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暑假二升三語文自學課day8:解鎖文言文閱讀的虛詞理解題型(學生版+家長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暑假二升三語文自學課day8:解鎖文言文閱讀的虛詞理解題型(學生版+家長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Day08:解鎖古詩文閱讀的虛詞理解題型
2023-2024學年暑假二升三語文雙周自學課
第一篇:知識導航
第二篇:知識小酌
常考題型:
1、解釋下列加點字。
2、分析文中的古今異義字。
3、與上題中某字用法相同的是哪一項?
4、選出某在句子中的意思,將序號填在橫線上。
答題方法:
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不能充當句子的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數副詞如不、也許、沒有等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只能配合實詞造句,表示種種語法關系。虛詞一般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感嘆詞、語氣詞等。虛詞在文言文等古文中常出現,而它的解釋也相對靈活。
1、句意分析法
根據句子的大意推斷虛詞在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2、代入檢驗法
文言文的虛詞用法大多是課內學過的,所以,只要知道課內例句中虛詞的用法,在閱讀和解題時,就可將它的每個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選其中講得通的一項,從而獲得正確答案。
3、交換理解法
如果給出兩個句子,讓同學們判斷句中某個虛詞的用法是否相同,此時就可二項,以將其中能確定的某句中的虛詞意義和用法代入另一句來理解,看句子是三項,否講得通,如果講得通,那意義和用法就是一樣的,如果講不通,意義和用法就不一樣。
常見虛詞:
★之
1、用作代詞,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2、用作助詞,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
3、用作動詞
可譯為“去、往、到”。
★其
1、第三人稱代詞,相當于“他”(們)、“她(們)”、“它(們)”。
2、活用為第一人稱,相當于“我(的)”、“自己(的)”。
3、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 相當于“難道”、“怎么”。
4、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這”之類的詞。
★乃:
1、于是,就;2、才,這才;3、卻;4、是,就是,原來是;5、竟然;6、他的;7、乃至,甚至;8、可是;9、而,又;10、這樣;11、你,你的。
需要注意的地方:
文言虛詞主要包括: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文言的虛詞實詞的分類,大體同白話一樣。虛詞大都有多種用法,要根據它在句子里的作用來確定。要確切了解虛詞的作用,還應該與白話比較,了解它的變化。
第三篇:小題速刷
文言文閱讀
龜兔競走
龜與兔競①走②,兔行速,中道而眠,龜行遲,努力不息③。及兔醒,則龜已先至④矣。
[注釋]①竟:比賽。②走:跑。③息:停止。④至:到達。
1.讀了古文,我知道,最后贏得比賽的是(  )
A.烏龜 B.兔子
2.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龜/與兔競/走 B.龜與兔/競走得分
課內閱讀。
群兒戲于庭,一兒 甕,足 沒水中。眾皆棄去,光 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3.根據課文內容,把文中的生字在橫線上工整寫出來。
4.請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括號里。
(1)把下列“甕”的一幅圖選出來。( )
A B. C.
(2)下列選項中,停頓錯誤的一項是( )
A.群兒/戲于庭 B.眾皆/棄去 C.兒/得活
(3)從文中我知道司馬光是個( )的孩子。
A.勤學好問 B.聰明機智 C.誠實守信
閱讀。
【文段一】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 ,水迸,兒得活。
【文段二】灌水取球
文潞公①幼時與群兒擊球,入柱穴②中不能取,公以③水灌之,球浮出。
注釋:①〔文潞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自幼聰明過人。②〔柱穴〕樹洞。③〔以]用。
5.在橫線上寫出【文段一】的題目,并將文中畫橫線處缺失的語句用原文補充完整。
6.下面朗讀停頓劃分恰當的一項是( )
A.足跌/沒水/中 B.公/以水/灌之 C.群/兒戲/于庭
7.請借助注釋和圖片信息,讀懂【文段二】。你認為兩個文段中兩位主人公都具有下面哪一種優秀品質。( )
A.勤學好問 B.聰明機智 C.誠實守信 D.熱心助人
我會讀小古文。
池中種荷,夏日開花,或紅或白。荷梗(gěng)直立。荷葉形圓。莖橫泥中,其名曰(yuē)藕(ǒu)。藕有節,中有孔,斷之有絲。(選自民國老課本)
8.聯系上下文,給加點的字選擇合適的意思。
或紅或白( ) A.或者 B.有的
斷之有絲( ) A.藕 B.荷梗
9.照樣子再寫幾個。
夏日
荷葉形圓 荷花色 荷花氣 荷藕味
10.把下面與荷有關的詩句填寫完整。
( )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
接天( )無窮碧,映日( )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 )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采蓮曲》
11.仿照畫線句子,試著根據開頭接著寫幾句。
院中種菊,
文言文閱讀。
__________________
缸中有金魚,一貓伏①缸上,欲②捕食之,失足墜水中,急躍起,全身皆③濕。
注釋:①伏:趴在。②欲:想要。③皆:全。
12.這個小故事的起因是( )
A.貓想看金魚 B.貓想和金魚玩 C.貓想吃掉金魚
13.“急躍起”指的是( )急忙跳出來。
A.貓 B.金魚
14.請你給這個小故事加個合適的題目,填在橫線上。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司馬光傳
司馬光生七歲,凜然①如成人,聞②講《左氏春秋》,愛之,退③為家人講,即了④其大旨⑤。自是⑥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注釋:①逐走:賽跑。走:跑。①凜然:嚴肅莊重的樣子。②聞:聽。③退:回去。④了:清楚。⑤大旨:大意,主要意思。⑥自是:從此。
15.給下列句中的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司馬光生七歲。( )
A.出生 B.長到 C.生活
(2)至不知饑渴寒暑。( )
A.至于 B.到來 C.甚至
16.下列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是( )
A.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
B.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
C.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
D.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
17.根據短文內容,下面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司馬光是個不怕寒暑饑渴的孩子。
B.司馬光是個愛給別人講故事的孩子。
C.司馬光是個勤奮好學的孩子。
D.司馬光是個樂于助人的孩子。
18.根據你的理解填空。
司馬光聽到有人講( ),非常喜歡,回家后馬上( )。從此( )。
閱讀小古文,回答問題。
曹沖稱象
曹沖生五六歲,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②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③,咸④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⑤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
注釋:①〔智意〕聰明才智。②〔致〕送給。③〔群下〕部下,下屬。④〔咸〕全,都。⑤〔校〕衡量。
19.選擇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
(1)智意所及。( )
A.達到的程度。  B.及時,趁著。
(2)太祖欲知其斤重。( )
A.欲望。      B.想要。
20.用自己的話說說曹沖稱象的過程。
21.下列對短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這篇短文通過稱象這件事贊美了曹沖的聰明才智。
B.曹沖稱象的辦法是把大象趕上船之后用秤稱。
C.曹沖在稱象時已經是成年人了。
小古文閱讀。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②.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注釋]①智:聰明,這里的意思是“認為……聰明”。②壞:毀壞。③亡:丟失。
22.富人家被盜是因為( )
A.雨天損壞了墻壁,使賊人有了方便之門。 B.鄰居是小偷。
C.這家的孩子很聰明,預料之事,變成現實。 D.富人有很多錢。
23.“其家甚智其子”,下面對這句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這家人很贊賞兒子的聰明。
B.這家人很聰明,包括他的兒子。
C.這家人怪罪這個聰明的孩子。
D.這家人懷疑兒子和鄰居一起偷了錢。
24.讀了這則寓言,你最想對文中的哪個人發表一下自己的感慨?
