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22:文言翻譯句子 學案(含答案)+ 課件(共96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22:文言翻譯句子 學案(含答案)+ 課件(共96張ppt)

資源簡介

(共96張PPT)
學案22 文言翻譯句子
——聯系語境,準確通達
復習目標
1.了解文言語句的翻譯要點。2.掌握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
鏈接高考
卷別 題干表述(第13題翻譯)(8分) 設題角度 命題特點
2023新課標Ⅰ卷 (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 (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 ①實詞:驕侮、先;隅、審、信 ②虛詞:唯、是以;而、其、焉 ①主要得分點:重點實詞——多義詞、古今異義詞、活用詞;重點虛詞——以、乃、之、其等;重點句式——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及固定句式。
②均有個別陌生實詞,需要臨場推斷。
2023新課標Ⅱ卷 (1)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 (2)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 ①實詞:少、卻、令、緩轡;臨、意、相 ②虛詞:而、乎、與;之、斯 ③句式:不……乎
卷別 題干表述(第13題翻譯)(8分) 設題角度 命題特點
2022新高考Ⅰ卷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①實詞:歲、行、數;②關鍵虛詞:且、以;③固定詞語:奈何 ①主要得分點:重點實詞——多義詞、古今異義詞、活用詞;重點虛詞——以、乃、之、其等;重點句式——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及固定句式。
②均有個別陌生實詞,需要臨場推斷。
(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 ①多義實詞:折節、與、去 ②關鍵虛詞:以
2022新高考Ⅱ卷 (1)禹曰:“吳漢可。禹數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 ①重點實詞:勇鷙、數、鮮 ②句式:省略句
(2)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 ①多義實詞:讓、多;②古今異義詞:軍師;③句式:固定句式(何……乎)
一、文言文翻譯“三大賦分點”
文言文翻譯和很多題目一樣,也是按得分點賦分的。文言文翻譯語句的賦分點主要體現在實詞、虛詞、特殊句式上,找準了這三點,也就抓住了翻譯題的命題點和基本的得分點。
[邊練邊悟] 1.分析下列文言句子中的重要實詞、關鍵虛詞和特殊句式,準確翻譯文言語句。
(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燭之武退秦師》)
重要實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
關鍵虛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重要實詞:東(名詞用作狀語,在東邊)、封(邊界,疆域,使動用法)、肆(擴大,擴張)、闕(侵損,削減)。
譯文:(晉國)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擴大它西邊的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減少,將從哪里取得它所貪求的土地呢?
(2)關鍵虛詞:乃(于是)、之(到)、以(把)。
譯文:項伯于是在夜里快馬加鞭趕到劉邦軍隊駐地,私下里見了張良,把事情全部告訴了他。
(3)特殊句式:判斷句、被動句。
譯文: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
二、文言文翻譯“六關注”,防范“六失誤”
文言翻譯要做到“信”,即準確地表達原文意思;力爭“達”,即文通字順,句意暢達;而“雅”,則是更高一級的要求,即做到用語得體,簡明優雅。所以翻譯時要先直譯,確保字字落實;直譯不暢再意譯。翻譯時,注意運用“六關注”,防范“六失誤”。
關注一 留(所謂“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詞匯和專有名詞)
[教考銜接] 
類型 例句 翻譯
古今意思相同的詞可以保留 封閉宮室,還軍霸上。(《鴻門宴》) 保留詞語:封閉、宮室
參考譯文:封閉了宮室,軍隊退回到霸上。
專有名詞(如人、物、地名、朝代、年號、帝號、國號、官職、典章制度等)可以保留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鴻門宴》) 保留詞語:沛公、左司馬、曹無傷、項羽
參考譯文: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讓人對項羽說。
成語可以保留 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鴻門宴》) 保留詞語:勞苦而功高、封侯
參考譯文:如此勞苦功高,卻沒有封侯的獎賞。
[邊練邊悟] 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2.(2023·淄博三模)昔者,越王勾踐近侵于強吳,遠愧于諸侯,兵革散空,國且滅亡。乃脅諸臣而與之盟:“吾欲伐吳,奈何有功?”群臣默然而無對。
(節選自《越絕書·越絕外傳計倪第十一》)
答案 越王勾踐受到強鄰吳國的侵略,在遠方的諸侯面前丟盡臉面,武器裝備損失殆盡,國家將要滅亡。
解析 ①留國名、人名。如“吳”“越王勾踐”。②留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如“諸侯”“滅亡”。其他得分點:“兵革”,武器裝備;“且”,將要。
3.(2023·東北四市6月聯考)顯宗即位,尊桓榮以師禮。常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幾杖,會百官驃騎將軍東平王蒼以下、榮門生數百人,天子親自執業,時執經生避位發難,上謙曰“太師在是”。
(節選自《東觀漢記·卷十五》)
答案 皇帝曾經親臨太常府,讓桓榮面東而坐,安放了座幾和手杖。
解析 ①留官署名。如“太常府”。②留人名。如“榮”。其他得分點:“幸”,指封建帝王到達某地;東面:面東而坐;“設”,陳列,安放。
失誤一 該留不留,強行翻譯
[邊練邊悟] 4.把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趙立,徐州張益村人。……時山東諸郡莽為盜區,立介居其間,威名流聞。會金左將軍昌圍楚州急,通守賈敦詩欲以城降,宣撫使杜充命立將所部兵往赴之。且戰且行,連七戰勝而后能達楚。
(選自《宋史·趙立傳》)
錯誤翻譯 適逢金國上將軍完顏昌加緊圍困楚州,佐理郡務官賈敦詩打算交城投降,安撫使杜充命令趙立率領部下前往支援他。
我來評卷 官職名“左將軍”“通守”“宣撫使”及在句中只起調節音節作用的“之”,不用翻譯,卻強行翻譯。應保留官職名,刪去“之”。
我來改正 適逢金國左將軍完顏昌加緊圍困楚州,通守賈敦詩打算交城投降,宣撫使杜充命令趙立率領部下前往支援。
[對接高考] 1.(2022·全國乙卷)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注意運用保留法)
答案 保留詞語:武王、太公。
關鍵詞語:克、召、奈……何、士眾。
譯文:武王攻破了商朝,召見姜太公,問他說:“該拿那些商朝的將士和民眾怎么辦?”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刈厥敵,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保留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鍵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譯文】
武王攻破了商朝,召見姜太公,問他說:“該拿那些商朝的將士和民眾怎么辦?”太公回答:“我聽說喜愛一個人,會一同喜愛他屋上的烏鴉;憎恨一個人,會連帶厭惡他房外的籬笆。把他們全部殺掉,不剩一個,怎么樣?”武王說:“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進來,武王問:“你看應該怎么辦?”邵公回答:“把有罪的殺掉,沒有罪的就讓他活著,怎么樣?”武王說:“不行。”
關注二 換(所謂“換”,就是用現代漢語中的詞語替換文言詞語)
[教考銜接] 
類型 例句 翻譯
單音節詞換成雙音節詞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替換詞語“思”:思考。
參考譯文:我曾經整天地思考。
通假字要換成本字,譯成本字的意思 距關,毋內諸侯。(《鴻門宴》) 替換詞語“距”:同“拒”,據守。
參考譯文:把守住函谷關,不讓諸侯進來。
古今異義詞、偏義復詞要替換成相應的現代詞語 沛公居山東時。 (《鴻門宴》) 替換詞語“山東”:崤山以東。
參考譯文:沛公居住在崤山以東時。
類型 例句 翻譯
活用的詞語、固定結構要換成相應的現代詞語 吾從而師之。(《師說》) 替換詞語“師”:以……為師。
參考譯文:我跟從他,以他為師。
判斷句、被動句中的標志性詞語要對應譯出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岳陽樓記》) 替換詞語“則”:就是。
參考譯文: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啊。
[邊練邊悟] 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5.(2023·西安鐵一中6月質檢)吳王不聽,遂受其女,以申胥為不忠而殺之。越乃興師伐吳,大敗之于秦余杭山。滅吳,禽夫差,而戮太宰嚭與其妻子。
(節選自《越絕書·內經九術》)
答案 (勾踐)滅了吳國,活捉了吳王夫差,同時殺死了太宰嚭和他的妻子兒女。
解析 ①換通假字。“禽”,同“擒”,捉拿,活捉。②換古今異義詞。“妻子”,妻子兒女。其他得分點:“戮”,殺死。
6.(2023·吉林三模)常獵于青山,還如大理寺,親錄系囚,多所原釋。中書侍郎韓熙載奏,獄訟有司之事,囚圄非車駕所宜臨幸,請罰內庫錢三百萬以資國用。雖不聽,亦不怒也。
(節選自陸游《南唐書·后主本紀》)
答案 訴訟案件是主管官員的事,牢獄不是君主應該去的地方。
解析 ①換現代說法。“囚圄”,牢獄,監獄。②換語境義。“車駕”,本指皇帝的車馬,這里是帝王、君主的代稱。③換古今異義詞。“幸”,皇帝親臨。其他得分點:“獄訟有司之事”,判斷句;“有司”,主管官員。
失誤二 該換不換,文白混雜
[邊練邊悟] 7.把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紹圣初,(許將)入為吏部尚書,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謫元祐諸臣,奏發司馬光墓。哲宗以問將,對曰:“發人之墓,非盛德事。”知潁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數告老,召為佑神觀使。
(節選自《宋史·許將傳》)
錯誤翻譯 章惇為相,與蔡卞一起任意羅織,貶斥元祐舊臣,上奏請求打開司馬光的墳墓。
我來評卷 “章惇為相”“羅織”文白摻雜,“為相”意為“擔任宰相”,“羅織”意為“虛構罪名,進行誣陷”。
我來改正 章惇擔任宰相,與蔡卞一起恣意虛構罪名,貶斥元祐舊臣,奏請打開司馬光的墳墓。
[對接高考] 2.(2022·新高考卷Ⅱ)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注意運用替換法)
答案 替換詞語:“數”,多次;“語”,交談;“勇鷙”,勇敢強悍;“鮮”,少;“及”,趕得上。
譯文:鄧禹說:“吳漢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談,他這個人勇敢強悍有智慧謀略,各將領中少有能趕得上的。”
上既破邯鄲,誅王郎,召鄧禹宿,夜語曰:“吾欲北發幽州突騎,諸將誰可使者?”禹曰:“吳漢可。禹數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上于是以漢為大將軍。漢遂斬幽州牧苗曾,上以禹為知人。吳漢與蘇茂、周建戰,漢躬被甲持戟,告令諸部將曰:“聞鼓聲皆大呼俱進,后至者斬。”遂鼓而進,賊兵大破。北擊清河長垣及平原五里賊,皆平之。
替換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譯文】
光武帝攻下了邯鄲,誅殺了王郎,召見鄧禹同宿,夜里跟他交談說:“我想要向北派遣攻打幽州的精銳騎兵,各位將領誰能夠勝任?”鄧禹說:“吳漢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談,他這個人勇敢強悍有智慧謀略,各將領中少有能趕得上的。”光武帝于是讓吳漢擔任大將軍。吳漢于是斬殺了幽州牧苗曾,光武帝于是認為鄧禹能了解人。吳漢與蘇茂、周建交戰,親自披上鎧甲拿著戟,命令諸將說:“聽到鼓聲全部大呼前進,后退的斬。”于是擊鼓進軍,賊兵被打敗。向北進攻清河長垣及平原五里的敵軍,全部平定了他們。
關注三 調(所謂“調”,就是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的語序調整過來,使譯句暢達)
[教考銜接] 
類型 例句 翻譯
狀語后置句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賦》) 調整句式:蘇子與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
參考譯文: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覽。
賓語前置句 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調整句式:夫晉,有何厭?
