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學案34 明確情境類型,把握設題角度復習目標1.準確背誦必背篇目中的古詩文,并能正確書寫。2.讀懂文意,根據情境準確默寫古詩文名句。類型一 文意闡釋型題干是對填寫句子的翻譯或解釋,這類題比較簡單,在近幾年的高考全國卷中出現頻率逐年降低。對于這類題,考生需把題干中的“現代文”提示語還原成“古詩文”。【典例1】 (1)(2023·廣州一模)“思而不學則殆”闡明了學和思的關系,《荀子·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也表達了類似的道理。(2)《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描寫周瑜指揮赤壁之戰時正值青春年少、意氣風發的英雄形象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吾嘗終日而思矣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2)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類型二 表情達意型如果題干是對補句思想情感的概括或分析,則被稱為表情達意型,這類題型在全國卷中多有體現。考生需正確理解題干中提供的具體的思想情感,并在相應的篇目中找到表達這種思想情感的句子。【典例2】 (1)(2023·深圳二模)王維《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通過描寫人與環境和諧融合的生活圖景,表達詩人對山居生活的喜愛之情。(2)杜甫《登高》一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現了詩人既有自身之苦又有國運之憂,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復雜情感。答案 (1)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2)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類型三 關系補充型題目中設置一定背景,題干給出的提示語與補句之間形成某種邏輯關系,作為所填內容的原因、結果、轉折、遞進等條件。考生需抓住題干中給出的邏輯關鍵詞(如關聯詞)確定邏輯關系,再依據這種具體的邏輯關系填寫句子。【典例3】 (1)(2023·南通一模)《〈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君子除了不應追求物質享受外,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稱得上好學。(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回望中原仍記得“____________”,而當年拓跋燾行宮外卻是“______________”的場景,強烈的反差傳達出詞人對收復中原的憂慮。答案 (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烽火揚州路 一片神鴉社鼓類型四 語境完善型在題目中所填句子前或后提供一定的語境,考生根據語境作答。認真審題,不要被前后的語境誤導,不能看到什么就寫什么,因為前后文并不是所填句子的闡釋句。【典例4】 (1)(2021·新高考Ⅱ卷)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感慨:當李存勖強盛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就身死國滅,被天下人譏笑。(2)(2023·深圳二模)《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認為,國君決心改變士大夫們養成的種種陋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招致眾人的強烈反對。答案 (1)舉天下之豪杰 莫能與之爭 (2)而某不量敵之眾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類型五 句意關聯型題目設置一定的語境,提示語與補句之間形成某種關系,或引用或闡釋或化用。【典例5】 (1)(2023·陜西咸陽一模)杜牧《阿房宮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與黑格爾的名言“人類從歷史中獲得的唯一教訓就是從不吸取任何教訓”如出一轍。(2)(2020·新高考Ⅰ卷)元代戲劇家馬致遠的雜劇《青衫淚》根據白居易的詩《琵琶行并序》改編而成,劇名來自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答案 (1)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2)座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司馬青衫濕類型六 意象特指型(飛花令型)以關鍵詞為主要支撐點,試題具有開放性,“無范圍”的默寫形式看似思維量增加了,但答案不再具有唯一性,也為考生得分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典例6】 (1)(2023·濟南二模)“澄江”,清澈的江水,古人經常把它寫入詩詞,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含有“澄江”這一意象,并且輔之以山的背景,描摹出一幅優美山川圖。(2)(2021·新高考Ⅱ卷)“日邊”一詞的字面意思就是太陽旁邊,在古代詩文中常用來比喻京師附近或帝王左右。如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日邊”的含義就是如此。答案 (1)(示例一)落木千山天遠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示例二)千里澄江似練 翠峰如簇 (2)(示例一)閑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示例二)唯有殘生夢 猶能到日邊 (示例三)天上碧桃和露種 日邊紅杏倚云栽 (示例四)之子棹從天外去 故人書自日邊來類型七 技巧運用型命題者把要考查的重點放在句子的手法技巧上,要求學生根據對手法技巧的理解來調動相關的記憶。【典例7】 (1)李白在《蜀道難》中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2) 姚鼐的《登泰山記》中,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西邊諸峰的特點,更顯出日觀峰雄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所守或匪親 化為狼與豺 (2)絳皓駁色 而皆若僂類型八 比較鑒賞型兩首不同的詩歌或文言文,在意象選取、思想情感、藝術手法、觀點主旨等方面有相似之處,給出一個情境,聯想考查另一首詩歌或文言文。