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歷史 部編版 九年級下冊問答式知識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歷史 部編版 九年級下冊問答式知識提綱

資源簡介

九年級歷史下冊必背知識清單
第一單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1、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背景、性質和范圍、主要領導人、結果及其基本獲得勝利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1)背景:①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地區人處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之下;②受到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2)性質:既是民族解放戰爭,又是資產階級革命。
(3)范圍: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廣大地區。
(4)領導人:玻利瓦爾和圣馬丁,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
(5)結果:拉丁美洲基本獲得民族獨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6)基本獲得勝利的原因: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正義性;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等人的正確領導;拉丁美洲各國群眾互相支持。
2、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時間、斗爭對象、主要原因、代表人物、起義參與者、性質和影響分別是什么?
(1)時間:1857-1859年。
(2)斗爭對象:英國。
(3)主要原因:工業革命后,英國加強了對印度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英國的殖民統治激起印度各階層人民的不滿,人民反抗情緒日益高漲。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起義參與者:印度士兵、農民、手工業者以及一些被剝奪了權力的印度王公。
(6)性質:民族解放戰爭。
(7)影響:①對印度,促進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②對英國,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③對亞洲,是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2課 俄國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目的和影響分別是什么?
(1)背景:在沙皇的專制統治下,俄國盛行農奴制,是一個封閉落后的國家;農業和手工業主要使用農奴勞動,工商業的發展極其緩慢。
(2)目的:直接目的是改變俄國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根本目的:鞏固沙皇的專制統治。
(3)影響: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使俄國一躍成為歐洲軍事強國;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但后來農奴制進一步強化,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
2、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景、性質、內容和影響分別是什么?
(1)背景:①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但是,農奴制嚴重制約了這一時期俄國的經濟發展。②1853-1856年,俄國在克里木戰爭中失敗,充分暴露了農奴制下俄國軍事和經濟的落后,同時加劇了俄國國內的社會矛盾。
(2)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
(3)內容: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獲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須出錢贖買,所出的價錢高出當時的地價(實質是對農奴的變相掠奪)。
(4)影響:①積極影響:1861年農奴制改革使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進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②局限性: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美國內戰
美國內戰爆發的背景、時間、根本原因、矛盾焦點、導火線、開始的標志、轉折點、結果、實質、影響分別是什么?
背景:北方完成了工業革命,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南方以種植園經濟為主,大量使用黑奴勞動。
時間:1861-1865年。
根本原因:南北方不同經濟類型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阻。
矛盾焦點: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導火線:1860年林肯當選美國總統。
開始標志: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戰爭。
轉折點:1862年《宅地法》的頒布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發表。
結果:1865年北方獲勝,維護了美國的統一。
實質: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影響: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宅地法》與《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內容和影響是什么?
內容:《宅地法》鼓勵農民到西部耕種。《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布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軍隊。
影響:《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深得人心,調動了農民和黑人奴隸的積極性。他們踴躍參軍作戰,扭轉了北方軍隊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
林肯對奴隸制的主張是什么?如何評價林肯?
主張:用和平的方法逐步限制奴隸制,最終達到廢除奴隸制的目的。
評價: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做出了杰出貢獻,得到了美國人民衷心的愛戴,成為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美國南北戰爭北方取勝的原因是什么?
北方的綜合實力超過南方;北方進行的戰爭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正義戰爭;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第 4 課 日本明治維新
1、明治維新的開始時間、背景、內容和影響分別是什么?
(1)開始時間:1868年。
(2)背景
①內憂:19 世紀中期,德川幕府推行鎖國政策,阻礙了日本社會、經濟的發展;日本社會矛盾激化。
②外患:1853 年開始,美國等西方國家強行打開日本國門,日本面臨淪為殖民地的危險。
(3)內容: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經濟上,推行地稅改革,以“殖產興
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社會生活上,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影響
①積極影響: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
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②局限性: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日本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
道路。
2、俄國 1861 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同點有哪些?
(1)背景相同:都發生在 19 世紀 60年代,都受工業革命的影響,本國資本主義經濟都有一定的發展。
(2)性質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影響相同:改革后都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4)局限性相同:改革不徹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3、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啟示以及對中國的影響是什么?