閱讀與探究。
司馬光
①群兒戲于庭,②一兒登甕,③足跌沒水中。④眾皆棄去,⑤光持石擊甕破之,⑥水迸,⑦兒得活。
25.梳理《司馬光》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請在橫線處填寫序號。
起因: 經過: 結果:
26.你對小古文中的哪句話印象深刻?你腦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請寫下來。
我選擇的短語是:
我腦中浮現的畫面是:
27.“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看到這一幕,可馬光和其他的孩子分別會想些什么呢?想一想,寫一寫。
28.請用你積累的一個好詞評價司馬光: 。
小古文我會讀。
文潞公幼時與群兒擊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
29.文潞公在和小朋友們 的時候,球 。
30.文潞公用了 的辦法,把球取出來了。
31.這學期,通過學習小古文,我還認識了一個聰明機智的小孩兒,他叫 。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道邊苦李
王戎七歲,嘗(曾經)與諸小兒游(游玩),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各位)兒競(爭著)走取之,唯(只有)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確實這樣)。
32.讀畫線的句子,在需要停頓的地方標上“/”。
33.根據文中括號里的注釋,給句子選擇恰當的解釋。
①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 )
A.王戎七歲時,嘗試著跟小伙伴們游玩。
B.王戎七歲時,曾經和小伙伴們一起去游玩。
C.王戎七歲時,曾經和小伙伴們一起去游泳。
②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 )
A.(他們)看見路邊上李樹結了很多李子,把樹枝都壓彎了。
B.(他們)看見路邊上李樹結了很多李子,把樹枝都壓斷了。
C.(他們)看見路邊上李樹結了很多子,把樹枝都壓彎了。
34.用橫線畫出文中說明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話總結一下。
        
閱讀與欣賞。
文征明習字
文征明臨①寫《千字文》,日②以十本為率③,書④逐⑤大進。平生于⑥書,未嘗⑦茍且⑧,故⑨愈老而愈益⑩精妙。
【注釋】①臨:臨帖,照著字畫模仿。②日:每天。③率:標準。④書:書法。⑤逐:于是,就。⑥于:對,對于。⑦嘗:曾經。⑧茍且:敷衍了事,馬虎。⑨故:所以。⑩愈益:愈加,更加。
35.能說明文征明練書法練得多的是( )
A.日以十本為率 B.書遂大進 C.平生于書,未嘗茍且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36.“平生于書,未嘗茍且”,這句話能說明文征明( )
A.是個善良的人 B.是個有愛心的人 C.是個勤奮認真的人 D.是個誠實的人
37.最后一句話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的意思是他越老,書法就越精妙。根據文本信息,這種成就來源于他( )
A.有興趣,肯用功 B.練得多,人聰明 C.練得多,不隨便 D.不隨便,有耐心
38.你喜歡這種小古文嗎?為什么?你覺得它在語言表達上和現代文有什么不同?
閱讀古文,完成練習。
放風箏
青草地,放風箏。汝①前行,我后行。
【注】①汝:你。
39.古文中寫到放風箏是在什么季節?( )
A.春天
B.秋天
40.文中寫到有幾個人在放風箏?( )
A.2
B.3
41.他們在哪兒放風箏?( )
A.操場上
B.草地上
文言文閱讀。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④。”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⑤之。舟已行⑥矣,而⑦劍不行,求劍若⑧此⑨,不亦惑乎⑩!
【注釋】①涉:渡。②遽(jù):立刻,急忙,馬上。③契:用刀刻。④所從墜:落下去的地方。⑤求:找。⑥行:向前走。⑦而:但是。⑧若:像。⑨此:這樣。⑩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42.古文朗讀要有正確的停頓,選擇停頓不正確的句子(  )
A.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B.是吾劍/之所從墜
C.舟/已行矣
D.不/亦惑乎
43.結合注釋,翻譯下面的句子。
(1)是吾劍之所從墜。
(2)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44.文中刻畫楚人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點?
