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1. (2024·山東菏澤·模擬)2023年9月28日,國家文物局通報了山東鄒城國故城遺址、北京金中都遺址等4項“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鄒國故城遺址位于山東省鄒城市,是東周時期國都邑和秦漢時期鄒縣縣治遺址。鄒國故城遺址見證了( )①部分奴隸主貴族轉變為新興的地主階級的過程②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鐵制農具得到廣泛推廣③人們互助合作的關系轉變為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④人類擺脫蒙昧狀態,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 (2024·全國統一考試·模擬)2023年12月,央視總臺發布2023年度國內十大考古新聞,湖北荊門屈家嶺遺址發現的史前水壩入圍。屈家嶺遺址是以黑陶為主的文化遺存,是長江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主體年代距今約5900—4000年。據此推斷,在當時( )①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開始出現②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已出現③人們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④人類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 (2024·湖南長沙·一模)“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元代張養浩的經典名句,一語道破了古代封建社會百姓的生活狀態:王朝之“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王朝滅亡之際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詩句中的百姓之苦緣于( )①封建制國家的發展主要以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為目的②地主占有全部土地迫使百姓屈從于地主階級的奴役③封建社會中的百姓即使是生逢盛世也無法幸福生活④等級制度森嚴使百姓一直在痛苦的生活狀態中掙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 (2023·重慶渝中·重慶巴蜀中學校考模擬預測)2023年2月15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北尚義四臺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成果。尚義四臺遺址分為四個片區,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近年冀西北地區發現的一處面積較大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遺址。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出當時該地的居民( )①已從食物采集者變為生產者②大事由氏族全體成員共同決定③出現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工④通過氏族會議來管理集體事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 (2024·河北唐山·二模)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從“環境決定人的性格”理念出發,提出了一個改造資本主義、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的方案。他認為,勞動公社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由農、工、商、學結合起來的大家庭,每個成員各盡所能,彼此團結互助。”歐文甚至為此進行了實驗,但均失敗。歐文的上述主張和做法( )①是從抽象的倫理道德和理性原則設計出來的②正確地揭示了社會和諧的本質和發展的規律③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弊端,但缺乏理論的指導④蘊含的構建“和諧社會”思想具有歷史進步性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6. (2024·安徽池州·二模)習近平指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歡迎,這不是偶然,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是因為( )①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②科學社會主義寓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中③中國社會變革的需要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源泉動力④科學社會主義正確揭示了中國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 (2024·全國統一考試·模擬)2023年10月8日晚,燃燒15天的杭州亞運會主火炬熄滅。而主火炬設計靈感則來自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以磨光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其中心“良渚遺址”是探索中國文明起源,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片“圣地”。良渚文化是文明的黎明,卻鮮有人真正了解它。杭州亞運,讓世界更多地了解良渚文化。據此可以推斷出( )①良渚文化時期社會已經出現了畜牧業同農業的分工②杭州亞運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淵源③采集天然食物是良渚文化時期人們主要的生存方式④良渚遺址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已邁入了文明時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 (2024·全國統一考試·模擬)當地時間2023年7月13日,美國演員工會及廣播電視藝人聯合工會宣布,他們與制片公司的談判破裂,即日起開始罷工。除薪資矛盾外,本次大罷工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AI)可能取代演員。談判中制片公司提議,把群演們全身掃描一遍,給一天的工資,在未來任何影視項目中,群演的圖像和肖像公司想用就用,不需要給額外的錢。這次罷工( )①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現②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③反映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已無法緩和④是廣大工人對自己所受政治壓迫的反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 (2024. 江蘇省蘇錫常鎮四市高三二模政治試題)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導致資本主義制度形態、生產方式、社會交往方式等發生了重要變化,作為資本主義新樣態的數字資本主義得以生成。有學者認為,我們很多時候并不是在同資本主義之外的技術政治制度或其“畸變”打交道,而是同一個資本主義的變體打交道,只是它現在運行在一些新的硬件和軟件基礎之上。這說明( )A.數字技術作為新的生產力引發了生產關系的巨大變化B.數字資本主義的發展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筑C.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數字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總根源D.數字技術的發展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10. (2024. 江蘇省. 江蘇高考政治挑戰模擬卷)2023年歲末,放眼歐洲各國,德國、英國、意大利、比利時、瑞典……各國不同行業的罷工浪潮此起彼伏。對此有專家分析認為:長期以來,這些歐洲國家積累了一些勞資雙方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工薪階層普遍對收入不滿。與此同時,歐洲多國政府為了抑制通脹,采取了緊縮政策,導致經濟活力下降,進一步影響了工薪階層的收入。歐洲各國的罷工浪潮( )A.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行為導致本國的經濟衰退B.暴露出階級斗爭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C.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自身基本矛盾的對抗性D.表明無產階級通過罷工推翻資產階級的決心11. (2024. 廣東省. 廣州市高三二模政治試題)廣東英德巖山寨遺址是嶺南地區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中心聚落遺址。