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6.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結合事例理解價值判斷產生的基礎以及如何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把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和主體差異性。學習目標必備知識關鍵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培養自己對人民群眾的情感;對社會、對人民永懷感激之情,努力用自己的勞動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回報社會、回報他人。政治認同認同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科學精神通過學習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原理,引導學生深刻領會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和主體性特征,做到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走歷史發展的必由之路。核心素養公共參與法治意識依法參與社會生活,尊重法律,自覺守法,維護英雄尊嚴。以實際行動告慰英烈,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錄目contents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13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2導入新課抗日戰爭時期,許多有志青年不畏艱難和困苦,從全國各地奔赴延安。延安這個原本只有約3000人的小城,從不為人知到萬眾矚目,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革命圣地。國內有很多企業把“以客戶為中心”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倡導艱苦奮斗,自我批判、開放進取、至誠守信、團隊合作。正是因為堅特“以客戶為中心”,許多企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品牌效應日漸凸顯。為什么當年許多有志青年向往延安,克服重重困難奔赴延安?為什么現在國內有很多企業會堅守“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選擇?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01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含義、關系(1)含義:價值判斷: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價值選擇: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進一步作出的選擇。(2)關系: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1)形成:各種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社會存在在不同人的頭腦中的反映,是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2)標準:人們選擇的目標能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如何,取決于人們的認識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客觀標準)2、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1956年,黨的八大認為,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認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2017年,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探究問題:不同時期對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不同的判斷,這體現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什么特點 把握這一特點有什么意義呢?1.社會歷史性: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馬永順,50年前,他是全國著名的伐樹英雄;50年后,他是聞名遐邇的植樹模范。半個世紀以來,他的命運始終與大山緊緊連在一起。 朱總理評價他:“你這一輩子干了兩件好事:當國家建設需要木材的時候,你是砍樹勞模;當國家需要保護生態環境的時候,你是栽樹英雄,我們都要向你學習。”把握社會歷史性的意義:①有助于我們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②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時俱進,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02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能做出不同的價值評價偉大的藝術品有傷風化!一個殘廢人!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思考:這說明了什么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在階級社會中,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1.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 弦。思考: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主體差異性,是不是意味著所有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是正確的,出現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現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有沒有標準?標準是什么?★觀看視頻《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看過視頻有何啟示?3.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1.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2.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 為什么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根本的衡量尺度: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最高的價值追求: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最根本的原因:人民群眾的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這要求我們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①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②要把個人、集體和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③當個人利益同人民群眾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④當個人利益同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考慮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4. 如何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社會利益的關系總結與歸納課堂檢測1.(2023·全國·高考真題)在講究效率、與時間賽跑的時代,“治愈”“解壓”“詩和遠方”等網絡熱詞在青年群體中廣泛傳播。面對成長中的挑戰與困難不“躺平”、不消沉、不抱怨,而是主動營造“治愈瞬間”、仔細體味“幸福時刻”,讓人生充滿溫暖與亮色,成為青年人進行心理調適、積蓄昂揚斗志的新手段。這說明( )①價值觀正確與否取決于人們的價值評價②價值觀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并隨其發展而變化③價值觀往往因人而異,都應當得到包容與認同④價值觀對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選擇有著重要影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課堂檢測2.(23-24高三下·浙江杭州·階段練習)“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這首詩抒發了譚嗣同對國土淪陷、國家危亡的無限憂慮和悲痛。這說明( )①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③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 ④價值判斷有社會歷史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課堂檢測3.(2024·全國·模擬預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號召“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強調“浪費糧食的不良風氣必須堅決剎住”“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么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高度重視傳承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是基于( )①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引領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③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④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課堂檢測4.(2024·安徽阜陽·模擬預測)冬季從閑到忙,體現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也折射思想觀念之變。以往,在“半年冬天半年夏”的東北大地,打麻將、嘮嗑等“貓冬”方式較為常見。如今,許多群眾不僅精神上不“貓冬”,行動也更積極。農民合作社積極發展冬季大棚種菜、采摘等產業;農村文化廣場、文化館等設施日漸完善,更有吸引力;種植大戶通過微信群,學習探討新知識新技術。從“躲雪貓冬”到“借雪生金”的變化說明了( )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②社會存在決定著社會意識的內容和變化發展③與社會存在同步變化的社會意識才是正確的④價值判斷是人們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課堂檢測5.(2024·河南·模擬預測)下面漫畫告訴我們( )①哲學源于人們對世界的追問思考②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能動的③價值判斷和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④應將積極的人生觀作為人生向導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Thanks感謝您的支持幫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