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暑假五升六語文自學課day5:解鎖古詩文閱讀的畫面描寫題型(學生版+家長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暑假五升六語文自學課day5:解鎖古詩文閱讀的畫面描寫題型(學生版+家長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Day05:解鎖古詩文閱讀的畫面描寫題型
2024年暑假五升六語文雙周自學課
第一篇:知識導航
第二篇:知識小酌
常考題型:
1、詩歌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用簡潔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
2、詩歌中的某一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詩歌“某一句”描繪的畫
面。
答題方法:
1、抓意象,看看詩句中寫了哪些景物。
2、抓修飾語,看看這些修飾語是如何刻畫了這些景物。
3、描繪畫面。結合上下句去聯想、想象,把古詩因為追求簡練而省略的內容補充出來。為了增添語言的優美性、生動性,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答題的格式:
這首/句詩/詞描繪了一幅……的畫面,營造了一模板 種··……的氛圍(意境),表達了詩/詞人……的感情
需要注意的地方:
畫面描寫是描繪,而不是解釋,不能偏離詩歌的意境、主題和詩人的情感。
舉個栗子: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畫面描寫。
答:在大漠的遼闊蒼茫中,孤煙直上,仿若寂寥的靈魂升騰向無垠的天空。這片沙漠無邊際的廣袤,沉靜中帶有一份深邃的孤獨。與此同時,遠處一條長河蜿蜒而過,夕陽西下時,天際的邊緣變得溫暖而橙黃,河水在夕陽的映照下如同一條流動的黃金帶。
第三篇:小題速刷
閱讀材料,完成練習。
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
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1.“流水高山心自知”,伯牙喜遇知音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合適的一句是( )
A.他能聽懂我的琴聲
B.他知道我彈的是高山和流水
C.他聽出了我高遠的志向,寬廣的胸懷。
2.在朗讀這部分的文言文時,停頓正確的一句是( )
A.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
B.善哉/乎鼓琴
C.湯湯/乎若流水
閱讀。
送二兄入蜀
(唐)盧照鄰
關山①客子②路,花柳③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顧④憐無聲。
【注釋】①關山:這里指入蜀的關隘山川。②客子:旅居異地的人,這里指二兄。③花柳:古指游賞之地,這里形容繁華。④相顧:相看。
3.本詩詩題中的“ ”一詞點明了二兄遠行的目的地,第二句中“ ”則說明了出發的地點。“相顧憐無聲”描繪了 的情景。
4.下面的詩句表達的情感與本詩相似的一項是( )
A.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B.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C.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D.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5.請你用“/”劃出詩句的停頓。(每句劃1處)
此 中 一 分 手,相 顧 憐 無 聲。
閱讀與鑒賞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注釋】①黃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時的鄰居。②蹊(xī):小路。③留連:舍不得離去。④嬌:可愛的樣子。⑤恰恰:形容鳥叫的聲音和諧動聽。
6.結合題目和詩句看,詩人尋花的地點是 ,季節是 。
7.“千朵萬朵”形容 ,“壓”和“低”兩個字貼切生動地描繪了花 的樣子。
8.這首詩的后兩句描寫了 的蝴蝶和 的黃鶯,表現了詩人 的心情。
閱讀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9.根據詞中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這首詩既描寫了湖陰先生居所的奢靡環境,也表達出對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贊美。
B.這首詩前兩句寫了庭院中的景致,表明了主人的勤勞、愛整潔。
C.這首詩的后兩句寫院外的景色,賦予了自然景色擬人化的動態。
D.詩人表面寫山水的靈動可愛,內里還隱含對居于此地的人的欣賞之情。
10.“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寫出來。
古詩詞。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箸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11.《漁歌子》描寫的季節是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描寫的季節是 。
12.這兩首詞都采用了 (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的寫法,其中《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抒發了詩人 的情感。
活動四:朗讀古詩,抒發美好情感。
13.同學們在朗讀古詩的時候,眼前總會浮現讓人心醉的美景,感受到詩歌中蘊含的生態之美。同學們圍繞這兩首詩開展了學習交流。下面的說法中,你不同意哪個說法。( )
A.白居易的《鳥》中有一個“子”字,指的是小鳥。
B.白居易覺得鳥和人是一樣的,生命之間是平等的。
C.杜甫的詩作,讓我們感受到人與自然的親切和諧。
D.杜甫的詩作,描繪了他眼中山山水水的美麗景象。
14.一位同學想通過朗讀《鳥》這首詩,表達詩中蘊含的情感。結合詩句的意思,你覺得他應該讀出怎樣的情感呢?下面說法最準確的一項是( )
A.感激之情 B.憐愛之情 C.贊美之情 D.悲傷之情
15.同學們發現“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這兩行詩句中的詞語,有兩兩相對的特點。一位同學聯想到了一副描寫自然生態之美的對聯,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可惜他只想起了上聯,是“清風明月本無價”,你覺得下聯可能是( )
A.百鳥歸來氣象新 B.千山萬水入畫來 C.近水遙山皆有情 D.南北西東萬里程
閱讀詩歌及圖例,完成練習。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6.詩人以“ ”、“ ”、“ ”代表“千山”,以點帶面,寫出了紅軍長征時經歷的種種困難。
17.閱讀詩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完成練習。
(1)將詩句中提及的事件,用“〇”在紅軍長征路線圖中圈出。
(2)詩句中的“暖”和“寒”分別指什么?
