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三歷史一輪復習選擇題典題精練及詳解(新高考)選擇性必修3冊(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三歷史一輪復習選擇題典題精練及詳解(新高考)選擇性必修3冊(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5屆高三歷史一輪復習
選擇題典題精練
目錄
選擇性必修一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
典題精練53 政治制度
典題精練54 官員的選拔與管理
典題精練55 法律與教化
典題精練56 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
典題精練57 貨幣與賦稅制度
典題精練58 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
選擇性必修二 經濟與社會生活
典題精練59 食品生產與社會生活
典題精練60 生產更具與勞作方式
典題精練61 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
典題精練62 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
典題精練63 交通與社會變遷
典題精練64 醫療與公共衛生
選擇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與傳播
典題精練65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典題精練66 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
典題精練67 人口遷移、文化交融與認同
典題精練68 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
典題精練69 戰爭與文化交流
典題精練64 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典題精練53 政治制度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值:________
1.(2023·山西高三階段練習)西周時期,天子每十二年巡狩諸侯國一次,然后與諸侯“盟于方岳之下,同好惡,獎王室”,周王將其統治意志貫徹于諸侯國。諸侯之間不能私自結盟,若要舉行會盟,也須由王室批準或主持。這反映出西周時期(  )
A.宗法血緣關系淡化
B.君主專制逐漸發展
C.家國同構局面強化
D.集權政治意識凸顯
2.(2023·河南南陽高三期末)秦漢時期,在部分少數民族聚居地設置縣級地方政府稱“道”。道制是秦漢政府適應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風俗的一種制度,通過這種特殊的統治制度,使一些不太適宜或不太愿意接受郡縣制的民族,一定程度上適應并接受了政府的統治。由此可知,道制(  )
A.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察
B.防止了少數民族的起義和叛亂
C.有利于民族制度和文化的延續
D.推動了漢初郡國并行制的形成
3.(2023·福建高三階段練習)漢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設三公九卿制。西漢時,尚書令是少府的屬官;東漢光武帝時,尚書令成為尚書臺長官,尚書臺負責輔佐皇帝處理國家大事,出現“雖置三公,事歸臺閣”的局面。這說明東漢(  )
A.行政中樞權力的轉移加強了皇權
B.君權與相權矛盾不可調和
C.皇帝的權力受到尚書臺監督節制
D.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強化
4.(2023·遼寧模擬預測)唐玄宗時期,根據宰相張九齡的奏請,初置十道采訪處置使,并許各使置印,兼領地方事務的固定職務,督查地方的事務包括戶口流散、籍帳隱沒、賦役不均、不務農桑、倉庫減耗,以及當地有妖訛宿宵、奸猾盜賊、不事生業、為公私蠹害者。這一設置(  )
A.沖擊了地方行政體制
B.改變中央派員的身份
C.強化了對百官的監察
D.有效地解決社會問題
5.(2023·全國高三課時練習)雍正朝,有記錄的(皇帝)引見文官數量共計5 750名,這些官員去向如下表。表中信息表明(  )
雍正朝引見文官去向統計表
項目
單向任職 雙向任職
京官 地方官 由地方官
到京官 由京官到
地方官 多次雙
向流動
人數,374,4 346,171,780,59A.皇帝重視地方治理
B.京官文化素質更高
C.官員流動性較缺乏
D.注重官員基層經歷
6.(2023·江蘇蘇州高三期中)羅馬共和國時期,行省中的一部分城市具有“自由和與羅馬結盟”的地位,這些城市與羅馬簽訂的條約保證他們有高度的自治權,但沒有外交權。另一些是“自由”城市,羅馬承認他們有自治權,但可以在任何時候單方面予以取消。其他的行省城市是所謂的“盟邦”。這反映出(  )
A.羅馬建立起中央集權體制
B.羅馬采取靈活性管理政策
C.羅馬行省城市地位不平等
D.羅馬對地方缺乏控制能力
7.(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1215年英國《自由大憲章》中多次出現“朕不得”、“朕僅得”、“朕應當”等字眼,僅“朕不得”一詞就出現13次。譬如,憲章規定國王在法定情形外征稅應取得大會議同意,國王“不得允許任何貴族嗣后征收任何貢金”;國王及其執行吏不得強扣債務人財產抵債,不得強收他人木材,國王扣留重罪已決犯土地時間不得超過一年零一日;“除具有法律知識并愿意遵守法律外,朕不得以任何人為法官、監軍保安官、郡長或執行吏”等等。據此可知,大憲章(  )
A.否定了國王的合法地位
B.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C.是社會矛盾激化的產物
D.滲透著君權有限精神
8.(2023·河南焦作高三期中)英國學者維爾曾如此描述:“(美國)內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一期間,就如同19世紀早期在英國那樣,可以經常強有力地聽到在政府各部分之間要有‘和諧’的要求。有人提出, 現代社會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要求有負責的政府權力機關采取協調行動。”該觀點意在說明,美國(  )
A.借鑒了英國社會政治體制
B.經濟受戰爭影響陷入困境
C.擴大總統行政權的必要性
D.無法實施權力分立與制衡
9.(2023·海南模擬預測)中華民國成立后,1912年12月—1913年3月召開了第一屆國會選舉,全國參加投票選舉者占全國總人口的10.5%,兩院合計選舉議員總計870人,具體情況見下圖。這一現象反映了(  )
A.中華民國的社會基礎堅實
B.新的政治價值觀得以實踐
C.多黨合作的政治局面出現
D.資產階級政黨政治的成熟
10.(2023·江蘇馬壩高中高三階段練習)山西遼縣在1940年抗日根據地加強村政建設前,只有33個編村,每村干部3人;村政建設開始后,縮小編村規模,僅遼縣東部(西部為日占區)就有71個編村,各村普遍建立平均近20人的村政委員會,只有村長1人脫離生產。這(  )
A.擴大了敵后抗日根據地的規模
B.提高了敵后軍民的生產積極性
C.有利于增強基層社會動員效果
D.體現了民主政權建設基本原則
11.(2023·浙江高三階段練習)學者徐中約認為,延安經驗對于中國共產主義的發展來說具有創新的意義,正是在延安經驗中種下了人民革命最后勝利的種子。下列與“延安經驗”不相符合的是(  )
A.開展持久廣泛的游擊戰爭
B.提出黨員隊伍建設的“兩個務必”
C.實行減租減息和大生產運動
D.建立“三三制”原則的抗日民主政權
12.(2023·安徽高三階段練習)遷都之前,圍繞禮制問題,北魏的漢人士族間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論。孝文帝遣使江南,通過引入儒家典籍并闡釋,解決了該問題。這反映出當時(  )
A.文化重心南移進程完成
B.儒家主流思想的地位動搖
C.社會變革加劇民族矛盾
D.江南文化獲得一定的認同
13.(2023·湖北武漢高三階段練習)隆慶六年(1572年),張居正上臺后,面對土地強權、財政赤字等問題,下令在全國各地清丈土地,重新編制魚鱗圖冊,圖冊詳載每塊土地的編號、田主姓名和畝數等,并將各地的賦稅和勞役,平均分攤到實際占有的土地上,這些改革舉措(  )
A.成功解決了土地兼并的痼疾
B.有利于緩解有產無稅的弊病
C.極大助推精耕細作技術發展
D.使大量無地農民成為自耕農
14.(2023·西藏高三階段練習)甲午戰爭后的十年里,梁啟超等人為“中國”一詞注入國民、民族、國家等新內涵,并引入新式“歷史”概念,將“中國”置于“世界”和“歷史”交織而成的新型時空結構。他們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為變法營造輿論氛圍
B.號召人民反抗外來壓迫
C.抵御西方文化的入侵
D.激發國人救亡圖存意識
15.(2023·重慶一中模擬預測)解讀下表,從中能夠得出的正確結論是,這一時期我國(  )
我國城鄉居民1985—2002年(部分)消費支出(單位:%)
消費支出種類
(部分)
1985年 1997年 2002年
農村 城鎮 農村 城鎮 農村 城鎮
衣著,9.65,14.56,6.77,12.45,5.72,9.8
居住,18.23,4.79,14.42,8.57,16.36,10.35
家庭設備用品,5.1,8.6,5.28,7.57,4.38,6.45
服務性消費,8.73,12.79,16.35,20.56,24.15,32.47(注:服務性消費包括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等)
A.第三產業成為國民經濟主導
B.農村發展速度大幅落后于城市
C.改革開放促進民眾消費升級
D.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城鄉一體化
典題精練54 官員的選拔與管理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值:________
1.(2023·湖南高三階段練習)漢文帝二年,下詔要求地方“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漢文帝十五年,親自以經義政事為題,書之于策,使臣下對答。自此以后,舉賢良需策問成為定規。這能體現(  )
A.西漢君主專制得到加強
B.考試制度早有歷史淵源
C.儒家思想確立正統地位
D.漢文帝重視人才的選拔
2.(2023·河南洛陽三模)隋唐時期上則以“野無遺賢”為標榜,求賢若渴。下則以文章詩賦相砥礪,孜孜求進。上行下效,蔚然風行,從而出現人才輩出的局面。這一現象(  )
A.厚植了隋唐繁盛的社會基礎
B.使社會出現重文輕武的氛圍
C.推動了儒學復興運動的出現
D.主要得益于科舉制度的完善
3.(2023·海南高三階段練習)從嘉祐三年(1058年)到嘉祐五年(1060年),監察御史包拯三次進諫,迫使宋仁宗收回了任命張貴妃堂叔張堯佐為宣徽使的成命。這反映了宋朝(  )
A.監察制度發生重大變化
B.門閥士族勢力日趨膨脹
C.中央集權體制日益完善
D.官員考核制度逐漸嚴密
4.(2023·貴州盤州高三階段練習)北宋學者沈括曾對東京城作此描述:京師賣卜者,唯利舉場時舉人占得失,取之各有術。一是一概說“是”,可貪近財;二是一律說“不”,可圖遠利。這從側面說明科舉制(  )
A.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B.促使士人對選官有理性的認識
C.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
D.導致士人的心理競爭壓力較大
5.(2023·山西高三階段練習)明代設六科給事中,監察六部。給事中在鄉試中充任考試官,會試、武舉中任同考官,殿試時“掌科官充受卷官等執事官”。這一做法(  )
A.體現考試流程的規范
B.利于提高取士的公正性
C.強化了對官員的考核
D.完善了當時的選官制度
6.(2023·青海西寧一模)在二十四史記載的我國古代有籍貫可考的一千多位宰相中,河南籍、陜西籍、山東籍、河北籍宰相總數占全國宰相總數一半以上,每10位宰相中至少有兩個河南人、一個陜西人、一個山東人、一個河北人。在宰相人數居前10位的10省中,北方豫、陜、冀、魯、晉五省占666人,南方蘇、浙、皖、贛、鄂五省占225人。這說明了我國古代(  )
A.邊疆地區經濟發展的滯后
B.經濟重心南移速度的緩慢
C.中央集權制度的不斷強化
D.黃河流域的文明優勢地位
7.(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1854年,英國財政部高級官員對英國文官進行了全面調查,提出了著名的《關于建立英國常任文官制度的報告》。報告建議設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試、錄用文官、重視文官的專業水平、提拔優秀文官等等。這一報告出臺的主要原因是(  )
A.內閣地位發生根本變化
B.工人階級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C.社會經濟結構持續變動
D.民眾科學素養普遍得以提高
8.(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隋唐政府為解決南北朝時期的分裂局面,打擊門閥士族特權,實行科舉制;英國為適應工業革命的發展,實施文官制度。1905年,面對內憂外患,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實行學堂選官制和留學生選官制。這說明(  )
