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jié) 比熱容◇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能用比熱容解釋簡單自然現象。(2)會查比熱容表。(3)會進行簡單的熱量的計算。能力目標(1)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2)能用比熱容解釋一些生活現象。素養(yǎng)目標利用探究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實踐及學生自己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比熱容的概念,運用公式Q=cmΔt進行熱量的計算。教學難點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并能解釋有關現象。◇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同學們在觀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天氣預報時,會發(fā)現內陸的晝夜溫差比沿海地區(qū)大,這是為什么呢?二、教學步驟探究點1 物質的比熱容[閱讀課本]P11“烈日炎炎……吸收的熱量不同”[小組討論]燒水時,水吸收熱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關?有怎樣的關系?[提示]水的質量越大或溫度升高得越多時,吸收的熱量越多。實驗探究提出問題:是不是只要物體的質量相等、升高的溫度相同,它們吸收的熱量就相等呢?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是否還跟其他因素有關?猜想與假設:學生猜想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還可能與物質的種類有關。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1)教師導引一:教師為同學們提供了水、食用油、沙子三種物質,同學們可任意選擇。(2)教師導引二:怎樣確定兩種物質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學生經討論認為:選擇質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進行實驗,當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時,通過比較加熱時間的長短來確定。教師強調:必須保證熱源相同且較穩(wěn)定。(3)讓學生合作交流、設計方案。教師加入學生的小組討論之中,傾聽學生的思路,適時點撥。(4)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設計方案,表述自己的設計思路。方案一:用相同質量的兩種物質,讓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加熱時間。表一物質的種類 水 食用油升高的溫度/℃加熱的時間/s 方案二:用相同質量的兩種物質,給它們加熱相同時間,比較升高的溫度。表二物質的種類 水 食用油加熱的時間/s升高的溫度/℃ 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提出學生設計或交流時忽略的問題,如你們怎樣獲得質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你們怎樣使水或食用油內外溫度達到一致?你們組采用的熱源是否穩(wěn)定,怎樣改進更好?(5)學生根據交流情況,適當修正自己的方案。(6)進行實驗。(7)分析數據。[歸納提升]實驗結果表明,不同的物質,在質量相等、升高的溫度相同時,吸收的熱量不同。[閱讀課本]P11~P14“怎樣表示不同……可以得到相應的實驗圖線”[小組討論]如何體現不同物質吸熱能力不同的性質?[分析]要在相同條件下比較,即必須讓質量相同,升高的溫度也相同,而質量都取單位質量(1 kg),溫度都取升高1℃,比較起來最為方便。讓學生類比密度的定義方法,用比值定義法給比熱容下定義。[歸納提升]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與它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乘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用符號c來表示,單位:焦每千克攝氏度,符號:J/(kg·℃)。[思考]為什么內陸城市比沿海城市的晝夜溫差大?[提示]水的比熱容較大,當環(huán)境溫度變化較快的時候,水的溫度變化相對較慢。探究點2 熱量的計算[閱讀課本]P14“熱量的計算”[思考]熱量的計算公式如何表示?[提示]溫度變化時,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的計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三、板書設計比熱容◇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設法讓學生體會到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設計此課時,從大家非常熟悉的天氣預報入手,引入新課;緊接著讓學生聯系他們極為熟悉的燒水現象,探究出影響物體吸收熱量多少的兩個因素;在推導公式上引導學生用大量實例總結出公式,避免了死記硬背,有利于學生掌握;最后又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或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這些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蘊含著物理知識,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