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部編本語文七年級下冊期末復習第六單元知識梳理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部編本語文七年級下冊期末復習第六單元知識梳理學案

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第一部分:閱讀
一、單元主題:
第六單元以“探索與想象”為主題,通過記敘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故事,以及對未來科技的幻想,展現人類的探索精神和創造力,引導學生感受科學的魅力,激發探索未知、勇于創新的興趣和熱情。
二、單元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傳記、科幻小說、文言文等文體的特點,學習不同文體的表達方式。
2.學習通過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以及情節的設置來表現人物的探索精神和科學精神。
3.掌握常見的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并學習在寫作中運用。
4.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常見的文言句式,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瀏覽和精讀的方法,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并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通過閱讀相關資料,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認識。
3.學習做批注,記錄自己的點滴體會,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力量,培養探索未知、勇于創新的精神。
2.體會科學技術的魅力,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3.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三、各篇課文核心知識筆記
21. 偉大的悲劇
(一)課文內容概述:
本文是茨威格創作的一篇傳記,講述了英國探險家斯科特率領探險隊,歷經艱辛抵達南極點,卻發現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已捷足先登,最終在歸途中不幸遇難的故事。作者通過對斯科特探險隊悲壯經歷的描寫,歌頌了他們勇于探索、不怕犧牲、忠于理想的崇高精神。
(二)核心知識點:
1.文章結構:
(1)第一部分(第1-8段):寫斯科特探險隊抵達南極點,卻發現阿蒙森已捷足先登,他們的希望破滅了。
(2)第二部分(第9-23段):寫斯科特探險隊在歸途中遭遇種種困難,并最終全部遇難。
(3)第三部分(第24-28段):寫斯科特探險隊的遺體被發現,以及作者對他們的評價。
2.主題思想:
歌頌了斯科特探險隊勇于探索、不怕犧牲、忠于理想的崇高精神,以及人類在探索未知世界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勇氣和毅力。
3.人物形象:
(1)斯科特:一個具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和高尚品格的探險家形象。
(2)奧茨:一個為了不拖累隊友而選擇自我犧牲的英雄形象。
4.寫作手法:
(1)懸念: 作者在文章開頭設置了懸念,以鮑爾斯發現“一個小小的黑點”開頭,引發讀者的好奇心,并為后文斯科特探險隊發現阿蒙森已捷足先登做鋪墊。
(2)對比: 作者將斯科特探險隊和阿蒙森探險隊進行對比,突出了斯科特探險隊的悲壯和偉大。
(3)細節描寫: 作者通過對斯科特探險隊在歸途中遭遇的種種困難的細致描寫,以及對斯科特日記的引用,生動地展現了探險過程的艱辛和人物內心的掙扎。
5.語言特色:語言富有感染力,充滿悲劇色彩,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6.原文解析:
文章開篇以斯科特探險隊即將抵達南極點時的興奮和期待,以及鮑爾斯發現“一個小小的黑點”后的不安和恐懼,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氛圍,設置了懸念。
接著,作者通過描寫斯科特探險隊發現阿蒙森留下的痕跡,以及他們的失望和痛苦,展現了他們希望破滅的悲劇性。作者引用斯科特日記中“這一切究竟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這些夢想,可現在這些夢想全完了”的語句,表達了斯科特內心的絕望和痛苦。
