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 題 有創意的立體造型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多媒體教材內容 分 析 本課的立體構成教學有一定難度,但對于強化學生的空間觀念,形成他們的立體設計意識和欣賞現代藝術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教材選用了較多的造型簡潔的雕塑和城市建筑圖片,這些作品是學生視覺經驗中已經有的東西,因為通過對作品的分析,容易讓他們較快進入立體構成的學習過程中。設計理念 1、觀察生活中有哪些有創意的立體造型。 2、了解立體構成名詞概念,收集立體構成作品圖片。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了解立體構成的基礎知識,感受立體造型的美感。 2、過程和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概念、圖片、視頻了解立體構成的原理設計。利用紙的折曲、剪刻、粘貼等方法設計制作立體造型作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增強現代設計意識,提高動手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學重難點 重點:立體構成的線材、面材、塊材分類和造型組合原理(即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重復與漸變、對比與調和、比例與穩定等)在立體構成中的應用。 難點:學習紙的立體造型方法,然后設計制作成一件立體造型作品。教學過程教學環節(一) 師生活動 導入視頻課件 師:同學們視頻中的這些雕塑都什么特點? 生:都是立體的,都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都是形態各異的新穎造型。 教師小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由點、線、面等組合而成的立體造型。它們起著裝點生活、美化環境的作用。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創意的立體造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也一起嘗試為我們的校園效果設計一個簡單的有創意的幾何造型雕塑。設計意圖 導入環節,激發興趣從而進入課題——有創意的體力構成教學環節(二) 師生活動 2、內容講解 利用視頻讓學生欣賞造型相對抽象的現代城市雕塑和建筑等。教師從作品的“組合形體”分析著手,引導學生了解立體構成的概念和線材、面材、塊材分類,并進一步了解立體構成中的造型組合原理即“美感要素”。 什么是立體造型? 立體構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視覺為基礎、力學為依據,將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構成原則,組合成美好形體的構成方法。包括雕塑、建筑工藝、工藝美術等。 我們一同來欣賞一組不同材料的立體構成作品 通過觀察同學們應該發現了這些作品的種類都不同,那么我們怎樣給它區分種類呢?按照構成材料進行分類的,概括的說,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線材構成、面材構成以及塊材構成。 線材構成起到分割、框架遮攔和結構的作用,線有垂直的線,傾斜的線、橫線、曲線等。 無論是直線還是曲線都能呈現一種輕快的感覺,產生運動感和擴張感。線材相對是纖細的形狀,設計時要考慮與空間之間的對比關系,尤其注意空隙。線的曲直變化具有豐富的形態情感,設計時要表現出其優雅、舒暢、秩序的美感。 面材構成具有阻隔遮擋和分割的作用,在形態上有圓形、方形、三角形、曲線形、異形等。面材的連續排列可構成塊。 面材構成設計的魅力之一是它豐富的造型變化,在視覺上給人以柔軟的、有機的形態感,也是容易變更維度的造型材料,只要用心設計,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奇妙美麗的造型出現。面材構成有薄殼構成、插接構成等構成方法。薄殼構成,是利用最薄的材料達到極大的力度和強度的一種構成方法。現代建筑設計中廣泛使用這種方法 塊材構成反映的是實體、質量、重量、張力、空間等。塊材在形態上有方體、圓體、錐體、角體、曲體、異性體塊等,可以是單獨勾形,也可以是不同形態的體塊組合構成。設計意圖 講解什么是立體構成?通過圖片視頻展示讓同學們看到不從材料的有創意的立體構成激發學生興趣。總結三種大的構成種類為后期創作打下基礎。教學環節 (三) 師生活動 談一談:生活總還有哪些由線材、面材、塊材構成的造型? 通過圖片展示構成在生活中的運用加深同學們對線材、塊材、面材的理解和認識。 通過圖片展示歸納立體造型的不同美感: 設計中能利用不同形式要素創作出具有各種美感的結構形態。以線材表現輕巧空靈,以塊材表現厚重有力,以面才表現單純舒展。 1、由于線材與線材之間空隙所產生的空間虛實對比關系,可以造成空間的節奏感和流動感。 2、以面材的表面有擴展感、充實感。 3、塊材是具有長、寬、高三維空間的實體。它具有連續的表面,能表現出很強的量感。給人以厚重、穩定的感覺。 通過觀察《五月的風》和《夏日進行曲》,談談它們分別體現了立體造型中的哪些美感要素從而歸納出立體造型的美感要素: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重復與漸變、對比與調和、比例與穩定等。設計意圖 通過教材上的作品展示和分析線面材、塊材的構成規律分析名家作品從而總結出立體造型中的美感要素: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重復與漸變、對比與調和、比例與穩定等。教學環節 (四) 師生活動 3、制作過程方法 紙立體造型是通過紙的折曲、剪刻、粘貼等方法,設計制作出有立體感并具有觀賞性和實用性的一種造型藝術。它形象包括夸張,線條簡練,裝飾感強,且材料易找,工具簡單,制作方便。 使用一張平面的紙變成立體形態,要借助于折曲、剪刻、粘貼等方法,而這些方法又結合點、線、面的變化衍生出紙造型的豐富技法,運用這些技法可以使平面的紙變成各種生動立體的形態與有趣的肌理效果。 注意制作立體造型的過程:1、設計,2、線材,3、制作,4、組裝,5、表面處理.(通過視頻教師示范展示)設計意圖 通過視頻讓同學們看看老師是如何制作立體構成作品的激發學生的動手熱情。教學環節 (五) 師生活動 四、動手實踐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嘗試為我們美麗的校園構思一座簡單的幾何造型雕塑,制作出一個簡潔且富有美感的紙的立體造型作品作品。(注意運用紙的折曲、剪刻、粘貼等方法,遵循立體造型的美感要素。)設計意圖 五、評價建議 1、學生的幾何造型雕塑模型作業是否合理運用了立體構成的原理,并體現出現在設計意識(超越以往一般的制作概念)。教師應予以講評、小結。 2、學生以文字的形式分析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一二種立體造型作品、表達對立體構成的認識。板書設計 《有創意的立體造型》 1、立體構成的概念 2、線、塊、面材的基本知識 3、立體造型的美感要素 4、紙的立體構成制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