參考譯文: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
主謂倒裝句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調整句式:汝之不惠,甚矣!
參考譯文:你也太不聰明了!
定語后置句 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織》) 調整句式:村中(有)好事少年。
參考譯文:村中有個好事的少年。
[邊練邊悟] 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8.(2023·河南部分學校5月模擬)夫江上之處女,有家貧而無燭者,處女相與語,欲去之。家貧無燭者將去矣,謂處女曰:“妾以無燭,故常先至,掃室布席。何愛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賜妾,何妨于處女?妾自以有益于處女,何為去我?”處女相語以為然而留之。
(節選自《戰國策·秦策》)
答案 我因為沒有燭,所以常常先到,一到便打掃屋子,鋪好席子。你們何必吝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點余光呢?
解析 將句中的定語后置調整為現代漢語語序。“余明之照四壁”是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照四壁之余明”,翻譯為“照在四壁上的那一點余光”。其他得分點:“以”,因為;“布”,鋪;“愛”,古今異義詞,吝嗇,吝惜。
9.(2023·山東實驗中學5月模擬)魏武長于料事,而不長于料人。劉備有蓋世之才,而無應卒之機。孫權勇而有謀,此不可以聲勢恐喝取也。魏武不用中原之長,而與之爭于舟楫之間,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爭利。犯此二敗以攻孫權,是以喪師于赤壁,以成吳之強。
(節選自蘇軾《魏武帝論》)
答案 (魏武帝)犯了這兩個(導致失敗的)錯誤來攻打孫權,因此在赤壁兵敗,成就了孫吳的強大。
解析 將句中的狀語后置調整為現代漢語語序。“喪師于赤壁”是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赤壁喪師”,翻譯為“在赤壁兵敗”。其他得分點:“敗”,錯誤;“是以”,因此;“成”,成就。
失誤三 該調不調,不合規范
[邊練邊悟] 10.把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前世之士身不顯于時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雖賤而夭,其文豈必不傳?異日有見之者,觀其《后車》詩,則不忘鑒戒矣;觀其《逸黨》詩,則禮義不壞矣;觀其《哭友人》詩,則酷吏愧心矣;觀其《同州題名記》,則守長知弊政矣;觀其《望仙驛記》,則守長不事廚傳矣。由是言之,為益豈不厚哉!
(選自《司馬光集》)
錯誤翻譯 前代的讀書人地位不顯赫于當時但文章留存于后代的太多了。
我來評卷 “士……者”是定語后置句,“身不顯于時”“言立于后世”是狀語后置句,翻譯時應該體現出來。
我來改正 前代中那些活著時地位不顯赫但文章在后代長存的讀書人太多了。
[對接高考] 3.(2021·全國乙卷)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注意運用調序法)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法,朕復何憂?”胄前后犯顏執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
關鍵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調整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關鍵詞語:“忿”,憤怒,怨恨;“信”,信用。
調整句式:“斷之以法”,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應為“以法斷之”。
譯文:但已經知道不能這樣處置,再依法裁決,這是忍下了小的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
【參考譯文】
皇上生氣地說:“你想遵守法律,卻讓我失信于天下嗎?”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產生于一時的喜怒,法律是國家用來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皇上怨恨候選官員多有欺詐行為,所以想要殺掉他們,但已經知道不能這樣處置,再依法裁決,這是忍下了小的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皇上說:“你能依法辦事,我還擔憂什么呢?”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的威嚴執行法律,奏答的言論像泉水一樣涌出,皇上都聽從他的意見,天下沒有冤案。
關注四 刪(“刪”即把沒有意義或不必譯出的襯詞、虛詞刪去)
[教考銜接] 
類型 例句 翻譯
現代漢語中沒有相應詞語與文言助詞對應,可以刪掉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刪掉詞語:之
參考譯文: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某些發語詞、表停頓和補足音節的虛詞,可以刪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六國論》) 刪掉詞語:夫
參考譯文:六國與秦國都是諸侯。
某些語氣詞,可以不譯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鴻門宴》) 刪掉詞語:也
參考譯文:奪取項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
[邊練邊悟] 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1.(2023·成都七中5月模擬)故以上之證而倍取于民者四,關市之租,府庫之征粟十一,廝輿之事,此四時亦當一倍貸矣。夫以一民養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無積也。
(節選自《管子·治國》)
答案 以一個農民養四個債主,所以即使對外逃者處刑,國君也不能制止農民外流,(是因為)糧少而農民沒有積蓄。
解析 刪掉發語詞,如“夫”。其他得分點:“刑”,處刑;“積”,積蓄。
12.(2023·成都七中5月模擬)今也倉廩虛而民無積,農夫以粥子者,上無術以均之也。故先王使農、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終歲之利無道相過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
(節選自《管子·治國》)
答案 如今糧倉空虛而百姓沒有積蓄,農民賣兒賣女,是因為君主沒有辦法來均衡人們的收入。
解析 ①刪襯字。如“今也”中的“也”。②刪判斷句標志。如“……者,……也”的“者”“也”。其他得分點:“虛”,空虛;粥,同“鬻”,賣;“術”,辦法;“均”,均衡。
失誤四 該刪不刪,畫蛇添足
[邊練邊悟] 13.把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時方考選科道,登云因疏言:“近歲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則摧剛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則化直為佞。其間豈無剛直之人,而弗勝齟齬,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來,以剛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黨,逐嗜乞憐,如所謂‘七豺’‘八狗’者,言路顧居其半。夫臺諫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賤辱至此,安望其抗顏直繩,為國家鋤大奸、殲巨蠹哉!與其誤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進。”因條數事以獻。
(節選自《明史·陳登云傳》)
錯誤翻譯 那些諫官是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讓人侮辱到這種地步,怎么能希望他不顧情面,正直地做事,為國家除掉大奸、消滅大害呢!
我來評卷 “夫臺諫為天下持是非”中的“夫”字,是句首發語詞,翻譯時可刪去不譯,上面答案翻譯成“那些”,明顯錯誤。
我來改正 諫官是替天下主持是非的,卻讓人輕視羞辱到這種地步,怎么能期望他不顧情面,正直地處理事情,為國家除掉大奸、消滅大害呢!
[對接高考] 4.(2022·浙江卷)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注意運用刪削法)
圣人不然,以為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可以無刑,刑之,而傷于仁;幸而有功,可以賞、可以無賞,無賞,而害于信。與其不屈吾法,孰若使民全其肌膚、保其首領,而無憾于其上;與其名器之不僭,孰若使民樂得為善之利而無望望不足之意。嗚呼!知其有可以與之之道而不與,是亦志于殘民而已矣。且彼君子之與之也,豈徒曰與之而已也,與之而遂因以勸之焉耳。故舍有罪而從無罪者,是以恥勸之也;去輕賞而就重賞者,是以義勸之也。蓋欲其思而得之也。故夫堯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無以見于民矣。
刪掉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鍵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刪掉詞語:之(第一個)。
關鍵詞語:“與”,給予;“之”,第二、三個,均為代詞,他們;“徒”,僅僅。
譯文:而且那些君子給予他們的,難道僅僅說是給予他們而已?