考古發現該遺址的高等級墓葬隨葬品豐富且普遍隨葬玉器,而低等級墓葬僅見零星陶器或石器。由此可推斷,當時該地區( )①處于原始社會早期 ②社會在加速分化和逐漸復雜化③實行君主專制且等級森嚴 ④具有顯著的貧富差距和等級差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 (2024. 河南省. 高三5月大聯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產黨宣言》是一部科學洞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經典著作”,今天再讀《共產黨宣言》,我們才有資格才有底氣說,這是一部能夠啟示未來、永放光芒的理論經典,它值得我們“多看幾遍”,常看常新。這是因為《共產黨宣言》( )①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是人們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礎②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指明了社會發展的道路③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④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原理,為中國革命建設提供了科學世界觀的指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 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圖1是一張遠古時期人類大腿骨愈合后的圖片。斷裂的股骨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愈合,遠古時代的人如果大腿骨受傷,則不能打獵,也難逃野獸傷害,若非得到他人幫助,很難愈合,必死無疑。圖2是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新石器時代末期的一根人的大腿骨圖片,上面插著一顆箭頭,可推斷出原始社會末期部落發生過殘酷的戰爭。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以“人類文明”為主題,撰寫一篇短評。(字數:150字左右)1. (2024·吉林·高考真題. 2)習近平指出,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該理論的貢獻在于( )①闡釋了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成為了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②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內涵,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③深化了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創新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④拓展了生產力構成的基本要素,催生了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 (2024·吉林·高考真題. 1)下列對“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關系認識正確的是( )“兩個必然”: 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就是現在所說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兩個必然”。 “兩個決不會”: 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①兩者都依據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闡釋社會形態的更替問題②兩者都論證了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但過程是漫長的③前者揭示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實現的條件性④前者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的運行方式,后者反映社會形態更替的實現方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 (2024·湖北·高考真題)我們即將迎來祖國75周年華誕。經過不懈奮斗,中國由一窮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建國以來的經濟建設實踐證明:生產關系一定要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以下對此做出正確詮釋的是( )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②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喚醒了很多人的創業夢想③農村“三權分置”改革,推動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完善④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讓新能源汽車走俏世界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 (2023·浙江·高考真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至少證明兩點: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沒有能力繼續駕馭它的生產力。另一方面,這種生產力要求擺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適應它的生產關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調整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生尖銳沖突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定會適合生產力狀況④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 (2023·浙江·統考高考真題)《共產黨宣言》指出:“從封建社會的滅亡中產生出來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并沒有消滅階級對立,它只是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斗爭形式代替了舊的。”由此可見( )①人類社會的歷史是階級斗爭的歷史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③社會形態的更替不一定是歷史的進步④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不可避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 (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寫道,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這是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形態的全面描繪②人的自由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前提③追求人的自由發展是共產主義的價值旨歸④共產主義社會人們將擺脫傳統分工的束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 (2023·新課標Ⅱ卷,12)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科學,是因為它( )①對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進行了原則性描述②對現存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③以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理論基礎④找到了實現人類解放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道路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8. (2023·河北·高考真題)經濟危機是一部對資本主義制度殘酷罪行的判決書。危機顯示出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產力,物質豐富成了巨大的災害,成了破產和貧困的根源。