A.選官制改革解決了社會現實問題
B.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促進選官制改革
C.統治危機是改革官制的重要原因
D.官員選拔是社會治理的必要前提
9.(2023·浙江高三階段練習)下表為1871—1939年英國文官人數的變化表(單位:人數)。結合所學與此表可知,這一時期的英國(  )
年份 1871年 1881年 1891年 1901年 1914年 1922年 1939年
分數 53 874 50 879 79 241 116 413 280 900 317 721 387 400
A.國家的治理水平不斷提高
B.政府工作效率日趨低下
C.實現了政治和管理的分離
D.國家財政負擔愈加沉重
10.(2023·浙江高三階段練習)1883年,議員彭德爾頓提出以英國文官制度為藍本,結合美國自身特點,以考績制選拔、錄用文官并且常任的原則,即《彭德爾頓法》。《彭德爾頓法》對聯邦政府文職人員的招聘、考試、試用期、作弊處理以及行賄受賄的懲罰都作了相應的規定。之后,國會通過了該法案。據此,對該法案理解有誤的是(  )
A.體現了官員錄用制度中立的特點
B.基于工業革命完成后的時代需要
C.規范了政府事務官的選用和管理
D.標志著美國文官制度正式建立
11.(2023·江蘇南京高三開學考試)1694年,英國政府公布法律,限制印花稅局的服務人員成為國會議員,1699年,議會規定將此法律推廣到其他各部。英國政府此舉(  )
A.減少了營私舞弊現象的出現
B.推動了兩官分途原則的確立
C.防止平庸之輩占據國家要職
D.降低裙帶關系對政治的影響
12.(2023·浙江高三階段練習)1903年,朝廷頒發由張之洞擬定的《奏定游學日本章程》,規定只要在日本的學校獲得學歷證書,就可以分別獲得舉人和進士等相應的頭銜,并授予一定的官職以示獎勸之意。材料反映出(  )
A.留學畢業生被列入選官的范疇
B.延續一千多年的科舉制被廢除
C.近代選官制度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D.留學成為時人進入官場的主要途徑
13.(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民國十年(1921年),孫中山演講五權憲法。他認為傳統西方憲法在政府機關采取的三權分立制度中,行政機關擁有考試權將可能濫用人才,立法機關擁有監督權則將有國會專制的流弊,因此認為應該將此兩者分離,另設考試院和監察院。此主張的根本目的是(  )
A.政權歸于人民
B.監督議會
C.實行責任內閣制
D.權力相互制約
14.(2023·全國高三課時練習)下表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5次文官考試情況,據此可知(  )
考試名稱 考試日期 應考人數 錄取人數 錄取率
留學生甄選考試 1915年2月 239 151 63.18%
第一屆文官高等考試 1916年6月 不詳 194 不詳
第一屆文官普通考試 1917年4月 2 482 405 16.32%
第二屆文官高等考試 1919年10月 5 600 480 8.57%
第二屆文官普通考試 1920年10月 3 800 400 10.53%
A.文官選拔制逐漸被接受
B.選拔官員方式漸趨完善
C.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
D.留學生的行政素質較強
15.(2023·浙江高三開學考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干部管理制度形成過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務員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務員制度開始推行。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標志著公務員制度正式形成。據此可知(  )
A.統一與分類相結合是干部管理制度根本原則
B.公務員的選拔實現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
C.公務員屬于國家事業編制,應依法履行公職
D.公務員的考試錄用工作正式進入法制化軌道
典題精練55 法律與教化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值:________
1.(2023·山西高三階段練習)公元前513年,晉卿荀寅在趙鞅的協助下,收繳民間鐵器,熔鑄成鼎,將當年范宣子時代所制定的法度立于鼎上,這一舉動在當時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轟動,遭到以孔子為首的一批儒家先賢的唾罵。這反映了當時(  )
A.社會治理逐漸轉型
B.政府實行冶鐵官營政策
C.百家爭鳴局面出現
D.法治成為主流治國思想
2.(2023·遼寧三模)夏商之際已經出現了以貴重金屬來抵贖刑罰的贖刑制度。根據《尚書·呂刑》記載,西周時墨刑贖銅六百兩,劓刑贖銅一千二百兩,剕刑贖銅三千兩,宮刑贖銅三千六百兩,大辟贖銅六千兩。這種制度(  )
A.受“德主刑輔”思想影響
B.使青銅制造技術得以提高
C.成為封建司法腐敗的開端
D.有利于保障貴族官僚特權
3.(2023·安徽高三階段練習)唐朝嚴禁巫術,《唐律疏議》規定,犯“造畜蠱毒罪”者,本人被處絞刑外,連坐家人及知情不報的里正、坊正、村正;犯“造厭魅罪及造符書咒詛罪”且目的為殺人者,以“謀殺論減二等處罰”。這些條款(  )
A.蘊含了禮法合一的觀念
B.折射出國家治理的理性化傾向
C.突顯了唐朝律法的嚴酷
D.旨在消除宗教活動的社會影響
4.(2023·江西師大附中三模)張家山漢簡《奏讞書》記載了一則案例,杜瀘女子甲居夫喪期間與人和奸,雖然在當時沒有直接對應的律令加以處罰,但由于違背禮制、違背人心與情感,官吏還是比附相關律文做出了不輕的處罰。據此判斷,漢代律令審判(  )
A.呈現出儒家化的特點
B.存在很大的主觀隨意性
C.繼承了秦朝嚴刑酷法
D.旨在維護家庭夫權倫理
5.(2023·全國高三階段練習)古代官員父母離世,按常規需停職回原籍“守制”,以符合“四書”中父母三年之喪原則。1577年大學士張居正父親去世,皇帝“奪情”,要求張居正不丁憂守制,此舉引起官員們的激烈反對。這一現象反映了(  )
A.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
B.內閣地位的提高
C.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
D.商品經濟的沖擊
6.(2023·湖南邵陽第二中學高三階段練習)明朝中后期,政府刊刻的日用類書籍摘引了許多古代賢達關于童蒙教育和四禮儀節方面的著述,如《司馬溫公家儀》《袁氏家范》等,使得“原來均屬上層社會教育其子弟,維系家門及延續家風必采之道,如今亦見之于士民通用的民間日用類書籍中,以為四民共同參考使用”。明代政府這一做法(  )
A.推動民間教化,利于基層治理
B.旨在使儒學思想實現世俗化
C.降低法律效能,發揮名門作用
D.體現了基層管理的禮法并用
7.(2023·江蘇亭湖高中高三開學考試)蘇美爾法律曾規定,貴族犯罪,其懲罰比對較低等級的同樣罪犯要重。《漢謨拉比法典》增加了懲治違反王命的條文,特別對帶有某種謀反作亂跡象的罪行更是從嚴懲處。這些法律規定旨在(  )
A.限制傳統保守的勢力
B.維護國王的專制統治
C.確保法律的至上權威
D.提升下層民眾的地位
8.(2023·江西高三階段練習)羅馬法能吸取各國各地區優秀的思想文化和比較進步的法律制度,如哲學思想和抵押制度來自希臘,消費借貸來自西西里,某些契約制度來自埃及,在公民法的基礎上,逐漸改進并最終與萬民法融合起來。這說明萬民法(  )
A.產生具有進步性
B.適用范圍的廣泛性
C.內容具有雜合性
D.是帝國擴張的產物
9.(2023·安徽蚌埠高三階段練習)拿破侖本人對法律輸出作出過如下表態:“《拿破侖法典》的種種利益,公開審判,采用陪審團制,要成為你政府的主要特色。……對于一個像在你的職位上的人來說,憲治將是好政策;你會發現公眾輿論的支持會給你以優于四鄰專制國王的天然的優勢地位。”這說明(  )
A.拿破侖借助法典宣傳擴張
B.《拿破侖法典》鞏固了封建帝國
C.法國戰勝了歐洲封建勢力
D.《拿破侖法典》對世界影響深遠
10.(2023·全國高三課時練習)1925年,美國國會通過《法官法》,完全賦予最高法院對上訴案件的自由裁量權,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據其主觀判斷來審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積極干預政府的公共政策。據此可知,美國(  )
A.國會地位在這一時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權分立體制進行了一次內部調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權壓制政府
D.分權與制衡機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11.(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基督教認為,人的靈魂不死,人人都有來世,并為現世的惡人與善人建構了不同的彼岸世界——地獄與天堂。基督教一方面承認人有原罪,另一方面指出任何人都不是因為原罪而是因為自己作惡而墜入地獄的。材料說明基督教(  )
A.是維護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
B.迎合了社會發展的需要
C.具有勸善抑惡的社會功能
D.嚴重束縛人們個性的發展
12.(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路德認為上帝設立了兩個王國:一個是屬靈王國,即教會。在屬靈王國,人是完全自由的;一個是俗世王國,即國家。在俗世王國,人是受國王管轄的。二者都是上帝的王國,但兩者是完全獨立的。路德此言論意在(  )
A.維護君主專制
B.闡明國家與教會關系
C.倡導信仰自由
D.駁斥教權至上的觀點
13.(2023·江西高三期中)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了村民委員會作為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法律地位;到2019年,我國已建立了69萬個農村村民委員會。此外,1982年,城市居民委員會制度也被首次寫入我國憲法。據此可知,這些舉措(  )
A.推動了憲法性質根本轉型
B.催生了人民民主專政
C.堅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D.指導了基層民主實踐
14.(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從1979年9月頒布新中國第一部生態環境保護單項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之后,我國陸續頒布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以上事實說明,我國(  )
A.借鑒了國外環境治理法律和法規
B.逐步深化了對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認識
C.形成了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
D.逐漸深化了經濟發展與科學發展的關系
15.(2023·安徽高三開學考試)2001年,黨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準確地判斷社會價值觀的核心以及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主干在于“道德”,提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是道德的主體,應履行相應的義務,參與社會道德建設。這表明,“綱要”(  )
A.明確了公民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B.堅持在繼承創新中發展公民道德建設
C.重點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D.強調以提升公民道德認知為實施要點
典題精練56 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值:________
1.(2023·黑龍江高三開學考試)司馬遷在《史記》中有六篇關于少數民族的列傳,開創了正史為少數民族政權立傳的先例。無論是華夏還是四夷,都被司馬遷追述為黃帝的子孫后代。司馬遷的民族思想突出反映了(  )
A.郡國并行制度的弊端
B.漢代大一統國家的鞏固
C.北方民族大交融出現
D.儒學成為社會主流思想
2.(2023·湖北模擬預測)宋遼澶淵之盟以后,雙方達成協議,在河北沿邊開放了雄州等四處榷場,雙方交換的主要商品中,宋方有香藥、犀角、象牙、蘇木、茶葉、繒帛、漆器、杭稻、瓷器、麻布和書籍等,遼方有羊、馬、橐駝、北珠等。從中可以看出(  )
A.區域文明程度不均衡
B.榷場受官府控制較嚴
C.奢侈品貿易占據主導
D.民間的走私較為常見
3.(2023·湖南高三階段練習)清朝在統一蒙古族地區后,實行了盟旗制度。盟旗各自為政,互不統屬。旗的基本設置是呈金字塔的層級管理體制,位于金字塔上層的是旗札薩克,旗札薩克負責旗內一般行政、軍事等事務,從本旗王公貴族中選擇,經理藩院上報皇帝任命,并由理藩院監管。這一制度(  )