【參考譯文】
圣人不這樣,他們認為天下之人,不幸而犯了罪過,可以處罰,可以不處罰,處罰他,會對仁義有損傷;僥幸而有功勞,可以獎賞,可以不獎賞,不獎賞,會對信義有損害。與其不屈從我的法令,倒不如使百姓保全他們的肌膚和頭顱,而對他們的君主沒有怨恨;與其不僭越等級,倒不如使百姓為得到做善事的好處而快樂,而沒有失望不滿足的想法。唉!知道(上面)那些情況有可以給予百姓(刑賞忠厚)的道理卻不給予,這是存心傷害百姓罷了。而且那些君子給予他們的,難道僅僅說是給予他們而已?給予他們并趁機來勉勵他們罷了。所以舍棄有罪的而聽從無罪的,這是用羞恥之心來勉勵他們;舍去賞賜輕的而趨就賞賜重的,這是用仁義來勉勵他們。大概是想要他們進行思考后領悟到這一點。所以堯舜、三代有此盛況,舍棄這個,那么忠厚的教化,也沒有辦法在百姓中表現出來。
關注五 補(所謂“補”,就是補充句中省略的成分)
[教考銜接] 
類型 例句 翻譯
省略的主語、謂語、賓語要補上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你)估計我回到軍營中,你再進去(辭謝)。
省略的介詞“于”等要補上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鴻門宴》) 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
判斷句要補上判斷詞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老師,(是)用來傳授道、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
[邊練邊悟] 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4.(2023·鞍山二模)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輦所購金帛隨之,夸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
(節選自《宋史·曾鞏傳》)
答案 曾鞏用飯食和衣袍招待他,給他馬和隨從,用車載著所懸賞的金帛跟隨他,(讓他)四處巡行夸耀。
解析 ①補代詞。“假以騎從”省略代詞“之”,應為“假(之)以騎從”。②補成分。“夸徇四境”省略成分,且“四境”是“夸徇”的后置狀語,應為“(使其)四境夸徇”。其他得分點:“假”,提供,給;“輦”,名詞作狀語,用車載著;“徇”,巡行。
15.(2023·百校大聯考)及虜救至,又馳書勸玄謨急攻,曰:“昔武皇攻廣固,死沒者亦眾。況事殊曩日,豈得計士眾傷疲,愿以屠城為急。”不從。
(節選自《宋書·垣護之傳》)
答案 況且目前情勢和以前不同,怎么能過多地考慮士兵的傷亡疲勞,我希望把攻克滑城作為急務。
解析 補介詞。“況事殊曩日”,倒裝句兼省略句,應為“況事(與)曩日殊”。其他得分點:“曩日”,以前;“豈”,怎么;“計”,考慮;“急”,形容詞用作名詞,急務。
失誤五 該補不補,語意錯誤
[邊練邊悟] 16.把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英宗即位,加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尋加戶部尚書。帝不豫,遼使至不能見,命公亮宴于館,使者不肯赴。公亮質之曰:“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節選自《宋史·曾公亮傳》)
錯誤翻譯 賜宴不到場,這是對君主命令的不重視。我們的國君有病,卻一定要親臨宴會,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
我來評卷 “錫宴”省略了主語“君主”,“不赴”省略了主語“你”,“而必使親臨”省略了句子主語“你”,“使”后省略了“之”,譯為“他”,在翻譯時補上這些省略的成分,表達的意思才完整。
我來改正 (君主)賜宴(你)不到場,這是對君主命令的不尊重。我們的國君有病,(你)卻一定要(他)親臨宴會,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
[對接高考] 5.(2021·全國乙卷)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注意運用增補法)
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內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有據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由是全活甚眾。其五覆奏者以決前一二日,至決日又三覆奏。惟犯惡逆者一覆奏而已。
增補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鍵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增補詞語:句前省略主語“這些規定”。
關鍵詞語:“覆視”,復核查驗;“可”,值得;“矜”,憐憫;“狀”,情況;“聞”,使……知道。
譯文:(這些規定)都由門下省復核查驗,依據法律應當判處死刑而情理上又值得憐憫的人,記下情況上報朝廷。
【參考譯文】
(貞觀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詔:“判決死刑犯,兩天之內要進行五次回奏,在外地各州的要進行三次回奏。在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許上酒肉,內教坊和太常寺不許奏樂。(這些規定)都由門下省復核查驗,依據法律應當判處死刑而情理上又值得憐憫的人,記下情況上報朝廷。”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處決前一二天(完成兩次回奏),到處決當天還要進行三次回奏。只有犯惡逆罪(惡逆是十惡之一)的,只要進行一次回奏就行了。
關注六 變(“變”指根據語境,靈活變通地翻譯)
[教考銜接] 
類型 例句 翻譯
對比喻句的翻譯,應盡量保留比喻的說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譯出本體即可 金城千里。(《過秦論》) 方圓千里的堅固城池。
對借代句的翻譯,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寫出來即可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琵琶行并序》) 我和客人一起下了馬,登上船,舉起酒杯想要喝酒,卻沒有音樂伴我們消解憂愁。
對委婉說法的翻譯,只要按照現代漢語的用語習慣表述出來即可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陳情表》) 我生下來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去世了;到了四歲,舅父強迫母親改變守節的志愿,把她嫁給了別人。
[邊練邊悟] 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7.(2023·河南開封5月調研)夫秦,虎狼之國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讎也。橫人皆欲割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謂養仇而奉讎者也。
(節選自《戰國策·楚策一》)
答案 秦國是如同老虎豺狼一樣兇狠的國家,有吞并天下的野心。
解析 比喻修辭:虎狼,老虎和豺狼,比喻兇殘或勇猛,這里形容秦國如同老虎豺狼一樣。
18.(2023·江蘇連云港5月質檢)計倪對曰:“人之生無幾,必先憂積蓄,以備妖祥。必先省賦斂,勸農桑。師出無時,未知所當。卒然有師,彼日以弱,我日以強。慎無如會稽之饑,不可再更,王其審之。”
(節選自《越絕書·越絕計倪內經第五》)
答案 一個人活在世上的時間并不長,一定要先考慮積蓄,以防備災禍。
解析 偏義復詞:“妖祥”,與“備”搭配,意義在于“妖”,翻譯為“災禍”。
失誤六 該變不變,語意不暢
[邊練邊悟] 19.把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嬴氏焚書史,咸陽火正熾。此中有全書,并不遺只字。上溯書契前,結繩亦有記。繇前視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讀書三十乘,千萬中一二。方知余見小,春秋問蛄蟪。石彭與鳧毛,所見同兒稚。
(節選自張岱《瑯嬛福地記》)
錯誤翻譯 (經過此事)我才知道自己看見的很少,就像拿春秋長短尋問蟬一樣。
我來評卷 句中的“見”,動詞活用為名詞,見識;“小”,譯為淺陋。“春秋”,古代春秋是一年中兩個重要的季節,后用來指代一年的時光。“春秋問蛄蟪”為比喻句,在翻譯時應該用意譯的方式變通翻譯。
我來改正 (經過此事)我才知道自己見識淺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蟬不知道一年四季的轉換。
[對接高考] 6.(2023·全國乙卷)昔者晉獻公與寡人交,諸侯莫弗聞。獻公不幸離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將令其宗廟不祓除而社稷不血食也。
(節選自《韓非子·十過》)
答案 變通詞語:諱飾修辭:離群臣,可以翻譯為“去世”,在翻譯時不能直譯,只能改變表面意思,用意譯的方式翻譯。
譯文:晉獻公不幸謝世,到現在大約十年了。
變通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譯文】
過去晉獻公和我結交,諸侯沒有不聽說的。晉獻公不幸謝世,到現在大約十年了。繼位的兒子不好,我怕他會讓晉國的宗廟得不到打掃而社稷得不到祭祀了。
三、熟悉翻譯3步驟——明確步驟練規范
(2022·全國甲卷)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陳軫對曰:“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且先絕齊,后責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絕齊。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使者反報楚王,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
(節選自《戰國策·秦策二》,有刪改)
【解題思維】
第一步:審讀語境明大意
(1)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5分)
審語境 外部語境:齊楚聯合攻打秦國,秦國張儀以獻商于之地為條件說服楚王與齊國絕交,但楚王不聽信陳軫的建議,與齊絕交后沒得到土地,興師伐秦卻被秦齊聯軍打敗
內部語境:楚王不聽信陳軫的建議,自以為是,讓陳軫等待結果
審得分點 關鍵詞語:“聽”,聽從;“善”,妥當,好;“其”,表示祈使,還是;“弭口”,住口;“以”,連詞,表目的關系,來;“待”,等待。
特殊句式:無
第二步:切分字詞重落實
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
第三步:連綴成句要檢查
檢查得分點是否落實,是否有語病、錯別字等。
答案 楚王不聽從,說:“我的事辦好了!你還是閉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
【解題思維】
第一步:審讀語境明大意
(2)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5分)
第二步:切分字詞重落實
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
第三步:連綴成句要檢查
檢查得分點是否落實,是否有語病、錯別字等。
審語境 外部語境:秦國張儀以獻商于之地為條件說服楚王與齊國絕交,但楚王不聽信陳軫的建議,與齊絕交后被張儀以“六百里”變“六里”欺騙,最終沒得到土地,大怒興師伐秦卻被秦齊聯軍打敗
內部語境:張儀游說楚王成功后,面對來秦索要土地的使者,卻對當初獻商于之地六百里不予承認,欺騙使者說是“六里”,惹怒楚王
審得分點 關鍵詞語:“絕”,斷絕;“乃”,才;“廣從”,縱橫。
特殊句式:無
答案 張儀知道楚國已經和齊國斷絕交往后,于是出來接見使者說:“從某處到某處,縱橫六里土地。”
【參考譯文】
陳軫回答說:“我認為商于的土地是得不到的,但禍害一定會來。”楚懷王說:“為什么呢?”陳軫回答說:“那秦王看重您的原因,是因為大王和齊國交好。現在土地還沒有得到卻先和齊國絕交了,這樣就使楚國陷入孤立狀態,秦國又何必要看重一個被孤立的國家呢?況且我們先和齊國絕交,然后去向秦國索取土地,一定會被張儀欺騙。這樣一來,西邊就會有秦國的禍患,北邊又和齊國斷交,那么,秦、齊兩國的軍隊必將到來。”楚王不聽從,說:“我的事辦好了!你還是閉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楚王派出使者和齊國斷交。張儀回到秦國以后,秦國派人出使齊國,齊、秦兩國私下結交。楚國于是派出一位將軍去秦國接受土地。張儀知道楚國已經和齊國斷絕交往后,才出來接見(楚國的索土)使臣說:“從某處到某處,縱橫六里土地。”使者便回去報告楚王,楚王大怒,想要出兵討伐秦國。
[邊練邊悟] 把下列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9.(2023·南通5月適應性考試)從子(汪)宗伊,字子衡,為文盛后。嘉靖十七年進士。除浮梁知縣,累官兵部郎中。隆慶初,累遷至應天府尹,裁諸司供億,歲省民財萬計。
(節選自《明史·列傳第八十六》,有刪改)
答案 隆慶初年,(汪宗伊)多次升遷至應天府府尹,削減各個部門的供給,每年節省百姓財物數以萬計。
解析 ①留年號。如“隆慶”。②留官職名。如“應天府尹”。其他得分點:“累遷”,多次升遷;“裁”,削減;“供億”,供給。
20.(2023·成都七中三診)以為夫義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恥也,故殺身以遂其行。因此觀之,卑賤貧窮,非士之恥也。
(節選自《說苑·立節》)
答案 (他們)認為正義不樹立,聲名不顯著,這是士人的恥辱,因此以犧牲自身來實現自己的德行。
解析 ①刪發語詞。如“夫義之不立”中的“夫”。②刪主謂之間的助詞。如“義之不立,名之不著”中的“之”。③刪句末語氣詞。如“是士之恥也”中的“也”。其他得分點:“以為”,認為;“著”,顯著;“遂”,實現。
21.(2023·武漢重點中學6月質檢)(晉陽令劉)文靜見李世民而異之,深自結納,謂寂曰:“此非常人。”文靜坐與李密連昏,系太原獄,世民就省之。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高祖興唐》)
答案 劉文靜因為和李密聯姻受牽連而獲罪,被關押在太原的監獄里,李世民去監獄探視他。
解析 ①換通假字。“昏”,同“婚”,“連昏”,指聯姻。②換單音節詞為雙音節詞。“系”,關押。“省”,探視。其他得分點:“坐”,因……犯罪;“系太原獄”,省略句,“系(于)太原獄”。
22.(2023·金華5月模擬)嗚呼!王樸之材,誠可謂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時,外事征伐,攻取戰勝;內修制度,議刑法,定律歷,講求禮樂之遺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豈皆愚怯于晉、漢,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爾。
(節選自《新五代史·周臣傳》,有刪改)
答案 (他)所任用的都是五代的士人,難道他們在后晉、后漢時期都愚昧膽怯,卻在后周(變得)聰明有才智了嗎?
