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年級 八年級 授課時間課題 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 目標 1. 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知道如何規范地測量長度和時間。 2. 知道測量有誤差,了解誤差和錯誤的區別。 2. 能通過日?,F象、物品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長度和時間,了解計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教材 分析 按照《課標》的要求,本節應讓學生通過對長度和時間這兩個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國際單位制并學會基本的測量方法。使學生懂得人的直覺有時不可靠,要對物體的某些情況進行定量的描述,必須用儀器來測量。 本節的重點是長度的測量。測量時,應引導學生先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然后正確使用工具測量。通過對1cm、1mm的認識,使學生了解國際單位制,并會估測長度。學情分析 剛開始學物理的八年級學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現象的經驗,對測量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使學生了解測量的必要性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小學階段學習過使用刻度尺,一是規范性不強,二是沒有強調估讀,這里要強調使用的規范性并正確讀數。教學重點 利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正確記錄測量結果。教學難點 測量長度時讀取估計值;停表的讀數。教學 器材 直尺、皮卷尺、折尺、游標卡尺、千分尺、三角尺、硬幣、細金屬絲(長度約20cm)、機械停表、手表等。 ppt、包含視頻資料:《長度的單位》、《用刻度尺測量長度、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停表的使用與讀數》、《誤差》等。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學生進行測量】生活中我們常通過眼睛直接判斷物體的長短。圖中的兩根小棒哪個較長 先看看,再用尺子量一量。我們的感覺總是可靠的嗎 【教師總結】我們的視覺并不可靠,為了正確的認識周圍的世界,準確的把握事物的特點,人們發明了許多儀器和工具。這些儀器和工具幫助我們進行準確的測量。在眾多的測量中,最基本的測量,就是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先目測再進行實際測量,知道人們的感覺并不可靠。學習新課 一、長度的單位 1. 長度測量的歷史 【結合圖片進行講解】 ① “腕尺”:古埃及人用“腕尺”作為長度單位,但腕尺的標準常常是不一樣的。 ②“步”:中國的唐太宗李世民以他的左右腳各走一步來訂為長度單位,稱為“步”。 ③“呎”:英國人把麥穗中較大的36粒麥粒,頭尾相接地排列起來,定為1呎的長度。 2. 國際單位制 (1)物理量:長度、時間等可定性或定量描述的屬性稱為物理量。 (2)單位:測量物理量的過程實際上是比較的過程,就是將一個待測的物理量與一個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這個標準量就是單位。 (3)國際單位制 長期以來,世界上不同地區(不同年代)選定的測量標準各不相同。同一個長度用不同的標準來表示,結果不同,國際間交流很不方便。人們逐漸認識到,確定測量標準時,應當選取自然界中比較穩定的世界各國人民都能接受的事物為標準。 國際單位制:鑒于這種認識,國際計量組織制定了一套國際統一的單位,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我國法定單位用國際單位制。 3. 長度的單位 【提問】長度的單位有哪些 單位間的換算關系是怎樣的? 【總結】小學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單位間進率;指出長度單位還有微米、納米等,使學生知道這兩個單位很小。 【歸納講解】 (1)國際單位:米,符號是m。 (2)常用單位:km、dm、cm、mm、μm、nm。 (3)單位換算: 1 km=103m 1dm=10-1 m 1cm=10-2 m 1 mm=10-3 m 1μm=10-6 m 1nm=10-9 m (4)長度單位進率記憶方法 記住:km、m、mm、μm、nm之間的進率為103,m、dm、cm、mm之間的進率為10。 長度單位換算示意圖: (5)長度單位換算的技巧 數值不變,乘原單位與目標單位之間的進率,將原單位改寫為目標單位。可簡記為“數不變,單位換,乘進率,進行算”。 如圖所示: 是把25.68 cm換算為0.2568m的過程。 【播放視頻】——《長度的單位》。 