【典例8】 (1)李白《襄陽歌》中的“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寫詩人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蘇軾《赤壁賦》中與李白這句詩有相同意象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有“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兩句,描繪了洞庭景象,杜甫《登岳陽樓》中也有與之意境相近的描繪洞庭景象的詩句,這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惟江上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 (2)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類型九 情境應用型【典例9】 (1)史鐵生筆下關注人物的夢境,古代詩人也常借夢突破時空限制,從心所欲,任意西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華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文明的發展需要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有包容才能百川匯海,唯有包容才能不斷壯大。答案 (1)我欲因之夢吳越 一夜飛度鏡湖月/小楫輕舟 夢入芙蓉浦/閑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2)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邊練邊悟]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答案 (1)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2)羌管弄晴 乘醉聽簫鼓 (3)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1)寓言《揠苗助長》諷刺那些違反事物發展規律的行為,《種樹郭橐駝傳》中的“他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犯了同樣的錯誤。(2)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中,人們或“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盡情享受樂器給生活帶來的愉悅。(3)“興”是《詩經》“六義”之一,被后世詩人繼承并運用,這種藝術手法在唐詩中屢見不鮮,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答案 (1)思國之安者 必積其德義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3)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以“固本浚源”為喻,自然引出文章的主要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陳情表》中寫作者沒有親戚,也沒有仆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云”由于飄忽不定、來去自由,常被寄予孤獨、漂泊,或飄逸灑脫之意。古人也常在詩文中用到這個詞語,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答案 (1)臣生當隕首 死當結草 (2)引壺觴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顏 (3)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盛年不重來 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 歲月不待人/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花有重開日 人無再少年)(1)“結草”源于古代一個報恩故事,李密《陳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借以表達自己深受圣恩的感激之情。(2)《歸去來兮辭(并序)》中,詩人自斟自飲,閑觀庭樹,靜享隱士之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剛耽于游玩,不珍惜時間,為此老師引用古詩詞中的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規勸他,希望他珍惜時間。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答案 (1)賂秦而力虧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 (2)千里澄江似練 翠峰如簇 (3)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1)蘇洵在《六國論》中直接指出六國“破滅之道”在于“_______________”,最后他告誡統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2)《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中,“_______________”寫水,“______________”寫山,境界遼闊高遠,一幅金陵錦繡江山圖展現在讀者眼前。(3)在古典詩歌中,夕陽常常被賦予壯美或感傷的意味,這樣的詩句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答案 (1)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3)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寄蜉蝣于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1)曹植才高八斗,卻備受猜忌,有志難展,后世文人常借他的遭遇抒發自己的感慨,如李白《將進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陳情表》中表現地方官員早知李密之賢,先后推薦李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滄海”經常出現在古詩文中和其他意象組合營造意境,或展現寬闊胸襟,或寄托憂思情懷,或抒發離情別緒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測 評 練 案(滿分:40分)注:每小題2分。