解析 將句中的狀語后置調整為現代漢語語序。“愚怯于晉、漢”是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晉、漢愚怯”,翻譯為“在后晉、后漢時期都愚昧膽怯”。“材智于周”是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周材智”,翻譯為“在后周(變得)聰明有才智”。其他得分點:“所用者五代之士也”是判斷句;“豈……戰”,固定句式,難道……嗎。
23.(2023·汕頭4月模擬)二十一年,俺答大入山西,詔天下舉武勇士。大猷詣巡按御史自薦,御史上其名兵部。會伯溫為尚書,送之宣大總督翟鵬所。召見論兵事,大猷屢折鵬。鵬謝曰:“吾不當以武人待子。”下堂禮之,驚一軍,然亦不能用。
(節選自《明史·俞大猷傳》)
答案 (翟鵬)召見(俞大猷)討論軍事方略,俞大猷每每(以灼見)折服翟鵬。翟鵬道歉說:“我不該用對待武卒的態度對待你。”
解析 補主語、賓語。“召見論兵事”,省略主語“翟鵬”,省略賓語“俞大猷”,應為“(翟鵬)召見(俞大猷)論兵事”。其他得分點:“折”,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折服;“謝”,道歉。
24.帝每宴,輒令鼓琴,好其繁聲。弘聞之不悅,悔于薦舉,伺譚內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譚至,不與席而讓之曰:“吾所以薦子者,欲令輔國家以道德也,而今數進鄭聲。以亂《雅》《頌》,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將令相舉以法乎?”譚頓首辭謝,良久乃遣之。
(節選自《后漢書》)
答案 宋弘并不請他入坐,責備他道:“我推薦您的原因,是希望您用道德輔佐君王。”
解析 補主語。“不與席而讓之曰”省略主語“宋弘”。其他得分點:“與”,給予;“讓”,責備;“輔國家以道德”,“以道德”為狀語,狀語后置句。
測 評 練 案
(滿分:92分)
一、專項練
題組一 重點實詞的翻譯
把下列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4分,共16分)
1.(2023·湖北恩施模擬)(劉)晏又以為戶口滋多,則賦稅自廣,故其理財以養民為先。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縣雨雪豐歉之狀白使司,豐則貴糴,歉則賤糶,或以谷易雜貨供官用,及于豐處賣之。
(節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實詞】 具:陳述。歉:歉收,收成不好。白:上報。糴:買進糧食。
【譯文】 每過十天至一個月,(知院官)必須陳述所在州縣的雨雪豐歉狀況,上報轉運使司,如果豐收,就以高價買進糧食;如果歉收,就以低價賣出糧食。
2.(2023·湖北名校聯考)甲申,始剖符封諸功臣為徹侯。蕭何封酂侯,所食邑獨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余戰,小者數十合。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顧反居臣等上,何也?”
(節選自《資治通鑒·漢紀》)
【實詞】 徒:只是。文墨:指文書辭章。顧反:反而。
【譯文】 只是處理文書辭章和發發議論,(地位)反而在我們之上,(這是)為什么呢?
3.(2023·湖北鄂東南聯考)仲淹以民遠輸勞苦,請建鄜城為軍,以河中府、同、華州中下戶租稅就輸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糴十之三,他所減不與。
(節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夏元昊拒命》)
【實詞】 徙:轉移。就:接近。與:參與(包含)。
【譯文】 春夏時轉移士兵到有糧食吃的地方去,可省去買糧費用的十分之三,而其他方面(軍費)的減少還未包含在內。
4.(2023·河南開封三模)吾觀突厥之眾雖多而不整,君臣之志惟賄是求,當其請和之時,可汗獨在水西,達官皆來謁我,我若醉而縛之,因襲擊其眾,勢如拉朽。又命長孫無忌、李靖伏兵于幽州以待之,虜若奔歸,伏兵邀其前,大軍躡其后,覆之如反掌耳。
(節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實詞】 邀:阻擊,攔截。躡:跟蹤,追蹤。覆:消滅。
【譯文】 假如俘虜奔逃回去,埋伏著的兵馬在前面阻攔截擊,大部隊在后面跟蹤追擊,消滅他們易如反掌。
題組二 重點虛詞的翻譯
把下列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4分,共16分)
5.(2023·西安五區模擬)文宗即位,拜戶部侍郎。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懇辭侍養,不之許。太和四年,丁父憂免。開成二年,領諸道鹽鐵轉運使。三年正月,進階金紫,食邑七百戶。
(節選自《舊唐書·楊嗣復》,有刪改)
解析 以:因為。致仕:退休。懇辭:懇求辭官。不之許:不許之,賓語前置。
答案 因為楊于陵從太子少傅的職位上退休,年老多病,楊嗣復請求辭官侍奉父親,皇帝沒答應他。
6.(2023·湖北荊州四校聯考)神宗即位,徙知廬州。熙寧三年,至京師。王安石素與之善,方行新法,謂之曰:“舉朝紛紛,俟君來久矣,將以待制、諫院處君。”堯俞曰:“新法世以為不便,誠如是,當極論之。平生未嘗好欺,敢以為告。”
(節選自《宋史·傅堯俞傳》)
解析 素:向來。方:正要。俟:等待。處:安置。
答案 王安石向來和他要好,這時正要推行新法,他對傅堯俞說:“朝廷上下議論紛紛,我等你還京已等了很久了,(若能得到你的支持,)我將授予你待制、諫院等(更高)職務。”
7.(2023·廣東深圳模擬)以勤歸十年,年七十。復頒上方銀幣,命于陛馳歸賜之,且敕有司存問。又六年卒。贈太保,謚文端。
解析 “復”前添加主語“皇帝”,省略句。復:又。頒:送發。馳歸:快速回鄉。存問:慰問。有司:有關官員。且:并且。敕:皇帝命令。上方:朝廷。
答案 皇帝又送發宮廷中的銀幣,命令陳于陛快速回鄉賞賜他,并且敕令主管官員慰問。
8.(2023·濟南外國語檢測)子春曰:“自古胡人為輔佐名臣則有矣,未有為帝王者也。石將軍非惡帝王不為而讓于殿下,顧以帝王自有歷數,非智力之所取,雖強取之,必不為天人所與。歸身殿下,此乃石將軍之明識所以遠過于人也,殿下又何怪乎!”浚大悅,遣使報聘,以厚幣酬之。
解析 顧:表轉折,只是。以:因為。為……所:表被動。與:支持。
答案 只是因為帝王身份自有天數,不是憑借智慧和力量就能取得的,即使勉強取得了,也一定不被天下人支持。
題組三 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
把下列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4分,共16分)
9.(2023·全國乙卷)其妻曰:“吾觀晉公子,萬乘之主也;其左右從者,萬乘之相也。今窮而出亡過于曹,曹遇之無禮。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貳焉。”負羈曰:“諾。”盛黃金于壺,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遺公子。公子見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辭其璧。
(節選自《韓非子·十過》)
【介詞結構后置+省略句】 “盛黃金于壺”,介詞結構“于壺”置于“盛”之后;“充之以餐”,介詞結構“以餐”置于“充”之后,正常語序為“于壺盛黃金”“以餐充之”。“加璧其上”省略介詞“于”,應為“加璧于其上”。
【譯文】 (于是)在壺里裝上黃金,用食物把壺裝滿,又在壺上加了塊玉璧,晚上派人送給晉公子。
10.(2023·濟南外國語檢測)石勒欲襲王浚,未知虛實,將遣使覘之。參佐請用羊祜、陸抗故事 ,致書于浚。浚聞勒欲附之,甚喜,謂子春曰:“石公一時豪杰,乃欲稱藩于孤,其可信乎?”
【固定句式】 其……乎:難道……嗎?
【譯文】 石公是一時的豪杰,竟然想要向我臣服,難道可以相信嗎?
11.(2023·河北保定5月三模)顏率曰:“弊邑固竊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壺醬甀耳,可懷挾提挈以至齊者;非效鳥集烏飛,兔興馬逝,漓然止于齊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挽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器械被具,所以備者稱此。今大王縱有其人,何途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
(節選自《戰國策·東周策》)
【賓語前置】 “何途之從”,賓語“何途”前置,“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正常語序為“從何途”。
【譯文】 如今大王即使有那么多人,又從哪條路(把九鼎)運出來呢?我私下為大王擔憂這事啊。
12.(2023·山師附中6月模擬)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異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治國而國安利。上之人茍不能精察之、審用之,則雖抱皋、夔之智,且不能自異于眾,況其下者乎?
(節選自王安石《材論》,有刪改)
【定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 “人之有材能者”,定語“有材能”后置于中心詞“人”后,正常語序為“有材能之人”。“何以異于人”,介詞結構“于人”置于“異”之后,正常語序為“于人何以異”。
【譯文】 況且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與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呢?
