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 題 運動和位置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課本教材內容 分 析 《運動和位置》是三年級下冊《物體的運動》單元的起始課。為落實“物體有靜止和運動兩種狀態”及“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兩個科學概念,課文安排了兩個活動,第一個是學生通過觀察與討論學會利用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是否發生了位置變化,判斷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第二個是借助方向盤和軟尺,學習采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這樣的方法來描述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設計理念 “物體有靜止和運動兩種狀態”及“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兩個科學概念。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參照物的概念。其次要學會判斷物體是否運動,最后需要學會準確的描述物體的位置。學情分析 對于運動,學生并不陌生,他們有著許多生活經驗。但是學生對于物體的運動還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錯誤的認識,例如他們往往無法判斷自動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運動,其原因是缺少“參照物”的概念。在本課中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與討論學會利用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是否發生了位置變化來判斷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 學生在以往的數學學習中已經學會使用前后左右、東南西北、遠近等描述物體所處位置和方向。在本課中將借助方向盤和軟尺來幫助學生采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這樣的方法,對于物體某個時刻的位置進行描述。學生通過活動能意識到方向和距離共同決定物體某個時刻的位置。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目標 1、物體有“靜止”和“運動”兩種狀態。 2、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 (二)、科學探究目標 1、判斷物體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 2、借助方向盤、軟尺等工具,測定和表述某個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三)、科學態度目標 1、關注生活中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狀態。 2、與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實為依據,開展交流研討。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確、便利和快捷。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判斷物體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 2、學會準確地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判斷物體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教學過程教學環節(一) 師生活動 (一)、聚焦 教師播放視頻:“運動的物體”:通過視頻你們觀察到了哪些物體?它們都在干嘛呢? 2、老師在運動嗎?(走兩步)為什么你們會這樣覺得呢? 3、當我們站在地面觀察物體時,怎樣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怎樣準確的描述物體的位置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運動和位置》。(板書:運動和位置)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對已有的認識開始動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環節(二) 師生活動 探索活動一:判斷物體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 出示在運動會上圖片:你能從這兩張圖片中判斷哪些物體是運動的,哪些物體是靜止的嗎?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的? ()想要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需要選擇另一個物體,也就是參照物與之比較,看判斷的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變化,位置改變就認為它是運動的。位置不改變,就認為它是靜止的。)(板書:相對物體位置:改變——運動 不改變——靜止) 2、教師出示在公交站臺上的圖片:判斷哪些物體是運動的,哪些物體是靜止的?在活動記錄單中填寫你的判斷。 3、教師出示老鷹的圖片:看一看比一比,圖片中的老鷹是運動還是靜止的?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的?引導學生知道想要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需要和另一個物體比較相對位置有沒有改變。設計意圖 了解參照物的知識,知道判斷運動或靜止的方法。教學環節 (三) 師生活動 探索活動二:準確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但是我們如何來準確地描述物體的位置呢? “你們喜歡運動嗎?”根據學生回答將學生劃分為七個運動小組,并介紹每一小組。 引導學生利用方向標描述物體的方向。并以跳繩小組為中心,每一小組分別描述自己的位置。 改變方向標的位置,以籃球小組為中心讓學生利用方向標再次描述物體的方向,引導學生知道僅有方向是不能準確地描述物體的位置的。準確描述物體的位置還需知道物體之間的距離。 教師出示軟尺:用軟尺測量小組間距離。(注意:使用軟尺時要貼緊放平拉直進行測量。) 讓學生用方向和距離再次描述各小組的位置。設計意圖 了解參照物的知識,知道描述位置方法。教學環節 (四) 師生活動 探索活動三:利用小組實驗鞏固描述物體位置的方法 教師講解實驗步驟: (1)將方向盤固定在桌子中心,北方朝前。 (2)小組成員利用桌子中心的方向盤和軟尺描述自己的位置。 (3)及時在實驗記錄單中做好相應的記錄。 注意事項: (1)小組成員描述位置時,其余同學要負責將方向盤時刻保持在桌子中心。 (2)小組成員時刻注意使用軟尺時是否貼緊身體放平拉直進行測量 以4人為一小組,每組利用桌子上的方向盤和軟尺進行實驗,并填寫好實驗記錄單,實驗時間為5分鐘。 小組匯報。 進行第二次實驗,在本組內任意調換位置,再次描述自己的位置。引導學生知道比較兩次位置改變可以判斷物體是否運動。 小結: 通過兩次實驗得出: 當方向盤的中心確定之后,其他物體的位置就可以利用它與方向盤中心之間的方向和距離來確定; 比較物體兩次位置變化可以判斷物體是否發生運動。設計意圖 學習準確描述物體位置的方法。教學環節 (五) 師生活動 探究活動四:描述校園中自己的位置 教師出示某校園地圖,學生分別描述自己的位置。 研討活動設計意圖 對這節課學習的內容進行加固,正確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板書設計 運動和位置 改變---運動 相對物體位置: 不改變---靜止 方準確描述位置: 距離教學反思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本節課的重要任務之一。本節課從學生熟悉生活常識切入,自主交流描述位置的表示方法,在交流中感受到需要統一表示方式。再將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升、抽象,揭示參照物的含義以及確定位置的方法,通過學習,學生基本上都能描述物體的位置,但有少數同學還是不太會描述位置,還要加強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