18.“等閑”是“尋常”的意思,“五嶺”和“烏蒙”真的“等閑”嗎?為什么?
19.2023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7周年,你的同學將在學校組織的“長征精神永放光芒”朗誦會上朗誦本詩。請你給同學提兩點朗誦建議,并說明理由。
閱讀古詩,完成練習。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_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說豐年,____________________。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轉溪橋忽見。
20.把這首詞補充完整。
21.讀詞的下片,填空。
星是 的,雨是 的。“見”同“ ”,應讀作“ ”。作者行走在 道中,轉過溪橋,看見了舊時熟悉的 。
22.全詞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了詞人于豐收之年的 和對鄉村生活的 之情。
閱讀古詩,完成下面練習。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23.題目中的“醉”的意思是 ,這首詩是蘇軾在望湖樓 的時候所寫的一首詩。
24.這首詩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畫。請你參照示例,補充所缺的圖畫名字。
第一句:云翻圖 第二句:
第三句:風卷圖 第四句:
25.第一句詩人把烏云比作 ,形象逼真,一個“未”字,突出了天氣變化之 。
第二句中的“跳”和“亂”寫出了 。第三句的“ ”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
26.提到西湖,我不禁會想到詩人蘇軾在這里寫下的另一首詩中的兩句:“ , 。”
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秋風引
[唐]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27.此詩中,詩人流露出哪種情思?( )
A.送別之情 B.思歸之心 C.喜悅之意 D.憤怒之思
28.“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的意境與下面哪一項接近?( )
A.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B.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C.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D.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第四篇:名家閱讀(詹谷豐)
骨頭的姿勢
——詹谷豐
清華國學院的學生劉節,從小被父親灌輸了站立做人的理念。家傳的庭訓,在這個讀書人心中種下了拒絕屈膝的種子。但是,1927年6月清華園中的一幕,卻重新塑造了他的膝蓋。
清華國學院導師王國維的投湖自盡,猶如在平靜的頤和園里投下了一顆威力巨大的炸彈。劉節隨同導師陳寅恪等人趕到那個悲傷的地方。除了那份簡短從容的遺書之外,再也沒有找到一代大儒告別人世的任何因果。
劉節在王國維的遺容中看到了拒絕生還的決絕表情,遺書中那些平靜的文字從此就一直刻進了他的腦海:“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后當草草棺殮,即行藁葬于清華塋地……書籍可托陳、吳二先生處理……”
劉節參加了王國維遺體的入殮儀式。曹云祥校長,梅貽琦教務長,吳宓、陳達、梁啟超、梁漱溟以及北京大學馬衡、燕京大學容庚等名教授西服齊整,神情莊重,他們頭顱低垂,彎下腰身,用三次沉重的鞠躬,向靜安先生作最后的告別。
陳寅恪教授出現的時候,所有的師生,都看見了他那身一絲不茍的長衫,玄色莊重。陳寅恪步履沉重地來到靈前,緩緩撩起長衫的下擺,雙膝跪地,將頭顱重重地磕在磚地上。所有的人都被這個瞬間驚呆了,校長、教授、朋友、學生,在陳寅恪頭顱叩地的三響聲中,突然清醒過來,一齊列隊站在陳教授身后,跪下,磕頭,重重地磕頭。
劉節,就是此刻在教授們身后跪倒的一個學生。當他站起來的時候,突然間明白了,在向他的導師,一代大儒王國維先生告別的時候,下跪,磕頭,才是最好的方式,才是最莊重的禮節。這樣的儀式,才能和先生的馬褂以及頭上那根遺世的發辮融為一體。陳先生用了一種骨頭觸地的姿勢,完成了對王國維先生的永別。陳寅恪教授,不僅僅是王國維先生遺世書籍處理的最好委托之人,更是對死者文化精神和死因的理解之人。
