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0張PPT)學(xué)案19 文言語句斷句——抓住五標(biāo)志,思考五角度復(fù)習(xí)目標(biāo)1.掌握文言斷句的方法。2.借助語法、語境準(zhǔn)確斷句。鏈接高考卷別 提問方式 命題特點2023新課標(biāo)卷 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文言斷句題由客觀題變主觀題,更有效考查綜合運用文言知識進(jìn)行文言斷句的能力。2023年新課標(biāo)Ⅰ卷、Ⅱ卷第10題斷句題都設(shè)置為要求考生從8個斷句點中選擇3個正確的題型,這樣的設(shè)置可以避免以往選擇題單純利用排除、猜測等技巧作答的可能,更有效地考查學(xué)生利用文言知識斷句的能力。并且評分時會有0分、1分、2分、3分層級的區(qū)別,更好地體現(xiàn)了學(xué)生能力水平的層次。①所選句子多為敘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運轉(zhuǎn)折的重要時刻;50字左右。②設(shè)6~8處停頓,有兩處難度大的不同。2022新高考卷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一、掌握斷句的正確方法(一)“4大標(biāo)志”助你巧斷句1.判斷詞性,分清主謂賓(1)先找出名詞(人名、地名、官名、國名、朝代名、器物名、動物名等)或代詞(吾、予、余、爾、汝、公、卿、君、若、其、彼、此、之等),它們?nèi)绻髦髡Z,就在它們的前面斷句;如果作賓語,就在它們的后面斷句。(2)動詞、形容詞常用作謂語,可以先找到動詞、形容詞,然后根據(jù)謂語前的狀語、主語和謂語后的賓語等來斷定語句的停頓點。[邊練邊悟] 1.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O迶?處。至午門,魏藻德引麟征手曰:“國家如天之福,必?zé)o他虞。旦夕兵餉集,公何遽為?”引之出。明日城陷,作書訣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dāng)褫服解帶自經(jīng)家人救之蘇,環(huán)泣請曰:“待祝孝廉至,一訣可乎?”許之。(節(jié)選自《明史·麟征傳》)作書訣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dāng)褫服解帶自經(jīng)答案 作書訣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dāng)褫服解帶自經(jīng)解析 “曰”后須停頓;“二百七十余年”修飾“宗社”,故在“宗社”后斷開;“一旦至此”語意完整,后面斷開;“上有”“下有”句式一致,故在“悔”“殃”后斷開;“諫垣”是“居”的賓語,故在“諫垣”后斷開;“法當(dāng)……”是“依法應(yīng)當(dāng)……”的意思,故在“法”前斷開。【參考譯文】到午門時,魏藻德拉著麟征的手說:“國家像皇天一樣有福氣,一定不會有什么禍?zhǔn)碌摹:芸燔婈牎⒓Z餉都會聚集起來,您驚慌什么呢?”把他拉了出來。第二天,城被攻下了。麟征寫信跟家人永別說:“祖宗打下的二百七十多年的江山,一天之間成了這樣,雖然天子自己遭到了災(zāi)禍,小百姓也遭殃。我身為一名諫議大臣,對朝廷的事務(wù)無法匡救,依法應(yīng)當(dāng)剝?nèi)ヅ蹘А!庇谑撬庀率鴰В系踝詺ⅰ<胰粟s快把他救醒,圍成一圈流著淚請求說:“等祝孝廉來后你們辭別一下,行嗎?”麟征同意了。2.關(guān)注對話詞,厘清對話內(nèi)容借助“曰”“云”“言”“謂”“道”“問”等動詞來判斷人物的對話,并且應(yīng)根據(jù)上下文厘清問者、答者,明辨句讀。[邊練邊悟] 2.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O迶?處。齊王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摯。文摯至,視王之疾,謂太子曰:“王 之 疾 必 可 已 也 雖 然 王 之 疾 已 則 必 殺 摯 也 太 子 曰 何 故 文 摯 對 曰 非 怒 王 則 疾 不 可 治 怒 王 則 摯 必 死。”太子頓首強(qiáng)請曰:“茍已王之疾,臣與臣之母以死爭之于王。王必幸臣與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摯曰:“諾。請以死為王。”(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仲冬紀(jì)·至忠》)答案 王之疾必可已也/雖然/王之疾已/則必殺摯也/太子曰/何故/文摯對曰/非怒王則疾不可治/怒王則摯必死【參考譯文】齊王得了惡瘡,派人到宋國接文摯。文摯到了,察看了齊王的病,對太子說:“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愈。雖然如此,大王的病一旦痊愈,就一定會殺死我。”太子說:“什么原因呢?”文摯回答說:“如果不激怒大王,大王的病就治不好,但如果大王真的被激怒了,那我就必死無疑。”太子叩頭下拜,極力請求說:“如果治好父王的病而父王真的要殺先生的話,我和我的母親用死向父王為您爭辯。父王一定哀憐我和我的母親,望先生不要擔(dān)憂。”文摯說:“好吧。我愿拼著一死為大王治病。”3.判斷虛詞,厘清句子成分虛詞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biāo)志,尤其是介詞、語氣詞和一些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特別是一些議論性語段,根據(jù)虛詞推斷會使斷句變得容易。(1)句首發(fā)語詞——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斷開。如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竊、請、茍等。(2)句首時間詞——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斷開。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3)句末語氣詞——其后一般斷開。陳述句末尾,如也、矣、焉、耳等;疑問句末尾,如與(歟)、邪(耶)、乎等;感嘆句末尾,如哉、夫等。(4)疑問語氣詞——其后一般構(gòu)成疑問句,其前一般斷開。如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5)復(fù)句關(guān)聯(lián)詞語——其前一般斷開。如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豈、豈非等。(6)復(fù)音虛詞——復(fù)音虛詞需保持完整,不能點斷。如有所、無所、有以、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則等。[邊練邊悟] 3.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 ■解析 “且吾聞之也”的意思為“況且我聽說”,“也”一般位于句末,是句末語氣詞,其后應(yīng)斷開,故B處斷開。“杖策”修飾“去”,“去”的主語是“大王亶父”,省略主語,因此“杖策”前應(yīng)斷開,故E處斷開。“民”是“相連而從之”的主語,“民”前應(yīng)斷開,故G處斷開。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珠玉而不受,曰狄人之所求者地,無以財物為也。大王亶父曰:“與人之兄居而殺其弟,與人之父處而殺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為吾臣,與狄人奚以異?