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天上的街市》讀寫結合——聯想與想象的表現手法運用的課例研修報告研修背景我是一名援疆教師,支教地區(qū)為新疆塔城市第一中學,這里教師老齡化嚴重,老教師占絕大多數,而且多為非科班出身,他們有著迫切的提升自身素質的愿望。針對這種情況,市局領導想通過援疆教師課為契機,以點帶面,點燃整個教師隊伍的職業(yè)熱情。于是在2020年9月由教師進修學校牽頭,開展了援疆教師聽評課教研活動,旨在快速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為當地的孩子們提供學習資源,為社會輸送人才,為孩子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師校語文教研員千方百計籌劃,為一線教師做引領,我們聽了很多不同內容的報告和公開課,受益匪淺。培訓工作從各個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培養(yǎng)我們,我們做過科研課題,寫過文獻綜述,做過小課題研究,寫過論文,多角度進行教學研究。首先我們確立的主題突出學科特點,方案契合教學實踐,能夠快速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我們此次設計的課例研修方案是可行的的,針對五大觀察點,細化每一個觀察點,并使之落實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我們確立的課型也是值得肯定的,研討貫通“解讀+上課與觀課+寫作”。此次觀察點的設立使每位授課教師在說課時都能夠用課堂實例佐證。其次,反思我們此次課例不成功之處。還需要磨練自己的個性,要將語文組主題式課例研修的精髓深度挖掘,將讀與寫還原其本真。我們工作坊全體伙伴也要精誠合作,將我們集體的智慧賦予在李冰身上,使她能夠快速地成長,我們還要幫助她鍛煉靈活應變能力。我們還要從理論上入手,進一步深入研讀《靜聽教師成長的腳步聲》這本書,并應該及時寫出讀后感,然后分享交流,共同促進,共同提高。教學設計的形成首先我理解“主題式課例”是把主題能在一節(jié)課時間展示出來。課型要符合主題的要求,借鑒前兩次實踐的得失與不足,我做了大膽的改進嘗試。我發(fā)現沈陽與新疆的孩子有很大差異,就連地方地區(qū)文化和學生的生活習慣,都是不同的。課堂在40分鐘之內要完成讀和寫,達到完美結合的效果,我必須考慮到諸多差異因素。我就在與我的學生交流中產生了靈感。首先,我研讀教材,解讀文本,關注兩個地區(qū)差異,《天上的街市》是人教版七年上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主題是聯想與想象。按照要求制定教學目標。我確立在課文的閱讀語段中找到寫法,然后運用寫法練筆。一是重視讓學生聯系社會背景,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通過朗讀作出自己的評價。二是通過誦讀、品嘗、感悟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多的干脆接觸詩歌,獨立閱讀詩歌。老師要敬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人體驗,讓學生在溝通和探討中,作出自己的推斷。提倡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在主動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索。三是注意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詩歌要求學生多誦讀,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多誦讀,讓學生在反復、比較的誦讀實踐中增加語感,發(fā)展語感,加深領悟。四是設計聯想、想象訓練。語文教學不僅要注意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還要注意基本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 此外,利用多媒體,能人為創(chuàng)設情境,從視覺、聽覺等角度多方位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主動思維,使學生有較高的學習熱忱去探討文本世界,感受詩歌的感情基調,真正領悟作者對黑暗現實的痛恨,對光明、自由、華蜜、歡樂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利用多媒體能盡可能調動學生的感官,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更廣泛的想象空間,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愛好。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歌聯想、想象手法運用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朗讀詩歌,體會詩歌音韻美;理解詩歌中聯想和想象的運用,培養(yǎng)聯想和想象的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讀詩、品詩、悟詩體味詩歌;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詩人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之情。