題組四 詞類活用的翻譯
把下列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4分,共8分)
13.(2023·山東濟南檢測)則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鳴曰:“子與吾,吾與子分楚國;子不與吾,子父則死矣。”申鳴流涕而應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聞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祿者畢其能;今吾已不得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
【詞類活用】 死:為動用法,為……而死。
【譯文】 吃誰的飯就要為其事務而死,接受誰的俸祿就要使能力全用盡(傾盡全力)而為他做事。
14.(2023·臨沂模擬)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啴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動。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詞類活用】 一:名詞用作動詞,統一。
【譯文】 所以用禮制來引導人們的意志,用音樂來調和人們的聲音,用政令來統一人們的行動,用刑罰來防止人們的奸邪。
題組五 古今異義詞的翻譯
把下列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4分,共16分)
15.(2023·全國乙卷)叔瞻謂曹君曰:“臣觀晉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無禮,彼若有時反國而起兵,即恐為曹傷。君不如殺之。”
(節選自《韓非子·十過》)
解析 非常:古義,不同,尋常、不平常的;今義,很,形容程度。有時:古義,有機會;今義,偶然、偶爾。
答案 我看晉公子,不是普通之人。您對他沒有禮貌,他如果有機會回國當了君主而起兵,那恐怕會成為曹國的禍害。
16.(2023·全國乙卷)“吾觀晉公子,萬乘之主也;其左右從者,萬乘之相也。今窮而出亡過于曹,曹遇之無禮。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貳焉。”
(節選自《韓非子·十過》)
解析 窮:古義,困窘、困厄;今義,貧窮。
答案 現在他處境困窘而出國逃亡,路過曹國,曹國對待他很無禮。
17.(2023·新課標Ⅰ卷)陳人有武臣,謂子鮒曰:“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遏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節選自《孔叢子·答問》)
解析 勸:古義,鼓勵(做好事);今義,勸告(別做壞事)。得:古義,合適;今義,得到。
答案 發現(他們的言論)經久不衰、長久流傳,在遏制奸邪、鼓勵行善方面,韓非未必是錯誤的,孔子未必是全部合適的。
18.(2023·連云港5月質檢)昔者,越王勾踐既得反國,欲陰謀吳。乃召計倪而問焉,曰:“吾欲伐吳,恐弗能取。”
(節選自《越絕書·越絕計倪內經》)
解析 陰謀:古義,暗中謀劃;今義,貶義詞,詭計。
答案 從前,越王勾踐返回自己的國家后,就想暗中謀劃對付吳國。
二、綜合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題。(20分)
材料一:
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 ■ ■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少時情感激憤,自持自守,不到二十歲時,監督彭州軍隊,有老練成熟的風范。“感慨自立”指情感激憤,能自持自守,這是對馬知節少時精神、品行的描述,至此語意完整,故應在“自立”后斷開,所以第一處斷在“C”處;“未冠”指不到二十歲,放在此處做時間狀語,需單獨成句,所以第二處斷在“D”處;“彭州兵”是“監”的賓語,故應在“兵”后斷開,所以第三處斷在“G”處。
2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B
A.東封,指帝王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昭告天下太平。因泰山在東,故名。
B.自屈,指委屈自己,“不少自屈”與“句讀之不知”的句式特點不同。
C.患,指憂患、禍患,與《屈原列傳》中“惠王患之”的“患”詞義不同。
D.不測,指難以預料、揣測,與成語“變幻莫測”中的“莫測”意思相同。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含義、文言句式和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項“句式特點不同”說法錯誤。“不少自屈”與“句讀之不知”都是賓語前置的倒裝句,兩者句式特點相同。句意:不肯稍微委屈自己。/不了解句子的斷句。C項正確。“惠王患之”的“患”解釋為擔心。句意:自此蜀人免除了破產的禍患。/惠王擔心這件事。D項正確。句意:敵寇不知底細。/事物變化多端,難以揣測。
2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D
A.馬知節憑借先人余蔭年少為官,后因仰慕何承矩而改變志趣,學習詩書。他所交往的人都是當世賢士,但過于嫉恨壞人壞事,也招致了一些怨言。
B.劉廷讓在君子館戰敗,馬知節在博州趕緊修繕城池,整治武器,儲備糧草,屬官對此都心生不滿。不久,敵人果然到來,因無隙可乘只好引兵退去。
C.秦州將羌人首領的很多親屬作為人質,長期不放他們回去,馬知節擔任知州后,心生不忍,將他們全部釋放。羌人心懷感激,很久不再侵犯邊塞。
D.在延州任職時,正值元宵節前后,戎寇突然而至。馬知節于是張燈結彩,為引誘敵人入內而大開關門,接連幾夜宴飲作樂,戎寇后來自動離去了。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項“為引誘敵人入內而大開關門”錯誤。馬知節“張燈啟關,宴樂累夕”其實是故布疑陣,迷惑敵人,讓戎寇不知虛實,不敢貿然進攻;“啟關”的目的并不是“引誘敵人入內”,恰恰是將其拒之于城門之外。
2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繼恩惡其不附己,遣知彭州,付以羸兵捍賊。(4分)
(2)知節所至,皆以威愛臨下,而事無不濟。(4分)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1)“惡”,憎恨;“附”,依附;“羸”,疲弱、瘦弱;“捍”,抵御。(2)“威愛”,威嚴、仁惠;“臨下”,治理下屬;“濟”,成功。
答案 (1)繼恩憎恨他不依附自己,派(他)守衛彭州,將疲弱的士兵交給他帶領以抵御賊寇。
(2)知節任官所至之地,都憑威嚴、仁惠治理下屬,事情沒有不成功的。
23.從材料一的事例中,除可看出馬知節“為人質直”“賦性疏直”的性格外,還可看出他的哪些優良品質?請簡要概括。(3分)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從材料一“知節獨進言:‘蔬食者,惟陛下一人而已。王旦等在道中與臣同次舍,無不私食肉者。’又顧旦等曰:‘知節言是否?’”可知,其他“從官”對蔬食的要求都陽奉陰違,只有馬知節表里如一,與皇帝一同始終堅持蔬食;他不愿皇帝被臣下欺瞞,說明他對皇帝忠心耿耿;他敢冒大不韙揭露宰相等人欺君罔上的行為,表明他遇事敢言。
答案 ①表里如一。②忠心耿耿。③遇事敢言。
【參考譯文】
材料一:
真宗時,馬知節、韓崇訓都憑借檢校官身份簽書樞密院事(即擔任樞密使副官,掌管辦理軍事文書事宜)。知節為人樸實正直,真宗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從京城出發,君臣一律素食。封禪典禮結束后,真宗慰勞宰相王旦等人說:“你們長久食素,不容易啊。”王旦等人都兩次下拜。唯獨知節進言說:“食素的人只有陛下一人而已。王旦等人在途中與我同宿,沒有不私下食肉的。”又回頭問王旦等人:“我說的話對不對?”王旦(對真宗)兩次下拜,說:“確實是知節所說的那樣。”
材料二:
馬知節,字子元。父親馬全義,國史中有傳記。全義(殉國后),太祖很懷念他,知節才七歲時就受到皇帝召見,破格授予供奉官。少時情感激憤,自持自守,不到二十歲時,監督彭州軍隊,有老練成熟的風范。景德三年簽書樞密院事,升任樞密副使,大中祥符七年罷職。天禧元年主管樞密院事,二年罷職。因病授予節度觀察留后(三品武臣寄祿官,無實際職事),請求到京外做官,被任命為貝州知州。不久真宗憐憫他瘦弱憔悴,只讓他回鎮(療養),而上黨、大名的百姓已爭相迎接他。享年六十五歲,贈官侍中,謚號正惠。(知節)天性坦率正直,遇事敢言,不肯(因迎合別人)而稍微委屈自己。所交往者都是一時賢士,平時常以謀略自許。起初監督潭州軍隊,何承矩擔任太守,很能以文雅整
飭官場風氣。知節仰慕他,因此改變志趣閱讀詩書。雍熙年間統領博州軍隊,當時劉廷讓在君子館戰敗,知節修繕城池,整治武器,儲積糧草,屬官都不高興。不久,敵人果然到來,因見(博州)早有防備才引兵退去。李順反叛時,(皇帝)下詔命(知節)與王繼恩一同討伐賊寇。繼恩憎恨他不依附自己,派(他)守衛彭州,將疲弱的士兵交給他帶領以抵御賊寇,十萬賊寇攻打城池,知節奮力作戰,恰好援兵到來,賊寇因而潰敗。擔任秦州知州時,州中曾以羌人酋長的二十余名親屬作為人質,超過二十四年了。知節說:“羌人也是人,難道(他們)就不想回到故里嗎?”(于是)將他們全都釋放。羌人感念他的恩德,直到他任期終了都不再侵犯邊塞。(直到知節)擔任益州知州時,才奏請用省校代替富民
用船運送(物資),自此蜀人免除了破產的禍患。在延州任職時,敵寇到來,正值元宵(前后),(知節)于是張燈結彩,大開城門,連續幾夜宴飲作樂,敵寇不知底細,于是引兵退去。(皇帝)下詔將澶、魏等六州的糧食輸送定武。當時外敵正在入侵,知節守衛鎮州,說:“糧食送來,只是資助了敵人。”只令在車船所至之地收取(糧食),敵人一無所得,只好逃走。知節任官所至之地,都憑威嚴、仁惠治理下屬,事情沒有不成功的。只是過于痛恨壞人壞事,不能不招致怨言。
本節內容結束
THANKS學案22 文言翻譯句子——聯系語境,準確通達
復習目標 
1.了解文言語句的翻譯要點。2.掌握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
鏈接高考 
卷別 題干表述(第13題翻譯)(8分) 設題角度 命題特點
2023新課標Ⅰ卷 (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 (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 ①實詞:驕侮、先;隅、審、信 ②虛詞:唯、是以;而、其、焉 ①主要得分點:重點實詞——多義詞、古今異義詞、活用詞;重點虛詞——以、乃、之、其等;重點句式——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及固定句式。 ②均有個別陌生實詞,需要臨場推斷。
2023新課標Ⅱ卷 (1)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 (2)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 ①實詞:少、卻、令、緩轡;臨、意、相 ②虛詞:而、乎、與;之、斯 ③句式:不……乎
2022新高考Ⅰ卷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①實詞:歲、行、數;②關鍵虛詞:且、以;③固定詞語: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 ①多義實詞:折節、與、去 ②關鍵虛詞:以
2022新高考Ⅱ卷 (1)禹曰:“吳漢可。禹數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 ①重點實詞:勇鷙、數、鮮 ②句式:省略句
(2)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 ①多義實詞:讓、多;②古今異義詞:軍師;③句式:固定句式(何……乎)
一、文言文翻譯“三大賦分點”
文言文翻譯和很多題目一樣,也是按得分點賦分的。文言文翻譯語句的賦分點主要體現在實詞、虛詞、特殊句式上,找準了這三點,也就抓住了翻譯題的命題點和基本的得分點。
[邊練邊悟] 1.分析下列文言句子中的重要實詞、關鍵虛詞和特殊句式,準確翻譯文言語句。
(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燭之武退秦師》)
重要實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
關鍵虛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翻譯“六關注”,防范“六失誤”
文言翻譯要做到“信”,即準確地表達原文意思;力爭“達”,即文通字順,句意暢達;而“雅”,則是更高一級的要求,即做到用語得體,簡明優雅。所以翻譯時要先直譯,確保字字落實;直譯不暢再意譯。翻譯時,注意運用“六關注”,防范“六失誤”。
關注一 留(所謂“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詞匯和專有名詞)
[教考銜接] 
類型 例句 翻譯
古今意思相同的詞可以保留 封閉宮室,還軍霸上。(《鴻門宴》) 保留詞語:封閉、宮室 參考譯文:封閉了宮室,軍隊退回到霸上。