且吾聞之也不以其所養(yǎng)害其養(yǎng)杖策而去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于岐山之下。(節(jié)選自《淮南子》)【參考譯文】大王亶父居住在邠地,狄人常來侵?jǐn)_,敬獻(xiàn)獸皮、布帛和珍珠玉石狄人不愿意接受,說狄人所希望得到的是占有邠地的土地,而不是為了財物。大王亶父說:“跟別人的兄長住在一起卻殺死他的弟弟,跟別人的父親住在一起卻殺死他的子女,我不忍心這樣做。你們都去和狄人勉力居住在一塊兒吧!做我的臣民跟做狄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況且我還聽說,不要為爭奪用以養(yǎng)生的土地而傷害養(yǎng)育的人民。”于是拄著拐杖離開了邠地。邠地的百姓人連著人、車連著車跟隨他,于是在岐山之下建立起一個新的都城。4.辨識句式,判斷句子結(jié)構(gòu)(1)注意句式整齊的句子。古人寫文章講究句式的整齊對稱,或者兩句之間講究意思的正反對比,我們可以根據(jù)這一特點進(jìn)行斷句。(2)注意特殊句式。判斷句,如“……者,……也”“為”“乃”“即”“則”等;被動句,如“為……所……”“受……于……”“見……于……”等;反問句,如“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等。(3)注意固定句式。如“如……何”“況……乎”“何(以)……為”等。[邊練邊悟] 4.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O迶?處。(介子)推,高士也。未易以凡心窺、利心量也。事 固 有 外 似 而 中 實 相 遠(yuǎn) 者 安 知 推 之 果 出 于 怨 也 以 怨 斷 推 之 罪 非 吾 之 言 也 乃 推 之 言 也 非 推 之 言 也 推 母 之 言 也。推自謂:“既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亦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母子之間,真實底蘊,舉皆披露,推安所逃情乎?(節(jié)選自呂祖謙《東萊博議》)答案 事固有外似而中實相遠(yuǎn)者/安知推之果出于怨也/以怨斷推之罪/非吾之言也/乃推之言也/非推之言也/推母之言也解析 “安知……怨也”為“怎么知道……出于怨恨呢”故在其前后均應(yīng)斷開;“以怨斷推之罪”語意完整,其后斷開;之后4個“也”都是判斷句的標(biāo)志詞,故在其后須斷開。【參考譯文】介子推是個高士。不容易用凡心來窺視,不容易用利害之心來衡量。事情本來就有外表相似而內(nèi)心實際相差很遠(yuǎn)的情況,怎么知道介子推果真是出于怨恨呢?用怨恨來斷定介子推的罪名,不是我的話,是介子推自己的話,也不是介子推的話,是他母親的話。介子推自己說:“既然說出了怨恨的話,就不吃他的俸祿了。”他母親也說:“為什么不去求俸祿呢?用死亡來怨恨誰呢?”母親與兒子之間,說出了真話和本來想法,都是自我披露,介子推又怎么逃得掉真情呢?(二)無標(biāo)志斷句法——善抓謂語,借助語境1.抓謂語中心詞(1)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動詞或形容詞謂語為中心,找出了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也就能區(qū)分出獨立的句子;明確了句子的意思,從而正確斷句。(2)確定句子的謂語中心詞還要全面考慮,要善于識別兼語句、連動句等特殊語句,這樣就能更準(zhǔn)確地把握了。[邊練邊悟] 5.(2023·福建4月質(zhì)量檢測)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題目。吳王謂范蠡曰:“……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棄越歸吳乎?”范蠡對曰:“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號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今獲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愿也。”(節(jié)選自《吳越春秋·卷七》)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 ■解析 通讀畫線句及上下文可知,語段涉及三個人:吳王(大王)、越王和范蠡,所以“君臣俱降”指的是越王和范蠡都投降了,語意完整,無須跟前面的“獲罪”連起來,應(yīng)先在H處斷開。再回到前面看句子結(jié)構(gòu),“今越王(主語)不奉(謂語)大王命號(賓語)”,結(jié)構(gòu)完整,應(yīng)在C處斷開。“用兵與大王相持”省略了主語“越王”,所以D處和E處不斷開。難點在于“至今”放在哪里。根據(jù)語境可知,越國已敗,自然不能“相持至今”了,應(yīng)是“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今獲罪”,應(yīng)在F處斷開。綜上,應(yīng)在C、F、H三處斷開。【參考譯文】吳王對范蠡說:“……我想赦免你的罪過,你能改變心意,背棄越國歸順吳國嗎?”范然回答說:“我說亡國之臣不敢談?wù)撜拢瑪≤娭畬⒉桓艺務(wù)撚赂摇N以谠絿驗椴恢也恍牛缃裨酵醪环钚写笸跄拿睿暑I(lǐng)軍隊和大王您相對峙,如今獲罪,君主和臣子都投降,幸蒙大王鴻恩,使我們得以保存性命,我愿意為大王清掃門庭,受您奴役驅(qū)使,這是我最大的心愿。”2.借助具體語境目前高考采用的題型均是有語境的斷句。考生可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斷斷句部分的大意。如傳記,應(yīng)先明晰人物、事件、言論;議論文則應(yīng)明晰中心、論據(jù)、方法及邏輯關(guān)系。特別要注意斷句部分前后的句意、句式特點等。[邊練邊悟] 6.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題目。■ ■ ■解析 “秦圖敗晉”,主謂賓齊全,故在“晉”后其B處停頓;“于輔氏”是“卻退秦師”的后置狀語,故在E處停頓;“其勛銘于景鐘”主謂賓齊全,故在其前即G處斷開。使彘恭子將新軍……使令狐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圖敗晉魏顆卻退秦師于輔氏親止杜回其勛銘于景鐘。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興也。”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可加句讀,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參考譯文】他任命彘恭子為新軍統(tǒng)帥……讓令狐文子輔佐他,說:“以前戰(zhàn)勝潞國的戰(zhàn)役中,秦國曾圖謀打敗晉國,魏顆在輔氏擊退了秦軍,親手俘虜了杜回,他的功勛銘刻在景公鐘上。直到今天后代還沒得到舉薦,他的兒子不可不起用。”二、掌握文言斷句解題方法和步驟[邊練邊悟] 7.(2023·廣東部分學(xué)校4月聯(lián)考)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 ■解析 “子之南面行王事”中,“王事”是賓語,句意完整,應(yīng)在A處斷開;“而噲老不聽政”結(jié)構(gòu)完整(連詞斷句法,連詞“而”放在主語前,往往引領(lǐng)句子,應(yīng)在其前斷開)應(yīng)在D處斷開;“國事皆決子之”應(yīng)為“國事皆(由)子之決”,句意完整,應(yīng)在E處斷開。綜上,應(yīng)在A、D、E三處斷開。