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嶺南版小學美術第一冊第一單元第1課《美妙的小世界》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課本中展示了大自然中微小生物的各種圖片,包括引導學生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工具觀察,讓學生感知小世界的美。除了感知小世界紋理的變化,本課還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方式將小世界表現出來,小世界里面涵蓋著哪些繪畫元素呢,這些元素又有哪些變化呢。這些便是需要教師更進一步去引導學生用視覺、聽覺來感知線條的魅力了。本課的創作宗旨無非就是遵循點線色的綜合運用,在大自然的微小世界里面,我們該如何將其造型特點、紋飾、色彩表現得和諧自然,學生從中又能與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聯系在一起并暢所欲言,這便是本課要深入鉆研學習的內容。【審美知識點分析】本節課旨在培養學生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善于尋覓生活中微小細節中的美。美在大自然中應運而生,而大自然中的好些美是小眼睛看不見的,我們要借助工具去觀察和欣賞。在課本里面,有幾個審美知識點是很有價值的。第一,大自然中比較小,肉眼可見的東西,它們都有自己的美,這些美不易被發現,我們該如何運用它們裝點生活。第二,大自然中有些生物以及花紋是肉眼不可見的,可以借用顯微鏡,而這些微小的細節,我們又如何用線條對他們進行表現。【學生情況分析】課程面向的是一年級的學生,一年級的學生剛從幼兒園過渡,還保有很強的童心,對未知世界充滿著求知欲,想象力極其豐富。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全面打開了學生的探索世界的心理,培養他們在觀察大自然細微生物的時候能更加的細致,打開了他們的眼界。同時也讓他們感知線條的魅力,結合豐富的想象力,將精彩的小世界展現在大家面前。【教學目標】1、親近大自然,學會觀察與發現小世界的美。2、通過視覺、聽覺感知線條的魅力。3、畫出自己觀察到的美妙小世界。【教學重難點】重點:學會觀察小世界的特征,并能用口頭語言、肢體語言和線條表達。難點:畫出美妙的小世界。【教學過程設計】一、小世界視頻導入播放一個展示各種小生物日常活動的視頻,讓學生談談自己看到了哪些小生物,它們都有哪些特點。這一個環節主要是想讓學生初步感知大自然中“小”的魅力,小生物也有生命,但它們的美往往會被忽視,那么在小世界中,你發現了什么美的東西是值得我們通過美術的手段來放大的呢?由此,引出課題:美妙的小世界。二、觀賞畫家筆下的小世界1、欣賞田村茂的繪本《螞蟻和西瓜》:談談畫家筆下的小螞蟻跟我們平常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畫家將小螞蟻擬人化,給螞蟻賦予了思想,賦予了感情,創作出一幅具有凝聚力的畫面。這讓讀者看后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力量,這股力量將賦予我們更大的勇氣去面對生活的困境。而解決問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要團結才是力量。2、欣賞宋朝的《山茶蝴蝶圖》感知不同的畫種表現小世界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這是一幅工筆畫,把小世界的一些細節變化描繪得特別細膩。繪本的造型特點是簡約,以面為主;工筆畫的造型特點是形象生動,注重細節,以線為主。三、看圖找線條(1)尋找葉子上的線條,談談有什么特點。(2)尋找昆蟲身上的線條,談談有什么特點。(3)尋找海螺和海星的線條,談談有什么特點。看圖找線條這個活動只要求學生用口述的方式將線條的特點表達出來,旨在提高學生對細微事物變化的觀察力和審美能力。四、觀察植物,學做動作教師播放一個種子發芽的視頻,學生模仿種子發芽的樣子做動作。種子發芽也是小世界的一個美妙之處,在它發芽的過程中,它的動感所產生的線條也是迷人的。前面我們要求學生用語言表達小世界的美,這次活動我們讓學生用肢體表達小世界的美。這個活動能加深學生對小世界線條魅力的理解。五、聽音畫線條教師播放不同的水聲,讓學生用線條將它們表現出來。我分別選擇了大海、溪水、小河、水滴的聲音,這些聲音都是水的聲音,但水流的急緩程度不同給人的聽覺就會不同,聲音是看不見的,但我們又是能用線條來讓人感知到強弱的。六、創作一幅美妙的小世界課件播放作品參考,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七、作品展示點評學生相互評價,教師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