王國維先生紀念碑,經過時間的打磨,兩年之后,屹立在清華園中。在以劉節為首的學生們的請求下,陳寅恪教授提起了那支沉重的羊毫,用金石般的文字,破譯了王國維的殉世之謎——用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主張彰顯了學術人格的本質精髓。
陳寅恪教授,把對王國維的紀念,刻在了堅硬的石頭上;劉節先生,則把那段文字刻進了柔軟的心里。
許多年之后,當劉節教授在嶺南大學的校園里見到陳寅恪的時候,他沒有想到“跪拜”這兩個漢字組合的儀式就這樣突然來臨了。
在國民黨敗退逃往臺灣的混亂中,陳寅恪拒絕了蔣介石的重金誘惑,在嶺南大學校長陳序經的禮聘中來到了溫暖潮濕的廣州。而他的學生劉節,則早他三年到達廣東,在并無約定的時光中等候同老師的再度相逢。
在美麗的康樂園里,學生們知道歷史系主任劉節和歷史系教授陳寅恪,似乎沒有人了解他們過去的師生關系。但是,每逢傳統節日,學生們都可以看到令他們驚詫的一幕。
節日來到陳寅恪教授家里的系主任,徹底脫去了平日西裝革履的裝束,一襲干凈整潔的長衫,布鞋皂襪,一派民國風度。見到陳寅恪先生的剎那,劉節教授便親切地喊一聲先生,撩起長衫,跨前一步,跪拜行禮。
在劉節教授莊重的磕頭禮中,學生們終于知道了劉節主任和陳寅恪教授的師生因緣,也知道了這對師生1927年6月在王國維先生遺體入殮儀式上通過莊重的下跪產生的心靈交集。
劉節教授用跪拜的儀式展示尊敬和感恩的時候,嶺南大學的長衫被時代的世風脫下了,康樂園里換上了中山大學的新裝。在課堂上,劉節教授將陳寅恪撰寫的王國維紀念碑文移到了黑板上。劉節教授眨眼之間,新舊兩個時代的交替就像時光從沙漏中間穿過,然后又聚集在他的掌上。
“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彰。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唯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劉節教授說,骨頭雖然堅硬,但一定得用皮肉包裹。深刻的思想精髓,必定在文字的深處。下跪,磕頭,已經不再常見,但當它出現的時候,一定比握手高貴。
(取材于詹谷豐同名散文,有刪改)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Day05:解鎖古詩文閱讀的畫面描寫題型
2024年暑假五升六語文雙周自學課
第一篇:知識導航
第二篇:知識小酌
常考題型:
1、詩歌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用簡潔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
2、詩歌中的某一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詩歌“某一句”描繪的畫
面。
答題方法:
1、抓意象,看看詩句中寫了哪些景物。
2、抓修飾語,看看這些修飾語是如何刻畫了這些景物。
3、描繪畫面。結合上下句去聯想、想象,把古詩因為追求簡練而省略的內容補充出來。為了增添語言的優美性、生動性,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答題的格式:
這首/句詩/詞描繪了一幅……的畫面,營造了一模板 種··……的氛圍(意境),表達了詩/詞人……的感情
需要注意的地方:
畫面描寫是描繪,而不是解釋,不能偏離詩歌的意境、主題和詩人的情感。
舉個栗子: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畫面描寫。
答:在大漠的遼闊蒼茫中,孤煙直上,仿若寂寥的靈魂升騰向無垠的天空。這片沙漠無邊際的廣袤,沉靜中帶有一份深邃的孤獨。與此同時,遠處一條長河蜿蜒而過,夕陽西下時,天際的邊緣變得溫暖而橙黃,河水在夕陽的映照下如同一條流動的黃金帶。
第三篇:小題速刷
閱讀材料,完成練習。
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
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1.“流水高山心自知”,伯牙喜遇知音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合適的一句是( )
A.他能聽懂我的琴聲
B.他知道我彈的是高山和流水
C.他聽出了我高遠的志向,寬廣的胸懷。
2.在朗讀這部分的文言文時,停頓正確的一句是( )
A.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
B.善哉/乎鼓琴
C.湯湯/乎若流水
閱讀。
送二兄入蜀
(唐)盧照鄰
關山①客子②路,花柳③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顧④憐無聲。