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子之。子之三年,燕國大亂,百姓恫怨。(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一》)【參考譯文】燕王于是把俸祿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印信收起來,交給了子之。子之就面向南面坐在君位上行使君主的權(quán)利,而燕王噲因年老不能處理政事,反而做了臣子。國家大事一概由子之決斷。子之當(dāng)國三年,燕國大亂,百官人人恐懼。[模擬訓(xùn)練]1.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 ■以此三世顯名于諸侯。太史公曰:吾讀《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方晏子伏莊公尸哭之,成禮然后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jìn)思盡忠,退思補(bǔ)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所忻慕焉。(節(jié)選自《史記·管晏列傳》)【參考譯文】憑借著這樣的行為,他連續(xù)三朝在各諸侯國中名聲顯揚。太史公說:我讀過《晏子春秋》,書中說得詳細(xì)極了。看了他所寫的書以后,還想了解他所做的事,所以就編寫了他的傳記。當(dāng)晏子趴在齊莊公的尸體上痛哭,行完作為臣子的禮儀之后才肯離開,他難道是人們所說的“遇到正義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沒有勇氣”的人嗎?至于他直言進(jìn)諫,冒犯君主的威嚴(yán),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做官想著要盡忠,歸隱就想著要補(bǔ)救過失”的人吧!假如晏子現(xiàn)在還活著,我即使是替他拿著鞭子駕車,也是我高興而仰慕的事啊。2.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 ■《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選自《孝經(jīng)》,有刪改)【參考譯文】《詩經(jīng)·大雅》里說:“怎么能不想念你的先祖呢?要努力去發(fā)揚光大你的先祖的美德啊!”孔子說:“能夠愛自己的父母的人,也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的父母的人,也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天子)能以愛敬之心盡力侍奉父母,就會以至高無上的德行教化百姓,成為天下人效法的典范。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曾子說:“多么博大精深啊,孝道太偉大了!”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 ■二年春,高季興既得三州請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為之不許。及夔州刺史潘炕罷官,季興輒遣兵突入州城,殺戍兵而據(jù)之。帝怒,以劉訓(xùn)為南面招討使,將步騎四萬討之。【參考譯文】天成二年春天,高季興得到三州后,請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由他自己派子弟去充當(dāng),后唐明宗沒有答應(yīng)。夔州刺史潘炕被罷官,高季興便率領(lǐng)軍隊突然進(jìn)入夔州城中,殺死防守士兵并占領(lǐng)了夔州城。后唐明宗大怒,任命劉訓(xùn)擔(dān)任南面招討使,率領(lǐng)四萬步兵和騎兵討伐高季興。4.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 ■惠孟云夫刺之而不入擊之而不中此猶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雖有勇弗敢刺,雖有力不敢擊,夫不敢刺不敢擊,非無其意也。【參考譯文】惠孟說:“刺您刺不進(jìn)去,擊您而擊不中,這如同是一種侮辱。我這里還有一種本事,使人即使有勇氣也不敢刺您,即使有力氣也不敢擊您。不敢刺您,不敢擊您,并不是沒有刺您和擊您的想法。”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 ■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誰立焉。”不對而退。見太子,太子曰:“吾其廢乎?”對曰:“告之以臨民教之以軍旅不共是懼何故廢乎?且子懼不孝,無懼弗得立,修己而不責(zé)人,則免于難。”【參考譯文】晉獻(xiàn)公說:“我的兒子,還不知道他們誰能立為太子呢!”里克聽后沒有回答就退下了。里克去見太子申生,太子說:“我恐怕要被廢掉了吧?”里克回答說:“命令您治理百姓,教導(dǎo)您熟悉軍事,憂慮的是不能完成任務(wù),為什么要把你廢掉呢?況且做兒子的應(yīng)該害怕不孝,不應(yīng)該害怕不能被立為嗣君,修養(yǎng)自己而不責(zé)怪旁人,就會免于禍難。”6.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 ■劉茂忠,其先彭城人。后世徙居廬陵安城,因家焉。氏族寔繁。時廬陵鷓鴣洞盜有吳先者獨奸猾凡計誘皆莫之信捕之不獲。茂忠遂鞭所親信二人,詐得罪奔先,示以創(chuàng),先果信而勿疑,未逾月斬先首,其徒遂潰,州里慶之。【參考譯文】劉茂忠,他的先人是彭城人。后代徙居廬陵安城,于是在這里安了家。氏族從此繁盛起來。當(dāng)時廬陵鷓鴣洞有個盜寇叫吳先,最是奸猾,凡是用計謀誘惑他,他都不相信,所以不能抓獲他。劉茂忠就鞭打了自己的兩個親信,這兩個親信假裝獲罪,投奔了吳先,讓吳先看他們的創(chuàng)傷,吳先果然相信了他們,而沒有懷疑,不到一個月,這兩個人就砍下了吳先的頭,吳先的手下于是潰散,州里的人都慶賀消滅了吳先。7.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 ■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晉有劉琨、左思之徒,皆飲焉。滂時浸俗盛于國朝兩都并荊渝間以為比屋之飲。【參考譯文】茶作為飲料,開始于神農(nóng)氏,由周公旦做文字記載被大家了解,春秋時齊國的晏嬰,漢代的揚雄、司馬相如,晉代的劉琨、左思等人都愛喝茶。(后來喝茶的習(xí)慣)隨著時間一天天廣泛流傳,逐漸成為風(fēng)氣,到了我唐朝,達(dá)到非常盛行(的程度),在西安、洛陽兩個都城和江陵、重慶等地,家家戶戶把茶當(dāng)作飲品。測 評 練 案(滿分:38分)一、專項練1.(2023·四川閬中10月考)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3分)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鈞得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非千鈞輕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故短之臨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賢也以勢。(選自《韓非子·功名》)■ ■ ■解析 本題考查學(xué)生準(zhǔn)確斷句的能力。“千鈞得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是并舉成分,應(yīng)在中間斷開,即A處;“非千鈞輕錙銖重也”是對前面兩個并舉成分的原因分析,應(yīng)在“非”前斷開,即C處;“非千鈞輕錙銖重也”是判斷句,句末語氣詞“也”表判斷,故應(yīng)在“也”后斷開,即F處。