A.完全仿照八旗制度創制而成
B.體現了獨特創新的治邊智慧
C.激化了蒙古部族的利益沖突
D.擴大了民族地區自治的權限
4.(2023·廣東東莞四中高三階段練習)下表為中國古代部分少數民族政權的都城遷移情況。表中都城遷移的方向(  )
政權 舊城 新都
北魏 平城 洛陽
金 會寧府 中都
清 盛京 北京
A.與民族遷移方向保持一致
B.與中華民族歷史發展方向相一致
C.表明中華文明的多元并立
D.反映出民族交融是一種離心運動
5.(2023·山東新泰第一中學高三期中)15世紀40年代后,歐洲各國紛紛發行本國紙幣。“它在16世紀時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小心翼翼,但到17世紀時,它的出現已咄咄逼人,成為金銀不可缺少的伴隨物,這是18世紀凱歌高奏的前夕”。這一過程,反映出當時歐洲(  )
A.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
B.金銀逐漸失去貨幣功能
C.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廣泛建立
D.價格革命影響幣種變革
6.(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16世紀,英、法、德等國的傳統大學開始受到政府控制、干預,不少地區學生被明令禁止進入對立教派大學學習,數十所大學由國際大學轉變為國內大學。大學的地位也逐步上升,成為服務于地方政治和地域發展的有效載體。這反映出歐洲(  )
A.民族國家興起推動大學的世俗化
B.世俗教育突破了政治束縛
C.高等教育由平民化轉變為精英化
D.民主思想促進教育近代化
7.(2023·湖南邵陽第二中學高三階段練習)1648年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條約,使歐洲新涌現的大國如瑞典和荷蘭共和國,得到了諸如法國和奧地利等老牌大國享受的禮遇。條約規定,凡是國王,一律稱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稱為“閣下”。這彰顯了(  )
A.自由民主的啟蒙觀念
B.主權國家平等的理念
C.歐洲國家至上的原則
D.否定等級制度的思想
8.(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1814年10月1日,歐洲各國君主沉浸在戰勝拿破侖的喜悅中,紛紛派出代表,齊聚維也納,召開了由奧地利首相梅特涅主持的國際會議,整個會議期間,除討論《最后總決議案》外,從未正式召開過大會,一切重大問題都是由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英國首相卡斯萊爾、奧地利首相梅特涅和普魯士首相哈登堡在幕后決定,許多決定是在梅特涅書房里“成交的”,被稱為“梅特涅書房里的交易”。由此可見該會議(  )
A.由大國來協調爭端
B.帶來了歐洲的和平
C.開創國際會議先例
D.確立近代外交制度
9.(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聯合國憲章》一方面重申國家主權平等原則,禁止干涉屬于任何國家國內管轄之事,另一方面強調國家保護人權的國際義務。因此,聯合國是否有權以保護人權為由而干預成員國內部沖突成為國際社會長期爭論的問題。這表明國際法(  )
A.與國家主權的沖突嚴重
B.成為大國謀私利的工具
C.推動建立了世界新秩序
D.存在局限需要不斷完善
10.(2023·河南信陽高三階段練習)1954年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正式寫入憲法;1984年中央政府通過了專門性的《民族區域自治法》;到2003年底,中國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和實施了133 個自治條例和384個單行條例。這些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出臺,表明(  )
A.我國民主政治逐步完善
B.民族區域自治效果顯著
C.民族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
D.民族區域自治擁有法律依據
11.(2023·湖北武漢高三階段練習)1952年,中國民族自治區的類型有如下三種:由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建立自治區;由一個大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并包括個別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區所建立的自治區;由幾個或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聯合建立的自治區。這表明,當時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
A.作為國家基本政治制度已正式確立
B.體現出民族自治與區域自治相結合
C.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D.開創了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全新局面
12.(2023·安徽高三期中)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創辦《人民畫報》,下圖是創刊號中的政治主題報道框架。人民政府此舉意在(  )
A.沖破帝國主義經濟封鎖
B.實現中蘇兩國結盟目的
C.調動民眾經濟建設熱情
D.借助美好愿景鞏固政權
13.(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下表是關于1970年中美關系的記述。據此可知(  )
時間 事件
1970年
1月20日 中美恢復大使級會談
1970年
10月初 尼克松向《時代》周刊的記者說:“如果說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想做的話,那就是到中國去。”
1970年12月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毛澤東的一句話: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國人民都是我們的朋友
A.美國放棄了遏制中國的政策
B.中美關系出現緩和跡象
C.中國革命外交取得重大成果
D.中美結成反蘇統一戰線
14.(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2014年11月,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要在堅持不結盟原則的前提下廣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以“爭取世界各國對中國夢的理解和支持”,使他們認識到中國夢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這表明中國(  )
A.積極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B.繼續堅持獨立自主,推動合作共贏
C.借助傳統智慧,展示世界大國風采
D.發展國際合作成為外交的基本立場
典題精練57 貨幣與賦稅制度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值:________
1.(2023·湖北黃岡高三期中)《漢書·食貨志》記載,秦錢太重,漢初鑄莢錢,文帝鑄四銖錢,皆質劣量輕,且放任民間私鑄,貨幣輕重大小不一、幣制混亂。武帝鑄五銖錢,禁止私鑄,統一幣制,通行全國,國家財政得以安定富實。這表明(  )
A.漢初社會經濟的艱難發展
B.改革幣制使財政收入增加
C.制幣技術已逐漸趨于成熟
D.貨幣演變推進治理的改善
2.(2023·遼寧丹東一模)從秦到隋,銅幣錢文是貨幣重量的大小,這一特點延續了商品貨幣的特征,價值須與重量成正比,可以依據錢文檢驗貨幣足值與否。到了唐代,表示貨幣重量的錢文消失了,代以“通寶”這類寫有國號、年號或吉利語的錢幣。貨幣的變化體現出(  )
A.其本身的價值逐漸提高
B.政府信用性日漸突出
C.形制由多元化走向統一
D.發行日益被國家壟斷
3.(2023·河南駐馬店高三階段練習)有學者說,評價白銀和銅錢到底哪個更適合明朝的中國社會,不能僅僅考慮單位價值的高低,能否提供充足的貨幣供應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以一種價值高但十分稀缺的金屬作為主幣的話,這將對商品經濟的發展起到較大的抑制作用。這一認識是基于明朝(  )
A.銀銅并行導致貨幣體系混亂
B.貨幣體系嚴重依賴國際市場
C.政府強化對貨幣鑄造的壟斷
D.在中外貿易中處于出超地位
4.(2023·湖南長沙高三階段練習)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頒布“白銀政策法令”,導致國際白銀價格暴漲,民國白銀大量外流。國民政府1935年被迫放棄銀本位、實行法幣改革,分別與英鎊美元掛鉤,形成英美兩國平分秋色的局面。而同時,日本拒絕交出在中國銀行的白銀、嚴禁法幣在日占區流通;大量發行“偽滿幣”,并大規模走私白銀。由此可見國民政府的法幣改革(  )
A.受社會性質制約
B.緩和列強在華矛盾
C.不利于貿易出口
D.抵制日本經濟滲透
5.(2023·湖北隨州高三階段練習)1948年1月,晉綏邊區的西北農民銀行與陜甘寧邊區銀行合并,印發“西北幣”作為區域通幣;同年4月,冀南銀行和晉察冀邊區銀行合并,并發行“冀南鈔”;隨后,各邊區政府間協定西北幣與冀南鈔之間按固定比價流通。這些舉措(  )
A.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
B.反映出中共工作重心的轉移
C.表明新民主主義革命在經濟領域的勝利
D.適應了革命形勢變化的要求
6.(2023·浙江高三階段練習)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針對某個體系指出:美元要想和黃金價格固定,必須美元數量固定,不通貨膨脹,保持順差;而其他國家兌換美元又使美元外流,不斷出現逆差,美元又不得不大量膨脹。關于這個貨幣體系,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A.該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排除英國
B.美國借助這個體系成為世界霸主
C.該體系推動戰后金融秩序規范化
D.美國主導該體系并控制世界經濟
7.(2023·重慶南開中學高三階段練習)下圖為公眾號山城學術圈統計的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1999—2021年),圖示數據反映出(  )
A.布雷頓森林體系趨于崩潰
B.美元的霸權地位開始受到挑戰
C.世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
D.全球貨幣體系正醞釀新一輪變革
8.(2023·貴州貴陽模擬預測)1945年成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運行機制是美元與黃金掛鉤,維持黃金與美元基本固定的匯率;隨著美、英、法等國加強在金融、貿易等領域的投資,1976年浮動匯率制取代了固定匯率制,更好地適應了世界經濟環境。材料表明(  )
A.國際協調與干預機制的調整利于經濟合作與發展
B.國際經濟組織的投資增加了世界金融市場的風險
C.國際經濟組織的控股促進了世界經濟秩序的穩定
D.社會市場經濟機制的建立保護經濟活動有序競爭
9.(2023·陜西蒲城中學高三階段練習)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屯田民和均田民都是國家佃農,地主莊園上的生產者是私家佃農。農人只有依附于國家或私家地主,在他們的武裝“保護”下才能生存。有些時期和地方,若見獨立存在的自耕農,官私武裝都可以對他們“放兵捕索,如掠鳥獸”。這反映出當時(  )
A.莊園制有利于保護農民利益
B.土地兼并情況進一步加劇
C.政府的中央集權得到了加強
D.自耕農經濟負擔空前加重
10.(2023·重慶高三階段練習)有學者指出,我們如果在基本古籍庫搜索明朝的文獻,會發現很多“納糧當差”的字眼,意指編戶對國家承擔差役的責任。但是,這個概念在清朝的文獻里面卻消失了。在清朝財政賦稅體制下,編戶對國家承擔的財政責任叫“完納錢糧”。這一轉變反映出(  )
A.國家財政體制完成轉型
B.人身依附關系有所松弛
C.清代商品經濟空前繁榮
D.國家財政收入日趨緊張
11.(2023·海南高三階段練習)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時(815—819年),“定經界,核名實”,清查土地數量和貧富戶口,切實按貧富差異納稅。由此可知,柳宗元(  )
A.參與唐中葉賦稅變革
B.整頓兩稅法運行亂象
C.執行租庸調制的規定
D.維護自耕農經濟利益
12.(2023·山西高三階段練習)19世紀60年代,總稅務司署成立后,清政府引進英國海關管理模式。從船舶貨物的申報、查驗、估稅、審核、征稅、交款,直至驗放等各個環節,都有制度保障,嚴密管理,防止舞弊。同時,重視海關人員的素質操行考核,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這主要反映了(  )