【注釋】①關山:這里指入蜀的關隘山川。②客子:旅居異地的人,這里指二兄。③花柳:古指游賞之地,這里形容繁華。④相顧:相看。
3.本詩詩題中的“ ”一詞點明了二兄遠行的目的地,第二句中“ ”則說明了出發的地點。“相顧憐無聲”描繪了 的情景。
4.下面的詩句表達的情感與本詩相似的一項是( )
A.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B.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C.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D.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5.請你用“/”劃出詩句的停頓。(每句劃1處)
此 中 一 分 手,相 顧 憐 無 聲。
閱讀與鑒賞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注釋】①黃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時的鄰居。②蹊(xī):小路。③留連:舍不得離去。④嬌:可愛的樣子。⑤恰恰:形容鳥叫的聲音和諧動聽。
6.結合題目和詩句看,詩人尋花的地點是 ,季節是 。
7.“千朵萬朵”形容 ,“壓”和“低”兩個字貼切生動地描繪了花 的樣子。
8.這首詩的后兩句描寫了 的蝴蝶和 的黃鶯,表現了詩人 的心情。
閱讀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9.根據詞中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這首詩既描寫了湖陰先生居所的奢靡環境,也表達出對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贊美。
B.這首詩前兩句寫了庭院中的景致,表明了主人的勤勞、愛整潔。
C.這首詩的后兩句寫院外的景色,賦予了自然景色擬人化的動態。
D.詩人表面寫山水的靈動可愛,內里還隱含對居于此地的人的欣賞之情。
10.“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寫出來。
古詩詞。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箸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11.《漁歌子》描寫的季節是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描寫的季節是 。
12.這兩首詞都采用了 (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的寫法,其中《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抒發了詩人 的情感。
活動四:朗讀古詩,抒發美好情感。
13.同學們在朗讀古詩的時候,眼前總會浮現讓人心醉的美景,感受到詩歌中蘊含的生態之美。同學們圍繞這兩首詩開展了學習交流。下面的說法中,你不同意哪個說法。( )
A.白居易的《鳥》中有一個“子”字,指的是小鳥。
B.白居易覺得鳥和人是一樣的,生命之間是平等的。
C.杜甫的詩作,讓我們感受到人與自然的親切和諧。
D.杜甫的詩作,描繪了他眼中山山水水的美麗景象。
14.一位同學想通過朗讀《鳥》這首詩,表達詩中蘊含的情感。結合詩句的意思,你覺得他應該讀出怎樣的情感呢?下面說法最準確的一項是( )
A.感激之情 B.憐愛之情 C.贊美之情 D.悲傷之情
15.同學們發現“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這兩行詩句中的詞語,有兩兩相對的特點。一位同學聯想到了一副描寫自然生態之美的對聯,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可惜他只想起了上聯,是“清風明月本無價”,你覺得下聯可能是( )
A.百鳥歸來氣象新 B.千山萬水入畫來 C.近水遙山皆有情 D.南北西東萬里程
閱讀詩歌及圖例,完成練習。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6.詩人以“ ”、“ ”、“ ”代表“千山”,以點帶面,寫出了紅軍長征時經歷的種種困難。
17.閱讀詩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完成練習。
(1)將詩句中提及的事件,用“〇”在紅軍長征路線圖中圈出。
(2)詩句中的“暖”和“寒”分別指什么?
18.“等閑”是“尋常”的意思,“五嶺”和“烏蒙”真的“等閑”嗎?為什么?
