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上科學§1.5物質的溶解(2)教學設計課題 1.5物質的溶解(2) 單元 一 學科 科學 年級 八上教材分析 水的溶液是一種重要的物質分散體系,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都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與學生的生活也是密切相關。此前學生已知道了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且實驗中多次用到過溶液,對溶液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而溶解是獲得溶液的不可少的一步,學習物質的溶解性、飽和溶液及不飽和溶液、物質的溶解度,并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都是基礎性的知識,為后續的酸堿鹽等知識的學習以及有關溶液的計算等打下必要的基礎,所以本節內容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理論聯系際的實踐課。本節內容擬用4課時完成教學。第1課時主要內容是介紹物質的溶解性;第2課時是介紹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及相互轉化;第3課時介紹物質的溶解度;第4課時介紹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掌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知道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間相互轉化的一般方法;了解濃溶液和稀溶液的概念; 科學思維:理解溶液是否飽和的條件性;能根據概念正確區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了解物質間的轉化規律; 探究實踐:通過概念比較等方法來了解概念,掌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理解濃稀溶液不溶液是否飽和的關系;提升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態度責任: 辯證方法看待事物;樹立以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重點 飽和溶液、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間的轉化方法難點 區分溶液的濃或稀與溶液是否飽和間的關系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物質溶解性與 、 、 等因素有關,氣體的溶解性還與 有關。 2、物質溶解時常伴隨著能量變化: 若溶解時 ,則溶液的溫度會升高;如 ; 若溶解時 ,則溶液的溫度會降低;如 ; 還有些物質溶解時,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如 。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活動1:按圖 1-43所示裝配好儀器。在燒杯里加20毫升水,用酒精燈加熱至約40℃。 往燒杯里加入硫酸銅晶體,每次加一匙,用玻璃棒攪拌,直至硫酸銅晶體不能繼續溶解為止。(保留此溶液) 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一、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1、飽和溶液: 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不能再繼續溶解某種溶質,這種溶液稱為該溶質的飽和溶液。 2、不飽和溶液: 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這種溶液稱為該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3、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不能無限制地溶解某種溶質。 討論交流:如何用實驗來證明:兩瓶相同溶質的溶液中,一瓶是飽和溶液,一瓶是不飽和溶液?觀視頻(硝酸鉀的溶解),分析:仔細觀察視頻中的現象: (1)20mL蒸餾水中加入5g硝酸鉀,攪拌,“此過程中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為什么: 。 (2)共加了5g+5g硝酸鉀并完全溶解后,又加入5g硝酸鉀攪拌,結果“此時溶液為飽和溶液”,為什么? 活動2: 取“活動1”中配制的飽和硫酸銅溶液(燒杯底部有固體剩余)將該溶液一分為二(溶液和固體約各半),分別裝入兩個燒杯中,標示A和B;進行下列實驗: (1)用酒精燈對A杯溶液進行充分加熱; 現象: ; (2)在B杯溶液中,加入20mL的水,攪拌; 現象: ; (3)A杯溶液適當冷卻后,將A杯的下部浸入冰水中一會兒。 現象: ; 以上現象說明: 。 二、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轉化 1、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 (以硫酸銅為例) ①加溶質 ②蒸發溶劑 ③降溫(特例:氫氧化鈣等)2、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 (以硫酸銅為例) ①升溫 ②增加溶劑3、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固體溶質):活動3、在2支裝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加入1小匙蔗糖和熟石灰,振蕩后,靜置片刻,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三、濃溶液和稀溶液: 1、溶有較多溶質的溶液,叫做濃溶液; 2、溶有較少溶質的溶液,叫做稀溶液; 3、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對同種溶質而方,相同溫度下,相同質量的溶劑中,其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更濃些。 4、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濃溶液、稀溶液的關系: 5、稀釋和濃縮: (1)稀釋溶液:濃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水,使溶液的濃度變小些; (2)濃縮溶液:稀溶液中蒸發水份,使溶液的濃度變大些。 