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5.3社會歷史的主體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學習目標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利用人民群眾的知識分析“全面小康”與“共同富裕”。政治認同認同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科學精神準確把握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區別,理解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重要性。核心素養公共參與法治意識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自覺遵紀守法。在實踐中要自覺地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錄目contents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13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01★梁啟超認為,“歷史者,英雄之舞臺也,舍英雄幾無歷史”,大人物“心理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按照這一觀點,中國歷史完全是由孔孟老莊、秦皇漢武等大人物創造的。★三大戰役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各解放區人民以無比巨大的熱情,以源源不絕的人力物力給予前線以空前規模的支援。據統計,僅為支援淮海戰役,動員起來的民工累計達543萬人,向前線運送1460多萬斤彈藥、9.6億斤糧食等軍需物資。陳毅曾深情并形象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人民群眾的地位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1)社會歷史是由人的實踐活動構成的,每個人都是歷史活動的參與者,但人們在歷史發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質和大小是不同的。(2)唯物史觀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發展的基本觀點出發,強調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民群眾呢?知識拓展: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具有不同的內涵;但無論怎樣變化,勞動群眾都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我國現階段人民群眾的范圍: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都屬于人民群眾。全體公民人民群眾勞動群眾①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作為物質生產的承擔者和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創造了人們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資料。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2.人民群眾的作用2.人民群眾的作用《格薩爾王傳》是在藏族古老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諺語等民間文學作品的基礎上集體創作而成。它以恢宏的氣勢、高超的藝術技巧,反映了藏族發展的歷史。千百年來,我國藏族、蒙古族等民眾世代口耳相傳,保存了這部世界上最長的史詩。★這部長篇史詩所反映的內容是從哪里來的 ★《格薩爾王傳》的創作和流傳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2.人民群眾的作用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A.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B.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C.人民群眾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觀看視頻《什么是英雄史觀》★結合以上論述,查閱相關資料,說明人民群眾在推進改革開放中的作用。人民是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力量源泉。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每一個經驗的取得和積累,都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創造。★觀看視頻《 1911年中國爆發的民主革命,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人民群眾在推進改革開放中的作用大不大?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迭,都是通過人民群眾的革命實現的。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系,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進步和發展。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02毛澤東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 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為什么毛澤東特別強調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中起了什么作用 ★結合身邊的事例,談談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黨的群眾路線。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鄧小平1、黨的群眾觀點(1)內容: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 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2)地位: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2、黨的群眾路線:(1)內容: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2)地位: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路線本質上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原理。只有堅持這一基本原理,我們才能把握歷史前進的基本規律。只有按歷史規律辦事,我們才能無往而不勝。歷史反復證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習近平3、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意義:(1)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2)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并成功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3)也是推動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4.基本要求(在新時代如何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①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更好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難點突破: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總結與歸納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人民群眾的地位人民群眾的作用黨的群眾觀點黨的群眾路線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意義怎樣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課堂檢測1.(2023·海南·高考真題)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調查研究應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不能搞作秀式調研、盆景式調研、蜻蜓點水式調研。這說明,調查研究( )①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②應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③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④確保了各項決策的正確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課堂檢測2.(2023·遼寧·高考真題)遼沈戰役是黨中央及時抓住戰略決戰時機打響的具有決定意義的重要戰役,歷時52天血與火的洗禮取得勝利,使全國軍事形勢達到一個新的轉折點。歷史昭示未來。這啟示我們,在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中要( )①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抓住機遇,努力實現振興發展新突破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③以頑強斗爭贏得主動,努力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有力支撐④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緊緊依靠改革創新探索合適的發展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課堂檢測3.(2023·山東·高考真題)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到李大釗的“為大多數人謀幸福”,從毛澤東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習近平的“為民造福”,共產黨人始終心懷人民群眾,把群眾的事一件一件辦好。下列表述與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③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④全面小康、擺脫貧困是我們黨給人民的交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課堂檢測4.(2022·海南·高考真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牢記黨的根本宗旨,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下列符合此意的是( )①天地之大,黎元為先 ②民生在勤,勤則不匱③敬天保民,明德慎罰 ④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課堂檢測5.(2022·浙江·高考真題)黨員干部始終要把人民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回應民生關切,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蘊含的哲理是( )①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②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③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④人民群眾能夠主宰社會發展趨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Thanks感謝您的支持幫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