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語文中考專題復習之小說閱讀指導(一)教學目標:1.識記小說的基本知識。2.回顧教材,明確中考小說的考查要點。3.探尋小說題型中人物形象分析、情節概括類和典型環境描寫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教學重難點:1.回顧教材,明確中考小說的考查要點。2.探尋小說題型中情節概括類、人物形象分析和典型環境描寫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教學過程:一、明確概念,理性認識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反映社會生活是小說的主題。小說三要素:人物:思想性格(作用:支撐故事情節,并通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說主旨)情節:(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作用:承上啟下;吸引讀者;設置懸念;背景設置;埋下伏筆)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二、回顧教材,明確考點(一)回顧教材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在九年級上、下兩冊分別設置了專門的小說單元分別是九上第四單元和九下第二單元,這兩個單元的學習目標分別是:1.九上第四單元學習這個單元,要學會梳理小說情節,試著從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小說的主題。2. 九下第二單元學習本單元要在梳理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對作品的內容主題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說的社會意義。還要學習欣賞小說語言,了解小說多樣化的風格。課文考查內容《故鄉》梳理故事情節;環境描寫的作用;對內容與主題的理解《我的叔叔于勒》梳理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分析;敘述視角的分析;小說主題的理解《孤獨之旅》標題的含義;人物心理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對內容與主題的理解、敘述視角的理解;人物心理分析《變色龍》梳理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分析;內容主題的理解;分析藝術手法體會小說風格《溜索》敘述視角的理解;語言風格的品味《蒲柳人家》人物形象的分析;語言風格的品味(二)小說閱讀常考題型故事情節梳理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心理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內容和主題的理解敘述視角的分析標題的含義語言風格的品析……三、真題再現,掌握方法活動一:析個性人物(湖南省內5年8考)(一)常見題型:①直接概括或結合選文內容分析某人的形象特征。(常德2023.16題,郴州 2022.18 題,2019.21 題;衡陽 2022.26,2021.23 題;岳陽2020.22題2019.21題)②說出從某件事或某種行為中體現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征。(岳陽2021.23(2)題)③辨析選擇題的選項中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否有誤。 (衡陽2018.24題A項)(二)人物形象分析答題思路與方法1.“看” 看文章,明確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2.“讀” 讀題目,結合內容分析(看清楚需要分析的是哪一位人物形象)3.“找” 找根據,回原文4.“想” 想問題,提煉整合(三)人物手法類答題步驟答題格式:性格特點①+分析①;性格特點②+分析②;性格特點③+分析③(四)例題講解1.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在“母親”身上發現了哪些美好的品質?(2022.衡陽)活動二:理故事情節(一)情節概括類常見題型(2023·長沙17題)1.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概括故事情節。2.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二)情節概括類答題思路及方法:1.理清小說的結構:按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來分2.尋找小說中的線索(單線結構與雙線結構)3.抓住小說中的場面(場景的變化)(三)情節概括類答題模板:人+事一般一個場面可以概括為一件事例題講解(2021.衡陽)《一個走運的人》1. 小說圍繞“我”與女店主的交往,寫了四件事請概括其中兩件事。(四)情節作用類答題模板圖片活動三:看典型環境(一)環境描寫常見題型1. 環境特點2. 環境描寫的手法3. 環境描寫的作用(1)環境自身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②渲染氣氛,營造氛圍,奠定基調。(用在文章開頭)(2)對人物的作用①烘托或襯托人物心情、心理、形象;(用在結尾或該環境描寫后有人物描寫)②襯托人物的精神、性格、品質等;③暗示人物命運。環境描寫的作用(3)對情節的作用:①為情節發展做鋪墊;(該環境是下文事件發生的條件)②暗示或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用在兩個情節之間)③制造懸念。(4)對主題的作用:①揭示主題;②深化主旨。(用在文章結尾)真題演練:分析《故鄉》中的環境描寫的作用。四、實踐訓練,提高能力1. 學以致用,自主答題。運用所學策略與方法,閱讀《示眾》這篇小說,并完成其中的問題。11.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小說通過寫身份不一的人聚在街頭圍觀,集中展示了看客群體。B. 小說圍繞看巡警事件,著力刻畫主人公,情節曲折,高潮迭起。C. 小說的筆調冷峻客觀,作者對事件不作評論,卻無聲勝似有聲。D. 讀者可以通過小說中人物的活動,推想其思想情感,認識時代。12. 小說用“像用力擲在墻上而反撥過來的皮球”形容賣包子的小孩后,又用同一比喻來形容小學生,同一比喻,形容不同身份的小孩,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13. 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看客的共同特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