題型一 開放式1.古代很多節日記錄著先民們的農事勞動生活,如社日,社日有春社和秋社。“社”這個詞語頻繁出現在古詩詞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簡樸古風存 (示例二)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示例三)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歸 (示例四)柘柳陰濃春社罷 牛羊日夕牧童來2.“桑”在古詩詞中經常出現,它是原產于中國的一種古老農作物,也可借指農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示例二)巧笑東鄰女伴 采桑徑里逢迎3.在古典詩詞中,中國文人多用“扁舟”或“舟”的意象來承載自己向往自由、渴望回歸自然、淡泊世事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駕一葉之扁舟 舉匏樽以相屬 (示例二)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4.古代的文人墨客似乎有無窮無盡的詠愁嘆怨之情。他們或以實物喻愁,或借愁緒憑空發愁。請寫出包含“愁”字的古詩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 (示例二)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5.“清風”拂面,撩動古人的心弦,又化作佳句融入古代的詩文,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清風徐來 水波不興 (示例二)惟江上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 (示例三)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示例四)薄帷鑒明月 清風吹我襟6.古詩詞中,“雁”這一意象常與季節更替、時間流逝、羈旅游子、憑欄思婦等內容緊密相連,因而被賦予了豐富的情感,比如唐詩里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示例二)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7.“鹿”音同“祿”,世人喜好將其作為“長壽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習性恬淡安靜,文人也常借其表達隱逸情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 (示例二)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8.古詩中的“東風”一般指春風,也用來比喻有利的時機或條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示例二)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示例三)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示例四)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示例五)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9.“江”與“月”歷來被文人鐘愛,在古詩詞中往往并存,描寫著一幅幅雄渾壯美、孤獨寂寥、閑適清雅的畫面,如“江月年年望相似”,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醉不成歡慘將別 別時茫茫江浸月 (示例二)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10.鷗鳥常生活在水邊,在水天之間翱翔,儀態閑雅,與人親善。古典詩詞中常用“鷗”的意象來表達詩人的自由自在、淡泊寧靜、閑適歸隱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萬里歸船弄長笛 此心吾與白鷗盟(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見群鷗日日來)題型二 應用型11.小剛參加研究性學習時候,被要求給表現古代帝王驕奢淫逸的插圖配文字。有一幅圖主題是“奢侈”,他在點評時候用了古人的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鼎鐺玉石 金塊珠礫12.小剛學習時,很能指出別的同學的不足,但是自己卻很少借鑒前人的經驗教訓。老師宇文強對他說,你剛學了《阿房宮賦》,想一想,杜牧有哪兩句就是為你這類同學寫的啊?小剛恍然大悟,那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13.小剛是國學愛好者,他看到《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結合近期學過的《屈原列傳》,就認為司馬遷的這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贊揚屈原的著作“言近旨遠”。答案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舉類邇而見義遠14.小剛學成語的時候,聽老師說“學成語要結合文言文來學”“成語就是文言文的活化石”。于是,他看到成語“源遠流長”,很快想到了魏征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欲流之遠者 必浚其泉源15.小剛學成語的時候,聽老師說“學成語要結合文言文來學”“成語就是文言文的活化石”。于是,他看到成語“善始善終”,很快想到了魏征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有善始者實繁 能克終者蓋寡16.小剛學歷史的時候,對于明君和昏君大相徑庭的作為很有感觸。對人竭盡誠心還是傲視他人,結果完全不同。小剛想到了魏征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竭誠則胡、越為一體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17.