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模擬測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 (共20題;共40分)1.(2分)下列圖示中能夠正確反映出隋朝結束分裂割據這一歷史進程的是( ?。?br/>A. B.C. D.2.(2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這一理念的是( ?。?br/>A.漢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康熙帝3.(2分)“貞觀之治”是中國古代史上著名的治世局面,它的形成與下列哪位皇帝有直接關系( ?。?br/>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4.(2分)“以詩證史”是現代史學家頗為推崇的一種治史方法。下列唐代詩作中,體現了中外友好交往的是( )A.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畎住犊揸饲浜狻?br/>B.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蹙S《渭城曲》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醪端投派俑问裰荨?br/>D.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醪g《芙蓉樓送辛漸》5.(2分)在三省六部制中,負責政令的執行的是()A.尚書省 B.中書省 C.門下省 D.內史省6.(2分)唐代以前,耕犁需要兩頭牛牽引,在長江下游地區的水田中難以得到推廣使用。唐代以來,耕犁不斷改進,并逐漸被長江下游地區的農民所接受。下列農具與此變化有關的是()A. B.C. D.7.(2分)“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的詩描繪的盛世景象是指( ?。?br/>A.貞觀之治 B.開元盛世 C.貞觀遺風 D.光武中興8.(2分)下面對宋代文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宋代的科舉考試非常發達B.宋詩是宋朝文學的典型代表C.詞是宋代文人用來抒發情感的新式詩歌體裁D.梅、蘭、竹、菊成為畫家最愛描繪的景物9.(2分)和平交往是人類社會交往的主流。下列不屬于人類和平交往的是( ?。?br/>A.鑒真東渡 B.玄奘西游C.亞歷山大東征 D.馬可·波羅來華10.(2分)明末農民起義戰爭中,李自成建立的政權的國號是( )A.大順 B.大西 C.張楚 D.大漢11.(2分)下邊示意圖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與圖中的①相對應的時期應該是( ?。?br/>A.東漢 B.唐朝 C.宋代 D.元朝12.(2分)下列對宋高宗勒令岳飛退兵并將他殺害的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br/>A.擔心抗金戰爭勝利影響求和B.害怕抗金將領權國太大威脅朝廷C.投降派秦檜等誣陷岳飛D.岳飛居功自傲,不聽調遣13.(2分)兩宋時期是民族政權并立的時期。下列四幅示意圖中正確反映出當時民族政權并立狀況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14.(2分)歷史課上,老師設置了一個卡片游戲,請同學們把下列朝代填入卡片空缺處。正確的一項是( )①隋唐 ②秦漢 ③明清 ④宋元雄風 掃六合 修長城 罷百家 開絲路 氣象 開運河 創科舉 出天竺 人東瀛 繁盛 蘇湖熟 天下足 科技興 疆域闊 余暉 下西洋 平倭亂 封達賴 設軍機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15.(2分)清初二三十年間,各地民眾強烈反抗清朝的統治,主要原因是清政府( ?。?br/>①大規模圈占田地 ②設立“廷杖”制度③強迫東南沿海居民內遷 ④威脅逼迫漢人剃發留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2分)七年級學生王明對同學說:“明朝的官員沒有隱私權,太可怕了!”他評述了明朝哪項措施造成的后果( )A.焚書坑儒 B.設置廠衛機構C.八股取士 D.大興文字獄17.(2分)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了“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它用銅版印刷,版圖精美。“交子”的出現有利于( )①商業的發展 ②西域地區的開發 ③印刷業的發展 ④政府對海外貿易的控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2分)假如你穿越時空來到了清朝雍正時期,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英國使者馬戛爾尼來華②改土歸流在西南大規模推行③一些文人因“文字獄”被處死④錦衣衛在監視臣民的言行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19.(2分)杜維運在《史學方法論》中說:“所謂原始史料,為目擊者的陳述、文獻以及事實自身的遺存,數者皆與事件同時”。按照該標準,下列各項中屬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A.秦始皇陵兵馬俑 B.《資治通鑒》的記載C.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D.電視劇《大秦帝國》20.(2分)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月,英國商人洪仁輝第二次率領商船到寧波貿易。 乾隆皇帝擔憂“洋船至寧波者甚多。將來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將又成粵省一澳門矣,于海疆重地,民風土俗,均有關系”,于是,下令實行“一口通商”政策。這表明乾隆實行閉關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統治者法律意識欠缺 B.防止清統治出現危機C.應付中外的不滿情緒 D.清政府驕傲盲目自大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題,共50分) (共4題;共48分)21.(13分)明清時期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轉型時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倘使我們說,中國傳統政治是專制的,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這一說法,用來講明清兩代是可以的。——黃仁宇《中國大歷史》材料二: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黃山市),江北則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賈,魚鹽為業,藏鏹(錢)有至百萬者,其他二三十萬,則中賈耳。