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教共體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教共體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教共體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
一、選擇題(共20題,滿分40分。)
(2024八下·婺城期中)種子被稱為“農業的芯片”,種子安全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右下圖是我國三大國家級育種基地分布圖,據此回答下小題。
1.四川育種基地位于我國(  )
A.南方地區 B.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
2.與甘肅、四川育種基地相比,海南最突出的優勢是(  )
A.光照充足,溫差較大 B.河網密布,水源充足
C.地形平坦,黑土廣布 D.緯度較低,熱量充足
【答案】1.A
2.D
【知識點】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中國自然地理分區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個大區。
1.A、由圖表信息可知,四川育種基地位于秦嶺淮河以南,屬于南方地區,A 錯誤;
B、同理可知,四川育種基地位于我國南方而非北方,B錯誤;
C、同理可知,四川育種基地位于我國南方而非西北,C錯誤;
D、同理可知,四川育種基地位于我國南方而非青藏地區,D錯誤;
故答案為:A。
2.A、由所學知識可知,海南維度比四川、甘肅低,氣溫高,降雨多,溫差小,A;
B、由所學知識可知,海南是海島,河流短促,河網密度相對小,B錯誤;
C、由所學知識可知,海南是海島,相對于四川、甘肅地形狹小,C錯誤;
D、由所學知識可知,海南維度比四川、甘肅低,氣溫高,降雨多,熱量足,D正確。
故答案為:D.
3.(2024八下·婺城期中)我國憲法第一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對我國(  )
A.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 B.國家性質的規定
C.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規定 D.公民當家作主地位的規定
【答案】B
【知識點】憲法與普通法律
【解析】【分析】我國憲法第一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對我國國家性質的規定,故B正確。
材料沒有涉及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規定,故AC不符合題意;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此題考查憲法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我國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
4.(2024八下·婺城期中)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時指出,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撫養教育,年輕人的就業成才,老年人的就醫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這些事辦好。這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  )
A.實現共產主義 B.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C.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D.尊重和保障人權
【答案】C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
【解析】【分析】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撫養教育,年輕人的就業成才,老年人的就醫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這些事辦好。這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故C正確。
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最終奮斗目標,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故AB不符合題意;
尊重和保障人權不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此題考查中國共產黨的宗旨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5.(2024八下·婺城期中)2023年,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特別設立“憲法衛士”專欄,對在線完成憲法學習任務并達標的同學,授予“憲法衛士”標識。這引導青少年(  )
A.增強憲法意識 B.追究違憲行為
C.保障憲法實施 D.監督憲法修改
【答案】A
【知識點】憲法與普通法律
【解析】【分析】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特別設立“憲法衛士”專欄,對在線完成憲法學習任務并達標的同學,授予“憲法衛士”標識。這引導青少年增強憲法意識,故A正確。
追究違憲行為、保障憲法實施、監督憲法修改的主體不是青少年,故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此題考查增強憲法意識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憲法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的一生都離不開憲法的保護。我們要增強憲法意識,熱愛憲法,捍衛憲法。
6.(2024八下·婺城期中)2024年3月15日,一年一度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3·15”晚會播出。晚會曝光了滅不了火的滅火器、用劣質槽頭肉制作的梅菜扣肉、“喝了能回春”的聽花酒、頻頻出現異響的寶馬車……這引起了八年級學生小熙的關注,他認為應該把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規定寫進最有權威的憲法。對于這一建議,你的觀點是(  )
A.不贊成,憲法作為根本法,規定的是國家生活中的根本性問題
B.不贊成,憲法作為其他法律的總和,已經包含了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
C.贊成,憲法作為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應該有相關的規定
D.贊成,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可以嚴懲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答案】A
【知識點】憲法與普通法律
【解析】【分析】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規定作為一個國家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不應該寫進憲法,因為憲法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最根本的問題,不應該規定生活中具體問題。這也是憲法作為根本法與一般法律的不同。一般法律規定具體性的問題,所以不贊成,因為憲法作為根本法,只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故A符合題意,BC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此題考查憲法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的一般性問題,是對刑事、民事、行政等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規定。
7.(2024八下·婺城期中)經濟社會發展計劃是指對計劃期內國民經濟主要活動、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所作的部署和安排。下列關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目標,正確的有(  )
①到2020年基本解決人民溫飽問題
②到建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③2020—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④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目標”,結合所學可知, 1987年中十三大提出的中國經濟建設三步走戰略,20世紀八十年代基本解決人民溫飽問題,故①表述不正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出到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故②表述不正確;中共十九大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行了戰略規劃,從2020至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故③描述正確;中共十九大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行了戰略規劃,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故④描述正確。
綜上可知,③④符合題題意,故選D項。①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BC三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目標,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史實。
8.(2024八下·婺城期中)郵票的方寸空間能體現一段歷史。下圖郵票體現了中國(  )
①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②援助朝鮮,保家衛國
③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④進一步鞏固新生政權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中國人民志愿軍了出國作戰二周年紀念”,結合所學可知:該郵票是紀念抗美援朝戰爭,不是反法西斯戰爭,故①不符合題意;
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開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故②符合題意;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抗美援朝是打敗美帝國主義,③故不符合題意;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進一步鞏固新生政權,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故④符合題意。
綜上可知,②④符合題意,故選C項。①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D三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抗美援朝戰爭。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郵票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史實。
9.(2024八下·婺城期中)下列最能概括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階段特征的是(  )
A.社會主義建設處于起步摸索階段
B.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C.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D.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世界矚目
【答案】C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階段特征”,結合所學可知,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是1956年至1966年,在這一時期,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計劃超額完成,說明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重大成果,但由于“左”的錯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嚴重破壞了經濟發展,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出現嚴重失誤,由此說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階段的特征,故選C項。
據所學可知,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有成功也有失誤,故“社會主義建設處于起步摸索階段”解讀不全面,排除A項。
社會主義建設不僅僅是民主政治建設,故“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認識片面,排除B項。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世界矚目,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相關史實。
10.(2024八下·婺城期中)下列年代尺中能體現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取得偉大成就的是(  )
①土地改革徹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③“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包蘭鐵路建成通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并結合所學可知,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是1956年至1966年,據此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徹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故①不符合題意;
