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美版三年級下冊第8課《別致的小花瓶》教材分析《別致的小花瓶》是人美版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藝術實踐的“造型 表現”領域,學習內容為“立體造型”,屬于美術第二學段。本課《別致的小花瓶》根據學習任務2:結合自己的想象與構思,用泥塑材料以捏、搓、盤、塑、組合等方法,塑造立體造型作品。基于核心素養與藝術思維的美術教學,本節課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藝術感知及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與熱情,使學生在欣賞、表現、創造的過程中,形成豐富、健康的審美情趣,同時提高藝術素養和創造能力。。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通過《捏泥巴》《和媽媽在一起》等課程的學習,已經初步接觸了陶藝,并掌握了簡單的手捏成型法,以及揉、搓、壓、刻等陶藝技法。引導學生用傳統與現代的工具、材料媒介創作立體的美術作品,采用有趣的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造型別致方面能力欠佳,對泥條材質塑形能力達不到心到手到的境界,教學時采用微視頻或直觀演示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并結合欣賞、比較、討論、動手實踐等,體會陶泥制作的樂趣,得到學以致用。素養目標通過創設欣賞陶藝歷史情景教學,了解陶藝用于生活的演變過程,引導學生了解“實用與美觀相結合”的設計原理。掌握泥條成型的方法之一,學生在觀察、欣賞、體會、探究的過程中,運用比較、交流、討論等學習方法,用泥條成型的方法制作出造型別致的小花瓶。在創作中感悟陶藝作品的美感,體驗泥塑制作的樂趣,形成良好的審美取向,能將所學用于美化生活,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習泥條成型的方法,創作一個造型別致、裝飾美觀的小花瓶。教學難點:泥條造型新穎、美觀、生動、細節富有變化。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情境視頻:在我們建校30周年之際,我是校園設計小達人把自己當成一位小設計師,教師帶著孩子們走過了學校的很多地方,讓孩子們在情境中親身去感受生活,看一看學校的哪里能利用我們的雙手把它變得更加美好,經過孩子們的觀察和分析,確定我們學校的班級教室、學校走廊、圖書館,老師根據學生們自己的選擇給他們分成了不同的小組,讓他們用別致的小花瓶來裝點我們的校園,小花瓶寓意平平安安,快樂成長。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從而引發美術創作。今天我們一起用泥塑材料來制作一個別致的小花瓶吧——板書課題《別致的小花瓶》。二、任務驅動教師活動:1.追蹤溯源,賞析花瓶你知道什么是陶藝制作嗎?陶藝其實就是用我們的雙手通過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將陶泥作成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再經過高溫的焙燒而制成。學習陶藝可以培養我們的想像力和立體思維的能力。英文“中國”China就是陶瓷的含義。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生活勞動中創造出了既有趣又實用的器皿來,請同學們與老師一起穿越到遠古時期,一起去了解古陶文化。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新石器時代的《陶鬹gui),它以三足和口的細流成為古石器時期的器皿特點性標志。再往前走走,孩子們我們又看到了馬家窯文化中的《漩渦紋瓶》,還有仰韶文化的《繪鸛魚石斧紋彩陶缸》和龍山文化《蛋殼陶杯》。這些器皿經過歷史的發展,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裝飾性花瓶。有陶瓷花瓶、玻璃花瓶還有欣賞價值很高的藝術花瓶。2.互動探究,結構造型課件出示現代陶藝花瓶和玻璃花瓶。提問:這些作品給你什么感受?1.花瓶結構特點(瓶底,瓶身,瓶頸,瓶口四部分組成,有的花瓶也有瓶耳)提問:那么花瓶有哪些部分組成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花瓶是由瓶口、瓶頸、瓶身、瓶底四部分組成的。提問?我們該怎么使花瓶變得更加別致呢?板書:別致形狀裝飾提問:那這樣別致的花瓶,要怎樣制作出來呢?我們來通過一個視頻學習一下。視頻中這怎么制作的,把泥搓成條然后盤繞而成的,這種泥條盤繞而成的制作方法我們稱它為,泥條成型法。板書:泥條成型2.為了讓小花瓶更美麗還需要進行一些裝飾。(1)構思。(2)做瓶底。(3)盤筑瓶身。(4)裝飾設計,技法點撥。提問:我們只做了花瓶的外形,怎樣讓它變得更加別致 (1)添加法。分析學生作品和書中作品。(2)刪減法。教師演示在瓶口、瓶肚等處刪減。(3)組合法。不同排列的泥條進行組合,形成不同的花紋。現在相信大家已經掌握了制作別致的小花瓶的方法,接下來大家就大展身手小組合作,制作一個新穎別致的小花瓶吧!三、別致實操教師活動:1.提出實踐要求:(1)構思完成一件作品。(2)運用泥條成型的方法設計制作一個造型新穎、別致的小花瓶。2.教師指導:關注學生設計制作的花瓶造型是否別致、實用,在技法上給予幫助。學生活動:學生獨立實踐,按照泥塑技法以泥條成型的方法步驟、裝飾技巧完成作品。【設計意圖】: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泥塑的快樂,掌握泥條成型的方法,創造性地表現造型別致的花瓶。四、展示評價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積極上前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引導學生互評。提問:你用了哪種方法裝飾制作 哪里的設計你最滿意?學生活動:學生分享自己創作意圖及裝飾方法,介紹自己的花瓶作品。還可以用泥條成型的方法制作出來這樣的藝術品!最后通過讓學生自評、互評、師評等多元化的形式進行評價,評價滲透在全過程中,同時,在評價活動中,老師制定了評價量表,讓評價可視化,給予學生恰當的反饋,形成互動評價,一方面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另一方面,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方向,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