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 區域整體性和關聯性學案【學習目標】1、結合實例,了解區域的要素組成。2、結合實例,理解區域的整體性特點。3、結合實例,理解區域的差異性與區域關聯。4、結合實例,比較不同區域發展的異同,說明因地制宜對于區域發展的重要意義。【學習重難點】1.結合實例,理解區域的差異性與區域關聯。2.結合實例,比較不同區域發展的異同。3.結合實例,比較不同。【預習新知】區域整體性自學參考1.區域要素及反映2.區域整體性表現(1)區域內各類要素是相互影響的,有些是直接影響,有些是間接影響。①人類的生產、生活與自然界發生直接聯系。②區域的文化會通過人類活動間接影響自然界。(2)區域內各類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使得區域具有整體性,進而影響區域的發展。舉例如表所示:稻魚共生系統 浙江省青田縣在稻田里養魚,魚食昆蟲、雜草,魚糞肥田;水稻為魚類提供氧氣、有機物質等,形成良性循環干旱地區的人水協調 在干旱地區,人們通過修建水渠、發展節水技術等,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并制定了嚴格的分段用水制度,使聚落和農業得以發展。同時,這些地區的人們在利用水資源的過程中,意識到水資源是區域發展的限制條件,要保持人水協調,以免給環境造成過大壓力[微點撥] 區域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區域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結果,區域環境要素的發展變化也會導致區域環境特征的整體變化。3.認識區域的整體性區域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具體表現為每個區域的地理環境特征。如下列關聯示意圖就充分體現了青藏高原地區的整體性特征:4.理清區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1)分析各區域的地理特征,應主要從區位入手,整體上把握,其思路和程序如下圖所示:(2)一個區域內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區域地理特征時,正確掌握區域要素之間的關系,構建知識間的聯系線索,有助于從整體上掌握區域地理特征。其中區域自然環境條件是區域地理特征分析的突破口,如下圖所示:區域差異與區域關聯性1.區域差異的表現 地理位置差異、自然條件差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文化習俗差異等。2.區域關聯性(1)形成基礎:區域差異。(2)實現途徑:主要是通過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區域間流動實現的。包括自然要素的區域間流動和人文要素的區域間流動。(3)與區域發展的關系:區域之間流動的要素種類及其方向、強度的變化,可以改變區域生產、生活方式,進而影響區域的發展方向因地制宜與區域發展 區域的發展,既要根據自身的地理條件,合理安排人類活動,又要充分考慮自身地理條件和區域關聯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人類的活動方式,從而做到因地制宜。區域差異與區域發展的關系【方法技巧】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分析思路區域發展部門 地理環境要素 影響的具體表現農業發展 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的差異 作物種類、耕作制度、產量等的差異市場、勞動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 機械化水平、生產率、商品率等的差異工業發展 資源、市場、勞動力、科技、交通、政策等的差異 工業類型、規模等的差異人口增長 區域耕地、水資源等自然條件和經濟狀況,科技發展水平、開發歷史等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 人口規模、密度、增長速度等的差異城市發展 地形、氣候、河流、資源、交通等的差異 城市形態、數量、規模、發展水平等的差異交通發展 地形、位置、經濟、科技、人口等的差異 交通方式、通達度等的差異【鞏固訓練】讀我國 “ 四大板塊 ” 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圖示“四大板塊”劃分的依據主要是( )A.降水 B.氣溫 C.經濟 D.交通【小題2】與“東北振興區”相比,“東部率先發展區”( )A.科技實力較強 B.礦產資源豐富C.水熱組合較差 D.重工業起步早“ 飛地經濟 ” 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模式,飛出地、飛入地及飛入地周邊鎮區之間相互合作,互利共生。位于廣東英德的廣德產業園(廣德園)是廣東省最早實施兩地共建共管的 “ 飛地經濟 ” 園區,目前已建立起內外部的產業關聯(下圖所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在廣德園產業共生關系中,廣州參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分工的重點環節可能是( )A.金屬加工 B.鋰電池裝配 C.整車研發 D.零部件生產【小題2】當前,廣德園與周邊鎮的產業聯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A.市政基礎設施落后 B.關鍵材料無法自產C.物流服務依賴廣州 D.產業鏈協作聯系弱【小題3】現階段廣德園“飛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應( )①推動園區產業全過程創新②完善園區物流服務配套③重點加強周邊鎮與廣州聯系④統籌配置園區與周邊鎮的資源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下圖是甘肅省以某種指標劃分出來的四大區域。