1965年,中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故②符合題意;
1958年,全國掀起“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嚴重失誤,故③不符合題意;
1958年,包蘭鐵路建成通車,加強了內地與西北的聯系,故④符合題意。
綜上可知,②④符合題意,故選D項。①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C三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年代尺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相關史實。
11.(2024八下·婺城期中)“汽車產業是我國重要支柱性產業,2023全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有望首次躍居全球第一”。新中國的汽車工業起步于(  )
A.解放戰爭初期 B.“一五”計劃期間
C.“文化大革命”期間 D.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答案】B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新中國的汽車工業起步”,結合所學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時期,我國投產建成了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宣告新中國汽車工業的起步,故選B項。
解放戰爭時期是舊中國時期,我國還沒有汽車制造業,排除A項。
新中國汽車工業起步于一五計劃時期,而不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排除C項。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汽車工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而不是起步階段,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新中國汽車工業。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一五”計劃的相關歷史知識。
12.(2024八下·婺城期中)20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曾指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范圍之內,各種學術思想,正確的、錯誤的,讓他們去說,不去干涉他們。”與之相符的史實是(  )
A.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B.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C.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答案】A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20世紀50年代中期”“……各種學術思想,正確的、錯誤的,讓他們去說,不去干涉他們”,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毛澤東提出科技文藝工作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發展,故選A項。
1978年,《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開展了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排除B項。
材料體現的是科技文藝發展方針,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則是民主政治建設成立,排除C項。
材料體現的是科技文藝發展方針,沒有體現出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雙百方針的相關史實。
13.(2024八下·婺城期中)歷史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歷史現象”與“歷史結論”。“歷史結論”是在對“歷史現象”理性認識和基本判斷基礎上形成的結論。下列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
A.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生效
B.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
C.完成“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
D.在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歷史結論”,結合所學分析:
A:“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生效”是歷史事實敘述,屬于“歷史現象”,排除A項。
B:“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是歷史事實敘述,屬于“歷史現象”,排除B項。
C:“完成‘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是對“一五計劃”認識與判斷,屬于“歷史結論”,故選C項。
D:“在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是歷史事實敘述,屬于“歷史現象”,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歷史結論”,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史學理論的相關知識。
14.(2024八下·婺城期中)下面對兩幅圖片表述正確的是(  )
A.“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
B.中國已經完成了祖國統一大業
C.這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D.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
【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中萄澳門政權交接儀式”,結合所學可知:
A:港澳成功實現回歸,是“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故選A項。
B:港澳回歸,表明祖國統一取得重大成果,但尚未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排除B項。
C: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抗日戰爭的勝利,排除C項。
D:新中國成立標志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港澳回歸與一國兩制。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祖國統一大業的相關史實。
15.(2024八下·婺城期中)揭示歷史的因果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目標。下列因果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國實現統一
B.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確立中國根本政治制度
D.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團——實現了“文化大革命”后的撥亂反正
【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因果對應關系正確”,結合所學分析:
A: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祖國大陸基本統一,但未實現全國統一,因果關系不正確,排除A項。
B: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因果關系不正確,排除B項。
C: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果關系正確,故選C項。
D: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現了“文化大革命”后的撥亂反正,與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團無關,因果關系不正確,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相關史實。
16.(2024八下·婺城期中)電影《長津湖》所取材的史實是抗美援朝戰爭,下列關于抗美援朝戰爭的史實表述正確的是(  )
①“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
②中國出兵作戰是為了援助朝鮮,保家衛國,鞏固新生政權
③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英勇開赴朝鮮戰場作戰
④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捍衛了新中國安全,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抗美援朝戰爭”,結合所學可知:1950年,“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中國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故①表述正確;中國出兵作戰是為了援助朝鮮,保家衛國,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故②表述正確;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英勇開赴朝鮮戰場作戰,故③表述不正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陰謀,捍衛了新中國安全,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故④表述正確。
綜上可知,①②④符合題意,故選B項。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CD三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抗美援朝戰爭,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史實。
17.(2024八下·婺城期中)口號、標語是濃縮的歷史,在我國歷史上,下列口號按提出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蘑菇云騰天地間,核爆驚變破空山”
②“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③“港澳回歸,洗雪國恥”
④“鼓足干勁、力爭上游”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答案】B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關鍵信息“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結合所學可知:
①“蘑菇云騰天地間,核爆驚變破空山”,是指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②“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體現的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③“港澳回歸,洗雪國恥”,反映的是1997年、1999年,港澳回歸; ④“鼓足干勁、力爭上游”,體現的是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
綜上可知,這些口號按提出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④①③,故選B項。排除ACD三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相關史實。
18.(2024八下·婺城期中)以下材料摘自某重要歷史文獻,該文獻(  )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必須負責將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解放中國全部領土,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
A.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
B.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準備
C.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完全統一
D.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答案】B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據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并結合所學可知,該條文出自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制定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據此分析:
A: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排除A項。
B: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為建立新中國作了組織準備,故選B項。
C: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完全統一,排除C項。
