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 傳統(tǒng)文化角度一 地理與民間文藝命題點 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和氣候復雜多樣,使得文化藝術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突破點 1.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習俗。 2.地方戲曲分布的地域差異。 3.剪紙藝術反映地方環(huán)境。 4.中國詩詞、對聯(lián)、成語、文字等表示的涵義【新題體驗】 如圖是某設計師為我國某省級行政區(qū)設計的富有地域特色的“福”字,讀圖完成1、2題。1.該圖所代表的省級行政區(qū)簡稱是(B)A.皖 B.渝 C.鄂 D.湘2.若為新疆設計“福”字,可融入特色的少數(shù)民族是(D)A.壯族 B.藏族 C.蒙古族 D.維吾爾族 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藝術,能反映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習俗風情。如圖示意一幅剪紙作品,據(jù)此完成3、4題。3.剪紙反映的景色特征是(A)A.小橋流水人家 B.草原牧馬氈房C.冰雕霧凇雪屋 D.戈壁胡楊綠洲4.從干濕狀況看,該地區(qū)屬于(C)A.干旱地區(qū) B.半干旱地區(qū)C.濕潤地區(qū) D.半濕潤地區(qū) 春晚節(jié)目《華彩梨園》中京劇、豫劇、越劇等劇種精彩紛呈,展示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讀我國主要大劇種流行區(qū)示意圖,完成5~7題。5.上圖中越劇分布區(qū)域表示浙江省的是(C)A.甲 B.乙 C.丙 D.丁6.上圖所示戲劇中,在戊省區(qū)盛行的是(D)A.越劇 B.粵劇 C.晉劇 D.豫劇7.中國各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大相徑庭,使得各地語言和聲腔風格迥然有別,故有“南腔北調”之說,下面圖片屬于京劇的是(D)8.我國古詩詞和諺語等傳統(tǒng)文化蘊含了豐富的地理知識。洞庭湖平原上某中學一地理學習小組對此進行探究,下圖和表是他們探究過程中所搜集到的部分材料。讀圖和資料,回答下列問題。詩詞 諺語①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②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③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④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①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 ②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 ③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④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1)圖中詩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反映出我國內蒙古高原的自然景觀。(2)表中反映洞庭湖平原地理環(huán)境特征的詩詞和諺語(各一句,填序號)。詩詞:③;諺語:④。(3)請說出圖中“山寺桃花”四月“始盛開”的原因。答:山寺地勢較高,氣溫較低。角度二 地理與飲食命題點 結合我國不同地域飲食習慣推斷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特征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特點突破點 1.我國八大菜系的分布及魯菜、川菜等與當?shù)丨h(huán)境的聯(lián)系。 2.我國的中醫(yī)藥文化、藥食同源。 3.我國的茶文化【新題體驗】1.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茶文化的發(fā)源地。綠茶、紅茶、黑茶、烏龍茶、黃茶、白茶為我國六大茶類。下圖是我國黑茶主要分布區(qū)域圖。圖中普洱茶所在地形區(qū)的地形地貌特征是(D)A.遠看是山,近看是川B.地勢坦蕩,一望無際C.千溝萬壑,支離破碎D.地表崎嶇,多喀斯特地貌 道地藥材是指經(jīng)過中醫(yī)臨床長期應用優(yōu)選出來的,產(chǎn)在特定地域,與其他地區(qū)所產(chǎn)同種中藥材相比,品質和療效更好,且質量穩(wěn)定,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中藥材。下圖為我國部分道地藥材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2、3題。2.福建的道地藥材是(C)A.人參 B.甘草 C.蓮子 D.天麻3.有關發(fā)展道地藥材的意義,說法錯誤的是(B)A.提高人民健康水平B.促進農業(yè)技術提高C.助力農民增收致富D.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 中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人參是既喜光又忌直射光的耐陰植物,既喜水又怕澇的耐濕植物,野生人參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qū)東部的山林地帶。讀我國部分中藥材分布圖,完成4、5題。4.