(④為濕潤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題。【小題1】將甘肅省劃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半干旱區、干旱區四類干濕區域的指標劃分依據是( )①自然指標②蒸發量與降水量的比值③人文指標④距離海洋的遠近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小題2】關于這四大區域的敘述,錯誤的是( )A.區域界線是明確的 B.區域內部整體性突出C.區域之間差異性突出 D.四大區域是相互聯系的得益于 “ 一帶一路 ” 倡議的不斷推進和與中國接壤的區位優勢,俄羅斯遠東地區與中國的合作呈現良好勢頭,連接兩國的跨境基礎設施建設迅速推進。農業和跨境物流成為現階段雙方合作的重點領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與中國東部地區比,俄羅斯遠東地區( )A.經濟發展水平高 B.人口密度大C.開發程度低 D.交通網密集【小題2】與中國接壤的區位優勢,有利于俄羅斯遠東地區( )A.高新技術的發展 B.人口遷出C.進口糧食 D.優化產業結構5.“一帶一路”東部連接快速發展的中國,西部連接發達的歐洲,而中部是亟待發展的中亞、南亞等地區,東、中、西部的經濟具有互補性,表現為( )①東部產能增強,需要加強對外合作②西部經濟發達,需要引進大量人才③中亞油氣豐富,需要尋求消費市場④南亞農業發達,需要擴大糧食出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下圖為有 “ 中國景觀大道 ” 之稱的 318 國道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下列省級行政單位中,318國道經過的是( )A.青 B.隴 C.黔 D.渝【小題2】318國道沿線很難見到的自然景觀是( )A.海灘浴場 B.湖光山色 C.大漠孤煙 D.險峰飛瀑由于區域所處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環境的差異,各個區域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關于甲國與乙國在自然環境方面相似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A.兩者都是島國 B.面積相差不大C.氣候都比較濕潤 D.都多火山地震【小題2】關于甲國與乙國經濟發展差異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甲國工業化早,乙國工業化起步晚B.甲國農業以畜牧業為主,乙國農業以漁業為主C.甲傳統工業屬于“資源型”布局,乙國傳統工業屬于“臨海型”布局D.甲國傳統工業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國目前高新技術產業在世界上地位較高資源配置效率指生產資源實現產出效益的有效程度,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改善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如下圖所示)。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基礎是( )A.氣候溫暖適宜 B.城鎮體系完備C.地形平坦廣闊 D.農業部門齊全【小題2】下列關于區域經濟一體化能夠改善資源配置效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A.加快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B.促進勞動力流動加快資源分散C.縮小市場范圍降低能源使用量D.提高環保標準減少企業生產量下圖為北緯30°附近部分區域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下列關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三條河流的汛期在季節上不一致B.三地均受季風氣候的影響C.三地河口處地勢低平,土壤肥沃D.三地的自然帶均是熱帶雨林帶【小題2】關于三地人文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修建更多水庫是三條河流開發的核心B.主要農作物都有棉花C.城市化水平均處于世界前列D.都有豐富的水能資源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于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并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肴。下表示意不同區域地方菜系的特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菜系 主要原料 飲食特色甲 山珍野味,河產魚鮮,多用三椒(辣椒、胡椒、花椒)和鮮姜等 菜肴色鮮艷、口味麻辣濃重乙 特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之稱,魚、蝦、蟹,瓜、果、菜 濃中帶淡,口味平和,咸中帶甜丙 材料豐富,菜式多樣,一般只用少量姜、蒜頭做“料頭”,也不會大咸大甜 博采眾長,善于變化,口味清淡丁 以牛羊肉為主,調味只用鹽和少量香料,烹飪方法只有煮或烤 質樸自然【小題1】對甲菜系口味“麻辣濃重”影響最大的自然原因是( )A.地形起伏大 B.河湖眾多C.氣候潮濕 D.喀斯特地貌廣布【小題2】丁菜系所在區域應位于( )A.東北 B.東南 C.西南 D.西北參考答案1、答 案解 析2、答 案解 析3、答 案解 析4、答 案解 析5、答 案解 析6、答 案解 析7、答 案解 析8、答 案解 析9、答 案解 析10、答 案解 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