(1)成功的原因:明治政府為改變落后面貌,主動向先進國家學習,并能立足國情,較順利地實現了本國的社會變革。
(2)啟示:學習先進科學技術,順應歷史潮流;堅持創新,重視教育;不斷調整充實自己;堅持改革開放。
(3)對中國的影響:明治維新后,日本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日本強迫中
國簽訂《馬關條約》,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易錯易混點
易錯 1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反抗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印度民族大起義反抗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
易錯 2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和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的共同背景是工業革命。
易錯 3 印度民族大起義不是資產階級革命。
易錯 4 彼得一世改革是一場維護沙皇專制統治的封建性質的改革,強化了農奴制。1861 年農奴制改革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廢除了農奴制。
易錯 5 亞歷山大二世進行的農奴制改革,根本目的是鞏固統治,維護沙皇和貴族的利益,并不是發展資本主義,但改革在客觀上推動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易錯 6 彼得一世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1861 年農奴制改革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易錯 7美國內戰開始的標志是1861 年南方軍隊挑起戰爭,不是 1860 年林肯當選總統。林肯當選總統是美國內戰的導火線。
易錯 8 美國獨立戰爭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外部障礙——英國的殖民統治。美國內戰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障礙——黑人奴隸制度。
易錯 9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的是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制。
易錯 10 日本歷史上的兩次重要改革:“漢化”是指大化改新,日本從奴隸社會步入封建社會;“歐化”是指明治維新,
日本從封建社會步人資本主義社會。
第二單元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
第5 課第二次工業革命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開始時間、特點、領先國家分別是什么?
(1)背景:①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展開,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②科學研究也取得了重大進步,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它們被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促進了工業的蓬勃發展。
(2)開始時間:19 世紀六七十年代。
(3)特點: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
(4)領先國家:美國和德國。
2、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重大發明成就有哪些?
(1)電的應用
①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后來,人們根據這一現象發明了早期的發電機。②19 世紀 70 年代,經過不斷完善的發電機進入生產領域,電力開始作為動力帶動機器。③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發明了耐用的白熾燈泡、堿性蓄電池、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等。④發電機、電動機、電焊機,電鉆,電話,電車,電報等紛紛問世。
(2)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
①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內燃機。②19 世紀 80 年代,德國人本茨制造出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③以內燃機為發動機的汽車,輪船,拖拉機等出現。④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3)化學工業和新材料
①19世紀60-80年代,人們已經能夠使用新方法生產堿、硫酸,人造染料等產品。
②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現代炸藥,后來他又研制出無煙炸藥。
③1869年,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的制造技術,現代塑料工業由此誕生。
④1884 年,法國人夏爾多內發明了人造纖維。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是什么?
(1)經濟: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
(2)政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
(3)國際:資本主義對外擴張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4、比較兩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不同點 開始時間 18 世紀 60年代 19世紀六七年代
領先國家 英國 美國、德國
標志 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應用
影響 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人類進人“電氣時代”
能源 煤炭 電力,石油
動力設備 蒸汽機 發電機、電動機、內燃機
重要發明 珍妮機、改良蒸汽機、火車等 發電機、電動機、白熾燈泡、內燃機、汽車、飛機、炸藥等
特點 發明創造多來自工人,技師的經驗,科技行量低 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
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歐洲列強發動侵華戰爭,掀起了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淪為半殖民地;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方式,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帝國主義列強發動了一系列侵華戰爭,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會。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救亡圖存運動高漲,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等。
共同點:都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第 6 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
1、工業革命帶來了哪些變化?
(1)促進人口迅速增長。
(2)勞動力結構的巨大變化: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人放棄農業生產而從事工業和商業。
(3)婦女社會角色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婦女成為工業勞動者。
2、大眾教育出現的原因、表現和影響是什么
(1)原因:19 世紀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
(2)表現:19 世紀初,德國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1802 年,法國通過法律開設政府資助的中等學校。1870 年以后,英國、法國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
(3)影響: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
3、 城市化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影響?
(1)形成:工業革命開始后,隨著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農村人口不斷流向城市,城市規模越來越大。
(2)影響: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
4、西方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面臨哪些問題?有什么影響?