教學重難點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音韻美。運用聯想和想象,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出示李商隱的詩《七夕》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猜一猜詩中隱藏著什么人物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結局如何?這個故事是凄美的,它的結局令人傷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詩歌《天上的街市》中也有牛郎織女,看看在詩人的筆下,他們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作者簡介介紹詩人郭沫若(明確:原名郭開貞,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代表作詩集《女神》、《星空》,歷史劇《屈原》、《虎符》、《棠棣之花》。)詩歌鑒賞任務一初讀感知,口中有詩1讀準字音,讀清節(jié)奏2讀好韻腳 (補充“韻腳”的相關知識)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任務二品味賞析——眼中有畫1.認真聽讀,圈點勾畫出詩中每一節(jié)描寫的景物。2.為每一節(jié)詩歌擬一個小標題。3.選擇喜歡的一節(jié)或幾節(jié)詩歌,品味賞析。重點 聯想:由甲事物聯想到乙事物,二者間有相似點想象:由甲事物創(chuàng)造出乙事物,乙事物來源于客觀現實。任務三體會領悟—— 心中有情詩人用聯想和想象的寫法,描繪出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和傳說中牛郎織女的結局完全不同,結合材料,說說這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請結合材料回答問題。補充資料: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從日本回國。這時“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于軍閥混戰(zhàn)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郭沫若感到極大的憤怒,苦悶感傷。總結:那么就讓我們帶著對詩歌的理解,對詩人的理解,再試著有感情的朗讀詩歌,用聲音傳達情感,當然你也可以用自己的肢體,動作傳情達意。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詩歌后推薦一名學生朗讀!拓展延伸 練習一補充下列句子。[例]甜蜜的夢像一條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想捉住他,它已經跑了。1、皎潔的月光像_____________2、被放出籠子的小鳥像__________3、斷了線的風箏像_________練習二詩人看到“街燈明了”,聯想到“天上的明星”,想象著天上有美麗的街市。仰望星空,你會有什么新奇的聯想和想象?選擇一個天體(如星星、月亮),發(fā)揮聯想和想象,試著寫一首小詩。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街燈 街市 天河 流星明星 物品 牛郎織女 燈籠(聯想) (想象)對現實的不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四: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隨著郭沫若來到了聯想與想象的時空,如臨夢境,虛實結合,穿越時空,在讀中悟,在悟中寫,用心感受,用心寫出自己的生活,放飛思想,閃動靈光,希望同學們今后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要不斷的寫,讓心中所想流動筆端。五:作業(yè):請同學們擴展課堂上的練筆,完成作品。結束語: 親愛的同學們,愿我們今天的相識,相知能在彼此心中生根、發(fā)芽,開出最燦爛的花,我要把你們的風采帶回家!歡迎下次來沈陽我的家,謝謝!我又設計了本課的觀察點:觀察點解讀針對本節(jié)教學設計預設了五個觀察點:分組觀察分組 觀察點 觀察點解讀細化小組一 1.教學目標的科學化 備課環(huán)節(jié),看教師解讀文本的功夫,立足于提升學生的閱讀、作文素養(yǎng)。準確、明確、適切地設計文本目標,課堂才能教得有數,學之有得。 教學目標貫徹落實: (1)目標1的貫徹:學習作者在寫溜索經歷時多感官描寫相結合及煉字的寫法的目標的科學化(抓住課堂中的實例來評價) (2)目標2的貫徹:讀寫結合,進行片段練筆,仿照文中溜索經歷的描寫,寫出自己的一次經歷和感受。落實得是否科學化(抓住課堂中的某一個實例來評價) (3)目標3的貫徹:品詞煉字,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落實得是否科學化(抓住課堂中的某一個實例來評價) (4)教學重難點的落實是否到位:用課堂實例來評價。 (5)作品展示是否達成教學目標。2.教師語言的優(yōu)美化 上課環(huán)節(jié),看教師學科教學的素養(yǎng),教學語言嚴謹、教學術語規(guī)范、語言組織精當,語言表達優(yōu)美。教師的教學語言為目標服務,教師提問指向明確,理答方式科學。 教師對學生正確靈活,鼓勵性的理答,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理答方式: 無反應:頻次: (2)簡單肯定: 頻次: (3)簡單否定:頻次: (4)重復學生的回答:頻次: (5)打斷學生回答或自己代答:頻次: (6)鼓勵與表揚:頻次: (7)啟發(fā)式的否定:頻次: (8)追問:頻次: (9)轉問:頻次: (統計數據,抓住課堂實例來評價總結)3.