。將下面這首詩與本課中的進行對比,分析其感情上的異同。
已亥雜詩(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這兩首詩講的都是關于( )的問題。
A.朝廷 B.人才 C.天公
(2)兩首詩的不同之處在于課文中表達的是 的思想感情,本詩表達的是 的可貴精神。
課內閱讀。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9.三首詩的不同點:
不同點 題目 作者 朝代 意象 寫法 表達情感
《示兒》
《題臨安邸》
《己亥雜詩》
10.相同點:三首詩都抒發了 。
詩詞賞析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1.全詩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月落/烏啼/霜滿天 B.江楓/漁火/對愁眠
C.姑蘇/城外/寒山寺 D.夜半/鐘聲/到/客船
12.在詩中作者寫了月落、烏鴉、 、江楓、漁船、 等景物,作者的情感聚焦在這首詩的 字上。
13.詩歌在景物描寫中巧妙地運用動靜結合的寫法。其中一、二句是“ ”描寫,第四句是“ ”描寫。
14.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詩的首句寫了三種現象:月落、烏啼、霜滿天,巧妙有層次地表明夜泊的時間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楓”指江橋和楓橋;“江楓漁火對愁眠”,意思是江村橋、楓橋、漁火,對著愁眠山。
別老母
〔清〕黃景仁①
搴帷②拜母河梁去③,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④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選自《黃仲則詩選》,中華書局2011年版)
注釋:①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后裔。②搴帷(qiān wéi);這里指撩起門簾。③河梁去:指送別。河梁,舊時指送別之地。④柴門:用樹條編扎的簡陋的門。
15.這首詩寫于什么季節?寫作時間與主題思想有什么關系?
16.最后一句“此時有子不如無”是站在兒子還是母親的角度寫的?這樣寫有什么特別的作用?
閱讀
鐘山即事
〔宋〕王安石
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中華書局1959年版)
17.這首詩的前兩句通過“ ”“ ”“ ”描繪了鐘山 的情景。
18.“茅檐相對坐終日”一句中詩人既是相對 而坐,又是相對 而坐。
19.在寫靜景的時候,詩人常常會用以動襯靜的間接描寫的方法,比如“鳥鳴山更幽”,但本詩作者用了 的方法。
題李凝幽居
〔唐〕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選自《唐詩三百首》,中華書局1969年版)
20.這首詩與《山居秋暝》的形式一樣。請在對仗(對偶)的兩聯句子下畫上橫線。
21.本詩的描寫手法也與《山居秋暝》有相同之處,都采用了以 襯 的寫法。
閱讀
采蓮詞
〔唐〕張潮
朝出沙頭①日正紅,晚來云起半江中。
賴②逢鄰女曾相識,并著蓮舟不畏風。
(選自《唐人絕句選》,中華書局1982年版)
注釋:①沙頭:即江岸,因為江岸常有河沙淤積,故稱。②賴:虧得,幸好。
22.這首詩的“ ”與“ ”兩句寫出了采蓮女的辛勞。
23.詩中關于“并著蓮舟”的描寫反映出 的天氣與采蓮女 的精神。
初二夜月
〔明〕蘇福
三足金烏①已斂形②,且看兔魄③一痕生④。