(1)環境污染嚴重:工廠排放大量的廢氣和廢水,嚴重污染了大氣和河流,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2)貧富分化加劇:資本家攫取大部分社會財富,日益富裕;廣大工人辛苦勞動,卻難以糊口。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工人的反抗斗爭日益激烈。
5 、工業文明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影響?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工業化?
(1)消極: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城市人口增長,引發交通、住房緊張;社會矛盾尖銳導致社會動蕩:殖民擴張加劇,給亞非拉人民帶來了災難;環境遭到破壞。
(2)積極:推動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世界政治民主化和社會生活的近
代化;等等。
(3)應對:理性,科學地對待工業化與城市化,順應其發展;具有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要
注意美化城市,改善生活環境。
第7課近代科學與文化
總結近代科學與文化。
類別 代表人物 成就 影響或評價
科學家 牛頓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微積分學 牛頓的科學發現,使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向前邁了一大步
達爾文 《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 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
文學巨匠 巴爾扎克 “人間喜劇”小說集(如《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 巴爾扎克給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變遷史
列夫·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托爾斯泰的小說反映了在社會轉型時期俄國農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狀態,托爾斯泰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音樂美術大師 貝多芬 《英雄交響曲》 《英雄交響曲》氣勢磅礴,表達出貝多芬對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渴望
梵高 《夜間的咖啡館》《向日葵》 《向日葵》中明亮、艷麗的黃色花瓣,表達了畫家對生命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近代科學革命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1)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使自然科學擺脫了宗教神學的束縛。
(2)啟蒙思想的傳播,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促使人們積極思考與探索。
(3)科學家辛勤忘我的實踐探求。
易錯易混點
易錯 1 第一次工業革命領先國家是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國家是美國和德國。
易錯2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易錯 3 萊特兄弟試驗飛機成功是在 1903 年,是 20 世紀;火車、輪船、汽車發明都是在 19 世紀。
易錯 4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
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第8 課第一次世界大戰
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兩大軍事集團的背景是什么?
(1)在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歐洲主要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歐洲列強展開激烈爭奪。
(2)19 世紀后半期,法國與德國之間,俄國與奧匈帝國之間,英國與德國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
2、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了哪兩大軍事集團?帶來了什么影響?
(1)三國同盟(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和三國協約(由英國、法國、俄國組成)。
(2)影響: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沖突不斷。
3、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具體原因: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及其矛盾的進一步加深。
(3)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
4、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止時間及標志、著名戰役、目的、性質、影響分別是什么?
(1)起止時間及標志
①開始:1914 年 7 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②結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
(2)著名戰役:凡爾登戰役,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
(3)目的: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
(4)性質:帝國主義戰爭。
(5)影響:
①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②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③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災難,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
第 9 課 列寧與十月革命
對比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革命名稱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時間 1917年3 月 1917年11月
性質 資產階級革命 無產階級革命
任務 推翻沙皇專制統治 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結果 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出現兩個政權并存局面 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
是否改變俄國的社會性質 未改變,俄國仍然是資本主義國家 改變了,俄國從資本主義國家變為社會主義國家
2、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是什么?
(1)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3)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4)十月革命的成功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推動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
3、社會主義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1)由空想到科學:1848 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2)由理論到實踐:1871 年,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3)由理想到現實: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第 10 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
1、歸納巴黎和會的主要內容。
(1)時間:1919年。
(2)操縱國:英國,法國、美國。
(3)目的:討論對德和約及戰后安排。
(4)實質:戰勝的帝國主義國家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贓”會議。
(5)簽訂和約名稱:《協約及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條約》。
(6)最能體現會議實質的條約內容: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
(7)影響:此后,協約國分別與其他戰敗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與《凡爾賽條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戰勝國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國際“新秩序”。
2、總結華盛頓會議。
(1)時間:1921—1922年。
(2)主導國:美國。
(3)日的:為了調繁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
(4)實質:是巴黎和會的繼續,重新調整和確立了戰勝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
(5)簽訂條約名稱:《九國公約》
①對象:針對中國問題;②內容: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建立并維護各國在中國的商務實業機會均等原則,但是,公約標榜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只是做表面文章;③影響:《九國公約》實現了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等目的,使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未能實現,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
3、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有哪些相同之處?