19.2023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7周年,你的同學將在學校組織的“長征精神永放光芒”朗誦會上朗誦本詩。請你給同學提兩點朗誦建議,并說明理由。
閱讀古詩,完成練習。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_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說豐年,____________________。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轉溪橋忽見。
20.把這首詞補充完整。
21.讀詞的下片,填空。
星是 的,雨是 的。“見”同“ ”,應讀作“ ”。作者行走在 道中,轉過溪橋,看見了舊時熟悉的 。
22.全詞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了詞人于豐收之年的 和對鄉村生活的 之情。
閱讀古詩,完成下面練習。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23.題目中的“醉”的意思是 ,這首詩是蘇軾在望湖樓 的時候所寫的一首詩。
24.這首詩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畫。請你參照示例,補充所缺的圖畫名字。
第一句:云翻圖 第二句:
第三句:風卷圖 第四句:
25.第一句詩人把烏云比作 ,形象逼真,一個“未”字,突出了天氣變化之 。
第二句中的“跳”和“亂”寫出了 。第三句的“ ”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
26.提到西湖,我不禁會想到詩人蘇軾在這里寫下的另一首詩中的兩句:“ , 。”
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秋風引
[唐]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27.此詩中,詩人流露出哪種情思?( )
A.送別之情 B.思歸之心 C.喜悅之意 D.憤怒之思
28.“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的意境與下面哪一項接近?( )
A.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B.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C.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D.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參考答案:
1.C 2.A
【解析】1.考查詩歌內容理解。
從詩句“流水高山心自知”可以推測,伯牙遇到知音時,他的內心是喜悅和滿足的,因為這位知音能夠真正理解他琴聲中所蘊含的高遠志向和寬廣胸懷。故選C。
2.考查朗讀句子。
A.“少選之間”是一個完整的短語,表示“一會兒,不久”的意思,而“而志在流水”則表達了隨后思緒的轉變,即“心里想到流水”。
B.“善哉/乎鼓琴”這句話的停頓并不準確,因為“善哉乎”是一個完整的贊嘆詞,后面應該緊跟所贊嘆的對象或內容,即“鼓琴”,所以正確的停頓應該是“善哉乎/鼓琴”。
C.“(琴聲)像流水一樣浩蕩無邊”,按照文言文的朗讀習慣,應該在“乎”字后面稍作停頓,以區分前后兩部分的內容,所以正確的停頓應該是“湯湯乎/若流水”。
故選A。
3. 蜀 帝王城 兄弟二人分別時無聲相對 4.C 5.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
【解析】3.本題考查古詩內容理解。
送二兄入蜀:送二兄入蜀地。“蜀”一詞點明了二兄遠行的目的地。關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游子要踏上關險山高的旅途,這里是繁華熱鬧的長安城。“帝王城”就是長安城,是出發的地點。
4.本題考查主旨理解。
A.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疏落。抒發了作者久客他鄉的傷感的同時,也寫出了久別回鄉的親切感。
B.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這兩句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
C.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表達出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深厚情誼
D.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表達了作者渴望祖國統一的心愿,死了也要讓后代傳達統一的盛世。
本詩最后兩句“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意思:在這里我們分手告別,默默相望哀傷得說不出話,表達了與朋友離別的依依惜別之情,故選C。
5.本題考查朗讀停頓劃分。
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在這里我們分手告別,默默相望哀傷得說不出話。結合詩意,“此中”表示地點,“一分手”表示事件,故中間停頓。“相顧”是從視覺方面寫的,“憐無聲”是從情感方面寫的,故中間停頓。
6. 江畔 春天 7. 花的數量多 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把枝條都壓彎了 8. 飛舞 啼叫 為美景陶醉、驚喜不已
【解析】6.本題考查的是內容理解。
題目“江畔獨步尋花”中,“江畔”的意思是江邊,表示地點。由此可知,詩人尋花的地點是江畔。詩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的意思是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千朵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由此可知,描寫的季節是春天。