嫦娥底事⑤梳妝懶,終夜⑥蛾眉⑦畫不成。
(選自《童趣詩詞一百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注釋:①三足金烏:指太陽。古代神話認為太陽中有三足鳥。金,指太陽的主要色彩。②已斂(liǎn)形:指太陽落山了。③兔魄(pò):源見”玉兔”,月亮的別稱。④一痕生:指月牙只有淡淡的一條線。⑤底事:為何事。⑥終夜:整夜。⑦蛾(é)眉:女子的眉毛。
24.這首詩是以“ ”“ ”“ ”的時間線索貫穿起來的。
25.這首詩是結合“ ”“ ”“ ”的神話傳說來寫的。
第四篇:名家閱讀(陳世旭)
戈壁上的小屋
——陳世旭
①在西寧搭的便車整整走了三天,終于把我留在去往縣城岔路口一片揚起的塵土里。
②我看到父親背著郵包,迎面向我走過來。
③“我代表我們全局來迎接你。便車搞不好就出岔子,說不準時間,怕你到了見不到我,我昨天半夜就從局里出發了,在這里等了你一整天。”
④之后,他把我的行李小心地放進一輛手扶拖拉機的拖斗里。
⑤“快點上車吧,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⑥我不知道是不是值得高興。幾天跑下來,我的心情壞透了。我有點想哭。我聽說過,有些像我一樣從郵校畢業分配到基層的人,從西寧出發兩天,就說什么也不肯再往前走了,轉身搭便車返回。
⑦我與父親在半夜以后到達了縣城。不過是一條不足兩百米的街,兩邊都是輪廓硬朗的房子。有幾星昏黃的亮光從黑暗中透出來。這個夜晚到達的并不是目的地。我們將要去的那個線務站,離縣城還有一百多公里。
⑧父親是上世紀50年代末“援青”的郵電職工。他來青海后,最初是鄉郵員,現在是縣局局長。幾十年的時間,他堅守在這里,在這里的山地、草場和戈壁走瘸了兩條腿。他喜歡這里,說這里空氣稀薄,但很清新;人煙稀少,但人很熱情;還有不常見到的野生動物,不怕人,跟人很親近。縣境平均海拔四千米,年平均氣溫零下十五攝氏度。嚴寒使人望而卻步。父親卻說,除非組織上另有需要,他會在這里一直干到退休。我同青海不可分離的命運,似乎在我父母結合時就注定了。他們來“援青”后就再沒有回過老家。我在西寧的郵電中專畢業后,按照父親的意愿,也回到了縣里。
⑨兩天后,父親開著手扶拖拉機,送我去線務站。
⑩戈壁的空曠、遼闊、靜謐,令我震驚。只有在戈壁上,才真正可以見到天似穹廬,才真正可以看到弧形的地平線。公路好像把地球劈成了兩個半圓,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永無休止地伸展在我們的視野里。寂然無聲的茫茫戈壁,除了風蝕和地殼運動之外,似乎沒有任何變化地存在了億萬年。寂寞似乎像時間一樣永恒。在這里,最起碼的愿望常常成為一種奢侈——哪怕需要的只是一片剛剛能遮住腦門的綠蔭。強烈的紫外線無情地扎進面部,留下血紅的烙印;戈壁風沙如同鋒利的雕刀在臉上刻下粗糙的皺紋。
那一天,夕陽在風沙里沉浮。起先還不時能見到駱駝草和紅柳叢。后來,遠遠近近就只有紅色的沙礫和鐵青的巖石了。茫茫天地間除了我們,連一絲生氣也感受不到。看到這些,我真是忐忑不安。
忽然,遠遠的地方出現了一幢小屋,孤零零地立在戈壁上,就像是月球上的一個黑點。
○13這就是郵電線務站。屋子里,簡樸而整潔,電話交換臺竟是用石塊壘成的。父親出發前夜,曾向當地牧民買了一頭羊。我們到時,帳篷里一個大大的牛糞灶,燒得熱氣騰騰。幾個牧民正幫著宰羊,灌血腸,熬雜碎,煮手抓,揪面片。全局十來個人都坐在地上,卻給我留了個馬扎。我當然明白父親的苦心。他那張寫滿了期望的臉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未來。他一口一句“老了”,他的樣子的確比平原上七十歲的人還老,可他還不到五十歲。看著他那張臉,我想:五十歲以前,我就會這樣老嗎?
