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 探究生活中的鹽類一、鹽的含義及幾種常見的鹽(1)鹽的含義:鹽在水中電離時,生成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陰離子。(2)鹽是酸堿中和的產物,大多數鹽是晶體。通過列表對比三種常見鹽的性質與用途:鹽 性質 用途食鹽 (NaCl) 主要來自海水,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AgCl:NaCl+AgNO3=AgCl↓+NaNO3 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0.9%的氯化鈉溶液即是醫學上常用的生理鹽水。純堿 (Na2CO3) 又稱純堿或蘇打,水溶液呈堿性,它從溶液中結晶析出時常帶有10個結晶水,化學式為Na2CO3·10H2O,放在干燥的空氣里,會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碳酸鈉粉末。 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廣泛地應用于玻璃、化工工業碳酸鈣 (CaCO3) 一種難溶于水的鹽,是碳酸和氫氧化鈣中和反應的產物: Ca(OH)2+H2CO3=CaCO3↓+2H2O 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也即實驗室制取CO2的方法: 2HCl+CaCO3=CaCl2+H2O+CO2↑ 重要的建筑材料,也可用于造紙、塑料、人造橡膠、食品等領域注意:Na2CO3·10H2O 會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碳酸鈉粉末,此過程稱為風化,是化學變化。(3)幾種重要的含碳酸鈣的巖石歸類:潔白純凈的碳酸鈣巖石——漢白玉,可用來做裝飾性的石柱或工藝品,如天安門廣場上的華表、太和殿的基座。含雜質而有美麗花紋的碳酸鈣巖石——大理石,用來做建筑物外墻和內壁的貼面或鋪設地面。 質地致密的碳酸鈣巖石——石灰石,可直接用于建房,主要用于生產水泥。注意:常見的建筑材料有 CaCO3、Ca(OH)2,由于熟石灰(Ca(OH)2)的溶解度較小,在實際生活中常用石灰漿(成分為Ca(OH)2)粉刷墻壁,石灰漿與空氣中的 CO2 反應生 CaCO3:Ca(OH)2+CO2=CaCO3↓+H2O二、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的性質(1)與鹽酸反應,都會有二氧化碳產生,反應方程式分別為: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CaCO3+2HCl=CaCl2+H2O+CO2↑。(2)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工業上用該反應制取燒堿。三、判斷碳酸鹽、氯化鈉的方法(1)CO和HCO的檢驗①常用藥品(試劑):稀鹽酸、澄清石灰水。②檢驗方法:取樣有氣泡產生有白色沉淀產生。相關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CO2+Ca(OH)2=CaCO3↓+H2O(2)Cl-檢驗①常用藥品(試劑):稀硝酸、硝酸銀。②檢驗方法:取樣有白色沉淀產生白色沉淀不消失。相關方程式:AgNO3+NaCl=AgCl↓+NaNO3四、典型例題【例1】下列實驗中無明顯現象的是( )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C.將濃硫酸加入蒸餾水中并不斷攪拌D.將(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例2】把盛有5g16%的NaOH溶液的短試管放入盛有10g 16%的CuSO4溶液的錐形瓶里,如圖所示。傾斜錐形瓶直到使兩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A.產生藍色沉淀0.98gB.錐形瓶內物質總質量不變C.所得溶液的Na2SO4質量分數大于9.5%D.所得的Na2SO4溶液質量與原CuSO4溶液質量相等【例3】A、B、C、D是初中科學中的常見物質,它們之間有圖所示的轉化關系,請根據有關信息寫出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若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其中B是鈉鹽,C是BaSO4: 。(2)若C為一種最輕的氣體,且D溶液呈淺綠色: 。A組 基礎訓練1、下列物質屬于鹽的是( )A.氫氧化鋁 B.鹽酸 C.氯酸鉀 D.氧化鉀2、(義烏中考)小明家的芹菜莖稈細弱,施鉀肥可免其倒伏,他應施加的化肥是( )A.KOH B.Ca3(PO4)2 C.K2CO3 D.CO(NH2)23、(成都中考)下列有關化肥和農藥的說法錯誤的是( )A.氯化鉀可用作鉀肥B.化肥能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C.農藥施用后,不會通過農作物轉移到人體D.農藥應根據農作物、蟲害和農藥的特點合理施用4、(攀枝花中考)在氯化鋇溶液中滴入某種液體,生成白色沉淀。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銀溶液B.反應后溶液可能呈酸性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鹽酸D.該反應可能是中和反應5、(雅安中考)某同學在實驗室測定了幾種溶液的pH,其結果如下表:溶液 鹽酸 CuCl2 溶液 Na2SO4 溶液 水 Na2CO3 溶液 NaOH 溶液pH <7 <7 =7 =7 >7 >7該同學由此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鹽溶液可能顯酸性、堿性或中性B.pH>7一定是堿溶液C.pH=7一定是鹽溶液D.pH<7一定是酸溶液6、下列各組物質中,能相互反應并生成無色鹽溶液的是( )A.氧化銅跟稀硫酸 B.銅跟稀硫酸C.氫氧化鋇溶液跟稀硫酸 D.碳酸鈉溶液跟鹽酸7、(寧波中考)下列實驗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A.