然后,作者詳細描寫了斯科特探險隊在歸途中遭遇的種種困難,包括惡劣的天氣、食物的短缺、隊員的傷病,以及最終奧茨為了不拖累隊友而選擇自我犧牲的悲壯場景。作者還通過對斯科特日記的引用,展現了斯科特在面對困境時的掙扎和堅持,以及他對祖國、對家人的思念和牽掛。
最后,作者以“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結尾,高度評價了斯科特探險隊的精神,并點明了文章的主題。
22. 太空一日
(一)課文內容概述:
本文是楊利偉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敘了自己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遨游一天的經歷,展現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以及航天員堅韌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核心知識點:
1.文章結構:
(1)第一部分(第1-10段):寫飛船起飛階段的驚險經歷,以及作者的心理感受。
(2)第二部分(第11-19段):寫作者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景象,以及對“長城”傳說的思考。
(3)第三部分(第20-29段):寫作者在太空中遇到的“本末倒置”錯覺和神秘的敲擊聲。
(4)第四部分(第30-45段):寫飛船返回地球時的驚險經歷,以及作者的心理感受。
2.主題思想:表現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以及航天員堅韌不拔、勇于探索、嚴謹科學的精神。
3.寫作手法:
(1)細節描寫: 作者通過對飛船起飛、太空飛行、飛船返回等過程的細致描寫,以及對自身心理活動的刻畫,真實地再現了太空飛行的體驗。
(2)懸念: 作者在文章中設置了“神秘的敲擊聲”的懸念,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
4.語言特色:語言平實自然,真實可信,富有親切感。
5.原文解析:
文章以“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為題,開篇就以飛船起飛時遇到的“共振”問題,以及作者當時“以為自己要犧牲了”的感受,展現了太空飛行的驚險和挑戰,以及航天員的勇氣和膽識。
接著,作者描寫了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景象,以及對“長城”傳說的思考,體現了航天員的求知欲和科學精神。
然后,作者又講述了在太空中遇到的“本末倒置”錯覺和神秘的敲擊聲,展現了太空環境的神秘和未知,以及航天員在面對未知情況時的冷靜和沉著。
最后,作者詳細描寫了飛船返回地球時的驚險經歷,尤其是舷窗出現裂紋時的緊張和恐懼,以及最終安全著陸后的喜悅和放松,展現了航天員的堅韌不拔和臨危不亂。
23. 帶上她的眼睛
(一)課文內容概述:
本文是劉慈欣創作的一篇科幻小說,講述了“我”受托帶上“她”的眼睛,去感受地面世界的故事。故事以“眼睛”為線索,通過描寫“我”在地面上的所見所聞,以及“她”通過眼睛的感受,展現了地航員“她”對地面世界的渴望和眷戀,以及“我”對“她”的同情和敬佩。
(二)核心知識點:
1.文章結構:
(1)第一部分(第1-17段):寫“我”受托帶上“她”的眼睛,去感受地面世界,以及“她”對地面世界的渴望和喜悅。
(2)第二部分(第18-35段):寫“我”在地面上度過了兩天,以及“她”通過眼睛的感受。
(3)第三部分(第36-58段):寫“我”得知“她”是“落日六號”地航員,以及“她”在地心的孤獨和堅強。
2.主題思想:表達了對地航員的敬佩和同情,以及對人類探索精神的贊美。
3.人物形象:
(1)“她”:一個熱愛生活、渴望自由、堅強樂觀、勇于探索的地航員形象。
(2)“我”:一個富有同情心、責任感,以及對科學和探索充滿敬畏之情的人物形象。
4.寫作手法:
(1)懸念: 作者在文章開頭設置了“主任讓我再帶一雙眼睛去”的懸念,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并通過“我”的視角,層層揭開“眼睛”背后的故事,以及“她”的真實身份。
(2)對比: 作者將地面世界的廣闊和美好與“她”所處的封閉狹小的地心環境進行對比,突出了“她”的孤獨和對地面世界的渴望。
5.語言特色:語言簡潔明快,富有想象力,能夠營造出科幻小說的獨特氛圍。
6.原文解析:
文章以“我”受托帶上“她”的眼睛,去感受地面世界開頭,并通過描寫“她”的喜悅和激動,展現了她對地面世界的渴望。