D:1954年,《中結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19.(2024八下·婺城期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說到底是堅定文化自信。下列屬于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文化成就是(  )
A.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紅巖》
B.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C.電影《英雄兒女》《林則徐》
D.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
【答案】D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文化成就”,結合所學可知:
A: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紅巖》是20世紀50年代的文學成就,排除A項。
B: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是20世紀60年代的藝術成就,排除B項。
C:電影《英雄兒女》《林則徐》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電影藝術成就,排除C項。
D: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是20世紀80年代的文學作品,故選D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文化成就,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新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相關史實。
20.(2024八下·婺城期中)“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國家和平統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以上材料摘自2005年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一部法律,這部法律體現出(  )
①兩岸實現了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
②“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
③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是“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
④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據材料“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可知,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故④符合題意;據材料“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可知,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是“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故③符合題意;據材料“國家和平統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可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故符合題意;綜上可知,②③④可以從法律中體現出來,故選D項。
據所學可知,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與材料時間2005年不符合,故①不能從法律中體現出來,排除ABC三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海峽兩岸關系,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二、非選擇題
21.(2024八下·婺城期中)漢藏一家親,共筑團結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線圖(右圖)。
材料二: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四十年(680年逝世),為漢藏兩族的友誼做了許多工作。公主入藏,把中原地區的農具制造、谷物、紡織、冶金、繅絲、建筑、造紙、釀酒、制陶、碾磨等生產技術傳入西藏。吐蕃的農業技術原來比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沒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漢族農業技術傳入后,吐蕃勞動人民開始挖畦溝,田野間阡陌縱橫,大大提高了產量。
材料三:改革開放后,青藏地區以一塊藏毯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璀璨。傳統藏毯為純手工制作,在國際市場享有盛譽,但因其制作工藝復雜,導致產量少、價格高。近年來,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將藏毯制作列為重點產業進行扶持和培育,推出機織藏毯,使藏毯“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現實。
(1)文成公主入吐蕃時,選擇的是冬季還是夏季?簡述你的理由。(可結合不同季節河流的水文特征差異)
(2)谷物在吐蕃種植,使谷物生長地域大為擴展。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列舉一當地特色谷物名稱,并分析谷物在吐蕃種植的有利條件。
(3)有人提議因傳統藏毯價格較高,今后應大規模發展機織藏毯。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請表明你的觀點并說出兩條理由。
【答案】(1)冬季。冬季,黃河等幾條湍急的河流處于枯水期,水位低,水流平緩;有結冰現象利于送親隊伍渡河;冬季,凍土未化利于送親隊伍行進。
(2)青稞。吐蕃的地形較平坦,土壤肥沃;海拔較高,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有機質的積累;鄰近河流,灌溉水源較充足;
文成公主從中原地區帶去一定的農業技術人才;吐蕃勞動人民辛勤的勞作,提高了產量;農業產品的市場需求量較大;首領松贊干布(政策)大力支持等。
(3)贊同。消費市場廣闊;市場競爭力強;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經濟收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
或:不贊同。不利于傳統藏毯工藝的傳承;擠占傳統藏毯的市場等。
【知識點】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西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少雨,冬季徒步入藏,黃河等幾條湍急的河流處于枯水期,水位低,水流平緩;有結冰現象利于送親隊伍渡河;且冬季,凍土未化,也利于送親隊伍行進。
(2)由所學知識可知,青藏地區主要種植青稞。吐蕃盆地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青稞生長;且海拔較高,光照充足,溫差大,有利于作物有機質及糖分的積累;同時冰川融水豐富,灌溉水源較充足,為青稞生長提供充足水資源。
(3)該題為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可贊同,可反對。贊同:可從消費市場;市場競爭;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經濟收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方面作答。不贊同:可以從不利于傳統藏毯工藝的傳承;擠占傳統藏毯的市場等方面分析。
【點評】西藏的氣候,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氣環流的影響,獨特而且復雜多樣,氣候總體上具有西北嚴寒干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特點。
22.(2024八下·婺城期中)《時代》周刊是西方觀察認識研究中國的一把標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有觀察者說,新中國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時代》始終以一種偏見式悲觀視角來遙望東方。1978年以后,《時代》開始以一種新的姿態和筆觸來審視中國。當然,起初的審視充滿著質疑和憂慮,但現在這種情緒被一種肯定代替。
材料二:
(1)聯系所學知識,運用史實分析材料一中的劃線句子。
(2)請結合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分析“1978年后《時代》周刊以新的姿態和筆觸來審視中國”的理由。
(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一個中國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答案】(1)《時代》雜志片面的關注,我國建國之初出現了如“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失誤和挫折,使國民經濟狀況迅速惡化,整個國家陷入嚴重的動亂之中。忽略中國人民取得成就。
(2)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通過40年的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生產力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成功全面脫貧、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資流入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等。
(3)示例1: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
①新中國建立初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中共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激發了人民群眾的建設熱情,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
②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共尊重農民的偉大創造,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打贏了脫貧攻堅戰,使黨的執政基礎更加牢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不斷取得新的偉大成就。
綜上所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堅持群眾路線,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愛戴,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示例2:立足國情,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
【解析】【分析】(1)此題要求聯系所學知識,運用史實分析材料一中的劃線句子。圍繞材料內容分析,聯系教材知識,可知我國建國之初出現了如“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失誤和挫折,使國民經濟狀況迅速惡化,整個國家陷入嚴重的動亂之中。忽略中國人民取得成就。
(2)此題要求結合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分析“1978年后《時代》周刊以新的姿態和筆觸來審視中國”的理由。此題為原因類問題,聯系改革開放的意義,說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聯系史實,說明通過40年的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生產力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成功全面脫貧、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資流入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等。
(3)此題為開放型問題,要求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一個中國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并加以論述。可從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立足國情,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等教材論述,要注意語言規范準確,言之成理即可。
【點評】此題考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探索、改革開放的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總結改革開放之前的曲折說明。(2)圍繞設問分析,聯系改革開放的意義說明。(3)言之成理即可。
23.(2024八下·婺城期中)中國共產黨歷史就是一部探索中國特色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毛澤東從歐洲借來的不是機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藍本,而是共產主義。他借助于技術和靈活性,對癥下藥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國起死回生。
材料二:1976年后,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黨和國家面臨又一個重大歷史關頭,……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嚴重曲折,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面臨新的巨大困難和壓力。
——歐陽淞《關于中國共產黨90年歷程的回顧與思考》
材料三:
(1)1949年我國完成了什么歷史任務?如何理解該歷史任務的實現“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國起死回生”?