注:稀釋和濃縮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 由小實驗獲知,溶質不會無限地溶解,從而導出不飽和溶液和飽和溶液的概念增進對概念的理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由實驗中獲得飽和和不飽和溶液可相互轉化,但是有條件地轉化歸納、小結、升華課堂練習 1、下面關于飽和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含有溶質很多的溶液B.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C.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D.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2、一定溫度下,析出了固體溶質后溶液一定是 ( C ) A.稀溶液 B.濃溶液 C.飽和溶液 D.不飽和溶液3、在一定溫度下,使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 ) A.加入溶質或蒸發溶劑 B.加入溶劑 C.都采用升高溫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溫度的方法4、可以證明燒杯中的硝酸鉀溶液是飽和溶液的方法是( C ) A.蒸發掉1克水,有少量固體析出 B.降低溫度,有少量固體析出 C. 加入少量硝酸鉀固體,固體不溶解 D.加入少量水,沒有固體析出5、 t℃時有一杯接近飽和的澄清石灰水,下列做法不能使其變為飽和溶液的是( C )A.往溶液中加入少量CaO B.將溶液升溫C.將溶液降溫 D.恒溫蒸發部分溶劑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2、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 飽和溶液轉變為不飽和溶液,常用方法: ①增加溶劑 ②減少溶質 ③升高溫度 不飽和溶液轉變為飽和溶液,常用方法: ①減少溶劑 ②增加溶質 ③降低溫度 3、濃溶液和稀溶液: 含有較少溶質的溶液,稱為稀溶液; 含有較多溶質的溶液,稱為濃溶液。4、濃溶液不一定飽和,稀溶液不一定不飽和。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23張PPT)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浙教版八年級上冊第2節 物質的溶解(2)---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教學目標科學觀念:掌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知道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間相互轉化的一般方法;了解濃溶液和稀溶液的概念;科學思維:理解溶液是否飽和的條件性;能根據概念正確區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了解物質間的轉化規律;探究實踐:通過概念比較等方法來了解概念,掌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理解濃稀溶液不溶液是否飽和的關系;提升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態度責任:辯證方法看待事物;樹立以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復習鞏固1、物質溶解性與 、 、 等因素有關,氣體的溶解性還與 有關。2、物質溶解時常伴隨著能量變化:若溶解時 ,則溶液的溫度會升高;如 ;若溶解時 ,則溶液的溫度會降低;如 ;還有些物質溶解時,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如 。溫度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壓強放熱氫氧化鈉吸熱硝酸銨氯化鈉活動1:按圖 1-43所示裝配好儀器。在燒杯里加20毫升水,用酒精燈加熱至約40℃。往燒杯里加入硫酸銅晶體,每次加一匙,用玻璃棒攪拌,直至硫酸銅晶體不能繼續溶解為止。(保留此溶液)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加一匙硫酸銅:全部溶解,溶液變成藍色;再加入一匙硫酸銅:全部溶解;……再加入硫酸銅:不能全部溶解,硫酸銅有剩余,怎樣攪拌都不溶解了。溶液不飽和溶液飽和了新知講解一、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不能再繼續溶解某種溶質,這種溶液稱為該溶質的飽和溶液。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這種溶液稱為該溶質的不飽和溶液。3、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不能無限制地溶解某種溶質。討論交流如何用實驗來證明:兩瓶相同溶質的溶液中,一瓶是飽和溶液,一瓶是不飽和溶液?參考方法:分別取樣,再加入同種溶質,如果能溶解,則原溶液就是不飽和溶液;若不能溶解(溶質不減少),則原溶液就是飽和溶液。運用:仔細觀察視頻中的現象:(1)20mL蒸餾水中加入5g硝酸鉀,攪拌,“此過程中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為什么:。(2)共加了5g+5g硝酸鉀并完全溶解后,又加入5g硝酸鉀攪拌,結果“此時溶液為飽和溶液”,為什么?。溶解的過程,說明硝酸鉀溶液中還能溶解硝酸鉀。依據:再加入5g硝酸鉀時,又溶解了。硝酸鉀溶液中不能繼續溶解硝酸鉀。依據:硝酸鉀最后剩余一些。(點擊圖片播放)活動2:取“活動1”中配制的飽和硫酸銅溶液(燒杯底部有固體剩余)將該溶液一分為二(溶液和固體約各半),分別裝入兩個燒杯中,標示A和B;進行下列實驗:(1)用酒精燈對A杯溶液進行充分加熱;現象: ;(2)在B杯溶液中,加入20mL的水,攪拌;現象: ;(3)A杯溶液適當冷卻后,將A杯的下部浸入冰水中一會兒。現象: ;以上現象說明:。杯底的固體全部溶解了杯底的固體全部溶解了杯底又出現了固體一定條件下,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可相互轉化新知講解二、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轉化1、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以硫酸銅為例)2、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以硫酸銅為例)① 加硝酸鉀 ② 蒸發溶劑 ③降低溫度特例:有些物質的溶解性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如,氫氧化鈣。