接著,作者以“我”的視角,描寫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小溪的清涼、微風的輕撫,以及日落、月升的景象,這些都是“她”通過眼睛所感受到的,也是她在地心世界無法體驗到的。作者還通過描寫“我”的感受,以及“我”與“她”的對話,暗示了“她”所處的環境的特殊性,以及“她”身份的神秘性。
隨著情節的發展,作者逐漸揭開了“她”的真實身份——“落日六號”地航員,一個被困在地心的孤獨探索者。作者通過描寫“落日六號”地航飛船失事的原因和過程,以及“她”在地心世界的生活狀態,展現了地心環境的惡劣和“她”的堅強樂觀。
文章結尾以“有一個想法安慰著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離她都不會再遠了”的語句,表達了“我”對“她”的敬佩和同情,同時也表達了對人類探索精神的贊美。
第二部分:寫作——語言簡明
一、寫作目標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理解“語言簡明”的含義和重要性,掌握使語言表達簡明的具體方法,并在寫作實踐中加以運用,做到言簡意賅、干凈利落、重點突出,避免重復啰唆、拖泥帶水,不斷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寫出語言精煉、信息量大、表達效果好的文章。
二、核心知識點
(一)理解“語言簡明”
1.“語言簡明”是寫作的一項重要要求,指的是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做到言簡意賅,干凈利落,重點突出,避免重復啰唆、拖泥帶水。它要求作者在寫作時,仔細斟酌每一個詞語,力求用最精準的語言表達最清晰的意思,避免不必要的修飾和解釋,使文章語言簡潔凝練,信息量大,表達效果好。
2.“語言簡明”是衡量文章語言表達水平的重要標準,一篇語言簡明的文章,不僅能夠清晰準確地傳達作者的思想,也能夠給讀者帶來清爽利落的閱讀體驗,避免冗長乏味的閱讀感受。
(二) “語言簡明”的具體方法
1.刪除冗詞贅句: 要避免使用多余的詞語,以及意思重復的句子,將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例如:
“我個人認為”可以改為“我認為”。
“各種各樣的花”可以改為“各色花”。
“非常美麗、非常漂亮”可以改為“極其美麗”。
2.精煉詞語: 要選擇最能表達意思的詞語,避免使用意思含混或表達不準確的詞語,力求用一個詞語表達多個詞語的意思。
例如:
“他對待學習的態度非常認真。”可以改為“他學習認真。”
“他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可以改為“他進步很大。”
3.避免重復: 要避免重復使用相同的詞語或句子,可以使用代詞或其他方法來代替重復的內容,尤其是意思相近、作用相同的詞語,更要避免堆砌。
例如:
“他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樂于助人,他心地很好。”可以改為“他是一個善良樂于助人的人。”
“這座山雄偉壯麗,景色秀美,非常迷人。”可以改為“這座山雄偉壯麗,秀美迷人。”
4.善用短句: 短句簡潔明快,信息量大,能夠增強文章的節奏感,使文章讀起來更加清爽利落。
例如:
“他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他從來不怕困難,他總是勇往直前。”可以改為“他勇敢無畏,勇往直前。”
5.巧用省略: 在不影響語義完整的情況下,可以省略一些詞語,使語言更加簡潔。
例如:
“我今天早上吃了早飯,然后去上學。”可以改為“我吃過早飯去上學。”
(三) 如何做到“語言簡明”
1.圍繞中心: 寫作時要緊扣主題,避免寫與中心無關的內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旁逸斜出。
2.仔細推敲: 選詞造句要仔細推敲,選擇最精準的詞語,避免使用意思含混或表達不準確的詞語。
3.反復修改: 寫作完成后要反復修改,檢查是否有重復啰唆的詞句,并進行刪減或改寫,做到精益求精,不斷完善。
4.多讀佳作: 多讀一些語言簡練的優秀作品,學習他們的寫作技巧,并模仿他們的語言風格。
5.大聲朗讀: 寫作完成后,要大聲朗讀自己的文章,感受語言是否簡潔流暢,并進行必要的修改。
三、總結
“語言簡明”是寫作的一項重要要求,也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要寫好文章,需要圍繞中心,仔細推敲,反復修改,多讀佳作,并養成簡明表達的習慣,才能做到言簡意賅、重點突出、表達效果好。
第三部分:綜合性學習——我的語文生活
一、活動主題