【例題1】下列單位換算中正確的是( ) A. 12.56 cm=12.56×10-2 m=0.1256 m B. 12.56 cm=12.56 cm×10-2 m=0.1256m C. 12.56 cm=12.56÷102 =0.1256 m D. 12.56 cm=12.56×10-2 cm=0.1256m 【答案】A. 【解析】1cm=10-2m,進行單位換算要先換后算,即 12.56cm=12.56×10-2m=0.125m,故A正確、BCD錯;故選A. 【點評】單位換算時前面的數都表示倍數,不進行換算,只是把后面的單位進行換算. 【例題2】如圖所示為某褲子吊牌上的截圖;其標注號型是“(L號)175/80A”,數字分別表示人體高度和腰圍,則該褲子的身高或腰圍的數據合理的是( ) A.175mm B.1750mm C.80mm D.800m 【答案】B. 【解析】AB. 人的身高175cm=1750mm,故B符合題意,A不符題意; CD. 褲子的腰圍約為身高的一半,80cm=800mm=0.8m,故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觀看圖片,了解長度測量的歷史,知道古代的一些測量標準不一樣。 知道什么是單位、物理量、國際單位制,國際單位制的由來。 回憶小學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單位間進率。 習慣用科學記數法表示進率及單位的換算。 找出大小單位間進率的規律。 掌握長度單位換算的技巧。 觀看視頻《長度的單位》。 做例題1,掌握長度單位換算的技巧。 做例題2,通過發生在自己上的實例,會估算身邊的長度大小,了解長度的單位。學習新課 二、長度的測量 1. 常用測量工具 為了準確測量長度,人們設計、制造出了各種測量長度的工具,例如直尺、三角板、卷尺等,我們可以根據對測量結果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測量工具。 (1)常用測量工具 測量長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例如,卷尺、直尺、三角尺等。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等常用于機械加工的精密測量,而激光測距儀通常用于遠距離精確測量。 (2)認識刻度尺的“0”刻度線、測量范圍、分度值 ①零刻度線:刻度尺的起始刻度線。 ②測量范圍(量程):是測量范圍上限和下限的差。 ③分度值: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它決定測量的精確程度。不同的刻度尺測量范圍與分度值可能不同。 如圖所示的刻度尺,單位是cm,量程為0~15cm,分度值為0.1cm。 (3)刻度尺的選擇 我們可以根據測量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測量工具。例如,如果我們要測量家里門窗的長度或寬度,就可以選用卷尺來測量;如果要精確測量螺母的尺寸,就可以選用精確度比較高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如游標卡尺等。測人的身高,準確到cm就可以了,可選用分度值是1cm的卷尺或皮尺,而沒有必要選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并且刻度尺的量程應大于人的身高。 2.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做到三看 一看零刻度線: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是否磨損。如已磨損則應重選一個未磨損的刻度線作為測量的起點。 二看量程:測量長度時要求一次測量出物體的長度,如果測量范圍小于物體的實際長度,則肯定要移動刻度尺測量若干次,這樣會使測量的結果與物體的長度產生較大的偏差。 三看分度值: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確程度。使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進行測量,所達到的精確程度不同。 (2)測量時:使用時做到五會 ①會“選”:根據測量的要求選取分度值和量程適當的刻度尺。 ②會“放”:刻度尺要放正,即刻度尺與被測長度平行,而且要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側緊貼被測物體(如圖甲所示)。 零刻度線磨損的,應另選某一刻度線為“零點”,與被測物體長度起始端對齊,讀數時應注意要減去“零點”的數值。如圖丙所示,物體的長度為 6.20cm-4.00cm=2.20cm. ③會“看”:讀數時,視線應該垂直于被測物體及刻度尺。 ④會“讀”:讀數時,先讀出準確值,再進行估讀(一位)。如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讀出準確值是4.7cm,估讀值是0.5mm(0.3~0.6 mm均正確),所以該物體的長度為4.75cm。 讀數時,如果物體的長度恰好對準整數刻度線,應該用0補上。 圖中鉛筆長度應該記錄為52.0mm 或 5.20cm。 如果記錄為52mm或5.2cm,就是錯誤的。因為沒有估讀值,體現不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 如圖所示,如果物體的長度恰好對準大刻度線上(cm),此時應該特別注意,記錄結果有兩個0。