(1)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召開的協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會議。
(2)都由大國操縱,體現大國意志(強權政治)。
(3)都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但也埋下了隱患。
(4)都對世界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5)都損害了中國的權益。
4、《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中的哪些內容損害了中國的權益?產生了什么影響?
內容 影響
《凡爾賽條約》 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全部轉給日本 激起了中國人民極大的債慨,引發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
《九國公約》 拒絕中國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權、關稅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義要求 實際上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條件,中國仍未擺脫被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新秩序是什么?它的最大問題是什么?產生了哪些影響?
(1)戰后國際新秩序:在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基礎上,戰后國際秩序得以重建,這一秩序通常被稱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2)最大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激起了德國人的復仇心理,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3)影響
①積極: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帶來了資本主義的相對穩定時期。
②消極,不僅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而且加深了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
第 11 課 蘇聯的社會主義確設
1、新經濟政策的提出背景、實施時間、目的、實質分別是什么?
(1)背景:經歷了數年戰爭的蘇維埃俄國,經濟異常困難,社會矛盾加劇,共產主義政策已不能適應國家新形勢。
(2)時間:1921年春。
(3)目的:解決國內的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鞏固政權。
(4)實質:允許多種所有制形式存在,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2、比較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新經濟政策
內容 農業 實行余糧征集制 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允許使用雇傭勞動力和出租土地。
工業 實行工業國有化 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
商業 取消自由貿易 農民可以自由買賣納稅后的剩余產品,實行自由貿易
影響 在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和保證國內戰爭勝利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許多措施超過了戰時需要的限度,存在著許多弊端 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
3、蘇聯的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關系是什么
農業集體化和工業化都是斯大林領導的蘇聯早期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工業化促進了農業集體化,農業集體化是工業化的繼續。
4、蘇聯模式的形成標志、特點、評價、啟示分別是什么?
(1)形成標志:1936 年,蘇聯公布了新憲法。新憲法規定,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新憲法也標志著蘇聯模式的形成。
(2)特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
(3)評價
①積極:蘇聯模式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為蘇聯軍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②消極:由于沒有尊重經濟規律,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聯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體制障礙。
(4)啟示:發展經濟時要注意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協調發展;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政府要制定符合國情的政策。
5、用示意圖的形式梳理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12 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
1、歸納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
(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①時間:第一次,1920—1922年;第二次,1930 年發起。②領導人:甘地。③目的:反對英國殖民統治。④性質:民族解放運動。⑤影響: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埃及的華夫脫運動
①時間:1918—1922 年。②領導人:扎格魯爾。③目的:要求埃及完全獨立。④性質:民族解放運動。⑤影響:使埃及獲得了有條件的獨立,為以后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3)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
①時間:1934 年。②領導人:卡德納斯。③目的:為改變墨西哥落后狀況,保證憲法的實施。④性質:資產階級改革。⑤影響:體現了 1917 年憲法的要求,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是
什么?
(1)第一次世界大戰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覺醒。
(2)亞非拉國家的人民堅持抗爭,民族民主階級的力量不斷壯大。
易錯易混點
易錯 1 一戰的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一戰開始的標志是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易錯 2 二月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沙皇專制統治;十月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易錯 3 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取權是巴黎公社,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是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是蘇維埃俄國。
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 13 課 羅斯福新政
1、經濟大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影響分別是什么
(1)原因
①直接原因:生產過剩;全國性的股票投機活動。②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2)特點:持續時間特別長;波及范圍特別廣;破壞性特別大。
(3)影響:①經濟危機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②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衰退,工業產量和貿易額大幅減少。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③廣大民眾深受其害,大量勞動人民失業。窮人們生活艱難。④資本家為了維持商品價格,保證利潤,不惜銷毀大量商品。
2、羅斯福新政的背景、開始時間、目的、內容、實質、成就、局限性分別是什么
(1)背景:1929—1933 年經濟大危機。
(2)開始時間:1933 年。
(3)目的:擺脫經濟危機,鞏固資產階級統治。
(4)內容
項目 具體措施
整頓金融體系 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
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中心措施) 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羅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礎,目的是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作用是加強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和調節)、《全國勞工關系法》
調整農業政策 通過《農業調整法》對農業生產和銷售進行調節,限制產量
推行“以工代賑” 通過投資興建大量公共設施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典型事例:美國田納西水利工程
建立社會社會保障制度 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社會保障制度;建立應急的教濟機構
(5)實質:美國政府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策調整。
(6)成就:①新政期間,美國經濟開始緩慢復蘇,工業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新政增強了美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7)局限性: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不可能根除經濟危機)
3、羅斯福新政“新”在何處?
