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 題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課時安排 2 課前準備 傳感器等信息化工具教材內容 分 析 電磁感應的本質可以追塑到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變化的磁場在周圍空間產生電場,當導體處在此電場中時,導體中的自由電子在電場力作用下作定向移動而產生電流即感應電流;如果不是閉合回路,則導體中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使斷開處兩端積累正、負電荷而產生電勢差----感應電動勢。設計理念 在新課改之下,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高中物理教學的主要目標.為此,在開展電磁感應教學活動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主動探索電磁感應的相關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電磁感應知識的積累,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從而完成物理教學的目標。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恒定電流、電磁感應現象和磁通量的相關知識,并且也知道了變化量和變化率的概念。學生已經具備了很強的實驗操作能力,而且本節課的實驗也是上節課所演示過的,只不過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因此,有條件的學校可將本節課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另外,學生對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已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較高的水平。教學目標 1、知道磁通量的定義,公式的適用條件,會用這一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知道什么是電磁感應現象。 3、理解“不論用什么方法,只要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閉合電路中就有電流產生”。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適用于電磁感應現象。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與電流磁效應和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相關的物理學史。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和艱難歷程。培養不怕失敗、勇敢面對挫折的堅強意志。 教學難點: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和艱難歷程。培養不怕失敗、勇敢面對挫折的堅強意志。教學過程教學環節(一) 師生活動 奧斯特實驗架起了一座連通電和磁的橋梁,此后人們對電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電呢? 實驗1:學生實驗一—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力線的運動 觀察現象:AB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可見電流表指針偏轉. 結論:當閉合回路中的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電路中有了電流. 現象分析:如圖1導體不切割磁力線時,電路中沒有電流;而切割磁力線時閉合電路中有電流.回憶磁通量定義(師生討論)對閉合回路而言,所處磁 場未變,僅因為AB的運動使回路在磁場中部分面積變了,使穿過回路的磁 通變化,故回路中產生了電流. 設問:那么在其它情況下磁通變化是否也會產生感應電流呢?設計意圖 采用展示 ,“電生磁”的視頻導課,讓學生形象地觀察到“電生磁”的現象教學環節 (二) 師生活動 實驗觀察:移動變阻器滑片(或通斷開關)電流表指針偏票創螄文欄穩定時,電流表指針不偏轉. 現象分析:對線圈,滑片移動或開關通斷,引起A中電流變,則磁場委,穿過B的磁通變,故B中產生感應電流。當A中電流穩定時,磁場不變,磁通不變,則B中無感應電流 現象分析:(師生討論)對線圈回路,當線圈與磁鐵有沿軸線的相對運動時,所處磁場 因磁鐵的遠離和靠近而變化,而未變,故穿過線圈的磁通變化,產生感應電流,而當磁鐵不動時,線圈處,不變,故無感應電流 現象分析:(師生討論)對線圈回路,當線圈與磁鐵有沿軸線的相對運動時,所處磁場因磁鐵的遠離和靠近而變化,而未變,故穿過線圈的磁通變化,產生感應電流,而當磁鐵不動時,線圈處,不變,故無感應電流。設計意圖 利用傳感器在計算機顯示電流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恰當的時機使用恰當的技術”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1、教學流程。我講電磁感應現象這一章時,根據教材做了三個演示實驗,讓學生在層層點撥下得出了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2、本課精彩之處在于。鞏固提高,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探究為主線的教學模式,之前總覺得結論的得出比較牽強,學生在課堂中看老師做演示實驗,積極性不高,參與面也不廣,還是以教師為主體在進行教學。針對這一 問題,試講后我又重新進行了備課,嘗試通過創設情景、提問設疑——學生實驗、 合作探究——討論歸納、在多媒體動畫的輔助下,設計了表格的形式通過提問設疑組織學生討論歸納,最后由學生們自己得出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整堂課,以 小組為單位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討論合作充分,達到了教學目標。 3、學生在做演示實驗能自己得出比較正確的結論,這是我最欣慰的地方, 這次課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真是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獲,如果重上這堂課我會 在這個實驗環節多給學生一點時間讓他們多做幾次加深印象。上完本課后,從學 生完成課后作業的情況來看掌握的比較好,比之前用老教學方法傳授時好很多。 4、本次課聽課教師的評教是:重點突出,教學方法較以往有很大轉變,體現學生師課堂主人的新教法的理念,效果非常好。通過老師們評價后我會再接再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以適應新一代的學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