○14這里的每個線務站之間,相隔差不多上百公里。我常常對著空曠無邊的戈壁發怔。有時候,我抓緊雙拳——似乎想要攥住什么——聲嘶力竭地叫喊。聲音不管拖得怎樣長,都很快被戈壁吞沒,沒有回聲。
○15除了局里同事隔些日子給我送一趟糧食、煤和維修零件,大部分日子里,我見不到一個人,看見的只能是太陽和月亮的換班。今天和明天完全一樣,就像珠串上的兩顆珠子。
○16有天早上,我忽然聽見了鳥叫。我疑疑惑惑地從床上爬起來,疑疑惑惑地推開窗子——
○17真的有一只鳥,就在窗外不遠的線桿上做巢!我慌慌張張地撲到門外,興奮得全身發抖。
○18以后的日子,我每天查完線路就是全神貫注地看著那只鳥,飛出去,又飛回來,從不知什么地方銜來了干草,銜來了土塊。于是荒灘上,有了兩個巢:一個是鳥巢,一個是線務站;有兩個生命:一個是鳥,一個是我。
○19我們相依為命了。我把拌炒面的曲拉和最新鮮的烤餅都留給了它。我一聲口哨,它就飛到我的窗子里來,在屋子里神氣地走來走去。我出去查線或是查線回來的路上,它會出其不意地從我身后一下子撲到我的肩膀上。
○20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了從縣局打來的電話:
“線路上是不是有鳥巢?”電話里傳來父親沙啞的聲音,“得移掉它!鳥巢里要是有鐵絲什么的,可能會給線路造成短路。”
“不!”我堅決地掛掉了電話。
第二天,我卻被鳥凄厲的叫聲驚醒。我爬起床,看到那只鳥正拼命地撲打著我的窗戶。
窗外站著父親,他已經把鳥巢從線桿上端下來了。
“我知道你舍不得,但是……”他滿臉慚愧地看著我,沒有再說下去。
我看了看父親,又看了看光禿禿的線桿和一眼看不到邊的戈壁,知道父親這樣做是對的。我張了張嘴,什么也沒說,轉身回到了我的小屋。
父親退休的時候,省局在西寧市為第一代“援青”人蓋了宿舍。但父親不肯去住,一直到去世,他都住在縣里。
而我也一直留在了這個戈壁上的小屋。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Day06:解鎖古詩文閱讀的意境意象題型
2024年暑假四升五語文雙周自學課
第一篇:知識導航
第二篇:知識小酌
常考題型:
1、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某幾句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
3、某幾句詩所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4、這首詩以什么為詩歌的主要意象(刻畫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
5、本詩通過哪些意象(景物),表達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答題方法:
1、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
2、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意象特點;
3、指出意象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常見意象特征:
1、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2、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別,“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
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
4、以蟬喻品行高潔。古人認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征。
5、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6、菊花,堅貞高潔的品質。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擊挫折,純凈潔白。
8、松,堅貞高潔。
9、蓮,“蓮”與“憐”音同,借以表達愛情。
10、梧桐,凄涼悲傷的象征。
11、鵑鳥,凄涼哀傷的象征,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了。
12、鷓鴣鳥,離愁別緒。
13、鴻雁,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答題的格式:
什么意象+意象特點+意象表達的詩人的情感。
需要注意的地方:
意境分析三注意:
一注意:描繪圖景將詩句與想象結合。描繪詩中圖景,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二注意:概括意境特點應多角度。概括意境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這兩個詞最好能從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動靜、視野、榮衰、明暗、氣勢等。
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體。詩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只答 “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 “感傷”。