而人類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卻成了一種救命手段,用以激活因危機而周期性地癱瘓的經濟機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是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途徑②生產力的發展是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破產和貧困的根源③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矛盾的總爆發④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 (2023·江蘇·高考真題)當代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一定程度擺脫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據此,有觀點認為,資本主義可以通過科技創新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這一觀點( )A.肯定了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B.否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不可克服C.否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 D.肯定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課《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1. (2024·山東菏澤·模擬)2023年9月28日,國家文物局通報了山東鄒城國故城遺址、北京金中都遺址等4項“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鄒國故城遺址位于山東省鄒城市,是東周時期國都邑和秦漢時期鄒縣縣治遺址。鄒國故城遺址見證了( )①部分奴隸主貴族轉變為新興的地主階級的過程②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鐵制農具得到廣泛推廣③人們互助合作的關系轉變為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④人類擺脫蒙昧狀態,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鄒國故城遺址是東周時期鄒國都邑和秦漢時期鄒縣縣治遺址,見證了奴隸社會的發展到封建社會的建立,見證了奴隸社會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封建社會鐵制農具得到廣泛推廣,奴隸社會末期,部分奴隸主貴族轉變為新興的地主階級,①②符合題意;③: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是互助合作的關系,③排除;④:新石器時代,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開始出現,人們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文字的發明和應用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使人類擺脫蒙昧狀態,④排除。故本題選A。2. (2024·全國統一考試·模擬)2023年12月,央視總臺發布2023年度國內十大考古新聞,湖北荊門屈家嶺遺址發現的史前水壩入圍。屈家嶺遺址是以黑陶為主的文化遺存,是長江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主體年代距今約5900—4000年。據此推斷,在當時( )①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開始出現②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已出現③人們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④人類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屈家嶺遺址是以黑陶為主的文化遺存,是長江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主體年代距今約5900—4000年。判斷該時期是原始社會末期的新石器時代,這個時期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開始出現,人們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①③符合題意。②④: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人類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都是指的奴隸社會,②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3. (2024·湖南長沙·一模)“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元代張養浩的經典名句,一語道破了古代封建社會百姓的生活狀態:王朝之“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王朝滅亡之際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詩句中的百姓之苦緣于( )①封建制國家的發展主要以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為目的②地主占有全部土地迫使百姓屈從于地主階級的奴役③封建社會中的百姓即使是生逢盛世也無法幸福生活④等級制度森嚴使百姓一直在痛苦的生活狀態中掙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④:封建國家維護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平民百姓是被統治對象,加之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百姓處于社會底層,遭受各種壓迫和剝削之苦,①④正確。②:“全部土地”表述錯誤,地主擁有絕大部分土地,②錯誤。③:該選項是對材料的概括,與設問不構成因果關系,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4. (2023·重慶渝中·重慶巴蜀中學校考模擬預測)2023年2月15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北尚義四臺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成果。尚義四臺遺址分為四個片區,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近年冀西北地區發現的一處面積較大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遺址。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出當時該地的居民( )①已從食物采集者變為生產者②大事由氏族全體成員共同決定③出現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工④通過氏族會議來管理集體事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新石器時代,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開始出現,人們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①符合題意。②:在氏族制度下,人們通過氏族議事會管理集體事務,一切大事都在議事會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討論決定,而不是氏族全體成員,②不選。③:奴隸社會,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出現了分工,③排除。④:氏族大約產生于舊石器時代晚期。由該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可知,當時該地的居民通過氏族會議來管理集體事務,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5. (2024·河北唐山·二模)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從“環境決定人的性格”理念出發,提出了一個改造資本主義、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的方案。他認為,勞動公社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由農、工、商、學結合起來的大家庭,每個成員各盡所能,彼此團結互助。”歐文甚至為此進行了實驗,但均失敗。歐文的上述主張和做法( )①是從抽象的倫理道德和理性原則設計出來的②正確地揭示了社會和諧的本質和發展的規律③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弊端,但缺乏理論的指導④蘊含的構建“和諧社會”思想具有歷史進步性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D【解析】①④: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從“環境決定人的性格”理念出發,提出了一個改造資本主義、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的方案。歐文甚至為此進行了實驗,但均失敗,歐文的上述主張和做法是從抽象的倫理道德和理性原則設計出來的,蘊含的構建“和諧社會’思想具有歷史進步性,①④符合題意。