7.本題考查的是詞語理解。
“千朵萬朵壓枝低”的意思是千朵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由此可知,“錢多萬多”形容花的數量多,“壓”和“低”兩個字寫出鮮花把紙條都壓得低垂了。由此可知,花兒的密密層層,又大又多。
8.本題考查的是內容理解。
后兩句的意思是蝴蝶在花叢中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在花間不斷歡唱。通過“舞”和“啼”可知,這兩句詩寫了飛舞的蝴蝶和啼叫的黃鶯。“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流連忘返。由此可知詩人為美景陶醉、驚喜不已的心情。
9.A 10.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田,將綠苗緊緊環繞;兩座青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解析】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這首詩前兩句寫湖陰先生家的環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兩句轉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人的高潔。全詩既贊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閑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詩文并沒有體現出湖陰先生的居所奢靡。
故選A。
10.本題考查語言表達。
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寫出詩句描繪的畫面即可。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的意思: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田,將綠苗緊緊環繞;兩座青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詩人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給山水賦予人的感情,化靜為動,顯得自然化境既生機勃勃又清靜幽雅。
示例:彎彎的河流環繞著蔥綠的農田,正像母親的雙手護著孩子一樣。門前的青山見到庭院這樣整潔,主人這樣愛美,也爭相前來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門而入,奉獻上一片青翠。
11. 春季 夏季 12. B 對大自然喜愛
【解析】11.本題考查詩詞內容概括。
結合詩歌第一、二兩句可知,描寫了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可知是春季。從喜鵲的驚飛,蟬的鳴聲、青蛙的叫聲可知是夏季。
12.本題考查詩歌情感主旨、詩歌寫作手法。
《漁歌子》和《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都描寫景色,故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寫法。《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豐收的喜悅之情。
13.D 14.B 15.C
【解析】13.本題考查詩歌詞句理解、詩歌內容概括。
D.有誤。《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這首詩記敘在黃四娘家賞花時的場面和感觸,描寫草堂周圍爛漫的春光,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和適意之懷。“描繪了他眼中山山水水的美麗景象”說法錯誤。
故選D。
14.本題考查詩歌詞句理解、詩歌情感主旨。
這首詩的意思是:誰說這群鳥兒的生命微不足道?它們和人類一樣有血有肉。勸你不要打枝頭上的鳥兒,幼鳥還在巢中盼望著母親的歸來。
通過意思可知,詩人通過蘊含真情的“子望母歸”的自然現象勸誡讀者善待動物,表達了對鳥類命運的關注和同情,勸導人們愛惜鳥類,表現出詩人的善良、仁愛之心。應讀出憐愛之情。
故選B。
15.本題考查對聯。
對聯的特點有: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稱、節奏相應、平仄相諧、內容相關。上聯中“清風明月”是并列短語,“本無價”是主謂短語,下聯也應該是這種結構。
A.“百鳥歸來”是主謂短語,“氣象新”是主謂短語,不符合要求;B項“千山萬水”是 并列短語,“入畫來”是動賓短語,不符合要求;
C.“近水遙山”是并列短語,“皆有情”是主謂短語,符合要求;
D.“南北西東”是并列短語,“萬里程”是偏正短語,不符合要求。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清風明月這樣悠然的自然景色原本是無價的,可遇而不可求;眼前的流水與遠處的山巒相映成趣,都是有感情的。
故選C。
16. 五嶺 烏蒙 岷山 17.(1)巧渡金沙江 飛奪瀘定橋
(2)“暖”指紅軍渡過金沙江后的喜悅心情。 “寒”指紅軍奪取瀘定橋戰斗的驚心動魄。 18.不等閑 因為“逶迤、磅礴”寫出了山勢的險峻,這樣寫體現了紅軍大無畏的精神。 1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句朗誦時語調要相對高昂、歡快、流暢,速度應明顯加快。因為這句描寫長征即將勝利,人們眼前將呈現出一片光明,要表達出詩人內心的無比歡快之情。
【解析】16.本題考查對詩內容的理解。
結合詩句“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可知,詩人以“五嶺山”“烏蒙山”“岷山”代表了“千山”。
17.本題考查對詩內容的理解和字詞的賞析。