(2)面對材料二所述的第二個“重大歷史關頭”,我國領導人作出了怎樣的正確抉擇?
(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79年的中國開始“走進萬象更新的春”。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對我國探索中國特色建設道路有何啟示。
【答案】(1)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中國人民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2)1992年,根據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精神,中共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中國的改革開放邁上了新的征程
(3)1980年設立四個經濟特區,我國對外開放逐步從沿海地區向內地發展,逐漸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4)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要堅持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等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1)歷史任務:根據所學可知,1949年,新中國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完成了人民解放事業。
理解:據材料一“他借助于技術和靈活性,對癥下藥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國起死回生”并結合所學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2 )抉擇:據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黨和國家面臨又一個重大歷史關頭……”并結合所學可知,1992年,根據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精神,中共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中國的改革開放邁上了新的征程。
(3)據材料三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1980年,中央設立四個經濟特區,我國對外開放逐步從沿海地區向內地發展,逐漸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綜合上述材料,圍繞“探索中國特色建設道路”展開分析闡述,言之成理即可。如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要堅持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等。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的改革開放。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改革開放的相關歷史知識。
(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對外開放格局。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對外開放的相關史實。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的相關史實。
24.(2024八下·婺城期中)風雨歷百年,問道鑄丹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主題:黨對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 史實: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就通過土地革命建立農民土地所有制。解放戰爭時期,又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實行“耕者有其田”。新中國成立后,先后通過土地改革、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結論:中國共產黨從國情出發,適時調整農村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進步。
(1)⑤⑥⑦哪一處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請填寫史實及歷史意義。
(2)把1978至今這段歷史若分為兩個階段,你會以哪一年為界?劃分依據是什么?
(3)請根據上述示例,以“理論創新”為主題,結合所學知識概述黨的奮斗歷程。(溫馨提示:本小題分層給分,要求仿照示例,主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答案】(1)⑦,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意義: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依據合理皆可。如:2012年為界,依據是從2012年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3)主題: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黨的理論不斷創新、豐富、發展。
史實:建黨之初,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領導中國革命。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逐漸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并成為黨的指導思想,新中國建立后,又指導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后,在實踐中形成了鄧小平理論,指導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此后,又先后形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結論:黨的理論創新完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體現,推動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是貫穿黨的發展歷程的重要內容。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1)變革:據材料一年代尺并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底,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故⑦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意義:根據所學可知,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據材料二“黨對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并結合所學可知,以2012年為界,依據是從2012年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3)本題為主題概述試題,解題應以“理論創新”為主題,確立主題為“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黨的理論不斷創新、豐富、發展”。依據主題,結合所學知識概述黨的奮斗歷程,主要從建黨偉業、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 社會主義建設等史實,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思想理論探索形成展開闡述。要求史實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最后總結升華主題思想,強調黨的理論創新完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體現,推動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是貫穿黨的發展歷程的重要內容。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年代尺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史實。
(3)本題為主題概述試題,言之有理即可。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相關史實。
25.(2024八下·婺城期中)溯古通今,“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在中華大地有根、有源、有生命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求同存異·凝聚共識】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到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周恩來《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第二次演說》
【求同存異·休戚與共】鄧小平用求同存異這種新方法來解決臺灣、香港問題,提出了“一國兩制”。
——李英梅《論鄧小平“一國兩制”構想的實踐意義》
【求同存異·體諒包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把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黨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全體中華兒女團結起來,求同存異、共同奮斗,努力把統一戰線建設成為堅持以人為本、具有強大凝聚力的統一戰線,建設成為具有空前廣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統一戰線。——胡錦濤在第二十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講話
(1)從歷史事件的背景和意義的角度分析亞非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的理由。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列舉“求同存異”原則創新應用的成功實踐并分析其意義。
(3)中華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根據所學知識分析“求同存異”在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什么創新應用?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求同存異原則的認識。
【答案】(1)背景:會議上,一些國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國主義國家挑撥,當著中國代表的面攻擊共產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
意義:有利于加強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
(2)中國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3)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
(4)①求同存異原則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②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成功實踐經驗的總結:
③對于今天倡導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世界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1)背景:據材料【求同存異·凝聚共識】“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并結合所學可知,1955年,在亞非萬隆會議上,一些國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國主義國家挑撥,當著中國代表的面攻擊共產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
意義:根據所學可知,“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有利于加強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
(2)據材料【求同存異·休戚與共】“鄧小平用求同存異這種新方法來解決臺灣、香港問題,提出了‘一國兩制’”,結合所學可知,1997年和1999年,中國成功實現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3)根據所學可知,新中成立后,為解決民族問題,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體現了“求同存異”在處理民族關系方面的創新應用。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求同存異原則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成功實踐經驗的總結;對于今天倡導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世界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萬隆亞非會議。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萬隆亞非會議的相關歷史知識。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港澳回歸。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港澳回歸的相關史實。
(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本題以求同存異原則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 / 1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教共體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
一、選擇題(共20題,滿分40分。)
(2024八下·婺城期中)種子被稱為“農業的芯片”,種子安全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右下圖是我國三大國家級育種基地分布圖,據此回答下小題。
1.四川育種基地位于我國(  )
A.南方地區 B.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
2.與甘肅、四川育種基地相比,海南最突出的優勢是(  )
A.光照充足,溫差較大 B.河網密布,水源充足
C.地形平坦,黑土廣布 D.緯度較低,熱量充足
3.(2024八下·婺城期中)我國憲法第一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對我國(  )
