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流域內協調發展學案【學習目標】1. 了解水系、流域的含義,明確流域內水資源的功能。2. 掌握流域內水資源協作開發的背景、意義和措施。3. 理解黃河含沙量高的原因、影響及其調沙減淤的措施。4. 掌握黃河流域水資源調配的措施及意義。5. 以某流域為例,說明流域內部協作開發水資源、保護環境的意義。【學習重難點】1.了解流域協作開發利用水資源的方式,說明流域內部協作開發水資源的意義。2.了解流域內協同解決水質等水環境問題的措施,說明流域內部保護環境的意義。3.理解流域內協調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預習新知】流域內部水資源協作開發自學參考1.流域內部水資源協作開發(1)基本概念①水系:河流的干流和各級支流以及連通的湖泊、沼澤等構成了水系。②流域:由分水嶺所包圍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區域。(2)流域特點從源頭到河口、從上游到下游、從左岸到右岸、從支流到干流之間通過水流相互連接和影響,形成完整、獨立的自然區域。(3)流域內水資源的功能農業灌溉、淡水養殖、提供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發展航運、水能發電、生態保護、旅游等。(4)水資源協作開發的原因不同的利益主體對于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需求不同,導致地區之間、上下游之間、工農業之間、城鄉之間在水資源利用、水質保護中出現利益沖突。(5)流域協作開發的措施綜合運用工程技術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場等手段,對流域進行統籌管理,分擔義務、分享權利、協調行為,為流域內各區域提供公平的共同發展的機會。(6)流域管理機制:河長制。黃河的調沙減淤1.黃河的調沙減淤(1)地理背景①下游“易淤、易決、易徙”的原因②“地上懸河”的成因(2)沙患解決措施流域內綜合治理:侵蝕區減少入河泥沙量,堆積區減少河道淤積。①黃土高原侵蝕區的水土保持措施——小流域綜合治理②下游堆積區的治理措施利用水庫對黃河調水調沙,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對遏止下游河道淤積有重要作用。2.黃河流域水資源的調配措施例2 下圖示意黃土高原某水土流失嚴重區域等高線分布圖(單位:米)。讀圖,完成(1)—(2)題。(1)為治理水土流失,對①區域適宜采取的措施是 ( )A. 平整土地,削減地表徑流 B.修筑窯洞,增加建筑設施C. 打壩建庫,攔泥蓄水 D.退耕還草,重點發展畜牧業(2)近些年,該區域在②附近修筑反坡梯田(梯田面坡向與山坡坡向相反,田面微向內傾斜3°— 5°)。這種治理措施的優點是 ( )A. 更利于保水保土 B.修筑難度小、成本低C. 提高機械化利用率 D.灌溉施肥效果好解析:(1)①區域為黃土塬,應平整土地,增加水流下滲,削減地表徑流,重點發展種植業;修筑窯洞應在山坡;打壩建庫應在山谷。故選A。(2)反坡梯田是梯田邊緣較高、面向海拔高處傾斜的梯田,可減慢水土順坡而下的速度,從而更有利于保水保土。故選A。答案:(1)A (2)A黃河流域水資源的調配1.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1)黃河徑流量 ,人口、城鄉較為密集,耕地數量多, 矛盾突出。(2)隨著工農業發展和人口迅速增加,黃河流域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而上下游缺少調控用水的措施,致使黃河下游出現 現象,對沿岸地區工農業生產、城鄉人民生活以及 產生嚴重影響。2.黃河流域水資源的調配(1)水資源統一調配機制。采取節約用水、 安排的原則。(2)依據河流徑流量和用水需求的變化,對全流城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宏觀控制和年度調整。(3)成果:推廣應用節水技術,節水水平大大提高。水資源統一調配體制的逐步建立和 技術的推廣應用,基本保證了在嚴重枯水年份黃河下游不斷流。【鞏固訓練】(一)鞏固訓練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如圖為“黃河流域四地地貌景觀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小題1】關于圖中四地,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山高谷深,流水侵蝕作用形成陡峻峽谷B.乙地地勢低平,風力堆積作用形成深厚土層C.丙地河水湍急,侵蝕作用使瀑布向下游移動D.丁地河網密布,流水堆積作用形成沖積扇【小題2】近20年來,黃河干流未出現過斷流現象,主要因為( )A.流域內降水量逐年增多B.實施全流域用水統一管理和調度C.汛期各水庫泄洪量增大D.流域內的灌溉面積有所減少1990 年以來,黃河進入枯水少沙期,入海水沙銳減。 2002 年起,每年的汛期通過三門峽、小浪底等水利樞紐進行調水調沙(通過人工調控洪水,在短時間內將大量水沙集中輸送入海),使黃河尾閭河道(位于利津到入海口之間,長約 104km )的水沙受人工調控,顯著影響了該河段的沖淤變化。沖淤量是河水帶走河床所淤積的泥沙數量,是淤積量與沖刷量的差值。下圖示意 2001-2016 年黃河尾閭河道年沖淤量及累積沖淤量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各題。 【小題1】2002-2016年期間( )A.總體處于沖刷趨勢 B.沖淤速率明顯下降C.累積沖淤量持續減少 D.總體處于淤積趨勢【小題2】2002-2016年,黃河尾閭河道河床侵蝕、淤積的變化趨勢是( )A.持續淤積 B.先淤積、后侵蝕C.持續侵蝕 D.先侵蝕、后淤積在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的雙重驅動影響作用下 , 黃河流域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 因此對黃河流域地表水面積 (SWA) 動態變化進行監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圖為 1986-2019 年各影響要素對主河道區和子流域區 SWA 趨勢的影響量和相對影響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相比黃河子流域區,主河道區( )A.建設水庫增加SWA B.引水灌溉增加SWAC.人類活動減少SWA D.溫度降低增加SWA【小題2】為增加黃河流域SWA,下列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人工降水 B.修筑水庫 C.南水北調 D.植樹種草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圖中山脈,表述正確的是( )A.①是我國地勢階梯之間的分界線B.②是半干旱和半濕潤區界線C.③是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線D.④是我國亞熱帶和溫帶分界線【小題2】關于黃河洪澇災害治理措施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上游修水庫 B.