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 題 《生物的特征》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具 書本教材內容 分 析 《生物的特征》是人教版生物學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認識生物”中的第一節。本章不是從現代生物學發展水平的角度介紹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讓學生在常見的生命現象層面上了解生物區別于非生物的特征,掌握生物的五項共同特征。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征,才能為進一步學習生物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本節內容為初中生物階段開頭篇,要為學生今后學習生物作出較好的鋪墊。設計理念 是通過對媒體的功能來提升老師上課的效率以及質量,讓學生喜歡學習,提升對生物環境的探討與研究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朝氣蓬勃,熱愛大自然,對外界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奧妙,他們學習生物的起點基本上是一致的,通過第一節的學習,他們對生物學知識有一些淺顯的認識,但是對生物本質的認識還不夠,所以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好的發展。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能夠準確識別出生物與非生物。 通過觀察圖片,聯系生活實例,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表達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準確識別出生物與非生物。 2、教學難點: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教學過程教學環節(一) 師生活動 教師組織與引導 教師:同學們知道三十億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樣的嗎?那是一片荒蕪,寸草不生。而今天我們的地球如此美麗,你們知道是什么將我們的環境裝點的如此美麗嗎?他們有沒有生命? 學生:花、草、樹木,還有各種各樣的動物。 教師:很好。下面就請同學們一起來學習本節課的內容-一生物的特征。 要想認識生物,就必須進行觀察,所以,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1.課前預習2.了解觀察法是鼓勵學生平時要多觀察周圍的大千世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 激發學習興趣教學環節(二) 師生活動 展示圖片:會跳舞的機器人和會跳舞的人;鐘乳石和生石花。思考一: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 展示圖片:馬吃草;小樹發芽;獵豹捕食羚羊。 思考二:圖中反應了生物具有什么特征?植物和動物分別是怎樣獲得營養物質的? 展示圖片:鯨呼氣時產生的霧狀水柱。 思考三:此圖反應了生物的什么特征?介紹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但有些微生物是厭氧菌,例如: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5、展示圖片:含羞草的葉受到觸碰時,展開的葉片會合攏;葵花朵朵向太陽。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教學環節 (三) 師生活動 1、展示圖片:生石花能夠開出花朵;鐘乳石能夠慢慢長大。思考一:生石花和鐘乳石是否是生物,如何判斷。 2、閱讀課本第八頁第3題,然后回答問題。 物的區別 思考二:(1)珊瑚和珊瑚蟲都是生物嗎?請說明理由。(2)珊瑚蟲一般生長在溫暖的淺水區,這是為什么?設計意圖 通過思考和分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板書設計 (一)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二)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三)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 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根本區別在于其是否具有生命現象,也可以根據生物的基本特征進行判斷。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研究、討論、匯報、發言、補充發言等形式來完成。挖掘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回顧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既是一個組織者又是一個參與者。可以展開思路,大膽去想。給每個學生參與創造了機會,因為發言的人多,信息廣,給每個人創造了進一步學習的機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