專有名詞(如人、物、地名、朝代、年號、帝號、國號、官職、典章制度等)可以保留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鴻門宴》) 保留詞語:沛公、左司馬、曹無傷、項羽 參考譯文: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讓人對項羽說。
成語可以保留 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鴻門宴》) 保留詞語:勞苦而功高、封侯 參考譯文:如此勞苦功高,卻沒有封侯的獎賞。
[邊練邊悟] 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2.(2023·淄博三模)昔者,越王勾踐近侵于強吳,遠愧于諸侯,兵革散空,國且滅亡。乃脅諸臣而與之盟:“吾欲伐吳,奈何有功?”群臣默然而無對。
(節選自《越絕書·越絕外傳計倪第十一》)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3·東北四市6月聯考)顯宗即位,尊桓榮以師禮。常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幾杖,會百官驃騎將軍東平王蒼以下、榮門生數百人,天子親自執業,時執經生避位發難,上謙曰“太師在是”。
(節選自《東觀漢記·卷十五》)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誤一 該留不留,強行翻譯
[邊練邊悟] 4.把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趙立,徐州張益村人。……時山東諸郡莽為盜區,立介居其間,威名流聞。會金左將軍昌圍楚州急,通守賈敦詩欲以城降,宣撫使杜充命立將所部兵往赴之。且戰且行,連七戰勝而后能達楚。
(選自《宋史·趙立傳》)
錯誤 翻譯 適逢金國上將軍完顏昌加緊圍困楚州,佐理郡務官賈敦詩打算交城投降,安撫使杜充命令趙立率領部下前往支援他。
我來 評卷 官職名“左將軍”“通守”“宣撫使”及在句中只起調節音節作用的“之”,不用翻譯,卻強行翻譯。應保留官職名,刪去“之”。
我來 改正
[對接高考] 1.(2022·全國乙卷)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注意運用保留法)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刈厥敵,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保留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鍵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注二 換(所謂“換”,就是用現代漢語中的詞語替換文言詞語)
[教考銜接] 
類型 例句 翻譯
單音節詞換成雙音節詞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替換詞語“思”:思考。 參考譯文:我曾經整天地思考。
通假字要換成本字,譯成本字的意思 距關,毋內諸侯。(《鴻門宴》) 替換詞語“距”:同“拒”,據守。 參考譯文:把守住函谷關,不讓諸侯進來。
古今異義詞、偏義復詞要替換成相應的現代詞語 沛公居山東時。(《鴻門宴》) 替換詞語“山東”:崤山以東。 參考譯文:沛公居住在崤山以東時。
活用的詞語、固定結構要換成相應的現代詞語 吾從而師之。(《師說》) 替換詞語“師”:以……為師。 參考譯文:我跟從他,以他為師。
判斷句、被動句中的標志性詞語要對應譯出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替換詞語“則”:就是。 參考譯文: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啊。
[邊練邊悟] 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5.(2023·西安鐵一中6月質檢)吳王不聽,遂受其女,以申胥為不忠而殺之。越乃興師伐吳,大敗之于秦余杭山。滅吳,禽夫差,而戮太宰嚭與其妻子。
(節選自《越絕書·內經九術》)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3·吉林三模)常獵于青山,還如大理寺,親錄系囚,多所原釋。中書侍郎韓熙載奏,獄訟有司之事,囚圄非車駕所宜臨幸,請罰內庫錢三百萬以資國用。雖不聽,亦不怒也。
(節選自陸游《南唐書·后主本紀》)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誤二 該換不換,文白混雜
[邊練邊悟] 7.把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紹圣初,(許將)入為吏部尚書,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謫元祐諸臣,奏發司馬光墓。哲宗以問將,對曰:“發人之墓,非盛德事。”知潁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數告老,召為佑神觀使。
(節選自《宋史·許將傳》)
錯誤 翻譯 章惇為相,與蔡卞一起任意羅織,貶斥元祐舊臣,上奏請求打開司馬光的墳墓。
我來 評卷 “章惇為相”“羅織”文白摻雜,“為相”意為“擔任宰相”,“羅織”意為“虛構罪名,進行誣陷”。
我來 改正
[對接高考] 2.(2022·新高考卷Ⅱ)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注意運用替換法)
上既破邯鄲,誅王郎,召鄧禹宿,夜語曰:“吾欲北發幽州突騎,諸將誰可使者?”禹曰:“吳漢可。禹數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上于是以漢為大將軍。漢遂斬幽州牧苗曾,上以禹為知人。吳漢與蘇茂、周建戰,漢躬被甲持戟,告令諸部將曰:“聞鼓聲皆大呼俱進,后至者斬。”遂鼓而進,賊兵大破。北擊清河長垣及平原五里賊,皆平之。
替換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注三 調(所謂“調”,就是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的語序調整過來,使譯句暢達)
[教考銜接] 
類型 例句 翻譯
狀語 后置句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賦》) 調整句式:蘇子與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 參考譯文: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覽。
賓語 前置句 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調整句式:夫晉,有何厭? 參考譯文: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
主謂 倒裝句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調整句式:汝之不惠,甚矣! 參考譯文:你也太不聰明了!
定語 后置句 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織》) 調整句式:村中(有)好事少年。 參考譯文:村中有個好事的少年。
[邊練邊悟] 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8.(2023·河南部分學校5月模擬)夫江上之處女,有家貧而無燭者,處女相與語,欲去之。家貧無燭者將去矣,謂處女曰:“妾以無燭,故常先至,掃室布席。何愛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賜妾,何妨于處女?妾自以有益于處女,何為去我?”處女相語以為然而留之。
(節選自《戰國策·秦策》)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23·山東實驗中學5月模擬)魏武長于料事,而不長于料人。劉備有蓋世之才,而無應卒之機。孫權勇而有謀,此不可以聲勢恐喝取也。魏武不用中原之長,而與之爭于舟楫之間,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爭利。犯此二敗以攻孫權,是以喪師于赤壁,以成吳之強。
(節選自蘇軾《魏武帝論》)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誤三 該調不調,不合規范
[邊練邊悟] 10.把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前世之士身不顯于時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雖賤而夭,其文豈必不傳?異日有見之者,觀其《后車》詩,則不忘鑒戒矣;觀其《逸黨》詩,則禮義不壞矣;觀其《哭友人》詩,則酷吏愧心矣;觀其《同州題名記》,則守長知弊政矣;觀其《望仙驛記》,則守長不事廚傳矣。由是言之,為益豈不厚哉!
(選自《司馬光集》)
錯誤 翻譯 前代的讀書人地位不顯赫于當時但文章留存于后代的太多了。
我來 評卷 “士……者”是定語后置句,“身不顯于時”“言立于后世”是狀語后置句,翻譯時應該體現出來。
我來 改正
[對接高考] 3.(2021·全國乙卷)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注意運用調序法)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法,朕復何憂?”胄前后犯顏執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
關鍵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調整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注四 刪(“刪”即把沒有意義或不必譯出的襯詞、虛詞刪去)
[教考銜接] 
類型 例句 翻譯
現代漢語中沒有相應詞語與文言助詞對應,可以刪掉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刪掉詞語:之 參考譯文: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某些發語詞、表停頓和補足音節的虛詞,可以刪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六國論》) 刪掉詞語:夫 參考譯文:六國與秦國都是諸侯。
某些語氣詞,可以不譯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鴻門宴》) 刪掉詞語:也 參考譯文:奪取項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
[邊練邊悟] 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1.(2023·成都七中5月模擬)故以上之證而倍取于民者四,關市之租,府庫之征粟十一,廝輿之事,此四時亦當一倍貸矣。夫以一民養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無積也。
(節選自《管子·治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23·成都七中5月模擬)今也倉廩虛而民無積,農夫以粥子者,上無術以均之也。故先王使農、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終歲之利無道相過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
(節選自《管子·治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誤四 該刪不刪,畫蛇添足
[邊練邊悟] 13.把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時方考選科道,登云因疏言:“近歲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則摧剛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則化直為佞。其間豈無剛直之人,而弗勝齟齬,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來,以剛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黨,逐嗜乞憐,如所謂‘七豺’‘八狗’者,言路顧居其半。夫臺諫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賤辱至此,安望其抗顏直繩,為國家鋤大奸、殲巨蠹哉!與其誤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進。”因條數事以獻。
(節選自《明史·陳登云傳》)
錯誤 翻譯 那些諫官是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讓人侮辱到這種地步,怎么能希望他不顧情面,正直地做事,為國家除掉大奸、消滅大害呢!