45.說楚人這種做法糊涂的原因是(  )
A.他刻的劍下落的地方有錯誤。
B.掉到江水里的劍是不會跟船前行的。
C.劍在水中前行的速度慢,不如船快。
D.他沒有耐心地去尋找。
46.《刻舟求劍》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第四篇:童話故事
泡泡國
從前,有一個名叫“泡泡國”的國家,那里生活著一群泡泡國民。他們真的名副其實,因為他們的房子、床、桌子、椅子等都是泡泡做的。就連打扮也是這樣,他們的頭發也是泡泡的樣貌,還有女士帶的耳環、項鏈也是泡泡式的。他們見面的第一句話不是“你的頭型挺漂亮的嘛!”,就是“今日你怎樣還是這樣的頭型呀!太土了吧!”
華麗的泡泡王宮里,住著泡泡國王和美麗的泡泡王后。他們整天忙著想新的花樣。泡泡王國就產出了一種泡泡果糖,只要吃一塊就能變出五彩繽紛的泡泡來。國民們都快瘋了,因為他們覺得他們真是太愛他們的國家了。
一天,泡泡國王又到工廠里去了。工廠里有四個車間,第一個式生產泡泡衣服的,第二個是生產鞋子的,第三個是生產小飾品的,第四個是生產交通工具的。他們發明的泡泡工具,人們再也不用徒步去學校或班上了。他們只要喝一口飲料藥水,然后哈一口氣,那口氣就能夠變成一個五彩的泡泡,把他們載入太空中,送達目的地。
但好景不長,太空中的泡泡太多了,人們上也上不來,下也下不去,很多人被困在了天空中。泡泡國王急忙派出泡泡大軍乘著五彩的泡泡去營救人們,可于事無補。因為泡泡大軍也被困在了天空中。這時,泡泡國王想出了一個辦法利用泡泡王國人們身體很輕的的有利條件,買了萬個竹蜻蜓,分發給陸地上的人們,讓他們一手拿著針,一手拿著竹蜻蜓,背上還背著一個裝著竹蜻蜓的袋子,緩緩升上了天空,把泡泡一個個扎破。他們再發給困在天空中的每一個人一個竹蜻蜓,讓他們安全到達地面。看著人們都安全了,地上的人們也松了一口氣。
從此,泡泡國家的人們不再用泡泡了,那個工廠也倒閉了,人們開始過起了歡樂的新生活。
沙漠故事
沙漠旅行結束了。小駱駝在小溪邊照“鏡子”時,上次嘲笑它的小紅馬看見了,就噴著響鼻對小駱駝說“你的腳掌又大又厚,背上還有兩個肉疙瘩,兩層睫毛,多難看!快去美容店美美容,再過來和我比美吧!”小駱駝卻平靜地對小紅馬說“別看我長得這么難看,但我這些在沙漠中的作用可大著呢!”“快別吹牛了,咋可能呢”小紅馬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信咱們明天去沙漠中走一趟吧!”“好啊!”小紅馬爽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小紅馬和小駱駝一齊走進了茫茫的大沙漠。剛來到沙漠中,小紅馬的腳就陷進了沙子里,怎樣拔也拔不出來,而小駱駝又大又厚的腳掌卻穩穩地站在沙子上。看到小紅馬越陷越深的腳,小駱駝連忙把小紅馬拉了出來,小紅馬就這樣一步步艱難地走著。突然,一陣風沙鋪天蓋地地刮過來,小紅馬和小駱駝都閉上了眼睛,一會兒,風沙過去了,小駱駝的眼睛和鼻孔中沒進一粒沙子,而小紅馬卻難受壞了……走了一會兒,小紅馬的肚子咕咕直叫,小駱駝看出了它的心思,給了小紅馬一些吃的,小紅馬奇怪地問“你怎樣自我不吃呢”小駱駝說“我的這兩個肉疙瘩叫作駝峰,里面儲存著養料,足夠路上吃了。”
沙漠旅行結束了,小紅馬對小駱駝說“多謝你,是你從內心告訴我評價一個事物的美與丑,不能只看外表,還要看它的本質。此刻我為你有厚厚的腳掌,雙層睫毛,肉疙瘩而感到自豪呀!”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Day08:解鎖古詩文閱讀的虛詞理解題型
2023-2024學年暑假二升三語文雙周自學課
第一篇:知識導航
第二篇:知識小酌
常考題型:
1、解釋下列加點字。
2、分析文中的古今異義字。
3、與上題中某字用法相同的是哪一項?
4、選出某在句子中的意思,將序號填在橫線上。
答題方法:
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不能充當句子的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數副詞如不、也許、沒有等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只能配合實詞造句,表示種種語法關系。虛詞一般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感嘆詞、語氣詞等。虛詞在文言文等古文中常出現,而它的解釋也相對靈活。
1、句意分析法
根據句子的大意推斷虛詞在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2、代入檢驗法
文言文的虛詞用法大多是課內學過的,所以,只要知道課內例句中虛詞的用法,在閱讀和解題時,就可將它的每個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選其中講得通的一項,從而獲得正確答案。
3、交換理解法
如果給出兩個句子,讓同學們判斷句中某個虛詞的用法是否相同,此時就可二項,以將其中能確定的某句中的虛詞意義和用法代入另一句來理解,看句子是三項,否講得通,如果講得通,那意義和用法就是一樣的,如果講不通,意義和用法就不一樣。
常見虛詞:
★之
1、用作代詞,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2、用作助詞,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
3、用作動詞
可譯為“去、往、到”。
★其
1、第三人稱代詞,相當于“他”(們)、“她(們)”、“它(們)”。
2、活用為第一人稱,相當于“我(的)”、“自己(的)”。
3、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 相當于“難道”、“怎么”。
4、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這”之類的詞。
★乃:
1、于是,就;2、才,這才;3、卻;4、是,就是,原來是;5、竟然;6、他的;7、乃至,甚至;8、可是;9、而,又;10、這樣;11、你,你的。
需要注意的地方:
文言虛詞主要包括: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文言的虛詞實詞的分類,大體同白話一樣。虛詞大都有多種用法,要根據它在句子里的作用來確定。要確切了解虛詞的作用,還應該與白話比較,了解它的變化。
第三篇:小題速刷
文言文閱讀
龜兔競走
龜與兔競①走②,兔行速,中道而眠,龜行遲,努力不息③。及兔醒,則龜已先至④矣。
[注釋]①竟:比賽。②走:跑。③息:停止。④至:到達。
1.讀了古文,我知道,最后贏得比賽的是(  )
A.烏龜 B.兔子
2.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龜/與兔競/走 B.龜與兔/競走得分
課內閱讀。
群兒戲于庭,一兒 甕,足 沒水中。眾皆棄去,光 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3.根據課文內容,把文中的生字在橫線上工整寫出來。
4.請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括號里。
(1)把下列“甕”的一幅圖選出來。( )
A B. C.