②: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的思想并沒有正確地揭示社會和諧的本質和發展的規律,②錯誤。③: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的思想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弊端,但缺乏實踐的指導,③錯誤。故本題選D。6. (2024·安徽池州·二模)習近平指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歡迎,這不是偶然,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是因為( )①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②科學社會主義寓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中③中國社會變革的需要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源泉動力④科學社會主義正確揭示了中國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①正確。②:科學社會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具有契合性,但并不意味科學社會主義寓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中;科學社會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不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②錯誤。③: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是因為選擇馬克思主義是近代中國的現實需要,中國社會變革的需要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源泉動力,③正確。④:科學社會主義正確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④錯誤。故本題選B。7. (2024·全國統一考試·模擬)2023年10月8日晚,燃燒15天的杭州亞運會主火炬熄滅。而主火炬設計靈感則來自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以磨光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其中心“良渚遺址”是探索中國文明起源,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片“圣地”。良渚文化是文明的黎明,卻鮮有人真正了解它。杭州亞運,讓世界更多地了解良渚文化。據此可以推斷出( )①良渚文化時期社會已經出現了畜牧業同農業的分工②杭州亞運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淵源③采集天然食物是良渚文化時期人們主要的生存方式④良渚遺址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已邁入了文明時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新石器時代社會已經出現了畜牧業同農業的分工,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良渚文化時期已經進入新石器時代,通過了解該文化,能夠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淵源,①②符合題意。③: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人們以采集天然食物為主要的生存方式,良渚文化時期已經進入新石器時代,③表述錯誤。④:奴隸社會,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使人類邁入了文明時代,材料反映的是原始社會,④表述錯誤。8. (2024·全國統一考試·模擬)當地時間2023年7月13日,美國演員工會及廣播電視藝人聯合工會宣布,他們與制片公司的談判破裂,即日起開始罷工。除薪資矛盾外,本次大罷工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AI)可能取代演員。談判中制片公司提議,把群演們全身掃描一遍,給一天的工資,在未來任何影視項目中,群演的圖像和肖像公司想用就用,不需要給額外的錢。這次罷工( )①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現②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③反映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已無法緩和④是廣大工人對自己所受政治壓迫的反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談判中制片公司的提議表明科技進步并沒有使無產階級真正受益,反而為資產階級剝削無產階級提供了便利,加深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因此美國演員工會舉行罷工,這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現,①②符合題意。③: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無法調和,但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緩和,③表述錯誤。④:本次罷工是廣大工人對自己所受經濟剝削的反抗,而非政治壓迫,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9. (2024. 江蘇省蘇錫常鎮四市高三二模政治試題)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導致資本主義制度形態、生產方式、社會交往方式等發生了重要變化,作為資本主義新樣態的數字資本主義得以生成。有學者認為,我們很多時候并不是在同資本主義之外的技術政治制度或其“畸變”打交道,而是同一個資本主義的變體打交道,只是它現在運行在一些新的硬件和軟件基礎之上。這說明( )A.數字技術作為新的生產力引發了生產關系的巨大變化B.數字資本主義的發展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筑C.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數字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總根源D.數字技術的發展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答案】D【解析】A: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導致資本主義制度形態、生產方式、社會交往方式等發生了重要變化,但材料不涉及生產關系的巨大變化,沒體現數字技術作為新的生產力引發了生產關系的巨大變化,故A排除。BC:材料強調的是數字技術發展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不涉及數字資本主義的發展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筑、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數字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總根源,故BC排除。D:不是在同資本主義之外的技術政治制度或其“畸變”打交道,而是同一個資本主義的變體打交道,說明了數字技術的發展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故D正確。故本題選D。10. (2024. 江蘇省. 江蘇高考政治挑戰模擬卷)2023年歲末,放眼歐洲各國,德國、英國、意大利、比利時、瑞典……各國不同行業的罷工浪潮此起彼伏。對此有專家分析認為:長期以來,這些歐洲國家積累了一些勞資雙方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工薪階層普遍對收入不滿。與此同時,歐洲多國政府為了抑制通脹,采取了緊縮政策,導致經濟活力下降,進一步影響了工薪階層的收入。歐洲各國的罷工浪潮( )A.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行為導致本國的經濟衰退B.暴露出階級斗爭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C.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自身基本矛盾的對抗性D.表明無產階級通過罷工推翻資產階級的決心【答案】C【解析】A:歐洲各國出現罷工潮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A說法錯誤。B: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B說法錯誤。C:歐洲各國的罷工浪潮,表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矛盾,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自身基本矛盾的對抗性,C說法正確。