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在學習中既要關注學生主體意識,更要提升教師主導作用,師生應該有全面的互動,師生應通過相互合作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課堂完成教學目標,這個互動模式同時也應該包括學生與學生。 (1)照顧學生主體意識(落實的教學目標): (2)提升教師主導作用(落實的教學目標) (3)師生合作(完成的教學目標) (4)學生與學生合作(完成的教學目標)小組二 4.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層次化 上課環(huán)節(jié),看教師設計操作的智慧,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對應目標、達成目標,才是有效的設計;教學方法服務于目標,才是有效的操作。 (一)、讀中悟 ①落實的是哪一項教學目標: ②用時多少分鐘: ③達成的效果(用課堂實例評價) ④用的教學方法: (二)悟中寫 ①落實的是哪一項教學目標: ②用時多少分鐘: ③達成的效果(用課堂實例評價) ④用的教學方法: (三)評價 ①落實的是哪一項教學目標: ②用時多少分鐘: ③達成的效果(用課堂實例評價) ④用的教學方法: (4)課件和板書設計是否體現層次化5.作業(yè)設計的合理化 作業(yè)環(huán)節(jié),看語文魅力和師生興趣,作業(yè)的目的一是要鞏固目標,串聯知識;,二是要拓展語文,延伸興趣。布置要清楚,要求要明確。 (1)作業(yè)內容: (2)鞏固本課時的哪一個教學目標: (3)串聯本課的哪一個知識點; (4)課外拓展延伸的是什么:(與慰問援疆教師的遼寧省專家合影)三、課堂實踐我在本堂課的教學中,設計了以讀為主線的三個板塊。主要是“讀、賞、品”,即“讀出詩歌的音樂美,感受詩歌的圖畫美,品嘗詩歌的情感美”。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以多層次的閱讀,解決詩歌的字音、朗讀節(jié)奏等基本問題。初步感知詩歌的音韻和諧、朗朗上口的音樂美。 其次個環(huán)節(jié)中,以詩歌的“圖畫美”為切入點,感知詩歌內容,體會詩歌塑造的意象和故事內容,感受詩歌的美感。同時學習詩歌中運用聯想和想象手法的高妙。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中,以詩歌的詩句切入,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聯想與想象。我筆寫我心,圍繞聯想與想象展開寫作。 在寫作中,讓學生以“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寫四句詩,一是讓學生進行練筆,體會詩歌的創(chuàng)作,二是進行聯想和想象的思維訓練。 這節(jié)課,我的設計流程是“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寫”,由讀解決生字生詞,進行朗讀訓練;由賞進入詩歌的內容理解,進行聯想和想象訓練;由品理解作品的主題,體會詩歌的情感;由寫加強學生的動手練筆,形成寫作能力。四、課例反思《天上的街市》這首現代詩歌,是郭沫先生在上世紀20年頭所寫的一篇抒情詩,能夠表現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志向生活的追求。 這首詩歌是學生所學詩歌里的一首聞名詩,也是歷來教學示范的首選詩。本詩在教學中有很多版本可以借鑒,但好像又都不能照搬,這會因為學生的不同、老師素養(yǎng)的不同和課堂掌控實力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效果。 這首詩,我在2020年時,曾經在新疆支教作過示范課,當時效果也還可以。只是我當時記得是借鑒了余映潮老師的教學設計,并加入自己的理解。但那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對學生活動的開展并沒有深化進行,所以總感覺有些缺憾。 在本次備課時,我并沒有從詩本身動身去探討如何教,而是側重于對文本的解讀,和對詩歌學習的思索。我對余映潮老師的《致語文老師》一書再次進行了閱讀,并就其中課堂設計的內容進行了再細讀。覺得一堂課也應當有一條主線,來貫穿整節(jié)課。 本節(jié)課的設計,基本能夠能面對全體學生,注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讀寫結合這一主線能夠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可以說是一節(jié)讀寫教學課。在讀中進行內容和主題的理解,在寫中表達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但不足的是,課堂技巧的駕馭和運用,指導不夠深化,練習得不夠到位,有蜻蜓點水式的匆忙。學生在寫的訓練上還是比較充分的,學生也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寫成詩行,展示出來,體現了學生的寫作實力。并將課內外學習的渠道暢通。 我感覺這節(jié)課,達到了最初設計的總體效果,但不足之處,尚須改進。(中考復習引路課)五、今后設想我要在專家引領中不斷的成長,學做課例,在教學中不斷實踐改進,學會用筆說話。今后要做一個不斷專研的教師,走一條自主發(fā)展的道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