(2)下列選項中,停頓錯誤的一項是( )
A.群兒/戲于庭 B.眾皆/棄去 C.兒/得活
(3)從文中我知道司馬光是個( )的孩子。
A.勤學好問 B.聰明機智 C.誠實守信
閱讀。
【文段一】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 ,水迸,兒得活。
【文段二】灌水取球
文潞公①幼時與群兒擊球,入柱穴②中不能取,公以③水灌之,球浮出。
注釋:①〔文潞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自幼聰明過人。②〔柱穴〕樹洞。③〔以]用。
5.在橫線上寫出【文段一】的題目,并將文中畫橫線處缺失的語句用原文補充完整。
6.下面朗讀停頓劃分恰當的一項是( )
A.足跌/沒水/中 B.公/以水/灌之 C.群/兒戲/于庭
7.請借助注釋和圖片信息,讀懂【文段二】。你認為兩個文段中兩位主人公都具有下面哪一種優秀品質。( )
A.勤學好問 B.聰明機智 C.誠實守信 D.熱心助人
我會讀小古文。
池中種荷,夏日開花,或紅或白。荷梗(gěng)直立。荷葉形圓。莖橫泥中,其名曰(yuē)藕(ǒu)。藕有節,中有孔,斷之有絲。(選自民國老課本)
8.聯系上下文,給加點的字選擇合適的意思。
或紅或白( ) A.或者 B.有的
斷之有絲( ) A.藕 B.荷梗
9.照樣子再寫幾個。
夏日
荷葉形圓 荷花色 荷花氣 荷藕味
10.把下面與荷有關的詩句填寫完整。
( )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
接天( )無窮碧,映日( )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 )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采蓮曲》
11.仿照畫線句子,試著根據開頭接著寫幾句。
院中種菊,
文言文閱讀。
__________________
缸中有金魚,一貓伏①缸上,欲②捕食之,失足墜水中,急躍起,全身皆③濕。
注釋:①伏:趴在。②欲:想要。③皆:全。
12.這個小故事的起因是( )
A.貓想看金魚 B.貓想和金魚玩 C.貓想吃掉金魚
13.“急躍起”指的是( )急忙跳出來。
A.貓 B.金魚
14.請你給這個小故事加個合適的題目,填在橫線上。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司馬光傳
司馬光生七歲,凜然①如成人,聞②講《左氏春秋》,愛之,退③為家人講,即了④其大旨⑤。自是⑥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注釋:①逐走:賽跑。走:跑。①凜然:嚴肅莊重的樣子。②聞:聽。③退:回去。④了:清楚。⑤大旨:大意,主要意思。⑥自是:從此。
15.給下列句中的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司馬光生七歲。( )
A.出生 B.長到 C.生活
(2)至不知饑渴寒暑。( )
A.至于 B.到來 C.甚至
16.下列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是( )
A.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
B.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
C.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
D.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
17.根據短文內容,下面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司馬光是個不怕寒暑饑渴的孩子。
B.司馬光是個愛給別人講故事的孩子。
C.司馬光是個勤奮好學的孩子。
D.司馬光是個樂于助人的孩子。
18.根據你的理解填空。
司馬光聽到有人講( ),非常喜歡,回家后馬上( )。從此( )。
閱讀小古文,回答問題。
曹沖稱象
曹沖生五六歲,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②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③,咸④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⑤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
注釋:①〔智意〕聰明才智。②〔致〕送給。③〔群下〕部下,下屬。④〔咸〕全,都。⑤〔校〕衡量。
19.選擇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
(1)智意所及。( )
A.達到的程度。  B.及時,趁著。
(2)太祖欲知其斤重。( )
A.欲望。      B.想要。
20.用自己的話說說曹沖稱象的過程。
21.下列對短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這篇短文通過稱象這件事贊美了曹沖的聰明才智。
B.曹沖稱象的辦法是把大象趕上船之后用秤稱。
C.曹沖在稱象時已經是成年人了。
小古文閱讀。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②.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注釋]①智:聰明,這里的意思是“認為……聰明”。②壞:毀壞。③亡:丟失。
22.富人家被盜是因為( )
A.雨天損壞了墻壁,使賊人有了方便之門。 B.鄰居是小偷。
C.這家的孩子很聰明,預料之事,變成現實。 D.富人有很多錢。
23.“其家甚智其子”,下面對這句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這家人很贊賞兒子的聰明。
B.這家人很聰明,包括他的兒子。
C.這家人怪罪這個聰明的孩子。
D.這家人懷疑兒子和鄰居一起偷了錢。
24.讀了這則寓言,你最想對文中的哪個人發表一下自己的感慨?