山右或鹽,或絲,或轉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猍明]謝肇涮《五雜俎》(1)(4分)運用明清時期的相關史實說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的觀點。(2)(4分)聯系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各舉一例說明明清時期經濟領域(農業、手工業、商業)中出現的新現象,并指出政府實行的老政策。(3)(5分)針對材料一、二中的現象,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怎樣的主張?22.(13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步輦圖》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漢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誼的歷史見證。材料二:元朝,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的最高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派遣官吏,征收賦稅,進行有效的統治,同時還加強對西藏、臺灣的管轄。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區與中央政府的聯系更加緊密,西藏喇嘛教首領五世達賴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隆重接見,被正式賜予“達賴喇嘛”封號。結合材料,依據所學知識回答:(1)(4分)根據材料一,寫出此圖作者是誰? 圖中端坐中央的是何人?(2)(4分)根據材料二指出西藏在哪個朝代正式受中央政府管轄? 設什么機構管轄?(3)(5分)為有效管轄西藏事務,清朝還設置了什么官職? 依據所學知識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結論?23.(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br/>(1)(3分)這句話是誰說的?他被少數民族稱為什么(2)(3分)這句話是什么意思?(3)(3分)這句話表達了“朕”的什么民族政策?(4)(3分)為此他有哪些具體做法?24.(1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一大發明。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于是有政治上社會對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獲得了非常大的彈性?!?br/>材料二:“唐朝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明經兩科最重要。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擴充國學的規模,擴大學舍,增加學員。貞觀年間,參加進士科考試的每年達千人以上,錄取極嚴,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br/>請冋答:(1)(2分)材料一中的“制度”是指我國的哪一選官制度?該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是什么?它誕生于哪個朝代?(2)(2分)依據材料二,指出唐朝完善該選官制度的皇帝及受其直接影響的行業(部門)?(3)(2分)根據所學知識指出創立殿試制度的皇帝及宋朝對此制度的政策?(4)(2分)該選官制度在中國維持了多少年?(5)(2分)依據材料,歸納該選官制度的好處?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故選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所學知識,理解三個朝代之間的關系回答;也可以拿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這樣簡單有效。2.【答案】B【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唐太宗善于用人、虛心納諫。唐太宗注意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他還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最能秉持這一理念的皇帝是唐太宗。唐太宗認為治理好國家的關鍵是選賢用能,他知人善任,唯才是舉;他為政期間,吸收隋亡教訓,勤政愛民;唐太宗認識到,只有虛心納諫,才能避免因君主個人的失誤而導致國家滅亡。所以他鼓勵臣下直言,并能從諫如流,把魏征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唐太宗和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3.【答案】B【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A.隋文帝,不符合題意;B.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故選項B符合題意;C.武則天,不符合題意;D.唐玄宗,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明顯的知識點,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4.【答案】A【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笔抢畎椎寐勱饲浜饣厝毡就局谐链`傳晁衡已溺死后,寫下這首詩來悼念他。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呂。詩句反映的是日本派遣使者、遺唐使、留學生、留學僧來中國學習的史實。唐代詩作中,體現了中外友好交往的是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李白《哭晁卿衡》。A項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畎住犊揸饲浜狻敷w現了中外友好交往,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能體現中外友好交往,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對外交往的知識。重點掌握唐朝與日本的友好往來,解題的關鍵是“中外友好交往”。5.【答案】A【知識點】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唐朝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最后交由尚書省執行。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分管具體政務。