用濃硫酸干燥氫氣B.用氯化鋇溶液鑒別稀硫酸和稀鹽酸C.用酚酞試液檢驗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D.用稀鹽酸除去盛過石灰水的試劑瓶內壁上的碳酸鈣8、一瓶使用剩半的氫氧化鈉溶液,分析檢驗其變質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氫氧化鈉變質是因為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了新物質 ②取樣加入少量的稀鹽酸,沒有氣泡即樣品不變質 ③取樣加入足量石灰水,不能檢驗樣品是否完全變質 ④若樣品完全變質,取樣滴加酚酞不變紅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在錐形瓶甲中放入10g塊狀CaCO3,在錐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狀CaCO3,分別同時加入等質量、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足量),如圖中對該實驗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描述合理的是( )10、甲、乙兩位同學分別設計了下述證明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兩個實驗方案:甲方案:未知溶液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乙方案:未知溶液無沉淀 白色沉淀以上兩個實驗方案能否證明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說明理由。甲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組 自主提高1、向一定質量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鹽酸,反應后產生氣體的體積與加入稀鹽酸的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N點時,所得溶液的pH=7B.P至Q段發生的反應為中和反應C.P點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只含有NaClD.O至P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2、(萊蕪中考)向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鋇溶液,直至過量。生成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0-a段只生成氫氧化銅沉淀 B.室溫下,b點溶液的pH>7C.c點溶液中溶質至少有兩種D.整個過程中,溶液中氫元素的質量一直在增加3、在“P+Q → 鹽和水”的反應中,物質P和Q不可能是( )A.HCl,Ca(OH)2 B.SO3,NaOHC.Fe2O3,H2SO4 D.H2SO4,BaCl24、在一定質量的甲溶液中逐漸加入乙至過量,反應過程中溶液的總質量與加入乙的質量關系,能用下圖曲線表示的是( )序號 甲 乙① H2SO4溶液 NaOH溶液② HCl溶液 大理石③ BaCl2溶液 Na2SO4溶液④ H2SO4溶液 鋅粒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南寧中考)為測定某純堿樣品(含少量硫酸鈉雜質)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以下實驗。取一定質量的樣品放置于燒杯中,向燒杯中滴加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實驗測得燒杯中物質的總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求:(1)所取樣品的質量是________g。(2)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精確到0.1%)。(3)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具體的計算過程)。參考答案四、典型例題【例1】下列實驗中無明顯現象的是( )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C.將濃硫酸加入蒸餾水中并不斷攪拌D.將(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答案】B【例2】把盛有5g16%的NaOH溶液的短試管放入盛有10g 16%的CuSO4溶液的錐形瓶里,如圖所示。傾斜錐形瓶直到使兩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A.產生藍色沉淀0.98gB.錐形瓶內物質總質量不變C.所得溶液的Na2SO4質量分數大于9.5%D.所得的Na2SO4溶液質量與原CuSO4溶液質量相等【答案】D【例3】A、B、C、D是初中科學中的常見物質,它們之間有圖所示的轉化關系,請根據有關信息寫出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若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其中B是鈉鹽,C是BaSO4: 。(2)若C為一種最輕的氣體,且D溶液呈淺綠色: 。【答案】(1) Na2SO4+Ba(NO3)2===BaSO4↓+2NaNO3(合理答案均可)(2) Fe+2HCl===FeCl2+H2↑(合理答案均可)A組 基礎訓練1、下列物質屬于鹽的是( )A.氫氧化鋁 B.鹽酸 C.氯酸鉀 D.氧化鉀【答案】C2、(義烏中考)小明家的芹菜莖稈細弱,施鉀肥可免其倒伏,他應施加的化肥是( )A.KOH B.Ca3(PO4)2 C.K2CO3 D.CO(NH2)2【答案】C3、(成都中考)下列有關化肥和農藥的說法錯誤的是( )A.氯化鉀可用作鉀肥B.化肥能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C.