【參考譯文】只有才能沒有勢位,即使是賢德的人也不能制服無德無才的人。所以將一尺長的木材樹立在高山上,那么它就可以俯視千仞深的山澗,不是木材長高了,是它處的地位很高。夏桀做了天子,能控制天下,不是他的德才好,是他的權(quán)勢重;堯做一個普通的百姓,不能管理好三戶人家,不是他的德才不好,是他的地位太低下了。千鈞的重物有船載就能浮起來,很輕的東西沒有船載就會下沉,不是千鈞的東西輕錙銖重,而是因為有船這個“勢”和沒有船這個“勢”是不一樣的。所以短的東西因為地位高而俯視千仞,無德無才的人因為權(quán)勢可以控制賢德的人。2.(2023·山東日照5月模擬)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3分)四時蒐田,既是帝王常禮,今日懷州,秋毫不干于百姓。凡上書諫正自有常準(zhǔn)臣貴有詞主貴能改。如斯詆毀,有似咒詛。(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 ■ ■解析 畫線句中“臣貴有詞”和“主貴能改”結(jié)構(gòu)一致,應(yīng)單獨成句,前后都應(yīng)斷開,故在E處和G處斷開。“諫正”是“諫諍,規(guī)勸”的意思,“自有常準(zhǔn)”省略了主語“朕”,兩部分相連句意不通,故應(yīng)在C處斷開。綜上,應(yīng)在C、E、G三處斷開。【參考譯文】一年四季出行打獵,是古代帝王常有的禮數(shù),今日我到懷州,對老百姓不會帶來一絲一毫的干擾。凡是上書規(guī)勸匡正的,應(yīng)該有一定的準(zhǔn)則,臣子貴在能直諫,君王貴在能改正。但如今這樣的詆毀,像是在詛咒我啊。3.(2023·重慶市九龍坡區(qū)5月二模)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3分)余為彭城二年,樂其風(fēng)土,將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厭也,將買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靈壁,雞犬之聲相聞。幅巾杖屨歲時往來于張氏之園以與其子孫游將必有日矣。(節(jié)選自《東坡全集·卷三十六》)■ ■ ■解析 “幅巾杖屨”為并列結(jié)構(gòu),做句子的謂語,主語“我”承前省略,語意完整,故B處應(yīng)斷開。“歲時往來于張氏之園”,介詞結(jié)構(gòu)“于張氏之園”做狀語,置于謂語后,其后應(yīng)斷開,即E處(正常語序為“歲時于張氏之園往來”)應(yīng)斷開。“游”做“與其子孫”的謂語,“將”與下句關(guān)系密切,故G處應(yīng)斷開。綜上,三處需要斷句的是BEG。【參考譯文】我在徐州做了兩年知州,很喜歡那里的風(fēng)土人情,不忍心離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厭棄我,我打算在泗水濱買地歸老。往南可以望見靈壁,雞犬之聲相聞。(我)頭裹幅巾,拄著手杖,時時往來于張氏園亭,與他們的子孫交游。我相信這一天已為時不遠(yuǎn)了。4.(2023·長春東北師大附中5月模擬)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3分)闔閭痛此二姬,乃厚葬之于橫山,立祠祭之,名曰愛姬祠。因思念愛姬,遂有不用孫武之意。伍員進(jìn)曰:“臣聞‘兵者,兇器也’,不可虛談。誅殺不果,軍令不行。大王欲征楚而伯天下,思得良將夫?qū)⒁怨銥槟芊菍O武之將誰能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戰(zhàn)者乎?夫美色易得,良將難求,若因二姬而棄一賢將,何異愛莠草而棄嘉禾哉!”闔閭始悟。乃封孫武為上將軍,號為軍師,責(zé)成以伐楚之事。(節(jié)選自《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五回》)■ ■ ■解析 “思得良將”的主語是“大王”,承前省略,表意完整,應(yīng)在“將”后斷開,故B處應(yīng)斷開。“夫?qū)⒁怨銥槟堋敝杏泄潭ň涫健耙浴瓰椤?此處是“把……當(dāng)作……”的意思),單獨成句,故D處應(yīng)斷開。“非孫武之將”為否定判斷句(“非”字用于判斷句中,否定謂語和主語的關(guān)系),承前省略主語“良將”,其前后都要斷開,故G處應(yīng)斷開。綜上,三處需要斷句的是BDG。【參考譯文】闔閭對兩個妃子的死非常痛心,于是把她們葬在橫山上,建立了一個祠堂用來祭奠她們,名為愛姬祠。因為闔閭思念愛妃,于是有了不想重用蘇武的意思。伍員進(jìn)言說:“微臣聽說過‘士兵是一把利器啊。’這不是一句空話。如果刑法不果斷地用,那么軍令就不能推行了。大王想征討楚國而稱霸天下,想招賢得到良將,作為一個將領(lǐng)要以果敢堅毅為能力,不是孫武這樣的將領(lǐng),難道還有誰能夠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戰(zhàn)嗎?美女很容易得到,良將則是很難求得到的。如果是因為兩個美女而放棄了一員上將,這和喜歡雜草而丟棄稻苗有什么差別呢!”闔閭這才醒悟。于是封孫武為上將軍,號為軍師,指令他負(fù)責(zé)伐楚之事。5.(2023·濰坊6月考前打靶)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3分)初,選人李公義陳言,請為鐵龍爪以浚河。其法用鐵數(shù)斤為龍爪形沈之水底系 以船曳之而行。宮官黃懷信以為鐵爪,只列于木下如耙狀,以石壓之,兩旁系大 ,兩端釘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車絞之,去來撓蕩泥沙,已,又移船而浚之。事下大名安撫司,安撫司命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淵與通判、知縣共試驗之,皆言不可用。(節(jié)選自《涑水記聞》)■ ■ ■解析 本段講述的是古代治水的一種方法,且后文剛好有人實踐了這一方法,所以可聯(lián)系前后文把握大意,然后結(jié)合語法進(jìn)行斷句。“其法用鐵數(shù)斤為龍爪形”的意思是這個方法是用幾斤鐵鑄成龍爪的形狀,語意完整,后面應(yīng)斷開,即D處斷開;“沈之水底”是“沈之(于)水底”的省略句,其后應(yīng)斷開,即F處斷開;由后文“兩旁系大 ”可知,畫波浪線部分的“系 ”是動賓結(jié)構(gòu)的短語,是后文動作的前提條件,可獨立,其前后應(yīng)斷開,即G處斷開。綜上,三處需要斷句的是DFG。【參考譯文】當(dāng)初,有個叫李公義的選人陳述,請求以鐵龍爪疏浚黃河。這個方法是用幾斤鐵鑄成龍爪的形狀,把它沉到水底,系上大繩索,用船拖拽它前行。宦官黃懷信承襲鐵龍爪的做法,只在干木下做成像耙子的形狀,用石頭壓著它,兩旁系上大繩索,兩端釘在大船上,相距八十步,各自用革車絞它,來來去去抓撓蕩起泥沙,過一段時間,再移動船只疏浚其他地方。這件事交給大名安撫司去核實,安撫司命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淵與通判、知縣共同試驗這件東西,都說不能用。6.(焦作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開學(xué)考)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3分)郊間往坐水傍,命酒揮琴,裴回賦詩終日,而曹務(wù)多廢。縣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辭官家居。李翱分司洛中日與談宴薦于興元節(jié)度使鄭余慶遂奏為參謀。卒,余慶給錢數(shù)萬營葬,仍贍其妻子者累年。