A.中國海關制度逐漸近代化
B.清政府旨在建立廉潔政府
C.中國重新掌握關稅自主權
D.清政府對外政策靈活多變
13.(2023·浙江紹興高三階段練習)下表為近代中國某一時期進口稅率變化表。從中可知當時的中國(  )
時間 1929年 1930年 1931—
1932年 1933年 1934—
1937年
稅率 4%左右 10% 15% 20% 25%
A.關稅自主權取得了進展
B.對外貿易出現新的高潮
C.遏制了列強的經濟侵略
D.完全收回了關稅自主權
14.(2023·全國高三課時練習)在過去的幾十年,我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調整主要有五次(下圖):1980年起征點為800元;2006年起征點提高到1 600元;2008年起征點提高到2 000元;2011年起征點提高到3 500元;2018年起征點提高到5 000元。下列關于個人所得稅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征個人所得稅的國家
B.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起步于新中國時期
C.新中國成立以后立即恢復征收個人所得稅
D.個稅有利于調節個人收入和實現社會穩定
典題精練58 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值:________
1.(2023·重慶南開中學高三階段練習)有學者在對湘西里耶出土的秦戶籍簡的研究中,以“最大姓戶數占總姓氏數的百分比”為統計指標,得出東周晚期基層社會是高度異姓雜居的結論。同樣的情況從湖北睡虎地秦簡中也可以得出。這一研究成果揭示出當時(  )
A.簡牘成為主要書寫材料
B.血緣社會向地緣社會轉變
C.內地人口大量流入邊疆
D.郡縣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
2.(2023·安徽黃山二模)隋代推行“大索貌閱”的戶籍管理制度,清查核實戶口,按戶籍上登記的年齡與本人的體貌進行核對,以嚴防隱匿戶口、謊報年齡現象發生。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政府編戶增長一倍有余。隋朝這一舉措(  )
A.加重了農民的賦役負擔
B.激化了人地資源矛盾
C.杜絕了人口隱匿的現象
D.打擊了豪強世族勢力
3.(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隋煬帝時期,人口統計數據最高接近九百萬戶;唐高祖武德年間,人口統計數據下降到二百萬戶;到了唐太宗的鼎盛時期,全國的統計數據也只有三百萬戶。根據以上人口統計數據變化可推知(  )
A.隋末農民戰爭使人口大量損失
B.唐朝戶籍管理制度效率低下
C.史書對貞觀之治多有溢美之詞
D.唐朝農業生產出現嚴重倒退
4.(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宋代戶籍根據居民是否有不動產分為“主戶”和“客戶”,鄉村客戶“佃人之田,居人之地”。客戶在某地定居滿一年,即可編入當地戶籍之中,甚至可以“置田以為主戶”。由此可知宋代(  )
A.戶籍管理制度懈怠
B.允許產權自由流動
C.社會成員身份固定
D.客戶對主戶依附性強
5.(2023·江蘇亭湖高中高三開學考試)咸豐時期大興團練,各村各團之紳董“皆有簿籍,俾得隨時訪察”,因此地方官常與之溝通。光緒年間曾任阜寧知縣的阮本焱感嘆道:“州縣地大事繁,不能不假手于紳董,憲札亦令監董辦理,原恐書吏侵蝕故也。”有時甚至出現“地方事盡歸紳董”的局面。這些現象(  )
A.有利于實現國家對基層社會有效治理
B.反映出精英階層在治理中的主導地位
C.表明晚清政府注重發揮官民協調作用
D.折射出宗族關系成為政府統治的基礎
6.(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西漢昭帝、宣帝時期創建了常平倉制,即“令邊郡皆筑倉,以谷賤時增其價而糴以利農,貴時減價而糶,名日常平倉,民便之。”常平倉的設立旨在(  )
A.保證地方糧食儲備充盈
B.確保人民生活富足安定
C.發揮國家力量維護穩定
D.加強宏觀調控救濟災民
7.(2023·青海西寧一模)清朝實行嚴格的戶口登記制度和戶口按期編審制度,規定戶給印牌一張,備書姓名丁數,出則注明所往,入則稽其所來。來路不明者,就要捉去治罪。1772年朝廷廢除了戶口按期編審制度,這一做法(  )
A.表明國家控制力的弱化
B.減輕了農民的稅收負擔
C.使隱瞞人口的現象減少
D.利于新生產方式的發展
8.(2023·河南南陽高三期末)宋代呂大鈞說:“為國之計,莫急于保民。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戶;又招誘客戶使之置田,以為主戶。主戶茍眾則邦本自固。”材料意在強調(  )
A.主戶與客戶間具有一定流動性
B.實施民本思想的必要性
C.基層生產關系對統治的重要性
D.進行個體經營的艱難性
9.(2023·江西師大附中三模)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各處田禾遇有水旱災傷,所在官司踏勘明白,具實奏聞。仍申合干上司,轉達戶部立案,具奏。差官前往災所覆勘是實,將被災人戶姓名、田地頃畝、該征稅糧,數目造冊繳報本部立案,開寫災傷緣由具奏。”由此可見(  )
A.救災措施精準到位
B.注重對災情的核實
C.救災過程公開透明
D.災情統計規范高效
10.(2023·廣東東莞四中高三階段練習)古希臘時期,基層治理依靠村社實行自治。西歐封建社會中,莊園是主要的基層單位,莊園主或管家管理莊園事務。10—11世紀,西歐城市興起。城市從國王或領主那里獲得特許狀,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同時,基督教會在基層治理中也發揮重要作用。據此可知,西方國家的基層治理(  )
A.以教會為中心   B.主要特點是自治
C.組織主要是村社 D.以王權為中心
11.(2023·安徽高三階段練習)在西歐莊園制模式下,農民有意把自己的份地分成許多零散的條田與其他人的土地交錯分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真有自然災害來臨,也不至于摧毀整個地區。這種份地模式(  )
A.提升了抵御天災的水平
B.阻止了自然災害的來臨
C.分散了農民承擔的風險
D.旨在削弱莊園主的剝削
12.(2023·河南洛陽三模)社區是以一定區域為基礎,由具有相互聯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會群體、社會組織所構成的一個社會實體。19世紀中期,歐洲各國社區組織開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國近代自治市制度的確立
B.工業革命導致社會問題叢生
C.慈善團體和救濟機構的增加
D.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13.(2023·山西高三階段練習)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議會先后通過了《疾病保險法》《意外事故保險法》《傷殘及養老保險法》等法律,以社會保險立法的形式,建立起強制性的由國家為勞動者提供生活風險保障的制度,內容涵蓋了養老、醫療、工傷等各個領域。德國此舉(  )
A.提升了社會保障的能力
B.形成了完備的法律體系
C.利于防止社會貧富分化
D.緩和了尖銳的階級矛盾
14.(2023·湖北模擬預測)1951年,對于企業職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規定,保險經費來源為企業,職工無需繳納保險金,保險的管理單位為工會。對于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等國家工作人員實行供給制,由國家定額和統包統配,不實行此條。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時候,有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推行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群眾衛生事業,并且逐步擴大這些設施,以保證勞動者享受這種權利。這說明我國(  )
A.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
B.法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C.公民社會福利水平降低
D.僅保障弱勢群體的生活
15.(2023·山東模擬預測)1908年,一個考察德國社會的英國工會代表團在給英國政府的報告中寫道:“所訪城鎮的工廠住宅區沒有貧民窟,其他地方也是顯而易見”。“大街上不見衣衫襤褸的乞討、羸弱之人,任何地方都看不到我們所稱的那種最壞意義上的貧困”。對此解釋合理的是(  )
A.民主憲政體制臻于完善
B.工業化縮小了貧富差距
C.社會主義運動持續高漲
D.威權政府下現代化策略
典題精練59 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值:________
1.(2023·黑龍江鶴崗一中高三階段練習)考古發現,良渚古城周邊存在大規模水利系統,河道、灌水孔、排水槽,規劃有致;存在眾多寬大田埂,縱橫交錯,蔓延近8萬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側還發現了20萬公斤的稻谷堆積;這表明當時該地區(  )
A.統治階級主導農田管理和經營
B.農業生產成為重要的經濟活動
C.國家政權的組織建設能力增強
D.農業技術精耕細作的特征初顯
2.(2023·黑龍江高三階段練習)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種植植物能養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養活的人口多得多。……農業生產率增長使食物有了剩余,能供養新產生的祭司階級、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們出于記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發明。”這說明(  )
A.文字的產生是進入文明社會的唯一標志
B.農耕畜牧產生,是人類邁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產生于祭司對神靈的真誠的崇拜
D.私有制的產生是人類邁向文明進步的結果
3.(2023·黑龍江哈爾濱高三階段練習)據《周易·系辭下》記載,神農氏之前存在包犧氏。包犧氏“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通‘畋’)以漁”。后來,由于民人眾而禽獸少,神農氏“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這體現了(  )
A.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B.社會分工日益專業化
C.精耕細作的生產模式
D.人類生產方式的變化
4.(2023·浙江杭州一模)中國古代糧食總產量整體呈現逐漸增長的態勢,以下關于不同時期糧食產量提高的原因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春秋時期鐵犁牛耕成為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B.隋唐時期已形成兩種精耕細作農業技術體系
C.宋遼夏金時期稻麥復種制在北方已相當普及
D.明至清前期玉米和甘薯的種植已經遍布全國
5.(2023·河南安陽高三階段練習)新航路開辟后,新引進的美洲農作物在改善歐洲人膳食結構的同時,也使一些曾長期在歐洲肆虐的疾病失去了往日威風。盡管歐洲近代早期的人口出生率沒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死亡率的降低使得歐洲人口迅速增長。由此可見,歐洲引進美洲農作物(  )
A.拓寬了東西方貿易的通道
B.徹底改變了傳統飲食結構
C.提升了歐洲人的身體素質
D.外來農作物開始影響歐洲
6.(2023·河南高三階段練習)杰里·本特利在《簡明新全球史》一書中指出,1500年,亞歐大陸從黑死病的折磨中復蘇,人口約為4.25億。到1600年,人口達到5.45億,1800年人口突破9億,人口的增加大部分要歸功于由全球交流帶來的飲食營養的改善。材料反映了(  )
A.工業革命推動人口增加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
C.全球貿易體系有序發展
D.物種交流推動社會進步
7.(2023·黑龍江哈爾濱三中高三階段練習)下圖為學者估算的公元200年至1851年中國人口數量變化示意圖。以下關于人口變化原因的相關解釋較為準確的是(  )
A.①階段是生產組織變革的結果
B.②階段是國家分裂動蕩所致
C.③階段得益于世界聯系的加強
D.④階段根源于賦稅制度改革
8.(2023·浙江高三開學考試)食物物種的培植和交流,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下列關于人類重要食物物種起源的描述,正確的有(  )
①小麥原產于小亞細亞半島
②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原住民最早種植了甘蔗
