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課程標準】通過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展以及所引起的生產關系的深刻變化,理解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及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深遠影響。【重點難點】1、重點:兩次工業革命發生背景、成就與影響。2、難點:兩次工業革命產生的影響;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不同。【時空定位】【自主學習】第一遍看書:快速瀏覽本課的內容,包括圖片、小字部分,完成以下問題。第二遍看書:再次細讀課本,思考以下問題,并在課本上作出標記。【重點內容】一、工業革命興起的條件因素 表現政治變革 英國“光榮革命”后,國內政局穩定,政府積極鼓勵經濟發展農業變革 農業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農產品、自由勞動力和國內市場殖民擴張 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獲得了大量廉價的原材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手工業進步 手工工場發展水平較高,勞動分工細致,生產工具日趨專門化,工人的生產技術日益純熟,為技術改革和機器發明提供了條件科學發達 17世紀中期,英國已經成為歐洲的科學技術中心之一。生產技術進步為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二、工業革命的進程第一次工業革命 技術革新 工業革命始于棉紡織業。市場的需求刺激了棉紡織業的發展,也催生了新的技術發明工廠出現 1771年,阿克萊特開辦了第一家水力紡紗廠,成為近代工廠的開端蒸汽機的改進 改進 1782年,瓦特試制出旋轉運動的“復動式蒸汽機”。1785年,經過進一步改進的瓦特蒸汽機開始在棉紡織工廠使用意義 能產生巨大的動力,還解決了生產動力受自然條件限制的問題,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工業革命完成 隨著生產機械化的推進,機器工業迅速成長。19世紀中期,英國的機器制造業也實現了機械化擴展 從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從英國逐漸擴展到歐洲大陸和北美,從大西洋兩岸逐步深入內陸,形成持續不斷的輻射效應第二次工業革命 背景 19世紀中后期,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發展,自然科學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為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成就 (1)電力技術的廣泛開發和應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2)內燃機的創制和應用,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具有深遠影響的成就(3)化學工業的興起令人矚目(4)通過新技術改造的舊產業部門也煥發出新的活力特點 (1)科學技術與生產緊密結合(2)幾乎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美國與德國最為突出(3)各國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歷史條件不同,工業革命的進程也各具特色三、工業革命的影響1.積極影響(1)生產力:①社會生產力大發展;②經濟繁榮(商業、交通運輸業、農業)。(2)生產組織管理方式:①工廠制度→壟斷組織②科學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視。(3)階級結構: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逐漸成為社會的兩大階級。(4)生活巨變:城市在國家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人們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閑娛樂和群眾性體育運動逐漸興起,人們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女性也獲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機會;人口增加明顯。(5)世界聯系: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6)社會關系:不具人格的社會關系逐漸取代了血緣的、親屬的社會關系。2.消極影響①導致了社會貧富分化加劇;②城市居住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③疾病與犯罪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出現;④更多殖民地成為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兩次工業革命比較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相同點 背景:都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過程:都在動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結果: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變化不同點 發生范圍 從英國開始,逐漸擴展到其他國家 從多國同時發生,范圍廣、規模大、進展更迅速,美國與德國最為突出主要領域 輕工業為主 重工業為主與科學技術的結合程度 生產經驗的總結 生產與科學技術的真正結合生產關系 形成工廠制度 形成壟斷組織【問題探究】探究一: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一、英國首先爆發工業革命的原因?1、為什么“珍妮紡紗機”的發明被當做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2、閱讀課本P59大字內容,請歸納,英國具備了哪些工業革命的條件?3、歸納工業革命爆發在英國的條件材料一 西歐大量的煤炭資源都儲藏在英國,而且儲藏在水路交通方便、商業中心附近和熟練工人密集的地方。煤炭儲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術的具備……為工業化打下了基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 從17世紀末開始,一種追求進取的精神開始在全英國彌散,并得到社會的承認與鼓勵,結果激發了人的創造力,引發出技術大革命。 ——錢乘旦《談談英國工業革命中人的欲求因素》材料一、材料二中兩位學者是從什么角度分析影響英國工業革命發生因素的?4、19世紀中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的標志: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領域 年代 成就 國別 發明人及身份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棉紡織業 1765 珍妮紡紗機 英 哈格里夫斯(織工)1769 水力紡紗機 英 阿克萊特(理發師)1785 水力織布機 英 卡特萊特(工程師)動力 1785 萬能蒸汽機 英 瓦特(修理工)交通運輸 1807 汽船 美 富爾頓(工程師)1814 蒸汽機車 英 史蒂芬孫(工程師)(2)為什么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材料三 19世紀上半期,英國在世界舞臺上處于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一個英國政論家對此這樣描述道:現在看得很清楚,我們可愛的國家——大不列顛已經被分配承擔為她的姐妹國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親人將用我們的船只從密西西比河流域給我們運來他們種植的棉花;俄羅斯將為我們的工廠和作坊貢獻它的大麻、亞麻和鐵礦石。我們熟練的機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機器,把這些原料織成精美的布匹銷往各國。……我們的船只滿載著原料歸來,又將滿載著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個角落。(3)材料三反應的信息與上述表格有何關聯?探究二: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中后期——20世紀初)材料一材料二 世界主要國家工業產值排序表(1860—1900年)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1860年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1900年 美國 德國 英國 法國根據材料一,分析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二次工業革命有何顯著變化。根據材料二表格,指出西方國家經濟格局有何變動。從中你得出怎樣的認識 (3)兩次工業革命比較項目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間成就經濟結構發展進程發明來源生產組織形式侵華方式材料 工業革命前,歐洲的手工工場大部分是分散在家庭里進行生產,集中生產且分工細致的工廠非常少見。工業革命以來,工廠出現,大批工人被工廠主聚集起來,通過機器進行大量生產。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有幾百名工人的工廠就算是大工廠。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很多工廠有成千上萬人。在競爭中壯大起來的少數企業之間,就產量、產品價格和市場范圍達成協議,形成壟斷組織。——據人教老教探究三:多角度分析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材料一 英國就業人口比重變化圖(%)(1)材料一中反應的信息與工業革命有何關聯?材料二 伯明翰出現了第一所專為女工開設的夜校課程,有閱讀、寫作、算術、縫紉等。女工們非常喜歡這樣的教育,且學費低廉。 ——旺德·F·內夫:《維多利亞時代的工作婦女》材料三 人們日常閱讀的書籍由原來的宗教書籍為首選變成了報紙、通俗小說等為主;與原來到教堂做禱告相比,到酒吧喝酒、觀看體育比賽更加吸引人。原來只有貴族才能享受的休閑生活也走進了普通民眾。——摘編自趙虹《工業化與英國休閑生活的轉型》材料四 過去以天為單位,現在以分鐘、秒計算……火車還教會人們守時,準時準點成了現代生活的準則,人們開始要隨身帶上一塊表,時間概念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錢乘旦、許潔明合著《英國通史》(2)指出以上三則材料是從哪個角度分析工業革命的影響,并歸納。材料五 新興的中等階級與工人階級通過請愿,群眾集會等形式向政府施加壓力,迫使貴族做出讓步,1832年,改革法案在議會通過,賦予新興中等階級選舉權。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工人為爭取普選權發起憲章運動。1867 年和1884 年議會改革,實現了成年男子的普選權。 ——摘編自劉金源《議會改革與英國的政治現代化歷程》材料六(3)據材料五、六是從哪個角度分析工業革命的影響,并歸納。【本課小結】【當堂檢測】1、以下是某同學制作的結構示意圖,空白處應填寫的是( )A.啟蒙運動 B.工業革命 C.文藝復興 D.商業革命2、恩格斯曾說“英國人……侵占印度,目的是要從印度輸入,誰也沒有想到要向那里輸出。但是這些純粹由貿易利益促成的發現和侵略,終歸還是對工業起了很大的反作用:只是由于向這些國家輸出的需要,才創立和發展了大工業。”恩格斯旨在說明( )A.市場需求刺激了技術革新 B.技術革新導致東方對西方的依附加深C.殖民掠奪推動了工業革命 D.工業革命是一次較為完整的社會變革3、“很大的、不斷擴大的市場,由于行會較早瓦解,由于對傳統的條塊農田的圈占,英國獲得了充裕的流動勞動力。”上述條件促使英國( )A.開始了“羊吃人”的運動 B.較早實現了君主專制C.掀起了工業技術的革命 D.進入工場手工業時代4、19世紀上半葉,英國曼徹斯特某工廠規定:每天早晨機器開動十分鐘后,工廠大門即行關閉,自該時起到早餐前,任何職工均不得入廠。在此時期內職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織機數目每臺罰款3便士。這表明( )A.壟斷組織通過經濟手段干預國家政治 B.制度管理推動了機器的普及C.工廠制度使生產區和生活區嚴格分離 D.生產組織促進了城市化發展5、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發電機、電動機、內燃機的發明,促進了德國運輸、石油開采、化工等行業的高速發展。該材料可以用來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 )A.使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 B.推動了工業結構的變化C.加劇了世界的貧富分化 D.開啟了機械化生產模式6、下表為1870年、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占比,據此可知( )年份 國家英國 美國 德國 法國 俄國1870年 22% 8% 13% 10% —1913年 15% 11% 13% 8% 4%A.英國已經喪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B.歐美各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C.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開始正式確立 D.世界貿易多中心的局面逐漸形成7、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國城市人口已占全國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國是25.2%,美國是13%。曼徹斯特等制造業和采礦業發展速度最快,諾里奇等傳統老城卻因為與工業革命疏遠而發展緩慢。由此可知,工業革命( )A.加劇了貧富差距 B.促進了鄉村的改變C.使美國落后于英國 D.加快了城市化進程8、19世紀初,在英國利茲地區的絲織業工廠里,一般工人每天工資約為1先令,童工的最低工資每天僅有1便士,而當時面包的價格每磅要1.5便士,房租每天要1.5便士。這反映了工業革命時代( )A.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B.生產發展物價上升C.弱勢群體遭受殘酷剝削 D.階級斗爭愈演愈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