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特殊教育 五年級端午節【內容簡析】《端午節》是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五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傳統節日”板塊中的一篇課文,旨在介紹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起源與文化內涵。端午節背后承載著諸多民間傳說,本文選取了廣為流傳的一個版本,深刻體現了民眾對忠誠愛國詩人屈原的深切敬仰與緬懷之情。課文結構清晰,語言平實易懂,不僅適合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培養民族精神的優質教學素材,還巧妙利用學生對端午節習俗熟悉但對其歷史由來好奇的心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促進他們主動、深入地閱讀。【設計理念】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兼顧人文性與工具性的融合,通過引導學生多次細讀文本,在閱讀中領悟、體會,并接受中華民族精神的熏陶。同時,要創設豐富的語言實踐情境,讓學生在學習文本中精煉生動的語言表達的同時,通過富有情感的朗讀,提升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其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教學目標】1. 引導學生識別并正確書寫“端、紀、葉”等關鍵生字。2. 幫助學生理解“紀念、滅亡、龍舟、糯米”等詞匯的意義,確保他們能流暢、準確地朗讀課文。3. 通過課文學習,使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文化背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文化認同感。【重點難點】探討端午節的起源及其蘊含的深厚文化意義。認識并理解節日習俗,如賽龍舟、吃粽子等,以及這些習俗背后的歷史故事。【教具準備】準備一系列與端午節、屈原相關的圖片資料,包括節日慶祝活動、屈原畫像及其相關歷史場景,以視覺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1. 引言啟思:同學們,每當夏天的熱情擁抱大地,我們便會迎來一個充滿香氣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家家戶戶飄出了粽子的清香,胸前掛著五彩的香囊。這個節日背后藏著怎樣的故事與習俗呢?讓我們通過一段視頻,先睹為快。2. 揭示課題:視頻觀賞完畢,大家是否對端午節更加好奇了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揭開它的神秘面紗,走進課文《端午節》的世界。請同學們跟隨老師,一筆一劃地在黑板上書寫我們的課題。二、初探文本,識字解詞1. 范讀引領聽讀識字:首先,請靜心聆聽老師朗讀課文,邊聽邊用鉛筆輕輕劃出“端、紀、葉”這幾個生字,并嘗試借助拼音正確發音。共讀釋詞:接著,跟隨著老師的節奏再次朗讀,這次請圈出“紀念、滅亡、龍舟、糯米”這些關鍵詞匯,結合你的日常生活經驗和課文內容,試著理解它們的含義。2. 自讀感知通讀全文:現在,請自行朗讀課文,目標是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同時思考: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哪位人物?他有何感人至深的故事?故事回溯:在自讀之后,通過展示的圖片,進一步走近屈原。屈原,戰國時期的楚國忠臣,他的故事是怎樣的?因國破而投江,以生命捍衛國家和信仰,這份忠誠與犧牲,如何不令人動容?三、深度解讀,領悟情感1. 追溯起源細節捕捉:深入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標注出端午節的確切日期和習俗。集體討論:農歷五月初五,我們做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些習俗?句型練習:通過“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什么。”這樣的句式,練習表達其他節日,加深對節日表述的理解。2. 挖掘深層意義情感挖掘:在第三、四自然段中,深入探討端午節的由來及屈原受人愛戴的原因。哪些細節讓你感受到屈原的愛國之心?大聲朗讀這些句子,用心去感受那份熾熱的愛國情感。精神傳承:全班齊聲朗讀第四自然段,思考為何屈原的故事能穿越千年,依舊被銘記。是的,這不僅僅是紀念,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是對愛國情懷的頌揚。讓我們帶著這份崇敬之情,將課文朗讀得更加飽滿有力。四、總結拓展,實踐延伸1. 總結回顧:通過朗讀一首端午節兒歌,概括節日時間、習俗及設立的深遠意義,鞏固學習成果。2. 作業布置:分享任務:回家后,向家人講述屈原的感人故事,傳遞這份不朽的愛國精神。實踐活動:記錄下今年你身邊的端午節故事,無論是親手包粽子的經歷,還是參與的社區活動,用文字記錄下來,讓這份記憶成為你語文學習的一部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