圖中物體的長度記為6.00cm,其中6.0cm是準確值,最后面的0是估讀值。 ⑤會“記”:記錄的測量結果應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測量值=準確數值+估讀數值+單位 3. 學生分組實驗 ①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長度和寬度;②測量作業本的長度和寬度。 實驗中,指導學生注意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測量數據記錄的要求。 【播放視頻】——《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4. 小資料——《一些長度和距離》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16頁中的小資料——《一些長度和距離》,了解一些長度和距離。 5. 長度的估測 (1)利用人體的“尺”估測長度 可以利用“一柞”、“一步”、“一庹”這些“尺”估測長度。 【總結】伸開手掌,從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離,稱為“一柞”,大約15cm;人步行時,平均“一步”的長度大約60cm;“一庹”即成人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之間的距離,約1.6m,大約等于身高;手掌的寬度約10cm;人的頭長和腳長相同,身高等于9.5倍頭長;人握住拳頭的大小和心臟一樣大;在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 (2)一些常見物體的長度 ①普通高中生的身高約為160cm;②一層樓高度約為3m;③一只新鉛筆的長度約為18cm;④鉛筆芯的直徑約為1mm;⑤乒乓球的直徑約為4cm;⑥黑板的長度約為2.5m;⑦課桌高約為0.7m;⑧籃球直徑約為24cm等等。 6. 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 【提出問題】怎樣測量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一枚硬幣的直徑?細金屬絲的直徑? 對學生回答情況進行評估,指導學生完成以下實驗。 【教師總結】長度測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累積法 適用于測量無法直接測量的某些微小量。可把數個相同的微小量加在一起測量,再將測量結果除以微小量的個數,就可得到一個微小量。例如,測量一張紙的厚度、細銅絲的直徑、塑料膠帶的厚度等。 例如,測量細金屬絲的直徑的方法: 把銅絲緊密繞在鉛筆上;數出纏繞在鉛筆桿上的圈數n;用刻度尺量出n圈銅絲圈的長度L;銅絲的直徑d= L/n. (2)輔助法 對于用刻度尺無法直接測出的物體長度,可用三角板等進行輔助測量,實質就是將被測長度平移至刻度尺上再進行測量。例如測量圓錐體的高、硬幣的直徑、乒乓球的直徑等。如圖所示,紀念幣的直徑約為1.06cm。 (3)化曲為直法 用不可伸長的細棉線和要測量的曲線重合,在起點和終點做好記號,拉直后用刻度尺測量出兩標記之間的距離,有比例尺的利用比例尺可計算出實際長度。測量圓柱體的周長、地圖上鐵路長度等可以用化曲為直法。 例如,用地圖測出武漢與廣州兩地間鐵路線長度的方法:用棉線AB與地圖上兩地間鐵路線完全重合,測出棉線AB的長度,根據地圖的比例尺n即可求出鐵路線的長度s=sAB×n. (4)化直為曲法 用已知周長的滾輪在待測的較長的直線或曲線上滾動,記下滾動的圈數,則被測線的長度等于圈數乘以滾輪周長。例如,測量操場的長度,汽車、火車的里程表。 如圖中測出輪子的周長L,再讓輪子沿操場滾一周,記錄車輪滾動的圈數n,則操場周長為nL。 (5)化暗為明法 有些待測長度不是明顯地露在外面,而是隱含在物體的內部,刻度尺不能直接測量,可以選擇大小合適的鋼針插入孔內,在管口處給鋼針做上記號,然后再測出鋼針尖端到記號處的長度即可。測量玻璃管的內徑,工件的裂縫深度等,如圖所示。 視頻講解—《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 【例題3】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圖測一枚紐扣的直徑和金屬絲的直徑,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紐扣的直徑是_______ cm;繞在鉛筆上23圈的金屬絲的總長度為_______cm,直徑是________mm。 【答案】1,1.10,1.80,0.78 【解析】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左側三角板與2.00cm對齊,右側三角板與3.10cm對齊,所以紐扣的直徑為 d=3.10cm-2.00cm=1.10cm 繞在鉛筆上的金屬絲的總長度為 L=10.80cm-9.00cm=1.80cm 纏繞的圈數n=23,金屬絲的直徑是 【例題4】估測物理量的大小是學好物理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物體的長度接近20cm的是( ?。?A.乒乓球的直徑 B.一根頭發的直徑 C.一支新鉛筆的長度 D.物理課本的厚度 【答案】C. 【解析】A.