A.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 B.國家性質的規定
C.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規定 D.公民當家作主地位的規定
4.(2024八下·婺城期中)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時指出,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撫養教育,年輕人的就業成才,老年人的就醫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這些事辦好。這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  )
A.實現共產主義 B.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C.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D.尊重和保障人權
5.(2024八下·婺城期中)2023年,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特別設立“憲法衛士”專欄,對在線完成憲法學習任務并達標的同學,授予“憲法衛士”標識。這引導青少年(  )
A.增強憲法意識 B.追究違憲行為
C.保障憲法實施 D.監督憲法修改
6.(2024八下·婺城期中)2024年3月15日,一年一度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3·15”晚會播出。晚會曝光了滅不了火的滅火器、用劣質槽頭肉制作的梅菜扣肉、“喝了能回春”的聽花酒、頻頻出現異響的寶馬車……這引起了八年級學生小熙的關注,他認為應該把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規定寫進最有權威的憲法。對于這一建議,你的觀點是(  )
A.不贊成,憲法作為根本法,規定的是國家生活中的根本性問題
B.不贊成,憲法作為其他法律的總和,已經包含了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
C.贊成,憲法作為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應該有相關的規定
D.贊成,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可以嚴懲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7.(2024八下·婺城期中)經濟社會發展計劃是指對計劃期內國民經濟主要活動、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所作的部署和安排。下列關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目標,正確的有(  )
①到2020年基本解決人民溫飽問題
②到建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③2020—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④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4八下·婺城期中)郵票的方寸空間能體現一段歷史。下圖郵票體現了中國(  )
①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②援助朝鮮,保家衛國
③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④進一步鞏固新生政權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9.(2024八下·婺城期中)下列最能概括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階段特征的是(  )
A.社會主義建設處于起步摸索階段
B.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C.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D.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世界矚目
10.(2024八下·婺城期中)下列年代尺中能體現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取得偉大成就的是(  )
①土地改革徹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③“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包蘭鐵路建成通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4八下·婺城期中)“汽車產業是我國重要支柱性產業,2023全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有望首次躍居全球第一”。新中國的汽車工業起步于(  )
A.解放戰爭初期 B.“一五”計劃期間
C.“文化大革命”期間 D.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12.(2024八下·婺城期中)20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曾指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范圍之內,各種學術思想,正確的、錯誤的,讓他們去說,不去干涉他們。”與之相符的史實是(  )
A.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B.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C.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13.(2024八下·婺城期中)歷史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歷史現象”與“歷史結論”。“歷史結論”是在對“歷史現象”理性認識和基本判斷基礎上形成的結論。下列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
A.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生效
B.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
C.完成“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
D.在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14.(2024八下·婺城期中)下面對兩幅圖片表述正確的是(  )
A.“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
B.中國已經完成了祖國統一大業
C.這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D.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
15.(2024八下·婺城期中)揭示歷史的因果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目標。下列因果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國實現統一
B.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確立中國根本政治制度
D.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團——實現了“文化大革命”后的撥亂反正
16.(2024八下·婺城期中)電影《長津湖》所取材的史實是抗美援朝戰爭,下列關于抗美援朝戰爭的史實表述正確的是(  )
①“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
②中國出兵作戰是為了援助朝鮮,保家衛國,鞏固新生政權
③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英勇開赴朝鮮戰場作戰
④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捍衛了新中國安全,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24八下·婺城期中)口號、標語是濃縮的歷史,在我國歷史上,下列口號按提出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蘑菇云騰天地間,核爆驚變破空山”
②“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③“港澳回歸,洗雪國恥”
④“鼓足干勁、力爭上游”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18.(2024八下·婺城期中)以下材料摘自某重要歷史文獻,該文獻(  )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必須負責將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解放中國全部領土,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
A.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
B.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準備
C.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完全統一
D.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19.(2024八下·婺城期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說到底是堅定文化自信。下列屬于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文化成就是(  )
A.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紅巖》
B.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C.電影《英雄兒女》《林則徐》
D.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
20.(2024八下·婺城期中)“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國家和平統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以上材料摘自2005年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一部法律,這部法律體現出(  )
①兩岸實現了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
②“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
③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是“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
④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21.(2024八下·婺城期中)漢藏一家親,共筑團結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線圖(右圖)。
材料二: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四十年(680年逝世),為漢藏兩族的友誼做了許多工作。公主入藏,把中原地區的農具制造、谷物、紡織、冶金、繅絲、建筑、造紙、釀酒、制陶、碾磨等生產技術傳入西藏。吐蕃的農業技術原來比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沒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漢族農業技術傳入后,吐蕃勞動人民開始挖畦溝,田野間阡陌縱橫,大大提高了產量。
材料三:改革開放后,青藏地區以一塊藏毯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璀璨。傳統藏毯為純手工制作,在國際市場享有盛譽,但因其制作工藝復雜,導致產量少、價格高。近年來,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將藏毯制作列為重點產業進行扶持和培育,推出機織藏毯,使藏毯“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現實。
(1)文成公主入吐蕃時,選擇的是冬季還是夏季?簡述你的理由。(可結合不同季節河流的水文特征差異)
(2)谷物在吐蕃種植,使谷物生長地域大為擴展。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列舉一當地特色谷物名稱,并分析谷物在吐蕃種植的有利條件。
(3)有人提議因傳統藏毯價格較高,今后應大規模發展機織藏毯。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請表明你的觀點并說出兩條理由。
22.(2024八下·婺城期中)《時代》周刊是西方觀察認識研究中國的一把標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有觀察者說,新中國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時代》始終以一種偏見式悲觀視角來遙望東方。1978年以后,《時代》開始以一種新的姿態和筆觸來審視中國。當然,起初的審視充滿著質疑和憂慮,但現在這種情緒被一種肯定代替。
材料二:
(1)聯系所學知識,運用史實分析材料一中的劃線句子。
(2)請結合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分析“1978年后《時代》周刊以新的姿態和筆觸來審視中國”的理由。
(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一個中國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23.(2024八下·婺城期中)中國共產黨歷史就是一部探索中國特色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毛澤東從歐洲借來的不是機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藍本,而是共產主義。他借助于技術和靈活性,對癥下藥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國起死回生。
材料二:1976年后,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黨和國家面臨又一個重大歷史關頭,……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嚴重曲折,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面臨新的巨大困難和壓力。
——歐陽淞《關于中國共產黨90年歷程的回顧與思考》
材料三:
(1)1949年我國完成了什么歷史任務?如何理解該歷史任務的實現“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國起死回生”?