A項尚書省負責政令的執行,符合題意;B項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不符合題意;C項門下省負責審核,不符合題意;D項內史省是中樞制令機構,前身是中書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隋唐三省六部制,知道負責執行政令的是尚書省。6.【答案】B【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A是春秋戰國逐漸發展起來的鐵犁牛耕,A錯誤,B是唐代的曲轅犁,C是漢代發明的播種工具耬車,D是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車,B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唐代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曲轅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耕作技術的成熟。7.【答案】B【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開元”可知,這首詩描寫的繁榮景象出現在唐玄宗統治前期,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號為開元,當時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ACD三項和題干詩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開元盛世是題干杜甫的詩描繪的盛世景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開元盛世,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8.【答案】B【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也稱長短句,便于歌唱。詞在唐朝時已經出現,經五代到兩宋,得到很大發展,成為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之一。宋朝的文學主流是詞。ACD三項敘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宋詩是宋朝文學的典型代表敘述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文化的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詞是宋代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9.【答案】C【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本題是逆向思維題,關鍵要看到“不”字。公元742年(唐天寶元年),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先后6次東渡,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在754年到達日本。他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促進了日本佛學、醫學、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學界的尊敬。A是中日和平交往的史實。唐朝時,中國通天竺交往頻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貞觀初年,玄奘從長安出發,歷經艱險,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訪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學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他在天竺各地講學,受到當地人的尊敬。B是中印和平交往的史實。公元前4世紀前后,希臘北部的馬其頓打敗希臘聯軍,控制希臘。不久亞歷山大繼承王位,他出兵東征,掃蕩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后回師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足跡遠達印度,建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亞歷山大東征充滿著暴力沖突,不屬于和平交往。C符合題意。馬可·波羅,13世紀來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途經中東,歷時四年多到達蒙古帝國。他在中國游歷了17年,曾訪問當時中國的許多古城,到過西南部的云南和東南地區。在獄中口述了大量有關中國的故事,其獄友寫下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后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D是中意和平交往的史實。故選C項。【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在四個選項中,C與中國無關,其他三項都與中國有直接聯系。世界文化的交流有暴力沖突,有和平交往等多種形式,亞歷山大東征就是屬于前者。其他三項屬于后者。10.【答案】A【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末農民起義戰爭中,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攻入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故A符合題意;大西政權是明末著名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張獻忠領導創建的農民革命政權。故B不符合題意;張楚政權是陳勝、吳廣起義建立的政權。故C不符合題意;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是大漢政權建立者。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了明末農民起義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要掌握明末農民起義的原因、時間、領導人和結果。11.【答案】C【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依據題干的圖片信息,結合所學可知,西漢時期經濟重心在北方,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經濟重心南移的趨勢,南宋時完成了經濟重心南移,心由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C項符合題意;AB項朝代時期,經濟重心沒有完成南移,不符合題意D項朝代時期,經濟重心完成了南移,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解題的關鍵是學生正確分析題干的圖片內容,需要學生具備善于觀察圖片,總結圖片的能力,根據圖片的內容判斷考察的知識點為經濟重心的南移,結合所學可知,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完成了南移,由此可得正確答案。