本單元綜合性學習以“我的語文生活”為主題,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語言現象,體驗語言的魅力,提升語言的運用能力,并樹立“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意識,將語文學習從課堂延伸到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享受語文。
二、活動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到語文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了解生活中的各種語言現象。
2.掌握基本的語言文字規范,包括漢字、標點符號、拼音等。
3.了解廣告詞、對聯等語言應用形式的特點和寫作技巧。
(二)能力目標:
1.提高觀察生活、發現問題的能力。
2.提高資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提高語言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包括口頭表達、書面表達、設計制作等。
4.提高團隊合作和組織策劃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興趣。
2.提升語言的審美意識和文化品位。
3.培養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責任感。
三、活動內容
為了更好地實現活動目標,本單元綜合性學習設計了三個主題活動,全班同學可分成三個大組,分別開展以下活動。
(一)正眼看招牌
1.活動目的: 引導學生關注商店招牌的語言現象,了解招牌的作用和特點,發現招牌中存在的語言問題,并嘗試設計優秀的商店招牌。
2.活動步驟:
(1)調查訪問:
分組: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擇一條街道進行調查。
記錄: 記錄下街道上所有商店的招牌,可以用文字、繪畫、照片、視頻等方式進行記錄。
觀察: 觀察招牌的設計風格、語言特點,以及是否存在錯別字、不規范用字、拼音錯誤等問題。
訪談: 可以采訪店主,了解他們對招牌的看法和設計理念。
(2)整理交流:
統計: 設計統計表格,統計招牌中出現的錯別字、不規范用字、拼音錯誤等問題。
分類: 將記錄下來的招牌按照商店類型進行分類,例如餐飲店、服裝店、書店、超市等等。
分析: 分析不同類型商店招牌的語言特點,例如餐飲店招牌注重突出菜品的特色和口味,服裝店招牌注重時尚感和吸引力,書店招牌注重文化氛圍和知識性等等。
評選: 選擇設計優秀、語言規范、富有創意的招牌,進行展示和評選。
(3)設計制作: 嘗試設計一個商店招牌,可以為自己喜歡的商店設計,也可以虛構一個商店進行設計。
3.注意事項:
(1)調查訪問時要注重禮貌,征得店主人的同意后再進行拍照或采訪。
(2)整理資料時要認真細致,確保信息的準確性。
(3)設計招牌時要突出商店的特點,語言要簡潔明快,富有創意。
(二)我來寫廣告詞
1.活動目的: 引導學生關注廣告詞的語言特點和寫作技巧,了解廣告的作用和目的,并嘗試創作優秀的廣告詞。
2.活動步驟:
(1)搜集廣告詞:
渠道: 通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途徑搜集各種類型的廣告詞。
記錄: 選擇自己喜歡的廣告詞記錄下來,并標明廣告的類型和產品名稱。
(2)分析廣告詞:
目的: 分析廣告詞的目的是什么,它要向消費者傳達什么樣的信息。
手法: 分析廣告詞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例如比喻、擬人、夸張、排比、押韻等等。
特點: 分析廣告詞的語言特點,例如簡潔明快、朗朗上口、富有創意、幽默風趣等等。
評價: 評價廣告詞的優缺點,并說明理由。
(3)創作廣告詞:
選擇產品: 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產品,或者虛構一種產品。
構思創意: 構思廣告詞的創意,可以從產品的特點、功能、用途、目標人群等方面入手。
撰寫廣告詞: 運用學過的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創作一則廣告詞。
修改完善: 對廣告詞進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更加精煉、準確、生動。
3.注意事項:
搜集廣告詞時要注重多樣性,選擇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廣告詞。
分析廣告詞時要結合產品的特點和目標人群,進行具體分析。
創作廣告詞時要注重創意,語言要簡潔明快,富有感染力。
(三)尋找“最美對聯”
1.活動目的: 引導學生關注對聯的語言特點和文化內涵,了解對聯的種類和用途,欣賞優秀的對聯,并嘗試創作對聯。