■ ■ ■解析 “洛中”為地名,前面省略介詞“于”,構(gòu)成介詞短語,后置,其后斷句,即B處;“談宴”為“喝酒聊天”的意思,作謂語,其后斷句,即E處;“興元節(jié)度使”即為“鄭余慶”,其后斷開,即H處。最后一句省略主語。故在BEH三處斷句。【參考譯文】孟郊間或前去坐在水邊,令人擺酒,揮袖彈琴,往來徘徊整天吟詩,而衙門公務(wù)多荒廢。縣令報告州府長官,州府派一位代理縣尉來代替他任職,分取孟郊一半的俸祿。(孟郊)辭官居住在家。李翱在東都洛陽任分司官,天天與孟郊喝酒聊天,把孟郊推薦給興元節(jié)度使鄭余慶,于是鄭余慶表奏孟郊為幕府參謀。孟郊去世后,鄭余慶給他家數(shù)萬錢辦理喪事,還供養(yǎng)孟郊的妻子兒女?dāng)?shù)年之久。二、綜合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20分)材料一:材料二:齊宣王問卿。孟子曰:“王何卿之問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貴戚之卿,有異姓之卿。”王曰:“請問貴戚之卿。”曰:“君有大過則諫,反復(fù)之而不聽,則易位。”王勃然變乎色。曰:“王勿異也。王問臣,臣不敢不以正對。”王色定,然后請問異姓之卿。曰:“君有過則諫,反復(fù)之而不聽,則去。”(節(jié)選自《孟子·萬章下》)7.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3分)■ ■ ■解析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因為殺了這小孩,湯便去征討葛伯,天下的人都說:“湯不是貪圖富有天下,而是為老百姓報仇雪恨哪。”“四海之內(nèi)”作“曰”的主語,故“四海之內(nèi)”前應(yīng)斷開,即C處;“非富天下也”是“曰”的內(nèi)容,“曰”后E處和“也”后G處應(yīng)斷開。故在CEG三處斷句。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A.“則皇皇如也”與“縱一葦之所如”(《赤壁賦》)兩句中的“如”字含義相同。B.犧牲,文中指供祭祀用的牲畜;現(xiàn)在則用來指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自己的生命。C.四海,古以中國四境有海環(huán)繞,各按方位為東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亦泛指天下。D.速,指迅速、趕快,與蘇洵《六國論》中“始速禍焉”的“速”詞義不相同。解析 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及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項,“含義相同”錯。“如”,助詞,相當(dāng)于“然”/動詞,往、到。句意:就焦急不安。/聽任小船漂流而去。B項,正確。C項,正確。D項,正確。“速”,迅速、趕快/招致。句意:就趕快停止。/才招致了禍患。故選A。9.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DA.周霄詢問古代君子是否做官,孟子不但肯定地回答,還引用《傳》上的記載和公明儀的言論加以佐證,指出士失掉官位就好比諸侯失去國家。B.湯居住在亳地,與葛國相鄰,葛伯放縱無道,不祭祀祖先,湯多次幫助他,送他牛羊,派人替他耕種,但他不但不心存感激,反而殘暴無道。C.萬章?lián)乃螄┬腥收獾烬R楚兩國厭惡甚至攻擊,對此,孟子以湯征葛為例說明如果行仁政就會受到百姓擁護(hù),完全沒有必要畏懼齊楚。D.戴盈之表示目前賦稅太輕,要提高稅率,征收關(guān)市賦稅,等到明年就完全實行。孟子以攘雞為喻,指出這樣做不合道義,定會加速國家滅亡。解析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項,“戴盈之表示目前賦稅太輕,要提高稅率,征收關(guān)市賦稅”“定會加速國家滅亡”錯。原文說的是:戴盈之是說減輕稅率到十分之一,撤除關(guān)市賦稅,但現(xiàn)在還做不到;想先減輕一些,等到明年再完全實行。孟子以攘雞為喻,指出不合道義的事要趕快停止,不必等到明年。故選D。10.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2)王勃然變乎色。曰:“王勿異也。王問臣,臣不敢不以正對。”解析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日”,每天;“或”,有人,有的人;“是非君子之道”,判斷句,這不是君子的行為。(2)“色”,臉色;“曰”,省略了主語“孟子”;“異”,奇怪。答案 (1)假如有個人每天偷他鄰居的雞,有人對他說:“這不是君子的行為。”(2)齊宣王突然變了臉色。孟子說:“大王不要奇怪。大王問我,我不敢不用實話回答。”11.孟子是怎樣看待“卿”的?請結(jié)合材料二簡要概括。(3分)解析 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不同。有貴戚之卿,有異姓之卿”可知,卿分貴戚之卿和異姓之卿。②由原文“王曰:‘請問貴戚之卿。’曰:‘君有大過則諫,反復(fù)之而不聽,則易位’”可知,貴戚之卿在國君犯大錯時勸諫,反復(fù)勸諫不從就更立國君。③由原文“然后請問異姓之卿。曰:‘君有過則諫,反復(fù)之而不聽,則去’”可知,異姓之卿在國君犯錯時勸諫,反復(fù)勸諫不從就離開。答案 ①卿分貴戚之卿和異姓之卿。②前者在國君犯大錯時勸諫,反復(fù)勸諫不從就更立國君。③后者在國君犯錯時勸諫,反復(fù)勸諫不從就離開。【參考譯文】材料一:周霄問道:“古代的君子做官嗎?”孟子答道:“做官。《傳》上說:‘孔子要是一連幾個月沒有君主任用他,就焦急不安,離開一個國家,一定要帶著見面禮(以便和別國國君見面)。’公明儀也說:‘古代的人一連幾個月沒有君主任用,就要去安慰他。’士失掉官位,就好像諸侯失去國家。”萬章問道:“宋國是個小國,現(xiàn)在想要推行仁政,齊楚兩國卻厭惡這樣,要出兵討伐它,該怎么辦呢?”孟子說:“湯住在亳地,和葛國挨著;葛伯放縱無道,不祭祀祖先。湯派人去問他:‘為什么不祭祀?’答道:‘沒有牛羊做祭品。’湯便派人送給他牛羊。葛伯把牛羊吃了,卻不用來祭祀。湯又派人去問他:‘為什么不祭祀?’答道:‘沒有谷物做祭品。’湯便派亳地的民眾去為他們種地。老弱者給種地的人去送飯,葛伯卻領(lǐng)著他的百姓攔住那些提著酒菜好飯的人來搶劫,誰要不給就殺掉。有個小孩去送飯和肉,葛伯殺了他,奪了飯和肉。《書經(jīng)》上說‘葛伯仇視送飯者’,就是說的這事。’因為殺了這小孩,湯便去征討葛伯,天下的人都說:‘湯不是貪圖富有天下,而是為老百姓報仇雪恨哪。’‘湯開始征戰(zhàn),即從伐葛開始’,十一次征戰(zhàn),無往而不勝,天下沒人能與之抗衡。朝東方出征,西夷怨恨;朝南方出征,北狄怨恨,都說:‘為什么把我們排后邊?’老百姓盼望他,就和大旱之年盼望下雨一樣。如果實行仁政,天下的人都要抬起頭來盼望,要擁護(hù)他來做君主;齊國楚國縱然很大,又怕什么呢?”戴盈之說:“稅率定為十分之一,撤除關(guān)卡和市場的賦稅,目前還不能完全做到,想先減輕一些,等到明年,再完全實行。怎么樣?”孟子說:“假如有個人每天偷他鄰居的雞,有人對他說:‘這不是君子的行為。’他便說:‘請讓我減少一點,先每個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洗手不干。’——如果明白這樣做不合道義,就趕快停止,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材料二:齊宣王問有關(guān)公卿的事。孟子說:“王所問的是哪種公卿?”王說:“公卿難道還有不同嗎?”孟子說:“有不同;有和王室同宗的公卿,有非王族的公卿。”王說:“我請問和王室同宗的公卿。”孟子說:“國君若有重大錯誤,他便勸諫;反復(fù)勸諫而不聽從,就廢掉他而改立別人。”