農藥施用后,不會通過農作物轉移到人體D.農藥應根據農作物、蟲害和農藥的特點合理施用【答案】C4、(攀枝花中考)在氯化鋇溶液中滴入某種液體,生成白色沉淀。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銀溶液B.反應后溶液可能呈酸性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鹽酸D.該反應可能是中和反應【答案】D5、(雅安中考)某同學在實驗室測定了幾種溶液的pH,其結果如下表:溶液 鹽酸 CuCl2 溶液 Na2SO4 溶液 水 Na2CO3 溶液 NaOH 溶液pH <7 <7 =7 =7 >7 >7該同學由此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鹽溶液可能顯酸性、堿性或中性B.pH>7一定是堿溶液C.pH=7一定是鹽溶液D.pH<7一定是酸溶液【答案】A6、下列各組物質中,能相互反應并生成無色鹽溶液的是( )A.氧化銅跟稀硫酸 B.銅跟稀硫酸C.氫氧化鋇溶液跟稀硫酸 D.碳酸鈉溶液跟鹽酸【答案】D7、(寧波中考)下列實驗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A.用濃硫酸干燥氫氣B.用氯化鋇溶液鑒別稀硫酸和稀鹽酸C.用酚酞試液檢驗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D.用稀鹽酸除去盛過石灰水的試劑瓶內壁上的碳酸鈣【答案】C8、一瓶使用剩半的氫氧化鈉溶液,分析檢驗其變質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氫氧化鈉變質是因為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了新物質 ②取樣加入少量的稀鹽酸,沒有氣泡即樣品不變質 ③取樣加入足量石灰水,不能檢驗樣品是否完全變質 ④若樣品完全變質,取樣滴加酚酞不變紅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9、在錐形瓶甲中放入10g塊狀CaCO3,在錐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狀CaCO3,分別同時加入等質量、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足量),如圖中對該實驗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描述合理的是( )【答案】C10、甲、乙兩位同學分別設計了下述證明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兩個實驗方案:甲方案:未知溶液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乙方案:未知溶液無沉淀 白色沉淀以上兩個實驗方案能否證明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說明理由。甲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能證明,因為加入氯化鋇溶液后,有可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銀沉淀。能證明,因為先加足量稀鹽酸,沒有沉淀,排除了生成氯化銀的可能性,后再加入氯化鋇產生白色沉淀,因為有足量稀鹽酸在,所以也排除了碳酸鋇沉淀的可能性,只能是硫酸鋇沉淀,故可以證明原溶液中有硫酸根離子。B組 自主提高1、向一定質量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鹽酸,反應后產生氣體的體積與加入稀鹽酸的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N點時,所得溶液的pH=7B.P至Q段發生的反應為中和反應C.P點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只含有NaClD.O至P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答案】D2、(萊蕪中考)向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鋇溶液,直至過量。生成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0-a段只生成氫氧化銅沉淀B.室溫下,b點溶液的pH>7C.c點溶液中溶質至少有兩種D.整個過程中,溶液中氫元素的質量一直在增加【答案】C3、在“P+Q → 鹽和水”的反應中,物質P和Q不可能是( )A.HCl,Ca(OH)2 B.SO3,NaOHC.Fe2O3,H2SO4 D.H2SO4,BaCl2【答案】D4、在一定質量的甲溶液中逐漸加入乙至過量,反應過程中溶液的總質量與加入乙的質量關系,能用下圖曲線表示的是( )序號 甲 乙① H2SO4溶液 NaOH溶液② HCl溶液 大理石③ BaCl2溶液 Na2SO4溶液④ H2SO4溶液 鋅粒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5、(南寧中考)為測定某純堿樣品(含少量硫酸鈉雜質)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以下實驗。取一定質量的樣品放置于燒杯中,向燒杯中滴加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實驗測得燒杯中物質的總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求:(1)所取樣品的質量是________g。(2)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精確到0.1%)。(3)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具體的計算過程)。【答案】25 84.8% 14.6%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