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課時教學設計 七年級 生物 學科課題 6.1.4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課時 2 課型 新授上課時間 周次 教案主備課標要求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廣泛,與動植物和人的關系比較密切。本節主要學習三方面內容: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植物共生。學習目標 1.說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2.列舉細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3.從多角度、多層次比較全面地認識自然界中細菌和真菌的作用。4.提高課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資料、交流表達的能力,提高觀察分析和評價能力。5.通過對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類關系的認識,體驗從正反兩個方面辯證地看問題。6.形成自覺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學習重難點 重點是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難點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關系。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及評價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三、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四、與動植物共生 五、課文總結 六、技能訓練 七、作業設計 播放《小貓種魚》視頻。提問:1、小貓為什么收不到魚? 2、在生態系統中,細菌和真菌扮演什么角色?3、如果沒有細菌和真菌,自然界會是什么狀況? 觀看、思考、回答。 創設情景,激發求知欲。 引導學生觀察腐爛的梨(實物),展示與梨腐爛有關的問題。 2、播放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動畫片;引導學生分析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示意圖。 3、引導學生小結。 小結: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交 流表達的能力。指導學生閱讀P67頁課文,開展游戲活動:疾病診斷;引導學生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2、展示真菌引起植物患病的圖片。 3、指導學生閱讀P70頁“以菌治蟲”的內容。讓學生了解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和人類還有利的一面。 4、引導學生小結。 小結: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滲透情感教育。向學生滲透STS教育,理解科學技術在實踐中的價值。通過對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類關系的認識,讓學生體驗從正反兩方面辯證地看問題。播放地衣(真菌與藻類互利共生)的動畫課件,引導學生觀察分析。 2、引導學生觀察豆科植物的根瘤(實物);播放豆科植物的根瘤(根瘤菌與植物互利共生)的動畫課件,引導學生觀察分析。 3、引導學生舉例說出菌類與動物共生的例子。 4、引導學生歸納共生的概念。 5、引導學生小結。 小結:與動植物共生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總結: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三、與動植物共生 培養學生的知識總結能力。 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1、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作為分解者參與生物圈的物質循環 B、可以和動植物共生C、可以引起動植物和人類患病 D、以上作用均有2、有些細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動植物體內,使他們患??;有些細菌和真菌卻能夠與動植物共生。那么,應該怎樣看待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的關系呢? 思考,回答。 觀察、討論、回答。 觀看、分析、討論、理解:細菌和真菌對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與游戲活動(角色有: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足癬、臂癬、細菌、真菌、醫生等)。體驗細菌和真菌給人體帶來的危害,體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觀看,了解菌類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危害。 閱讀、了解、理解。 觀看、思考、理解:地衣是真菌與藻類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觀察、觀看、思考、理解:豆科植物的根瘤是根瘤菌與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結合生活或課本舉例說明。 根據地衣和根瘤的形成,試著說出共生的概念。 指導分組討論。 各小組討論,并作記錄,然后選代表與全班同學交流,組內其他成員補充,選出最佳設計方案。 讓學生切生體會到細菌和真菌對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讓學生了解菌類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危害。 使學生知道動植物共生的例子。 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板書設計 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3.與動植物共生。 教學反思 課前布置查閱資料的任務,只有一部分能自覺完成,很多學生還是不夠重視。在上課時還是無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赡芘c中考有一定的關系吧。另外還有把握教材的主次方面,和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引導方面都還不是很融洽。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 ,我會根據網上學習的一些經驗來達到一定的新課程目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