③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的原產地
④咖啡原產于美洲,新航路開辟后傳到歐洲
A.1處       B.2處
C.3處 D.4處
9.(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17世紀荷蘭人達珀宣稱,黃金海岸的玉米極豐,“生長極茂。他們把玉米拿來烘烤,可攙小米或不攙”。高大的綠色玉米莖,往南一路可見,直到剛果與安哥拉海岸。這可說明(  )
A.非洲在全球物種交換中受益
B.歐洲對非洲經濟侵略的加劇
C.美洲原有社會發展進程改變
D.世界各地區間經濟聯系加強
10.(2023·重慶模擬預測)明朝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農學家王象晉在《群芳譜》中提及:“番柿,一名六月柿,莖如蒿,高四五尺,葉如艾,花如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一樹二三十實。縛作架,最堪觀。火傘火珠,未足為喻,草本也。來自西番,故名。”這是中國最早有關番茄的詳細記載。這段記載可用來說明此時(  )
A.東西方間物品交流速度加快
B.海上絲綢之路得到穩步發展
C.我國可用食物種類更加豐富
D.中國與美洲開始了直接往來
11.(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下表反映了“馬鈴薯在東亞的傳播路線”,由此可知(  )
時間 概況
16世紀末 荷蘭人將馬鈴薯傳入中國臺灣
16世紀
后半葉 西班牙人將馬鈴薯帶到菲律賓
1601年 荷蘭船只將馬鈴薯運到日本
A.東亞成為歐洲殖民的中心
B.馬鈴薯經海路傳入亞洲
C.歐洲農作物栽培技術先進
D.跨太平洋農業貿易繁榮
12.(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中國的雜交水稻制種技術不斷取得突破,2021年10月,“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百畝試驗田平均畝產1 326.77公斤,創造世界新記錄。美國也利用雜交技術培育出玉米新品種。雜交育種新技術的發明(  )
A.利于降低世界糧食安全風險
B.成為大國博弈的新形式
C.消除了人類食物短缺的現象
D.導致糧食儲備不再重視
13.(2023·湖南高三單元測試)2019年,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農業農村部等有關部門陸續發布《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關于推動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許多省市也出臺冷鏈物流政策和規劃,把發展冷鏈物流提升到同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產業升級等息息相關的層面。這反映出(  )
A.冷鏈行業的監管力度明顯加強
B.現代農業主要生產經營方式變化
C.冷鏈市場的發展環境不斷改善
D.國家啟動冷鏈物流產業整體布局
14.(2023·北京高考真題)19世紀70—80年代,美國商人斯威夫特創辦了肉類加工廠,把屠宰和包裝分成幾道獨立工序,利用傳送帶進行流水作業,并雇傭工程師設計冷凍車廂,以便長途運輸鮮肉。他還陸續開辦工廠,利用肉類加工廠的下腳料生產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經營模式(  )
①體現了產業分工不斷細化 
②得益于鐵路交通業的發展
③成為近代機械生產的開端 
④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范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典題精練60 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值:________
1.(2023·河南商丘模擬預測)從考古發掘看,春秋到戰國早期的鐵器,多出自墓葬,且數量很少。例如在山西長治分水嶺的12號墓中共發現430件隨葬品,其中僅有鐵(一種農具)4件;14號墓中共發現1 005件隨葬品,其中僅有鐵鏟3件,鐵钁1件,其余多為青銅器。據此推知當時(  )
A.鐵器最終取代青銅器
B.鐵犁牛耕已少量出現
C.生產力并未完成轉型
D.青銅農具數量非常多
2.(2023·浙江臺州一模)工具的進步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表現。下列生產工具按出現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曲轅犁 ②匣缽 ③水排 ④鐵農具
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3.(2023·河南洛陽高三階段練習)學者王家范說,小農經濟以一家一戶作為最大、也是最小的生產單元,物資再生產與人類自身的再生產合而為一,使得這種生產結構系列簡單,具有頑強的自生產自組織的再生機制。下列各項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小農經濟因其脆弱性阻礙了農業精耕細作的發展
B.小農經濟是與當時生產力條件相適應的生產模式
C.簡單的生產結構使中國古代農業長期落后于世界
D.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促進了農業生產向近代轉型
4.(2023·浙江高三階段練習)下圖是不同時期制作陶瓷使用的主要工具,它們反映了我國古代陶瓷業(  )
A.手工生產技術不斷進步
B.陶瓷產品種類繁多
C.手工業者社會地位提高
D.規模宏大分工精細
5.(2023·河北保定高三期中)山東滕縣出土的一漢代耕耱畫像石顯示:中間一男子扶犁耱耕,一牛一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耱地。前方有三人持鋤耘地,一人端著水罐似在澆水。畫面左側有一婦女挑著擔子,帶著兩個小孩朝田間走,似為送飯而來。畫像右側大樹下有一人持杖而坐,當為監工。該場景反映了漢代(  )
A.農民重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B.生產關系革新后農民積極生產
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體經營方式
D.農業領域的多種經營模式盛行
6.(2023·江蘇南通高三階段練習)從前習慣于做農活的人們很快明白季節、日出日落和氣候波動不再決定勞動日程了,相反,鐘表、車間和機器創造了新的勞動節奏。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3至14小時,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機器單調的運轉,打個盹或是和同伴說句話都不行。這一變化(  )
A.有利于優化手工工場的管理
B.反映人類勞作方式的重大變革
C.表明傳統的農業已不復存在
D.導致人們逐漸擺脫了體力勞動
7.(2023·河南高三階段練習)張謇自述創業過程:“因紗廠必需棉花,棉花必待農業,于是設墾牧公司;又因棉子制油為副業而設油廠;又為暢銷途,利交通計,而設輪船公司”……大生紗廠開工一年后,就獲得2.6萬兩白銀的凈利潤,此后,大生的規模不斷擴大。由此可見,張謇(  )
A.重視農工商業的互動發展
B.注重調整輕重工業的比例
C.強調政府要關注國計民生
D.已經找到救國的正確途徑
8.(2023·浙江高三期中)旅行者以往靠雙腿、馬車經過數日乃至數月跋涉和顛簸才能到達的目的地,現在跨上火車幾個小時就解決了問題;遠洋貨輪把英國的消費商品運銷到世界各個角落,又把英國所需要的各種工業原料、生活用品運回。閉塞、孤立、結構簡單的經濟單位,被交通大動脈以及無數個“毛細血管”連成高等的經濟生命體。依據材料推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交通運輸推動世界市場的成熟
B.歐洲經濟步入資本輸出的時代
C.歐美國家社會流動性大大增強
D.18世紀的英國已步入鐵路時代
9.(2023·廣東中山一中高三階段練習)德國統一之前普魯士時代,就規定實行義務教育,1860年普魯士兒童入學率達97.5%,文盲率僅5.52%,其它比較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不僅通過政策使自由勞動力在數量上大量增加,而且使勞動者在素質上有了本質的提高。據此可知(  )
A.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推動教育的發展
B.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扮演了重要角色
C.勞動者素質的提升有利于新技術的應用
D.世界市場的形成促進了勞動者素質提高
10.(2023·全國高三課時練習)1837年查爾斯·狄更斯出版了早期的經典小說《霧都孤兒》,以一個濟貧院孤兒的成長為題材,生動地描述了進入濟貧院的窮人被要求承擔著繁重的勞動的情形,因此濟貧院的救援聲名狼藉,許多窮人寧死也不尋求公共援助,這反映出當時英國社會(  )
A.工業化進程中出現社會問題
B.忽視推動民主政治建設
C.社會生產力發展明顯在倒退
D.壟斷資本主義殘酷剝削
11.(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京東配送機器人從站點裝貨后,按照既定路線自動導航行駛,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通知客戶收貨,并支持人臉識別、短信驗證碼等多種人機交互方式快捷取貨,為物流行業的“最后一公里”帶去全新的解決方案。這表明人工智能的應用(  )
A.刺激了消費者的需求
B.便利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C.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D.提高了人們的勞動強度
12.(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研制了原子彈并用于實踐;1946年美國投入使用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最初是用來計算炮彈彈道的;德國人研制成功的遠程液體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襲英國的。”以上史實說明(  )
A.科技革命是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B.科技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C.第二次世界大戰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來
D.新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13.(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二戰后航天技術有了飛速發展: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蘇聯第一艘載人飛船飛入太空,1969年美國航天員第一次登上月球,1970年中國“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1971年蘇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這表明(  )
A.航天技術是現代科技的中心
B.中國航天科技水平遙遙領先
C.航天技術領域國際競爭激烈
D.發達國家才能發展航天技術
14.(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1992年美國人就曾斷言,“唯一的選擇就是失業或休息”。在這個機器人和計算機的時代,美國出版了名為《過分勞累的美國人》的書籍,日本人則創造了一個詞語“過勞死”。這種現象從本質上說明(  )
A.科技的飛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危機
B.科技的快速革新導致人們就業競爭激烈
C.科技的進步嚴重威脅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D.科技進步亟需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改變
典題精練61 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值:________
1.(2023·湖南模擬預測)春秋時期,齊桓公集中全國力量煮海制鹽并大量儲存,同時嚴禁民眾向其他諸侯國販賣。不久楚國、燕國、宋國、衛國等國的鹽價上漲十多倍。這說明(  )
A.齊國奉行重農抑商政策
B.諸侯國間存在較強經濟聯系
C.關稅政策阻礙商品流通
D.齊國控制著大部分戰略資源
2.(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公元661年,唐高宗發布敕令,針對蕃舶貨物,朝廷委托嶺南道將蕃舶貨物先行收購,收購完畢再“任百姓交易”。這表明唐朝(  )
A.民間對外貿易有所發展
B.經濟重心開始逐漸南移
C.貢賜貿易占據主導地位
D.對外貿易處于優勢地位