資本主義國家首次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
第 14 課 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
1、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建立的背景和標志分別是什么?
(1)背景:一戰后,意大利經濟衰退,政治混亂,工農運動高漲,中央政府幾乎癱瘓。
(2)標志:1922 年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法西斯政權在意大利建立起來。
2、德國、日本法西斯政權建立的背景、標志、影響分別是什么?
(1)背景:都是在經濟大危機打擊下建立的。
(2)標志:德國,1933 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日本,1936 年受軍部控制的田弘毅上臺組閣。
(3)影響:德國,二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3、二戰前,德國對內法西斯獨裁統治、對外侵略擴張的表現分別是什么?
(1)對內:①納粹黨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和進步人士。②解散了工會。③為加強思想控制,焚燒了大量進步書籍。④屠殺猶太人。
(2)對外:①希特勒大力發展軍事工業,積極擴軍備戰;②1935 年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實行義務兵役制,建立起龐大的軍隊:③1936 年德國派兵進駐萊茵非軍事區:④1938 年吞并奧地利:⑤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4、20 世紀 30 年代,面對法西斯的挑戰,英法實行什么政策?其目的是什么?這一政策的頂峰和影響分別是什么?
(1)政策:英法實行緩靖政策。
(2)目的: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
(3)頂峰:1938 年的《慕尼黑協定》,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將綏靖政策推向頂峰。
(4)影響:綏靖政策的推行,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世界瀕臨戰爭的邊緣。
第 15 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
1、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有哪些?
(1)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2)1929—1933 年經濟危機的影響。
(3)綏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2、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歷程是什么?
(1)全面爆發:1939 年 9 月 1 日凌晨,德國突襲波蘭,波蘭的盟國英,法被迫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2)擴大:1941 年6 月,德國襲擊蘇聯,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擴大。
(3)最大規模: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襲位于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基地,美,英對日宣戰,德,意也對美宣戰。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使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4)聯合:1942 年 1 月,26 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建立。
(5)轉折:1942 年 7 月—1943 年 2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6)第二戰場的開辟:1944 年 6 月,美,英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
(7)結束
①1945 年5 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事結束。
②1945 年 8 月 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3、反法西斯聯盟建立的背景、時間、標志、意義分別是什么
(1)背景: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開始逐漸走向聯合。
(2)時間:1942年1月。
(3)建立標志:美、英、蘇、中等 26 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4)意義:各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形勢。
4、列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國際會議。
會議 時間 參加國家 主要內容
開羅會議 1943 年11月 中、美、英 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例如中國東北、臺灣和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
雅爾塔會議 1945 年2月 美英蘇 決定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戰后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實行分區占領。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歐洲戰事結束后 3 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波茨坦會議 1945 年7月 美英蘇 發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
5、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原因、影響和啟示分別是什么?
(1)原因
①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進行的是正義戰爭。②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為最后的勝利奠定了基礎。③反法西斯國家實行全面合作,戰略協同。
(2)影響
①積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徹底結束了列強通
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②消極: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涨暗膽馉?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和人口卷人其中,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
產損失。
(3)啟示:①和平來之不易,要熱愛和平,反對戰爭。②各國應加強交流與合作,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③人民是戰勝法西斯勢力的決定力量,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④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⑤用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6、對比兩次世界大戰。
比較項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異 持續時間 1914—1918 年 1939—1945
爆發情況 由突發事件——薩拉熱窩事件引起 由局部爆發走向全面爆發
重要戰役 凡爾登戰役 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
性質 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正義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
同 根本原因 都是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導致的大國之間的爭霸,進而引起了世界大戰
兩大對峙力量 一戰中有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二戰中有法西斯集團和世界反法西斯聯盟
影響 都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都改變了戰后的世界格局;都打擊了國際帝國主義,促進了社會主義力量的發展;兩次世界大戰后,都出現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一戰后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二戰后形成了兩極格局
易錯易混
易錯 1 經濟大危機只是波及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沒有波及蘇聯。
易錯 2 羅斯福新政是美國政府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沒有改變社會性質。
易錯 3意大利是三個國家中法西斯政權建立最早的,是在一戰后 1922 年就建立法西斯政權的,不是在經濟大危機后建立的;在經濟大危機打擊下建立法西斯政權的是德國和日本。
易錯 4 《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為最終徹底打敗法西斯國家奠定了基礎。
易錯 5 兩次世界大戰的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
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第 16 課 冷戰
1、什么是冷戰?