閱讀與探究。
司馬光
①群兒戲于庭,②一兒登甕,③足跌沒水中。④眾皆棄去,⑤光持石擊甕破之,⑥水迸,⑦兒得活。
25.梳理《司馬光》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請在橫線處填寫序號。
起因: 經過: 結果:
26.你對小古文中的哪句話印象深刻?你腦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請寫下來。
我選擇的短語是:
我腦中浮現的畫面是:
27.“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看到這一幕,可馬光和其他的孩子分別會想些什么呢?想一想,寫一寫。
28.請用你積累的一個好詞評價司馬光: 。
小古文我會讀。
文潞公幼時與群兒擊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
29.文潞公在和小朋友們 的時候,球 。
30.文潞公用了 的辦法,把球取出來了。
31.這學期,通過學習小古文,我還認識了一個聰明機智的小孩兒,他叫 。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道邊苦李
王戎七歲,嘗(曾經)與諸小兒游(游玩),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各位)兒競(爭著)走取之,唯(只有)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確實這樣)。
32.讀畫線的句子,在需要停頓的地方標上“/”。
33.根據文中括號里的注釋,給句子選擇恰當的解釋。
①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 )
A.王戎七歲時,嘗試著跟小伙伴們游玩。
B.王戎七歲時,曾經和小伙伴們一起去游玩。
C.王戎七歲時,曾經和小伙伴們一起去游泳。
②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 )
A.(他們)看見路邊上李樹結了很多李子,把樹枝都壓彎了。
B.(他們)看見路邊上李樹結了很多李子,把樹枝都壓斷了。
C.(他們)看見路邊上李樹結了很多子,把樹枝都壓彎了。
34.用橫線畫出文中說明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話總結一下。
        
閱讀與欣賞。
文征明習字
文征明臨①寫《千字文》,日②以十本為率③,書④逐⑤大進。平生于⑥書,未嘗⑦茍且⑧,故⑨愈老而愈益⑩精妙。
【注釋】①臨:臨帖,照著字畫模仿。②日:每天。③率:標準。④書:書法。⑤逐:于是,就。⑥于:對,對于。⑦嘗:曾經。⑧茍且:敷衍了事,馬虎。⑨故:所以。⑩愈益:愈加,更加。
35.能說明文征明練書法練得多的是( )
A.日以十本為率 B.書遂大進 C.平生于書,未嘗茍且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36.“平生于書,未嘗茍且”,這句話能說明文征明( )
A.是個善良的人 B.是個有愛心的人 C.是個勤奮認真的人 D.是個誠實的人
37.最后一句話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的意思是他越老,書法就越精妙。根據文本信息,這種成就來源于他( )
A.有興趣,肯用功 B.練得多,人聰明 C.練得多,不隨便 D.不隨便,有耐心
38.你喜歡這種小古文嗎?為什么?你覺得它在語言表達上和現代文有什么不同?
閱讀古文,完成練習。
放風箏
青草地,放風箏。汝①前行,我后行。
【注】①汝:你。
39.古文中寫到放風箏是在什么季節?( )
A.春天
B.秋天
40.文中寫到有幾個人在放風箏?( )
A.2
B.3
41.他們在哪兒放風箏?( )
A.操場上
B.草地上
文言文閱讀。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④。”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⑤之。舟已行⑥矣,而⑦劍不行,求劍若⑧此⑨,不亦惑乎⑩!
【注釋】①涉:渡。②遽(jù):立刻,急忙,馬上。③契:用刀刻。④所從墜:落下去的地方。⑤求:找。⑥行:向前走。⑦而:但是。⑧若:像。⑨此:這樣。⑩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42.古文朗讀要有正確的停頓,選擇停頓不正確的句子(  )
A.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B.是吾劍/之所從墜
C.舟/已行矣
D.不/亦惑乎
43.結合注釋,翻譯下面的句子。
(1)是吾劍之所從墜。
(2)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44.文中刻畫楚人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點?
45.說楚人這種做法糊涂的原因是(  )
A.他刻的劍下落的地方有錯誤。
B.掉到江水里的劍是不會跟船前行的。
C.劍在水中前行的速度慢,不如船快。
D.他沒有耐心地去尋找。
46.《刻舟求劍》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A 2.B
【解析】1.本題考查對古文內容的掌握。
結合注釋,理解古文意思答題。
“及兔醒,則龜已先至矣”意思是:等到兔子醒來的時候,烏龜已經先到達了。從句子“及兔醒,則龜已先至矣”可知A選項正確。
2.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
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仔細分析各個選項,得出答案即可。
“龜與兔競走”意思是:烏龜和兔子比賽跑步。“龜與兔”是主語,所以B選項正確。
【點睛】參考譯文:
烏龜和兔子比賽跑步,兔子跑得很快,半路停下來睡著了;烏龜爬得很慢,它不斷地努力向前爬。等到兔子醒來的時候,烏龜已經先到達了。
3.登 跌 持 4. B B B
【解析】3.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的背誦默寫。
結合題干的內容進行分析和默寫,注意默寫的時候不要寫錯被子,不要寫混課文內容即可。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司馬光》,原文內容是: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4.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容的分析和理解。
(1)考查了對“甕”的理解,通過閱讀可知,文中的“甕”是上口大水缸,口較大,孩子才能跌入,所以選B。
(2)考查了文言文斷句。B項的意思是:其他孩子全都棄他而去跑光了。結合“誰/干什么”或“誰/怎么樣”的停頓規律可知,正確停頓是:眾/皆棄去。故錯誤。A、C正確。
(3)考查了對人物形象的辨析。當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現是去眾皆棄去(其他孩子全都棄他而去跑光了),司馬光的表現是光持石擊甕能破之。(司馬光手拿石頭打瓦缸,瓦缸破了)。通過對比可知,在危險面前,司馬光沒有慌張,而是想辦法救了孩子,可以看出司馬光是一個沉著冷靜、機智勇敢的孩子。
【點睛】參考譯文:有一次,司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一個小孩爬到水缸上,失足落入缸中淹到水里,別的孩子都嚇跑了,司馬光卻鎮靜地拿起一塊石頭猛擊水缸。水缸破了,水流出來,小孩因此得救。
5.司馬光 光持石擊甕破之 6.B 7.B
【解析】5.本題考查文言文識記及題目。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這篇文言文的題目是《司馬光》,著名歷史故事,發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講述司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
6.本題考查斷句。
文言文斷句的停頓劃分,首先需要理解句意,然后根據句意進行劃分即可
A項:錯誤。“足跌沒水中”意思是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該選項停頓劃分錯誤。
B項:正確。“公以水灌之”意思是文潞公用水灌入洞中。該選項停頓劃分正確。
C項:錯誤。“群兒戲于庭”意思是一群兒童在庭院里面玩耍。該選項停頓劃分錯誤。