意象作用解題四關注:
一關注詩中意象特征。詩人在詩中描述的意象特征是符合詩人情感的。
二關注詩中意象的傳統內涵。有些意象是具有傳統內涵的,也能表明詩人的思想感情,觀點態度。
三關注詩中抒情詞句。意象最終是為抒情服務的。
四關注意象所在位置。要從意象所在位置來看其在結構中的作用。
第三篇:小題速刷
春望
[唐]杜 甫
國②破①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⑥花濺淚,恨別⑤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⑥欲不勝簪。
【注釋】① 此詩為杜甫于安史之亂時期在長安所作。②國:國都,即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③ 破:被攻破。④ 感時:感傷時局。⑤ 恨別:悲恨離別。⑥ 渾:簡直。
1.全詩最能表現長安凄慘破敗景象的一句是( )
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家書抵萬金”中“書”的意思是( )
A.書寫 B.字體 C.書信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運用了 和 的修辭手法。
4.從“家書抵萬金”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古詩,完成練習。
他鄉七夕
[唐]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①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②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③,迢迢問斗牛④。
【注釋】
①羈:停留。 ②緒風:微小的風。 ③河漢:天上的銀河。 ④斗牛:帝牛星。
5.詩中加點的“逢”的意思是 ,“臨”的意思是 。
6.詩中的“ ”字直接表達了詩人在他鄉過七夕時思念家鄉親人的情感。
7.本學期,我們積累了唐代詩人林杰所作的關于七夕節的古詩《 》。詩歌的后兩句是: , 。
8.《己亥雜詩》是組詩。將下面這首詩與本課中的進行對比,分析其感情上的異同。
已亥雜詩(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這兩首詩講的都是關于( )的問題。
A.朝廷 B.人才 C.天公
(2)兩首詩的不同之處在于課文中表達的是 的思想感情,本詩表達的是 的可貴精神。
課內閱讀。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9.三首詩的不同點:
不同點 題目 作者 朝代 意象 寫法 表達情感
《示兒》
《題臨安邸》
《己亥雜詩》
10.相同點:三首詩都抒發了 。
詩詞賞析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1.全詩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月落/烏啼/霜滿天 B.江楓/漁火/對愁眠
C.姑蘇/城外/寒山寺 D.夜半/鐘聲/到/客船
12.在詩中作者寫了月落、烏鴉、 、江楓、漁船、 等景物,作者的情感聚焦在這首詩的 字上。
13.詩歌在景物描寫中巧妙地運用動靜結合的寫法。其中一、二句是“ ”描寫,第四句是“ ”描寫。
14.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詩的首句寫了三種現象:月落、烏啼、霜滿天,巧妙有層次地表明夜泊的時間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楓”指江橋和楓橋;“江楓漁火對愁眠”,意思是江村橋、楓橋、漁火,對著愁眠山。
別老母
〔清〕黃景仁①
搴帷②拜母河梁去③,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④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選自《黃仲則詩選》,中華書局2011年版)
注釋:①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后裔。②搴帷(qiān wéi);這里指撩起門簾。③河梁去:指送別。河梁,舊時指送別之地。④柴門:用樹條編扎的簡陋的門。
15.這首詩寫于什么季節?寫作時間與主題思想有什么關系?
16.最后一句“此時有子不如無”是站在兒子還是母親的角度寫的?這樣寫有什么特別的作用?
閱讀
鐘山即事
〔宋〕王安石
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中華書局1959年版)
17.這首詩的前兩句通過“ ”“ ”“ ”描繪了鐘山 的情景。
18.“茅檐相對坐終日”一句中詩人既是相對 而坐,又是相對 而坐。
19.在寫靜景的時候,詩人常常會用以動襯靜的間接描寫的方法,比如“鳥鳴山更幽”,但本詩作者用了 的方法。
題李凝幽居
〔唐〕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選自《唐詩三百首》,中華書局1969年版)
20.這首詩與《山居秋暝》的形式一樣。請在對仗(對偶)的兩聯句子下畫上橫線。
21.本詩的描寫手法也與《山居秋暝》有相同之處,都采用了以 襯 的寫法。
閱讀
采蓮詞
〔唐〕張潮
朝出沙頭①日正紅,晚來云起半江中。
賴②逢鄰女曾相識,并著蓮舟不畏風。
(選自《唐人絕句選》,中華書局1982年版)