小剛聽說老師在古代享有崇高地位,比如有很多“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今天是教師節,小剛畫了一幅尊師重教的黑板報,想引用古人表示尊師的名言警句,他可以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18.小剛在研究性學習的時候接觸到中國教育史,知道孔子之前都是貴族才有學習的機會,很是欽佩孔子的教育境界,用韓愈的八個字可以概括孔子的教育收徒原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無貴無賤 無長無少19.小剛是偏理科的學生,他幫助偏文科的學生田敏學數學,田敏幫他復習語文,兩人都進步很快。用韓愈的十個字可以概括,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聞道有先后 術業有專攻20.小剛給吳明明同學教物理,過了半個學期,吳明明的物理進步很快,期末考試居然超過了小剛。小剛一點也不氣惱,他笑呵呵地用韓愈的話自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不必賢于弟子本節內容結束THANKS學案34 明確情境類型,把握設題角度復習目標 1.準確背誦必背篇目中的古詩文,并能正確書寫。2.讀懂文意,根據情境準確默寫古詩文名句。類型一 文意闡釋型題干是對填寫句子的翻譯或解釋,這類題比較簡單,在近幾年的高考全國卷中出現頻率逐年降低。對于這類題,考生需把題干中的“現代文”提示語還原成“古詩文”。【典例1】 (1)(2023·廣州一模)“思而不學則殆”闡明了學和思的關系,《荀子·勸學》中“ , ”兩句也表達了類似的道理。(2)《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描寫周瑜指揮赤壁之戰時正值青春年少、意氣風發的英雄形象的詩句是“ , ”。類型二 表情達意型如果題干是對補句思想情感的概括或分析,則被稱為表情達意型,這類題型在全國卷中多有體現。考生需正確理解題干中提供的具體的思想情感,并在相應的篇目中找到表達這種思想情感的句子。【典例2】 (1)(2023·深圳二模)王維《山居秋暝》中“ , ”兩句,通過描寫人與環境和諧融合的生活圖景,表達詩人對山居生活的喜愛之情。(2)杜甫《登高》一詩中,“ , ”兩句表現了詩人既有自身之苦又有國運之憂,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復雜情感。類型三 關系補充型題目中設置一定背景,題干給出的提示語與補句之間形成某種邏輯關系,作為所填內容的原因、結果、轉折、遞進等條件。考生需抓住題干中給出的邏輯關鍵詞(如關聯詞)確定邏輯關系,再依據這種具體的邏輯關系填寫句子。【典例3】 (1)(2023·南通一模)《〈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君子除了不應追求物質享受外,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才稱得上好學。(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回望中原仍記得“ ”,而當年拓跋燾行宮外卻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場景,強烈的反差傳達出詞人對收復中原的憂慮。類型四 語境完善型在題目中所填句子前或后提供一定的語境,考生根據語境作答。認真審題,不要被前后的語境誤導,不能看到什么就寫什么,因為前后文并不是所填句子的闡釋句。【典例4】 (1)(2021·新高考Ⅱ卷)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感慨:當李存勖強盛的時候,“ , ”,而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就身死國滅,被天下人譏笑。(2)(2023·深圳二模)《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認為,國君決心改變士大夫們養成的種種陋習,“____________________, ”,才招致眾人的強烈反對。類型五 句意關聯型題目設置一定的語境,提示語與補句之間形成某種關系,或引用或闡釋或化用。【典例5】 (1)(2023·陜西咸陽一模)杜牧《阿房宮賦》中的“ , ”兩句,與黑格爾的名言“人類從歷史中獲得的唯一教訓就是從不吸取任何教訓”如出一轍。(2)(2020·新高考Ⅰ卷)元代戲劇家馬致遠的雜劇《青衫淚》根據白居易的詩《琵琶行并序》改編而成,劇名來自詩中的“ , ”兩句。類型六 意象特指型(飛花令型)以關鍵詞為主要支撐點,試題具有開放性,“無范圍”的默寫形式看似思維量增加了,但答案不再具有唯一性,也為考生得分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典例6】 (1)(2023·濟南二模)“澄江”,清澈的江水,古人經常把它寫入詩詞,比如“ , ”就含有“澄江”這一意象,并且輔之以山的背景,描摹出一幅優美山川圖。(2)(2021·新高考Ⅱ卷)“日邊”一詞的字面意思就是太陽旁邊,在古代詩文中常用來比喻京師附近或帝王左右。如詩句“ , ”中“日邊”的含義就是如此。類型七 技巧運用型命題者把要考查的重點放在句子的手法技巧上,要求學生根據對手法技巧的理解來調動相關的記憶。【典例7】 (1)李白在《蜀道難》中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句子是“ , ”,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2)姚鼐的《登泰山記》中,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西邊諸峰的特點,更顯出日觀峰雄峻的句子是“ , ”。類型八 比較鑒賞型兩首不同的詩歌或文言文,在意象選取、思想情感、藝術手法、觀點主旨等方面有相似之處,給出一個情境,聯想考查另一首詩歌或文言文。【典例8】 (1)李白《襄陽歌》中的“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寫詩人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蘇軾《赤壁賦》中與李白這句詩有相同意象的兩句是“ , ”。(2)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有“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兩句,描繪了洞庭景象,杜甫《登岳陽樓》中也有與之意境相近的描繪洞庭景象的詩句,這兩句詩是“ , ”。類型九 情境應用型【典例9】 (1)史鐵生筆下關注人物的夢境,古代詩人也常借夢突破時空限制,從心所欲,任意西東,如“ , ”。