(1)結合詩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的意思:金沙江濁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擊著高聳的山崖,濺起陣陣霧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樣。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和紅軍長征路線圖,可知,詩句中提及的紅軍長征的事件是: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
(2)“水拍云崖”描繪了金沙江水流湍急,巖峻浪高這種險惡的地理形勢,描繪了“驚濤觸岸層瀾碎”的景象。“云崖暖”之“暖”,一是狀寫紅軍因江水咆哮翻滾,洶涌澎湃,水石相擊,浪花飛濺,水霧蒸騰而產生的江水沸騰的感覺;二是表現紅軍因征服了金沙江天險而產生的歡樂心情,表現紅軍萬眾歡騰,高呼勝利的熱烈情景。“鐵索寒”之“寒”不止是形容鐵索的冰冷,它重在渲染,重在烘托,既烘托出了大渡河鐵索橋凌空高懸,下臨無地,令懦夫心寒的艱險之狀,又渲染了紅軍戰士冒著敵人的炮火,浴血奮戰,飛奪瀘定橋的驚險而激烈的戰斗氣氛。
18.本題考查對句子的理解。
結合詩句“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可知,五嶺的特點是:逶迤,烏蒙的特點是:磅礴;這里寫“逶迤”的、峰巒起伏的五嶺,在紅軍的腳下,只不過像河里泛起的細浪;氣勢“磅礴”,廣大無邊的烏蒙山,在紅軍的腳下,只不過像滾動著小小的“泥丸”是為了對紅軍蔑視困難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強調,表現了紅軍在刀劍叢中從容不迫,應付自如,無往不勝的鐵軍風貌。故它們不等閑。
19.本題考查思維拓展。
結合詩句的理解給同學提出朗誦的建議,再說說理由,答案不唯一。
如:“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句朗誦時要用較高昂的語調,要用飽滿的熱情及略快的節奏來朗誦。因為詩歌首聯是整首詩的總起部分,代表全詩的整體基調,也是全詩的著眼點,應表現出詩人對紅軍戰士的贊頌之情。
20.清風半夜鳴蟬 聽取蛙聲一片 舊時茅店社林邊 21. 時隱時現 稀稀落落 現 xiàn 黃沙 茅店 22. 喜悅 熱愛
【解析】20.本題考查古詩的識記。
據原詩的背誦,認真默寫即可。書寫時注意“蟬”“蛙”的正確書寫。
21.本題考查古詩的理解。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題目是“夜行黃沙道中”,題目的意思是:夜晚行走于黃沙道。即點明了地點為“黃沙道中”。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意思是:天邊幾顆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過溪水的源頭,它便忽然出現在眼前。即星星是忽明忽暗的,雨是淅淅瀝瀝的。
見:同“現”,讀“xiàn”,顯現,出現。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
22.本題考查古詩主旨情感。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詞人貶官閑居江西時創作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此詞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全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表達了詞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23. 醉酒 醉酒 24. 雨跳圖 水息圖 25. 翻墨 快 雨大且急 忽 26.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解析】23.本題考查題目的理解。
題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交代時間是六月二十七日,地點在杭州西湖邊的望湖樓,事件是醉書。書,即寫。“醉”意思是醉酒。題目意思作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樓喝醉酒后寫下這首詩。
24.本題考查詩句的理解與概括。
根據第一句和第三句的例子可知,概括畫面的結構為“什么+怎么樣”,首先找到是詩句中描寫的景物,然后找景物特點的詞。
“白雨跳珠亂入船”描寫的景物是“雨”,特點是“跳”,故第二句概括為“雨跳圖”。“望湖樓下水如天”描寫的景物是“水”,特點是雨過天晴,水面平息,故第四句概括為“水息圖”。
25.本題考查詩句賞析。
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意思是烏云上涌,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明麗清新,該句運用比喻的修辭,將烏云比作翻墨,生動形象,一個“未”字,突出天氣變化之快。
第二句“白雨跳珠亂入船”意思是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該句云詞準確,“跳”和“亂”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雨大且急的特點。
第三句“卷地風來忽吹散”意思是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云。該句中“忽”字指時間極短,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
26.本題考查古詩詞的識記。
蘇軾在西湖寫下的詩作有很多,如《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7.B 28.A
【解析】27.本題考查的是對古詩思想感情的理解。
根據譯文、詩人背景可知,這首詩作于詩人被貶期間,因秋風起、雁南飛而觸動了孤客之心,有感而作。此詩表面寫秋風,實際卻是在感嘆自己的際遇,抒發了詩人孤獨、思鄉的思想感情。
故選B。