注釋:①沙頭:即江岸,因為江岸常有河沙淤積,故稱。②賴:虧得,幸好。
22.這首詩的“ ”與“ ”兩句寫出了采蓮女的辛勞。
23.詩中關于“并著蓮舟”的描寫反映出 的天氣與采蓮女 的精神。
初二夜月
〔明〕蘇福
三足金烏①已斂形②,且看兔魄③一痕生④。
嫦娥底事⑤梳妝懶,終夜⑥蛾眉⑦畫不成。
(選自《童趣詩詞一百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注釋:①三足金烏:指太陽。古代神話認為太陽中有三足鳥。金,指太陽的主要色彩。②已斂(liǎn)形:指太陽落山了。③兔魄(pò):源見”玉兔”,月亮的別稱。④一痕生:指月牙只有淡淡的一條線。⑤底事:為何事。⑥終夜:整夜。⑦蛾(é)眉:女子的眉毛。
24.這首詩是以“ ”“ ”“ ”的時間線索貫穿起來的。
25.這首詩是結合“ ”“ ”“ ”的神話傳說來寫的。
參考答案:
1.A 2.C 3. 擬人 對偶 4.體會到:對家人的思念或對家書的珍視
思想感情:對家人的思念,對國家安寧和平的渴望
【解析】1.本題考查詩意。
A.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B.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C.連綿的戰火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了,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D.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故選A。
2.本題考查重點字詞。
家書抵萬金。中“書”為書信,家中書信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3.本題考查修辭手法。
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淚”“恨”二字可以看出本句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相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辭方式。句中: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4.本題考查思想情感。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戰火已經連續不斷地進行了一個春天,仍然沒有結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肅宗剛剛繼位,但是官軍暫時還沒有獲得有利形勢,至今還未能收復西京,看來這場戰爭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敵軍營,好久沒有妻兒的音信,他們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樣了。要能得到封家書該多好啊。“家書抵萬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詩人在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戰爭是一封家書勝過“萬金”的真正原因,這也是所有受戰爭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廣大人民反對戰爭,期望和平安樂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
5. 遇到;遇見 臨近;臨到 6.愁 7. 乞巧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解析】5.本題考查字詞解釋。
“他鄉逢七夕”的意思:客居他鄉的時候恰逢七夕佳節。逢:遇到;遇見。“新月始臨秋”的意思:新月當空,初秋已快來臨。臨:臨近;臨到。
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此詩首聯寫詩人在他鄉逢七夕的愁上加愁,頷聯寫詩人想象家中妻子穿針乞巧的情景,頸聯以對初秋景物的描寫表現詩人的秋愁,尾聯在反問中表明詩人的愁緒已到了無法排遣的極點。由此可知,詩中的“愁”字直接表達了詩人在他鄉過七夕時思念家鄉親人的情感。
7.本題考查作家作品。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句意: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原詩: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8.(1)B
(2) 希望解放人才、變革社會 奉獻自己、培養人才
【詳解】(1)本題考查對古詩內容的理解。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暗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撒,不拘一格降人材。”的意思是:只有狂雷炸響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意思是: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辭官歸鄉,猶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兩首詩都提到了培養人才的問題。