D:無產階級只有通過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罷工只是爭取自身權利的途徑之一,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1. (2024. 廣東省. 廣州市高三二模政治試題)廣東英德巖山寨遺址是嶺南地區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中心聚落遺址。考古發現該遺址的高等級墓葬隨葬品豐富且普遍隨葬玉器,而低等級墓葬僅見零星陶器或石器。由此可推斷,當時該地區( )①處于原始社會早期 ②社會在加速分化和逐漸復雜化③實行君主專制且等級森嚴 ④具有顯著的貧富差距和等級差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廣東英德巖山寨遺址是嶺南地區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中心聚落遺址。高等級墓葬隨葬品豐富且普遍隨葬玉器,而低等級墓葬僅見零星陶器或石器。由此可推斷,當時該地區生產資料相應的由氏族公有轉歸家庭私有,處于原始社會晚期,而不是早期,①錯誤。②:考古發現該遺址的高等級墓葬隨葬品豐富且普遍隨葬玉器,而低等級墓葬僅見零星陶器或石器。由此可推斷,當時該地區社會在加速分化和逐漸復雜化,氏族成員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②正確。③:廣東英德巖山寨遺址是嶺南地區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中心聚落遺址,屬于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實行君主專制且等級森嚴,③不符合題意。④:考古發現該遺址的高等級墓葬隨葬品豐富且普遍隨葬玉器,而低等級墓葬僅見零星陶器或石器。由此可推斷,貧富分化的加劇,使氏族成員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當時該地區具有顯著的貧富差距和等級差異,④正確。故本題選D。12. (2024. 河南省. 高三5月大聯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產黨宣言》是一部科學洞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經典著作”,今天再讀《共產黨宣言》,我們才有資格才有底氣說,這是一部能夠啟示未來、永放光芒的理論經典,它值得我們“多看幾遍”,常看常新。這是因為《共產黨宣言》( )①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是人們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礎②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指明了社會發展的道路③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④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原理,為中國革命建設提供了科學世界觀的指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B【詳解】①④:“《共產黨宣言》是一部科學洞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經典著作”,它值得我們“多看幾遍”,常看常新,這是因為《共產黨宣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是人們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礎,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原理,為中國的革命建設提供了科學世界觀的指導,①④正確。②:馬克思主義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指明了社會發展的道路,而不是《共產黨宣言》,②排除。③: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③排除。故本題選B。1. 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圖1是一張遠古時期人類大腿骨愈合后的圖片。斷裂的股骨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愈合,遠古時代的人如果大腿骨受傷,則不能打獵,也難逃野獸傷害,若非得到他人幫助,很難愈合,必死無疑。圖2是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新石器時代末期的一根人的大腿骨圖片,上面插著一顆箭頭,可推斷出原始社會末期部落發生過殘酷的戰爭。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以“人類文明”為主題,撰寫一篇短評。(字數:150字左右)【答案】略【解析】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圍繞“人類文明”分析即可。可以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發展,奴隸社會人類開始進入文明時代等角度進行分析。1. (2024·吉林·高考真題. 2)習近平指出,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該理論的貢獻在于( )①闡釋了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成為了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②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內涵,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③深化了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創新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④拓展了生產力構成的基本要素,催生了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C【解析】【詳解】①: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而不是“新質生產力”理論,①錯誤。②③:新質生產力的產生、基本內涵、特點、關鍵及其本質說明新質生產力理論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內涵,能夠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指引,也深化了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創新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②③正確。④:“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優化組合的躍升”并不是在拓展生產力構成的基本要素,況且生產力構成的基本要素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拓展生產力構成的基本要素”的說法本身也欠妥,④排除。故本題選C。2. (2024·吉林·高考真題. 1)下列對“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關系認識正確的是( )“兩個必然”: 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就是現在所說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兩個必然”。 “兩個決不會”: 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①兩者都依據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闡釋社會形態的更替問題②兩者都論證了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但過程是漫長的③前者揭示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實現的條件性④前者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的運行方式,后者反映社會形態更替的實現方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A【解析】【詳解】①: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指的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都在依據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闡釋社會形態的更替問題,①正確。②:“兩個必然”論證了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講的是資本主義滅亡和共產主義勝利的客觀必然性,但并未說明其過程是漫長的,②排除。③:“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有著內在的聯系,它們都對資本主義滅亡和共產主義勝利必然性以及這種必然性實現的時間和條件的進行論述,“兩個必然”講的是資本主義滅亡和共產主義勝利的客觀必然性,“兩個決不會”講的是這種必然性實現的時間和條件,③正確。