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 題 《賽馬》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希沃軟件、多媒體課件教材內容分 析 人教版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欣賞課《賽馬》,是一首二胡獨奏曲,描繪了一幅草原上萬馬奔騰的景象,音樂熱烈奔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作品充分發揮了二胡的多種演奏技法,既有歌唱性的旋律,也有模擬駿馬嘶鳴和奔跑的音響效果。設計理念 建議從技術融合創新的思路上表達,描述整節課中期望利用何種技術,在教學教研、課堂應用、學生評價、有效反饋等哪個方面進行創新突破。本節課利用了希沃軟件、贛教云平臺豐富的媒體資源,音樂播放器、圖片查看、PPT等功能來輔助教學。學情分析 草原的生命的象征,在眾多的人文主題中,草原是十分重要、必選的主題。六年級學生在以往的音樂學習中,對蒙古族音樂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節課希望通過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美麗草原的向往之情,體會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征,增加學生對不同民族音樂作品的了解和體驗。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讓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認識民族樂器二胡、了解其音色、技法等特點,充分感知優秀的民族音樂及其藝術魅力。2、從節奏、力度、旋律變化等音樂要素人手,和學生一起充分感受樂曲表現的草原賽馬的熱烈、歡騰的氣氛;能夠跟隨音樂哼唱主題旋律,鍛煉學生敢于表達自己、表現音樂的藝術素養。3、通過不同版本《賽馬》的欣賞,引領學生開拓藝術視野,增強他們對音樂表現力的認識。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民族樂器二胡,了解其音色、技法等特點。 2、感受樂曲情緒,能夠跟隨音樂哼唱主題旋律,并給樂曲分段。教學難點:感受二胡對塑造作品音樂形象的重要作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一) 師生活動 一、創設情境播放蒙古族歌曲——《天堂》,學生隨之進入教室,感受蒙古族長調歌曲的風格。教師:你們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嗎?(《天堂》)這首歌曲具有哪個民族的音樂特點?(蒙古族)設計意圖 設計在該環節里的技術應用的教研與技術融合的目的是否達到。如:“采用展示 石拱橋的圖片導課”,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的幾何圖形中觀察幾何。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欣賞過一些蒙古族音樂,因此一開始就讓學生聆聽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長調歌曲《天堂》,再次走進這個“騎在馬背上”的民族。教學環節(二) 師生活動 二、視頻導入,律動感受教師:蒙古族有一個傳統節日叫“那達慕大會”,讓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那達慕大會”上有哪些活動?聽到熟悉的歌曲時可以跟著歌曲唱一唱。(播放那達慕大會圖片集錦,伴奏音樂使用《那達慕之歌》。)鼓勵學生邊跟唱《那達慕之歌》,邊隨教師一起做律動,感受那達慕大會的熱烈氣氛。設計意圖 設計在該環節的技術應用是否合理。同樣需要考慮到技術應用是否能滿足教學、是否能創新教學環節、是否符合學生學情等一些列問題。通過一段視頻讓學生了解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那達慕大會”,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通過播放那達慕大會圖片集錦,讓學生了解“那達慕大會”上有哪些活動?