3.(2023·廣東深圳高三階段練習)下表是英國國王愛德華四世(1461—1483年在位)采取的一些措施,其行為(  )
時間 措施
1474年 向布里新托爾城所有建造新船的人提供獎賞
1476年 獎勵了一位自費修造一艘“喬治·科布罕”號船的倫敦布商
1480年 授予托馬斯·克羅夫特和三個布里斯托爾人特許狀,賦予他們“到任何地方”從事三年貿易活動的權利
A.推動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B.確立了英國商業霸主地位
C.改變了東西方的貿易格局
D.有助于英國工商業的發展
4.(2023·全國高三課時練習)中國古代從域外引入非常多的作物,比如漢唐通過絲綢之路傳入的胡瓜、胡桃等,魏晉時期從海路傳入的海棠,宋明從番邦傳入的番茄、番石榴等,明清時期傳入的洋蔥、洋芋等。這些作物的傳入(  )
A.推動中西文化深入交流
B.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C.得益于開明的對外政策
D.豐富了民眾日常生活
5.(2023·山西晉城高三階段練習)有學者認為,“公元前兩千年,巴比倫的商人和銀行家之間就在使用票據和支票;羅馬知道開設往來賬戶,賬本上有借方和貸方;伊斯蘭國家的商人從十世紀起已知道使用所有信貸工具;中國早在九世紀起就使用莊票。”該學者意在強調(  )
A.信貸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區域都使用
B.信貸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C.信貸工具改變著人們生活方式和觀念
D.信貸工具擴展了商業貿易活動的領域
6.(2023·湖北湖北高三期中)宋代的地契分為“紅契”和“白契”,紅契是政府或法律認可的產權憑證,土地交易后完稅后由政府在契尾加蓋政府印章,相當于官府頒發的財產所有權證。白契是民間買賣土地房屋時,由交易雙方協商擬訂,有中人作保并簽名蓋章。此做法(  )
A.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B.確保了政府賦稅收入
C.緩和了尖銳的社會階級矛盾
D.維護了小農合法權益
7.(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17世紀,荷蘭商人從南非進口小麥,從印度進口瑪瑙貝,從巴西進口蔗糖。小麥養活了國內消費者,于是更多的荷蘭人成為商人、銀行家和手工業者,從事農業的人越來越少。到18世紀,由于咖啡、茶、糖和煙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現,世界貿易變得更加錯綜復雜。這主要反映了(  )
A.資本主義擴張手段發生變化
B.荷蘭經濟轉型得以完成
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日益擴大
D.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確立
8.(2023·浙江高三階段練習)根據歐洲學者統計,從美洲運到亞洲的白銀,約占美洲白銀產量的30%。其余70%以上是輸送到歐洲大陸的。但是,輸送到歐洲的白銀約40%仍然被送到了亞洲。歐洲的白銀在明朝中后期運往中國最常用的路線是(  )
A.倫敦—威尼斯—亞歷山大港
B.波斯灣—馬六甲海峽—泉州
C.里斯本—果阿—澳門
D.阿卡普爾科—馬尼拉—澳門
9.(2023·浙江高三階段練習)1531年,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在安特衛普開業,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現了糧食交易所,倫敦也辦起了綜合交易所。1609年,荷蘭建立阿姆斯特丹銀行和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這些現象主要反映了(  )
A.新型股份貿易公司在歐洲普遍建立
B.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重大變化
C.價格革命對歐洲封建經濟制度的沖擊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10.(2023·全國高三課時練習)1897年,盛宣懷奉旨在上海創辦的中國通商銀行,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先后在北京、天津、漢口、廣州、香港、煙臺、鎮江、汕頭、福州和重慶等地設立分行。這種新的商業經營形式被引入中國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強入侵的影響
B.洋務運動的開展
C.民族工業的發展
D.實業救國的影響
11.(2023·湖北黃梅高三期中)下表展示了1870年、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占比情況,由此可知(  )
年份
國家
英國 美國 德國 法國 俄國
1870,22%,8%,13%,10%,—
1913,15%,11%,13%,8%,4%
A.英國的工業生產總值呈下降趨勢
B.世界各國資本主義經濟日趨平衡
C.世界貿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D.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速度最快
12.(2023·江蘇徐州高三期中)2022年美聯儲在6月、7月以及9月連續3次加息75個基點,利率由1.75%達到了3.25%, 加劇跨境資本流動,導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國;歐元、英鎊、日元等經濟體貨幣貶值壓力加大,部分新興經濟體深陷債務危機,甚至將重蹈上世紀滯脹的覆轍。這主要反映了(  )
A.世界經濟危機周而復始
B.世界金融體系亟需調整
C.新興經濟體經濟基礎薄弱
D.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潰
13.(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下圖是2000~2018年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在中國貨物出口中所占比重的變化情況。圖中信息反映了(  )
(注:數據來源于歷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公報》)
A.中國對世界的依賴程度加深
B.中國對外貿易出現順差
C.中國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D.中國外貿結構發生變化
14.(2023·全國高三課時練習)有學者認為,20世紀上半期整體世界已經形成,但全球化屬于自發階段。二戰后,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等一系列國際組織出現,全球化進入自覺階段。這一觀點的依據是(  )
A.世界經濟的體系化建設出現了突破
B.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
C.大國關系由戰時對抗走向戰后合作
D.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經濟聯系密切
典題精練62 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值:________
1.(2023·黑龍江密山市第四中學高三期中)春秋以前,平民經濟的基本單位主要是家族村社,貴族經濟的基本單位是父系大家族而不是個體家庭。這反映出(  )
A.個體小農經濟占比較小
B.奴隸制經濟停滯不前
C.宗法制對社會影響深刻
D.分封制缺乏堅實基礎
2.(2023·黑龍江高三階段練習)“鎮”最初是縣城之外軍事要塞的專稱。宋代以后,一些鎮的工商業逐漸發展起來,朝廷在那里“設官以鎮防”的同時,還兼管“火禁,或兼酒稅事”。到明代中葉,市與鎮的分野消失,市鎮成為縣城以下鄉村地區工商業集鎮的統稱。由此可知,宋代以后鎮的發展(  )
A.表明中央放松了對地方的軍事控制
B.鞏固了傳統的鄉村社會秩序
C.體現了政府對商業活動監管的松弛
D.便利了農村居民的物品交換
3.(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下表為明清時期各地農村集市數量變化統計,根據下表可知,明清時期(  )
省區 嘉靖至萬歷 順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縣數 集市數 州縣數 集市數 州縣數 集市數
直隸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東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陜西(關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含臺灣) 19 131 15 205 39 511
廣東 / / 72 1270 71 1959
A.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B.北方市鎮經濟發展超過南方
C.區域經濟專業化程度加深
D.農產品商品化程度不斷提高
4.(2023·河南三門峽高三階段練習)有學者提出,“大都無城墻”是漢代以前中國古代都城的主流形態。安陽殷墟、西周王都豐鎬、秦朝都城咸陽的考古遺跡中均未發現外郭城墻。對此現象的合理解釋是當時(  )
A.城墻修筑技術相對落后
B.統治者實力強大的反映
C.經濟水平落后無力修建
D.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5.(2023·黑龍江哈爾濱三中高三階段練習)唐都長安是中國古代都城規劃的典范之作——整體呈方正規則形狀,沿中軸線對稱,宮殿規模宏大,且居中分布,城市商業活動受到嚴格限制。與中古時期的歐洲以教堂和市民廣場為中心的開放式布局形成鮮明反差。這一反差折射出兩大文明(  )
A.經濟水平的差距
B.國家管理水平的優劣
C.審美取向的不同
D.社會治理方式的差異
6.(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先秦時期,城市排水管道是方形和五角形。秦漢以后,出現圓形排水管道,并在管道接口處使用了一大一小套接接口技術,使接口處縫隙較小,此外,還在管道出口處設計了窖井,可定期清理泥沙等雜物。這些變化(  )
A.得益于標準化生產技術的萌發
B.表明民眾主導城市建設
C.使城市逐步成為科技文化中心
D.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
7.(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3世紀時古羅馬出現了由多層樓板疊加組合而成的集體住宅,專供百姓或外來人員租住。4世紀時羅馬城中有近4.6萬棟民居,大部分是這種復合式公寓。古羅馬這種多層住宅形態(  )
A.因人口增加造成住房緊缺出現
B.適應了共和國商品經濟的發展
C.反映出民主政治影響羅馬民居
D.是古羅馬封建帝國繁榮的結果
8.(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民居是勞動人民文化與智慧的凝結,圖1、圖2、圖3是我國不同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筑。這反映出我國傳統民居建筑的突出特點是(  )
A.尊重自然生態   B.彰顯多元一體
C.強調等級制度 D.注重堅固實用
9.(2023·湖南模擬預測)明朝中期,倭患嚴重,福建不少強宗大族筑土樓自衛,同安后埔等地在嘉靖三十九年遇倭寇之警,“旬月之間,筑寨百三座,結社百六十,守望相助”“賊雖擁數萬眾,屢過其地,竟不能仰一堡而攻,則土堡足恃之明效也”。材料反映出(  )
A.倭寇采取持久戰策略
B.福建宗族成為抗倭主力
C.地方宗族組織力較強
D.倭患擾亂地方基層自治
10.(2023·全國高三階段練習)元明清時期,我國城市發達地帶位于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江浙地區、長江沿岸、大運河沿岸。1840 年鴉片戰爭后,中國城市的布局發生激變,口岸城市及鐵路沿線城市的迅速發展成為其主要特征。這一變化可能會導致(  )
A.我國城市交通體系的突變
B.我國城市重心轉移到我國南方
C.列強入侵中國腹地更便利
D.我國城市布局地域不平衡加劇
11.(2023·江蘇南通高三期中)根據下圖數據判斷,該圖統計的是1800至2010年(  )
A.英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占比
B.城鎮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
C.美國工業就業人口的占比
D.發達國家第三產業所占比例
12.(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英國政府陸續設置了濟貧委員會、工廠視察員辦公室、衛生總局,負責解決城市住房短缺、貧民窟密布、公共衛生設施匱乏、環境污染等“大城市病”,此外還興建了商店、公園、倉庫、車站等公共設施。這表明(  )
A.工業革命促進了英國城市化進程
B.城市化過程中政府注重“以人為本”
C.工業化進程中城市問題日益突出