(2)面對材料二所述的第二個“重大歷史關頭”,我國領導人作出了怎樣的正確抉擇?
(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79年的中國開始“走進萬象更新的春”。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對我國探索中國特色建設道路有何啟示。
24.(2024八下·婺城期中)風雨歷百年,問道鑄丹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主題:黨對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 史實: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就通過土地革命建立農民土地所有制。解放戰爭時期,又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實行“耕者有其田”。新中國成立后,先后通過土地改革、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結論:中國共產黨從國情出發,適時調整農村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進步。
(1)⑤⑥⑦哪一處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請填寫史實及歷史意義。
(2)把1978至今這段歷史若分為兩個階段,你會以哪一年為界?劃分依據是什么?
(3)請根據上述示例,以“理論創新”為主題,結合所學知識概述黨的奮斗歷程。(溫馨提示:本小題分層給分,要求仿照示例,主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25.(2024八下·婺城期中)溯古通今,“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在中華大地有根、有源、有生命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求同存異·凝聚共識】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到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周恩來《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第二次演說》
【求同存異·休戚與共】鄧小平用求同存異這種新方法來解決臺灣、香港問題,提出了“一國兩制”。
——李英梅《論鄧小平“一國兩制”構想的實踐意義》
【求同存異·體諒包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把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黨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全體中華兒女團結起來,求同存異、共同奮斗,努力把統一戰線建設成為堅持以人為本、具有強大凝聚力的統一戰線,建設成為具有空前廣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統一戰線。——胡錦濤在第二十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講話
(1)從歷史事件的背景和意義的角度分析亞非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的理由。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列舉“求同存異”原則創新應用的成功實踐并分析其意義。
(3)中華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根據所學知識分析“求同存異”在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什么創新應用?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求同存異原則的認識。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識點】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中國自然地理分區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個大區。
1.A、由圖表信息可知,四川育種基地位于秦嶺淮河以南,屬于南方地區,A 錯誤;
B、同理可知,四川育種基地位于我國南方而非北方,B錯誤;
C、同理可知,四川育種基地位于我國南方而非西北,C錯誤;
D、同理可知,四川育種基地位于我國南方而非青藏地區,D錯誤;
故答案為:A。
2.A、由所學知識可知,海南維度比四川、甘肅低,氣溫高,降雨多,溫差小,A;
B、由所學知識可知,海南是海島,河流短促,河網密度相對小,B錯誤;
C、由所學知識可知,海南是海島,相對于四川、甘肅地形狹小,C錯誤;
D、由所學知識可知,海南維度比四川、甘肅低,氣溫高,降雨多,熱量足,D正確。
故答案為:D.
3.【答案】B
【知識點】憲法與普通法律
【解析】【分析】我國憲法第一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對我國國家性質的規定,故B正確。
材料沒有涉及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規定,故AC不符合題意;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此題考查憲法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我國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
4.【答案】C
【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
【解析】【分析】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撫養教育,年輕人的就業成才,老年人的就醫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這些事辦好。這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故C正確。
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最終奮斗目標,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故AB不符合題意;
尊重和保障人權不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此題考查中國共產黨的宗旨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5.【答案】A
【知識點】憲法與普通法律
【解析】【分析】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特別設立“憲法衛士”專欄,對在線完成憲法學習任務并達標的同學,授予“憲法衛士”標識。這引導青少年增強憲法意識,故A正確。
追究違憲行為、保障憲法實施、監督憲法修改的主體不是青少年,故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此題考查增強憲法意識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憲法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的一生都離不開憲法的保護。我們要增強憲法意識,熱愛憲法,捍衛憲法。
6.【答案】A
【知識點】憲法與普通法律
【解析】【分析】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規定作為一個國家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不應該寫進憲法,因為憲法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最根本的問題,不應該規定生活中具體問題。這也是憲法作為根本法與一般法律的不同。一般法律規定具體性的問題,所以不贊成,因為憲法作為根本法,只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故A符合題意,BCD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此題考查憲法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的一般性問題,是對刑事、民事、行政等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規定。
7.【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目標”,結合所學可知, 1987年中十三大提出的中國經濟建設三步走戰略,20世紀八十年代基本解決人民溫飽問題,故①表述不正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出到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故②表述不正確;中共十九大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行了戰略規劃,從2020至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故③描述正確;中共十九大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行了戰略規劃,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故④描述正確。
綜上可知,③④符合題題意,故選D項。①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BC三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目標,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史實。
8.【答案】C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中國人民志愿軍了出國作戰二周年紀念”,結合所學可知:該郵票是紀念抗美援朝戰爭,不是反法西斯戰爭,故①不符合題意;
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開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故②符合題意;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抗美援朝是打敗美帝國主義,③故不符合題意;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進一步鞏固新生政權,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故④符合題意。
綜上可知,②④符合題意,故選C項。①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D三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抗美援朝戰爭。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郵票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史實。
9.【答案】C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階段特征”,結合所學可知,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是1956年至1966年,在這一時期,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計劃超額完成,說明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重大成果,但由于“左”的錯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嚴重破壞了經濟發展,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出現嚴重失誤,由此說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階段的特征,故選C項。
據所學可知,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有成功也有失誤,故“社會主義建設處于起步摸索階段”解讀不全面,排除A項。
社會主義建設不僅僅是民主政治建設,故“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認識片面,排除B項。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世界矚目,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相關史實。
10.【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并結合所學可知,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是1956年至1966年,據此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徹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故①不符合題意;
1965年,中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故②符合題意;
1958年,全國掀起“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嚴重失誤,故③不符合題意;
1958年,包蘭鐵路建成通車,加強了內地與西北的聯系,故④符合題意。
綜上可知,②④符合題意,故選D項。①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C三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年代尺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相關史實。
11.【答案】B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新中國的汽車工業起步”,結合所學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時期,我國投產建成了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宣告新中國汽車工業的起步,故選B項。