乒乓球的直徑約4cm,故A不符合題意; B.一根頭發的直徑約80 m,故B不符合題意; C.一支新鉛筆的長度約18cm,接近20cm,故C符合題意; D.物理課本的厚度約1cm,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回憶生活中測量長度的一些工具. 觀察自己的刻度尺,找出:零刻度線位置;量程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與老師合作進行,思考并回答有關知識。掌握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 知道如果物體的長度恰好對準整數刻度線,應該用0補上。 進行實驗,交流評估測量結果。 進行實驗。 觀看視頻,進一步理解刻度尺的使用。 閱讀課文第16頁中的小資料——《一些長度和距離》。 閱讀課文第16頁中的“想想議議”,找出身體的一些部位可以做為“尺”用來估測長度,并用這些“尺”來估測教室的長或寬。 小組討論回答,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 進行實驗:測量一張紙的厚度或測量細金屬絲的直徑。 實驗:測量一枚硬幣的直徑。 觀看視頻,進一步理解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 做例題3,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以及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 做例題4,會估算身邊的長度大小,了解長度的單位。學習新課 三、時間的測量 1 . 時間的單位 (1)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econd),符號是 s. (2)常用單位:小時(h)、分(min)等. (3)單位換算:1h=60min 1min=60s 2. 測量時間的工具 (1)古代的測量工具 在古代,人們用圭表、日晷、沙漏等計時儀器來測量時間。 (2)現代生活中測量時間的工具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通常使用鐘、表來測量時間;在運動場和實驗室,經常用秒表來測量時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還制造出了更精確的計時儀器,如銫原子鐘。 3. 機械秒表的使用 (1)機械秒表的使用 一按:實驗開始,需要計時時,用大拇指迅速按下啟動暫停鍵,指針轉動,開始計時。 二停:當需要停止計時時,再迅速按一下同一按鈕,指針停止走動,停止計時。 三讀:停止計時后,先讀出小表盤指針指示的“分”,再讀出大表盤指針指示的“秒”,將兩個時間相加即是所測的時間間隔。 四歸零:測量結束后,按一下復位鍵將指針歸零后存放入盒中。 (2)機械秒表的讀數 示數=小盤讀數(min)+大盤讀數(s) 在讀數時,先讀出小表盤上指針所通過的分鐘數(按整數讀);再觀察小表盤上的指針是否超過兩數字之間的半分鐘刻度線,若不超過,則大表盤按照0~30s讀數,若超過,則大表盤按照31~60s讀數。如圖所示,機械秒表的讀數=3min+37.5s=3min37.5s 【播放視頻】——《用停表測量時間》 (3)實驗:用秒表測量時間 ①練習使用秒表。按動秒表上的按鈕,觀察指針(或數字)的變化,了解秒表的使用方法。 ②使用秒表測量。你脈搏每跳動10次所用的時間是_____s;正常行走時,你每邁一步所用的時間是_______s。 【總結】中學生的脈搏1min內大約跳動70次,跳動一次的時間大約0.86s;正常呼吸一次的時間是3~4s;人眨眼一次所用時間約為0.1s。 有時可利用脈搏的跳動次數和呼吸次數來估測時間。 【例題5】如圖所示,秒表的讀數為_______ s。 【答案】228.5 【解析】由圖可知,小表盤的分度值為0.5min,小表盤讀數為3min=180s,且分針偏向4min,而大表盤的分度值為0.1s,指針指在48.5s處,所以大表盤讀數為48.5s,因此秒表的讀數為180s+48.5s=228.5s 【例題6】下列數據中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 A.人眨眼一次的時間約5s B.正常人脈搏每秒跳動70次 C.一根頭發絲的直徑約為6×10-5m D.拇指指甲的寬度約為15cm 【答案】C 【解析】A.人眨眼一次的時間約0.1s,故A不符合題意; B.正常人脈搏每分鐘跳動70次,故B不符合題意; C.一根頭發絲的直徑約為6×10﹣5m,故C符合題意; D.拇指指甲的寬度約為1cm,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回憶時間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 進行交流討論,可以按照從古到今的時間順序進行尋找測量時間的工具,發言。 觀察機械停表,說出主要構造。 交流討論,說出圖中停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掌握機械停表的讀數方法,并讀出圖中停表的示數。 觀看視頻《用停表測量時間》。 進行實驗:用秒表測量時間。 會估計一些人體活動的時間。 做例題5,掌握機械停表的讀數方法。 做例題6,通過日常現象、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時間和長度。