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772- 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在文學上,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雪,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他與元稹友誼甚篤,同為中唐新樂府倡導者,世稱“元白",其詩風以平易通俗著稱,相傳老嫗也能聽懂,時稱“元白體”,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新樂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
白居易的人生
前期·兼濟天下
生于“世敦儒業”之家自幼聰慧 772年,白居易出生于新鄭的一個中小官僚家庭。他自幼聰慧,四五歲便能作詩。
勤學苦讀考中進士 785年,因避戰亂而遷居越中,刻苦讀書。
800年(貞元十六年)中進士,28歲中進士。
元白訂交出仕為官 802年(貞元十八年),與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二人訂交。以后詩壇元白齊名。
803年(十九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出仕為官。
不畏權貴直言論事 806年(元和元年),罷校書郎,撰《策林》75篇,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縣尉。
807年(元和二年)回朝任職,十一月授翰林學士,次年任左拾遺。
808年任左拾遺,迎取楊虞卿從妹為妻。頻繁上書言事,創作大量針砭時弊的詩歌,希望以此補察時政,敢于當面指出皇帝錯誤。
越職言事遭謗被貶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
后他又被誹謗:母親看花而墜井去世,白居易卻作有“賞花”及“新井”詩,有害名教。43歲的白居易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這也成為他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
后期·獨善其身
上書受挫任職杭州 822年,白居易上書論當時河北的軍事,不被采用,于是請求到外地任職,后被任命為杭州刺史。任內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績。
晚年隱退劉白唱和 晚年開始逐漸引退,定居洛陽,官終刑部尚書。他在洛陽過著飲酒、彈琴、賦詩、游山玩水的生活。時常與著名詩人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
這首七言律詩是白居易于長慶三年(823)任杭州刺史時所寫。杭州,是他幼時就向往的地方,曾立志將來到這里做官。后穆宗批準了他力請外任的要求。眼不見朝廷內部的明爭暗斗,遠離不聽勸諫的皇帝,來到杭州,鳳愿已償,心中自感快慰。在任上,白居易政績顯著,與此同時,還創作了大量的詩篇,而《錢塘湖春行》《杭州春望》《春題湖上》《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等傳誦最廣。
錢塘湖就是杭州西湖,全詩緊扣“春行”二字展開,詩人信馬而游,以“行”為構思脈絡,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的生意盎然。
白公堤:有一年杭州大旱,白居易在上任杭州刺史前,扮作一位老漢請求任上的大老爺開放西湖水,澆灌農田。大老爺大發雷霆,堅決不肯。白居易上任的第二天,就開湖放水,又修了一條堤,寫下《錢塘湖石記》,講明堤壩的用處。他在任三年,為官清廉,離任時只帶了兩塊天竺石做紀念。百姓都稱他為“白舍人”,把他修的堤叫“白公堤”。
白居易治理杭州一年半,離職時杭州的父老鄉親準備水酒滿筵,攔路相送。勤政愛民、為百姓留下一道白堤的白居易一直以為自己在任時毫無建樹,進而感到非常慚愧,竟潸然淚下,寫下《別州民》
錢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注釋】
初:剛剛。
幾處:形容數量少。
暖樹:朝陽的樹。
新燕:剛從南方飛來的燕子。
啄:取、銜。
漸:逐漸,慢慢地。
欲:想要。
才:剛剛。
沒:淹沒,蓋住。
不足:不夠。
【譯文】
從孤山寺北出發,到賈公亭以西,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與湖岸齊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浪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幾只早早飛出的黃鶯爭著飛上向陽的樹,不知誰家新來的燕子正忙著啄泥筑巢。
紛繁的春花漸漸快要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面的美景,總覺得觀賞不夠,尤其是那綠色楊柳蔭蔽下的白沙堤。
【賞析】
詩句 賞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結構 首聯點題,交代游蹤。
內容理解 “寺北亭西”點明地點,“水面初平”點明時令是初春。“孤山寺”“賈亭”兩個地名連用,表明詩人是邊走邊看,暗扣詩題之“行”。“水面”與“云腳”相連,寫出了早春湖面煙霧迷蒙、水汽縈繞的特點。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結構 頷聯承接首聯,寫景禽鳥活動。
內容理解 寫仰視所見禽鳥,描繪了一幅早鶯爭樹、春燕銜泥的生動景象,顯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幾處”“誰家”照應“早鶯”“新燕”,表明早鶯尚少,新燕始回,符合早春特點。
煉字 一“爭”一“啄”,呈現出活潑而充滿生命力的春意。
抒發情感 表達出詩人對初春美麗景色的喜愛和贊美。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結構 頸聯轉折,由動靜轉為靜景,寫早春花草景。
內容理解 寫俯察所見花草,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西湖早春的嫵媚和生機。
煉字 “亂”寫出花的顏色和種類繁多。“淺”寫出春草初長,尚未豐茂,符合早春特點。
抒發情感 表達出詩人對初春美麗景色的喜愛和贊美。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結構 尾聯抒發情感,最愛湖東。
內容理解 “綠楊陰”“白沙堤”,顏色鮮明,一派春和景明的氣象。
抒發情感 “最愛”一詞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中心思想】