12.【答案】D【知識點】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岳飛的連戰連捷使金朝統治者感到恐慌,同時,宋高宗和秦檜為首的投降派,也害怕抗金力量的壯大對他們的統治不利,于是向金求和,金朝提出必殺岳飛的條件。于是,宋高宗使人一天十二次向岳飛發去了班師的金牌,繼而解除了岳飛的兵權,并以“莫須有”的罪名把他殺害。ABC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岳飛居功自傲,不聽調遣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高宗勒令岳飛退兵并將他殺害的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3.【答案】C【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北宋建立于960年,滅亡于1127年;西夏建立于1038年,滅亡于1227年;南宋建立于1127年,滅亡于1271年;遼建立于916年,滅亡于1125年;金建立于1115年,滅亡于1234年,南宋與遼沒有并存過,③錯誤。C項①②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宋時期的政權并立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兩宋時期民族政權并立狀況,從存在時間可以得出答案。14.【答案】C【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隋的興亡;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經濟重心的南移;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①項《隋唐氣象》反映的是隋唐時期;②項《秦漢雄風》反映的是秦朝和漢朝時期;③項《明清余暉》反映的是明清時期;④項《宋元繁榮》反映的是宋元時期;故正確的一項是②①④③。C項②①④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史的重要史實,掌握秦朝和漢朝、隋唐、宋元、明清時期的主要特征。解答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考查了中國古代史的重要內容,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選項,選出正確答案。15.【答案】D【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清初二三十年間,滿清政府推行大規模圈占土地、強制東南沿海居民內遷和威脅逼迫漢人剃發疏辮等弊端,激起民眾的反抗。①③④正確。設立廠衛特務機構不是各地民眾強烈反抗清朝的統治的主要原因,故②不符合題意。D項①③④是清初二三十年間,各地民眾強烈反抗清朝的統治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初各地民眾強烈反抗清朝的統治的原因,要求具備分析和識記的能力。16.【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可知, 明太祖為加強君主專制,設立錦衣衛特務機構。明成祖在位時,又在錦衣衛之外,增設東廠特務機構,后來又設特務機構西廠,加強對臣民的監視和偵查弄得官吏人人自危。廠衛直接對皇帝負責,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一種表現。排除ACD,選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 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準確識記明朝設置廠衛特務機構的有關內容。17.【答案】A【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我國古代紙幣的有關知識。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了“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出現有利于商業的發展。因為紙幣用銅版印刷,所以促進了印刷業的發展。西域地區的開發和政府對海外留易的控制和交子的出現沒有直接關系。故此題選擇A項。【點評】掌握我國古代紙幣的有關知識。18.【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我國西南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明成祖時,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在一些條件成熟的地區,設立與中原地區相同的行政制度,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進行管理。這就是改土歸流。到了清朝雍正時期,這一制度開始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加強了中央與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清朝的文字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為嚴重,上至朝廷官吏,下至普通百姓,往往因只言片語而被羅織罪名,入獄處死,有的甚至連親族也受到牽連。②③在清朝雍正時期可能看到。①英國使者馬戛爾尼來華是在乾隆時期,④錦衣衛在監視臣民的言行是在明太祖時,①④在清朝雍正時期不可能看到。B項②③在清朝雍正時期可能看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雍正時期的統治,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9.【答案】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可知,秦始皇陵兵馬俑是秦朝遺留下來的歷史文物,與材料中“所謂原始史料,為目擊者的陳述、文獻以及事實自身的遺存,數者皆與事件同時”標準相吻合,屬于原始史料,故選 A ;《資治通鑒》是宋代司馬光的史學研究著作,孟姜女哭長城是傳說,《大秦帝國》屬于藝術作品,三者均與“為目擊者的陳述、文獻以及事實自身的遺存,數者皆與事件同時”不相符合,故排除 BCD ;故答案為A。【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什么是原始史料、什么是二手史料的相關史實。20.【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清朝中后期實行閉關政策的主要原因。材料主要說明乾隆皇帝因為擔心洋人來華貿易制造事端,從而關閉通商口岸。