D.城市發展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支撐
13.(2023·廣東湛江高三階段練習)1832年,法國暴發霍亂。巴黎市政府于次年著手規劃地下管線系統,將下水道、自來水管道、壓縮空氣管、不同功能的電纜等線路整合起來,形成了解決地下管線鋪設問題的系統方案。這一做法(  )
A.得益于工業革命的完成
B.提供了現代城市規劃的范本
C.阻斷了疫情的社區傳播
D.提高了居民的公共衛生觀念
14.(2023·河南汝南一模)1935年,英國政府組建田園城市審核評估委員會,提出開發“衛星新城”的政策建議;1940年,英國政府一專門委員會出臺報告指出,應疏散倫敦中心區的工業和人口;1943年編制的《倫敦郡規劃》,從交通、住房及市郊化等方面為倫敦的重建提出了解決方案。這些政策建議的出現說明英國(  )
A.工業化帶來的城市病比較嚴重
B.城市遭到戰爭嚴重破壞
C.傳統的自由主義政策發生改變
D.擴大內需緩解經濟危機
典題精練63 交通與社會變遷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值:________
1.(2023·全國高三課時練習)共和國時期,羅馬已經修筑了通向南方卡普亞的阿庇安大道。帝國建立后,羅馬人筑路的步伐并未停止,如德魯蘇斯戰役后,克勞迪亞大道“使得阿爾卑斯山脈可以通行”;1世紀末2世紀初,羅馬道路修筑至中東地區等。據此可知,古代羅馬(  )
A.對外擴張促進交通發展
B.交通進步保障邊境安定
C.道路修建維持帝國繁榮
D.邊疆開發加快道路建設
2.(2023·湖北高三階段練習)下面材料反映了元朝腹里及部分行省的驛站設置情況。這體現了當時驛站交通(  )
腹里:陸站175處,水站21處,牛站2處。河南江北行省:陸站106處,水站90處。遼寧行省:陸站105處。江浙行省:馬站134處,轎站35處,步站11處,水站82處。湖廣行省:陸站100處,水站73處。云南行省:馬站74處,水站4處。……總計:全國站數約1 400處,加上嶺北、吐蕃等處,應在1 500處以上。
A.制度完善傳遞速度快
B.促進了對外貿易發展
C.加快了中國經濟轉型
D.工具多樣且水陸并用
3.(2023·浙江紹興高三階段練習)“國依兵而立,兵以食為命,食以漕為本,漕以河為依”。唐朝在隋朝的基礎上繼續發展運河交通網,以連接長安、洛陽與江淮地區間的漕渠、汴水和淮南官河最重要,這一主干交通構成了“奉長安文化為中心、仰東南財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線。這反映了唐時期(  )
A.水路運輸成為主要的交通形式
B.人工運河修建技術領先于世界
C.構建長安為中心的運河交通網
D.交通建設促進了國家統一穩定
4.(2023·黑龍江哈爾濱高三階段練習)隋朝大運河,北起涿郡(今北京),中經洛陽,南達余杭(今浙江杭州),在地圖上呈現出“ eq \a\vs4\al()”的形狀,元朝大運河,北起大都(今北京),南達杭州,在地圖上呈現出“ eq \a\vs4\al()”的形狀。這一變化可以用來佐證元代(  )
A.經濟布局與文化格局的重合
B.北方經濟文化的影響力上升
C.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的分離
D.運河運輸成主要的運輸方式
5.(2023·浙江高三階段練習)作為人工開鑿的河流,運河不僅可用于灌溉、分洪和排澇,更為船舶縮短航程提供了極大便利。下圖所示的運河為(  )
A.蘇伊士運河   B.巴拿馬運河
C.米迪運河 D.伊利運河
6.(2023·云南師大附中高三階段練習)清朝定都北京后,仿明制實行漕運制度。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京奉鐵路建成通車,以后京漢鐵路、津浦鐵路也相繼通車。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清政府下令取消漕運。光緒三十年(1904年)漕運官署悉行裁撤,漕運制度遂告廢止。這一變化(  )
A.反映了東北農業的發展
B.始于太平天國運動興起
C.凸顯了中央集權的弱化
D.適應了近代經濟的發展
7.(2023·安徽郎溪中學高三專題練習)山東西南部的濟寧是明清時運河沿岸的中心城市,四方“莫不以此為百貨轉運起點;工商業之盛甲于全省”;“及糧運改道,河道廢弛,津浦(鐵路)通車”,濟寧“頓見停滯,不復如昔”,由直隸州降為濟寧縣,在山東乃至全國經濟層次體系中迅速向邊緣位置滑落。導致濟寧地位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興產業結構的變遷
B.海外貿易新格局形成
C.政治中心職能的喪失
D.新式交通方式的出現
8.(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下圖為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發行的中國古代驛站(負責傳遞政府文書、運轉貨物、接待過往官員等)郵票。主圖為嘉峪關魏晉時期墓室壁畫《驛使圖》,邊飾為“鴻雁傳書”傳說中的鴻雁。通過對下圖及文字的分析,說明古代郵驛(  )
A.有利于區域經濟差異的淡化
B.主要是為民間通信服務
C.方便了物品傳遞與信息交流
D.帶動了城市格局的變化
9.(2023·山東青島中學高三階段練習)1914年,路上行駛的每兩輛車中就有一輛是福特汽車。有人這樣評價福特汽車生產:“放上零件的人不用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裝上螺帽兒,裝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擰它。”據此可知,福特的成功在于(  )
A.世界市場的形成
B.生產組織形式的創新
C.壟斷組織的產生
D.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10.(2023·浙江高三開學考試)日本“東海道新干線”自東京至大阪全長515.4km,目前最高運營時速285km,鏈接起東京、名古屋、大阪等三個都市圈,沿線形成了“4小時經濟圈”,1964年開通至2016年,其總客運量約56億人次。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A.高速公路推動城市一體化
B.交通進步改變了城市職能
C.高鐵發展便利了人們生活
D.城市化促進了航空業進步
11.(2023·黑龍江哈爾濱高三階段練習)下表為“20世紀二三十年代漢口公共汽車運營調度時刻表(部分)”。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站名 車到分秒 車開分秒 停車分秒
六合路 31分25秒 31分55秒 30秒
華清街 35分50秒 36分55秒 1分5秒
青年會 40分5秒 40分50秒 45秒
六渡橋 55分45秒 56分15秒 30秒
A.技術發展制約人們生活
B.城市公共管理的精細化
C.漢口地區城市人口稠密
D.汽車普及造成城市擁堵
12.(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下表是建國初期到1992年國內交通發展情況表(部分),據下表可知,我國(  )
交通情況 建國初 1992年
公路里程鋪有路面的 39.5% 87.7%
鐵路復線(雙線鐵路)率 4% 25.5%
電氣化鐵路 無 占營運里程15.66%
水深1米以上的內河航道 32.9% 56%
A.已經建立起完善的運輸體系
B.運網設施質量已大為改觀
C.已經形成貫通全國的交通網
D.交通運輸布局已得到優化
13.(2023·浙江高三階段練習)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交通運輸業實現了革命性發展,出現了高速公路、高鐵、飛機等新生事物,下列有關這一發展及表現認識不正確的是(  )
A.陸海交通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B.英法海底隧道成為世界上最長的鐵路隧道
C.空中通道便利了人們的出行
D.20世紀70年代后寬體客機成為客運主流
14.(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2021年12月,日蘭高鐵曲阜至菏澤至莊寨段正式開通運營,菏澤首次接入全國高鐵網。菏澤至北京、濟南最快分別2小時59分鐘、1小時23分鐘可到達,這一鐵路線完善了區域路網結構,增強了魯南和中原地區交通互聯互通性,將有效帶動沿線城市經濟發展。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進程
B.經濟版圖徹底突破了地域界限
C.人們的競爭意識正在逐步形成
D.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
典題精練64 醫療與公共衛生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值:________
1.(2023·山西英才學校高三階段練習)以下是我國古代關于疫病的認識。這反映出(  )
《呂氏春秋·季春紀》 “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
《黃帝內經》 “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向大小,病狀相似。”
東漢張仲景 認為氣候不正常是疫病傳播的原因
隋代巢元方 第一次明確提出“疫”是具有傳染性的
明末吳有性(又可) 認識到傳染病有空氣傳播和接觸傳播兩條途徑
A.對瘟疫的認識逐步深化
B.氣候變化導致疫病的傳播
C.中國古代瘟疫發生較頻繁
D.中醫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
2.(2023·浙江高三開學考試)人類與瘟疫的抗爭從未停止,一些世界名畫記錄了“戰疫史”。意大利畫家皮耶特·布魯格爾在1562年繪制的板面油畫《死亡的凱旋》,記錄了這場讓人類歷史陷入絕望的黑死病瘟疫。這場疫情對歐洲歷史的影響不正確的是(  )
A.許多人開始信奉科學勝過信奉上帝
B.歐洲社會從中世紀走向了文藝復興
C.造成人群大量死亡并加速一戰結束
D.改變了歐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方向
3.(2023·浙江高三階段練習)據唐代《續高僧傳》記載:“唐太宗時,智巖和尚到石頭城(位于今江蘇南京)癘人坊住,為其(麻風病人)說法,吮膿洗濯,無所不為,終于癘所。”這里的“癘人坊”是麻風病人的專門收治場所,唐代中期改名為悲田養病坊,兼收治其他病人。這表明當時國家為救治疫病(  )
A.發揮民間慈善機構的救助
B.建立起了最早的救治機構
C.重視采取定點救治的措施
D.利用了宗教信仰救治疫病
4.(2023·云南師大附中高三階段練習)宋代建立以各級官吏為主導、社會民眾力量為輔助的疫病防治體系。各級官府一方面繼續采用傳統的賑濟措施,另一方面將新醫藥學知識應用于疫病防治,采取了派醫診治、施散藥品、建立醫院、隔離病人、掩埋尸體等措施。據此可知,宋代瘟疫防治(  )
A.社會力量發揮核心作用
B.重視防疫方法創新與運用
C.受到儒學禮樂思想影響
D.自然災害頻發推動其發展
5.(2023·浙江金華高三階段練習)有人贊揚歐洲某位醫生:“醫學從來沒有產生過任何一種如此有用的進步,就好像你從人類苦難的日歷上將其中最大的苦難之一抹去了。后人只會從歷史上知道,可惡的天花曾經存在過,而你消滅了它。”該醫生(  )
A.發明了牛痘接種法
B.證明了青蒿素對防治疫病的作用
C.創立巴氏消毒法
D.改變了人類對細菌束手無策的狀態
6.(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中國古代醫術,亦稱“仁術”。醫學家在行醫過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標準作為行醫準則,如唐朝的孫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這反映了古代中國醫術(  )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潤了儒家文化的價值觀
C.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
D.受到封建倫理道德的約束
7.(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頒行的藥典。《海藥本草》是由五代李珣收錄了海外百余種藥物的一部簡易版的“醫療手冊”。明清時期,政府和民間大力推行人痘接種以預防天花。這些史實說明,中國古代醫學發展(  )
A.受大一統體制的制約
B.得益于國家力量支持
C.滿足了大眾基本需求
D.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
8.(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有人以“仲景未用”為由,反對“牽牛”入藥。對此,李時珍說:“東漢時此藥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應捐棄。況仲景未用之藥亦多矣。執此而論,蓋矯枉過正矣。”這體現了李時珍(  )
A.選材中著眼現實的態度
B.探索中求實創新的追求
C.實踐中觀察求真的方法
D.繼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9.(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古人主要采取中醫、拜神、逃離等方式來避瘟疫,直到1934年,政府開展的“新生活運動”才讓“清潔、衛生、人畜分離、糞便入廁”等觀念深入到鄉村。這說明(  )