從而導入到本課的欣賞內容——二胡獨奏曲《賽馬》。教學環節(三) 師生活動 三、完整聆聽樂曲1、初次完整聆聽教師:把你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哼唱出來或者把你想象到的內容用動作模仿出來!(學生即興表現)教師:作曲家根據內蒙古民歌的曲調素材創作了這首二胡獨奏曲——《賽馬》。(教師簡介樂曲《賽馬》)2、二次聆聽①思考: 樂曲的速度、情緒是怎樣的?(快速;奔放、熱烈、歡快地) 演奏樂器是什么 (二胡)②樂器陳列室教師出示二胡圖片,介紹其構造:琴頭、琴桿、琴筒、琴軸、千斤線、弓。3、再次聆聽①教師:民族樂器二胡有豐富的演奏技巧,不同的演奏技巧會帶來不同的音響效果,請大家觀看閔惠芬演奏的《賽馬》,模仿觀察其中不同的演奏技巧。②學生模仿動作,教師簡介二胡的演奏技巧,如:連頓弓技術的表現特點。設計意圖 如上思考,建議要充分考慮到“恰當的時機使用恰當的技術”的問題。通過聆聽、圖片,認識民族樂器二胡。通過觀看演奏視頻,增加學生對二胡演奏技巧的了解,增添學習興趣,對作品進行深度欣賞。教學環節(四) 師生活動 四、分段聆聽1、聆聽第一樂段①教師:你能說一說音樂表現的是怎樣的場面嗎?(賽馬開始,熱鬧、歡騰的場面。)教師:音樂以堅定有力的強音“la”奏出,還有急促的十六分音符。節奏張弛之間刻畫了群馬像離弦之箭飛奔而去的沸騰場面。②請跟音樂哼唱一遍主題。2、聆聽第二樂段①教師:這段音樂與第一段音樂比較,情緒上有什么變化嗎 (悠揚、舒展)②仔細傾聽第二部分音樂,其中使用了二胡一種特殊的演奏技術,你知道這種技術的名字嗎?(勾弦)③隨老師琴聲視唱第二部分主題的樂譜,這段主題是內蒙古民歌《紅旗》的音調,注意裝飾音要演唱準確。④加快速度,并添加詳細的力度變化,演唱第二部分主題的樂譜。 ⑤再次傾聽第二部分,主題一共出現了幾次?每次出現有什么變化?出現了三次。第一次出現,表現了賽馬場上蒙古族騎手對比賽樂觀、自信、充滿必勝信心的精神風貌;第二次、第三次通過二胡的不同演奏方法,刻畫了馬蹄疾馳、你追我趕、奮力爭先的激烈場面。3、聆聽第三樂段①傾聽第三部分音響,觀察曲譜,這部分音樂進行與哪一部分比較相似?(第一樂段)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第三樂段情緒更加激烈)②請選擇樂器隨錄音為第三部分伴奏?③傾聽樂曲結束部分,你認為這段音樂在模仿什么聲音? 結尾時節奏密集,速度更快、力度更強,表現了比賽關鍵的沖刺時刻。④觀看老師截取的樂曲結束處演奏視頻,了解二胡連頓弓技術的表現特點。設計意圖 二胡富有特色的演奏技法對這首作品音樂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本環節通過分段欣賞演奏視頻,讓學生對二胡不同的演奏技法和表現特色有明確的認識。教學環節(五) 師生活動 五、拓展欣賞教師:二胡具有豐富的表現力,是我國的民族樂器,蒙古族的代表性民族樂器又是什么呢?(馬頭琴)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個新朋友,聽聽它獨特的音色。(播放馬頭琴齊奏曲《賽馬》)六、課堂小結我們的民族音樂博大精深,一把看似簡單的二胡、馬頭琴把賽馬的場景表現得惟妙惟肖。希望課后大家能通過多種途徑繼續了解、學習我們的民族樂器和民族音樂,愿我們的民族藝術永葆魅力。設計意圖 通過聆聽、觀看馬頭琴演奏的《賽馬》,讓學生感受不同版本的藝術作品,感知不同樂器的音色與特點,體驗多元的藝術風格,拓展欣賞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藝術素養。板書設計 賽 馬(蒙古族)二胡獨奏第一樂段 賽馬開始,熱鬧、歡騰的場面第二樂段 悠揚、舒展 勾弦第三樂段 情緒更加激烈教學反思 反思請多反思教學重難點用技術環境展示是否得到了優化、教學過程中的技術應用是否符合預期、學生互動是否滿足效果、技術應用是否得到創新等問題。本節課通過以上數字技術的運用,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充分感受樂曲表現的草原賽馬的熱烈、歡騰的氣氛,了解民族樂器二胡獨特的演奏技法和表現特色,感知優秀的民族音樂及其藝術魅力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