齊宣王突然變了臉色。孟子說:“大王不要奇怪。大王問我,我不敢不用實話回答。”宣王臉色平定了,又請問非王族的公卿。孟子說:“國君若有錯誤,他便勸諫;反復(fù)勸諫而不聽從,就離去。”本節(jié)內(nèi)容結(jié)束THANKS學(xué)案19 文言語句斷句——抓住五標(biāo)志,思考五角度復(fù)習(xí)目標(biāo) 1.掌握文言斷句的方法。2.借助語法、語境準(zhǔn)確斷句。鏈接高考 卷別 提問方式 命題特點2023新課標(biāo)卷 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文言斷句題由客觀題變主觀題,更有效考查綜合運用文言知識進(jìn)行文言斷句的能力。2023年新課標(biāo)Ⅰ卷、Ⅱ卷第10題斷句題都設(shè)置為要求考生從8個斷句點中選擇3個正確的題型,這樣的設(shè)置可以避免以往選擇題單純利用排除、猜測等技巧作答的可能,更有效地考查學(xué)生利用文言知識斷句的能力。并且評分時會有0分、1分、2分、3分層級的區(qū)別,更好地體現(xiàn)了學(xué)生能力水平的層次。①所選句子多為敘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運轉(zhuǎn)折的重要時刻;50字左右。②設(shè)6~8處停頓,有兩處難度大的不同。2022新高考卷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一、掌握斷句的正確方法(一)“4大標(biāo)志”助你巧斷句1.判斷詞性,分清主謂賓(1)先找出名詞(人名、地名、官名、國名、朝代名、器物名、動物名等)或代詞(吾、予、余、爾、汝、公、卿、君、若、其、彼、此、之等),它們?nèi)绻髦髡Z,就在它們的前面斷句;如果作賓語,就在它們的后面斷句。(2)動詞、形容詞常用作謂語,可以先找到動詞、形容詞,然后根據(jù)謂語前的狀語、主語和謂語后的賓語等來斷定語句的停頓點。[邊練邊悟] 1.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O迶?處。至午門,魏藻德引麟征手曰:“國家如天之福,必?zé)o他虞。旦夕兵餉集,公何遽為?”引之出。明日城陷,作書訣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dāng)褫服解帶自經(jīng)家人救之蘇,環(huán)泣請曰:“待祝孝廉至,一訣可乎?”許之。(節(jié)選自《明史·麟征傳》)作書訣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dāng)褫服解帶自經(jīng)2.關(guān)注對話詞,厘清對話內(nèi)容借助“曰”“云”“言”“謂”“道”“問”等動詞來判斷人物的對話,并且應(yīng)根據(jù)上下文厘清問者、答者,明辨句讀。[邊練邊悟] 2.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O迶?處。齊王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摯。文摯至,視王之疾,謂太子曰:“王 之 疾 必 可 已 也 雖 然 王 之 疾 已 則 必 殺 摯 也 太 子 曰 何 故 文 摯 對 曰 非 怒 王 則 疾 不 可 治 怒 王 則 摯 必 死。”太子頓首強(qiáng)請曰:“茍已王之疾,臣與臣之母以死爭之于王。王必幸臣與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摯曰:“諾。請以死為王。”(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仲冬紀(jì)·至忠》)3.判斷虛詞,厘清句子成分虛詞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biāo)志,尤其是介詞、語氣詞和一些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特別是一些議論性語段,根據(jù)虛詞推斷會使斷句變得容易。(1)句首發(fā)語詞——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斷開。如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竊、請、茍等。(2)句首時間詞——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斷開。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3)句末語氣詞——其后一般斷開。陳述句末尾,如也、矣、焉、耳等;疑問句末尾,如與(歟)、邪(耶)、乎等;感嘆句末尾,如哉、夫等。(4)疑問語氣詞——其后一般構(gòu)成疑問句,其前一般斷開。如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5)復(fù)句關(guān)聯(lián)詞語——其前一般斷開。如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豈、豈非等。(6)復(fù)音虛詞——復(fù)音虛詞需保持完整,不能點斷。如有所、無所、有以、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則等。[邊練邊悟] 3.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珠玉而不受,曰狄人之所求者地,無以財物為也。大王亶父曰:“與人之兄居而殺其弟,與人之父處而殺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為吾臣,與狄人奚以異?且吾聞之也不以其所養(yǎng)害其養(yǎng)杖策而去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于岐山之下。(節(jié)選自《淮南子》)且吾聞之也不以其所養(yǎng)害其養(yǎng)杖策而去民相連而從之4.辨識句式,判斷句子結(jié)構(gòu)(1)注意句式整齊的句子。古人寫文章講究句式的整齊對稱,或者兩句之間講究意思的正反對比,我們可以根據(jù)這一特點進(jìn)行斷句。(2)注意特殊句式。判斷句,如“……者,……也”“為”“乃”“即”“則”等;被動句,如“為……所……”“受……于……”“見……于……”等;反問句,如“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等。(3)注意固定句式。如“如……何”“況……乎”“何(以)……為”等。[邊練邊悟] 4.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O迶?處。(介子)推,高士也。未易以凡心窺、利心量也。事 固 有 外 似 而 中 實 相 遠(yuǎn) 者 安 知 推 之 果 出 于 怨 也 以 怨 斷 推 之 罪 非 吾 之 言 也 乃 推 之 言 也 非 推 之 言 也 推 母 之 言 也。推自謂:“既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亦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母子之間,真實底蘊,舉皆披露,推安所逃情乎?(節(jié)選自呂祖謙《東萊博議》)(二)無標(biāo)志斷句法——善抓謂語,借助語境1.抓謂語中心詞(1)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動詞或形容詞謂語為中心,找出了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也就能區(qū)分出獨立的句子;明確了句子的意思,從而正確斷句。