冷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 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
2、冷戰的背景、表現形式和目的是什么?
(1)背景:美、蘇兩國的國家戰略的對立和社會制度的巨大差異,使雙方的對抗、沖突不斷加劇。
(2)表現形式:政治對抗、軍備競賽、意識形態和經濟上的對立、局部熱戰等。
(3)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的目的:遏制共產主義,稱霸世界。
3、冷戰經歷了哪些階段?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1)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了美蘇冷戰的序幕。
(2)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開始。
(3)馬歇爾計劃加強了美國對西歐國家的經濟控制,是美國實施冷戰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驟。
(4)“柏林危機”:1948 年 6 月,“柏林危機”爆發,德國分裂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5)1949 年,美、英、法等 12 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簡稱“北約”。1955 年,蘇聯同7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締結了《華沙條約》,“華鈔條約組織”成立,簡稱“華約”。美蘇雙方互相敵對,進而發展為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形成。
(6)結束標志:1991年,蘇聯解體。
第 17 課 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二戰后西歐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憑借原有的工業基礎;馬歇爾計劃的援助;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
2、歐洲聯合的目的、過程及其作用是什么
(1)目的:聯合自強以提高國際地位。
(2)過程
①20 世紀 50 年代初,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六國組建歐洲煤鋼共同體。1958 年,六國又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 年,這三個組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
作用:歐共體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
②1993 年,大部分西歐國家在歐共體的基礎上組成歐洲聯盟。
作用:歐洲聯盟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
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原因有哪些?
(1)美國積極拓展世界市場。
(2)美國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刺激了經濟的繁榮。
4 、二戰后日本崛起的原因和表現分別是什么?
(1)原因:①美國的扶持。②日本政府重視教育,培養人才。③日本政府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大力引進先進技術。
(2)表現:①1968 年,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②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的國際地位也得到提升。20 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日本謀求成為政治大國的欲望日益強烈,軍費開支不斷增加,引起亞洲鄰國的關注和不安。
5、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概況是|什么?
(1)開端: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頒布了《社會保障法》,實行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向無依無靠者提供救濟。
(2)目的:緩和社會矛盾,鞏固資本主義制度。
(3)發展:隨著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建立起包括醫療保健服務、養老、住房、失業保險和教育等
在內的社會保障制度。
6、社會保障制度的影響是什么?
(1)積極意義:社會保障制度是工人階級斗爭的結果,緩和了階級矛盾,創造了一個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穩定的社會環境。
(2)局限性:社會保障制度不能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7、二戰后西歐、美國、日本經濟發展的相同點是什么?
注重高科技的發展;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重視教育,培養人才。
8、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歷程有何借鑒之處?
善于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家間的經濟聯系;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大膽創新;堅持改革開放,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
第 18 課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
1、中蘇建交的發展歷程和影響分別是什么?
(1)歷程:①1949年 10 月 3 日,第一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與我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②1950年,中蘇締結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
影響:新中國掀起了學習蘇聯的熱潮;促進了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打破了帝國主義國家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
2、赫魯曉夫改革的措施、影響分別是什么?
(1)措施:①政治方面,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②經濟方面,發動墾荒運動;發展飼料生產,廣種玉米;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改行收購制;改革工業管理體制;等等。
(2)影響:赫魯曉夫的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并且存在嚴重偏差。
3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和影響分別是什么?