學習新課 四、誤差 讓學生測量同一本物理課本的長度,并回答測量結果。 【提問】根據測量結果,發現不一定相同。這是為什么?用兩把不同的直尺測量同一物塊的長度,如下圖所示,完成表格中的填寫。 分度值準確值估讀值測量結果甲刻度尺1cm2cm0.2cm2.2cm乙刻度尺1mm2.2cm0.7mm2.27cm【想想議議】同一個物體,用不同的刻度尺測量,測量值為什么會有差別?物體的真實長度你能測量出來嗎? 被測物體存在著一個真實的長度,而我們測同一個物體的測量結果可能不同,說明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是有差別的。 【講解歸納】 1. 誤差 測量總是人利用工具進行的,測量工具自身就會造成誤差;另外溫度、濕度等外部因素也會影響測量工具的精密度;測量時人還要估計,也會出現一些誤差。 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做誤差。[ 2. 產生原因 ①跟測量工具的精確程度有關; ②跟測量的人讀取的估計值不同有關; ③受環境等因素影響。 3. 減小誤差的方法 ①多次測量取平均值;②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③改進測量方法。 4. 誤差和錯誤的區別 (1)誤差:在正確測量的前提下,所測得的數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因人的眼睛不能準確地估讀,所以誤差是存在且不可避免的。 (2)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播放視頻】——《誤差》 【例題7】如圖為小組同學學習長度測量后討論交流的情景,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估讀可以減小誤差,整刻度時不需要估讀 B.用皮尺測量時不能拽太緊,否則會使測量結果偏大 C.測鉛筆長度時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 D.測量時多估讀幾位數可以減小誤差 【答案】C。 【解析】A.估讀不可以減小誤差,整刻度時不需要估讀這種說法也錯誤,因為任何刻度尺的刻度線都存在一定寬度,恰好對著刻度線也是估計的,只不過估計值是零,故A錯誤; B.用皮尺測量時如果拉緊皮尺時,皮尺相鄰兩根刻度線之間的長度會變大,因此讀數會比真實值偏小,故B錯誤; C.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減小誤差的方法之一,故C正確; D.測量時,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估讀幾位沒有意義,故D錯誤。故選C. 進行測量,記錄結果。完成表格的填寫。 交流討論:測量同一本物理課本的長度,測量結果不一樣的原因。 交流討論:誤差產生的原因;減小誤差的方法;錯誤與誤差有什么不同? 觀看視頻,了解誤差、產生原因、減小方法。 做例題,發言回答。檢驗自己是否掌握有關誤差的概念。課 堂 練 習 課 堂 練 習 1.2024年初中體育測試選考項目為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游泳,考生從7個項目中自選一個,許多同學會選擇球類項目進行測試,下列球類中直徑最接近40mm的是( ) A.籃球 B.足球 C.排球 D.乒乓球 【答案】D。 【解析】根據生活經驗可知,足球、籃球、排球的直徑比人的手掌大一些,大約30cm;而乒乓球的直徑在4cm左右,最近接40mm,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2.如圖是用刻度尺測長度的實驗,所記錄的測量結果正確的是( ?。? A.5.7cm B.5.65cm C.3.65cm D.3.6cm 【答案】C 【解析】圖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從圖中直接讀數為5.65cm,因為不是用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故物體的長度5.65cm-2.00cm=3.65cm 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 3. 為了準確測量心率下列方法最恰當的是( ?。?A.用停表測量1分鐘內心跳的次數 B.連續測量3分鐘內心跳的次數,再計算出1分鐘內心跳的次數 C.用停表測量半分鐘內心跳的次數再乘以2,求出1分鐘內心跳的次數 D.分別用停表測量安靜時和運動后1分鐘內心跳的次數,再求出平均值 【答案】B. 【解析】ABC.用停表測量心跳時,誤差主要來源于開始和停止計時時的反應時間,所以可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式來減小誤差,即通過連續測量3分鐘內心跳的次數,再計算出1分鐘內心跳的次數,故B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 D.