(2)確定句子的謂語中心詞還要全面考慮,要善于識別兼語句、連動句等特殊語句,這樣就能更準(zhǔn)確地把握了。[邊練邊悟] 5.(2023·福建4月質(zhì)量檢測)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題目。吳王謂范蠡曰:“……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棄越歸吳乎?”范蠡對曰:“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號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今獲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愿也。”(節(jié)選自《吳越春秋·卷七》)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今越王不奉大王命號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今獲罪君臣俱降2.借助具體語境目前高考采用的題型均是有語境的斷句。考生可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斷斷句部分的大意。如傳記,應(yīng)先明晰人物、事件、言論;議論文則應(yīng)明晰中心、論據(jù)、方法及邏輯關(guān)系。特別要注意斷句部分前后的句意、句式特點等。[邊練邊悟] 6.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題目。使彘恭子將新軍……使令狐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圖敗晉魏顆卻退秦師于輔氏親止杜回其勛銘于景鐘。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興也。”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可加句讀,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秦圖敗晉魏顆卻退秦師于輔氏親止杜回其勛銘于景鐘二、掌握文言斷句解題方法和步驟[邊練邊悟] 7.(2023·廣東部分學(xué)校4月聯(lián)考)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子之。子之三年,燕國大亂,百姓恫怨。(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一》)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子之[模擬訓(xùn)練]1.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以此三世顯名于諸侯。太史公曰:吾讀《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方晏子伏莊公尸哭之,成禮然后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jìn)思盡忠,退思補(bǔ)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所忻慕焉。(節(jié)選自《史記·管晏列傳》)吾讀《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2.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選自《孝經(jīng)》,有刪改)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二年春,高季興既得三州請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為之不許。及夔州刺史潘炕罷官,季興輒遣兵突入州城,殺戍兵而據(jù)之。帝怒,以劉訓(xùn)為南面招討使,將步騎四萬討之。高季興既得三州請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為之不許4.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惠孟云夫刺之而不入擊之而不中此猶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雖有勇弗敢刺,雖有力不敢擊,夫不敢刺不敢擊,非無其意也。惠孟云夫刺之而不入擊之而不中此猶辱也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誰立焉。”不對而退。見太子,太子曰:“吾其廢乎?”對曰:“告之以臨民教之以軍旅不共是懼何故廢乎?且子懼不孝,無懼弗得立,修己而不責(zé)人,則免于難。”告之以臨民教之以軍旅不共是懼何故廢乎6.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劉茂忠,其先彭城人。后世徙居廬陵安城,因家焉。氏族寔繁。時廬陵鷓鴣洞盜有吳先者獨奸猾凡計誘皆莫之信捕之不獲。茂忠遂鞭所親信二人,詐得罪奔先,示以創(chuàng),先果信而勿疑,未逾月斬先首,其徒遂潰,州里慶之。時廬陵鷓鴣洞盜有吳先者獨奸猾凡計誘皆莫之信捕之不獲7.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晉有劉琨、左思之徒,皆飲焉。滂時浸俗盛于國朝兩都并荊渝間以為比屋之飲。滂時浸俗盛于國朝兩都并荊渝間以為比屋之飲學(xué)案19 文言語句斷句邊練邊悟1.解析 “曰”后須停頓;“二百七十余年”修飾“宗社”,故在“宗社”后斷開;“一旦至此”語意完整,后面斷開;“上有”“下有”句式一致,故在“悔”“殃”后斷開;“諫垣”是“居”的賓語,故在“諫垣”后斷開;“法當(dāng)……”是“依法應(yīng)當(dāng)……”的意思,故在“法”前斷開。答案 作書訣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dāng)褫服解帶自經(jīng)【參考譯文】到午門時,魏藻德拉著麟征的手說:“國家像皇天一樣有福氣,一定不會有什么禍?zhǔn)碌摹:芸燔婈牎⒓Z餉都會聚集起來,您驚慌什么呢?”把他拉了出來。第二天,城被攻下了。麟征寫信跟家人永別說:“祖宗打下的二百七十多年的江山,一天之間成了這樣,雖然天子自己遭到了災(zāi)禍,小百姓也遭殃。我身為一名諫議大臣,對朝廷的事務(wù)無法匡救,依法應(yīng)當(dāng)剝?nèi)ヅ蹘А!庇谑撬庀率鴰В系踝詺ⅰ<胰粟s快把他救醒,圍成一圈流著淚請求說:“等祝孝廉來后你們辭別一下,行嗎?”麟征同意了。2.王之疾必可已也/雖然/王之疾已/則必殺摯也/太子曰/何故/文摯對曰/非怒王則疾不可治/怒王則摯必死【參考譯文】齊王得了惡瘡,派人到宋國接文摯。文摯到了,察看了齊王的病,對太子說:“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愈。雖然如此,大王的病一旦痊愈,就一定會殺死我。”太子說:“什么原因呢?”文摯回答說:“如果不激怒大王,大王的病就治不好,但如果大王真的被激怒了,那我就必死無疑。”太子叩頭下拜,極力請求說:“如果治好父王的病而父王真的要殺先生的話,我和我的母親用死向父王為您爭辯。父王一定哀憐我和我的母親,望先生不要擔(dān)憂。”文摯說:“好吧。我愿拼著一死為大王治病。”3.BEG [“且吾聞之也”的意思為“況且我聽說”,“也”一般位于句末,是句末語氣詞,其后應(yīng)斷開,故B處斷開。“杖策”修飾“去”,“去”的主語是“大王亶父”,省略主語,因此“杖策”前應(yīng)斷開,故E處斷開。“民”是“相連而從之”的主語,“民”前應(yīng)斷開,故G處斷開。]