(1)措施:經濟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進步,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加強經濟刺激。
(2)影響:改革仍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蘇聯的輕工業產品和新興產業明顯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為蘇聯經濟的痼疾。
4、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措施和影響分別是什么?
(1)措施:經濟上,實施加速經濟改革的方案:,政治上,取消蘇共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
(2)影響:經濟改革總體效果不佳。
政治改革使人們的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局勢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趨勢隨之加劇。
5、東歐劇變的原因、實質、表現分別是什么?
(1)原因:①各國改革效果不佳,社會矛盾日益尖銳。②西方國家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加緊推行“和平演變”戰
略。③受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
(2)實質:東歐各國的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3)表現:①政治上,實行議會民主制和多黨制;②經濟上,實行私有化基礎上的市場經濟。
6、蘇聯解體的時間、原因和影響是什么?
(1)時間:1991年12月26日。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蘇聯模式的長期阻礙,嚴重的經濟危機導致了政治危機。②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方向。③外部原因: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④其他原因: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3)影響:標志著冷戰結束,兩極格局崩潰。
7、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對我國的建設和發展有哪些啟示?
(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
(3)結合國情,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
(4)重視民族問題,正確處理民族關系。
(5)抵制和反對西方腐朽勢力的滲透,維護國家安全和主權完整。
第 19 課 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
1、萬隆會議概況是什么?
(1)時間:1955年4月。
(2)地點:印度尼西亞的萬隆。
(3)內容:通過了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
(4)會議精神:會議體現的亞非國家和地區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稱為“萬隆精神”。
(5)意義:①萬隆會議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②從萬隆會議開始,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③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逐
漸推行開來。
2、歸納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歷程。
(1)開始:非洲民族獨立運動首先在北非展開。①1951 年底,利比亞宣布獨立。②1952年,埃及爆發革命,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起義,推翻了英國扶持的封建王朝。③1953年,埃及共和國成立。④1962年,阿爾及利亞人民經過長期的民族解放戰爭,推翻了法國的殖民統治,阿爾及利亞獲得獨立。
(2)高潮:20 世紀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獨立運動進入高潮,絕大多數殖民地國家先后獲得獨立。1960 年,非洲有 17個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因此被稱為“非洲年”。
(3)結束:1990 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
3、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斗爭的主要歷史事件有哪些?
(1)古巴革命: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等人的領導下,經過數年的武裝斗爭,最終在 1959 年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后來,古巴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2)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的斗爭: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拿馬要求收回巴拿馬運河區主權。1977 年,巴拿馬與美國簽訂條約,收回了運河區的部分主權。1999 年底,巴拿馬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
易錯易混點
易錯 1 冷戰開始的標志是杜魯門主義出臺。歐洲冷戰對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標志是德國分裂。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是華約組織的建立。冷戰及兩極格局結束的標志是 1991 年蘇聯解體。
易錯2 歐洲共同體≠歐盟。
易錯 3歐美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工人階級斗爭的結果,但不能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易錯 4 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對蘇聯模式的局部調整,而戈爾巴喬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對蘇聯模式的徹底否定,最終放棄社會主義價值觀念和政治體制。
易錯 5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只能表明蘇聯模式的失敗,不能表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失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在蓬勃發展。
第六單元 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第 20 課 聯合國與世界貿易組織
1、聯合國的成立時間、地位、宗旨、主要機構、作用分別是什么?
(1)成立時間:1945 年10月。
(2)地位:聯合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
(3)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4)主要機構
①聯合國大會:簡稱“聯大”,由全體會員國組成,每年舉行一屆大會。②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擔負著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主要責任。安理會由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等 5 個常任理事國和 10 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③聯合國秘書處:是聯合國的行政秘書事務機構。
(5)作用:①根據安理會或聯大的決議,聯合國可以向沖突地區派出軍事人員,以恢復或維持和平。以聯合國名義派出的武裝力量,被人們稱為“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②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避免了一些可能發生的戰爭。
2 、中國與聯合國是什么樣的關系
中國是聯合國的堅定支持者,作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始終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積極參與聯合國各領域的活動,支持聯合國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社會發展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實際行動履行對《聯合國憲章》的承諾。
3、經濟全球化的原因、表現、阻礙因素分別是什么?