下游加固大堤C.下游挖入海新河 D.加強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小題3】圖中大致與800mm年等降水量線吻合的山脈是( )A.① B.② C.③ D.④【小題4】甲地形區的主要生態問題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黑土退化 D.沙塵暴【小題5】河流在乙處附近流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減少 B.農業灌溉用水過多C.植被較少 D.蒸發量增大降雨到達地表后 , 轉化為地表徑流 Q 1 、壤中流 Q 2 ( 在土壤空隙中流動的水 ) 和淺層地下徑流 Q 3 。三種徑流成分匯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徑流 , 最后流出流域出口。下圖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處河流徑流量變化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小題1】該流域地表徑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時刻是( )A.T 1 B.T 2 C.T 3 D.T 4【小題2】流域內植被覆蓋率提高后,發生同樣的降雨會導致( )A.Q 1減少,Q 2增加 B.Q 2減少,Q 3增加C.Q 1增加,Q 2減少 D.Q 2增加,Q 3減少2021 年 5 月,河南省與山東省簽訂《山東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該補償協議規定,水質年均值在Ⅲ類基礎上每改善一個水質類別,關鍵污染物指數與上年度的對比每減少一個百分點,山東省給予河南省對應補償資金;反之,河南省給予山東省補償資金。在 2022 年 7 月 5 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政府發布消息稱,近兩年黃河入魯水質始終保持在目類以上,山東作為受益方,共兌現河南省生態補償資金 1.26 億元。據此回答下面小題。【小題1】該補償協議的簽訂主要有利于( )A.防止下游山東段斷流 B.河南省實現生態補水C.確保防洪安全 D.形成生態保護協同機制【小題2】近兩年山東補償河南是因為( )①黃河入魯河段水質保持優良②黃河入魯河段關鍵污染物指數增加③河南為山東提供了充足的水源④河南為改善水質作出部分犧牲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黑河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 , 發源于祁連山北麓中段,流經河西走廊,最終消失在戈壁、沙漠之中。我國水權改革最先在這里“試水”。目前,地處中游的張掖市加快推進黑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工作。下圖是我國黑河流域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小題1】黑河下游斷流的人為原因主要是( )A上游冰雪融水減少 B中游過度引水灌溉C下游植被破壞嚴重 D河口開發水電資源【小題2】下列關于黑河流域內部協作開發措施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全流域建設農田綜合防護林體系,提升植被覆蓋率B.上游調整和節約工業用水,優先發展第二產業C.中游減少種植高耗水作物,推進上下游的生態保護D.下游大力治理水土流失,增強草地的涵養水源能力圣勞倫斯河是北美東部的一條國際性河流,源于安大略湖,自西南向東北流,注入大西洋的圣勞倫斯灣。 1824 年以前的圣勞倫斯河是一條灘多流急、可航行里程僅 1200 千米的河流,盡管該河上游連接著北美的五大湖區,但中游河段的險灘急流既不能讓下游的探險者逆流而上,又不能讓上游的船只順流而下。 1824 年,美、加兩國開始對中游“瓶頸”段進行整治和開發。下圖為圣勞倫斯河流域示意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小題1】圣勞倫斯河( )A.有凌汛現象 B.年徑流量小,流速慢C.含沙量較大 D.水位季節變化較大【小題2】1824年美、加兩國對中游“瓶頸”段進行整治和開發后,圣勞倫斯河( )A.生態環境改善B.上下游經貿往來更加頻繁C.旅游資源得到大力開發D.河流入海徑流量季節變化增大【小題3】圣勞倫斯河作為國際性河流在開發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有( )①建立合理的水資源分配機制②沿河大力發展工業,促進經濟發展③切實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④加快梯級電站建設,提高上游蓄水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寧夏—內蒙古河段曾泥沙淤積嚴重。黃河上游先后建立多個大型水利工程,改變了寧夏—內蒙古河段來水來沙特點,沖淤量(河段沖淤量 = 該河段輸入沙量 - 該河段輸出沙量)發生變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小題1】黃河上游大型水利工程的運行對寧夏—內蒙古河段水文特征的影響有( )A.流速加快,航運價值提高B.流程變短,流域面積縮小C.含沙量減小,凌汛現象消失D.汛期流量變小,水位季節變化變小【小題2】與寧夏段相比,內蒙古三湖河口至頭道拐段沖淤量更大,原因有( )①河段落差更大,泥沙輸入量小②受沿岸工農業、生活用水和蒸發、下滲等影響,泥沙輸出量小③沿岸支流帶入大量泥沙,泥沙輸入量和輸出量大④沿河沙漠廣布,風沙入河量大,泥沙輸入量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伊犁河是一條流經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國際河流,其科學開發利用對中哈兩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下圖是伊犁河位置示意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小題1】伊犁河下游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最主要方式是( )A.發展航運 B.農業灌溉C.水能發電 D.提供工業用水【小題2】中哈兩國在伊犁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適宜舉措是( )①協調行為,共同保護流域生態環境②上、中、下游依次滿足引水需求③加強合作,共研共享環保、節水方面的技術④各自設立獨立自主的河流管理機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參考答案1、答 案解 析2、答 案解 析3、答 案解 析4、答 案解 析5、答 案解 析6、答 案解 析7、答 案解 析8、答 案解 析9、答 案解 析10、答 案解 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