故選B。
(2)本題考查主旨情感。
《已亥雜詩》表達了作者想打破清朝末期死氣沉沉的局面,抨擊了腐朽的清政府,以及清政府的選拔人才對待人才的態度,希望有一道驚雷,打破這個局面,能讓更多的人才為國貢獻該有的力量。
《已亥雜詩(其五)》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心力。作者以花自喻,意謂自己雖然處境艱難,但忠貞報國之心始終不變;自信其高尚志節更能感召年青一代,表達了作者奉獻自己,培養人才的可貴精神。
9. 陸游 宋代 九州 中原 先敘事后抒情 詩人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林升 宋代 青山、高樓、歌舞
先寫景后抒情 表達了詩人對南宋統治者歌舞升平、紙醉金迷奢侈生活的無情批判 龔自珍 清 九州,風雷,萬馬,天公 先寫現實,再寫希望 表達作者希望解放人材,變革社會,以振興國家的思想感情 10.作者的愛國情懷
【解析】9.本題考查古詩內容理解。
宋代陸游的《示兒》,譯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感到悲傷,沒能見到國家統一。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意象是“九州”“中原”,寫法是先敘事后抒情,表現的是囑咐與盼望。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愛國情懷。
宋代林升的《題臨安邸》,譯文:山連山,樓重樓,西湖上的歌舞什么時候才會休止。暖熏熏的和風把游人都吹得醉了,他們已經把這杭州當作是以前的都城汴京了。表達了表達了詩人對南宋統治者歌舞升平、紙醉金迷奢侈生活的無情批判。
意象是“青山”“高樓”“歌舞”。先寫景后抒情,表現的是責問、痛恨與揭露、警告。
清代龔自珍的《己亥雜詩》,譯文:只有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煥發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表達了表達了作者解放人才,變革社會,振興國家的愿望。
意象是“九州”“風雷”“萬馬”“天公”。先寫現實后談希望,既有揭露也有批判。
10.本題考查思想感情。
結合《示兒》一詩,可知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愛國情懷;結合《題臨安邸》一詩,可知表達了詩人對南宋統治者歌舞升平、紙醉金迷奢侈生活的無情批判。表達了詩人憂憤深沉的愛國之情,對國家現狀的無比憂慮和對統治者的辛辣諷刺和嚴厲警告;結合《己亥雜詩》一詩,可知抒發了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快點到來的愿望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因此三首詩都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11.D 12. 霜 寒山寺 愁 13. 靜態 動態 14.B
【解析】11.考查詩句的停頓。
“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思是: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到客船”是動賓短語,中間不用停頓。應劃為:夜半/鐘聲/到客船。
故選D。
12.考查了詩歌內容的理解。
解讀詩歌可知,詩人用霜天月落、烏鵲凄啼、江邊楓葉、漁船燈火、城外寺廟、半夜鐘聲等景色為我們編織了一幅幽靜美麗的秋夜江景圖。通過這些景物的描寫,讓人感受到作者的點點憂愁,故作者的情感聚焦在這首詩的“愁”字上。
13.考查了對詩歌寫作手法的理解。
結合詩歌內容可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兩句將夜景與愁思交織在一起,是靜態描寫。第四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寫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是動態描寫。
14.考查了詩歌內容的理解。
B.“江楓漁火對愁眠”意思是作者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而不是江村橋、楓橋、漁火,對著愁眠山。
故選B。
15.寒冬。在這樣的時間仍要別老母,更加突出了人生艱難,掛念老母的主題。 16.是站在母親的角度。用母親的口氣寫的。這樣寫,既寫出了母親的痛苦,更寫出了兒子的內疚。
【解析】15.本題考查對古詩的賞析。
“慘慘柴門風雪夜”的意思: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孝敬與母親團聚,從而開了這凄慘的分離的柴門遠去。可知,這首詩描寫的是冬季。作者用“柴門”“風雪夜”兩個最簡單的詞兒,極其概括典型地告訴人們,在那種環境下,一個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人的凄楚難熬。“柴門”“風雪夜”則是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了。風雪因柴門而更為肆虐,柴門因風雪而更為難忍,此時向老母告別,除了“慘慘”還有什么可說呢?這樣寫更能體現出對老母親的掛念。
16.本題考查對詩句的賞析。