【參考譯文】大王亶父居住在邠地,狄人常來侵?jǐn)_,敬獻(xiàn)獸皮、布帛和珍珠玉石狄人不愿意接受,說狄人所希望得到的是占有邠地的土地,而不是為了財物。大王亶父說:“跟別人的兄長住在一起卻殺死他的弟弟,跟別人的父親住在一起卻殺死他的子女,我不忍心這樣做。你們都去和狄人勉力居住在一塊兒吧!做我的臣民跟做狄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況且我還聽說,不要為爭奪用以養(yǎng)生的土地而傷害養(yǎng)育的人民。”于是拄著拐杖離開了邠地。邠地的百姓人連著人、車連著車跟隨他,于是在岐山之下建立起一個新的都城。4.解析 “安知……怨也”為“怎么知道……出于怨恨呢”故在其前后均應(yīng)斷開;“以怨斷推之罪”語意完整,其后斷開;之后4個“也”都是判斷句的標(biāo)志詞,故在其后須斷開。答案 事固有外似而中實相遠(yuǎn)者/安知推之果出于怨也/以怨斷推之罪/非吾之言也/乃推之言也/非推之言也/推母之言也【參考譯文】介子推是個高士。不容易用凡心來窺視,不容易用利害之心來衡量。事情本來就有外表相似而內(nèi)心實際相差很遠(yuǎn)的情況,怎么知道介子推果真是出于怨恨呢?用怨恨來斷定介子推的罪名,不是我的話,是介子推自己的話,也不是介子推的話,是他母親的話。介子推自己說:“既然說出了怨恨的話,就不吃他的俸祿了。”他母親也說:“為什么不去求俸祿呢?用死亡來怨恨誰呢?”母親與兒子之間,說出了真話和本來想法,都是自我披露,介子推又怎么逃得掉真情呢?5.CFH [通讀畫線句及上下文可知,語段涉及三個人:吳王(大王)、越王和范蠡,所以“君臣俱降”指的是越王和范蠡都投降了,語意完整,無須跟前面的“獲罪”連起來,應(yīng)先在H處斷開。再回到前面看句子結(jié)構(gòu),“今越王(主語)不奉(謂語)大王命號(賓語)”,結(jié)構(gòu)完整,應(yīng)在C處斷開。“用兵與大王相持”省略了主語“越王”,所以D處和E處不斷開。難點在于“至今”放在哪里。根據(jù)語境可知,越國已敗,自然不能“相持至今”了,應(yīng)是“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今獲罪”,應(yīng)在F處斷開。綜上,應(yīng)在C、F、H三處斷開。]【參考譯文】吳王對范蠡說:“……我想赦免你的罪過,你能改變心意,背棄越國歸順吳國嗎?”范然回答說:“我說亡國之臣不敢談?wù)撜拢瑪≤娭畬⒉桓艺務(wù)撚赂摇N以谠絿驗椴恢也恍牛缃裨酵醪环钚写笸跄拿睿暑I(lǐng)軍隊和大王您相對峙,如今獲罪,君主和臣子都投降,幸蒙大王鴻恩,使我們得以保存性命,我愿意為大王清掃門庭,受您奴役驅(qū)使,這是我最大的心愿。”6.BEG [“秦圖敗晉”,主謂賓齊全,故在“晉”后其B處停頓;“于輔氏”是“卻退秦師”的后置狀語,故在E處停頓;“其勛銘于景鐘”主謂賓齊全,故在其前即G處斷開。]【參考譯文】他任命彘恭子為新軍統(tǒng)帥……讓令狐文子輔佐他,說:“以前戰(zhàn)勝潞國的戰(zhàn)役中,秦國曾圖謀打敗晉國,魏顆在輔氏擊退了秦軍,親手俘虜了杜回,他的功勛銘刻在景公鐘上。直到今天后代還沒得到舉薦,他的兒子不可不起用。”7.ADE [“子之南面行王事”中,“王事”是賓語,句意完整,應(yīng)在A處斷開;“而噲老不聽政”結(jié)構(gòu)完整(連詞斷句法,連詞“而”放在主語前,往往引領(lǐng)句子,應(yīng)在其前斷開)應(yīng)在D處斷開;“國事皆決子之”應(yīng)為“國事皆(由)子之決”,句意完整,應(yīng)在E處斷開。綜上,應(yīng)在A、D、E三處斷開。]【參考譯文】燕王于是把俸祿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印信收起來,交給了子之。子之就面向南面坐在君位上行使君主的權(quán)利,而燕王噲因年老不能處理政事,反而做了臣子。國家大事一概由子之決斷。子之當(dāng)國三年,燕國大亂,百官人人恐懼。模擬訓(xùn)練1.ADG【參考譯文】憑借著這樣的行為,他連續(xù)三朝在各諸侯國中名聲顯揚。太史公說:我讀過《晏子春秋》,書中說得詳細(xì)極了。看了他所寫的書以后,還想了解他所做的事,所以就編寫了他的傳記。當(dāng)晏子趴在齊莊公的尸體上痛哭,行完作為臣子的禮儀之后才肯離開,他難道是人們所說的“遇到正義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沒有勇氣”的人嗎?至于他直言進(jìn)諫,冒犯君主的威嚴(yán),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做官想著要盡忠,歸隱就想著要補(bǔ)救過失”的人吧!假如晏子現(xiàn)在還活著,我即使是替他拿著鞭子駕車,也是我高興而仰慕的事啊。2.CFG【參考譯文】《詩經(jīng)·大雅》里說:“怎么能不想念你的先祖呢?要努力去發(fā)揚光大你的先祖的美德啊!”孔子說:“能夠愛自己的父母的人,也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的父母的人,也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天子)能以愛敬之心盡力侍奉父母,就會以至高無上的德行教化百姓,成為天下人效法的典范。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曾子說:“多么博大精深啊,孝道太偉大了!”3.BFH【參考譯文】天成二年春天,高季興得到三州后,請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由他自己派子弟去充當(dāng),后唐明宗沒有答應(yīng)。夔州刺史潘炕被罷官,高季興便率領(lǐng)軍隊突然進(jìn)入夔州城中,殺死防守士兵并占領(lǐng)了夔州城。后唐明宗大怒,任命劉訓(xùn)擔(dān)任南面招討使,率領(lǐng)四萬步兵和騎兵討伐高季興。4.ADF【參考譯文】惠孟說:“刺您刺不進(jìn)去,擊您而擊不中,這如同是一種侮辱。我這里還有一種本事,使人即使有勇氣也不敢刺您,即使有力氣也不敢擊您。不敢刺您,不敢擊您,并不是沒有刺您和擊您的想法。”5.BDF【參考譯文】晉獻(xiàn)公說:“我的兒子,還不知道他們誰能立為太子呢!”里克聽后沒有回答就退下了。里克去見太子申生,太子說:“我恐怕要被廢掉了吧?”里克回答說:“命令您治理百姓,教導(dǎo)您熟悉軍事,憂慮的是不能完成任務(wù),為什么要把你廢掉呢?況且做兒子的應(yīng)該害怕不孝,不應(yīng)該害怕不能被立為嗣君,修養(yǎng)自己而不責(zé)怪旁人,就會免于禍難。”6.CDG【參考譯文】劉茂忠,他的先人是彭城人。后代徙居廬陵安城,于是在這里安了家。氏族從此繁盛起來。當(dāng)時廬陵鷓鴣洞有個盜寇叫吳先,最是奸猾,凡是用計謀誘惑他,他都不相信,所以不能抓獲他。劉茂忠就鞭打了自己的兩個親信,這兩個親信假裝獲罪,投奔了吳先,讓吳先看他們的創(chuàng)傷,吳先果然相信了他們,而沒有懷疑,不到一個月,這兩個人就砍下了吳先的頭,吳先的手下于是潰散,州里的人都慶賀消滅了吳先。7.BDF【參考譯文】茶作為飲料,開始于神農(nóng)氏,由周公旦做文字記載被大家了解,春秋時齊國的晏嬰,漢代的揚雄、司馬相如,晉代的劉琨、左思等人都愛喝茶。(后來喝茶的習(xí)慣)隨著時間一天天廣泛流傳,逐漸成為風(fēng)氣,到了我唐朝,達(dá)到非常盛行(的程度),在西安、洛陽兩個都城和江陵、重慶等地,家家戶戶把茶當(dāng)作飲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高中語文一輪復(fù)習(xí)學(xué)案19 文言語句斷句(含答案).docx 2025屆高中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課件19 文言語句斷句(共70張ppt).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