解放戰爭時期是舊中國時期,我國還沒有汽車制造業,排除A項。
新中國汽車工業起步于一五計劃時期,而不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排除C項。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汽車工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而不是起步階段,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新中國汽車工業。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一五”計劃的相關歷史知識。
12.【答案】A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20世紀50年代中期”“……各種學術思想,正確的、錯誤的,讓他們去說,不去干涉他們”,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毛澤東提出科技文藝工作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發展,故選A項。
1978年,《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開展了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排除B項。
材料體現的是科技文藝發展方針,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則是民主政治建設成立,排除C項。
材料體現的是科技文藝發展方針,沒有體現出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雙百方針的相關史實。
13.【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歷史結論”,結合所學分析:
A:“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生效”是歷史事實敘述,屬于“歷史現象”,排除A項。
B:“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是歷史事實敘述,屬于“歷史現象”,排除B項。
C:“完成‘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是對“一五計劃”認識與判斷,屬于“歷史結論”,故選C項。
D:“在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是歷史事實敘述,屬于“歷史現象”,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歷史結論”,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史學理論的相關知識。
14.【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中萄澳門政權交接儀式”,結合所學可知:
A:港澳成功實現回歸,是“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故選A項。
B:港澳回歸,表明祖國統一取得重大成果,但尚未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排除B項。
C: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抗日戰爭的勝利,排除C項。
D:新中國成立標志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港澳回歸與一國兩制。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祖國統一大業的相關史實。
15.【答案】C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因果對應關系正確”,結合所學分析:
A: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祖國大陸基本統一,但未實現全國統一,因果關系不正確,排除A項。
B: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因果關系不正確,排除B項。
C: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果關系正確,故選C項。
D: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現了“文化大革命”后的撥亂反正,與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團無關,因果關系不正確,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相關史實。
16.【答案】B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抗美援朝戰爭”,結合所學可知:1950年,“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中國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故①表述正確;中國出兵作戰是為了援助朝鮮,保家衛國,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故②表述正確;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英勇開赴朝鮮戰場作戰,故③表述不正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陰謀,捍衛了新中國安全,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故④表述正確。
綜上可知,①②④符合題意,故選B項。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CD三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抗美援朝戰爭,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史實。
17.【答案】B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關鍵信息“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結合所學可知:
①“蘑菇云騰天地間,核爆驚變破空山”,是指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②“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體現的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③“港澳回歸,洗雪國恥”,反映的是1997年、1999年,港澳回歸; ④“鼓足干勁、力爭上游”,體現的是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
綜上可知,這些口號按提出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④①③,故選B項。排除ACD三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相關史實。
18.【答案】B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分析】據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并結合所學可知,該條文出自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制定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據此分析:
A: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排除A項。
B: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為建立新中國作了組織準備,故選B項。
C: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完全統一,排除C項。
D:1954年,《中結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19.【答案】D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文化成就”,結合所學可知:
A: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紅巖》是20世紀50年代的文學成就,排除A項。
B: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是20世紀60年代的藝術成就,排除B項。
C:電影《英雄兒女》《林則徐》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電影藝術成就,排除C項。
D: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是20世紀80年代的文學作品,故選D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文化成就,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新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相關史實。
20.【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據材料“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可知,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故④符合題意;據材料“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可知,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是“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故③符合題意;據材料“國家和平統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可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故符合題意;綜上可知,②③④可以從法律中體現出來,故選D項。
據所學可知,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與材料時間2005年不符合,故①不能從法律中體現出來,排除ABC三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海峽兩岸關系,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21.【答案】(1)冬季。冬季,黃河等幾條湍急的河流處于枯水期,水位低,水流平緩;有結冰現象利于送親隊伍渡河;冬季,凍土未化利于送親隊伍行進。
(2)青稞。吐蕃的地形較平坦,土壤肥沃;海拔較高,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有機質的積累;鄰近河流,灌溉水源較充足;
文成公主從中原地區帶去一定的農業技術人才;吐蕃勞動人民辛勤的勞作,提高了產量;農業產品的市場需求量較大;首領松贊干布(政策)大力支持等。
(3)贊同。消費市場廣闊;市場競爭力強;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經濟收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
或:不贊同。不利于傳統藏毯工藝的傳承;擠占傳統藏毯的市場等。
【知識點】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西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少雨,冬季徒步入藏,黃河等幾條湍急的河流處于枯水期,水位低,水流平緩;有結冰現象利于送親隊伍渡河;且冬季,凍土未化,也利于送親隊伍行進。
(2)由所學知識可知,青藏地區主要種植青稞。吐蕃盆地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青稞生長;且海拔較高,光照充足,溫差大,有利于作物有機質及糖分的積累;同時冰川融水豐富,灌溉水源較充足,為青稞生長提供充足水資源。
(3)該題為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可贊同,可反對。贊同:可從消費市場;市場競爭;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經濟收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方面作答。不贊同:可以從不利于傳統藏毯工藝的傳承;擠占傳統藏毯的市場等方面分析。
【點評】西藏的氣候,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氣環流的影響,獨特而且復雜多樣,氣候總體上具有西北嚴寒干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特點。
22.【答案】(1)《時代》雜志片面的關注,我國建國之初出現了如“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失誤和挫折,使國民經濟狀況迅速惡化,整個國家陷入嚴重的動亂之中。忽略中國人民取得成就。
(2)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通過40年的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生產力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成功全面脫貧、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資流入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等。
(3)示例1: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