當今世界的特點是什么?
(1)原因:①20 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世界局勢趨于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②各國把發展經濟作為首要任務,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③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
(2)表現: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跨國公司的影響日益增大,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明顯。
(3)阻礙因素:近年來,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阻礙了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
4、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的時間、宗旨、主要職能、影響分別是什么
(1)時間:1995年1月1日。
(2)宗旨:以非歧視性、開放,公平為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保證就業,收入與需求的增長,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
(3)主要職能:制定和規范多邊貿易協定、組織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等。
(4)影響:①促進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②世貿組織與聯合國成為支撐,協調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兩大支柱,推動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第 21 課 冷戰后的世界格局
1、當今世界的特點是什么?
總體走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但仍然存在著很多矛盾和沖突。
2、影響當今世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霸權主義;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恐怖活動;等等。
3、美國霸權主義的表現有哪些?
(1)科索沃戰爭:1999 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2)2003 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占領伊拉克。
4、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含義和具體表現是什么?
(1)含義: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聯盟或
國家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2)具體表現
①歐盟:希望擺脫對美國的依賴,發出自己的聲音,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②日本:積極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③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國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過和平發展不斷壯大的中國對世界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④俄羅斯:致力于國家復興,力求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⑤廣大發展中國家: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5、中國應對世界多極化趨勢的舉措是什么?
(1)大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提高國際地位。
(2)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3)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4)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5)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6、不結盟運動興起的原因、成立時間、意義分別是什么?
(1)原因:20 世紀 50 年代開始,一些新獨立的民族國家為了維護國家獨立,擺脫美國和蘇聯的控制,實行和平,不結盟
的對外政策,發起了不結盟運動。
(2)成立時間:1961年。
(3)意義:標志著廣大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兩極格局。
7、中國為建立國際新秩序做了哪些努力?
(1)中國主張在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主義。
(2)中國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中國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絕不干涉別國內政。
(4)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第 22 課 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
1、計算機網絡普及的時間和影響是什么?
(1)時間: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
(2)影響
積極:①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信息時代”。②推動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③將世界各地聯結成一個整體,創造了人類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觀念?,F代社會因互聯網的存在而更加豐富多彩。
消極: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2、婦女地位提高的表現和不足分別是什么?
(1)表現
①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婦女開始獲得選舉權。②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婦女獲得了更多的知
識和技能。越來越多的婦女參加社會工作,女性就業率持續增長。③1979 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2)不足:實現婦女和男性的完全平等,還需要人類社會的不斷努力。
3、生態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具體表現分別是什么?
(1)產生原因:全球范圍內工業化的推進。
(2)具體表現:①溫室效應加劇,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②淡水資源面臨短缺危機。③土地荒漠
化越來越嚴重。④熱帶雨林大片消失,影響到全球的生態平衡。
4 、人口問題有哪些表現?
(1)人口過快增長。具體表現為:
①人口快速增長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壓力,世界糧食問題日益凸顯。②在教育、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人口過快增長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2)不同國家人們的生活質量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具體表現為:①在不少發展中國家,人們的衛生和健康狀況難以得到
迅速改善。②受多種因素影響,不少發展中國家經常導致普遍的饑荒。
5、面對生態和人口問題,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對策?
生態和人口等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認真應對。
易錯易混點
易錯 1 冷戰結束后,對世界和平與安全威脅最大的因素是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當今世界人民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
易錯 2 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全球化。當今世界政治的發展趨勢:多極化。
易錯 3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①一戰后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②二戰后是兩極格局;③當今世界是多極化趨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沐川县| 茶陵县| 顺平县| 远安县| 扎鲁特旗| 泉州市| 诸暨市| 读书| 大方县| 泾川县| 古浪县| 岗巴县| 宁化县| 湟源县| 宿松县| 长武县| 新沂市| 北流市| 佳木斯市| 绥棱县| 樟树市| 广州市| 翁源县| 县级市| 太仆寺旗| 宝清县| 嘉义市| 望谟县| 襄城县| 抚顺市| 环江| 元谋县| 衡南县| 武邑县| 江永县| 迁安市| 左云县| 鸡西市| 秭归县| 五指山市|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