7.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司馬光》講述司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表現出司馬光沉著冷靜、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灌水取球》講述文潞公小時候用灌水的辦法取出掉入樹洞的球,表現出文潞公沉著冷靜、聰明機智的優秀品質。故本題選B。
【點睛】譯文:
【文段一】一群兒童在庭院里面玩耍,一個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馬光拿起石頭把缸打碎,缸里的水流出來,小孩子得救了。
【文段二】文潞公小的時候與一群孩子在打球,球掉到樹洞里取不出來,文潞公用水灌入洞中,球就漂浮上來了。
8. B A 9. 春日 秋日 冬日 麗 香 美 10. 小荷 蓮葉 荷花 荷葉 11.秋日開花,或紫或黃。菊梗直立,菊瓣似鉤。
【分析】譯文:池中種著荷花,每到夏天荷花開花,有的是紅色,有的是白色。荷花的梗是筆直的,荷葉的形狀很圓,荷花的根莖橫著生長在泥中,叫做藕。藕有幾節,中間有孔,斷的時候有絲。
8.本題考查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與辨析。
需要平時生活中多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體會,并且多積累,多總結。
“或紅或白”意思是有的是紅色,有的是白色。或:有的。
“斷之有絲”意思是藕斷的時候有絲。 之:代詞,指代藕。
9.本道題考查學生仿寫詞語的能力。
要求學生根據題目給出的示例詞語的特點仿寫詞語。
“夏日”指的是夏天。 根據積累,寫出“春天、秋天、冬天”。即:春日、秋日、冬日。
“圓”是對荷葉形狀的描寫。根據例句,分別寫出形容荷花的顏色、氣味和味道的形容詞即可。
10.本題考查詩句的識記。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出自宋代楊萬里的《小池》。意思是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自宋代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意思是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像與天相接,陽光下的荷花分外鮮艷嬌紅。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出自唐代王昌齡的《采蓮曲》。意思是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
11.本題考查學生仿寫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寫類題目時,一定要看清題目的具體要求,分析透徹例句的特征,所仿寫的句子定要與例句主題相關,格式相同,修辭一樣。
例句是先說明寫的是“荷花”,接著寫“荷花開花的時節”,再寫“荷花的顏色”,緊接寫“荷花的梗”,最后寫“荷葉的形狀”。仿寫菊花時,按照例句的順序來寫即可。
12.C 13.A 14.貓捉魚
【分析】譯文:魚缸里有一條金魚,一只貓趴在魚缸邊,準備把金魚吃掉,但是貓咪不小心掉到了水里,急急忙忙的跳了出來,可是全身的毛都已經濕透了。
12.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從“欲捕食之”可知小故事的起因是貓想吃掉金魚。故選C。
13.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貓不小心掉入水缸中,趕快跳起來。“急躍起”指的是貓。
14.考查給文章擬題目。
根據對文章的理解,主要講貓捕魚的事,所以可以擬題為“貓捕魚”。
15. B C 16.C 17.C 18. 《左氏春秋》 講給家人聽 他就常常把書本拿在手里,不愿放下,甚至不知道饑餓口渴、寒冷炎熱。
【分析】參考譯文:
司馬光長到七歲時,嚴肅莊重的樣子如同大人,聽講《左氏春秋》,十分喜愛,回去之后讓家人講給他聽,馬上了解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從此手里不放下書本,甚至不知道饑餓口渴,寒冷炎熱。
15.考查對字詞的解釋能力。
(1)“司馬光生七歲”意思是:司馬光長到七歲時。“生”指“長到”。
(2)“至不知饑渴寒暑。”意思是:甚至不知道饑餓口渴,寒冷炎熱。“至”指“甚至”。
16.考查文言文的斷句。
劃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讀節奏的方法:
1.句首發語詞、關聯詞語后面要有停頓。文言文中有些虛詞放在句子的開頭,起強調語氣或領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2.文言文中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節詞,朗讀時必須分開,而不能讀成雙音合成詞。
3.根據語言順序來處理停頓,即主謂之間應停頓,動賓之間應停頓。
4.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要連讀,即名詞作狀語時,一般在該詞前停頓,且不能把狀語與中心詞讀開。
5.朗讀停頓要體現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當作沒有省略來讀。
6.利用對文意的理解來確定停頓。在朗讀文言文時,要根據語境理解文意,只有確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準確地停頓。
7.并列短語間要停頓。
8.不能停頓的情況:偏正短語:例如:而/鄉鄰之生/日蹙介賓短語。
9.對文言文中的國名、年號、官職、史實、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讀。
10.詩句節拍間要停頓。古詩的朗讀有其規律性,一般說來是兩字一停頓,即按音節停頓。所以“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停頓正確。
所以“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斷句應為: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
17.考查對文章的理解。
結合“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來看意思是:從此手里不放下書本,甚至不知道饑餓口渴,寒冷炎熱。
所以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勤奮好學的孩子。
18.考查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結合“聞講《左氏春秋》”可以看出聽到有人講《做事春秋》;
結合“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可以看出他回到家后馬上把書拿起,不愿放下,甚至不知道饑餓口渴,寒冷炎熱。
19. A B 20.曹沖令人把大象趕到船上,等船在水中平穩后用線畫上水在船舷的位置,然后把大象趕下船,往船里裝東西,也裝到船下沉到大象在時的位置,最后用秤稱東西的重量,這樣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21.A
【分析】譯文:曹操的兒子曹沖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意識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孫權曾經送來過一頭巨象,曹操想要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他的下屬,都沒法想出稱象的辦法。曹沖說:“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么比較就能知道結果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19.本題考查字詞的理解。
解答此題時要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和平時積累的字、詞、句,進行分析得出答案。
(1)智意所及:聰明才智所達到的程度。及:達到的程度。
(2)太祖欲知其斤重:曹操想要知道這象的重量。欲:想要。