正確答案為B。【點評】知道清朝中后期實行閉關政策的主要原因。21.【答案】(1)明初:廢宰相、設內閣、設特務機構、八股取士、文字獄。(一點即可)。清:設軍機處、文字獄。(2)農業:大量新品種被培育;手工業:高度發達,出現手工工場;商業:農產品商品化,“商幫”。老政策:重農抑商。(3)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等主張。主張“工商皆本”。【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明清兩代君主失去制約,君主專制空前強化。明朝廢丞相,設內閣、設特務機構、八股取士;清朝設立軍機處、文字獄,這些史實說明了材料中“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的觀點。(2)原產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產糧食作物,明代從國外引進,清代不斷推廣;明代從國外引進的馬鈴薯、花生、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廣種植。明朝中后期手工業逐漸發達,出現手工工場。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空前活躍,許多富人攜帶重金,積極從事商貿活動。商人以山西的晉商和皖南的徽商最為著名,晉商資本雄厚,徽商經營范圍廣泛。政府實行的老政策是指重農抑商政策。(3)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他認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張“君臣平等”“工商皆本”。李贄提出“天之立君,本以為民”的主張,表現出對專制皇權的不滿,成為明末清初啟蒙思想家民本思想的先導。故答案為:(1)明初:廢宰相、設內閣、設特務機構、八股取士、文字獄。(一點即可)。清:設軍機處、文字獄。(2)農業:大量新品種被培育;手工業:高度發達,出現手工工場;商業:農產品商品化,“商幫”。老政策:重農抑商。(3)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等主張。主張“工商皆本”。【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的歷史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2.【答案】(1)閻立本 ;唐太宗(李世民)。(2)元朝(元代) ;宣政院。(3)駐藏大臣 ;維護民族團結,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 (1)本題主要考查識圖能力和讀圖能力?!恫捷倛D》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漢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誼的歷史見證。它的作者是唐朝著名的畫家閻立本;圖中端坐中央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2)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史料的能力。材料二講述了元朝(元代)實行行省制度,還加強了對西藏和臺灣的管轄,這說明了西藏在元朝時正式受中央政府管轄,當時,元朝政府在中央設置宣政院,負責管轄藏族地區事務。 (3)本題主要考查清朝時中央政府設置的管轄西藏事務的官職。清朝時,中央除了確立對西藏佛教首領達賴和班禪冊封制度之外,還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大大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和管轄;由以上三則材料,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那就是:我們要維護民族團結,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點評】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和同為一家”;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23.【答案】(1)唐太宗。“天可汗”(2)自古以來都只重視漢族,看不起少數民族,我卻一樣愛護他們。(3)表現了唐太宗較為開明的、一視同仁的民族政策。(4)為此他重用許多少數民族首領做官,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唐代的民族政策的相關史實,唐代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少數民族視為天可汗,他改變自古以來中原王朝都只重視漢族,看不起少數民族的民族政策,實行開明的、一視同仁的民族政策。為此他重用許多少數民族首領做官,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點評】本題掌握唐代的民族政策的相關史實24.【答案】(1)科舉制;進士科的創立;隋朝。(2)唐太宗唐玄宗;教育。(3)武則天改革和發展。(4)1300多年(5)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死可知,科舉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隋朝開始改為科舉制,使得任何參加者都有成為官吏的機會。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該制度正式確立,它誕生于隋朝。(2)依據材料二“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擴充國學的規?!币约啊疤菩跁r,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的信息,結合所學知死可知,唐太宗唐玄宗完善該選官制度,在教育部門進行改革。(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武則天載初元年二月,女皇親自"策問貢人于洛成殿",這是我國科舉制度中殿試的開始,但在唐代并沒有形成制度。宋代的科舉放寬了錄取和作用的范圍。宋代科舉在考試內容上也作了較大的改革。(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選官制度在中國維持了1300多年,對中國以至東亞、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隋唐以后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舉的影響。(5)依據材料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選官制度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科舉制的相關知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