我來 評卷 “夫臺諫為天下持是非”中的“夫”字,是句首發語詞,翻譯時可刪去不譯,上面答案翻譯成“那些”,明顯錯誤。
我來 改正
[對接高考] 4.(2022·浙江卷)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注意運用刪削法)
圣人不然,以為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可以無刑,刑之,而傷于仁;幸而有功,可以賞、可以無賞,無賞,而害于信。與其不屈吾法,孰若使民全其肌膚、保其首領,而無憾于其上;與其名器之不僭,孰若使民樂得為善之利而無望望不足之意。嗚呼!知其有可以與之之道而不與,是亦志于殘民而已矣。且彼君子之與之也,豈徒曰與之而已也,與之而遂因以勸之焉耳。故舍有罪而從無罪者,是以恥勸之也;去輕賞而就重賞者,是以義勸之也。蓋欲其思而得之也。故夫堯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無以見于民矣。
刪掉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鍵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注五 補(所謂“補”,就是補充句中省略的成分)
[教考銜接] 
類型 例句 翻譯
省略的主語、謂語、賓語要補上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你)估計我回到軍營中,你再進去(辭謝)。
省略的介詞“于”等要補上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鴻門宴》) 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
判斷句要補上判斷詞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老師,(是)用來傳授道、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
[邊練邊悟] 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4.(2023·鞍山二模)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輦所購金帛隨之,夸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
(節選自《宋史·曾鞏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23·百校大聯考)及虜救至,又馳書勸玄謨急攻,曰:“昔武皇攻廣固,死沒者亦眾。況事殊曩日,豈得計士眾傷疲,愿以屠城為急。”不從。
(節選自《宋書·垣護之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誤五 該補不補,語意錯誤
[邊練邊悟] 16.把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英宗即位,加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尋加戶部尚書。帝不豫,遼使至不能見,命公亮宴于館,使者不肯赴。公亮質之曰:“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節選自《宋史·曾公亮傳》)
錯誤 翻譯 賜宴不到場,這是對君主命令的不重視。我們的國君有病,卻一定要親臨宴會,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
我來 評卷 “錫宴”省略了主語“君主”,“不赴”省略了主語“你”,“而必使親臨”省略了句子主語“你”,“使”后省略了“之”,譯為“他”,在翻譯時補上這些省略的成分,表達的意思才完整。
我來 改正
[對接高考] 5.(2021·全國乙卷)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注意運用增補法)
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內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有據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由是全活甚眾。其五覆奏者以決前一二日,至決日又三覆奏。惟犯惡逆者一覆奏而已。
增補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鍵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注六 變(“變”指根據語境,靈活變通地翻譯)
[教考銜接] 
類型 例句 翻譯
對比喻句的翻譯,應盡量保留比喻的說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譯出本體即可 金城千里。(《過秦論》) 方圓千里的堅固城池。
對借代句的翻譯,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寫出來即可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琵琶行并序》) 我和客人一起下了馬,登上船,舉起酒杯想要喝酒,卻沒有音樂伴我們消解憂愁。
對委婉說法的翻譯,只要按照現代漢語的用語習慣表述出來即可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陳情表》) 我生下來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去世了;到了四歲,舅父強迫母親改變守節的志愿,把她嫁給了別人。
[邊練邊悟] 把下面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7.(2023·河南開封5月調研)夫秦,虎狼之國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讎也。橫人皆欲割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謂養仇而奉讎者也。
(節選自《戰國策·楚策一》)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23·江蘇連云港5月質檢)計倪對曰:“人之生無幾,必先憂積蓄,以備妖祥。必先省賦斂,勸農桑。師出無時,未知所當。卒然有師,彼日以弱,我日以強。慎無如會稽之饑,不可再更,王其審之。”
(節選自《越絕書·越絕計倪內經第五》)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誤六 該變不變,語意不暢
[邊練邊悟] 19.把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嬴氏焚書史,咸陽火正熾。此中有全書,并不遺只字。上溯書契前,結繩亦有記。繇前視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讀書三十乘,千萬中一二。方知余見小,春秋問蛄蟪。石彭與鳧毛,所見同兒稚。
(節選自張岱《瑯嬛福地記》)
錯誤 翻譯 (經過此事)我才知道自己看見的很少,就像拿春秋長短尋問蟬一樣。
我來 評卷 句中的“見”,動詞活用為名詞,見識;“小”,譯為淺陋。“春秋”,古代春秋是一年中兩個重要的季節,后用來指代一年的時光。“春秋問蛄蟪”為比喻句,在翻譯時應該用意譯的方式變通翻譯。
我來 改正
[對接高考] 6.(2023·全國乙卷)昔者晉獻公與寡人交,諸侯莫弗聞。獻公不幸離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將令其宗廟不祓除而社稷不血食也。
(節選自《韓非子·十過》)
變通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熟悉翻譯3步驟——明確步驟練規范
(2022·全國甲卷)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陳軫對曰:“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且先絕齊,后責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絕齊。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使者反報楚王,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
(節選自《戰國策·秦策二》,有刪改)
(1)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邊練邊悟] 把下列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9.(2023·南通5月適應性考試)從子(汪)宗伊,字子衡,為文盛后。嘉靖十七年進士。除浮梁知縣,累官兵部郎中。隆慶初,累遷至應天府尹,裁諸司供億,歲省民財萬計。
(節選自《明史·列傳第八十六》,有刪改)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3·成都七中三診)以為夫義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恥也,故殺身以遂其行。因此觀之,卑賤貧窮,非士之恥也。
(節選自《說苑·立節》)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23·武漢重點中學6月質檢)(晉陽令劉)文靜見李世民而異之,深自結納,謂寂曰:“此非常人。”文靜坐與李密連昏,系太原獄,世民就省之。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高祖興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23·金華5月模擬)嗚呼!王樸之材,誠可謂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時,外事征伐,攻取戰勝;內修制度,議刑法,定律歷,講求禮樂之遺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豈皆愚怯于晉、漢,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爾。
(節選自《新五代史·周臣傳》,有刪改)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23·汕頭4月模擬)二十一年,俺答大入山西,詔天下舉武勇士。大猷詣巡按御史自薦,御史上其名兵部。會伯溫為尚書,送之宣大總督翟鵬所。召見論兵事,大猷屢折鵬。鵬謝曰:“吾不當以武人待子。”下堂禮之,驚一軍,然亦不能用。
(節選自《明史·俞大猷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帝每宴,輒令鼓琴,好其繁聲。弘聞之不悅,悔于薦舉,伺譚內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譚至,不與席而讓之曰:“吾所以薦子者,欲令輔國家以道德也,而今數進鄭聲。以亂《雅》《頌》,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將令相舉以法乎?”譚頓首辭謝,良久乃遣之。
(節選自《后漢書》)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案22 文言翻譯句子
邊練邊悟
1.(1)重要實詞:東(名詞用作狀語,在東邊)、封(邊界,疆域,使動用法)、肆(擴大,擴張)、闕(侵損,削減)。
譯文:(晉國)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擴大它西邊的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減少,將從哪里取得它所貪求的土地呢?
(2)關鍵虛詞:乃(于是)、之(到)、以(把)。
譯文:項伯于是在夜里快馬加鞭趕到劉邦軍隊駐地,私下里見了張良,把事情全部告訴了他。
(3)特殊句式:判斷句、被動句。
譯文: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
2.解析 ①留國名、人名。如“吳”“越王勾踐”。②留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如“諸侯”“滅亡”。其他得分點:“兵革”,武器裝備;“且”,將要。
答案 越王勾踐受到強鄰吳國的侵略,在遠方的諸侯面前丟盡臉面,武器裝備損失殆盡,國家將要滅亡。
3.解析 ①留官署名。如“太常府”。②留人名。如“榮”。其他得分點:“幸”,指封建帝王到達某地;東面:面東而坐;“設”,陳列,安放。
答案 皇帝曾經親臨太常府,讓桓榮面東而坐,安放了座幾和手杖。
4.適逢金國左將軍完顏昌加緊圍困楚州,通守賈敦詩打算交城投降,宣撫使杜充命令趙立率領部下前往支援。
對接高考
1.保留詞語:武王、太公。
關鍵詞語:克、召、奈……何、士眾。
譯文:武王攻破了商朝,召見姜太公,問他說:“該拿那些商朝的將士和民眾怎么辦?”
【參考譯文】
武王攻破了商朝,召見姜太公,問他說:“該拿那些商朝的將士和民眾怎么辦?”太公回答:“我聽說喜愛一個人,會一同喜愛他屋上的烏鴉;憎恨一個人,會連帶厭惡他房外的籬笆。把他們全部殺掉,不剩一個,怎么樣?”武王說:“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進來,武王問:“你看應該怎么辦?”邵公回答:“把有罪的殺掉,沒有罪的就讓他活著,怎么樣?”武王說:“不行。”
邊練邊悟
5.解析 ①換通假字。“禽”,同“擒”,捉拿,活捉。②換古今異義詞。“妻子”,妻子兒女。其他得分點:“戮”,殺死。
答案 (勾踐)滅了吳國,活捉了吳王夫差,同時殺死了太宰嚭和他的妻子兒女。
6.解析 ①換現代說法。“囚圄”,牢獄,監獄。②換語境義。“車駕”,本指皇帝的車馬,這里是帝王、君主的代稱。③換古今異義詞。“幸”,皇帝親臨。其他得分點:“獄訟有司之事”,判斷句;“有司”,主管官員。
答案 訴訟案件是主管官員的事,牢獄不是君主應該去的地方。
7.章惇擔任宰相,與蔡卞一起恣意虛構罪名,貶斥元祐舊臣,奏請打開司馬光的墳墓。
對接高考
2.替換詞語:“數”,多次;“語”,交談;“勇鷙”,勇敢強悍;“鮮”,少;“及”,趕得上。
譯文:鄧禹說:“吳漢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談,他這個人勇敢強悍有智慧謀略,各將領中少有能趕得上的。”
【參考譯文】
光武帝攻下了邯鄲,誅殺了王郎,召見鄧禹同宿,夜里跟他交談說:“我想要向北派遣攻打幽州的精銳騎兵,各位將領誰能夠勝任?”鄧禹說:“吳漢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談,他這個人勇敢強悍有智慧謀略,各將領中少有能趕得上的。”光武帝于是讓吳漢擔任大將軍。吳漢于是斬殺了幽州牧苗曾,光武帝于是認為鄧禹能了解人。吳漢與蘇茂、周建交戰,親自披上鎧甲拿著戟,命令諸將說:“聽到鼓聲全部大呼前進,后退的斬。”于是擊鼓進軍,賊兵被打敗。向北進攻清河長垣及平原五里的敵軍,全部平定了他們。
邊練邊悟
8.解析 將句中的定語后置調整為現代漢語語序。“余明之照四壁”是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照四壁之余明”,翻譯為“照在四壁上的那一點余光”。其他得分點:“以”,因為;“布”,鋪;“愛”,古今異義詞,吝嗇,吝惜。
答案 我因為沒有燭,所以常常先到,一到便打掃屋子,鋪好席子。你們何必吝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點余光呢?
9.解析 將句中的狀語后置調整為現代漢語語序。“喪師于赤壁”是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赤壁喪師”,翻譯為“在赤壁兵敗”。其他得分點:“敗”,錯誤;“是以”,因此;“成”,成就。
答案 (魏武帝)犯了這兩個(導致失敗的)錯誤來攻打孫權,因此在赤壁兵敗,成就了孫吳的強大。
10.前代中那些活著時地位不顯赫但文章在后代長存的讀書人太多了。
對接高考
3.關鍵詞語:“忿”,憤怒,怨恨;“信”,信用。
調整句式:“斷之以法”,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應為“以法斷之”。
譯文:但已經知道不能這樣處置,再依法裁決,這是忍下了小的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
【參考譯文】
皇上生氣地說:“你想遵守法律,卻讓我失信于天下嗎?”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產生于一時的喜怒,法律是國家用來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皇上怨恨候選官員多有欺詐行為,所以想要殺掉他們,但已經知道不能這樣處置,再依法裁決,這是忍下了小的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皇上說:“你能依法辦事,我還擔憂什么呢?”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的威嚴執行法律,奏答的言論像泉水一樣涌出,皇上都聽從他的意見,天下沒有冤案。
邊練邊悟
11.解析 刪掉發語詞,如“夫”。其他得分點:“刑”,處刑;“積”,積蓄。
答案 以一個農民養四個債主,所以即使對外逃者處刑,國君也不能制止農民外流,(是因為)糧少而農民沒有積蓄。
12.解析 ①刪襯字。如“今也”中的“也”。②刪判斷句標志。如“……者,……也”的“者”“也”。其他得分點:“虛”,空虛;粥,同“鬻”,賣;“術”,辦法;“均”,均衡。
答案 如今糧倉空虛而百姓沒有積蓄,農民賣兒賣女,是因為君主沒有辦法來均衡人們的收入。
13.諫官是替天下主持是非的,卻讓人輕視羞辱到這種地步,怎么能期望他不顧情面,正直地處理事情,為國家除掉大奸、消滅大害呢!