《錢塘湖春行》 這首七言律詩通過選取初春西湖湖水、白云、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等景物,描繪出一幅色彩明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圖,抒發了詩人的愉悅之情和對西湖美景的喜愛、贊美之情。
1.下面對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賞析有誤的一項( )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A.全詩以“行”為線索,從“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終,寫出了一路所見的西湖美好的早春之景,抒發了作者對西湖美好春景的喜愛之情。
B.頷聯兩句中,詩人抓住了“爭”“啄”這兩個極具表現力的詞語,勾畫、渲染了一幅早鶯爭向暖樹、新燕啄泥銜草的動態畫面。
C.這首詩尾聯中的“最愛湖東行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委婉含蓄地抒發了作者對春日西湖無比喜愛的思想感情。
D.該詩的語言既符合格律詩的規范,又清新明快、曉暢平易,充分體現了白居易詩歌的藝術風格。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依據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
詩歌最后一聯說“最愛湖東行不足”,“不足”的意思是 ,表達了詩人對錢塘湖 (時間)景色的喜愛和留戀。
3.詩歌的中間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詩人在錢塘湖春行時所見的景物,寓情于景,準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致閑情,請簡要分析。
4.請任選角度為《錢塘湖春行》中通過植物表現早春生機勃勃的景象的句子做一個批注。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乙】
東欄梨花
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注:《東欄梨花》作于北宋熙寧十年(1077),當時蘇軾已經四十一歲,經歷了眾多的家庭變故,母親、妻子、父親相繼辭世。在政治上,因為王安石變法而引起的新舊黨爭,蘇軾離開朝廷,帶著淡淡的憂愁,在地方為官。
(1)甲詩中的“暖樹”是指 ,乙詩中的“雪”喻指 。
(2)請從煉字的角度對甲詩頷聯或頸聯做簡要賞析。
(3)乙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6.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題目。
【甲】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乙】
南溪早春
[宋]楊萬里
還家五度見春容,長被春容惱病翁。
高柳下來垂處綠,小桃上去末梢紅。
卷簾亭館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風。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當好時豐。
賞析上面兩首詩,完成對話。
小語:“詩家清景在新春。”讀了這兩首寫早春之景的詩,我真覺得早春風光美麗無限。【甲】詩借助早鶯、新燕、 、淺草等典型意象,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機勃勃。
小文:是的, 【乙】詩則通過“ ”“ ”兩種狀態,表現出柳樹和桃樹在春天到來時的顯著變化,凸顯出“動人春色不須多”的特點。
小語:兩首詩歌的感情都很美好,細品【乙】詩的尾聯,還能讀出楊萬里對 的期盼呢,這期盼還彰顯著對民生的關切之情。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參考答案:
1.C
【詳解】本題考查詩歌鑒賞。
C.“最愛湖東行不足”意思是:最喜愛湖東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最愛”直接寫出了作者對春日西湖無比喜愛的思想感情;本項“委婉含蓄”表述有誤;
故選C。
2. 不充足,不夠 初春(早春) 3.頷聯仰視寫初春(早春)的動物(鶯、燕),以“早”“新”“爭”“啄”描繪出一幅鶯爭暖樹、燕啄春泥的動態場景圖。頸聯俯視寫初春(早春)的植物(花、草),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欣欣向榮的狀態。兩聯準確、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初春(早春)氣象展現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
【解析】2.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第一空,“最愛湖東行不足”意思是最愛的湖東美景百游不厭,“不足”意思是不滿足,不充足,欣賞不夠;表現了對西湖春景的喜愛與贊美。
第二空,從“水面初平”可以看出,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從“幾處早鶯”“新燕”可以看出,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鶯聲婉轉,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勤勞,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都寫出了初春的生機;從“亂花”“淺草”可以看出,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么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由此可以,詩歌描繪的是早春時節錢塘湖的景色。
3.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