① 升高溫度 ② 增加溶劑新知講解3、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固體溶質):活動3:在2支裝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加入1小匙蔗糖和熟石灰,振蕩后,靜置片刻,你看到了什么現象?全部溶解,溶質較多,但可能不飽和。只溶解了極少量,溶質較少,但已經飽和了。結論:飽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是濃溶液。濃溶液稀溶液新知講解三、濃溶液和稀溶液:1、溶有較多溶質的溶液,叫做濃溶液;2、溶有較少溶質的溶液,叫做稀溶液;3、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對同種溶質而方,相同溫度下,相同質量的溶劑中,其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更濃些。新知講解4、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濃溶液、稀溶液的關系:5、稀釋和濃縮:(1)稀釋溶液:濃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水,使溶液的濃度變小些;(2)濃縮溶液:稀溶液中蒸發水份,使溶液的濃度變大些。注:稀釋和濃縮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隨堂練習1、下面關于飽和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含有溶質很多的溶液B.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C.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D.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D隨堂練習2、一定溫度下,析出了固體溶質后溶液一定是 ( )A.稀溶液 B.濃溶液C.飽和溶液 D.不飽和溶液C隨堂練習3、一定溫度下,使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加入溶質或蒸發溶劑B.加入溶劑C.都采用升高溫度的方法D.都采用降低溫度的方法A隨堂練習4、可以證明燒杯中的硝酸鉀溶液是飽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發掉1克水,有少量固體析出B.降低溫度,有少量固體析出C. 加入少量硝酸鉀固體,固體不溶解D.加入少量水,沒有固體析出C隨堂練習5、 t℃時有一杯接近飽和的澄清石灰水,下列做法不能使其變為飽和溶液的是( ) A.往溶液中加入少量CaO B.將溶液升溫 C.將溶液降溫 D.恒溫蒸發部分溶劑C課堂總結1、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2、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飽和溶液轉變為不飽和溶液,常用方法:①增加溶劑 ②減少溶質 ③升高溫度不飽和溶液轉變為飽和溶液,常用方法:①減少溶劑 ②增加溶質 ③降低溫度3、濃溶液和稀溶液:含有較少溶質的溶液,稱為稀溶液;含有較多溶質的溶液,稱為濃溶液。4、濃溶液不一定飽和,稀溶液不一定不飽和。板書設計1.5 物質的溶解性(2)---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1、飽和溶液:不能溶解某種溶質;不飽和溶液:還能溶解某種溶質;2、轉化(固體):3、濃溶液:溶質較多;稀溶液:溶質較少。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預習“溶解度”的相關內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上§1.5物質的溶解(2)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掌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2、知道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間相互轉化的一般方法;3、了解濃溶液和稀溶液的概念。一、知識點梳理:1、飽和溶液: 下、 中,不能再溶解某種物質的溶液,稱為該溶質的飽和溶液;2、不飽和溶液: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還能 的溶液,稱為該溶質的不飽和溶液;3、確定飽和或不飽和溶液有意義的兩個前提條件: 和 。4、稀溶液是指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 較少的溶液;濃溶液是指一定是一溶液中所含 較多的溶液;5、溶液是否飽和與溶液是稀或濃沒有必然的聯系:飽和溶液________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也________是稀溶液。但相同溫度下的同種溶液, 狀態時一定比 時濃些。6、若要將不飽和溶液轉化成飽和溶液,一般可以采取 或 的方法;有些物質的溶解性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則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使其變成飽和溶液。7、若要將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一般可以采取 或 的方法;有些物質的溶解性隨溫度升高反而減小的,則該物質的飽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使其變成不飽和溶液。8、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若有晶體析出,則析出后的溶液一定是 溶液。9、根據生活經驗,一種某溶質的飽和溶液中 (能或不能)再溶解另一種溶質。二、例題講解例題1、在20攝氏度時往盛有20毫升水的燒杯中,加入兩藥匙蔗糖后攪拌,蔗糖很快溶解完,再加入一藥匙蔗糖,充分攪拌后仍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關于上述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降低水的溫度可以使蔗糖完全溶解B.加入的蔗糖越多,能夠溶解的數量就越多C.在一定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D.