2.活動步驟:
(1)了解對聯:
查閱資料: 查閱書籍、網絡等資料,了解對聯的基本知識,包括對聯的定義、起源、特點、種類、格律等等。
制作卡片: 將對聯的知識點整理成卡片,方便記憶和學習。
(2)搜集對聯:
途徑: 通過書籍、網絡、實地考察等途徑搜集各種類型的對聯,例如春聯、名勝古跡聯、行業聯、喜慶聯等等。
整理: 將搜集到的對聯進行分類整理,并標明對聯的類型和出處。
(3)賞析對聯:
內容: 分析對聯的內容,了解對聯表達的思想感情或描寫的場景。
結構: 分析對聯的結構,了解對聯的上下聯之間的關系,以及對仗、平仄、押韻等方面的特點。
語言: 分析對聯的語言特點,例如精煉、工整、對稱、富有韻律等等。
意義: 分析對聯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4)創作對聯:
確定主題: 選擇一個主題,例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學校、家鄉、友誼等等。
構思內容: 根據主題構思對聯的內容,可以描寫景色、抒發情感、表達愿望等等。
撰寫對聯: 注意對仗、平仄、押韻等方面的要求,創作一幅對聯。
修改完善: 對對聯進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更加工整、對稱、富有韻律。
3.注意事項:
(1)搜集對聯時要注重多樣性,選擇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對聯。
(2)賞析對聯時要結合對聯的類型和創作背景,進行具體分析。
(3)創作對聯時要注意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押韻自然,并體現主題。
四、活動延伸
1.制作手抄報: 將活動中的成果和體會,以手抄報的形式進行展示,可以包括對聯知識介紹、優秀對聯欣賞、學生創作的對聯等等。
2.舉辦展覽: 將學生設計的商店招牌、創作的廣告詞和對聯,進行展覽,并邀請老師、家長和其他班級同學參觀,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3.開展競賽: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最佳招牌設計”“最佳廣告詞創作”“最佳對聯創作”等競賽活動,評選出優秀作品,并給予獎勵。
五、總結
“我的語文生活”主題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語言現象,體驗語言的魅力,提升語言的運用能力,并樹立“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意識,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享受語文,做一個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具有良好語言素養的人。
第四部分:課外古詩詞誦讀
1. 竹里館 (王維)
1.原文: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注釋:
(1)幽篁: 幽深的竹林。
(2)長嘯: 高聲呼叫。
(3)相照: 相互照耀,這里指明月照耀著詩人。
3.譯文:
(1)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中,一邊彈琴,一邊高聲呼喊。
(2)竹林深處沒有人知道我在這里,只有明亮的月光陪伴著我。
4.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夜晚在竹林中彈琴長嘯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寧靜淡泊的心境和對自然山水的喜愛之情。
“獨坐”二字,突出了詩人遠離塵世喧囂,追求內心寧靜的狀態。
“彈琴”和“長嘯”都是詩人抒發情感的方式,表達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向往。
“深林人不知”與“明月來相照”形成對比,突出了詩人孤獨而又自在的心境。
2.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1.原文: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注釋:
(1)洛城: 洛陽城,唐朝東都。
(2)玉笛: 美玉制成的笛子,這里指笛聲的美妙。
(3)折柳: 指《折楊柳》曲,是古代一首表現離別情緒的歌曲。
(4)故園: 故鄉。
3.譯文:
(1)是誰家的玉笛,在夜晚悄悄地吹奏,笛聲隨著春風飄散,傳遍了整個洛陽城。
(2)在這夜晚的曲調中,我聽到了《折楊柳》的旋律,有誰聽了不會想起自己的故鄉呢?