(2)中華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文明的發展需要包容,“ , ”,唯有包容才能百川匯海,唯有包容才能不斷壯大。[邊練邊悟]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寓言《揠苗助長》諷刺那些違反事物發展規律的行為,《種樹郭橐駝傳》中的“他植者”“ , ”也犯了同樣的錯誤。(2)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中,人們或“ ”,或“ ”,盡情享受樂器給生活帶來的愉悅。(3)“興”是《詩經》“六義”之一,被后世詩人繼承并運用,這種藝術手法在唐詩中屢見不鮮,如“ , ”。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以“固本浚源”為喻,自然引出文章的主要觀點“ , ”。(2)《陳情表》中寫作者沒有親戚,也沒有仆人的句子是“ , ”。(3)“白云”由于飄忽不定、來去自由,常被寄予孤獨、漂泊,或飄逸灑脫之意。古人也常在詩文中用到這個詞語,如“ , ”。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結草”源于古代一個報恩故事,李密《陳情表》中“ , ”兩句,借以表達自己深受圣恩的感激之情。(2)《歸去來兮辭(并序)》中,詩人自斟自飲,閑觀庭樹,靜享隱士之樂的句子是“ , ”。(3)小剛耽于游玩,不珍惜時間,為此老師引用古詩詞中的名句如“ , ”,規勸他,希望他珍惜時間。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蘇洵在《六國論》中直接指出六國“破滅之道”在于“ ”,最后他告誡統治者“ ”。(2)《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中,“ ”寫水,“ ”寫山,境界遼闊高遠,一幅金陵錦繡江山圖展現在讀者眼前。(3)在古典詩歌中,夕陽常常被賦予壯美或感傷的意味,這樣的詩句比比皆是,如“ ,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植才高八斗,卻備受猜忌,有志難展,后世文人常借他的遭遇抒發自己的感慨,如李白《將進酒》中的“ , ”。(2)《陳情表》中表現地方官員早知李密之賢,先后推薦李密的句子是:“ , 。 ”(3)“滄海”經常出現在古詩文中和其他意象組合營造意境,或展現寬闊胸襟,或寄托憂思情懷,或抒發離情別緒等,如“ , ”。學案34 明確情境類型,把握設題角度典例1.(1)吾嘗終日而思矣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2)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2.(1)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2)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3.(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烽火揚州路 一片神鴉社鼓4.(1)舉天下之豪杰 莫能與之爭 (2)而某不量敵之眾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5.(1)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2)座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司馬青衫濕6.(1)(示例一)落木千山天遠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示例二)千里澄江似練 翠峰如簇 (2)(示例一)閑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示例二)唯有殘生夢 猶能到日邊 (示例三)天上碧桃和露種 日邊紅杏倚云栽 (示例四)之子棹從天外去 故人書自日邊來7.(1)所守或匪親 化為狼與豺 (2)絳皓駁色 而皆若僂8.(1)惟江上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 (2)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9.(1)我欲因之夢吳越 一夜飛度鏡湖月/小楫輕舟 夢入芙蓉浦/閑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2)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邊練邊悟1.(1)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2)羌管弄晴 乘醉聽簫鼓 (3)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2.(1)思國之安者 必積其德義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3)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3.(1)臣生當隕首 死當結草 (2)引壺觴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顏(3)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盛年不重來 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 歲月不待人/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花有重開日 人無再少年)4.(1)賂秦而力虧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 (2)千里澄江似練 翠峰如簇 (3)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5.(1)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3)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寄蜉蝣于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高中語文一輪復習學案34 明確情境類型,把握設題角度(含答案).docx 2025屆高中語文一輪復習課件34 明確情境類型,把握設題角度(共38張ppt).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