在20攝氏度時,20毫升水中不能溶解兩藥匙的蔗糖例題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濃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B. 稀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C.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間可相互轉化 D. 渾濁的液體一定不是溶液例題3、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時,200g很稀的不飽和硝酸鉀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是( )A.降低溫度接近0℃ B.加熱使溶液溫度升高,但不蒸發水分C.加入足量硝酸鉀固體 D.恒溫蒸發少量水分例題4、可以證明某種硝酸鉀溶液是20℃時的飽和溶液的事實是( ) A.降溫到10℃時,有硝酸鉀晶體析出 B.蒸發掉10g水,有硝酸鉀晶體析出 C.20℃時,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鉀晶體,硝酸鉀晶體質量不再D.加熱到30℃后,在加入硝酸鉀晶體能繼續溶解例題5、在一個大蘿卜上挖個孔,向其中注入飽和食鹽水,一段時間后,將食鹽水倒出。在相同的溫度下,發現倒出的溶液還可溶解少量的食鹽,這說明倒出的溶液是( )A.飽和溶液 B.不飽和溶液 C.氯化鈉濃度升高 D.氯化鈉濃度不變三、隨堂練習:1、某同學在探究溶解能力的影響因素時,向兩只相同的透明燒杯分別倒入相同質量的冷水和熱水,然后在冷水和熱水中逐漸加入蔗糖,并使之充分溶解,直到不能繼續溶解為止。其目的是探究溶解能力與( )A.溶劑種類的關系 B.溫度的關系 C.溶質種類的關系 D.攪拌的關系2、要使硝酸鉀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發水分 B.加入硝酸鉀 C.降低溫度 D.加入水3、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是( )A. 非常濃的溶液 B. 很稀的溶液C. 增加該溶質,溶質還能繼續被溶解的溶液 D. 增加該溶質,溶質不能繼續被溶解的溶液4、將一定溫度下的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轉變為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一定能成功的是( )A.降溫 B.升溫 C.加入溶質 D.加入溶劑5、通常情況下,欲將一杯不飽和食鹽水變成飽和食鹽水,最適宜的方法是( )A. 往食鹽水中加入食鹽 B. 往食鹽水中加入水C. 往食鹽水中加入飽和食鹽水 D. 把食鹽水放入冰箱中6、要使固體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A. 增大壓強 B. 降低溫度 C. 升高溫度 D. 增加溶質或蒸發溶劑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濃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B.稀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在一定溫度下,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D.將不飽和溶液經過降溫或蒸發溶劑或加入溶質都一定會變為飽和溶液8、t℃時,有一杯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變為飽和溶液的是( )A.恒溫蒸發溶劑 B.降低溶液的溫度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鉀 D.向溶液中加入t℃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四、課后練習:1、飽和溶液在用水稀釋變成不飽和溶液的過程中,保持不變的是( )A.溶質的質量 B.溶劑的質量C.溶液的質量 D.溶液、溶質、溶劑的質量均不變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升高溫度可以使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 B. 升高溫度可以使物質的溶解性增大C. 蒸發溶劑可以使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 D. 降低溫度可以使飽和溶液析出晶體3、在一定溫度下,使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加入溶質或蒸發溶劑 B.加入溶劑C.都采用升高溫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溫度的方法4、如圖1可表示“M與N的并列關系”,圖2可表示“M屬于N的從屬關系”。下列概念間的關系符合圖3所示關系的是( )5、在一定條件下,將5克食鹽放進盛有10克水的燒杯中,充分溶解后,燒杯底部沉積有1.4克食鹽,此溶液的質量為( )A.15克 B.16.4克 C.11.4克 D.13.6克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B.改變條件,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C.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一定是該溫度下該物質的飽和溶液D.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度大7、25 ℃時向一定量不飽和硝酸鉀(KNO3)溶液中逐漸加入硝酸鉀固體,則下列圖像中能正確表示此過程溶質質量變化規律的是( )A. B. C. D.8、20℃時,在一只試管中盛有10 mL水,放入0.1 g熟石灰,攪拌,有白色固體沉降到試管底部。對于試管內上層澄清的液體,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是無色溶液 B.屬于稀溶液 C.是飽和溶液 D.屬于濃溶液9、下列有關飽和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的濃度一定比不飽和溶液的大B.飽和溶液降溫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任何飽和溶液升溫后都會變成不飽和溶液D.一定溫度下,向氯化鈉飽和溶液中加入水后會變成不飽和溶液10、氫氧化鈣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要想把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具體措施有:①加入氫氧化鈣;②升高溫度;③降低溫度;④加入水;⑤蒸發水。