“此時有子不如無”的意思:不禁感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作者集愧疚,自責,痛恨于一身,發出了“此時有子不如無”的感慨。這種感慨是極為凝重的,它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愛母之心,戀母之情,而變成了對那個時代的正義控訴,對所有無依,無靠,無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對天下不孝子女的嚴厲譴責,這是由個人情感到整體理念的升華,它從生育學角度告誡世人,養子無用,不如不養。這樣更寫出了對兒子的內疚。
17. 澗水 竹 花草 幽深靜寂 18. 大山 寂寞 19.直接描寫
【解析】17.本題考查詩句內容理解。
結合詩句“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山澗中的流水,靜悄悄的,繞著竹林流淌。竹林西畔,那繁花綠草,柔軟的枝條在春風中搖晃。在詩人的筆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靜寂,“澗”是幽靜的,“竹”是幽靜的,“花草”也是幽靜的,無聲無息,自生自長,隨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
18.本題考查詩句內容理解。
“茅檐相對坐終日”,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著這明媚的春光;詩人整天整日一聲不響地在屋檐下對著大山靜靜的坐著,幽閑、寂寞至極。既是相對大山而坐,又是相對寂寞而坐。
19.本題考查詩句內容理解。
結合詩句“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可知詩人從正面渲染靜態,顯得平淡自然,直截明快。因此采用了直接描寫的方法。
20.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21. 動 靜
【解析】20.本題考查修辭手法。
對偶:將意義相關或相對的兩個字數相等、結構大致相同或相似的短語、句子、句群對稱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手法叫“對偶”,也叫“對仗”、“儷辭”。
《題李凝幽居》全詩的意思為:悠閑地住在這里很少有鄰居來,雜草叢生的小路通向荒蕪小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鳥兒自由地棲息在池邊的樹上,皎潔的月光下僧人正敲著山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走過橋去看見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腳在飄動山石也好像在移動。
按照古詩內容可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這兩句意義相關、兩個字數相等、結構大致相同,是對偶句。
21.本題考查詩詞內容理解。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詩人用很經濟的手法,描寫了這一幽居的周圍環境:一條雜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蕪不治的小園;近旁,亦無人家居住。淡淡兩筆,十分概括地寫了一個“幽”字。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兩句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突出了環境的幽靜,有著出人意料的表達效果。
22. 朝出沙頭日正紅 晚來云起半江中 23. 風起云涌 團結互助
【解析】22.本題考查的是詩句理解。
先理解古詩中難理解的字詞的含義,再根據字詞的意思理解古詩句的意思。日正紅,紅紅的太陽當空朗照。前兩句故事的意思是早晨的江岸邊紅紅的太陽當空朗照;傍晚時分,江面上空風起云涌,驟雨襲來。由句子中的“朝出”“日正紅”“晚來”“云起”可以看出采蓮女的辛勤。
23.本題考查的是詩句理解。
賴:虧得,幸好。并著蓮舟:兩只蓮舟并在一起。古詩后兩句的意思是幸虧碰上了已經相識的鄰家女子,兩只蓮舟并在一起,這樣就不怕風吹雨打了。由古詩中的“云起”和“不畏風”可以看出江上風起云涌的天氣。“并著蓮舟不畏風”寫出兩位聰明的姑娘憑借水上經驗,機智地把兩葉小舟并連在一起,增加了在水上的穩定度,充滿信心地去戰勝那即將到來的風浪。我們從“不畏風”的堅定從容語氣中,可以想象到她們正站立船頭,團結一致,堅強鎮定地向前劃行。她們一定會在風浪中勇敢搏斗,最終化險為夷。
24. 三足金烏已斂形 兔魄一痕生 終夜 25. 三足金烏 兔魄 嫦娥
【解析】24.本題考查古詩內容理解。
結合詩句“三足金烏已斂形”可知描寫的是太陽落山了;結合詩句“且看兔魄一痕生”可知描寫是的月亮出來了,月牙只有淡淡的一條線;結合詩句“終夜蛾眉畫不成。”可知整夜都畫不成眉毛,表示時間的詞語是“終夜”,因此這首詩是以“三足金烏已斂形”“兔魄一痕生”“終夜”的時間線索來寫的。
25.本題考查詩句內容理解。
結合詩句“三足金烏已斂形”,抓住注釋①三足金烏:指太陽。古代神話認為太陽中有三足鳥。金,指太陽的主要色彩。可知寫了“三足金烏”的神話傳說;
結合詩句“且看兔魄一痕生”,結合注釋③兔魄:源見”玉兔”,月亮的別稱。可知寫了“兔魄”的神話傳說;
結合詩句“嫦娥底事梳妝懶”可知寫了嫦娥的神話傳說。