①新中國建立初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中共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激發了人民群眾的建設熱情,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
②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共尊重農民的偉大創造,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打贏了脫貧攻堅戰,使黨的執政基礎更加牢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不斷取得新的偉大成就。
綜上所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堅持群眾路線,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愛戴,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示例2:立足國情,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
【解析】【分析】(1)此題要求聯系所學知識,運用史實分析材料一中的劃線句子。圍繞材料內容分析,聯系教材知識,可知我國建國之初出現了如“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失誤和挫折,使國民經濟狀況迅速惡化,整個國家陷入嚴重的動亂之中。忽略中國人民取得成就。
(2)此題要求結合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分析“1978年后《時代》周刊以新的姿態和筆觸來審視中國”的理由。此題為原因類問題,聯系改革開放的意義,說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聯系史實,說明通過40年的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生產力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成功全面脫貧、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資流入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等。
(3)此題為開放型問題,要求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一個中國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并加以論述。可從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立足國情,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等教材論述,要注意語言規范準確,言之成理即可。
【點評】此題考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探索、改革開放的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總結改革開放之前的曲折說明。(2)圍繞設問分析,聯系改革開放的意義說明。(3)言之成理即可。
23.【答案】(1)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中國人民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2)1992年,根據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精神,中共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中國的改革開放邁上了新的征程
(3)1980年設立四個經濟特區,我國對外開放逐步從沿海地區向內地發展,逐漸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4)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要堅持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等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1)歷史任務:根據所學可知,1949年,新中國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完成了人民解放事業。
理解:據材料一“他借助于技術和靈活性,對癥下藥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國起死回生”并結合所學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2 )抉擇:據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黨和國家面臨又一個重大歷史關頭……”并結合所學可知,1992年,根據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精神,中共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中國的改革開放邁上了新的征程。
(3)據材料三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1980年,中央設立四個經濟特區,我國對外開放逐步從沿海地區向內地發展,逐漸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綜合上述材料,圍繞“探索中國特色建設道路”展開分析闡述,言之成理即可。如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要堅持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等。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的改革開放。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改革開放的相關歷史知識。
(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對外開放格局。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對外開放的相關史實。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的相關史實。
24.【答案】(1)⑦,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意義: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依據合理皆可。如:2012年為界,依據是從2012年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3)主題: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黨的理論不斷創新、豐富、發展。
史實:建黨之初,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領導中國革命。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逐漸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并成為黨的指導思想,新中國建立后,又指導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后,在實踐中形成了鄧小平理論,指導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此后,又先后形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結論:黨的理論創新完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體現,推動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是貫穿黨的發展歷程的重要內容。
【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1)變革:據材料一年代尺并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底,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故⑦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意義:根據所學可知,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據材料二“黨對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并結合所學可知,以2012年為界,依據是從2012年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3)本題為主題概述試題,解題應以“理論創新”為主題,確立主題為“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黨的理論不斷創新、豐富、發展”。依據主題,結合所學知識概述黨的奮斗歷程,主要從建黨偉業、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 社會主義建設等史實,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思想理論探索形成展開闡述。要求史實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最后總結升華主題思想,強調黨的理論創新完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體現,推動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是貫穿黨的發展歷程的重要內容。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年代尺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史實。
(3)本題為主題概述試題,言之有理即可。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相關史實。
25.【答案】(1)背景:會議上,一些國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國主義國家挑撥,當著中國代表的面攻擊共產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
意義:有利于加強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
(2)中國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3)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
(4)①求同存異原則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②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成功實踐經驗的總結:
③對于今天倡導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世界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1)背景:據材料【求同存異·凝聚共識】“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并結合所學可知,1955年,在亞非萬隆會議上,一些國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國主義國家挑撥,當著中國代表的面攻擊共產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
意義:根據所學可知,“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有利于加強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
(2)據材料【求同存異·休戚與共】“鄧小平用求同存異這種新方法來解決臺灣、香港問題,提出了‘一國兩制’”,結合所學可知,1997年和1999年,中國成功實現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3)根據所學可知,新中成立后,為解決民族問題,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體現了“求同存異”在處理民族關系方面的創新應用。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求同存異原則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成功實踐經驗的總結;對于今天倡導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世界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萬隆亞非會議。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萬隆亞非會議的相關歷史知識。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港澳回歸。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港澳回歸的相關史實。
(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本題以求同存異原則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罗县| 云阳县| 闽清县| 略阳县| 碌曲县| 鄱阳县| 丘北县| 密云县| 新津县| 皮山县| 梁平县| 桐乡市| 夏河县| 紫金县| 米易县| 宣恩县| 贵南县| 抚松县| 揭阳市| 廊坊市| 鄄城县| 扶风县| 海晏县| 基隆市| 东宁县| 全椒县| 长宁区| 温州市| 左云县| 会宁县| 东光县| 阿克陶县| 西畴县| 麻栗坡县| 柘荣县| 湾仔区| 余江县| 清丰县| 宝兴县| 房产| 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