中藥材種類多,反映了我國(B)A.季風氣候顯著B.氣候復雜多樣C.大陸性氣候分布廣D.氣候海洋性特征明顯5.野生人參分布區(qū)氣候類型為(C)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中國廣闊的土地形成了巨大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差異,同時更孕育了中國百花齊放的菜系文化。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八大菜系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符號,其形成歷史也源遠流長。地方特色飲食文化形成與傳承能夠保持其地域特色。(1)空間位置上的共同特征:從緯度位置上看,除魯菜外,其余七大菜系大致分布在35°N(秦嶺—淮河一線)(南北方分界線)以南地區(qū)。從海陸位置上看,除川菜、湘菜、徽菜外,其余五大菜系均位于沿海地區(qū),其中粵菜所在省級行政區(qū)瀕臨海洋是南海。(2)氣候上的共同特征:從溫度帶上來看,除魯菜、粵菜之外,其他六大菜系均位于亞熱帶;從干濕地區(qū)上看,八大菜系都分布半濕潤區(qū)與濕潤區(qū),年降水量大多在400mm以上。(3)從氣候類型上看,我國八大菜系均分布在東部季風(選填“季風”或“非季風”)氣候區(qū)。(4)地形上的共同特征:從地形類型上看,魯、徽、浙、蘇、粵、湘絕大部分地區(qū)為平原(地形類型),川菜分布在四川盆地(地形區(qū))。角度三 地理與服飾命題點 服飾的原材料源于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樣式與地域特征密切相關,服飾變化與氣候變化緊密相關突破點 以我國蒙古族及傣族居民的傳統(tǒng)服飾為例,分析兩地的自然環(huán)境差異【新題體驗】 服飾能夠反映地理環(huán)境特征。下圖為我國4月中旬內蒙古呼倫貝爾蒙古族居民的著裝(甲)和云南傣族居民慶祝潑水節(jié)時的著裝(乙)。據(jù)此完成1~3題。1.關于兩種服飾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B)A.甲—又輕又薄 B.甲—厚實保暖C.乙—保暖效果好 D.乙—皮毛為原料2.關于圖示兩地區(qū)的描述,正確的是(D)A.甲—水域廣布,捕魚為主B.甲—海拔較低,氣溫較高C.乙—緯度較高,氣候干旱D.乙—氣溫較高,降水較多3.同一時段,兩地服飾厚度差異顯著的主要原因是兩地(B)A.海陸位置不同 B.緯度位置不同C.地形類型不同 D.民族語言不同角度四 地理與傳統(tǒng)建筑命題點 傳統(tǒng)民居與自然環(huán)境相適應,民居的建筑形式也能體現(xiàn)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的特點突破點 1.屋頂坡度大小與降水量多少有直接關系。 2.窗戶大小和墻壁厚薄與氣溫有直接關系。 3.建筑材料與本地資源有直接關系【新題體驗】 中國古式建筑,濃縮了中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一瓦一脊,皆匠心獨運。完成1、2題。1.這樣的飛檐屋頂有利于(D)①冬季房屋采光②形成美麗莊嚴的視覺③泄水緩沖,保護房角④飛檐翹起有利于防火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從降水方面推測,我國南方的飛檐比北方的飛檐反翹的角度(A)A.大 B.小 C.一樣 D.無法判斷 浙江溫嶺的古老漁村石塘鎮(zhèn),這里的房屋全部用石頭壘砌而成,連房屋上面的瓦片也會被厚重的石頭壓著,如今這些經(jīng)歷歲月摧殘的石屋依然頑強地屹立在這里,成為了浙江東南沿海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據(jù)此完成3、4題。3.當?shù)厝嗽谖蓓斖咂蠅褐粔K塊石頭,主要是為了避免(C)A.陽光暴曬 B.濃霧籠罩C.臺風侵襲 D.雨水聚集4.如今的石屋大多改成了民宿,為了發(fā)展旅游應該(D)①多建現(xiàn)代化的高樓大廈②盡量保護和修繕石頭屋③完善相應基礎設施建設④開發(fā)當?shù)貍鹘y(tǒng)文化項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風雨橋流行于南方部分地區(qū),整體由橋、塔、亭組成,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走道,如圖所示。據(jù)此,結合所學知識,完成5、6題。5.風雨橋橋頂蓋瓦,兩側通透的主要作用分別為(A)A.利于避雨、便于通風 B.利于遮陽、便于觀察C.更加美觀、便于欣賞 D.更加堅固、便于防守6.風雨橋優(yōu)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和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吸引大量游人前來參觀,當?shù)卣南铝信e措合理的是(B)A.加固橋梁,橋面通車B.橋頭建設宣傳牌,介紹橋的歷史和工藝C.橋面兩側出租,發(fā)展經(jīng)濟D.周圍建高樓,便于眺望風雨橋 敦煌莫高窟和龍門石窟是我國古代藝術的瑰寶,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莫高窟常年受風沙侵襲導致壁畫褪色,龍門石窟常年受雨水侵蝕導致石窟開裂,保護我國文化遺產(chǎn)刻不容緩。讀我國兩大石窟分布圖,完成7、8題。7.相比莫高窟,龍門石窟更容易受到雨水侵蝕的原因是(A)A.全年降水量較多 B.全年氣溫較高C.晝夜溫差大 D.緯度位置低8.保護莫高窟的有效措施是(C)A.搭建防雨棚 B.疏通排水溝C.建設防沙林 D.保持環(huán)境濕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