對接高考
4.刪掉詞語:之(第一個)。
關鍵詞語:“與”,給予;“之”,第二、三個,均為代詞,他們;“徒”,僅僅。
譯文:而且那些君子給予他們的,難道僅僅說是給予他們而已?
【參考譯文】
圣人不這樣,他們認為天下之人,不幸而犯了罪過,可以處罰,可以不處罰,處罰他,會對仁義有損傷;僥幸而有功勞,可以獎賞,可以不獎賞,不獎賞,會對信義有損害。與其不屈從我的法令,倒不如使百姓保全他們的肌膚和頭顱,而對他們的君主沒有怨恨;與其不僭越等級,倒不如使百姓為得到做善事的好處而快樂,而沒有失望不滿足的想法。唉!知道(上面)那些情況有可以給予百姓(刑賞忠厚)的道理卻不給予,這是存心傷害百姓罷了。而且那些君子給予他們的,難道僅僅說是給予他們而已?給予他們并趁機來勉勵他們罷了。所以舍棄有罪的而聽從無罪的,這是用羞恥之心來勉勵他們;舍去賞賜輕的而趨就賞賜重的,這是用仁義來勉勵他們。大概是想要他們進行思考后領悟到這一點。所以堯舜、三代有此盛況,舍棄這個,那么忠厚的教化,也沒有辦法在百姓中表現出來。
邊練邊悟
14.解析 ①補代詞。“假以騎從”省略代詞“之”,應為“假(之)以騎從”。②補成分。“夸徇四境”省略成分,且“四境”是“夸徇”的后置狀語,應為“(使其)四境夸徇”。其他得分點:“假”,提供,給;“輦”,名詞作狀語,用車載著;“徇”,巡行。
答案 曾鞏用飯食和衣袍招待他,給他馬和隨從,用車載著所懸賞的金帛跟隨他,(讓他)四處巡行夸耀。
15.解析 補介詞。“況事殊曩日”,倒裝句兼省略句,應為“況事(與)曩日殊”。其他得分點:“曩日”,以前;“豈”,怎么;“計”,考慮;“急”,形容詞用作名詞,急務。
答案 況且目前情勢和以前不同,怎么能過多地考慮士兵的傷亡疲勞,我希望把攻克滑城作為急務。
16.(君主)賜宴(你)不到場,這是對君主命令的不尊重。我們的國君有病,(你)卻一定要(他)親臨宴會,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
對接高考
5.增補詞語:句前省略主語“這些規定”。
關鍵詞語:“覆視”,復核查驗;“可”,值得;“矜”,憐憫;“狀”,情況;“聞”,使……知道。
譯文:(這些規定)都由門下省復核查驗,依據法律應當判處死刑而情理上又值得憐憫的人,記下情況上報朝廷。
【參考譯文】
(貞觀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詔:“判決死刑犯,兩天之內要進行五次回奏,在外地各州的要進行三次回奏。在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許上酒肉,內教坊和太常寺不許奏樂。(這些規定)都由門下省復核查驗,依據法律應當判處死刑而情理上又值得憐憫的人,記下情況上報朝廷。”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處決前一二天(完成兩次回奏),到處決當天還要進行三次回奏。只有犯惡逆罪(惡逆是十惡之一)的,只要進行一次回奏就行了。
邊練邊悟
17.解析 比喻修辭:虎狼,老虎和豺狼,比喻兇殘或勇猛,這里形容秦國如同老虎豺狼一樣。
答案 秦國是如同老虎豺狼一樣兇狠的國家,有吞并天下的野心。
18.解析 偏義復詞:“妖祥”,與“備”搭配,意義在于“妖”,翻譯為“災禍”。
答案 一個人活在世上的時間并不長,一定要先考慮積蓄,以防備災禍。
19.(經過此事)我才知道自己見識淺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蟬不知道一年四季的轉換。
對接高考
6.變通詞語:諱飾修辭:離群臣,可以翻譯為“去世”,在翻譯時不能直譯,只能改變表面意思,用意譯的方式翻譯。
譯文:晉獻公不幸謝世,到現在大約十年了。
【參考譯文】
過去晉獻公和我結交,諸侯沒有不聽說的。晉獻公不幸謝世,到現在大約十年了。繼位的兒子不好,我怕他會讓晉國的宗廟得不到打掃而社稷得不到祭祀了。
典題示范
【解題思維】
(1)第一步:審讀語境明大意
審語境 外部語境:齊楚聯合攻打秦國,秦國張儀以獻商于之地為條件說服楚王與齊國絕交,但楚王不聽信陳軫的建議,與齊絕交后沒得到土地,興師伐秦卻被秦齊聯軍打敗
內部語境:楚王不聽信陳軫的建議,自以為是,讓陳軫等待結果
審得分點 關鍵詞語:“聽”,聽從;“善”,妥當,好;“其”,表示祈使,還是;“弭口”,住口;“以”,連詞,表目的關系,來;“待”,等待。 特殊句式:無
第二步:切分字詞重落實
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
第三步:連綴成句要檢查
檢查得分點是否落實,是否有語病、錯別字等。
(2)第一步:審讀語境明大意
審語境 外部語境:秦國張儀以獻商于之地為條件說服楚王與齊國絕交,但楚王不聽信陳軫的建議,與齊絕交后被張儀以“六百里”變“六里”欺騙,最終沒得到土地,大怒興師伐秦卻被秦齊聯軍打敗
內部語境:張儀游說楚王成功后,面對來秦索要土地的使者,卻對當初獻商于之地六百里不予承認,欺騙使者說是“六里”,惹怒楚王
審得分點 關鍵詞語:“絕”,斷絕;“乃”,才;“廣從”,縱橫。 特殊句式:無
第二步:切分字詞重落實
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
第三步:連綴成句要檢查
檢查得分點是否落實,是否有語病、錯別字等。
答案 (1)楚王不聽從,說:“我的事辦好了!你還是閉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
(2)張儀知道楚國已經和齊國斷絕交往后,于是出來接見使者說:“從某處到某處,縱橫六里土地。”
【參考譯文】
陳軫回答說:“我認為商于的土地是得不到的,但禍害一定會來。”楚懷王說:“為什么呢?”陳軫回答說:“那秦王看重您的原因,是因為大王和齊國交好。現在土地還沒有得到卻先和齊國絕交了,這樣就使楚國陷入孤立狀態,秦國又何必要看重一個被孤立的國家呢?況且我們先和齊國絕交,然后去向秦國索取土地,一定會被張儀欺騙。這樣一來,西邊就會有秦國的禍患,北邊又和齊國斷交,那么,秦、齊兩國的軍隊必將到來。”楚王不聽從,說:“我的事辦好了!你還是閉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楚王派出使者和齊國斷交。張儀回到秦國以后,秦國派人出使齊國,齊、秦兩國私下結交。楚國于是派出一位將軍去秦國接受土地。張儀知道楚國已經和齊國斷絕交往后,才出來接見(楚國的索土)使臣說:“從某處到某處,縱橫六里土地。”使者便回去報告楚王,楚王大怒,想要出兵討伐秦國。
邊練邊悟
19.解析 ①留年號。如“隆慶”。②留官職名。如“應天府尹”。其他得分點:“累遷”,多次升遷;“裁”,削減;“供億”,供給。
答案 隆慶初年,(汪宗伊)多次升遷至應天府府尹,削減各個部門的供給,每年節省百姓財物數以萬計。
20.解析 ①刪發語詞。如“夫義之不立”中的“夫”。②刪主謂之間的助詞。如“義之不立,名之不著”中的“之”。③刪句末語氣詞。如“是士之恥也”中的“也”。其他得分點:“以為”,認為;“著”,顯著;“遂”,實現。
答案 (他們)認為正義不樹立,聲名不顯著,這是士人的恥辱,因此以犧牲自身來實現自己的德行。
21.解析 ①換通假字。“昏”,同“婚”,“連昏”,指聯姻。②換單音節詞為雙音節詞。“系”,關押。“省”,探視。其他得分點:“坐”,因……犯罪;“系太原獄”,省略句,“系(于)太原獄”。
答案 劉文靜因為和李密聯姻受牽連而獲罪,被關押在太原的監獄里,李世民去監獄探視他。
22.解析 將句中的狀語后置調整為現代漢語語序。“愚怯于晉、漢”是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晉、漢愚怯”,翻譯為“在后晉、后漢時期都愚昧膽怯”。“材智于周”是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周材智”,翻譯為“在后周(變得)聰明有才智”。其他得分點:“所用者五代之士也”是判斷句;“豈……戰”,固定句式,難道……嗎。
答案 (他)所任用的都是五代的士人,難道他們在后晉、后漢時期都愚昧膽怯,卻在后周(變得)聰明有才智了嗎?
23.解析 補主語、賓語。“召見論兵事”,省略主語“翟鵬”,省略賓語“俞大猷”,應為“(翟鵬)召見(俞大猷)論兵事”。其他得分點:“折”,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折服;“謝”,道歉。
答案 (翟鵬)召見(俞大猷)討論軍事方略,俞大猷每每(以灼見)折服翟鵬。翟鵬道歉說:“我不該用對待武卒的態度對待你。”
24.解析 補主語。“不與席而讓之曰”省略主語“宋弘”。其他得分點:“與”,給予;“讓”,責備;“輔國家以道德”,“以道德”為狀語,狀語后置句。
答案 宋弘并不請他入坐,責備他道:“我推薦您的原因,是希望您用道德輔佐君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工布江达县| 伊川县| 河间市| 囊谦县| 囊谦县| 汶上县| 德江县| 张家港市| 南雄市| 和龙市| 贡嘎县| 堆龙德庆县| 惠州市| 高要市| 桃江县| 临洮县| 新干县| 家居| 恩施市| 永靖县| 洪湖市| 海兴县| 乐山市| 盘山县| 日照市| 景德镇市| 都兰县| 新绛县| 闸北区| 天镇县| 行唐县| 收藏| 青海省| 正宁县| 广东省| 湟中县| 金山区| 卢氏县| 资中县| 伽师县| 正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