第四篇:名家閱讀(陳世旭)
戈壁上的小屋
——陳世旭
①在西寧搭的便車整整走了三天,終于把我留在去往縣城岔路口一片揚起的塵土里。
②我看到父親背著郵包,迎面向我走過來。
③“我代表我們全局來迎接你。便車搞不好就出岔子,說不準時間,怕你到了見不到我,我昨天半夜就從局里出發了,在這里等了你一整天。”
④之后,他把我的行李小心地放進一輛手扶拖拉機的拖斗里。
⑤“快點上車吧,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⑥我不知道是不是值得高興。幾天跑下來,我的心情壞透了。我有點想哭。我聽說過,有些像我一樣從郵校畢業分配到基層的人,從西寧出發兩天,就說什么也不肯再往前走了,轉身搭便車返回。
⑦我與父親在半夜以后到達了縣城。不過是一條不足兩百米的街,兩邊都是輪廓硬朗的房子。有幾星昏黃的亮光從黑暗中透出來。這個夜晚到達的并不是目的地。我們將要去的那個線務站,離縣城還有一百多公里。
⑧父親是上世紀50年代末“援青”的郵電職工。他來青海后,最初是鄉郵員,現在是縣局局長。幾十年的時間,他堅守在這里,在這里的山地、草場和戈壁走瘸了兩條腿。他喜歡這里,說這里空氣稀薄,但很清新;人煙稀少,但人很熱情;還有不常見到的野生動物,不怕人,跟人很親近。縣境平均海拔四千米,年平均氣溫零下十五攝氏度。嚴寒使人望而卻步。父親卻說,除非組織上另有需要,他會在這里一直干到退休。我同青海不可分離的命運,似乎在我父母結合時就注定了。他們來“援青”后就再沒有回過老家。我在西寧的郵電中專畢業后,按照父親的意愿,也回到了縣里。
⑨兩天后,父親開著手扶拖拉機,送我去線務站。
⑩戈壁的空曠、遼闊、靜謐,令我震驚。只有在戈壁上,才真正可以見到天似穹廬,才真正可以看到弧形的地平線。公路好像把地球劈成了兩個半圓,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永無休止地伸展在我們的視野里。寂然無聲的茫茫戈壁,除了風蝕和地殼運動之外,似乎沒有任何變化地存在了億萬年。寂寞似乎像時間一樣永恒。在這里,最起碼的愿望常常成為一種奢侈——哪怕需要的只是一片剛剛能遮住腦門的綠蔭。強烈的紫外線無情地扎進面部,留下血紅的烙印;戈壁風沙如同鋒利的雕刀在臉上刻下粗糙的皺紋。
那一天,夕陽在風沙里沉浮。起先還不時能見到駱駝草和紅柳叢。后來,遠遠近近就只有紅色的沙礫和鐵青的巖石了。茫茫天地間除了我們,連一絲生氣也感受不到。看到這些,我真是忐忑不安。
忽然,遠遠的地方出現了一幢小屋,孤零零地立在戈壁上,就像是月球上的一個黑點。
○13這就是郵電線務站。屋子里,簡樸而整潔,電話交換臺竟是用石塊壘成的。父親出發前夜,曾向當地牧民買了一頭羊。我們到時,帳篷里一個大大的牛糞灶,燒得熱氣騰騰。幾個牧民正幫著宰羊,灌血腸,熬雜碎,煮手抓,揪面片。全局十來個人都坐在地上,卻給我留了個馬扎。我當然明白父親的苦心。他那張寫滿了期望的臉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未來。他一口一句“老了”,他的樣子的確比平原上七十歲的人還老,可他還不到五十歲。看著他那張臉,我想:五十歲以前,我就會這樣老嗎?
○14這里的每個線務站之間,相隔差不多上百公里。我常常對著空曠無邊的戈壁發怔。有時候,我抓緊雙拳——似乎想要攥住什么——聲嘶力竭地叫喊。聲音不管拖得怎樣長,都很快被戈壁吞沒,沒有回聲。
○15除了局里同事隔些日子給我送一趟糧食、煤和維修零件,大部分日子里,我見不到一個人,看見的只能是太陽和月亮的換班。今天和明天完全一樣,就像珠串上的兩顆珠子。
○16有天早上,我忽然聽見了鳥叫。我疑疑惑惑地從床上爬起來,疑疑惑惑地推開窗子——
○17真的有一只鳥,就在窗外不遠的線桿上做巢!我慌慌張張地撲到門外,興奮得全身發抖。
○18以后的日子,我每天查完線路就是全神貫注地看著那只鳥,飛出去,又飛回來,從不知什么地方銜來了干草,銜來了土塊。于是荒灘上,有了兩個巢:一個是鳥巢,一個是線務站;有兩個生命:一個是鳥,一個是我。
○19我們相依為命了。我把拌炒面的曲拉和最新鮮的烤餅都留給了它。我一聲口哨,它就飛到我的窗子里來,在屋子里神氣地走來走去。我出去查線或是查線回來的路上,它會出其不意地從我身后一下子撲到我的肩膀上。
○20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了從縣局打來的電話:
“線路上是不是有鳥巢?”電話里傳來父親沙啞的聲音,“得移掉它!鳥巢里要是有鐵絲什么的,可能會給線路造成短路。”
“不!”我堅決地掛掉了電話。
第二天,我卻被鳥凄厲的叫聲驚醒。我爬起床,看到那只鳥正拼命地撲打著我的窗戶。
窗外站著父親,他已經把鳥巢從線桿上端下來了。
“我知道你舍不得,但是……”他滿臉慚愧地看著我,沒有再說下去。
我看了看父親,又看了看光禿禿的線桿和一眼看不到邊的戈壁,知道父親這樣做是對的。我張了張嘴,什么也沒說,轉身回到了我的小屋。
父親退休的時候,省局在西寧市為第一代“援青”人蓋了宿舍。但父親不肯去住,一直到去世,他都住在縣里。
而我也一直留在了這個戈壁上的小屋。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秀山| 团风县| 武强县| 伊春市| 盖州市| 肇庆市| 衡水市| 将乐县| 湖口县| 海城市| 鄂尔多斯市| 烟台市| 五家渠市| 且末县| 资源县| 津南区| 祥云县| 团风县| 濉溪县| 景谷| 安康市| 曲沃县| 景泰县| 小金县| 伊通| 乌兰察布市| 开阳县| 岳普湖县| 浮山县| 长海县| 西乌珠穆沁旗| 汝州市| 高青县| 富阳市| 来安县| 门头沟区| 桂林市| 讷河市| 井研县| 克什克腾旗| 兴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