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 題 保衛黃河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麥克風、音響、鋼琴教材內容 分 析 《保衛黃河》是人教版小學音樂六年級下冊《母親河》單元中的一節唱歌課,拍,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歌曲是一首進行曲風格的輪唱曲,是《黃河大合唱》中流傳最廣、膾炙人口的一首歌曲、曲調堅定明快、鏗鏘有力。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形象的表現了千百萬抗日群眾前赴后繼奔向抗日最前線的動人景象。設計理念 能用激昂的情緒、雄壯有力的聲音以及不同的力度表現歌曲;能跟老師指揮進行二聲部歌曲輪唱。 在二聲部演唱上利用數字技術 分聲部練習、疊加、融合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歌曲演唱能力,能夠較為準確的歌曲學唱,在二聲部合唱教學中的輪唱有一點難度,歌曲的輪唱速度快、兩個聲部相隔一小節 有一定難度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唱歌曲《保衛黃河》,了解作品的相關歷史背景,感受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兒女奮勇殺敵、誓死保衛祖國的民族意識,感受作品磅礴的氣勢及其所蘊含的愛國情感,進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情境、音畫結合等多種方式,學會歌曲,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帶來的不同的藝術效果。 3.知識與技能: 能用激昂的情緒、雄壯有力的聲音以及不同的力度表現歌曲;能跟老師指揮進行二聲部歌曲輪唱。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激昂的情緒、雄壯有力的聲音以及不同的力度表現歌曲。 難點:準確掌握四分休止符,跟老師指揮手勢進行二聲部歌曲輪唱。教學過程教學環節(一) 師生活動 1、介紹歷史背景、感受聲音特點 師:大家的音準和節奏都有進步,多么激昂的音樂,就像戰斗中的游擊健兒,誓死在保衛家鄉。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帝國主義野心不死,1937年日軍又在北平制造了盧溝橋事變,有日本人稱中國人像黃河一樣“大而無用”,更是揚言:“三個月內滅亡中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師:帶著激昂的情緒、雄壯有力的聲音跟音樂完整演唱設計意圖 通過教師的語言以及畫面的結合,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教學環節(二) 師生活動 2、老師范唱,學生感受力度變化 師:你們的聲音真令人激情澎湃 豪情滿滿 老師也來演唱一遍,聽聽歌曲的力度有什么變化? 師: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衛黃河就是保衛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全中國。 3、學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 師:帶著力度的變化,跟音樂演唱,注意老師的手勢(力度) 跟音樂再來一遍設計意圖 在力度變化中感受歌曲的起伏教學環節 (三) 師生活動 4、師加入朗誦 正是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這部《黃河大合唱》唱響全國,為抗戰發出怒吼。光未然在每一樂章前面還加入了一段朗誦詞,你聽 師:聽完朗誦詞你又有怎樣的感受?設計意圖 如上思考,建議要充分考慮到“恰當的時機使用恰當的技術”的問題。教學環節 (四) 師生活動 5、學生朗讀歌詞 師:朗誦詞就像是戰斗沖鋒的號角。誰能來擔當號手朗誦這段話? 生:朗誦歌詞 6、加入朗誦詞,齊唱歌曲 師:請號手準備,帶領大家一起保衛黃河設計意圖 在歷史情境中感受氛圍,有感情的演唱教學反思 扎扎實實備課,在研讀教材上下功夫,把握教材中單元與課程的意圖,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基本目標達到 教學設計中層次清晰明了,層層推進,用巧妙的方法解決教學難點,用不同的方式感受、體驗(對比、重復等)突出教學的重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