A.古人沒有科學的防疫觀念
B.防疫離不開科學觀念的普及
C.衛生措施防治瘟疫最有效
D.政府是防治疫情的主要力量
10.(2023·黑龍江哈爾濱高三階段練習)1910年末,東北鼠疫肆虐,清政府指派伍連德等大量醫護人員參與到控制和撲滅鼠疫的工作中。這次防疫的成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1911年4月國際鼠疫研究會在沈陽召開,伍連德任主席。由此可見,當時東北的防疫(  )
A.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綜合國力
B.說明近代中國醫療領先于世界
C.有利于改善清政府的國際形象
D.確立了近代中國公共防疫體系
11.(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新中國成立后,為治理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蟲病,各地鄉村開展了填壕平溝的活動,以此消滅血吸蟲寄生宿主釘螺。與此同時,群眾就地取材,開新溝填舊溝,挖掘了大量新的溝渠。這些舉措體現了(  )
A.疾病防控與經濟建設相結合
B.公共衛生事業取得突出成就
C.群眾徹底擺脫血吸蟲病困擾
D.維護健康是政府的核心工作
12.(2023·廣東深圳高三階段練習)1960年,衛生部在《關于全國西醫學習中醫經驗交流座談會情況的報告》中指出,“不少疑難病癥如晚期血吸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聾啞、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也有顯著的效果,其中有一些的治療效果已高于國際先進水平”。這給我們的直接啟示是(  )
A.堅持國家建構疾病防治體系
B.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C.不同科技文化交流取長補短
D.西醫學習中醫才能發展
13.(2023·浙江高三階段練習)下圖為1949—2018年中國與世界人均預期壽命數據圖。這直接反映了(  )
A.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完善
B.人民健康狀況明顯改善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D.中醫藥事業煥發了新機
14.(2023·江蘇南京高三開學考試)2019年新冠疫情時期,中南建筑設計院除夕夜接到武漢市政府建設雷神山醫院的任務,在1天內定設計方案,3天內定設計施工圖,從設計到落成僅用了12天。12個晝夜的全力奮戰,于2月6日順利開展驗收工作,建筑面積7.9萬平方,集裝箱總計進場3 000余間。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成,堪稱“世界奇跡”。它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中國精神和中國速度。材料說明我國(  )
A.已建成新時代中國特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B.政府高度關注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C.基建能力全球領先是有效防疫的根本保證
D.衛生保障制度建設的完善創造了世界奇跡
典題精練65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值:________
1.(2023·海南模擬預測)在古代中國,青銅器既是能夠上通天地鬼神的宗教禮器,亦是受命于天的神圣象征。中國歷朝歷代的君王將青銅器視作國之重器,而金石收藏與研究自宋代以來就成為了文人社會的重要傳統。這主要反映出中國古代(  )
A.封建正統思想根深蒂固
B.注重禮樂文化傳承
C.長期受到宗教信仰束縛
D.青銅鑄造長期繁榮
2.(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高三期中)孔子認為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維持了秩序和周天子的尊嚴。孟子認為管仲不行仁政,最終未能統一天下。荀子更為直接地指出“管仲之為人,力功不力義,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為天子大夫”。這反映了(  )
A.戰國時期儒家開始關注社會現實
B.儒家與法家政治理念逐漸趨同
C.儒家倫理隨時代變化而不斷發展
D.國家統一成為民眾的共同愿望
3.(2023·北京高三期中)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發展情況示意圖。下列對A、B、C、D四處出現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
A.a處處于低潮受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的影響
B.b處處于高潮是受秦朝焚書坑儒的推動
C.c處處于低潮是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道思想的沖擊
D.d處處于高潮是受明清時期批判思想的推動
4.(2023·河南高三階段練習)清代,許多理學學者不但重視道德,還廣泛涉獵其他知識。如張履祥對農田、物候等深有研究,寫了《補農書》一書。李光地對象數、天文、歷法很有研究,注重興修水利,得到康熙的贊許。陸隴其為官清廉,并對西學頗有涉獵。這體現出清代理學學者(  )
A.強調維護綱常禮教
B.積極推動西學東漸
C.具有經世致用理念
D.注重總結實踐經驗
5.(2023·浙江高三階段練習)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一系列基本思想理念。下列選項中,符合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思想理念的表述是(  )
A.“天行有常, 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C.“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D.“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6.(2023·湖南高三單元測試)中華文化主張“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太史伯說:“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認為不同事物之間彼此配合達到平衡。孔子、孟子則提出了“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這反映了(  )
A.傳統文化突出共性否定個性
B.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C.求同存異是中華文化的根本
D.傳統的道德準則形成于西周
7.(2023·河南高三階段練習)2001年,江澤民在訪問俄羅斯時講道:“中華民族自古就提倡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2005年,胡錦濤在訪問英國期間也強調:“中華民族歷來講信修睦,崇尚和平。”2013年,習近平首次提出“正確義利觀”的外交理念。這表明新時期的中國外交(  )
A.強調國際舞臺的多元共生
B.彰顯優秀傳統的時代價值
C.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
D.構建平等互利的多邊體系
8.(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下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部分內容。該表格反映出中華文化(  )
中國戲劇 京劇、秦腔、昆曲、湘劇、豫劇、河北梆子、木偶戲、梨園戲、歌仔戲……
傳統文學 先秦詩歌、漢賦、漢樂府、民歌、唐詩、宋詞、元曲、小說
民間工藝 潮繡、剪紙、風箏、中國結、泥人、千層底……
A.缺乏轉型的根本動力
B.維系了中國大一統局面
C.具有博大精深的特點
D.蘊含著明顯的民族差異
9.(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高三期中)漢唐時期佛教文化傳入、唐宋時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傳入,中國文化在外來文化不斷傳入中不僅沒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再創中國文化的輝煌,然后再回饋給世界其他國家。這一文化現象的世界意義主要體現在(  )
A.豐富中華文化的內涵
B.貢獻中國智慧方案
C.推動文明間交流融合
D.形成了中華文化圈
10.(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清朝順治帝十分欽佩湯若望的學識,他說:“爾湯若望來自西洋,精于象緯,閎通歷法。徐光啟特薦于朝,一時專家治歷如魏文魁等,實不及爾。朕承天眷,定鼎之初,爾為朕修《大清時憲歷》,迄于今有成。”說明了當時(  )
A.西學東漸成為主流
B.中國科技落后于西方
C.傳統文化受到沖擊
D.統治者推行開放的政策
11.(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嚴復戊戌時期在《救亡決論》中歷數中國傳統文化弊端,并倡言:“天下理之最明而勢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國不變法則必亡是已。”而1918年嚴氏力主回歸傳統,高喚:“回觀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澤被寰區。”產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一戰暴露西方文明弊端引發反思
B.維新變法需借助傳統文化
C.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儒學統治地位
D.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
12.(2023·河北灤州市第六中學高三期中)依據下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朝鮮 科舉考試以中國古籍《左傳》《禮記》等為主科
利用漢字字形作音符,創朝鮮詞匯
日本 模仿唐代之政制,確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
采用漢字楷書偏旁造“片假名”,取漢字草書偏旁造“平假名”
越南 李圣宗在國都“修文廟,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畫七十二賢像,四時享祀”
國內政治制度完全仿效中國體制,仿佛一個縮小版的中華帝國
A.文化生命力影響輻射力
B.東亞文化具有同源性
C.東亞一體觀念不斷增強
D.文化交流具有單一性
13.(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這里所說的“影響”主要是指(  )
A.促進了歐洲社會制度的轉型
B.奠定了中國古代文明古國的地位
C.推動了歐洲工業革命的發展
D.推動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14.(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在17-18世紀法國宮廷時尚文化的引導者和代言人,法國宮廷畫家弗朗西斯—休伯特·德魯埃為蓬帕杜爾夫人畫的最后一張肖像中,她即身著一條綴滿了東方自然主義風格花草紋樣的“中國風”印花棉布長裙。這反映了當時(  )
A.中國文化在法國上層社會的影響
B.法國藝術家熱衷于代言東方商品
C.中國紡織品已大規模進入法國市場
D.學習中國文化成為法國社會的主流
典題精練66 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值:________
1.(2023·全國高三單元測試)2001年伊拉克舉行了“文字發明5000年”的慶祝活動,為其祖先發明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字而深感自豪。伊拉克人的祖先發明的文字是(  )
2.(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下表所列條文內容可主要用于研究古巴比倫的(  )
法律文獻 條文內容
《漢謨拉
比法典》
如果一個人租用一頭牛,租期為1年,他應該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孜县| 灵川县| 呼伦贝尔市| 普兰县| 大宁县| 兴文县| 昔阳县| 柳河县| 小金县| 砚山县| 丹巴县| 临颍县| 凤阳县| 兰坪| 北票市| 高台县| 祁连县| 丹巴县| 安徽省| 井陉县| 囊谦县| 康平县| 武鸣县| 融水| 定襄县| 鞍山市| 图们市| 开平市| 汶上县| 鹤山市| 江津市| 驻马店市| 周口市| 大石桥市| 敦煌市| 西畴县| 宁安市| 福泉市| 维西| 金山区| 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