4.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夜晚在洛陽城聽到笛聲,觸景生情,思念故鄉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暗飛聲”三字,寫出了笛聲的悠揚婉轉,也暗示了夜晚的寧靜。
“散入春風滿洛城”一句,寫出了笛聲的傳播范圍之廣,也渲染了春夜的靜謐美好。
“聞折柳”三字,點明了笛聲的曲調,也點明了詩人思念故鄉的緣由。
“何人不起故園情”一句,以反問的語氣,表達了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也引起了讀者的共鳴。
3. 逢入京使 (岑參)
1.原文: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2.注釋:
(1)故園: 故鄉。
(2)龍鐘: 淚流不止的樣子。
(3)憑君: 請你,托付你。
(4)傳語: 捎口信。
3.譯文:
(1)向東望去,通往故鄉的路途遙遠漫長,我的衣袖沾滿了淚水,止不住地流淌。
(2)在這馬上與你相遇,沒有紙筆可以寫信,請你捎個口信,告訴我的家人我一切都平安。
4.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在旅途中遇到入京使者,托他帶口信給家人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故園東望路漫漫”一句,寫出了詩人與家鄉的距離遙遠,也暗示了詩人思鄉之情的濃烈。
“雙袖龍鐘淚不干”一句,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詩人思鄉之情的強烈,也渲染了詩人悲傷的情緒。
“馬上相逢無紙筆”一句,寫出了詩人與使者相遇的突然,也為下文的“傳語報平安”做了鋪墊。
“憑君傳語報平安”一句,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牽掛和思念,也體現了詩人堅強樂觀的精神。
4. 晚春 (韓愈)
1,原文: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2.注釋:
(1)芳菲: 花草的香氣。
(2)楊花: 柳絮。
(3)榆莢: 榆錢,榆樹的果實。
(4)無才思: 這里指沒有鮮艷的顏色和香氣。
(5)惟解: 只知道。
3.譯文:
(1)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離去,所以紛紛展現出各種紅紫顏色,爭奇斗艷,散發著濃郁的香氣。
(2)只有那柳絮和榆錢沒有鮮艷的顏色和香氣,只知道漫天飛舞,像雪花一樣飄落。
4.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爭奇斗艷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贊美之情。
“草樹知春不久歸”一句,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花草樹木爭奇斗艷的原因,也暗示了春天的短暫。
“百般紅紫斗芳菲”一句,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花草樹木的繁盛和美麗。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兩句,以楊花和榆莢的平凡,襯托出其他花草樹木的美麗,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萬物的喜愛之情。
第五部分:字音字形
21.偉大的悲劇
拽(zhuài) 辜(gū)負 凜( lin)冽 吞噬( shi) 疲憊(bèi) 欽(qīn)佩
魯莽(mǎng) 氈(zhān)鞋 保佑(yòu) 厄(è)運 拯(zhěng)救 憂心忡(chōng)忡
海市蜃(shèn)樓 羸( léi)弱 怏(yàng)快不樂 毛骨悚(sǒng)然 告罄(qing) 堡(壘) 疲(憊) (姍姍)來遲 憂心(忡忡) 語無(倫)次 海市(蜃)樓 毛骨(悚)然 (怏怏)不樂 吞(噬) (羸)弱 告(罄)
22.太空一日
弧( hú)形 熾(chì)熱 屏(bǐng)息凝神 輪廓(kuò) 俯瞰(kàn) 模擬(nǐ) 遨(áo)游 嚴謹(jǐn) 稠(chóu)密 概率(l1ǜ) 燒灼(zhuó) 五臟(zàng)六腑 千鈞(jūn)重負 (弧)形 (熾)熱 輪(廓) 俯(瞰) 模(擬) 嚴(謹) (稠)密 (概)率 千(鈞)重負 耐人尋(味)
23.*帶上她的眼睛
漫(màn)步 遲鈍(dùn) 閑暇(xiá) 凸(tū)現 拍攝(shè) 蔚(wèi)藍
吟(yín)唱 孤零(líng)零 心有靈犀(x) 點(綴) (漫)步 遲(鈍)
閑(暇) (蔚)藍 合(攏) 不(期)而至 心有靈(犀) 天(涯)海角
24.河中石獸
滄(cāng)州 木杮(fèi) 湮(yān) 嚙(niè) 溯(sù)流
第六部分:成語
21.《偉大的悲劇》
耀武揚威: 炫耀武力,顯示威風。
姍姍來遲:形容來的很晚。
憂心忡忡:形容憂愁不安的樣子。(注意不可帶賓語)
語無倫次:話講的很亂,沒有條理層次。
海市蜃樓:比喻虛幻的事物。
荒無人跡:十分荒涼,沒有人的足跡。
堅持不懈:堅決進行,不松懈。
不可思議: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風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奪眶而出:眼淚一下子從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極度悲傷或極度歡喜而落淚。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勞,體力消耗已盡,形容極度疲乏。
悶悶不樂: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樂。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懼的樣子。
揚揚得意:形容非常得意的樣子。
怏怏不樂:形容不滿意或不高興的神情。
疲憊不堪:非常疲乏。
畏縮不前:害怕而不敢向前。
念念有詞: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語。
精打細算:(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細地計算。
踉踉蹌蹌:走路不穩當的樣子。
