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 題 《牛頓第三定律》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電教設備、實驗器材、多媒體課件教材內容 分 析 力是不能脫離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而獨立存在的,在探討力時必然要涉及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它們所遵循的規律,牛頓第三定律揭示的恰恰就是這一規律。牛頓第三定律使我們能更加全面的認識到物質世界的關系及其運動規律,現實生活中許多實際問題才得以圓滿順利解決。 教材對于牛頓第三定律的討論是漸次深入逐層推進的:先通過司空見慣的實例得到物體之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再通過實驗總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量關系,然后分析匯總得出牛頓第三定律。最后再回到實際應用中去,讓學生體會牛頓第三定律的應用,以達到對定律的深入理解和融會貫通的目的。設計理念 在對充分分析本節教學內容和具體學情后,采用“參與一體驗一內化一遷移”的教學思路。課堂教學按照定律本身的形成過程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通過視頻、實例等從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出發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第二層次是教師針對學生可能存在的錯誤前概念,“制造”情境矛盾,引導學生思考。學生通過自己分析生活實例、 動手實驗及DIS實驗自然的得出牛頓第三定律。第三層次是通過辨析(一對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的作用點的區別)加深對定律的理解。第四層次是應用定律解釋物理現象(拔河視頻、親身體驗)讓學生感到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巨大的應用及其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將教學過程有機劃分成這樣四個層次,重現規律形成過程,重視了知識的獲取過程。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 動手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并親自體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和艱辛,促成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學習了有關常見的幾個力及對物體的受力分析的基礎上,對力與運動的關系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可以自主進行相關的分析及實驗,對有關的規律進行總結,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圖片、動畫,親身體驗和探究實驗,分析討論學習本節課的新知。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學習任務和學習者情況的分析,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1、聯系生活實際,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通過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大膽質疑、 勇于探索,理解牛頓第三定律,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3、運用牛頓第三定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問題,培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信心。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牛頓第三定律內容的理解 教學難點:理解一對平衡力與一對相互作用力的異同教學過程教學環節(一) 師生活動 一、聯系生活實例引入新課: 1、在已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前提下,提出生活實例:大人與小孩掰手腕中,他們施加給對方的力的大小問題,“制造”情境矛盾,引導學生思考。 2、動畫小視頻:船靠岸落水 引導學生分析視頻中有關力的問題,提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概念。設計意圖 通過展示圖片、視頻激發學習的欲望和好奇心,引導學生分析其中體現的物理知識,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教學環節(二) 師生活動 二、認識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1、演示:兩個學生分別站在滑板上,雙掌相對,同時推對方,觀察現象及自身的體驗。 2、結合動圖分析演示現象,認識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性質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及結合動圖觀察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體驗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認識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教學環節 (三) 師生活動 三、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 引導學生結合經驗,猜想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定量關系 猜想1: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效果的關系?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顯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 猜想2: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在作用時間上的關系 分組實驗: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分別演示靜止時、運動時各種情況下的關系) 演示:用力傳感器演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分別演示靜止時、運動時各種情況下的關系) 猜想3: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性質關系? 對生活中常見現象分析: 、兩人手互相拉 、書在桌面上滑動過程 、磁體磁極相互靠近 結論: 三個性質:相互性、同時性、異體性 四個特征:等大、反向、共線、同質設計意圖 1、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結合經驗提出自己的猜想 2、分析思考如何顯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提出設計方案 3、通過實驗探究,仔細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歸納規律 通過實驗觀察,培養學生分析觀察能力,以及分析歸納的能力。通過鼓勵學生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并能書面或口頭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認識到實驗、分析、論證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學環節 (四) 師生活動 四、牛頓第三定律: 根據實驗分析結果,指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牛頓很早就通過實驗和總結得出了牛頓第三定律。 1、內容: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天直線上。 2、公式:F=-F’ (“-”表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3、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普遍規律這種關系與作用力的性質、物體質量大小、作用方式(是否接觸)、物體運動狀態及參考系的選擇均無關。 實例分析: 1、分析開頭問題:大人與小孩掰手腕中相互施加的力大小關系? 2、典例分析:馬拉車問題設計意圖 學生結合前面的實驗結果,分析定律的內容,理解牛頓第三定律。結合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加深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理解教學環節 (五) 師生活動 作用力、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關系: 1、小明的困惑:我記得在初中學過,如果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這兩個力就會互相平衡,看不到作用的效果了。既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們也應該互相平衡!”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它們的關系 2、實例:如圖,小燈泡被繩子吊在天花板上靜止,找出燈和繩子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以及平衡力。設計意圖 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及學習的新知進行討論分析:小明的困惑,然后通過實例找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說出平衡力,并找到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異同,加深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教學環節 (六) 師生活動 六、應用:拔河 觀看視頻:2014年世界拔河錦標賽中國與英國決賽視頻。 討論分析拔河比賽勝負的關鍵原因 學生體驗拔河: 、兩個體型相差很大的學生站在教室地面拔河。 、大個子站在滑板上,小個子站在地面上拔河。 通過對比引導學生分析拔河勝負的關鍵原因。設計意圖 學生觀看視頻:拔河,通過討論分析得出拔河勝負的關鍵原因。再學生親身體驗拔河,觀察對比分析,引導學生歸納出正確的答案,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通過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學生樂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用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思想。板書設計 牛頓第三定律 認識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實驗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 1、三個性質:相互性、同時性、異體性 2、四個特征:等大、反向、共線、同質 三、牛頓第三定律 1、內容: 2、表達式: F=-F’(“-”表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3、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 四、作用力、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關系:教學反思 這節課以信息技術助推探究性教學活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習得知識,總結經驗,并運用經驗,素養得以提升。 1、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教得怎么樣,更要關注學得怎么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主動分析,自主探究,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和素養。 2、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從而提高對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3、時代在變化,教師的終身學習,也將永不停歇。我們要連貫的、持續的學習新技術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才能做到善用技術,巧用技術,活用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我探究或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使學生能夠通過探究掌握學習知識,養成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