20.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概括。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這句話寫出了曹沖稱象的想法,意思是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么比較就能知道結果了。所以曹沖會先讓大象上船,再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接著會將大象趕下船, 往船里裝東西,也裝到船下沉到大象在時的位置,最后用秤稱東西的重量,這樣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2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
A項理解正確。這篇短文通過稱象這件事稱贊曹沖幼時過人的智慧。年齡不在大小,關鍵是遇事要善于觀察,開動腦筋想辦法,小孩也能辦大事。
B項理解錯誤。“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的意思是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么比較就能知道結果了。由此可知,曹沖稱象的辦法是把大象趕上船之后,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并不是把大象趕上船之后用秤稱。
C項理解錯誤。“曹沖生五六歲”的意思是曹沖到五六歲的時候,由此可知,曹沖在稱象時還未成年。
22.A 23.A 24.我想對富人說:要善于聽取正確的意見,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的,對人不能持有偏見。
【分析】譯文: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墻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筑它,一定有盜賊進來。”他們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干的。
22.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容的分析和理解。
結合原文的內容“宋有富人,天雨墻壞”意思是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墻坍塌下來。可以得出富人家被盜是因為雨天損壞了墻壁,使賊人有了方便之門。
23.本題考查的是對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結合原文的內容“其家甚智其子”意思是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應該選擇A項。
24.本題考查的是開放性題目。
結合原文的內容進行分析和理解,從“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意思是他們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干的。可以得出富人相信自己孩子說的話,卻懷疑別人說這種話就是偷了自己家的錢財。可以得出不要對別人有偏見,要善于聽取正確的意見,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的。
25. ①②③ ④⑤⑥ ⑦ 26. 光持石擊甕破之 司馬光搬起石頭向甕砸去,甕被砸破了。 27.其他孩子:快跑,這里很危險!
司馬光:得趕快想辦法救人,時間久了就危險了。 28.示例:臨危不亂
【分析】譯文:司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25.考查理解文章的內容。
故事的起因是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經過是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盆破之,水進,結果是兒得活。
26.考查文章內容理解。
短語:光持石擊甕破之。
畫面:司馬光搬起石頭向甕砸去,甕被砸破了。
27.考查思維拓展。
根據文言文內容“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可得,其他孩子:快跑,這里很危險!司馬光:得趕快想辦法救人,時間久了就危險了。
28.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別的小孩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留下來,說明他遇事沉著冷靜,他用石頭砸缸救人,可以看出他聰明機智。要學習司馬光這種遇事沉著冷靜的品質。
29. 擊球 掉入洞穴 30.把水灌入洞穴 31.司馬光
【分析】譯文:幼年的文彥博和幾個小伙伴在草地上玩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一個樹洞。小伙伴們趴在洞口伸手摸球摸不到,用棍子到洞里撥球也夠不到。大家正在焦急的時候,文彥博想出了個好辦法,把水灌入樹洞中,樹洞被水灌滿,球自然就浮出來了。
29.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容的分析和理解,結合原文的內容進行辨析。
結合譯文進行分析,本段文字中主要描寫的是文潞公在和小朋友們擊球,結果球掉進了洞穴中。
30.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容的分析和理解,結合原文的內容進行辨析。
結合譯文進行分析,根據原文內容“公以水灌之”可以得出文潞公用了把水灌入洞穴的辦法,把球取出來了。
31.本題考查的是文學常識的理解和識記,結合原文的內容進行辨析。
本學期的古文中,還有一個聰明機智的小孩兒,他叫司馬光。
32.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33. B A 34.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樹在路邊,上面結了這么多李子卻沒有人摘,這李子一定是苦的。
【分析】譯文: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樹上果實累累,壓得樹枝都彎下去了,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后地奔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的確如此。
32.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
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
“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意思是: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后地奔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所以節奏劃分為: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33.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
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①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王戎七歲時,曾經和小伙伴們一起去游玩。
②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他們)看見路邊上李樹結了很多李子,把樹枝都壓彎了。
3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掌握。
根據譯文可知“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是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意思是: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
35.A 36.C 37.C 38.喜歡。因為讀起來朗朗上口。不同點:小古文單字詞多,語句簡短,但比較難懂;現代文雙字詞居多,語句比較長,但淺顯易懂。