其中措施正確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11、使一定溫度下、一定壓強下二氧化碳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的方法是( )A. 減小壓強,降低溫度 B. 壓強不變,升高溫度C. 增大壓強,降低溫度 D. 溫度不變,減小壓強12、某溫度時,下列各物質的飽和溶液中,降低溫度可變為不飽和溶液的是 ( )A. 氯化鉀溶液 B. 硝酸鉀溶液 C. 氫氧化鈣溶液 D. 硫酸鈉溶液13、一杯60℃、100克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逐漸恒溫蒸發水時溶液質量的變化如下表所示:實驗次數 1 2 3蒸發水的質量/克 3 3 3剩余溶液的質量/克 97 94 90由上表可知蒸發水時析出了晶體的是( )A. 第1次 B. 第2次 C. 第3次 D. 都沒有晶體析出14、周末,感到有點餓的甲同學用開水泡了一杯白糖水,他用筷子充分攪拌杯中的白糖后,將杯子放在一邊待糖水變涼,喝糖水時,發現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圖所示)。下列操作或現象能說明糖水一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A.泡糖水時進行了充分攪拌 B.糖水熱的時候白糖全部溶解C.涼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時感到很甜15、化學中有許多概念是相對,又是統一的。右圖反映了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濃溶液以及稀溶液關系。(1)從右圖可以看出,飽和溶 ( http: / / www.21cnjy.com )液與濃溶液、稀溶液的是 ;(2)0.9%的醫用生理鹽水可歸于右圖中 區域(選填“Ⅰ”、“Ⅱ”、“Ⅲ”或“Ⅳ”);現有一瓶接近飽和的食鹽溶液,若要使它變為飽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16、已知硝酸鉀和氫氧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則飽和的硝酸鉀溶液可以通過 、________等方法,使其變成不飽和溶液。而不飽和的氫氧化鈉溶液可以通過 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使其變成飽和溶液。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1、一定溫度 一定量的溶劑 2、再繼續溶解某種物質3、一定溫度 一定量的溶劑 4、溶質 溶質5、不一定 不一定 飽和 不飽和6、增加溶質 蒸發水分 降低溫度7、減小溶質 增加溶劑 升高溫度8、飽和 9、能二、例題講解:例題1、C解析:A、蔗糖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溫度時,溶解度會降低,蔗糖會析出部分;故A錯誤;B、一定量的溶劑溶解的溶質是有限的,跟溶質質量多少無關;故B錯誤;C、通過題干信息可知,隨著蔗糖的不斷添加,最后蔗糖有部分沒有溶解,說明一定條件下,物質的溶解度是有限的;故C正確;D、由信息可知,20攝氏度時,20毫升水中能溶解2藥匙的蔗糖,但不能溶解3藥匙的蔗糖;故D錯誤。例題2、A解析:A、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故A錯誤;B、稀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故B正確;C、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間可相互轉化,只要改變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比例關系就行,故C正確;D、渾濁的液體不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所以不屬于溶液,故D正確,所以A符合題意。例題3、C解析:A、20℃時,200g很稀的不飽和硝酸鉀溶液,降低溫度接近0℃,不一定能變成飽和溶液,故選項錯誤;B、加熱使溶液溫度升高,但不蒸發水分,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為不飽和溶液,故選項錯誤;C、加入足量硝酸鉀固體,一定能使20℃時200g很稀的不飽和硝酸鉀溶液變成飽和溶液,故選項正確;D、由于不飽和硝酸鉀溶液很稀,恒溫蒸發少量水,不能變成飽和溶液,故選項錯誤,所以C符合題意。例題4、C解析:A、由于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故接近飽和的溶液,降溫至降溫到10℃時,也可能是有晶體析出,不能說明10℃的KNO3溶液是飽和溶液,故選項錯誤.B、蒸發掉10g水,有硝酸鉀晶體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飽和的溶液,不能說明10℃的KNO3溶液是飽和溶液,故選項錯誤.C、20℃時,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鉀晶體不能再溶解,說明在20℃時,不能再繼續溶解硝酸鉀,某硝酸鉀溶液一定是20℃時的飽和溶液,故選項正確.D、加熱到30℃后,再加入硝酸鉀晶體能繼續溶解,原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的溶液,故選項錯誤.故選C例題5、B解析:在一個大蘿卜上挖個孔,向其中注入飽和食鹽水,一段時間后,將食鹽水倒出.在相同的溫度下,發現倒出的溶液還可溶解少量的食鹽,這說明倒出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因為在相同的溫度下,發現倒出的溶液還可溶解少量的食鹽,說明溶液是不飽和的。故B符合題意。三、隨堂練習:1、B 2、D 3、D 4、C 5、A 6、D 7、C 8、D四、課后練習:1、A 2、C 3、A 4、A 5、D 6、D 7、 C 8、D9、D 10、D 11、 C 12、C 13、C 14、C15、(1)飽和溶液既可能是濃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2)Ⅲ 加入NaCl固體,至不再繼續溶解 蒸發溶劑至剛好有晶體析出16、加熱(或升高溫度);加水(或增加溶劑);加氫氧化鈉(或增加溶質);恒溫蒸發水(或恒溫蒸發溶劑);降溫(或降低溫度)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八上科學1.5物質的溶解(2).pptx 2024浙教版八上科學1.5物質的溶解(2)學案.doc 2024浙教版八上科學1.5物質的溶解(2)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