人在安靜和運動時心跳的次數差異較大,不能取平均值,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如圖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分度值而言,____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 刻度尺正確,就該尺讀數,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_ cm;如圖所示,秒表的讀數為_______s。 【答案】A,A,2.20,99.8. 【解析】由圖得,A的分度值為0.1cm,B的分度值為0.2cm,則A刻度尺精密些。 A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與物體緊貼,而B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沒有與物體緊貼,則A刻度尺使用正確。 物體左端在0.00cm位置,右端在2.20cm位置,則物體的長度為2.20cm。 秒表小表盤的分度值為0.5min,指針在1~2之間,偏向2位置,讀作1min;大表盤的分度值為0.1s,示數為39.8s,則秒表的讀數為1min+39.8s=99.8s 5. 如圖中測量物體長度的做法錯誤的是( ?。? 【答案】D. 【解析】A.測量物體長度時,讀數時視線應垂直于刻度尺。故A正確; B.圖中是用累積法測銅絲直徑,能夠減小誤差。故B正確; C.利用三角尺測量硬幣的直徑,兩個三角尺與刻度尺的刻線對齊,兩刻度差就是硬幣的直徑。故C正確; D.乒乓球的下端沒有對齊0刻線,不能測乒乓球的直徑。故D錯誤。 故選D。 6. 如圖所示: (1)在測物體的長度時,兩種方式中正確的是_____圖,鉛筆的長度應為_____。 (2)用刻度尺測物理課本的長度需要多次測量,多次測量的目的是___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測量四次,讀數分別為25.98cm、26.02cm、26.03cm、26.03cm,其中錯誤的數據是________,該物理課本的長度應為____。 (3)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屬材料做的,這種金屬材料受溫度變化很明顯,那么在嚴冬季節用它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其測量結果將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答案】甲,3.40cm,取平均值減小誤差,25.98,26.03,偏大. 【解析】(1)讀圖可知,乙刻度尺在讀數時,視線并未與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錯誤的,甲是正確的。 圖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其示數為3.40cm。 (2)用刻度尺測物理課本的長度需多次測量,目的是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四次讀數中,25.98cm的準確值是25.9cm,26.02cm、26.03cm、26.03cm三次的準確值都是26.0cm,故25.98cm屬錯誤數據,應去除。 則物理課本的長度為(26.02cm+26.03cm+26.03cm)/3=26.03cm (3)由于金屬的熱脹冷縮,嚴冬季節,尺子實際長度收縮變小,而刻度依然是原來標注的刻度,所以其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其測量結果會偏大。板 書 設 計 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一、長度的單位 1. 國際單位:m。常用單位:km、dm、cm、mm、μm、 nm 2. 單位換算: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二、長度的測量 1. 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 2. 刻度尺的使用:五會:“認”、“放”、“看”、“讀”、“記”。 3. 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①累積法;②平移法;③化曲為直法等。 三、時間的測量 1. 單位:國際單位是s,常用單位有h、min。1 h=60 min 1 min=60 s 2. 測量工具 ①古代:圭表、日晷、沙漏等。 ②現代:鐘表、電子表、秒表、原子鐘等。 3. 停表的讀數 讀數=內圈示數(min)+外圈示數(s)。若大盤是30s的,當小盤分針過半刻度時,大盤讀數要加30s。 四、誤差 1.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種差別就是誤差。 2. 產生原因:測量工具、測量環境、人為因素。 3. 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4. 誤差和錯誤的區別: 誤差不是錯誤,錯誤可以消除,誤差不能消除,但可以減小。課 堂 小 結 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作 業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