【分析】譯文:文征明監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準,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于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致美好。
3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A句的意思是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準;B句的意思是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C句的意思是他平生對于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D句的意思是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致美好。所以能說明文征明練書法練得多的是A選項。
36.本題考查理解句子意思。“平生于書,未嘗茍且”意思是他平生對于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這句話能說明文征明是個勤奮認真的人。
37.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根據文本信息,這種成就來源于他練得多,不隨便。
38.本題考語言表達。要求比較古文和現代文語言上的不同。答題時要先回答你是否喜歡小古文并說明理由,再寫出古文和現代文語言上的不同。
古文:就是修飾過的語言,即書面語言,是相對于“口頭語言”而言的,在中國古代長期占據統治地位。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
現代文:表達是沒有通過修飾過的。比較通俗易懂。
39.A 40.A 41.B
【分析】譯文:在青青的草地上放著風箏,你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
39.解答此類題目關鍵是抓住各項表述的要點,仔細閱讀短文內容(參照注釋及例文),比較判斷正誤。可根據是“在青青的草地上放風箏”是春季。
40.解答此類題目關鍵是抓住各項表述的要點,仔細閱讀短文內容(參照注釋及例文),比較判斷正誤。從“汝①前行,我后行。”可知是你我兩個人。
41.解答此類題目關鍵是抓住各項表述的要點,仔細閱讀短文內容(參照注釋及例文),比較判斷正誤。從“青草地,放風箏。”可判斷是在草地上放的風箏。
42.D 43. 這是我的劍落水的地方。 船已經在前行了,但劍是不會前進的,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44.運用了動作和語言描寫。突出了他的刻板、愚昧。 45.B 46.不懂事物的發展變化,靜止地看待問題,會使自己一無所獲。
【分析】譯文:楚國有個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邊做了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來,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這樣的方法來尋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42.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頓,根據句子的特點分析進行合理的停頓。要結合每句話的內容分析,停頓不正確的是D項,斷句應該是不亦/惑乎。
43.本題考查的是翻譯句子,結合每句話的內容以及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分析。寫出句子的意思即可。在本題中:
(1)是吾劍之所從墜的意思是這是我的劍落水的地方。
(2)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意思是船已經在前行了,但劍是不會前進的,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44.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容的分析和理解,結合文段的內容和文章的譯文進行分析,文中刻畫楚人運用了動作和語言描寫。突出了他的刻板、愚昧的特點。
45.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容的分析和理解,結合整篇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結合文段的譯文,說楚人這種做法糊涂的原因是掉到江水里的劍是不會跟船前行的。
46.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主旨和主要內容的分析和理解,結合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刻舟求劍》告訴我們不懂事物的發展變化,靜止地看待問題,會使自己一無所獲。
第四篇:童話故事
泡泡國
從前,有一個名叫“泡泡國”的國家,那里生活著一群泡泡國民。他們真的名副其實,因為他們的房子、床、桌子、椅子等都是泡泡做的。就連打扮也是這樣,他們的頭發也是泡泡的樣貌,還有女士帶的耳環、項鏈也是泡泡式的。他們見面的第一句話不是“你的頭型挺漂亮的嘛!”,就是“今日你怎樣還是這樣的頭型呀!太土了吧!”
華麗的泡泡王宮里,住著泡泡國王和美麗的泡泡王后。他們整天忙著想新的花樣。泡泡王國就產出了一種泡泡果糖,只要吃一塊就能變出五彩繽紛的泡泡來。國民們都快瘋了,因為他們覺得他們真是太愛他們的國家了。
一天,泡泡國王又到工廠里去了。工廠里有四個車間,第一個式生產泡泡衣服的,第二個是生產鞋子的,第三個是生產小飾品的,第四個是生產交通工具的。他們發明的泡泡工具,人們再也不用徒步去學校或班上了。他們只要喝一口飲料藥水,然后哈一口氣,那口氣就能夠變成一個五彩的泡泡,把他們載入太空中,送達目的地。
但好景不長,太空中的泡泡太多了,人們上也上不來,下也下不去,很多人被困在了天空中。泡泡國王急忙派出泡泡大軍乘著五彩的泡泡去營救人們,可于事無補。因為泡泡大軍也被困在了天空中。這時,泡泡國王想出了一個辦法利用泡泡王國人們身體很輕的的有利條件,買了萬個竹蜻蜓,分發給陸地上的人們,讓他們一手拿著針,一手拿著竹蜻蜓,背上還背著一個裝著竹蜻蜓的袋子,緩緩升上了天空,把泡泡一個個扎破。他們再發給困在天空中的每一個人一個竹蜻蜓,讓他們安全到達地面。看著人們都安全了,地上的人們也松了一口氣。
從此,泡泡國家的人們不再用泡泡了,那個工廠也倒閉了,人們開始過起了歡樂的新生活。
沙漠故事
沙漠旅行結束了。小駱駝在小溪邊照“鏡子”時,上次嘲笑它的小紅馬看見了,就噴著響鼻對小駱駝說“你的腳掌又大又厚,背上還有兩個肉疙瘩,兩層睫毛,多難看!快去美容店美美容,再過來和我比美吧!”小駱駝卻平靜地對小紅馬說“別看我長得這么難看,但我這些在沙漠中的作用可大著呢!”“快別吹牛了,咋可能呢”小紅馬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信咱們明天去沙漠中走一趟吧!”“好啊!”小紅馬爽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小紅馬和小駱駝一齊走進了茫茫的大沙漠。剛來到沙漠中,小紅馬的腳就陷進了沙子里,怎樣拔也拔不出來,而小駱駝又大又厚的腳掌卻穩穩地站在沙子上。看到小紅馬越陷越深的腳,小駱駝連忙把小紅馬拉了出來,小紅馬就這樣一步步艱難地走著。突然,一陣風沙鋪天蓋地地刮過來,小紅馬和小駱駝都閉上了眼睛,一會兒,風沙過去了,小駱駝的眼睛和鼻孔中沒進一粒沙子,而小紅馬卻難受壞了……走了一會兒,小紅馬的肚子咕咕直叫,小駱駝看出了它的心思,給了小紅馬一些吃的,小紅馬奇怪地問“你怎樣自我不吃呢”小駱駝說“我的這兩個肉疙瘩叫作駝峰,里面儲存著養料,足夠路上吃了。”
沙漠旅行結束了,小紅馬對小駱駝說“多謝你,是你從內心告訴我評價一個事物的美與丑,不能只看外表,還要看它的本質。此刻我為你有厚厚的腳掌,雙層睫毛,肉疙瘩而感到自豪呀!”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州市| 宜宾县| 云霄县| 青海省| 阜宁县| 石河子市| 东乡族自治县| 大兴区| 酒泉市| 安庆市| 象山县| 邢台市| 宜君县| 九江市| 双辽市| 柞水县| 荣成市| 澜沧| 许昌市| 西充县| 隆林| 磴口县| 栾川县| 梁河县| 印江| 怀仁县| 苍南县| 临湘市| 祁东县| 新泰市| 会理县| 崇信县| 车险| 龙陵县| 渑池县| 蓝田县| 铜陵市| 习水县| 哈密市| 开化县| 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