④:社會形態更替的實現方式主要是階級斗爭和改革,后者并未涉及,④排除。故本題選A。3. (2024·湖北·高考真題. 1)我們即將迎來祖國75周年華誕。經過不懈奮斗,中國由一窮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建國以來的經濟建設實踐證明:生產關系一定要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以下對此做出正確詮釋的是( )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②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喚醒了很多人的創業夢想③農村“三權分置”改革,推動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完善④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讓新能源汽車走俏世界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A【解析】【詳解】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屬于生產關系的調整,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體現了生產關系一定要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①正確。②: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完善,屬于生產關系的調整,喚醒了很多人的創業夢想體現了生產關系一定要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②正確。③:農村“三權分置”改革雖然屬于生產關系的調整,但“基層社會治理的完善”不屬于生產力的范疇,二者之間,無直接因果關系,③排除。④: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讓新能源汽車走俏世界,體現的是生產力的發展,不涉及生產關系的調整,④排除。故本題選A。4. (2023·浙江·高考真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至少證明兩點: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沒有能力繼續駕馭它的生產力。另一方面,這種生產力要求擺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適應它的生產關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調整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生尖銳沖突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定會適合生產力狀況④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因此調整生產關系不一定能促進生產力發展,①排除。③: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很難一直適合生產力狀況。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定會不適合生產力狀況, ③排除。5. (2023·浙江·統考高考真題)《共產黨宣言》指出:“從封建社會的滅亡中產生出來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并沒有消滅階級對立,它只是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斗爭形式代替了舊的。”由此可見( )①人類社會的歷史是階級斗爭的歷史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③社會形態的更替不一定是歷史的進步④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不可避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原始社會不存在階級斗爭。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剝削階級已經不存在,階級斗爭不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①說法錯誤。③: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主義社會是歷史的進步,③不符合題意。6. (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寫道,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這是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形態的全面描繪②人的自由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前提③追求人的自由發展是共產主義的價值旨歸④共產主義社會人們將擺脫傳統分工的束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是對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發展的描寫,并沒有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形態的全面描繪,①說法錯誤。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前提,②說法錯誤。7. (2023·新課標Ⅱ卷,12)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科學,是因為它( )①對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進行了原則性描述②對現存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③以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理論基礎④找到了實現人類解放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道路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D【解析】①②:空想社會主義也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圖景進行了勾畫,但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因此這兩個選項不能表明科學社會主義相對于空想社會主義的進步性,即不能說明其科學性,①②與題意不符。8. (2023·河北·高考真題)經濟危機是一部對資本主義制度殘酷罪行的判決書。危機顯示出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產力,物質豐富成了巨大的災害,成了破產和貧困的根源。而人類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卻成了一種救命手段,用以激活因危機而周期性地癱瘓的經濟機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是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途徑②生產力的發展是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破產和貧困的根源③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矛盾的總爆發④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9. (2023·江蘇·高考真題)當代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一定程度擺脫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據此,有觀點認為,資本主義可以通過科技創新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這一觀點( )A.肯定了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B.否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不可克服C.否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D.肯定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答案】B【解析】A、D沒有涉及;自我調節功能不能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C錯誤(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考點通關)(原卷版).docx 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考點通關)(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