28.本題考查的是對詩句的理解。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意思是:早晨秋風撩動庭中的樹木,獨自漂泊他鄉的人最先聽到了秋聲。表達了詩人羈旅之情以及思歸之心。
A.“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意思是: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描寫了秋季的晚上,詩人在屋內抬頭望月的感受,表達了李白客居思鄉之情。
B.“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意思是: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表表達了詩人對孟的依依惜別之情 。
C.“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意思是: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表達了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得精神,熱愛黃河,熱愛祖國得思想感情。
D.“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意思是:停下馬車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表達了詩人對于深秋山林景色的贊美與喜愛之情。
故選A。
第四篇:名家閱讀(詹谷豐)
骨頭的姿勢
——詹谷豐
清華國學院的學生劉節,從小被父親灌輸了站立做人的理念。家傳的庭訓,在這個讀書人心中種下了拒絕屈膝的種子。但是,1927年6月清華園中的一幕,卻重新塑造了他的膝蓋。
清華國學院導師王國維的投湖自盡,猶如在平靜的頤和園里投下了一顆威力巨大的炸彈。劉節隨同導師陳寅恪等人趕到那個悲傷的地方。除了那份簡短從容的遺書之外,再也沒有找到一代大儒告別人世的任何因果。
劉節在王國維的遺容中看到了拒絕生還的決絕表情,遺書中那些平靜的文字從此就一直刻進了他的腦海:“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后當草草棺殮,即行藁葬于清華塋地……書籍可托陳、吳二先生處理……”
劉節參加了王國維遺體的入殮儀式。曹云祥校長,梅貽琦教務長,吳宓、陳達、梁啟超、梁漱溟以及北京大學馬衡、燕京大學容庚等名教授西服齊整,神情莊重,他們頭顱低垂,彎下腰身,用三次沉重的鞠躬,向靜安先生作最后的告別。
陳寅恪教授出現的時候,所有的師生,都看見了他那身一絲不茍的長衫,玄色莊重。陳寅恪步履沉重地來到靈前,緩緩撩起長衫的下擺,雙膝跪地,將頭顱重重地磕在磚地上。所有的人都被這個瞬間驚呆了,校長、教授、朋友、學生,在陳寅恪頭顱叩地的三響聲中,突然清醒過來,一齊列隊站在陳教授身后,跪下,磕頭,重重地磕頭。
劉節,就是此刻在教授們身后跪倒的一個學生。當他站起來的時候,突然間明白了,在向他的導師,一代大儒王國維先生告別的時候,下跪,磕頭,才是最好的方式,才是最莊重的禮節。這樣的儀式,才能和先生的馬褂以及頭上那根遺世的發辮融為一體。陳先生用了一種骨頭觸地的姿勢,完成了對王國維先生的永別。陳寅恪教授,不僅僅是王國維先生遺世書籍處理的最好委托之人,更是對死者文化精神和死因的理解之人。
王國維先生紀念碑,經過時間的打磨,兩年之后,屹立在清華園中。在以劉節為首的學生們的請求下,陳寅恪教授提起了那支沉重的羊毫,用金石般的文字,破譯了王國維的殉世之謎——用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主張彰顯了學術人格的本質精髓。
陳寅恪教授,把對王國維的紀念,刻在了堅硬的石頭上;劉節先生,則把那段文字刻進了柔軟的心里。
許多年之后,當劉節教授在嶺南大學的校園里見到陳寅恪的時候,他沒有想到“跪拜”這兩個漢字組合的儀式就這樣突然來臨了。
在國民黨敗退逃往臺灣的混亂中,陳寅恪拒絕了蔣介石的重金誘惑,在嶺南大學校長陳序經的禮聘中來到了溫暖潮濕的廣州。而他的學生劉節,則早他三年到達廣東,在并無約定的時光中等候同老師的再度相逢。
在美麗的康樂園里,學生們知道歷史系主任劉節和歷史系教授陳寅恪,似乎沒有人了解他們過去的師生關系。但是,每逢傳統節日,學生們都可以看到令他們驚詫的一幕。
節日來到陳寅恪教授家里的系主任,徹底脫去了平日西裝革履的裝束,一襲干凈整潔的長衫,布鞋皂襪,一派民國風度。見到陳寅恪先生的剎那,劉節教授便親切地喊一聲先生,撩起長衫,跨前一步,跪拜行禮。
在劉節教授莊重的磕頭禮中,學生們終于知道了劉節主任和陳寅恪教授的師生因緣,也知道了這對師生1927年6月在王國維先生遺體入殮儀式上通過莊重的下跪產生的心靈交集。
劉節教授用跪拜的儀式展示尊敬和感恩的時候,嶺南大學的長衫被時代的世風脫下了,康樂園里換上了中山大學的新裝。在課堂上,劉節教授將陳寅恪撰寫的王國維紀念碑文移到了黑板上。劉節教授眨眼之間,新舊兩個時代的交替就像時光從沙漏中間穿過,然后又聚集在他的掌上。
“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彰。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唯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劉節教授說,骨頭雖然堅硬,但一定得用皮肉包裹。深刻的思想精髓,必定在文字的深處。下跪,磕頭,已經不再常見,但當它出現的時候,一定比握手高貴。
(取材于詹谷豐同名散文,有刪改)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感市| 平安县| 繁昌县| 湛江市| 镇康县| 内黄县| 宁安市| 吉木萨尔县| 永济市| 郎溪县| 齐河县| 青岛市| 桐梓县| 晋宁县| 名山县| 霍邱县| 天津市| 织金县| 伊金霍洛旗| 富蕴县| 南陵县| 康定县| 科技| 蓬安县| 淳安县| 自治县| 沈阳市| 泰安市| 茂名市| 万山特区| 大同县| 酒泉市| 固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中江县| 万荣县| 灌阳县| 万全县| 武宁县| 乐业县| 红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