頷聯從靜到動,先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鶯聲婉轉,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勤勞,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都寫出了初春的生機;頸聯寫俯視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么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感受到一片欣欣向榮的初春之景。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之景,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從而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在湖青山綠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詩人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體現出作者游湖時的喜悅心情和對西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由此概括整理作答即可。
4.示例一:“漸”“才”等字詞寫出花草向榮的生長趨勢,準確而生動地把錢塘湖的早春氣象展現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
示例二:“迷”字表達出作者的喜悅心情和對錢塘湖早春風光的喜愛之情。
【詳解】本題考查詩句賞析。首先明確《錢塘湖春行》中通過植物表現早春生機勃勃景象的句子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然后從詞語運用、描寫手法、表達效果等方面進行分析批注,突出其展現出的早春特點和生機活力。
示例:“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批注:此句生動傳神地描繪出早春的蓬勃生機。“亂花”形象地寫出春花種類繁多、繽紛絢爛的姿態,“漸欲迷人眼”則凸顯出花的繁茂和艷麗,使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淺草”表現出春草的嫩綠和矮小,“才能沒馬蹄”既寫出了草的淺,又暗示了草在蓬勃生長,充滿生命力。整句通過對花和草的細膩描寫,展現了早春時節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的景象。
5.(1) 向陽的樹 梨花
(2)示例一: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
示例二: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
(3)表達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表達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寫出了詩人惆悵(憂愁)的心情。
【詳解】(1)本題考查詩詞內容理解。
根據甲詩“幾處早鶯爭暖樹”的描述,這里的“暖樹”指的是向陽的樹,因為早春時節,鳥兒通常會選擇向陽的地方筑巢,以獲取更多的溫暖。而乙詩中“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此處的“雪”顯然是用來比喻梨花。梨花的顏色潔白,如同雪一般,詩人在這里以“雪”代指梨花,形象地描繪出梨花盛開時如雪般潔白的景象,同時也暗含了詩人對人生短暫、時光易逝的感慨。
(2)本題考查詞句的賞析,要在把握詩詞內容的基礎上,結合上下文和具體的語句分析作答。
根據甲詩頷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可知,“早”字突出了春天剛剛到來時的鶯鳥數量還不多,它們爭先恐后地飛到向陽的樹上,表現了早春的生機勃勃。“新”字強調了燕子是剛剛歸來的,它們忙著筑巢,充滿生機和活力。“爭”字形象地描繪了早鶯對暖樹的競爭,展示了一幅生動的春日畫面。“啄”字寫出了新燕忙碌而專注的筑巢行為,富有動態美。
根據甲詩頸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可知,“亂”字寫出了早春時節花兒初開的繁多而紛亂,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同時也表現出春天花朵競相開放的活力。“漸欲”二字,描繪了花朵逐漸開放,色彩漸濃的過程,帶有時間的推移感,使讀者仿佛看到花朵正在慢慢盛開的情景。“才能”表現了草剛剛長出,僅能覆蓋住馬蹄,描繪了早春草色的嫩綠和生機。“迷”字則寫出了野花的繁多和迷人,令賞花者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根據乙詩“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蘇軾的復雜心境。詩人以“梨花淡白柳深青”起興,描繪了梨花盛開的景象,這與“柳絮飛時花滿城”的畫面形成了對比,暗示著春意漸濃,然而春色易逝。詩人用“惆悵”一詞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情緒,表現出對時光流逝的感傷。“一株雪”暗喻了梨花的潔白,同時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暫和純潔。詩人將梨花比作“雪”,在欣賞花的美麗的同時,也感嘆人生短暫,難以把握。“人生看得幾清明”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感慨,以及對自己在世事變遷中無法把握未來的惆悵。根據以上分析,乙詩表達了詩人面對春光易逝和人生短暫時的哀愁,以及在失意中尋求解脫的淡然心境。
6. 亂花 垂處綠 末梢紅 雨足年豐
【詳解】本題考查詩歌賞析。
第一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寫了西湖的春景,典型意象是早鶯、新燕、亂花和淺草。因此填“亂花”。
第二、三空,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乙詩頷聯寫柳綠桃紅的早春景色,早春柳枝返綠時,總是首先從下垂的枝條末梢部分開始,故說“垂處綠”;而小桃花初綻時,也總是首先從上伸的枝條末端開始,故說“末梢紅”。“垂處綠”“末梢紅”,是柳樹和桃樹在春天到來時的顯著變化。因此可用“垂處綠”“末梢紅”來填空。
第四空,《南溪早春》尾聯“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當好時豐”兩句以春雨兆豐年收結。“更入新年”點出早春,進入新年之后;“足新雨”,新雨下得很足,看來今年肯定是個豐收年景,相比之下,去年雖豐收,恐怕還算不上最好的年景。所以這里運用的是“新年”與“去年”的對比手法。這個結尾,說明作者并不僅僅對早春的到來欣喜歡愉,對“雨足年豐”的期盼之情。
答案第1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