22.《太空一日》
五臟六腑:人體內臟器官的總稱。也比喻事物的內部情況。
千鈞重負:比喻沉重的負擔,也常比喻重大的責任。
耐人尋味:意味深長,值得仔細體會琢磨。
驚心動魄:形容詩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
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顛倒了。
應付自如:形容出事從容不迫,毫不費力。
23.《帶上她的眼睛》
不期而至:事先沒有約定而意外到來。
心有靈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天涯海角:指極遠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間相隔極遠。
第七部分:文學常識
21、《偉大的悲劇》: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說《象棋的故事》、傳記《三大師》等。寫的是斯科特探險隊一行五人滿懷希望地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現挪威人已經捷足先登,只好無奈但又十分堅毅地踏上歸途,最后一個個悲壯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飽含深情地用文學的筆法,從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精神的角度來寫這一事件,讀來令人感動,特別是在面對失敗和死亡時斯科特等探險隊員表現出的那種勇敢、坦然、鎮定的精神面貌,尤為震撼人心。
22、《太空一日》是我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首次載人飛行的宇航員楊利偉,通過回憶記錄下自己在太空中實驗飛行一天的過程和感受。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一天中楊利偉的驚心動魄,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帶給國人的驕傲。
23、《帶上她的眼睛》寫的是當科學家、宇航員在探索太空的時候,科幻作家把我們的想象力帶進了地球的核心。人類使用地航飛船深入地球內部進行探險,一艘地航飛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輕的女領航員,她只能在封閉的地心渡過余生,這是劉慈欣獲獎小說《帶上她的眼睛》里演繹的故事。
24.《河中石獸》:選自《閱微草堂筆記》,作者紀昀,字曉嵐,直隸縣人,清代學者,文學家。
第八部分:重點文言詞匯
1.臨:靠近
2.河干:河邊
3.圮:倒塌
4.并:一起
5.募;募集
6.竟:終于,到底
7.湮:埋沒
8.顛:同“癲”瘋狂
9.確論 :精當確切的言論
10.蓋:因為
11嚙:侵蝕、沖刷
12.擲:摔倒
第九部分:重點翻譯
1.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
譯:過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竟然沒找到,以為它們順流而下了。
2.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譯: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
3.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
譯: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松又輕,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4.“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譯:“沿著河尋找它們,不也荒唐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5.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擊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譯:原因是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松又輕,水沖不走石頭,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面沖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6.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譯:越沖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頭必定掉在坑穴里。
7.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譯:像這樣沖擊,石頭再翻轉。不停地翻轉,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8.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譯:到下游尋找石頭,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
9.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譯: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據(一個方面的)道理就主觀臆斷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商水县| 高淳县| 东海县| 太谷县| 米易县| 昭通市| 湟源县| 卫辉市| 南靖县| 论坛| 剑川县| 滨海县| 报价| 浦城县| 鄂尔多斯市| 新密市| 红原县| 威信县| 班玛县| 乐东| 同心县| 红原县| 平塘县| 和田县| 比如县| 尉氏县| 兖州市| 柳河县| 基隆市| 临颍县| 文安县| 万源市| 阿拉善盟| 裕民县| 章丘市| 阳西县| 大方县| 城口县| 临夏县| 饶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